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一复习生词
听写本课生词 提出要求:正确、整洁、美观
二、紧扣中心,导入新课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这是______对他的敬称。
边提问边根据回答板书:
军 神
刘伯承↙ ↖沃克医生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沃克医生夸刘伯承是军神的这句话。
(ppt)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3、同学们,这段话用了三个感叹号,那该怎么读?
4、我们平常把当兵的人叫做军人,军人是威武、神圣的,军神就更了不起了,比军人还要神。刘伯承可不是迷信中的神仙,他是一位超常的人,他的坚强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那么课文是怎么写这位军神的神呢?
三、品味语言,感悟文本。
(一)求治 感受军人形象
1、在一次战斗中,年轻的刘伯承身负重伤,因为当时斗争的需要,他不能暴露身份,所以到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看病,我们一起看这样一段对话。(ppt) 现场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刘伯承: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给治治。
沃克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刘:刘大川。
沃:干什么的?
刘:邮政职员。
沃: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2、从这段对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听了这段对话,想想看,沃克医生是依据什么来推断刘伯承是一名军人的?
课件出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镇定”[将字体变色]就是遇事不慌张,“这么重的伤势”,这个伤势到底有多严重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一段短文资料,轻声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刘伯承的伤势严重到什么程度?
补充:出示阅读短文:刘伯承与丰都战役
1916年3月,在“讨袁战争”丰都攻城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一颗子弹从刘伯承颅顶擦过,另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阳穴打入由右眼飞出,眼珠被打了出来。刘伯承当场昏死过去,后被几名士兵送到一位名叫郑慎之的药店老板家。郑老板怕刘伯承被人发现,就将他反锁屋中。敌人进城后放火烧城,刘伯承从火海中惊醒过来,忍着剧痛从窗口跳下,不料窗外仍是火海,幸好路过的几名士兵在乱尸中将他抢救出来,逃往城外。后来,眼部的伤越来越重,右眼红肿得十分严重,眼眶里的肌肉早已腐烂化脓……
刘伯承伤势这么严重,可他还能如此镇定自若,难怪沃克医生一眼看出他是一位军人。
(二)术前 感受男子汉形象
1、这么重的伤势动手术时不用麻醉药会怎样?
2、可刘伯承还是决定不用麻醉药,而且态度很坚决,“坚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不说,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
3、一般人动手术都要用麻醉药,可他却下定决心不用,这是为什么呢?、
4、听了刘伯承恳切的话语,沃克医生(楞住了),他说(指名读)
5、你从这句话听出了什么?(关心、惊讶、难以置信)
6、年轻的刘伯承是怎么回答的?
(我听出了你平静的语气,可刘伯承平静的口气中透露的是坚决不用麻醉药的决心。再来一次。)
7、平静而又坚决。
男同学问,女同学答。
8女同学问,男同学答。
这么重的伤势,年轻人却如此镇定、平静,年轻人不愧是军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三)术中 感受军神形象
1手术前年轻人的镇定和平静让我们吃惊,手术中年轻人的表现更是让我们佩服。快速读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2沃克医生是著名的外科医生,当过军医,做手术很老练,可这次(双手微微颤抖)他的双手为什么微微颤抖呢?(他深深感动,想努力减轻刘伯承的痛苦,所以显得有点紧张。。。。。。。)
他对年轻人怎么说?
年轻人又有怎样的表现?(指名读)
3你觉得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抓住重点词谈一谈你的理解。
交流
(相机插话)
“一声不吭” “紧紧”“汗如雨下”“竟被抓破了”
“汗如雨下”这是痛的,剧烈的疼痛,痛出来的汗,汗如雨下,不是热出来的,
“紧紧”“竟被抓破了”
使劲抓抓你的衣服能抓破吗?崭新的床单你用力撕都撕不破,现在居然──他把所有的痛都转移到了──这叫转移疼痛,把床单都抓破了,这里用一个字──“竟”抓破了,这个“竟”体现了什么?也就是这个痛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没有经历也体会不到的。你还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一声不吭”一声不吭什么意思?(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刘伯承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多么坚强、多么勇敢啊!谁来再把这段话读读。
4、注意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长一点,让我们感觉到你在疼,你在忍。谁再来读一遍。
师:为了让医生顺利地动完手术,刘伯承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强忍住剧烈的疼痛,他的坚强表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四)术后 进一步感受军人形象
手术一共动了多少刀?这七十二刀是在哪儿动的?用小针在眼睛上扎一下都痛苦难忍,更何况是动了七十二刀。
这七十二刀是谁数出来的?
沃克医生都担心刘伯承会晕过去,刘伯承没有因为不能承受手术的痛苦而终止手术,没有失声大叫,也没有昏过去,在痛苦的煎熬下中,他还冷静地数着刀数。军神就是军神!刘伯承的这一举动不仅让我们震惊了,更让当时为他动手术的沃克医生震憾了。
(生齐读沃克医生的话)
出示: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感叹号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在这又表达什么感情吗?(启示:这个感叹号里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
敬佩的,赞美的感情,好的,把这种感情带进去,再来读一读沃克医生这些话。
四、前后比较,烘托形象
1沃克医生刚刚见到刘伯承时态度怎样?
2现在请你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冷冰冰到亲切,沃克医生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板书: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4因为敬佩,沃克医生的态度冷淡由冷淡转变为亲切,由于信任,年轻人也不再隐瞒身份,如实地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姓名
5相信“刘伯承”这个名字会永远刻在沃克医生的心中,令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他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军神。
难和挫折,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武进区泰村小学 夏向丽
教学目标 :
1、抓住中心句,联系上下文,体悟其真正内涵。
2、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强化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读出体会和感悟。
4、联系自身情况,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点明中心句。
1、题目“军神”是从哪儿来的?
2、把沃克医生说的话读一读。
二、理解中心句
1、齐读。2、有几句话?3、指导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
三、联系上文内容,体会内涵。
1、沃克医生怎么知道刘伯承是一位军人的呢?哪一节写的?(生边默读边思考)
2、分组朗读第一节。师读旁白,生体会镇定。
3、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我们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体会朗读。
4、手术前,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军神”?
生边默读边练说:手术前,刘伯承坚决______,坚定认为能_____,行为也很________!
追问:他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剂?
5、分角色朗读第2节,体会坚决。
6、手术中,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位军神?生边默读边划重点词边练说:手术中,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都_____,可刘伯承______,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______。
追问: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为什么双手微微发抖?联系下文说说。
“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抓破了”,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出沃克医生担心、紧张的神态,男生读出刘伯承忍受剧痛的坚强。
8、过渡:沃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同学们轻声读第5节,然后回答。
练说:沃克问刘伯承_____,刘伯承笑着说___。在这种情况下,沃克称刘伯承为________。
师点拨:失声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
10、师述:是啊,手术中不用麻醉剂能忍受剧烈疼痛的病人沃克医生也许碰到过,但能一刀由一刀数清刀数的病人沃克医生在此之前绝对没有碰到过,所以他才会惊奇到极点。同学们想想看吧,一刀,一刀,又一刀,72刀啊,该要忍受多长时间的剧痛啊!沃克医生担心他会晕过去,可他数得清清楚楚。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种意志超乎寻常,不可思议!常人是绝对、绝对做不到的。
练说:刘伯承爷爷,你的意志_________!真不愧是_____!
11、分角色朗读第四节。
四、总结: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刘伯承这位军神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吧!
欣赏配乐朗读,激情跟读。
五、作业
写写读后感。
[评析]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充满生命活力的对话过程。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内涵;深刻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基础、态度、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品词析句、表达训练、朗读指导,用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文本的情境塑造教学的情境,展开动人心弦、情味浓郁的教学过程 ,不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军神”的形象和教学的情景印到了学生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孜孜追求的目标吗?(万小强)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军神(第二课时)
执教:方莉丽
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初步理解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解读“军神”内涵。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军神(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军神是对谁的称赞?(刘伯承)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军神”内涵。
1.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赞刘伯承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2到6自然段,画出沃克医生的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句子。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
2把你找到的句子来读给读给大家听。(生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沃克医生一开始认出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为什么后来又称他为军神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的2到6自然段中,关注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一言一行中,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位军神,可以用笔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几处,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谈一谈。
三、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1.学生交流。
(1)手术前,抓伯承与沃克医生关于“拒绝麻醉剂”的对话,进行体会。
(大屏幕出示: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①“ 坚决不愿意”
从这个“坚决不愿意”可以看出什么?刘伯承为什么坚决不用麻醉剂?
(“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
②“恳切”(诚恳地、殷切地)
师:你能恳切地读一读刘伯承的话吗?
(评价:不够诚恳;诚恳、殷切)
③ “平静”
刘伯承的回答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能”。
但透过平静的语气,和这简单的一个字,你看到了刘伯承的什么不简单?
(体会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时的坚毅)
板书:拒绝麻醉
④ 再来看看沃克医生,他是著名的外科手术医生,经历的手术不计其数,面对这样的病人,他是什么反应?
(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
⑤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此刻他将为此付出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他的确——(再点,回读)
(2)手术中,抓住课文里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大屏幕出示: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①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刘伯承堪称军神?
学生交流:
(预设:“一声不吭”,沃克医生允许刘伯承叫出声来,他却——,是不是他不疼呢?
这段文字中有“疼”或“痛”字吗?“汗如雨下”,出的是冷汗。学生从“竟”“抓破了”这些词语中体会到当进的手术过程中,他忍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相机点红)
②教师总结: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词来体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的。把我们刚才的体会感悟送进文字里来读一读。
(师板书:一声不吭、坚毅)
生读
③手术台上,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是什么反应呢?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颤抖。
他的双手为什么会微微颤抖?是因为没有经验吗?那是因为什么?
④出示图片想象:多么坚强的军人,通过手术中这震撼人心的场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再次练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⑤不用麻醉做手术,在古代还有一位。
(大屏幕出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曾经被乱箭射中,箭深入到他的臂膀,后来箭伤虽然好了,可是每到阴雨天,臂骨经常疼痛。神医华佗对他说:“您中的这只箭箭头有毒,毒已经深入骨髓,应当割破皮肉露出骨头,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这个病才可以从根源上去除。”关羽便伸出胳膊让医生剖开去毒。当时关羽正好与众多将领在一起饮酒,胳膊上的血一直流,流满了一盆,但是关羽下棋,喝酒照样进行,说话谈笑仍若平常。神医华佗惊呼:“关将军真乃天神也!”)
(3)手术后,抓住“72刀”,体会刘伯承超凡的意志。
华佗说关羽是天神,沃克说刘伯承是军神,更是因为刘伯承手术后的一番话震撼了他。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①交流: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难怪沃克医生会吓了一跳
②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小心使自己受伤的经历,老师相机引出:据医生介绍,做眼睛部位的手术要比割口子疼几百倍、上千倍,因为视神经和颅内神经紧密相连……,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整整承受了72刀!
2.此刻大屏幕再次出示重点句,师引读:“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生齐读!)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赞美!(生再读)
板书:如钢
3.老师小结,升华情感,再读重点段。
有人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刘伯承。
出示小诗: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
胜似昔日刮骨人。
4.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沃克,也征服了我们。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让我们每个人难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永远记住这位坚毅如钢的军神!
四、分析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总结写法
1.同学们,我们回过头来看,刚开始刘伯承去就医,沃克医生是什么样的态度?(冷冷,不悦)。最后,沃克医生又是一个什么态度?(“亲切”地问,而且“关上手术室的门”)为什么要关门?(为了保护刘伯承)为什么短短一个手术,沃克医生的态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他看到一个坚忍不拔,坚毅顽强的军神,他感动极了,他敬佩极了)板书:意志坚强 所以他会失声喊道―――(引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2.既然文章是写的刘伯承,为什么又要花笔墨去写沃克医生的一些动作和神态、语言呢?
(烘托出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
3.《军神》这篇课文是描写刘伯承这个人物,却通过了写忍痛接受手术这一件事情来表现他的特点和品质。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件事情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我们平时作文,也应学会精选一两件事情,通过事情来集中反映人物的特点。当然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交代清楚,这样,我们才能了解事情的始末,从具体的事件中,去深切地体会到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和品质。
五、延伸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心走进了课文,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堪称中国的——“军神”。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共和国元帅,建议大家读一读《中华名将――刘伯承》。老师还要介绍另一本书——《坚强的意志哪里来》。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板书设计
? 20 军神
手术前? ? 拒绝麻醉
? 手术中? 一声不吭 坚毅如钢
? ? 手术后 说出刀数 意志坚强
反思:
有幸聆听了钱老师上的《军神》第一课时,紧锣密鼓地就钱老师上一节课接下去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主要在这两方面有所体现:
一、抓中心,统领全文。
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夸奖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沃克医生为什么这样说?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刘伯承的了不起。引导学生们从求治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四部分来探究刘伯承的坚强品质。这样直奔课文中心句,由中心句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探索。
初次朗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时,由于学生缺乏真切的感悟,所以第一次的朗读并没有因“感”而生“情”。对此,我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丈,着力感悟刘伯承意志的刚强;每学完一部分,学生对“军神”的认识就加深一层,情感也就加厚一分。
二、自主阅读,感悟军神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刘伯承堪称军神。”这一问题展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悟。交流时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紧扣细节,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并重视以读促理解,重视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我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自主发现。主要引领学生通过“手术前,不用麻醉药的意志非常坚定;手术中,忍受巨痛但一声不吭,手术后,还能数清刀数,和医生交谈。”这几方面来感悟刘伯承非凡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感受到军神刘伯承的伟大。在交流与探讨中,那些融入自己独特感受的理解相互碰撞,使学生获得了关于文本的更丰富的信息,对 “军神”内涵把握得更加深刻了。
在教学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没有考虑好,所以感觉比较零散,没有整体感,另外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教学的节奏,时间的把握,所以“总结写法”这部分没有来得及上,这些都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