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优秀8篇)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1:29:48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优秀8篇)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一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有幸参加了本学期的数学教材培训,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本次培训分别由崔秀珍老师,王新红老师,崔霞老师和悦庄教研室的谢老师和土门教研室的吴老师对三年级和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位置与方向,小数的认识的教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最后还听了杜主任的一个简短的总结。通过他们的分析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位置和方向》,两部分内容有着很大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两部分都有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但是要明确"方向和方位"。三年级下册在例1和例4中,让学生在认识方向的基础上,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但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方向,然后侧重于用方向对物体的位置有一个大体的描述,例1是用4个基本方向进行描述,比如,花坛在教学楼的南面等,例4是在8个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的,比如,学校的的西北方向是邮局等;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几个方向。四年级下册的例1则是要求学生准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是让学生掌握的方位,即包括方向,还要求有具体的距离,同时例2还要求学生能根据方位,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年级的内容是基础,因此,三年级在教学时只要求学生掌握八个基本方向,并能根据一个方向判断出其余的几个方向就可以了,而且要结合具体的的情景进行教学,不要过难。四年级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方向的基础上,明确偏离的角度和具体的距离的表述。

2、 两部分都有描述简单的线路图。三年级只是要求学生用八个方向简单的描述行走路线,只要能说明行走的方向即可,比如,去少年宫要先向东再向北走等,而四年级则要求学生用方向(哪偏哪多少度,这样准确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 同时在对于方向的理解上,四年级下册要更深一些,教材在例3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相对性的情景,加深学生对于方向的理解。

(二)《小数的认识》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具体地来看。

(1)对于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上: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对小数的认识是由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意义而引入的,在动手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而在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是由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引入,直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这样的数存在,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里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写成小数是多少,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是二者的重心不同:三年级只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不涉及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与组成的认识。而四年级时则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另进一步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小数的比较大小上:在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抽象出小数比较大小,比较大小的重点放在方法上: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比较时按比较整数的方法进行。而在三年级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则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如:比较跳高的成绩;比较不同的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大小,总是结合具体的含义进行比较。当然,也可以把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上来,但这绝不是本册教学所求的。

(3)小数的加减法:三年级仅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直接抽象出小数来进行计算,并小结计算方法。在小数的初步认识里的小数加减法也会得出小数点对齐,只不过数位少,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计算方法是联系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如:1.2元—0.6元,则是让学生思考用1元2角减6角等于6角,6角用小数表示就是0.6元。从四年级开始全面系统的学习关于小数的计算,包括混和运算、简便运算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新的课程理念中,我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教材中丰富的图形世界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的素材,教材中每一小节的课题都是很亲切、有趣,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着探索、创造、求知、合作的美。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参与的课程,教材在这几部分设计了一个个生动的情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计算的方法。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努力去发现、探索,获得知识。这是几年数学教学带给我的一个启示:乐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乐意学习,即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只要学生愿意和乐意做的,就没有难得、不会的,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3、教学过程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行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索有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实施激励性评价,使他们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从而体验到探索成功带来的欢乐。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一脸真诚的微笑、投以信任的目光、赠给热烈的祝贺等,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当学生经过努力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如果教师投以期待的目光、赠给温馨的话语,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

5、深入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教学,在备课和上课中要做到“精于心,简于形”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上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我想在新学期里我应该这样教:“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二

1.人教版有了更多的图片,且图片清晰,形象,生动,它少掉了很多的文字表述,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形象、有趣、易懂的图片。

2.新教材中还安排了很多的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等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进行思考分析而后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问题的能力。

3.根据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知识点。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习题中,改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

1.譬如在第七章讲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时,书中讲到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觉得应该同时提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因为很多练习里都涉及到了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还有应该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改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学生理解会比较透彻。

2.第八章里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应该把书中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改成“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一次的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概括的比较全面。

总之,七年级是学生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三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教材的培训,这套教材也是比较早接触到这套教材的。我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从中感觉到,新教材与我们一直用的教材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但实际怎样操作,怎样把握新教材心里却没底。可是,听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讲座后,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认识清楚了许多。几位老师不仅就《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谈自己的体会,还结合一年级的实际内容给我们分析,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更注重多样性。过去教学可以说也重多样化,但这种多样化目标单一,往往是殊途同归,而且过分强调掌握多种方法。相反,新教材更重研究探讨的过程,承认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且结果不是唯一的,学生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使学习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形式。

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例如有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童话故事,教材中充满着鲜艳的图画,使儿童兴趣高涨,并能投入其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新教材培训,我们将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四

12月5日,我参加了中小学教研室苏教版数学教材培训,有幸聆听了侯教授-运算和黄教授-图形的认识,通过两位教授对课标的新解读,深深感受到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侯教授首先讲了运算教学的历史背景,然后重点讲解了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学计算,纠正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一、改变计算教学过于依赖情境。二、改变“走形式”的算法。改变不重视口算速度的现象。

黄教授讲了图形的认识,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题目很简洁的表现出来,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揭示的非常清楚。利用图形的描述分析问题,借助图形直观的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多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获取对图形的直观认识,采用学生喜欢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具体、实际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制作和实验,把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协同起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掌握图形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生活即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因此我们应加强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以讲为主。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平时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总之,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理解,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五

20xx年3月27日我在xxx中学多功能厅参加由县教研室举办的初中数学(人教版)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本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删减了许多被认为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有某些内容减少了概念的阐述反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在代数部分,大大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要求;删去了比例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分式方程仅限制在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删去了无理方程、二次方程组的知识等。

参与人教版编写的专家谢慧老师讲到: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厚度是有限定的。因而教材中涉及到的习题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教材中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才定稿的。而且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能。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学会一题多变,用课本中的基本题目把一题拆成几题延伸、循环使用。老师盲目地要求学生做一些题目可能会不符合教学要求的,也不符合教学内容的。

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老师只一个扮演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讲---模仿----训练”

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能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这时教师要保持沉默,什么时候教师可以说话了要有个度。就是说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了,学生需要思考5-8分钟,可是能坚持到15秒钟不说话的老师为少数。

总之,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只有领悟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实验教材的特点,研究好教材,才有可能搞好教学工作。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六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有幸参加了本学期的数学教材培训,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对教材的认识:

本次培训分别由崔秀珍老师,王新红老师,崔霞老师和悦庄教研室的谢老师和土门教研室的吴老师对三年级和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位置与方向,小数的认识的教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最后还听了杜主任的一个简短的总结。通过他们的分析使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位置和方向》,两部分内容有着很大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两部分都有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但是要明确"方向和方位"。三年级下册在例1和例4中,让学生在认识方向的基础上,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但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方向,然后侧重于用方向对物体的位置有一个大体的描述,例1是用4个基本方向进行描述,比如,花坛在教学楼的南面等,例4是在8个基本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的,比如,学校的的西北方向是邮局等;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的几个方向。四年级下册的例1则是要求学生准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是让学生掌握的方位,即包括方向,还要求有具体的距离,同时例2还要求学生能根据方位,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年级的内容是基础,因此,三年级在教学时只要求学生掌握八个基本方向,并能根据一个方向判断出其余的几个方向就可以了,而且要结合具体的的情景进行教学,不要过难。四年级则要求学生在掌握方向的基础上,明确偏离的角度和具体的距离的表述。

2、两部分都有描述简单的线路图。三年级只是要求学生用八个方向简单的描述行走路线,只要能说明行走的方向即可,比如,去少年宫要先向东再向北走等,而四年级则要求学生用方向(哪偏哪多少度,这样准确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同时在对于方向的理解上,四年级下册要更深一些,教材在例3中还特意安排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相对性的情景,加深学生对于方向的理解。

(二)《小数的认识》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具体地来看。

(1)对于小数的认识的教学上: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对小数的认识是由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意义而引入的,在动手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而在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是由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引入,直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这样的数存在,这样的数就是小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里有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用分数怎么表示,写成小数是多少,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也有这样的内容。但是二者的重心不同:三年级只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不涉及数位的认识、计数单位与组成的认识。而四年级时则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十分之一是一位小数,百分之一是两位小数……另进一步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各个数位的名称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小数的比较大小上:在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抽象出小数比较大小,比较大小的重点放在方法上: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比较时按比较整数的方法进行。而在三年级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则应结合具体的情境,如:比较跳高的成绩;比较不同的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大小,总是结合具体的含义进行比较。当然,也可以把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上来,但这绝不是本册教学所求的。

(3)小数的加减法:三年级仅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里直接抽象出小数来进行计算,并小结计算方法。在小数的初步认识里的小数加减法也会得出小数点对齐,只不过数位少,限于一位小数的计算,计算方法是联系计量单位进行计算。如:1.2元—0.6元,则是让学生思考用1元2角减6角等于6角,6角用小数表示就是0.6元。从四年级开始全面系统的学习关于小数的计算,包括混和运算、简便运算等。

通过这些培训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

1、新的课程理念中,我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主动过程,强调师生交流,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教材中丰富的图形世界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的素材,教材中每一小节的课题都是很亲切、有趣,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着探索、创造、求知、合作的美。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参与的课程,教材在这几部分设计了一个个生动的情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计算的方法。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努力去发现、探索,获得知识。这是几年数学教学带给我的一个启示:乐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乐意学习,即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只要学生愿意和乐意做的,就没有难得、不会的,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3、教学过程是交往,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教学“游戏公平”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七

20xx年12月5日,迎来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我也有幸参加了洛阳市教研室举行的苏教版教材培训。一天的培训,通过聆听侯正海和黄为良两位教授的讲座,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知道了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我也有了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运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

对于普遍性错误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要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对于学生易计算错误的计算题,要建立错题档案卡片,采取题组形式,进行反复训练,克服常犯的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每天应保证一定的计算量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要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次教材培训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收获颇丰,使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教材不但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新教材不但关注了学生分析题目、解q题目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发现题目和提出题目的能力,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指明的方向。

数学教材培训心得篇八

在教授数学时,教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和应用好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关于数学组教材培训的活动,此次活动让我有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并提高了我对教材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第二段:了解教材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讲师们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教材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方法、建立思维框架、提高创新能力。当然,教材并不是万能的,提高教学水平和固定知识点同样重要。

第三段:掌握教材的应用技巧。

在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教材,掌握了一些应用技巧。例如,在授课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分配不同难度的习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操纵模拟工具或者图像、视频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

第四段:教材更新与优化。

培训的讲师们还介绍了教材的更新与优化。所有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统一编写,每年会进行修订和优化。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也应该注意问题。教材应当紧贴课程标准,设置合适的难度,而且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如果发现错误或者不合理之处,及时反馈,参与教材编写与改进,让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

第五段:结论。

在此次数学组教材培训中,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认识到教材的不足和优化方向。教材的优化和完善需要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让教材与学生的需求接轨,让学生成为有思想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在教学教育中,认真学习使用好教材对我们都非常必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