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宁波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点介绍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和浙江省重点学科。学科发展可追溯到1956年建立的原宁波师范学院,后在宁波三所高校所合并的相关电子类专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现已具有物理电子学、微纳电子与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级特优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等在内的45人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8人,博士生导师23人;拥有包括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红外材料及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8项,其中国家基金重大仪器专项1项、重点项目3项,到账纵向经费3063万,人均65万;在IEEE Trans. Ind. Electron、IEEE Trans. Circ. Syst. I、IEEE Trans. Power Electron T.、Optical Letters.、Nano Letters等刊物发表SCI/EI论文349篇;授权发明专利13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授予硕士学位151人,在相近学科培养博士14人,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
学位点负责人夏银水教授:英国Napier大学博士,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点负责人,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宁波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IET会员、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信息论分会委员,宁波市智能家电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宁波市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留学回国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在国际和国内高级学术刊物或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80多篇。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SoC设计、IP核设计、能量俘获系统等。
戴世勋研究员:材料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后。国家级特优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现为宁波大学浙江省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红外材料及器件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长期从事红外光功能玻璃及特种光纤基础及应用研究,相继主持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重点基金项目1项)、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和1项浙江省杰青等20余项科研项目,累计发表SCI论文200余篇,SCI检索他人引用2000余次,H-指数26;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2件;制定国家标准4项;获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二)。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2(光学和光电子学)/SC3(红外材料)分会国际专家、全国光学材料和元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非氧化物及新光学玻璃会议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光电材料及产品领域委员会光学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辑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汪鹏君教授:博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重点资助培养人员;被授予国家“享受政府特贴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发明协会副会长、宁波市电子学会副会长;担任《电子科学学刊》、《电子与信息学报》和《科技通报》等刊物编委。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国家级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厅、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委等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列第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列第三),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均列第二)、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均列第一),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列第一)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包括美国发明专利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高信息密度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信息安全芯片设计技术、电路设计综合和优化技术、多媒体音视频和数码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等。
吴柯教授: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国家工程学院博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国际电子和电气工程协会(IEEE) 会士(FELLOW),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系终身教授,加拿大国家射频和微波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世界著名的Poly-Grames 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国家重点毫米波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IEEE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或顾问委员及分组主席,是IEEE-Trans.MTT、IEEE-Tans.AP、IEEE- MGWL等许多期刊的编委。2014年,领衔5G技术研发团队加盟宁波大学,项目入选宁波“3315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合和单片多层基片多层基片集成电路和天线、用于解决导波问题的新型场理论和设计模型、行波光电器件和加载光纤射频系统、高频智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毫米波空间功率合成和准光技术的研究、多功能软件雷达和无线射频接收机的开发和应用等技术等。
胡建平教授:现任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简家文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学位点博士毕业,曾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宁波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当选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气湿敏学会理事、中国传感器敏感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1项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7项。与多家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已经入校横向课题经费200余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敏感材料与传感器、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及测量仪表的设计等。
王伦耀教授:现任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市厅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70篇,其中SCI、EI检索40多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3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低功耗数字逻辑单元电路设计、数字电路逻辑综合与优化、可逆逻辑电路设计等。
金庆辉教授:博士,主要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及系统研究,长期从事微纳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在微流控芯片、纳米生物传感、微纳电化传感器及物联网系统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开发了水质监测系列传感器及物联网系统,成功应用于二次供水水质、化工厂污水水质,水源地水质的在线监测和预警;研发出了系列用于临床肿瘤早期检测、传染病检测芯片,及尿蛋白检测微系统和配套试剂盒用于肾脏病变的快速诊断,获得微流控芯片应用方面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尿蛋白检测仪》;开发了新型冠心病快速检测方法及配套仪器和试剂,为临床血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在本领域主流期刊Lab on chip、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Electrophoresis、JMEMS、Sensor & Actuator B等发表SCI收录文章8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3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度,排名第5)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度,排名第二)各1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余名,其中1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多名学生获各级奖励等。
黄季甫教授: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博士,1994~1995年在蒙特利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2010年期间在加拿大、美国Harris,M/A-COM,2Wire等通信设备和微波公司工作,担任资深首席工程师和系统设计师。 2010年加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分公司,任高级微波构架师, 2011年批准为中央组织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家和授予国家特聘专家称号。2015年作为宁波市“3315计划”创新A类团队核心人员加入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博士导师。黄季甫教授在加拿大和美国二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电磁场的数值计算和微波/毫米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在工业界二十余年工作期间,领导开发了二十多种无线通信新产品,并广泛开展了无线和微波系统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加入宁波大学后,从事研究毫米波移动通信的前沿技术,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重点专项项目。
董建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在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C.M. Soukoulis 教授研究组做高级访问学者1年。先后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有5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13篇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因子(IF>3)期刊上(其中6篇第一作者、5篇通信作者),已被SCI期刊论文引用900余次,其中1篇第一作者论文被选为ESI 3%高被引论文。曾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和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各1项(第一获奖人),2016年度宁波大学乐歌创新奖励基金“教师创新奖”(“学生高级别科研成果指导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磁波(光波)在手征超介质中的传输、电磁波隐身、负折射率材料、手征介质波导等。
周亚训教授:博士,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各2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次。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宁波大学“卓创”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掺杂宽带光纤放大器和玻璃光纤材料,以及数字图像处理(信息隐藏)。
俞建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质谱方向的精密仪器和系统集成。主持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国家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孵化质谱方向高科技企业1家,获得“一企一策”重点支持,入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优秀企业和宁波市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研制出新型的质谱离子源,该产品为世界首创,申请专利10项,实现宁波大学首次成果转化1050万元。研制出中国首台商品化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获得2012年中国自主创新金奖、2011年BCEIA金奖、2010年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研制出中国首台商品化实验室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仪,获得2011年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2013年国内首台套产品。
王训四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工程博士,获2017年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美国光学学会会员,浙江省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组成员,2012-2013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CREOL,UCF)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青年、面上、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各1项),浙江省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与973、863、重大国际合作、重大仪器专项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4篇,SCI他引八百余次,H因子14,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多次;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长期从事光纤通信、红外光学材料、光纤传感等方面的研究。
林常规研究员:法国雷恩大学材料学博士,德国洪堡学者,宁波大学王宽诚青年学者,浙东青年学者,入选高等学校“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特种玻璃材料光功能开发及其器件化研究方面,包括玻璃晶化机理、光功能玻璃陶瓷材料、红外玻璃材料、基于硫系玻璃的红外光学系统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防科工局军工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rog. Mater. Sci., Nano Lett., Appl. Phys. Lett., Opt. Lett., J. Am. Ceram. Soc.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2篇(中科院分区一、二区论文28篇),SCI被引900余次,H因子17,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郭智勇教授:浙江省级优秀教师暨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1994年7月~2005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作11年,2005年8月至今在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项目1项。长期从事功能化生物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电化学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al. Chem.、Chem. Commun.、Biosens. Bioelectron.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的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3项、校优硕士论文4项。
王荣平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博士,长期在国外从事氧化物薄膜、硫系玻璃结构特性调控以及相关光学器件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澳大利亚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0次(包括2次大会报告),出版Amorphous Chalcogenide: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专著一本,国外期间先后指导3名博士后,6名博士生。2017年到宁波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红外材料结构和物理特性以及相关光学器件的研究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上一篇文章: 宁波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点介绍
下一篇文章: 宁波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点介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