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的,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专业人才。要求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背景。应基本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承担教学任务或从事其他相关领域应用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凝聚态物理理论
2.非线性物理及交叉科学
3.计算物理学
4.功能材料与应用物理
三、课程设置(见附表)
四、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生应修满学分总数不低于35学分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1.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前沿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应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863、973高科技项目等项目一致、以及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开发研究项目接轨。
2.研究生确定论文题目后,第三学期末举行开题报告,组织有关专家审议。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送研究生院存档。
3.第四学期末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小组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应以第一作者在本研究领域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学位论文与公开发表的研究工作内容上应一致。
5.撰写论文的格式和要求参照学校有关规定。
6.答辩前一周各课题组毕业研究生要求由导师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并向导师提交一份专题综述报告。
2.参加院里和学校主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讨论,并应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3.参与“三助”,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并由指导教师给出评价。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开发和服务等活动,应提交有关报告。
七、培养方式
1.入学后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研究生的导师。
2.由导师在两个月内制订好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3.院党委书记作为研究生管理第一责任人。
4.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5.公共课、学位课、非学位课都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
6.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请2位同行专家(其中至少有1位是外单位专家)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7.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具有高级职称者5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3人,并且至少1位是外单位专家)。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
8.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讨论,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八、本专业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Walter Greiner.Quantum mechanics—an introduction (third edition).
[2]曾谨言.量子力学.卷Ⅱ.第三版.
[3][德]D.W.Heermann.理论物理学中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4]李正中.固体理论.
[5]谢希德 蒋平等.群论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6]徐婉棠等.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7]北京大学物理系《量子统计物理学》编写组.量子统计物理学.
[8][美]L•E•雷克.统计物理现代教程(上、下册).
[9][美]A•L•费特.J•D•瓦立克.多粒子系统的量子理论.
[10]谢希德.陆栋.固体能带理论.
[11]何宝鹏 熊钰庆.量子场论导论.
[12]卓崇培.非线性物理学.
[13][比]G•尼科利斯.I•普里戈京.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
[14]冯端、金国钧.凝聚态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