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要围绕具体的工作、学习或生活事项展开,避免泛泛而谈。总结的撰写应注意结构合理,要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范文中的观点和结论经过了较好的论证和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一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1:动词,派遣,使2: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二
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
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三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四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五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六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七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八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九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
一、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以为轮。(?:同“?”,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其下贤人也亦远矣。(低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5、外与天涯。(交会)。
6、顺流而东。(东进)。
7、卧而梦。(做梦)。
高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蔀屋迨:至。
蔀: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