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笔试)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及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教育活动。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形态的划分。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及其关系。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理论建设,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核心素养等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动因。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及表现;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四)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循序渐进;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规律,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教育应做到从实际出发。联系中小学实际阐述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经济
(二)教育与政治
(三)教育与科学技术
(四)教育与文化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化及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素质。
(二)学生
1、不同的学生发展观
2、学生的本质属性
3、学生的地位
(三)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1、师生关系的理论发展概述
2、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
3、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
七、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分类;制约课程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基本要求;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三)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的概念及结构;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四)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包括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八、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的本质及特点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的双边共同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
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基本形态;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辩证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地位的辩证统一。
九、教学方法和技术
(一)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的分类。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二)教学技术
现代教学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包括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运用教学技术的原则。
十、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十一、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目标与中小学德育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品德评价、自我教育、实际锻炼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五)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
有关德育改革政策文件的精神实质及主要内容的理解;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德育改革的趋势等。
二、参考书目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