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学综合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学综合科目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基础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生物学等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研究生,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生物学综合考试范围为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含免疫)。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生物学、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基础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占73分 生物化学占73分
微生物学(含免疫)占77分 细胞生物学占77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 第1-80题,每小题1.5分,81—122小题,每小题2分,共204分
B型题 第123-162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X型题 第163-180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IV、考查内容
一、《细胞生物学》部分
(一)细胞基本知识概要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
1.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现状,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2.细胞的基本概念、基本共性及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病毒的基本分类及特征,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征及进化上的关系;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
3.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及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
(二)细胞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2.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3.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三) 细胞核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内质网的基本类型、功能。
2.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和高尔基体的极性特征、高尔基体的功能。
3.溶酶体的形态结构、类型及功能。
4.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5.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分选。
6.线粒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机制。
7.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8.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四)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
1.细胞识别和细胞通讯有关一些基本概念。
2. 掌握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信号分子
3. 掌握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1)与G蛋白偶联的:cAMP通路及信号分子、肌醇磷脂通路及信号分子;2)酶关联受体信号通路;3)离子通道关联受体。
(五)细胞增殖及调控
1.细胞周期概念和周期时相事件。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事件和特征。
3.减数分裂的形态学过程,时期划分和各期的主要变化特征。
4.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六)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
1.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去分化和再生及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2.细胞的发育潜能、干细胞及相关概念。
3.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及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和癌症的关系。
4.了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5.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的结构特征;
6.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参考教材:陈誉华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二、《生理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掌握:内环境、稳态、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人体功能调节方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其特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
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传导,阈值和阈电位;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
兴奋传递。
第三章 血液
掌握: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组成和作用;各类血细胞的生理功能及红细胞生成调节,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型原理和特点,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掌握:心脏泵血功能的机制、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及作用,延髓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第五章 呼吸
掌握:肺通气的原理,胸膜腔内压形成与意义,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与意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时间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及意义,化学感受器性反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作用途径及意义)。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掌握:消化(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活动的神经支配及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及其特点,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吸收的主要场所。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掌握: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及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水、氯化钠、葡萄糖和碳酸氢根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分泌调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
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和轴浆运输;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和影响因素;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反射中枢及兴奋传递特征;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征和功能;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十一章 内分泌
掌握:激素的概念,激素的作用机制,几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等。
参考教材:王庭槐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
三、《生物化学》部分
第一章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标准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维持蛋白高级结构的化学键。
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6.核酸分子的组成,DNA和RNA的主要嘌呤和嘧啶碱,核苷酸的组成。
7.核酸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特点,,核苷酸的组成,核酸的功能。
8.核酸的变性、复性。
9.核酸杂交及应用。
10.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酶的活性中心。
11.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章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掌握: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呼吸链的组成,两条呼吸链的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
3.胞浆中NADH的氧化方式。
4.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5.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6.糖异生过程关键酶。
7.糖原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8.脂肪酸合成过程的关键酶。
9.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及关键酶。
10.胆固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胆固醇的转化。
1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12.尿素生成的部位和关键酶。
1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1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
第三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
掌握:
1.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2.DNA复制的酶和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
4.DNA的损伤(突变)类型及修复方式。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以及蛋白质的加工。
8.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第四章 生化专题
掌握:
1.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
2.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专题
掌握:
1. PCR的原理。
2. Western blot的原理。
3. 核酸杂交的原理。
参考教材:《生物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唐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7年第4版
四、《微生物学》部分
(一)绪论
1.人体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群概念概念与生理作用,微生态失调的原因与预防)。
2.感染的成因及类型。
3.消毒、灭菌的概念;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原理、应用范围;紫外线和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用途。
(二)病毒学
1.病毒的形态、化学组成与基本结构。
2.病毒的复制周期。
3.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
4.病毒感染的途径与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类型。
5.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
6.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
8.狂犬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
(三)细菌学
1.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结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及特点)、特殊结构(鞭毛、菌毛、芽孢、荚膜)及其生物学意义。
3.细菌的增殖(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增殖的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
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及意义。
5.细菌的感染(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感染的类型)。
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性状、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7.A群链球菌的生物学性状、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8.沙门菌属的生物学性状、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9.志贺菌属的生物学性状、感染途径、所致疾病。
10.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条件、所致疾病。
11.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感染类型、所致疾病。
(四)真菌学
1.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真菌的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3.皮肤癣菌的种类、侵犯部位及形态特征。
4.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感染因素。
(五)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
2.抗原的概念、特性及种类。
3.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基本结构、特性与功能。
4.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
5.超敏反应的概念,I、II、II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6.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人工免疫的概念与类型,免疫预防常用方法的概念与常用制剂,免疫治疗常用方法的概念与常用制剂)。
参考教材:《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罗晶、郝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第2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