|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宁波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点介绍欧昌荣教授:博士。德克萨斯女子大学访问学者,俄勒冈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浙江省“15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浙江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食品学会理事;宁波食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钱江人才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市科技局重大项目等各级项目3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参与编写著作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1)水产品加工贮藏新技术应用,通过超高压、植物精油结合智能包装保持水产品品质,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糟鱼食品进行工业化改造;2)食品风味化学,针对不同食品基质开发相应分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水产食品风味形成机理及控制,水产食品品质及安全评价;3)水产品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针对水产食品中生物胺、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物、外源性非法添加、食品掺伪等情况研究相应的检测技术及控制方法,并针对水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安全进行智能检测及控制。
许凤副教授:博士。201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果蔬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方向博士学位。2015-201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一直从事果蔬贮藏与保鲜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以宁波地产特色果蔬(青花菜、费菜、草莓等)为对象,重点研究果蔬采后衰老与叶绿素代谢调控机制,创新性地引入果蔬采后糖代谢变化和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相关研究,运用多种采后处理手段,调控果蔬的糖代谢,系统阐述了果蔬采后衰老的发生机制以及衰老与PCD之间的关联;同时从不同果蔬的功能性营养品质形成与调控等方面,关注果蔬中生物活性物质(如萝卜硫素、黄酮、花青素和γ-氨基丁酸)的形成和代谢途径,对果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的调控机制以及富集技术的示范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星火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浙江省公益项目1项和宁波市公益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3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慕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4387
邮编:315800
E-mail:muyanjuan@nbu.edu.cn
0908Z3 渔业工程与材料
“渔业工程与材料”是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在水产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目前本学科依托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备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科技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拥有浙江省“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一级学科、浙江省“新材料的绿色制造与应用”重点创新团队、宁波市“3315” “特种高分子新材料及应用”全球创新团队和宁波市“3315”“节能环保型分子筛膜材料与系统关键技术”全球创新团队。
该学位点研究方向有:
(1)渔业装备与材料: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结构调控、多尺度加工、疲劳失效机理与寿命预测等研究,为深海养殖网箱、远洋渔网、轻量鱼竿等先进渔具,海洋作业动力机械、电力供应、通信设施等渔业装备提供核心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2)海洋仿生材料:通过对水生生物的材料学研究,主要从事仿生材料的分子设计与人工合成、仿生材料多层次结构的调控与表征、仿生智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
(3)渔业水环境材料技术:主要研究功能化生物纳米材料制备、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光电化学行为机理、光电化学仪器构建及其在渔业水环境检测、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
学位点负责人郭智勇教授:医学硕士,化学博士。浙江省级优秀教师暨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一层次。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al. Chem.、Chem. Commun.、Biosens. Bioelectron.、Electrochem. Commun.、Electrochim. Acta等SCI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2项科研成果分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光电化学行为机理、光电化学方法开发与仪器构建、生物纳米材料合成,及其在海洋致病菌、食品污染物、重金属、生物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和miRNA等检测方面的应用。
主要学术带头人李砚硕教授:物理化学博士。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宁波市3315高端创新团队项目1项、国内外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no Energy、Chem. Commun.、J. Membr. Sci.等相关领域top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SCI引用30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现了分子筛膜的万吨年级工业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以多孔框架材料的计算机辅助筛选与设计、可控化学制备与材料成型、应用性能测试与表征等研究为核心;以多孔框架材料的骨架动态行为,复合框架材料中的分子协同传递,框架材料的空间设计和缺陷调控等基础研究为特色;综合物理化学,化学工程,计算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面向最具挑战性的化学分离过程,开展全要素的应用基础研究。
唐科奇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国家级特优人才。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新型生物质谱离子源的开发与应用,新型离子光学系统“离子漏斗”的技术应用,新型质谱在系统生物学、蛋白质性质、相互作用等方向上应用、质谱技术在火星探测应用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篇,他引5000多次,H因子达45,授权专利30余项,著作8本 (Book Chapters),并获多项国际科技大奖,其中包括:4项R&D 100奖,3项美国联邦实验室最高科技奖,1项美国能源部优秀导师奖,1项美国宇航局科技奖,7项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杰出贡献奖,3项 FLC(联邦实验室联合体)卓越技术转让奖。专利技术转让产生了近10亿美元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
胡军教授:199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普度大学化学系,导师Robert R. Squires教授 ,研究的是气相离子反应和串联质谱。1997-1999,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导师 Marye Anne Fox 教授,研究的是生物纳米材料及其纳米光学性质。1999年成为美国阿克仑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06晋升为副教授,终身教授,2007年任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糖组学学会会员。2012年12月被聘为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首任医学检验室主任,并于2014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任蛋白质组学中心主任;2017年被任命为所总工程师,同年应聘宁波大学任材化学院安中讲席教授,质谱研究院研究员,并入选浙江省创新创业千人计划。在阿克仑大学期间,建立了以仿生生物膜为核心的微离子通道,生物纳米芯片的电化学、光谱、和微质量生物传感器,以及新型荧光探针等生物分析科研平台。发明了多种新型功能材料,包括光致变色,场效应及超分子动态传感材料和分子器件。其中葡萄糖传感液晶材料已被用来开发糖尿病血糖的无创检测产品,开创了纳米粒子表面的有机光化学以及相关的反应活性中间体的理论和催化应用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NSF和NIH多项联邦科研经费支持,总资助金额达460万美元。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等机构从事生物和临床分析方面微小企业创新研发奖SBIR(STTR)基金的评审,本人也获得科研商品化方面的多项产业化开发奖。回国后的主要业绩包括:(1)转化了14项的干化学尿试剂POCT产品,每年产生100万以上的经济效益;(2)完成了肝素抗体检测试剂(不规则IgG);(3)凝血溶血全功能谱仪的设备和试剂研究已经成功实现产品转化;(4)蛋白质生物标志物、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科技部863蛋白组学子课题:“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能量转移时间分辨荧光分子标记技术”。
李星教授:中科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宁波欧美同学会理事,宁波市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会员;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浙江省“钱江人才资助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荣获宁波大学“阳光教授”荣誉称号。2004.6月获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2004.7-2005.12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6.1月宁波大学材化学院讲师,2006.6-2007.4月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博士后、Research Fellow,2007.4-8月西班牙萨拉戈撒大学(Zaragoza University)、阿拉贡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07.8-至今在宁波大学材化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际合作研究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厅“钱江人才计划”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1项、福建省科技厅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获宁波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宁波市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目前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J. Mater. Chem. A、Nanoscale、Chem.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Sens. Actuators B、Mater. Today Energy、Inorg. Chem. Front.、Electrochim. Acta、J. Electroanal. Chem.、Cryst. Growth & Des.、Langmuir、Eur. J. Inorg. Chem.、CrystEngComm.、Materials Letters、Anal. Methods、Inorg. Chem. Commu.、Thin Solid Films、Inorg. Chem. Acta、J. Solid State Chem.、J. Coord. Chem.、Optical Engineering、Synth. React. Inorg, M.、J. Chem. Crystallogr.、《发光学报》、《无机化学学报》、《强激光与离子束》等研究论文10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已授权40多项。主讲课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配位化学等。研究兴趣与方向:近海域重金属离子检测、水环境中农药小分子残留检测、海洋仿生材料、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纳米锂电储能材料、分子基功能材料等。
夏海平教授:工学博士,研究员。1967年生于浙江舟山,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1999年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材料工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7月回国后来宁波大学工作到至今。来宁波大学工作后,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重点基金1项等多项国家与省级项目。长期从事光电子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400多篇(主要为第一/通信作者),大多为SCI与EI收录论文,被SCI与中国科技期刊引用1000多次。作为参加人员于199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主持人于2010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海洋与渔业材料方向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将致力于以下方向的研究:1.用于海洋与渔业照明的新型LED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2.用于海洋生物与环境探测的新型发光材料与探测器件的研究;3.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海洋生物材料的研制。
学位点目前拥有超过5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室和液质联用仪、高温及低温凝胶色谱仪,各类流变仪,原子力、场发射扫描、透射电镜显微设备,核磁共振仪、小角X光散射仪、物理吸附仪、有机蒸汽吸附仪、膜分离中试平台等的先进研究设施。
联系地址:宁波大学材化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9984
邮编:315211
E-mail:haotingting@nbu.edu.cn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上一篇文章: 宁波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点介绍
下一篇文章: 宁波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点介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