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招生简章 >> 正文  20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一)分院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简称合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位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蜀山湖畔董铺岛上,面积2.26平方公里。岛上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合肥研究院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医学物理研究中心等研究单元组成,现有职工229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60余名。

合肥研究院拥有国家大科学工程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国家大科学工程强磁场科学技术中心、国家“八六三”计划大气光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八六三”计划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实验室、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国家民委农业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中科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光子器件与材料重点实验室、低温超导磁体和电力节能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等20多个装备有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的研究室和研究中心。

在研的重大项目有:国家大科学工程、863、973、国家科技攻关、自然基金和院重大等项目800余项。截止到2013年底,研究院所属各单位承担了国家、省部委多项重大科研任务、获得各类成果1050多项,其中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200多项。取得专利569项,在SCI上发表论文约4500篇。

为了推进科教结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在中国科教结合培养人才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统一部署,自2014年起,合肥研究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由原先归口中国科学院大学调整归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学籍调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籍,研究生毕业将颁发和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合肥研究院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4个,学术型硕士点17个,专业型硕士点10个。研究生导师370多名,已培养出博士1400多名,硕士2600多名,在学研究生1361名。

为适应国家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合肥研究院硕士生学费为8000元/年,博士生为10000元/年。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行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级奖学金+助研奖酬金制度,其中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覆盖率为100%,硕士推荐免试生为12000元/年,应试考生为10800元/年;硕博连读生为18000元/年,应试考生为15600元/年。此外,每位研究生根据攻读学位和开展科研课题的不同,每年可获的国家助学金+等级奖学金+助研奖酬金约20,000-30,000元/年。

30多年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历史,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料,充足的科研经费,这些都为研究生攻读学位和开展基础、高科技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将以“报效祖国、奉献科学;以人为本、创新为魂;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科学岛”精神,海纳百川的胸怀、务实创新的风尚,为您提供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热忱欢迎有志青年学子报考合肥研究院,让我们和您一同为您的前途和中国科学的明天携手共进。

合肥研究院2016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00名。院属各学科、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为了增进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的人才交流,融汇高等院校的优良学风、提高研究生入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欢迎高等院校向我院积极推荐。凡报考我院的考生录取时可在相应专业内调剂。复试内容:专业课复试、英语口试;复试时间:另行通知。热烈欢迎物理、化学、光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仪器、材料、生物、激光医学等专业的有志青年踊跃报考我院,我们将以优良的科研条件和优质的服务,圆您成才之梦。

(二)联系方式

网址:http://www.hf.cas.cn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1110信箱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5594860、65592439

联系部门: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处

联系人:梁长浩、闫超

Email:chliang@issp.ac.cn、yanc@hfcas.ac.cn

(三)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及导师

(1)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业
方向
导师
 光学(070207)
1、激光技术与应用
方晓东
2、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及性能
张庆礼
3、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及性能
孙敦陆
4、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纤传感、高灵敏光谱分析
董凤忠
5、光纤激光技术、微纳光子器件
毛庆和
6、红外非线性晶体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吴海信
7、激光系统集成技术
郭强
8、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方勇华
9、新型红外非线性晶体研究
倪友保
10、光学遥感信息处理分析技术
孙晓兵
11、光学精确测量技术
郑小兵
12、光学遥感技术
杨世植
13、遥感信息分析与处理
王先华
14、辐射定标
张黎明
15、光学遥感
乔延利
16、超分辨光谱遥感技术
熊伟
17、辐射定标技术研究
吴浩宇
18、光学遥感器辐射/光谱/偏振定标方法和技术
李健军
19、偏振遥感新技术研究
李双
20、光学遥感辐射定标/精密仪器
李新
21、激光光谱与环境污染检测
方黎
22、环境光谱质谱学
王鸿梅
23、大气物理化学
黄伟
24、气体光学传感技术及应用
高晓明
25、环境光谱学及环境分析技术
张为俊
26、激光光谱
赵卫雄
27、大气化学与环境质谱、光谱学
胡长进
28、环境监测红外光谱技术
高闽光
29、光电信息处理
张玉钧
30、激光光谱
何亚柏
31、环境监测中的光电子技术研究
刘建国
32、环境光学
刘文清
33、环境光学探测技术
谢品华
34、水污染光谱检测技术与方法
赵南京
35、紫外可见波段高光谱遥感、基于光谱方法的大气污染气体测量
司福祺
36、光散射技术
桂华侨
37、大气痕量汞监测方法的优化研究
曾议
38、痕量气体光谱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自由基大气化学
秦敏
39、基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量大气关键成分
王薇
4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徐亮
41、光谱仪电子学
赵欣
42、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李昂
43、激光雷达大气探测
王英俭
44、大气光学特性
饶瑞中
45、激光大气传输光电测量技术研究
吴毅
46、激光大气传输研究
范承玉
47、激光大气探测研究
侯再红
48、激光雷达探测技术
胡顺星
49、大气特性测量技术研究
詹 杰
50、激光大气传输研究
黄印博
51、激光大气探测
谢晨波
52、激光雷达大气探测
张天舒
53、激光大气传输
朱文越
54、激光雷达大气探测
刘 东
55、激光大气探测 仪器研制
黄宏华
56、光波大气传播特性研究
钱仙妹
57、高分辨率激光光谱检测方法
阚瑞峰
58、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及其应用
魏合理
环境科学(077601)
1、大气物理化学
张为俊
2、气溶胶质谱、气溶胶成核
顾学军
3、环境光学
刘文清
4、环境光学探测技术
谢品华
5、大气光学偏振遥感技术
孙晓兵
6、大气边界层物理
翁宁泉
7、大气探测与辐射传输
徐青山
8、大气湍流测量研究
吴晓庆
9、大气成分探测
胡顺星
10、大气光学
梅海平
11、大气气溶胶测量技术
李学彬
12、大气物理化学
黄伟
精密机械与仪器(080401)
5、偏振遥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
洪津
6、环境监测中的光电子技术研究
刘建国
7、光学工程技术及应用
陈结祥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27、光电功能材料
方晓东
28、光电功能晶体材料
张庆礼
29、光电功能材料
董伟伟
30、光电功能材料
陶汝华
31、新型激光晶体材料
万松明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11、光学遥感仪器定标
郑小兵
12、光学精密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邓国庆
13、成像光谱电子技术
王煜
14、光电检测技术
陆钒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1、遥感信息处理
易维宁
2、光电探测设备的系统控制
张运杰
3、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
李晓风
4、计算机自动控制
刘小勤
仪器仪表工程(085203)
4、光电信息处理
张玉钧
5、环境监测中的光电子技术研究
刘建国
6、光学精密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邓国庆
控制工程(085210)
1、激光控制技术
贾先德
2、光学工程技术及应用
陈结祥
3、光学遥感仪器定标
郑小兵
环境工程(085229)
1、环境光学
刘文清
2、环境光学探测技术
谢品华
3、大气光学偏振遥感技术
孙晓兵
工程管理(125600)
1、工程管理
刘建国
乔延利
刘文清
郑小兵
绕瑞中
谢品华
方晓东

(2)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专业
方向
导师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1、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及计算模拟
项农、李国强、陈一平、胡业民
2、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和诊断
万宝年、李建刚、胡立群、高翔、臧庆、徐国盛、龚先祖、黄娟、刘海庆、赵君煜、揭银先、郭后扬
3、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
罗广南、杨钟时、陈俊淩
4、激光相干汤姆逊散射诊断实验研究
李亚东
5、电子热运输实验研究
刘永
6、微波系统工程
赵燕平、刘甫坤、单家芳、丁伯江、毛玉周、张新军、徐旵东、秦成明
7、有效电荷数实验测量与分析
吴振伟
8、约束和运输
张寿彪
9、托卡马克偏滤器物理
王亮
10、等离子体动量输运
吕波
11、束与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胡纯栋
12、MHD控制和H模
张晓东
13、中性束注入
吴斌
14、等离子体控制、数据采集
肖炳甲
15、电磁测量诊断
沈飊
16、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孙有文
17、三维边界磁拓扑
梁云峰
18、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及工程
孟月东、王守国、方世东、舒兴胜、倪国华
19、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陈龙威
光学(070207)
59、激光诊断技术
臧庆
生物物理学(071011)
13、分子标记与克隆
姚建铭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32、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
罗广南、杨钟时
33、环境放射化学
李家星
34、环境纳米材料
陈长伦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
1、电物理装置设计与研究
杨庆喜
2、电源控制系统
黄懿赟
3、电源控制系统
许留伟
4、电力电子,自动控制
宋执权
5、自动化
庄明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15、低温测量与控制技术
奚维斌、胡燕兰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5、数据采集与处理
王华忠
6、自动控制
季振山
7、数据采集与处理
王枫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1、等离子体诊断
万宝年、李建刚、徐国盛
2、真空技术
胡建生
3、超导磁体制造技术
武玉、刘华军、胡燕兰、秦经刚、刘方
4、ITER诊断窗口环境条件下的信号接口设计与研究
胡庆生
5、电物理装置设计与研究
杨庆喜
6、电物理装置设计与研究
奚维斌
7、超导电物理装置设计、核聚变装置结构研究
宋云涛
8、中性束技术物理与工程
胡纯栋、刘智民
9、核聚变装置结构
刘松林
10、等离子体控制、数据采集
肖炳甲
11、核聚变装置工程
姚达毛
12、电机及其控制、数字电源、脉冲功率技术
李格
13、电物理装置结构设计及分析
吴杰锋
14、低温测量与自动控制
庄明
15、环境放射化学
陈长伦
16、环境化学
谭小丽
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1、等离子体核辐射与防护
胡立群
材料工程(085204)
5、低温材料与技术
潘皖江
6、材料物理
杨钟时
动力工程(085206)
2、深低温技术在核聚变研究中的应用
白红宇、吴新潮
电气工程(085207)
1、中性束技术物理与工程
刘智民
2、交变电源及控制技术
高格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085226)
1、力学与核技术
刘常乐
2、环境放射化学
陈长伦
工程管理(125600)
1、工程管理
李建刚、宋云涛、傅鹏、武玉、刘甫坤、胡纯栋、赵君煜

(3)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专业
方向
导师
凝聚态物理(070205)
34、磁传感器与磁检测系统
林新华
生物物理学(071011)
14、仿生感知机理及神经元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黄炫
精密仪器与机械(080401)
1、精密仪器与机械
孙怡宁
2、生物医学工程和数字信号处理
马祖长
3、智能健康装备
杨先军、孙少明、周旭、高理升
4、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及生物医疗器械
尤晖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35、仿生纳米材料与传感器
张忠平、蒋长龙、王振洋、张淑东、刘变化
36、环境电分析化学
黄行九
37、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件/检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化学
刘锦淮
38、纳米净水材料与水处理技术
孔令涛、孙柏
39、纳米敏感材料与器件
郭正
40、纳米敏感材料与气体传感器
孟凡利
41、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罗涛
42、净水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
徐伟宏
43、微纳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赵爱武
44、纳米材料与器件
陈星
45、光谱分析/光学有机材料
王素华
46、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杨良保
47、生物纳米技术
王进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1、机器人
高理富
2、多维力传感器
双丰
3、量子控制
高放
4、机器人传感器/人机交互/信号处理
王慧
5、服务机器人技术
宋全军
6、微传感器与微系统/仿生降噪技术
孔德义
7、光电传感与探测/环境光学检测新技术
王焕钦
8、现场检测仪器/传感器
陈池来
9、智能农业机械
张正勇
10、传感技术
李民强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1、智能决策
孙丙宇
2、智能决策与控制
王儒敬、宋良图
3、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
汪增福
4、多媒体计算/计算机视觉
查正军
5、计算机视觉
孔斌
6、高速实时视觉系统
聂余满
7、智能决策与控制
黄河
8、智能决策与知识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