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10%)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10%) 婴儿的生理发展(5%) 婴儿的认知发展(10%) 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10%) 幼儿的生理发展 (10%) 幼儿的认知发展(25%) 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2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 小题,每小题各计 5%,共计 25% 简答题: 5 小题,每小题各计 6%,共计 30% 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各计 12.5%,共计 25% 材料分析题:1 小题,每小题各计 20%,共计 2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考试目标: 1、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2、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 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3、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 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 论指导。 考试内容: 一、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 1、婴儿、幼儿、学前儿童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研究领域 和任务。 2、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 1、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 天性和教养之争;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2、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问题 和策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宽泛的研究方法 社会生态学研究方法;跨文化研究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和时序设计;观察法、合作性行动研究、心理测量法、 问卷法、谈话法、案例研究法。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 (一)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 生物性因素 遗传因素对行为、心理健康、人格的影响;先天素质的影响。 2、 社会性因素 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涵义和影响;印刻现象;早期生活经验对大脑发育、智力 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 1、人文生态环境的结构 直接环境系统;间接环境系统;宏观环境系统。 2、人文生态环境的特点 期待性与现实性;相互性与应答性。 三、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 身体的生长发育 1、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身体生长发育 胎儿的产生、发展阶段和发展的敏感期;新生儿的身体生长发育。 2、乳儿和学步儿的身体生长发育原则和规律 3、乳儿和学步儿的生长发育特征 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身体结构上的变化;身体生长的长期趋势。 (二) 脑与脑功能的发展 1、胎儿和新生儿的脑发育 神经元的发育;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2、乳儿和学步儿的神经元和大脑皮层的发育; 3、婴儿的大脑发育的特点 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具有可塑性;已出现偏侧优势。 (三)感知觉的发展 1、胎儿的感觉发展 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痛觉的发展。 2、新生儿期的感觉发展 视觉探索;空白视野规律;颜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发展。 3、乳儿和学步儿的知觉发展 颜色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的发展;对音乐的感知。 (四)运动机能的发展 1、 胎儿期的反射运动 胎儿的探索活动进程;胎儿的反射性运动; 2、新生儿期的反射运动 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的联系与区别;巴宾斯基反射。 3、乳儿和学步儿的运动机能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婴儿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婴儿手的动作发展 特点;精细动作的发展进程。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觉运动阶段的年龄范围、子阶段划分、认知发展特点 2、前运算阶段的年龄范围、子阶段划分、认知发展特点 3、对皮亚杰感觉运动发展理论的挑战 新先天论;婴儿对物质世界的理解。 (二)婴儿的思维和记忆发展 1、胎儿的思维和记忆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研究;胎儿记忆发展水平;音乐胎教对婴儿记忆的影响。 2、婴儿的思维和记忆 分类能力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记忆能力的发展。 (三) 婴儿的认知社会化发展 1、对他人容貌的感知 对面孔的感知特点;对特定面孔—声音的匹配。 2、对母亲的感知 对母亲发出信号的感知;早期面对面交流中婴儿注意和情感发展的变化。 3、对人的行为动作的感知的表现 模仿;共鸣动作。 (四)婴儿的言语发展 1、言语发展的三个理论 条件作用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和理论观点。 2、婴儿前言语的发展 前言语阶段的概念;婴儿言语发展五阶段(林崇德);言语知觉能力的三种 水平(周兢);前言语阶段的语音发展过程;前言语阶段交际能力发展的三阶段。 3、婴儿言语的形成 单词句阶段的言语发展特点;简单句阶段的言语发展特点;复合句开始发展。 五、婴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 1、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的观点;口唇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的年龄划分和发 展特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观点,及其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前三个 阶段。 2、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和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观点;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点;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区别。 3、社会认知学派 塞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角色采择的含义;道奇的社会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 论。 4、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型;习性学和进化论心理学。 (二)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 1、 婴儿的气质 气质结构;气质测量的典型方法;气质的稳定性;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气质和 人格的影响;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拟合优度模型。 2、婴儿的情绪 情绪的功能和发生;情绪表达的手段;婴儿的情绪体验;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视觉悬崖”实验;婴儿情绪研究新进展;婴幼儿情感发展的“里程碑”。 3、婴儿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控制的出现。 (三)婴儿期的亲子关系 1、依恋的产生和发展 依恋的涵义;依恋行为的特点;依恋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2、对依恋的研究 “陌生情景”实验和依恋的类型;依恋类型的跨文化研究;对父子依恋的研 究。 3、形成安全依恋的条件 养育者方面的因素;婴儿方面的因素。 4、依恋对婴儿发展的影响 (四)婴儿期的同伴关系 1、 群体社会化理论的观点和启发 2、 同伴交往的作用 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儿 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儿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 3、同伴关系的发生和发展 同伴相互作用类型的阶段划分;同伴交往的发展历程。 六、 幼儿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1、 身体的生长发育 外形上日趋成熟;骨骼和肌肉发展特点;身体发育不平衡。 2、大脑的发展 脑组织的发展;脑机能的发展;脑的测量方法。 (二)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 1、粗大动作技能的发展 幼儿走路、跑步、跳跃能力的发展;借助器械进行运动能力的发展。 2、 精细动作的发展 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手动能力的发展;全脑教育的实施;动作技能发展的 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 七、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的思维发展 1、 象征机能的形成 象征机能的概念;表征的涵义;象征游戏的萌芽与发展变化;空间符号思维 的出现。 2、知识的建构 脚本知识的获得;知识能动的建构 3、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物有灵”思维;“万物有情”思维;自我中心化思维;视觉外观性思维; 自我中心化。 (二) 幼儿的记忆发展 1、幼儿的自传体记忆 幼儿对新异事件的自传体记忆;成人对幼儿自传体记忆的影响;幼儿自传体 记忆的作用。 2、幼儿的目击证词 儿童目击证词及其问题概述;影响儿童目击记忆的因素。 (三) 幼儿的智力发展 1、智力观和智力理论 智力的定义;智力的二因素论和多因素论;层次结构理论;流体和晶体理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社会智力的提倡;情感智力 的提倡。 2、现行的智力测验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离差智商;对现行 的智力测验的批评。 3、IQ 的计算与分布 4、影响幼儿智商分数的因素 遗传方面的影响;环境方面的影响;文化方面的影响。 (四)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1、创造力的定义与特征 2、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联模式;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脑的分析。 3、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4、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 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再造想 象与创造性想象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活动时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积极情绪是 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 5、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文化;内在因素即个性特征。 6、帮助儿童表现和发挥创造力 (五) 幼儿的言语发展 1、 言语基本能力的获得 语音的发展特点;词汇的发展特点;语法的发展特点;语用学和沟通技能的 发展特点。 2、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成人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3、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 儿童获得言语过程的规律;两种语言的学习差异;第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 双语儿童的认知优劣;第二语言的教学。 八、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一)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基础 1、情绪发展 幼儿的情绪功能;幼儿的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调控;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 的发展;儿童的移情能力及相关研究。 2、自我的发展 自我的组成;自我概念;自尊的出现;自我控制。 3、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特征形成于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性别概念的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的发展;性别特征行为的发展和性别分离。 (二)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行为 1、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观点采择;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对他们的行为理解;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 社会规则的理解。 2、社会行为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发展、表现、道德推理与强化;儿童攻击行为的 定义、发生、表现与成因及矫正。 (三)幼儿期的亲子关系 1、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2、父母意识 3、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幼儿的“自我主张”和“自我约束”的发展;父母的干预。 (四) 幼儿期的同伴关系 1、幼儿期的同伴交往与游戏 游戏的类型划分;游戏中的同伴关系。 2、同伴交往的类型 同伴交往类型的测量方法;同伴交往的类型划分。 3、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托幼机构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其他因素。 三、主要参考书 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桑标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