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第 1 页,共 7 页 2018 年宁波大学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641 体育学综合理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 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 试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知识。 二、考试目标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综合运用分析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学校体育学》 (一)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与沿革 (二)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第 2 页,共 7 页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3.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三)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1.学校体育的结构 2.学校体育的功能 3.学校体育的目标 4.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四)体育课程 1.体育课程概念与类型 2.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体育课程编制 4.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体育教学目标 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功能 2.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 4.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六)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 1.体育教学过程概念及基本特点 第 3 页,共 7 页 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交往 3.体育教学原则体系 (七)体育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及分类 2.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八)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体育教学设计含义与一般程序 2.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 3.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4.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5.体育教学的实施 (九)体育教学评价 1.体育教学评价概念与类型 2.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理念与标准 3.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十)课余体育的特点、功能及组织形式 1.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 2.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3.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第 4 页,共 7 页 (十一)课余体育锻炼 1.课余体育锻炼特点与原则 2.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与计划 3.现代余暇体育 (十二)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 1.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 2.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与计划 3.学生体育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 (十三)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1.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 2.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内容 3.学校体育法规 (十四)体育教师 1.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劳动特点 2.体育教师的类型特征 3.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4.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十五)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 1.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第 5 页,共 7 页 3.新课程标准的评价 第二部分: 《运动生理学》 (一)骨骼肌机能 1.肌肉收缩的原理 2.肌肉收缩的形式 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4.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代谢特征以及与运动的关系 (二)血液与循环机能 1.血液的理化特性与生理功能 2.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3.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4.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三)呼吸机能 1.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3.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四)物质与能量代谢 1.肌肉活动与物质代谢 2.人体运动的能量供应 (五) 肾脏机能 第 6 页,共 7 页 (六) 内分泌机能 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机制 2.几种主要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 生长激素;胰岛素;睾酮 (七)感觉与神经机能 1.感觉与运动 2.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八)运动技能 1.运动技能的生理学本质 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九)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1.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乳酸阈概念、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十)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十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稳定工作状态;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判 断运动性疲劳的指标及方法;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超量恢复);促进人体功能恢复 的措施 (十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 第 7 页,共 7 页 1.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运动 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三部分 : 《体育社会学》 (一)体育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属性 1.国内外学者对体育社会学属性的认识 2.国内外体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3.体育社会学的学科价值 (二)概念及理论 1.体育社会学中的体育人口、社区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社会变迁、社会分层、 社会控制、休闲体育、体育文化、等基本概念 2.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需求、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等体育社会学及社会学相关 理论 (三)体育社会现象解释 1.社会变迁对体育的影响 2.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3.运动暴力的成因解释 4.体育行为形成规律的社会学解释 5.体育文化的特征及价值 6.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现代体育的社会学特征 7.体育在现代化、社会化中的作用 参考书目: 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邓树勋,王健. 《运动生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