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一
我是个偏胖的女生,平时喜爱吃甜食与口味重的食物,大学虽有许多课余时间,但却很少主动做相关的体育锻炼。由于确立了考研的目标,今年大三觉得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还会经常熬夜。有时,班级有事务急需处理时,三餐不规律。
上了您的课后,我反思了许多。恰逢昨晚,我看了网上的一篇复旦女博士于娟写的文章《为什么我得癌症》,更是感受良多。深刻意识到,工作或理想都是皮球,而健康确实珍贵易碎的玻璃球。皮球坠落还有弹起来的可能,可是玻璃球一旦破碎将再也没有机会恢复如初。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这个心态不光是面对生活和奋斗旅途上的挫折与磨难,更是要清楚的理解生活及为理想奋斗的真正意义。“父母在,不远游”我现在所做的努力,都是想回到安徽老家离他们能近一些。有时累得时候想想爸爸妈妈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细节,那就是我的健康。 弟子规里说道:身有伤,贻亲忧。现在明白其实最让爸爸妈妈觉得心安,就是我的平安健康,然后才是自己能有所成就。
老师的保健与养生这门选修课给了我一记警钟,让我正视自身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考虑到冬日体育锻炼条件受限,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每日一练。这些看似简单细微的保健习惯,却能让我们迅速检查到身体出现的一些问题。长期坚持这些运动,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坚持的每日一练是敲胆经、搓耳朵、拍打手臂内侧及十指相敲。
主要是在课间进行十指相敲或搓耳朵,晚间回到宿舍在上床睡觉前的十分钟,敲打胆经100多下。每星期五,宿舍同学休息的时候会让他们帮我拍打手臂内侧。但是,有时会因为一些随机突发事件所打断,也怪自己不能长时间坚持下来,中间间断过两次。
敲胆经运动我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明显感觉消化比以前快了。中午有时油腻的吃多了,但是晚上很快就可以消化排泄出来了。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体重也有轻微的下降。第一次拍打手臂内侧,出现了一些黑紫色的颜色,到第三次在拍的时候明显感觉减轻很多。手冷的时候,我就用十指敲击法,发现手马上就暖起来,而且差不多做了十几次吧,现在手早已不再冰冷了。有时在图书馆看书疲惫的时候,我也会进行深呼吸调理气息。头疼不想看书的时候,就躺在床上轻轻敲打头部,发现洗头的时候脱发现象有所减少。这些每日的养生习惯,我会继续坚持做,慢慢的把这种保健养生的小习惯固定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感谢老师为我们传授保健养生的知识,您不仅在专业课知识上给我指导,还给了我思考自身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机会。
新年即 将到来,也衷心的祝愿您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新年里每一天都开心快乐!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二
第二学期在紧张匆忙中结束了。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本人承担的八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教学方式,建构课堂活力
教学课堂始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激活对前人所积累之经验的生活体验,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为此,本人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各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
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
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进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以实施课程改革的高标准为出发点,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讨,研究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运作方法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作为探究的心得,本人也写了教学论文。
【指导课教师心得体会大全】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三
安徽省第三轮继续教育的主题是“上好课”。我校采取了“校本集中培训+说课比赛+远程继续教育学习与考试”的方式进行。在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中,我收获很大,体会如下:
一、“上好课”的标准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我认为:
1.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具备以下的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既教书又育人,这是党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一个好的教师,就要把 “教书”和“育人”两副担子一肩挑。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就要把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爱,转化为 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要真挚地、深情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钻研精神反映出教师业务素质如何。教师要能 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全部内容。
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经过精心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师的个人素质: 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走上讲台步入教师角色的过程。事实上,每一个教师实际上所承担的角色范围和程度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个差异就由教师的个人素质所 决定。教师的个人素质包括:知识渊博,语言表达能力强,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负责的精神。
2.能很好的处理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需要区分出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或者是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
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 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探索)欲的问题,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能灵活运 用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技能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是有规律可循的。选择每一种教学方法都 要有所依据。一节好课,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从直觉上,学生学习情绪很高,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
二是从效果上,学生知道 怎样去学。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使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爱学是学会和会学的动力,只有爱学,才能学会。课堂上一种生气勃勃,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讲课有气无力,枯燥无味,千篇 一律,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的知识,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
有经验 的教师总是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节奏和表情,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和谐而又充满乐趣 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本次继续教育学习与我的教学实践,我提出我在教学中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1.现在的学生生活越来越丰富,而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的越来越少,该问题应如何解决?使课堂成为学生热爱的地方?
2.如何提高学生人数多的班级的课堂教学效率?
3.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有哪些有效的手段?
4.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很好,但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发散,这个问题如何克服?
5.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联系,
6.教学中怎样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教”?
7.要顺利推进课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当重要,如何做到小学、初中、高中课改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8.目前学校中存在的相当一部分道德水准下降、行为规范涣散的问题,教学中应该如何落实价值观教育?
9.现行教材编写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训练的时间不够,制约学生能力的形成,有没有好的方法解决?
10.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习差异?
11.如何使教学设计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
12.在教学方法上,面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批判和当前方兴未艾的众多教学方法或模式,教师如何找到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1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平台如何设置?
1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提高并保持其连续性?
15.三维目标是教学中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如何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整合?
16.如何处理学生在课堂中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
三、从我校教学活动实际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使用新课标教材,存在照本宣科,依赖教材,而不能进行精“加工”;囿于教材,而不能突破教材束缚。
2. 满堂问答看似主动参与:由于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偏差:一是低思维量的“假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二是采用简单的“问答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展开。三是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是形式参与、被动参与、部分局部的参与。
3.小组讨论 替代合作学习:走进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但是存在:一是讨论的内容选择不够恰当,导致讨论频率过 高;二是讨论的任务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各行其是。三是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讨论的价值意义不大,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不了了之。
4.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也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很少设计出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学生,而是批评、指责学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因此很受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完成。
5. 教学效率低下: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数量标准来衡量,就一节课而言,学生能够有效使用的时间往往被打了折扣,教师经常需要花一定 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经常会有一些无意义的问题,有的教师甚至离题万里、话语罗嗦。
相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由于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的差异,部分学生,主要 是学习困难学生,有效使用的时间更少,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效率更低。
以质量为标准来衡量,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智能的时间不多,而花费在让学生记 忆和接受的时间较多。
显然,我们的课堂多数还停留在记忆、接受和理解的层次上,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这就必然影响我们教学效率的 真正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上好课及上好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也发现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供同行们讨论,以求共同进步。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四
开学初,我给自己选定了一本书,那就是《怎样才能上好课》。这本书里所阐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教学,很有实用价值。
通过阅读《怎样才能上好课》一书,我认识到,课堂永远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才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主渠道。从这本书中,我领会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我知道光有理念并不行,还应该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谈谈,
1、抓好课堂纪律,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的前提。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小学美术是副科,因此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同时,也由于美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使得美术课堂课堂纪律有点“乱”,从而影响了美术课的教学效率。
2、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师在上课前,只有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才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突破难点。通过多次的认真备课,我发现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博思广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
3、从儿童的视角来设计教学。
在阅读《怎样才能上好课》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朱德的扁担》一课,在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 ”有一位同学的回答是“因为朱德的扁担更好吃”,教师开始以为他在捣蛋,可看他的表情不像,而且这又是一位成绩比较好的同学。
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在课下教师找到他,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而他说他没有见过扁担,不知道,心中想到了鸡蛋、鸭蛋,就想到是不是朱德的扁担更好吃呢? 执教老师哭笑不得,为这节课的失败而苦恼。初读这个故事,我也为执教老师感到委曲。但细想起来,令教师哭笑不得的不是学生,而应该是教师自己。
是的,今天的孩子又有几个认识扁担的呢,而教师的心中却有一个潜在而肯定的假设:“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是扁担”,而这个假设却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效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是否有效,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检验、来发展。
读了这个故事,也使我认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设计教学时,要合理地进行假设,不要想当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情,要从儿童的视角来设计我们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同时,使自己成为有较高教学实践水平的教师。
4、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是衡量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每一个
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阅读这本书,也使我认识到:生活离不开艺术,生活之中处处有艺术。 总之,怎样才能上好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必须经过长久的整合、实践,才能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五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在祖先遗留下的土地上劳作,这是一块十分贫瘠的土地,不仅位于山坡,而且土下满是乱石。根本不适合种庄稼,他曾问父亲:祖 先为何会留下这样一块地,父亲回答不知道。只知族中流传这是一块宝地,不可随便卖掉。农夫只好勉强在地里撒点种子,听天由命,任其长出点什么。
有一年发生 大灾荒,很多人吃不上东西,农夫看到那块地不能指望长出任何粮食,就违背父亲的话把地卖了。
买地的人把那块地看了又看,激动地两眼放光,原来这是一个天然 的金矿,地里那些顽劣的石头都是金矿石。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没有人天生就是后进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如果抓住一个人的弱点不放,只会使 这个失去自信心,失去积极向上的勇气,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对的差生,“后进生”仅仅是学习方面较弱,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他们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有吃苦 精神,有的乐于助人,富有团队精神,现在教师要改变不正确的传统观念,用敏锐的双眼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让自己的一时疏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遗憾,后进 生并不是被遗忘的角落。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向来是个难点。我认为首要是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后进生首先就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好不起 来,对自己的处境和地位表示不满,二是多变心理。他们容易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时好时坏,控制不住自己,三是他们思想深处有一个敏感区—怕谈过去,怕想过 去。
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选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然后去开发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要经常夸奖学生,不要贬低他们,如果经 常批评他们,他们可能就真的越来越不行。所以,作为教师如果你真的希望你的学生很优秀,你要坚持做一件事,肯定和鼓励他们,哪怕他们只是一丁点的进步,教 师要把真诚和无私的爱给予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
爱不是一时的,即兴的而要持之以恒的。尊重后进生、关心他们,理解宽容他们,对他们要热情关怀,循循善 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总之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 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责任感,并根据每个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征,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许多教师用课堂纪律严格要 求自己的学生,其实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严肃的课堂气氛,他们喜欢自由、活泼快乐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开 心、学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感。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教师要有优秀的口才、幽默富于鼓励型语言,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 的智慧和口才,现在有些教师认为,帮助后进生转变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习。
其实,课余时间补课虽然有助于后进生成绩的提高,但转差效果远不 如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变课外加班加点为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板演,启发、质疑、答疑,加强课间巡视,加强对后 进生个别辅导,给以操作及作业等方面的优先权。当然,课前做好补缺和铺垫,课后抓好辅导和过关,也非常重要。
在后进生转变过程中,教师既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又要善于通过观察,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并且在转变过程中既要防止又要允许 一些后进生反复。因此,抓反复,增强后进生的自制力尤为重要,后进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和习惯在较长时间内形成,改变这些需要有相应地甚至更长地时间过程,对 他们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这是因为后进生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逆境控制不了感情的冲动,容易出现反复,不少老师认为这些学生没治了。其 实不然。越是在后进生出现反复时,老师越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这恰恰体现了做后进生工作的艰苦性。
总之,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恪守的原则,而转变后进生,让所有学生都扬起前进的风帆,给学生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应是教师的最高理想,后进生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六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一、名师引领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
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
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
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
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
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
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二、分组评课议课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三、汇报交流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四、专家点评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养生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七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更深一部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这样就会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教师礼仪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它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具体说来,教师的礼仪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仪表。
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
日常工作中,我对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的。
首先是发型,我几乎从不披散着,一贯梳成马尾辫,简洁而利落。
其次是衣着,我总会保持得又干净又整齐,衣服上没有较为明显的污渍,隔两三天便会及时更换清洗;另外,服装的式样也能做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
由于自己学过美术,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有时也会考虑的多一些,就向金教授说的全身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
以前我对教师穿无袖无领的衣服一直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夏天都捂着,多热呀。
现在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对这一点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一点是在化妆和佩戴饰品方面,每天我都要化妆,但从不把妆化得很浓,首饰也是稍作点缀即可,而且能考虑到各种首饰的材质,其它的饰物与服装的搭配也注意要使之相互协调。
总之,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心得体会《教师礼仪心得体会》。
二、举止。
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
它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
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在我看来,教师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在坐立行方面却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
所以每当穿正装的时候,我绝不随意坐,走起路来也是稳稳当当的;而穿正装时间长了总觉得有些累,所以间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穿两天休闲一点的衣服,在穿休闲服的时候,适时放松一下,有点随意感,但也绝非肆无忌惮的去说、去坐。
三、语言。
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
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四、礼仪。
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
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开学初,我便在学生中同时开展了“四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
既然是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的,我想教师必定就要起好带头用,给学生做出表率,从而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和率先性。
其实这里提出的“四个一”都是待人接物非常基本的礼仪常规,就说不是在学校里,对于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也是应该具备的。
做教师的人,他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