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是人类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总结时要客观公正,不要过于自我标榜或自卑。希望以下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写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一
滕启刚已经离世157天,但他的手机一直开启着。
妻子李淑华每天都把丈夫的手机充满电带在身上。“他这个人视工作如生命,现在突然走了,肯定还有没办完的案子。”李淑华念叨着,“我就想,万一有人来电话,我得告诉人家,别再等启刚了。”
滕启刚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全家人的照片,李淑华每天看了又看。儿子滕海宁在20__年仁川亚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中夺得亚军,身披国旗跑向看台,一家三口喜泣相拥。
6月4日一早,滕海宁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下。母亲话没说完,他觉得天塌了。打车去南京机场的路上,哭成泪人的滕海宁把微信里父亲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能感受到他特别累。”滕海宁记得,一次早晨8点给父亲打电话,没接;12点再打,还没接;直到晚上7点父亲才接听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哎呀,爸爸今天开了一天庭。’听那声音,我知道他已疲惫到极致。”
这种极致疲惫,滕海宁感同身受。20__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参加800米和1500米比赛,预决赛7天5枪。“看到我最后一百米冲刺的玩命状态,父亲哭了。”回忆往事,滕海宁不禁落泪,“今年5月份,父亲来南京出差。我说您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咱不要这么累了吧。他说不行啊,工作哪能离得开!”
在滕海宁看来,父亲过去是“虎爸”,自己14岁离家去田径队,父亲说“男儿当自强”,现在终于领悟,800米最后的无氧冲刺和退休前钉在岗位上的坚守,岂不是心灵相通?!后来听母亲说,“慈父”每年过年因为想儿子会偷偷抹泪。这几年,父亲唯独对一件事着急。“他一直催我早日加入党组织,我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滕海宁坚定地说。
“后来父亲到行政庭工作,我和他通话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开庭’。”滕海宁说,“法院的叔叔阿姨也总劝他,‘老滕啊,该歇歇啦’,而父亲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干活累不死人!’”
滕海宁还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坚持和责任”。这两个词已成为滕海宁的人生信条,“坚持就是胜利,它让我不断向更高目标冲击;责任就是担当,男子中长跑项目是中国田径弱项,可我为国争光的信念从未动摇”。而对这两个词,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也深有感触,她会向每个人推荐滕启刚撰写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忠诚》,因为自己“每读一次就被打动一次”。
滕启刚在文中写道,在刑庭从书记员干起,整理卷宗的习惯保持几十年不改;连续三个春节在千山法庭值班,万家灯火夜,顶烟烧锅炉;为庆祝入党,媳妇特意包了韭菜馅饺子,那是1995年11月的一天,那时候日子还没那么好,吃饺子是很幸福和奢侈的事儿;20__年当“戴帽业务副庭长”,偏要费力把不讨好的工作干好,让不信服的同事信服……5749字的长文里,没有轰轰烈烈大作为,都是片片小事理。但每位读过的人,都会从这些细微的小事中读懂滕启刚的忠诚。
滕启刚病逝后,鞍山中院的黄绘如参与整理滕启刚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从滕叔电脑里拷贝,有案件分析,有学习体会,有工作总结,总共47万字。”一段段文字让黄绘如无数次落泪,“他是用真情实意去写。”
这种真情实意,千山法院的赵恒起不止一次讲起。那年夏天,还是执业律师的赵恒起代理一件财产纠纷案,倒了两趟公交车才来到千山法庭。在等待立案过程中,他第一次见到了被村民团团围住的滕启刚。用赵恒起的话说,眨眼间,两三个案件调解成功,矛盾烟消云散,那些打官司的村民不见剑拔弩张,而是和谐相处,甚至有人发出爽朗的笑声,最后一拍大腿:“还得是咱们滕法官!”从不理解到惊讶再到感动,那一刻,赵恒起被滕启刚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深深震撼,进而迸发出坚定的职业信念,“我要成为滕叔那样的法官”。
千山法院的年轻人都管滕启刚叫“滕叔”。他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爬山比赛,男子第一是“滕叔”,女子第一是他的学生。千山法院院长金峰说:“老滕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他像盯自己孩子一样盯着这些年轻人。”
对此,同事傅兴的体会颇深。一次立案,傅兴没弄明白,滕庭长发了脾气,“你看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这么简单的案子你咋还不行,怎么能让我放心?”傅兴深谙“滕叔”的良苦用心,跟着滕庭长,用心用情办案。滕启刚病逝后,傅兴把师傅的话刻在心里,“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人生”。
逝者已往,追思付诸笔端。
“跟他在一起,感觉都是正经事儿,他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用不完的激情……”
“他是个亲切的老头,迎面遇到时,我们都喜欢叫他‘滕叔’而不是‘滕庭长’……”
“我有些怕他,因为每次开审委会他总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我又很敬他……”
……。
细细品读,字里行间不仅是对作为法官的滕启刚的怀念,更是对滕启刚人格的致敬。
金永伟最难忘那年的冬天,二十岁出头的滕启刚还是民办老师,每天留下班里调皮的孩子给他们补课,然后再挨个送回家。金永伟家最远,俩人聊的时间也最长。“以前哪想过理想,可滕老师总问,你长大想干啥呀?”金永伟回忆,当时正播放电视剧《便衣警察》,当他脱口而出“警察”的同时,理想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滕老师天天鼓励我,少年壮志,只要努力一定行!”说话间,48岁的金永伟身着警服,胸前党徽闪闪,泪水漫过眼窝,一如12岁时的自己,抬起泪眼望去,滕老师的眉毛头发呵气成霜。
采访中,滕启刚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用深情的讲述,拼接起滕启刚的完整人生——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对需要帮助的人无私慷慨,对同事、朋友掏出心窝,把当负和不当负的责任都担了起来。
“我们讲的都是亲身经历,无需拔高,滕叔在我们心里已无比高大。”千山法院一级法官吕晋锋也是滕启刚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滕庭长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党忠诚,那是党性修养;他一心为民,那是职业操守。但回到原点,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思念,因爱而生。关于父亲的所有报道,滕海宁都会在朋友圈认真转发,有时附上一句:“爸,挺想您的。”
“说实话,读到只会‘狗刨’的父亲下水救人,读到那么多案件当事人的感谢、同事学生的缅怀,我很震惊。”滕海宁说,对父亲的了解,在父亲离开后更深了一层。
“他离开后,我没有一天不想他。”李淑华悄悄拭去眼角的泪花,“现在要让我和启刚说几句话,我想告诉他,儿子说过、你的同事们也说过、还有很多人都说过,要成为你那样的人。”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二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却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对麻风病患的关爱中去。
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李桓英教授的助手袁联潮跟随了李桓英教授20多年,她回忆,李桓英教授每到现场工作,接触麻风患者,从来不穿防护服,也不戴口罩,总是主动去和病人握手、拍肩膀,甚至拥抱,她说,这样患者就会信任我们医生,也能坚定战胜病魔的决心。
20__年3月,北京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来自河南的麻风病患者,随着对他家中接触者的检查,医生们发现这家竟有5名新麻风患者。他们因害怕在当地被暴露,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北京租住平房,以捡拾垃圾为生。一天,患病母子来麻风室复查,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脚已有溃疡感染,得知一家人生活艰难窘迫后,又着急又心疼,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作为患者在京的生活补助。同时要求科室要严格按照规则把患者治疗好、监测好。
20__年5月,这家人来到热研所复诊,其中有一位年仅24岁的男性患者,手已溃烂感染,发生了隐匿骨髓炎,需要手术。李桓英说:“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为此,她联系友谊医院骨科主任会诊。由于患者有绿脓杆菌,不能在友谊医院手术,为了及时救治患者,李桓英亲自写信、电话联系全国麻风病控制中心,找到能做手术的专业机构和手术医生,还派医生专程陪同患者和家属前往湖南手术。5月10日,患者接受了扩创及死骨摘除术,获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李桓英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__年,已是94岁高龄的李桓英,不顾膝关节术后的行走不便,再次来到曼喃醒村麻风寨。一进寨子,那些当年经她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就像见到了亲人,眼含激动的泪水,扑上来就喊:“李妈妈,您回来了!”
“自从1979年李教授第一次来我们村,李教授共到过我们村20多次,她不仅治好了我们的病,而且她对待我们就像亲人一般,经常与我们一起吃饭,手拉手跳傣族集体舞,她用自己无私的爱,唤起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我们。”刀建新的儿子岩糯回忆起村民和父亲曾经患病的经历,至今仍颇为感慨。“那时候父亲一个人默默卷起铺盖,离开了亲人,放弃了工作,搬进了麻风寨。渐渐地父亲被人们遗忘了,连交党费都没人敢收。是李教授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让我树立了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那时我虽然才七八岁,是在李教授的帮助下治好了病,群众接受了我们,整个社会也认可了我们。”
“昔日麻风寨的村民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由衷为他们感到欣喜,同时也为从事麻风防治工作的人们感到自豪,是大家用坚持和奋斗给予了麻风病人新的希望。”李桓英说,爱国有道,行为有范,艳阳与阴雨,平坦与坎坷,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最高奖赏。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三
赵学明,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现任澄城县雷家洼乡神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99年他被选为神后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坚信“要想做一名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必须让自己成为带头致富的能人”,几年来,他凭着共产党员独有的胆识与魄力,团结带领神后村人民脱贫致富,把神后村从一个昔日比较贫穷落后的贫困村建设成现在县上有名的先进村。
一、立足现实谋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增收。
赵学明上任之后,工作思路清晰,把促进农民增收做为首要目标。他深知单一的粮食生产是难以使农民富裕起来,他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认为发展养殖业是一项致富的好路子,通过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些村民报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小规模养殖,一年后农民尝到了发展养殖业的甜头,逐渐规模养殖,发展养鸡28户52100只,养猪110户5000多头,现在基本达到了人均5只鸡,户均3头猪的目标,预计养殖业生产一项可为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在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上,他还不忘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做文章,20xx、20xx年,他先后组织村民参观学习并引进了合阳的大葱栽植,每亩可收入2-3千元,比种小麦多收1500余元;并鼓励村民种植药材,去年药材每亩收入就达3-5千元,是种小麦的5倍,最近赵学明又在组织村民整地建大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又会看到神后村民鼓起的腰包。
二、尽心竭力办实事,完善基础设施保民生。
赵学明常说要做到村民长期共同富裕,就要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实现村远景目标的大手笔。他说到也做到了,当看到村民靠天吃饭时,投资42万元,共挖掘改造水利沟渠6600米,改造低产水田230亩,不但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每亩水田可增收近300元;当他看到本村部分群众因饮水问题而犯愁时,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个人垫资5000多元,统筹规划,修建水塔两座,彻底解决了本村人畜饮水问题;当看到所在村道路不畅,群众的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时,做为村支部书记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协同村两委会一班人,积极奔走,筹措资金110多万元整修拓宽村级道路4.3公里,栽植行道绿化树4100棵;当看到村民为跑贷款来回奔波时,他积极向主管单位申请在村上成立了农民互助资金协会,解决了农民贷款手续繁琐的问题。
三、诚心诚意帮民富,抓好精神文明睦四邻。
赵学明是一名村支部书记,也是一个在黄土地刨食的农民,他和睦的爱心影响着四邻,他诚心诚意希望群众富裕起来,他上任以来打破了村上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现象,他上任以来村上有丧事的家都会收到村上代表关怀的10袋面粉,他上任以来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都会受到村上不同程度的奖学金(一本1000元,二本500元),他上任以来每年的古会都会为36岁的有志青年披红戴花,鼓励有志青年努力奋斗,不忘家乡,他上任以来,每年开展的“好公婆,好儿媳”受奖人员都会增加。他有一个农民儿子的追求,而不是奢求的心态;他不仅有一颗怀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他无愧于党员的称号,也不辜负乡亲的爱戴。
四、千方百计找路子,做好致富路上领头羊。
在当选村支书以前赵学明其实是经商的,他在西安经营旅社达7年之久,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土、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在选任后,他把自己的生意全部交给了妻子去打理,全身心投入到为民致富的工作中,他给广大党员宣传党的政策和外面世界的变迁,鼓励和带动他们去见世面、闯天下、挣票子。他鼓励村上能人,有实力的人,有想法的人都去创业,并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神后村,是外出务工和做生意人最多的村,该村村民也是当地生活水平比较好的村。
赵学明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而且还是一个带领全村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村党支部书记。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乡先进党支部书记,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20xx年被县扶贫办评为先进支部书记,20xx年被县委政府评为生猪养殖先进个人,20xx-20xx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神后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通了,人富了,群众发展的意识强了。这一切变化的取得均凝结着赵学明同志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四
金永伟曾哭着收到过一份来自滕启刚的礼物。“我家不是穷嘛!我穿的鞋破了个洞,他注意到了,就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一双鞋”,略微停顿后,金永伟强调,“是双小白鞋。隔了这么多年,我都记得那双鞋。”顽皮捣蛋的孩子没有因为斥骂低过头,却在一双鞋前落了泪。
滕启刚没有点石成金的魔法,送不出价值连城的礼物,却能换回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回应,因为他爱学生的表达,就是捧出一颗真心。
刚结婚的时候,金永伟没有房子,滕启刚就让小两口住到自己那儿,度过了最紧张的日子。“谁家有什么事儿,他都管”,金永伟说:“两口子吵架,他都管”。夫妻吵架,都叫来家里,听听这个问问那个,“滕法官”现场调解,效果显著……这样的场景往往没有特指,因为只要是学生有事儿找到他,他都“一把抓”。
付出真心,收获真情。自1987年毕业,金永伟每年过年都会去看望自己的老师,34年从未间断。
也许就是因为滕启刚总能在大家需要他的时候及时出现,失去他时,才会令人如此猝不及防。回忆噩耗传来的那一天,金永伟连续说了几个“不敢相信”。
斯人已去,他留给人们的印记却因这份真情而永恒不灭。
推开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原庭长滕启刚生前办公室的房门,他的那些“老物件”仍在:贴满索引标签的工作笔记、写有“新世纪开创新思维”的自制笔筒、一个镜片已破碎的老花镜、扶手已磨掉皮的座椅,还有放在打印机旁那本标有“眼巴前要用的东西暂存”的文件夹。
同事们依旧每天过来打扫卫生、给花浇水,仿佛滕庭长从未离开。在大家心中,那个不知疲倦、总是充满正能量的“老滕”永远也不会离开。
“近期,我们全院要搬到新院区,到时,我们会最大限度地保留这间办公室的原貌,因为滕启刚是我们法院的一面旗帜!”院长金峰说。
扎根基层法院30年,滕启刚始终保持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从未提过困难,总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全国优秀直播法官”“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个人三等功”等30项荣誉,是对他一生坚守法治初心、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好见证。
对待工作,滕启刚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他常说:“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在守护司法公正的这条生命线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20__年,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撤销二审有罪判决,改判民营企业家赵明利无罪,一时间轰动全国。而23年前,一审时准确区分经济纠纷和诈骗犯罪,并作出无罪判决的那个法官,正是滕启刚。
20世纪90年代,鞍山民营企业家赵明利与某公司有长期业务往来,因4次提货未付款,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作为案件一审的主审法官,滕启刚经过两次开庭审理,并对案件证据仔细梳理,认为赵明利没有诈骗的故意和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证据不足,一审作出无罪判决。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就二审判决给出的改判理由,与滕启刚的观点基本一致,该案也被业内称为敲响了东北地区“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一槌。
无论是对待企业家,还是对待普通群众,滕启刚始终秉持一颗公平正义之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滕启刚生前办公桌前,副院长侯俊拿起一柄8倍放大镜,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五
“选择了援疆,便是选择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神圣职责。我们会把四师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这句话,是40岁的援疆干部王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他为援疆所做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8月18日上午,江苏省句容市副市长、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参加会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8月21日,记者从兵团第四师党委宣传部了解到,8月18日12点30分左右,援疆干部王华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四师党委书记、政委张勇共同前往奎屯参加援疆工作座谈会。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和一辆运载砂石料、横穿高速公路的货车碰撞。
兵团第四师党委宣传部部长孟新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时王华坐在后排座位,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对王华进行抢救,但王华还是于当天下午3点08分离开了。
据了解,该事故导致3人重伤,其中张勇全身多处骨折,司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而王华则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
噩耗传出后,镇江、句容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王华的家属于8月19日赶到了新疆。同日,王华灵柩运回兵团第四师,目前,该事故还在调查当中。
王华是镇江丹阳人,20日,镇江媒体发布了王华去世的讣告:
讣告发出后,立即成为当地网民关注的焦点,许多网民对这起意外感到惋惜,一名网民在当地论坛上说:“他还那么年轻,真是太可惜了。”
当地曾和王华共事过的同事说,王华很容易相处,“为人很好,乐于交朋友”。
王华不仅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在新疆工作3年也赢得了尊重。孟新春说,王华在新疆主抓援疆资金、援疆项目工作,这次意外让人扼腕叹息,“他这个人很低调,做事很认真,口碑非常好”。
王华2019年来疆工作,今年是第三年,原本年底他就要结束援疆工作返回镇江,可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孟新春说,到现在包括他在内的同事、朋友及王华的家人都还不愿相信,他就这样走了。
微博上,伊犁当地网民对王华的去世感到深深地惋惜,“他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事业,值得人尊重!”一名网民说。
“在3年的援疆工作中,我要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干一些工作。”王华曾说,援疆将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如今,他把最美好回忆留给了这片土地。
记者了解到,王华的追悼会将于明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举行。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六
“选择了援疆,便是选择了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的神圣职责。我们会把四师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这句话,是40岁的援疆干部王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他为援疆所做的点点滴滴已经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
8月18日上午,江苏省句容市副市长、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长助理王华在参加会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
8月21日,记者从兵团第四师党委宣传部了解到,8月18日12点30分左右,援疆干部王华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四师党委书记、政委张勇共同前往奎屯参加援疆工作座谈会。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和一辆运载砂石料、横穿高速公路的货车碰撞。
兵团第四师党委宣传部部长孟新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时王华坐在后排座位,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对王华进行抢救,但王华还是于当天下午3点08分离开了。
据了解,该事故导致3人重伤,其中张勇全身多处骨折,司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而王华则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
噩耗传出后,镇江、句容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王华的家属于8月19日赶到了新疆。同日,王华灵柩运回兵团第四师,目前,该事故还在调查当中。
王华是镇江丹阳人,20日,镇江媒体发布了王华去世的讣告:
讣告发出后,立即成为当地网民关注的焦点,许多网民对这起意外感到惋惜,一名网民在当地论坛上说:“他还那么年轻,真是太可惜了。”
当地曾和王华共事过的同事说,王华很容易相处,“为人很好,乐于交朋友”。
王华不仅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在新疆工作3年也赢得了尊重。孟新春说,王华在新疆主抓援疆资金、援疆项目工作,这次意外让人扼腕叹息,“他这个人很低调,做事很认真,口碑非常好”。
王华2019年来疆工作,今年是第三年,原本年底他就要结束援疆工作返回镇江,可不幸的是意外发生了。孟新春说,到现在包括他在内的同事、朋友及王华的家人都还不愿相信,他就这样走了。
微博上,伊犁当地网民对王华的去世感到深深地惋惜,“他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新疆的建设事业,值得人尊重!”一名网民说。
“在3年的援疆工作中,我要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干一些工作。”王华曾说,援疆将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如今,他把最美好回忆留给了这片土地。
记者了解到,王华的追悼会将于明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举行。
王华:男,1976年1月出生,镇江丹阳人,1996年6月入党,1998年8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公共管理硕士。
1998年8月,丹阳市公安局历任刑警大队重案中队民警、访仙中队民警、政治处科员。
2019年3月,任丹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干部二科)科员。
2019年1月,任丹阳市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副科长。
2019年1月,任丹阳市导墅镇党委副书记。
2019年11月,任丹阳市埤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19年8月,任丹阳市珥陵镇党委书记。
2019年2月,任句容市副市长。
2019年-2019年,任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长助理。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七
这两天,有一则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它不时尚、不前卫、不热闹,但是却吸引了众多网友、特别是青年网友的关注、留言和点赞。有网友说:天妒英才,太可惜。还有网友说:天山雪莲花为你绽放!有更多的网友说:这是中国好干部!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我市因车祸去世的援疆干部王华同志事迹。
新闻联播报道中说,3年前,时任江苏镇江句容市副市长的王华申请援疆,成为江苏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王华和38位援疆干部来到兵团四师,刚到他就跑遍了四师18个团场。援疆,就要做点实事。王华和同事们在全面调研之后,拿出了他们的工作方案:3年里,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建设可克达拉高中新校区;还要促进团场的畜牧养殖业、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的发展。3年,900多天,王华没有一刻停歇,他要在援疆的3年里,把定下的项目挨个完成。
为了这些项目,王华手里每年要过近两个亿的资金,但没有一分钱出问题。招商引资、项目招投标,也有人送红包、拉关系,都被王华拒之门外。他所在的援疆工作组,3年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5个,他和同事们多次被授予援疆工作先进师,兵团突出贡献奖。
人虽然走了,但是精神还在。虽然王华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是他在实际工作当中,以实干、廉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信仰、信念的力量,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焦点访谈报道说,2019年镇江第二批对口援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5个,超过80%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改善、城镇化和教育等领域。而王华在援疆期间主要负责的就是教育、卫生和产业援疆。为了让项目落到实处,王华紧盯每一个项目,亲自跟踪、反复核对。
一方面要改善民生,一方面要发展经济,王华还带领着镇江援疆前方工作组成员参与到了招商引资的工作中,他多次往返镇江和新疆,尽力为产业援疆争取落地项目。
从镇江引进来的这些企业落户当地后,王华时常会去企业看看,除了关心企业生产,还经常帮企业四处联系推销产品。
王华说,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他说得深切,更做得扎实。现在,他的援疆工作提前结束了,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永远把他当作这里的主人,永远与他一起分享喜悦与荣光。这正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所以它才会感动天南地北、老老少少的受众。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王华,都渴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有益于人民。王华引起关注,说明正能量是主流。大胆说、勇敢做,让我们都去传播正能量,贡献正能量。
据了解,从今天起,中央级媒体还将对王华同志的事迹进行集中宣传;由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想你!天山雪莲为你绽放》点击量达数百万次,广大读者、网民可继续予以关注。
王华先进事迹材料字篇八
每一次采访,都是通向一群会“发光”的平凡人,那里有最真实的感动和力量。
对滕启刚生前事迹的采访,也不例外。
采访之前,拿到了些材料,对滕启刚法官算是有了些初步认识——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但当走进滕启刚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通过对他同事、家人、案件当事人等进行深入采访交流,当那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被一一“拾起”时,照片中那个戴着老花镜、头发稀疏的基层法官形象愈发伟岸,他的事迹令人动容,更让人崇敬。
他的心中有党。
“入党宣誓那天,大冬天的,零下20来度,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冷,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正因为只剩两年多退休,我更要珍惜为党工作的机会,一定要对得起这身衣服。”
……。
采访中被还原的这些话语何其朴实,但背后却深藏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带给人莫名的感动。
他的心中有民。
采访中,这种为民情怀在一件件“小事儿”中足见一斑。
一个个小细节,无不让人泪目。一位心中有人民的法官,怎会不是一位好法官!
他的心中有责。
为不负头上的国徽、心中的天平,他肩挑责任,守望正义。
在做书记员和助审员的5年间,“半路出家”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职攻读取得了法律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他的电脑里留有他撰写的总结、论文、心得等文字材料超过50万字;在他的年度总结电子文件夹下,每年都有一个“自查报告”……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他从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案子,对法官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他发自肺腑的话语至今激励并鼓舞着年轻同事。
他的心中有戒。
这就是一名真实的基层法官,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可透过一件件、一桩桩回访中的“小事儿”,愈发让人感慨:扎根基层30载,于平凡中坚守便是不凡。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滕启刚似一面旗帜,如一座灯塔,将始终给后来人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