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534 专业综合 考研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适用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为复试科目。包含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四部分内容, 为专业综合考试。 二、考试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机械类(含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的 重点内容,具备运用课程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分值 1. 笔试,闭卷。 2. 满分为 150 分,四部分内容各约占 25%。 3. 可携带尺、计算器等。 四、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机械制图 1、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2、常见回转体(圆柱、圆锥、球)截交线、相贯线的分析作图 3、组合体的画法、尺寸标注、识图方法 4、机件的表达方法 (1)视图表达: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2)剖视图表达:剖视图的概念,全剖、半剖、局部剖的画法与标注; (3)断面表达:断面图的概念,移出断面与重合断面的画法与标注; (4)简化画法及规定画法。 5、标准件(螺纹及螺纹连接件、键、销、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方法 6、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尺寸关系和规定画法 7、零件图 零件的表达方案确定;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零件常见工艺结 构;零件图的绘制和阅读。 8、装配图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画法;常见装配结构;掌握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看懂 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第二部分机械设计 1、机械设计总论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理论,机械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 2、摩擦磨损与润滑 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分类;液体动压润滑行成条件。 3、柔性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 传动特点及应用;传动设计计算;张紧。 4、齿轮传动 齿轮失效形式;齿轮材料及许用应力;计算载荷;齿轮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5、蜗杆传动 失效形式及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 6、轴 轴的受力分析与分类;轴的强度计算。 7、轴承 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和代号;滚动轴承的受力和应力分析及其失效形式;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及承载能力计算。 8、螺纹链接 螺纹的类型及参数计算;螺栓组设计及受力分析;螺栓强度计算。 9、传动装置结构设计 轮类零件的结构设计;轴毂连接设计;润滑装置设计;密封装置设计。 10、联轴器与离合器 联轴器的种类;联轴器的选择。 第三部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过程;铁碳合金相图和碳钢;钢的热处理。 2、铸造 造型方法及砂型铸造工艺;铸件结构设计;合金的铸造性能;铸铁件生产;铸钢、铸造 铜合金、铸造铝合金;特种铸造。 3、压力加工 金属的塑性变形;自由锻;模锻与板料冲压。 4、焊接 焊接过程;常用的焊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焊接结构设计。 5、制造过程基础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典型表面加工方法;制造工艺过程与工艺方法;零件加工方 法;基准、工件安装方法、定位原理。 6、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定位基准和粗基准的选择;拟定正确的工艺路线;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组成、划分、计算以及求解。 7、机械加工质量 工艺系统原有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加工过程中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及其控制。 8、装配技术与工艺 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完全互换装配法、大数互换装配法(概率法)、选择装配法、 修配法和调整法。 第四部分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建立微分方程的一般步骤;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二阶系统的微分方程;高阶系统的微 分方程。 3、拉普拉斯变换 复变函数基础;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 基本性质和定理;拉普拉斯反变换;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4、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零点和极点;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系统方框图及其简化。 5、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控制系统的动态性 能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分析。 6、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最小相位系统;传递函数的实验确定方 法;闭环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7、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的定义和条件;劳思稳定性判据;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8、根轨迹法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绘制常规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9、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PID 控制规律及其实现;用频率法进行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复合校正。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