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2017年江苏大学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1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2
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的统一
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硕士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
素质、知识能力和研究潜能,选拔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入学,为社会管理、高等教育、
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术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
用型、复合型人才。
要求考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 年修订版)或者与此相关的其他科
目和教材,通过名词解释、简答、辨析、详细论述等形式,掌握基本理论,联系具体实际,
分析和解决理论问题,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考试卷有以下四种题型:
一、名词解释(6 个,共 30 分)
二、简答题(4个,共40分)
三、辨析题(4 个,共 40 分)
四、论述题(2 个,共 40 分)
III 考查内容
1、 从广义和狭义解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4、哲学基本问题
5、物质及其理论意义
6、运动、静止、时间、空间
7、意识的起源、本质、人工智能
8、实践
9、客观能动性与主观能动性
10、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1、对立统一规律
12、质量互变规律
3
13、否定之否定规律
14、认识与实践
15、各种哲学派别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16、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7、真理
18、价值
19、真理的检验标准
2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
21、文化、先进文化
22、生产力
23、生产关系
24、经济基础
25、上层建筑
26、意识形态
27、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
2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29、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0、人的本质、自由、人的全面发展
3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32、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33、价值量
3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36、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37、经济危机
4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30 分)
1、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
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
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一、名词解释(6个,共30分)
1、经济危机
2、适度原则
3、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4、商品的二因素
5、非理性因素
6、选择
二、简答题(4个,共40分)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 真理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的区别
3、“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三、辨析题(4个,共40分)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存在劳动价值论
4、真理就是主观映象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四、论述题(2 个,共 40 分)
1、从观念形态或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各种哲学派别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5
2、适度原则: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
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过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它物。
3、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体现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第一,意识活动的目
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而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
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第二,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
创造过程。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过程既然是一个主动地创造地反
映现实的能动过程,必然地要见之于客观,要转化为实践。第四,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
的控制作用。人的心理意识过程一方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能动地作
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4、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
价值关系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
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
耗,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5、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
识形式。对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6、选择:包括人的认识在内的一切反映活动所具有,是反映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由
其自身的需要等条件所决定,只反映某些特性,而不反映其余的特性。
二、简答题(共 40 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包括:第一,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解决了吃、穿、住、用等基本问题之后才能进行精
神生产;第二,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
离开社会存在而独立存在;第三,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革。社会意识的
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首先,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其次,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其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它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即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阻碍作用。
2、真理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的区别
第一,真理原则是侧重于客体性的原则,价值原则是侧重于主体性的原则。真理原则要
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对象的内容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价
值原则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保证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
服务,它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第二,真理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条件性原则,价值原则是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原则。
真理所包含的对象和环境的客观内容及其规律,不仅是主体活动的对象,而且是主体活动的
前提条件。价值原则是一种目的性原则,目的性是价值原则的核心。人的活动以获得一定的
价值为目的,并为此而调动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去认识和改造客体。
第三,真理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
化原则。真理的一元论,社会历史活动的统一性,归根到底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人类活动
6
中的体现。价值的主体性通过价值主体的多元化表现出来,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价值关系和
价值原则。
3、“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这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和谐”理论的理论资源。它强调的是:
中国哲人首先倾向于将天地自然视为秩序和谐、有条不紊的演化过程,主张人应顺应自然,
与自然共同发展,道家称之为“道法自然”,儒家则称之为“天行有常”,并主张人可“胜天”,
但不可破坏自然的内在平衡,并赋予天地自然以养生万物之意义。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人必
须对天地自然这一整体负责,追求一种共生共存的“天”与“人”的和谐,并且在与自然交
往中求均匀,从平衡中求变化,衍生万物。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还要对自己
赖以存在的环境负责。
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主要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基本趋势是确定的,是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包含三层含义:社会发展规律为认识的历史选择提
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空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
程;人们的历史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选择。人的自由、个性与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关系是
辩证的。
三、辨析题(共 40 分)
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是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生产关系的建
立和容纳生产力的范围,除了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外,还受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以及特定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生产方
式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当一种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未全部发挥
出来之前,生产关系总是有一定生命力的;而生产关系的某些局部调整,也能使其可容性有
所扩大;当原有生产关系再不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时,势必发生生
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首先表现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合时,它有力地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由于新生产关系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形式,能够较
充分地调动生产力的积极因素,使其发挥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时,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原因就在于旧生产关系不能把生产力的诸要素较好地
结合起来,相反使它们受到压抑和摧残。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是马克思关于认识本质的重要观点,有两个要点: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器官是人脑这种高度严密而复杂的物质体系,没有人脑神经活动的
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存在。在认识时,外界因素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
刺激,沿着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皮层专司不同职能的各个区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复杂的意
识过程。思维的“原材料”只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这是表现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又一个重
要方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结论。意识的形式是主观
7
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有主观差别的,但这些差别都有其客观根源。正因为意识
的形式是主观的,所以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能是近似的反映,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反映。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存在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论的奠定了基础。第二,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商品经济的一般规
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
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为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
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到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
识。
4、 真理是主观映象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真理是主观映象与客观实际的一致,而不是完全一致。这与真理的两重性联系在一起。
真理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它作为
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第二,人类认识能力就其本性来说,能够不断克服种种条件的制约,
不断向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逼近”。第三,虽然任何一个具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是对无限
宇宙的有限部分的正确反映,但是任何部分都是整体中的部分,一切有限物都具有无限物的
本性,因而反映某一种有限物的真理性认识,自然都这样那样地具有无限的、绝对的本性。
真理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从真理反映客观事物的广度来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
界而言,每一真理性的认识是对其中某个具体事物的正确反映。第二,从真理反映客观事物
的深度看,即使是对某一客观事物或客观事物的某种层次、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也只具有
相对的意义。第三,从真理的适用范围来看,任何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在特定条件和特定
范围内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如果超出了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它就不再是真理,甚至可能
变成谬误。
四 、论述题(2 个,共 40 分)
1、从观念形态或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角度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
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
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
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
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切实把社会
8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2、各种哲学派别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从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回答: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把人的感觉、观念、
意识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又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都
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在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它
们有原则的区别。两者的根本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
的观点,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其次,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
识是一个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摹写性、创造性,即对认识对象的
分析、抽象、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模拟。总之,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
践的和辩证法的观点,它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
证法的观点,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回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所谓
可知论,就是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暂时没有认识的,在将来的实践中也能认识,世界
是可知的;所谓不可知论,就是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认识理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