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杭州白堤导游词篇一
白龙潭是北京三十六景之一“龙潭漱玉”,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二十五公里处的龙潭沟深谷内。在光光滑滑的整块巨石中间,有一个大锅底状的潭口,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白龙潭。
白龙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早以前,连年干旱无雨,大地龟裂,禾苗点火就能着起来,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到处烧香祈祷,乞求苍天降雨拯救苍生,可是,无济于事。
又是一个播种时节到了,百姓们愁眉苦脸成群结队地又去龙王庙烧香上供,走道半路上,看到一个身穿白袍的小伙子说“你们回去吧,被让雨淋着。”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吗?哪里有什么雨呀?还不容他们多想呢,小伙子已经不见了。
今天的小伙子出现莫不是真的救我们来的?百姓们感觉奇妙。于是,赶紧往家走,还没容进院子,大雨瓢泼似的下了起来。真是久旱甘霖呀,大雨下了整整一天,百姓们欢呼雀跃,不失时机地抓紧抢播,当年的庄稼喜获大丰收。从这以后,连年风调雨顺,百姓们安居乐业。他们知道,白袍小伙就是大救星。
又是春播时节,当年那位白袍小将出现了。百姓们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跪地磕头谢恩。小伙子低声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儿子小白龙,住在白龙潭。可是,有一条凶恶的黑龙要争夺我的栖身之所,几次我和它打了个平手。农历三月三这天,我们约定决战,到时候你们前来助我”救命恩人遇难,理当帮助。可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帮呢?“那天的时候,白水上来你们往潭里扔馒头,黑浪上来,你们砸石头”白袍小伙子看出了百姓们的心思,说完化作一道白光不见了。
三月三这天,人山人海的乡亲们准备好了好多大石头和馒头,等候在白龙潭周围。忽然,有人喊:“黑水翻上来了。”大石头就像雨点般的滚落到潭里去了。一会儿,白水上来了,“快扔馒头!”栲犒劳恩公。百姓们把整筐的大馒头一股脑地投到潭里。就这样,黑水上来砸石头,白水上来扔馒头,战斗持续了5个多时辰,猛见一股黑雾冲天而起,飘向了西北方向(黑龙被白龙战败以后,跑到密云县西北的黑龙潭栖身)。
人们为了纪念小白龙的恩情,从那时侯起,每到农历三月三这天,就自发地到白龙潭聚会。历史上的不少文人墨客来此留有诗篇和字画,乾隆和嘉庆皇帝也来此游览。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也前来一睹开潭胜景,并赋诗“紫极龙飞冀北春,石潭犹自守鲛人。风云气薄河山迥,阊阖晴开日月新。三辅看天常五色,万年卜事属中宸。同游不少攀鳞志,独有波臣愧此身。”诗的碑文至今保留在龙潭寺内。
白龙潭开潭的原因众多,目前就连专家也搞不清楚。如今的白龙潭已经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古老而神秘的白龙潭正以它独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杭州白堤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白龙潭旅游风景区。我是导游小x!今天能够为各位朋友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和各位朋友一起度过一次轻松愉快的白龙潭之旅。
在进入景区前,我有个小小的请求。咱们白龙潭景区是无烟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氧气十分充足,如果在景区里吸烟容易引起火灾。所以,为了您和景区的安全,请抽烟的同志委屈一下,将烟灭掉再进入景区好吗?(语气诚恳,面带笑容)。
好,谢谢各位的合作。今天我们要游览的白龙潭景区,用两句话,十六个字可以概括景区的精华,那就是:一龙二潭三瀑四泉,有阁有洞有园有茶。现在,请大家随小x一起向景区进发吧,我将为大家细细道来。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白龙潭了。龙是我们景区的保护神,传说,白龙潭里住着一条神龙,千百年来一直保佑着这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关于龙的传说在我们景区有很多很多,龙文化也成了贯穿我们这个景区的精髓。传说,天下的龙每年八月初八这一天都会在这里聚集,一起谈谈各自管辖领地里发生的事情,互相交流经验,然后由这里的白龙带领各位兄弟姐妹一起游览白龙潭。每年的这次聚会是龙族的盛事,也为我们白龙潭带来了很多的福气。据说,如果八月初八这天,你在白龙潭这里仔细倾听,还能听到龙的家族在一起窃窃私语声呢。
大家一定注意到水中的这条白龙了吧?大家猜一猜,这条龙是用什么雕刻而成的?它有多重?(提醒游客参看纪念碑文)
对,这条白龙是用我国最为名贵,档次最高的雕刻型建筑石材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总长25米,高3.6米,用去石材236吨,雕刻后的总重量仍重达106吨,106吨就是53000公斤,相当于一千多位美女的体重哦。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国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最大的玉龙。
白龙潭的这条汉白玉龙,是由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先生设计,由民间工艺大师陈心辉先生手工雕刻而成,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爱好摄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机会,与这条目前我国最大的汉白玉龙合影留念,分享神奇,带回福气!(趁摄影时间,继续介绍有关龙的知识)。
龙是华夏先民之图腾,中华民族之象征。它代表的是吉祥,福瑞。传说中的龙,由驼头、牛眼、蛇颈、鹿角、虎掌等构成。换句话说,龙的身上,集中了天下兽类动物最奇异的器官。因此,龙在传说中具有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原因。
在中国,带龙字的省份只有一个,黑龙江。在浙江,带龙字的县名有两个:龙泉、龙游。那么,中国带龙字最集中的地方在哪儿呢?就在此地!你看——镇是龙坞镇,村是龙门坎,山有龙门山,楼有龙门阁,寺有龙门寺。总之,以龙冠名的山名、水名、村名、地名之多,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假如我们来个寻根溯源,此地这么多的龙名最早的起源在哪里呢?最早的龙名,就起源于我们这个景区——白龙潭。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游步道旁边的这块巨石,从外形看,这是一条巨大的石鱼。在鱼头部分,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只红色的眼睛,各位朋友可以猜一下,这只眼睛像什么?
你看,这是头,这是身,这是尾,它盘身屈体,像一个胚胎。这就是刚从卵中破壳而出的小龙!古语有云,鱼化为龙,这鱼眼其实就是汉语中最早的龙的象形文字之一。
而这块石头上的龙字,则为篆体,它勇武有力,气势逼人,各位喜欢书法的朋友,不妨注意游步道两侧,刻有各个朝代各种书体的龙字。据说,如果你能沐浴更衣,虔诚礼拜,把白龙潭景区内所有的“龙”字摹写一遍,求子者可得龙子,求女者可得龙女,求孙者可得龙孙,而且灵验无比,各位游客如有兴致,不妨一试!
各位朋友,请看右边这块立石:上刻“涧下流泉涧上松,清阴尽处有层峰”,这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名句。它形象地描绘了白龙潭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相信大家一转弯就看见这座古色古香的竹制的建筑了,这就是“龙门阁”。取名“龙门阁”是因为早在明朝,钱塘名士屠贵曾经造了一座“龙门草堂”隐居在这里。史料记载,这位名士枕白石、饮清泉、长啸冷吟,与樵夫、牧童、茶妇讴歌,与猕猴、野鹿、禽鸟为伍,并自号“乐天”。当时这里的人都叫他“屠乐天”。他性情高洁,看透了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鱼肉百姓的恶习,虽然中了举人,却视富贵如粪土,看功名如云烟,一辈子在这儿伴岩泉到终老。今人为了纪念这位高雅的古人,在山腰重建了“龙门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阁观景,体验一下这位乐天先生融入大自然,成为“乐天派”领袖人物的高尚情怀。
大家看白龙潭景区山清水秀的,一定会想,要是能住在这里一定是很享受的事情。这一点啊,古人就比我们现在福气好。你看西湖边,以前多少达官贵人、名人雅士住在那里,说明那里风水好,环境好。白龙潭也是,从东晋南北朝开始,这里就成为历代高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他们纷纷在这里建造庄园别业,读书著文,广交天下文士,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唐时期大诗人崔国辅游西湖,探险白龙潭后留宿在范浦,写有《宿范浦》一诗,诗中有这两句“路转定山绕,塘连范浦横”,这就是离这几公里的“转塘镇”名称的由来。还有许多得道高僧在这里修筑庙宇,潜心向佛。白龙庵、龙门寺、金莲寺香火都曾旺极一时。相传南宋大学者朱熹因为得罪上司而弃官归乡,回乡之前特意到龙门山拜别龙门寺主持,(指棋枰石)并与方丈在此树下下棋,见有人在伐木凿山,因不忍看山水美景遭破坏,题下了“天作美景,宜昭后世”八个大字。意思是上天在这里造了美好的景色,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向后人展示。后来伐木凿山者看到朱熹的题字后惭愧有加。从那时起这里的山山水水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世外桃源(注:见《朱熹轶事》)。
前面我们已经读过早期的龙字,现在再来看看这一个“龙”字。此龙有头有脚,有腹有尾,特别是它的腹部圆鼓鼓的,谁能解释这个龙字的意思?对,这就是一条怀胎十月即将分娩的母龙。从它的肚子来看,你猜它能产几个龙子呢?对,是九个,所谓“龙生九子”么。
传说龙生九子之后,其中四位龙子先后被玉皇大帝选派,为东西南北四海作龙王。唐诗人李忱所写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说的就是这件事。
九个龙子已有四个先后当了四海龙王,那么还有五个龙子到哪里去了呢?它们哪里也没有去。因为,第一它们觉得父母老了,需要孩子服侍,总不能兄弟九人一起走。第二,它们听说无论东海、南海、北海、包括所有沿海地带,现在污染非常严重,连饮用水都要派虾兵蟹将到外地运输。而白龙潭却是天蓝蓝水蓝蓝,水秀山清的,特别是白龙潭的水质更是纯净透明,清冽甘甜。因此,它们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中国古训,至今仍住在白龙潭。请看前面这五棵树,就是它们的化身,俗名“五龙树”,又称“许愿树”、“五子登科树”。据说,只要你香汤沐浴,祈福许愿,就能“五福临门”,“五子登科”。
在这龙门山啊,古代有一景,叫龙门晓雨,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龙门山因为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缭绕,苍翠欲滴,游人登山如行翠雾中,衣袂皆绿、每当晨曦微熹,常有不风而松涛如潮,不雨而雾气如滴的奇妙景象。元代文学家钱惟善《龙门晓雨》诗云:“神剜峭壁耸双扉,雨挟腥风下翠微。黑入太阴迷爽气,白翻丛薄散朝扉。螺横杂树应藏景,蛟吐痴云未霁威。回首它山新似沐,登楼时揽女萝衣。”
要问了,白龙潭又不是南海普陀,怎么会有观音洞呢?原来,玉皇大帝为了考察四海龙王候选人的品德与才华,必须选择一个公众认可的仙人前来考察,特派遣世人公认,公平、公正的观世音菩萨前来考察,以免选人不当,再造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后果。不料,观世音菩萨一到此地,发现这里山峦叠嶂,瑞气霭霭,玉树临风,清溪流翠,实属世所罕见之洞天福地。于是考察结束后,观世音就向白龙潭的老龙租赁了这个山洞,作为自己避暑乘凉的别居,租期为五年。从此,观世音菩萨就在南海普陀山与杭州白龙潭轮流居住,庇佑两地的百姓。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略这一带,烧杀抢掠。听说鬼子进村了,龙门坎村的村民为了避难,就躲到观音洞里,就这样,顺利逃过一劫。大家都说是观音菩萨显灵了。当地老人还记得,当时观音洞里躲了一百多人。
请大家在观音洞门口的栏杆前往对面山腰看,即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青瓦楼,相传曾是元代文学家钱惟善所筑茅屋处,钱惟善当日赴省乡试,考官出题《罗刹江赋》,应试者三千皆不知罗刹江之出处,只有他引枚乘的《七发》为据,辨钱塘元曲江就是罗刹江。考官见此大喜,批卷列为第一,并由此而得号“曲江居士”。
浙江海宁诗人徐志摩也曾到此游历。当年,徐志摩恋上的著名的交际花陆小曼,并且不顾父亲反对,坚持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的父亲是海宁一位富商,当时是海宁商会会长,但思想守旧,极力反对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在徐志摩坚持与陆小曼结婚后,徐父便切断了对他的一切经济供给。诗人感到很苦恼,一度时期想隐居山林,于是在1930年10月带陆小曼到龙门山一带探游,打算在此隐居。可是陆小曼已习惯了大上海洋场上灯红酒绿的生活,耐不住寂寞,于是诗人只好带着无限落寞、惆怅与无奈悄然离开了。
这座桥叫悦龙桥,又称同心桥,据说,只有同心同德,才能顺利渡过这座桥。
请各位朋友随我慢慢下台阶。请看右边这潭就是“跃龙潭”,这个碧潭,就是秋分后潜龙藏身之渊。而这块巨石坝体,就是龙门坎。每到春分时节,潜龙就会从此潭中一跃而起,跳过龙门坎。因此,坎下这三叠瀑布,人称“跃龙瀑”。再请看眼前这块立石的文字,谁能准确读出来?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开头两句。白龙潭的山虽然不高,也无仙人居住,但名气却不小;白龙潭的水虽不深,却有龙潜渊。
现在让我们停住脚步,先来看看这一奇特的泉眼。
此泉名震遐迩,叫“龙津泉”。泉水十分清冽甘甜,游客到了这里,都喜欢饮一口这里的泉水,仿佛心境都变得很透明了。从古至今,龙门坎村的百姓。常到这里取泉水,以水烹茶,清香四溢;以水酿酒,其醇无比。据说了,长饮此水,能益寿延年。怪不得龙门坎村九十岁以上的寿星众多,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小小的泉水有如此功效呢?
原来,据有关专家测定,这泉水是从千丈岩的山顶,透过十分致密的岩石毛细孔,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往下渗透。根据测算,一滴水从岩顶至洞中泉眼,至少要经过五十年时间,才能到达。因此“龙津泉”的水质之中,矿物质十分丰富,常饮具有美容、养颜,健体、益寿等诸多功效。各位朋友不妨来一杯,品味一下。不过要知道,我们现在饮用的水,是50年前的水,也就是19xx年x月x日的神奇之水!
(再往前)请大家抬头仰望,前面这块巨大的山崖,就是白龙潭有名的千丈岩。顾名思义就是岩高千丈了,往上看是不是感觉气势逼人?千丈岩,又叫“回音壁”。山崖壁立千丈,呼之回声震山谷,蔚为奇观。明代名士江元祚在《横山草堂记》中记载:“巍巍矗立,气凌霄汉,势欲压人。为色又类紫玉,为状也类琼台,翠条碧藓,可望不可即,名千丈岩”。许多地质专家都曾来此地考察龙门山的成因,据考察,山石呈现紫红色,是因为石块中含铁丰富,经过氧化而变成紫红色。
山下这个潭叫青龙潭,因为山色青绿,倒映潭中,观之潭水,愈加青翠欲滴,故名“青龙潭”。传说当年小白龙的表弟小青龙来此做客,见龙门山风光奇丽,便起了邪念,欲霸占龙门山作为自己的行宫,结果被小白龙打败,落荒逃走。后小青龙悔过,前来负荆请罪,小白龙原谅了它,并把此潭送予小青龙,许它永久居住。
龙门山上自古以来野生动物繁多。如虎、豹、狼、猴,鹰、雀、蛇、蟒。据统计,现在山中还有兽类近百种,鸟类150多种,蛇类20多种。据本地老人回忆,解放前,龙门山上还有老虎活动,村民曾在老龙潭下面的一个虎窝里逮着两只小老虎。当时有人戏称我们白龙潭是“龙潭虎穴”,呵呵,真的是藏龙卧虎。去年杭州下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村民在白龙潭又发现了一只下山觅食物的雪豹。雪豹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能在这里发现它们的行踪,说明这里的环境很生态,保护得很好。
确实,我们龙门山基本保持了原生态面貌。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00余种,“泉清竹影现,林密鸟更幽”。这泉这竹,这林这鸟,加上这诗,确实令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这条溪流叫小龙湫。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年山洪暴发,将这里冲出一道大而且深的沟,在山上采的十几名妇女下不了山,情况十分危急,这时一道闪电划过后,一声巨雷炸响,将对面的一棵巨树劈成两半横卧在溪沟上,几位妇女得以安全越过。当地人都认为是山中的白龙在暗中相助,于是将这条溪叫做“小龙湫”。
前面就到了“龙舌瀑”。这是一块天然生成的巨石,长长的,滑滑的,真像是龙的舌头。特别是春季雨水丰盛之时,瀑布从舌上喷薄而下,奇特而又奇妙,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确是凡人难以想象。
前面就是“藏龙潭”了。藏龙潭位于景区最深处,四周山林茂盛,浓荫蔽日,谷深壑幽,潭水清澈静谧,故名藏龙潭,意为藏龙之处。藏龙潭为景区诸多潭水、瀑布之源头,春夏之际,潭水旺盛,水流奔涌,似蛟龙起舞;秋冬则飞泉溅玉,潭水幽静神秘,犹如蛟龙卧眠。据说此处住着龙族一家,管理着龙门山一带的水脉。龙脉世代相传,绵延至今,福泽后人。有朋友要问“龙”在何处,怎么只闻其声,只见其瀑,不见其形?有句古诗,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虽然没有华山的雄奇险峻,但是她在平淡中透出了秀、静、灵、雅和幽、野、旷、达。当年苏东坡慕名到白龙潭游览,留下了“西湖孤品”的感叹。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你可以聆听泉水的淙淙涓涓,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尽情地陶醉在宁静恬淡的山水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超凡脱俗,修身养性。因此,你就是龙,就是藏在山泉、瀑布,青山、绿水中的龙!
大家先小憩一会儿,待会儿我们就向白龙潭瀑布进发,去一睹龙潭飞瀑的神采!趁这会,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一带流传最广的白龙传说吧。
你们看这条栈道横在悬崖绝壁中,从下往上看奇险异常,人行其上如在云中,所以这条栈道叫“云中栈道”。当年郁达夫在这里游历时曾形容这里是“上窥蓝天,下临天地”。到了这儿真有与蓝天接近的感觉,朝下看则是不见底的深渊。要想看清白龙潭瀑布的全貌那就要从这条栈道上去,站在观瀑亭上才行。现在,请大家小心攀登。(中途有一条岩石伸出悬崖于栈道上方,人须地头弯腰方可过,此时提醒游客,这里也是拍影留念理想取景点)人在上面走,咚咚的脚步声与下面的溪流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趣味。这条 “云中栈道”,共有108级,从这上去探白龙,古时候就有这样一个说法:攀龙岭,走龙道,登龙门,一步更比一步高,加上108这个吉祥数,这里我借108(读yaolingba)祝各位朋友生活、事业节节高,一路发。
这岩石下有许多珍珠般的白玉石,是这山中唯一可见“珍珠石”奇观。传说是和白龙一道来降伏乌龙的蚌将军用珍珠弹射击乌龙时留在此山中的。
你看,春分时节,雨季来临,雨水汇集白龙潭两侧的山崖石涧,从上往下看,有如一条白色玉龙,从小到大,左盘右旋;从下往上看,这条玉龙,由大变小,顺着山涧,时隐时现,一直上升到山顶,最后飞向天际。故名:春分而登天。而到秋分之时,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雨水减少,艳阳高照。由于干旱,山涧水势渐渐变小,最后进入山下之碧水深潭。故名:秋分而入渊。中国古代最早的也是被认为最伟大的哲学著作《易经》里有两个卦辞,一个叫“飞龙在天”,一个是“潜龙入渊”,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易经》里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有两重意思,一方面龙要腾飞,就要向大人也就是高人求教。这样,飞龙才会飞得更高、更远、更久。另一方面当龙成为腾飞的龙的时候,它也能得到更多高人的帮助。所以这是一个大吉大利的卦。而对于潜龙,《易经》则说“潜龙勿用”,也就是说当周围情况不是很明朗的时候,不宜轻举妄动,而应该守住自己的领地,不断磨砺,寻求机会,这就是“潜龙入渊”的来由了。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的时候就自称卧龙先生,其实就是在等待机会,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协助刘备三分天下,终于从“卧龙”变成了“飞龙”。大家听了这些,是不是觉得这些道理对做人,对创业都是很有启发的呢?
这里是观白龙瀑布全貌的最佳角度,古代的文人们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条完整、灵动的白龙飞瀑的,否则,描写这条瀑布的古代诗文不知道有多厚呢?这“观瀑亭”是当代大书画家范增先生的墨宝。(读对联)“万斛泼碧玉峡齐奏人间仙曲,千丈练悬绝壁间独舞天堂飞瀑”;“凭栏远眺心潮起伏万丈匹练收眼底,登亭怀古思绪翻腾千秋往事驻心头”。其实慕名到这里来观普瀑赏景的文人雅士很多很多。这里我再给大家念几句:“神剜削壁耸双扉,蛟吐痴云未霁威”;“谷静溪声晴作雨,春明竹色晚含晖”。书店里有西泠印社出版的《说龙坞》一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查阅、考证。
朋友们,我们继续出发吧!前方(指左侧)这儿有一条山路直通明人江元祚的“横山草堂”的遗迹。当年的草堂规模很大,占地数十亩。主要建筑有 “绿香亭”、“竹浪居”、“香梦窝”、“醉山楼”等十处景观。建筑小巧玲珑,风格雅致,可惜这些都在岁月的沧桑中变成了荒草萋萋的遗址。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只有在江元祚的《横山草堂记》和他的朋友马元调的《横山游记》中才能领略到。不过,值得期待的是,我们将在二期工程中重新恢复以供游人瞻仰、怀古。
白龙潭的特色是石奇山险,飞瀑流泉,绿荫如盖,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途经叠石岭,引导游客仔细观看,强调这里的怪石,这一路上各种各样的造型别致的或大或小的石块,就能引起人们的遐想)。各位朋友可以尽情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很有趣噢!(要根据情况不失时机地加以指点,以吸引游客注意力,不能让游客在这段游路中感到单调无味)。(前行数十步有一指路牌)“桃源远眺”。当年郁达夫就是在这里俯瞰龙门并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龙门坑的一个村子,真是外人不识,村人不知,武陵渔父也不曾到过的一座世外桃源”。
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龙门坎村的全貌。清清泉水,奔流不息,清新空气充满山村,宁静而无车马喧嚣,这里何等的安谧、祥和。不正是世外桃源一般吗?难怪郑板桥要“不辞长作此山居”,徐志摩感叹“山居是福”了。
(前行,右侧有一状如狮子的岩石,下可容纳十几人之众,向游客介绍),大家看,那块岩石像不像一头狮子?对,那就是狮子岩了,当地流传着“雄狮护茶”的故事,听这儿的老人讲,那条被打败的乌龙贼心不死,总想来毁坏这座“极品龙井茶园”,这头雄狮就是受白龙精神的感召而自愿留在这里护守茶园的。村民们上山砍柴、采茶可以在这儿躲避风雨。大家不妨到狮岩下体会一下躲风避雨的感觉。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还记得白龙潭景区的精华,两句话十二个字么?一龙二瀑三潭,有阁有洞有园。(过拦路石头,前有“极品龙井茶”指路牌),这园就是“极品龙井园”。大家都知道西湖龙井茶是我们杭州的特产,自古以来就蜚声中外。260多年前有一艘瑞典“歌德堡”号商船在广州十三行带回一船中国瓷器、茶叶、丝织品等,可是在离瑞典港口900米处触礁沉没。1996年被打捞出来的物品中有一桶密封的茶叶,冲泡后竟然仍旧清香扑鼻,不减当年,那茶叶就是我们这里的龙井茶了。在西湖龙井茶中,极品龙井茶就出在龙门山朝阳之坡。这么大的龙门山,仅有这几十亩的高山朝阳茶园。早在中唐时期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记载了杭州名茶之珍品当属龙门高山茶。(到茶园)这里地势平缓,气流通畅,土质松软,且富含矿物质,适宜茶的生长。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品茶高手葛明烨在众多茶品中能品出龙门山阳坡茶和阴坡茶。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茶行评样员龙门坎人葛明烨在一年春茶上市时,茶行将各路收进的春茶各取一斤,用包茶纸包好后,共14包,分别做上记号,其中一包是龙门岭(就是这里)的阳山茶叶放入七斗米缸,7包一圈,上下两层,中间放灰包。过七天调包,过半个月再调灰包,然后盖好压实。第二年春茶上市,拿出14包茶叶,每包取一份,泡好14碗茶,葛明烨每碗都先吮一口,在嘴里滚动几下吐了,先将14碗茶全部品完,随后在场人员将14碗茶换了位置,继续品评,两次品评都和样包对上号,而且都评出龙门岭的茶叶香味最好,现场人员一致叫绝。葛明烨评茶有了名气,远近茶商都以龙门岭之高山茶为首选,而这里的茶园就自然成为龙门岭龙井茶中极品了。上海每年都有好多人慕名专程到我们这儿买极品龙井茶。
种茶、采茶是很讲究的,我们这一带的高山大岭基本上属于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石英砂和石灰岩地质,面江濒湖,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完全符合优质茶叶生长的各种条件。种茶虽苦,可是勤劳的茶民们却能以苦为乐,苦中取乐。在采摘过程中创作了许多上口、动听的采茶歌,用来缓解采茶劳动的枯燥。
全是用炒茶机炒了。我们保留这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原貌,是想让它做个历史的见证;现代炒茶技术的发展足可以告慰先民。
大家一定还不知道,这片极品龙井茶园最早的主人正是住在白龙潭的僧人们。当时,白龙潭有悟空寺、白龙禅寺香火极旺,寺中僧人开辟周围山林,种植茶园,精心呵护,代代相传,培育出了极好的茶树品种,在炒茶技术上也越来越成熟。我们刚才看到的古茶坊就是当年他们炒茶的地方了。
好了,今天我就为各位朋友服务到这里了。一路上如有不周到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包涵。请把您的不满意留给我们,把您的满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欢迎您再度光临白龙潭,祝各位一路平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