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查处违章建筑情况汇报(汇总4篇)

查处违章建筑情况汇报(汇总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4 03:35:15
查处违章建筑情况汇报(汇总4篇)
    小编:admin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违法建设查处文书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市规划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对我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抓好“两违”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使用和城乡建设领域秩序。刚才,x传达学习了市有关文件精神,x宣读了“两违”整治工作问责办法,x宣读了工作实施方案,请大家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年以来,尤其是x年以来,我区持续不断的开展了违法买卖土地和违法建设综合整治工作,制止和拆除了大量的违法建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城市规划区的……x个乡(镇、办事处)以及……两岸可视范围内,仍有少数人受利益驱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无视政府工作部门的监管,私下进行土地交易和违法,控违、整违形势依旧十分严峻。主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及范围广。全区范围内均不同程度存在违法买卖土地和违法建设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城市快速干道两侧、工业园区等区域,抢搭抢建现象十分突出。二是抢建速度快。现有违法建筑多是近年抢修的,许多违法建筑户以套取国家补偿为目的,利用干部休息、节假日等时间昼夜连续施工,采用粗糙材料在短时间里抢建房屋,有的地方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一夜成房”。三是合法与非法交织。从建筑实物看,有的少批多建,有的擅自加层,有的在顶层戴“帽子”、搭建钢架棚,有的拆旧建新扩大建设。从建设主体来看,有的是当地居民,有的是外来人员,有的是干部,有的是群众。可以说违法建设行为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已经渗透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让基层的同志疲于应付,心力交瘁。截至目前,全区仍有违法建筑x余户,占地面积近x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x万平方米。所以,我们面临的整违任务很重,压力很大,情况不容乐观。

当前,我们正在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两违”已成为阻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对城市形象影响较大,破坏了投资环境。对此,群众深恶痛绝,时常通过信访、网络、电话、信件等多种渠道进行投诉。

违法建筑的产生,侵占了公共资源,少数人表面上看似获得了利益,但面临的风险更大,一旦被强制拆除,损失更惨重。有的违建户根本没有按设计图纸施工,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后患无穷。自x年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以来,可以说此项工作基本没有间断过,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违法建筑?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监管不到位。长期以来,“两违”工作主要是以乡(镇、办事处)为责任主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关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拆违工作队,但由于人员力量不足,导致发现违法建筑后不能及时拆除;
有的甚至出工不出力,开着工作车在主要路段转,没有深入背街小巷和相对偏辟地段,等过一段时间再去巡查时,房子已经建起来了。规划部门也只是批个规划手续,有的根本没有去现场放线,在修建时更没有去现场监管,导致少批多建、违规乱建。国土部门存在监管执法不到位的情况,很多违法建筑用地都是私下买卖,导致违法建筑泛滥成灾。二是打击惩处不到位。当前,……等部门对违法买卖土地和违法建筑打击惩处乏力,真正受到打击和惩处的寥寥无几。个别村组干部参与非法买卖土地,给违建户提供方便,导致调查取证难,这就助长了违法建筑和违法买卖土地的行为,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虽然,我们已出台了相应的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但是由于我们觉得基层干部太辛苦、不容易,在问责时过多地为干部的政治前途考虑,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从轻处理,导致我们出台的制度、管理办法没有起到震慑作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从发展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开展“两违”整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态度坚决,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打好违法建设整治攻坚战。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工作

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是一场硬仗,既是对我区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作风的一场严峻考验,也是对我区各级干部执行力的一次检验。我们抓控违工作,实际上也是在抓民生工作,很多违建户修建违法建筑用的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有的甚至是贷款或向亲戚朋友借的,违建房被拆除后,群众损失很大。如果我们从源头抓起,把违法建筑控制在萌芽状态,就不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开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整治工作中,要做到严控乱占滥建、严打顶风作案、严处工作不力,彻底整治“两违”行为,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好、保护好。

(一)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整违工作重点。对x来说,城市规划区是“两违”整治重点区域,主要是城区办事处和川硐、滑石及坝黄、和平、漾头沿江两岸可视范围。我们要用一年时间,完成城市规划区内所有违法违章建筑的调查、登记和处理工作;
今年x月底实现重点项目及时落地、新增违法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不得再发生新增违法违章建筑,年底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位于城市规划区的乡(镇、办事处)要按照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辖区走访,全面摸清“两违”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重点,迅速启动整治工作。一是抓好快速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在建项目区、拟建项目区违法建筑的整治工作,促进征地拆迁,确保项目落地,力争在短期内收到良好效果;
二是加大对抢搭抢建、抢栽抢种,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款,牟取非法所得违建行为的打击力度,改善项目建设投资环境,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是加大“一户多宅”违法建筑的清理和整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四是对未经许可修建、对影响城市规划擅自加层、顶楼“戴帽子”、少批多建等突破设计修建的进行清理整治,以群众自拆为主,助拆、强拆为辅。位于城市规划区外的乡镇要在集镇、交通主干线、风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整违工作,杜绝新生违法建筑。

(二)深入宣传引导,营造强大舆论攻势。思想动员与宣传教育是各项工作得以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宣传声势大,工作阻力就小。各乡(镇、办事处)在宣传工作上要狠下功夫,一是要组建宣传队伍,编排浅显易懂、振聋发聩的宣传口号,通过宣传车、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标语广泛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爆炸式”舆论攻势,让抱有侥幸心理的干部群众出出冷汗。二是要经常性利用各种会议或专门的村组干部会、群众会,跟群众面对面的宣传,主动地把规划、政策、措施和办法对群众讲清楚,帮助群众算好违法建设成本账、环境改善账,让群众知道政府为什么这样干和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如果干了要受到什么处罚,引导和鼓励群众自觉主动拆除违法建筑。三是要通过宣传各层面的强制拆除案例警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达到“拆除一处、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目的。要充分发挥干部讲、大家说、经常讲、长期说的方式开展持久宣传,使全区群众都耳濡目染,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做到干部群众间能相互提醒,亲戚邻里间能相互提醒。同时,宣传部门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铜仁日报、x报、政府网站等宣传媒体向广大群众做好扎实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重点打击,确保依法严查重处。打击重点、攻坚难点是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策略。要集中力量狠抓典型,严查重处,达到震慑效果。特别是对于有党员领导干部职工直接或间接参与、支持违法买卖土地和违法建设,为违建户想办法、出主意,或者煽动群众或亲友干扰、妨碍、抗拒执法部门依法执法的行为,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对于影响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不顾政府明令禁止而抢搭抢建,要严打重处。在城市开发中,有个别干部知道哪儿要开发,就在开发区低价购买群众拟拆迁的房屋,然后与政府讨价还价,这种现象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同时,对以各种形式要挟政府、故意阻碍拆违的“钉子户”,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别有用心、蓄意闹事的,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四)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强大整治合力。“两违”整治工作牵涉面宽,关联度高,政策性强,整治工作不单是乡(镇、办事处)及规划、住建、国土、城管等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事情。所以全区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强力推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区“两违”工作队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身心投入到本次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活动当中来;
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发挥“两违”综合整治工作的主体责任,认真研究、制定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和拆违预案,有力打击“两违”行为;
区住建部门要开展好整违工作的督查指导,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做好相关文书的下达;
区国土部门要加大对违法买卖土地、违法用地的清理力度,集中力量对违法建筑用地情况进行调查,凡是违法买卖土地的,必须从严从重处罚,负起责任,不能缺位;
区规划部门要主动承担责任,加强与市规划局的对接协调,配合做好房屋放线、规划审批、批后监管等工作;
供电、供水部门要完善供电、供水审批程序,属违法建筑的坚决不予供电、供水,要制定处罚方案,给予帮助违建户搭电送水的群众必要的遏制,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做好强拆现场水、电切断工作。区公安部门要做好强拆现场的维稳安保工作,确保打击到位;
区委群工部、区信访、司法、法制等部门要耐心做好来访群众的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
其余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工作,在全区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五)坚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已出台的“两违”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以这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在根治源头、加强监管上下功夫,做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特别是要加强对镇村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抵制违法违章建设的良好风气。各乡(镇、办事处)要建立领导包片联系村违法建设包保制度,将驻村干部、村(居)干部作为违法建筑包保责任人,实行日巡查、日报告制度,要像抓计划生育工作一样,切实建立起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畅通,一旦有人实施违法建设行为,就有人举报,就有我们的干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制止,将违法建设整治在萌芽状态,让抱有侥幸心理的人不敢冒头,将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我们的执法大队要强化城郊结合部、城市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重点项目区域的巡查力度,发现新的违法建设,及时与辖区乡(镇、办事处)对接查处情况,限期整治。辖区乡(镇、办事处)不能限期完成整治的,由区人民政府进行通报批评,并派出整违队伍协助完成违法建筑的助拆和强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

(六)坚持为民务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违法建设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利益驱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违法建设“只堵不疏”的政策。对于违法建设,不光要“堵”,还要注重“疏”。为此,我们要加大农村集中建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力度,真正让没房的群众有个家,有房的投机者捞不到好处。今年,政府拿出x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建成区特别是保障房小区、安置区等背街小巷的硬化、亮化及排污设施的维修工作,这项工作今年要力争完成x%的任务,让城区群众居住环境有新的变化。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两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控制和查处违法违章建设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集中精力扎实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控制和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控违拆违相关措施,督促各责任主体落实责任;
在整治工作中,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安排、亲自参与、亲自督查,遇到“硬骨头”和“钉子户”要亲自上门做好工作。所有执法人员和工作人员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讲究工作方法,力求良好作风,敢于直面矛盾。

(二)强化工作保障。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实“两违办”人员,将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调整充实到“两违”工作中去,抽调人员必须与原工作岗位完全脱钩,确保用x%的精力投入整违工作。这里,我强调一点,属城市规划区的……的“两违办”人员必须达x人以上,其他乡(镇、办事处)“两违办”至少保证x人常驻办公。同时,要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挂牌办公,购置必备的办公桌椅、办公用品、交通工具、拆违工具,最大限度的满足拆违工作的需要。区财政要想办法解决工作经费,并及时核拨到各乡(镇、办事处),任务重的乡(镇、办事处)不少于x万元,其他乡镇酌情考虑。

(三)制定奖励措施。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出台相关年终考核奖励方案,对在“两违”整治工作中力度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表扬、奖励。相关部门要将干部参与“两违”整治工作的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四)严肃工作纪律。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遵守工作纪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联系各乡(镇、办事处)的区四大班子领导要主动过问,积极参与“两违”整治工作,每周至少要过问一次;
帮扶、包村的区直部门要积极参与到该村(社区)的“两违”整治工作,要安排一名班子成员驻村参与整治和控违工作;
帮、联、驻村的干部要全程参与各村的“两违”整治工作;
各包村(组)干部要切实发挥作用。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政策、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减少矛盾纠纷,降低不稳定因素,千方百计确保整治工作扎实、稳步、有效推进。区纪委(监察局)和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效能办等部门要主动介入,制定督查方案,抓好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特别是对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执法不公、查处不力,以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村组(社区)干部直接或间接涉及“两违”行为的,都要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同志们,开展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既是一项难在当前、利在长远的民心工程,也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合力攻坚,全力以赴打好“两违”整治这场硬仗,为建设幸福美好x作出新贡献!


;

违法建设查处文书篇二

为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规范全区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加强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下文是南宁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欢迎阅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所辖城区范围内查处违法建设,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违法建设,是指依法应当取得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及未按照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的建设。

本条例施行前已建成的建(构)筑物是否属于违法建设,按照建设时施行的法律法规认定和处理;依法需要强制拆除的,依照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四条 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联动、依法追责的原则。

第五条 市、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和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查处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有关规定负责违法建设的具体查处工作。

第六条 违法建(构)筑物不受法律保护,在征地拆迁、房屋征收、征用以及依法查处时不予补偿。

第二章 协调联动

(一)研究部署违法建设查处措施;

(二)指导协调违法建设强制拆除活动;

(三)督促协调违法建设查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四)协调处理违法建设案件管辖异议,解决违法建设查处疑难问题;

(五)研究处理上级机关督促查处的违法建设事项;

(六)协调解决违法建设查处的其他事项。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制作统一的执法文书样式,并规范执法程序。对发现的违法建设,应当督促当地查处机关立即查处,并将情况定期通报监察机关。

(一)提供违法建设查处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所需信息和资料;按照查处机关的要求到场配合查处。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对违法建(构)筑物不得进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三)发改、农业、林业和水产畜牧兽医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农业建设项目专项扶持资金时,应当查验申请项目的规划手续,对无合法手续的不得批准核拨扶持资金。

(四)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建设不予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已经办理的,应当予以注销或者变更。

(五)公安机关对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执法人员进入违法建设现场执行公务的行为负责及时制止,对鼓动、组织、参与暴力抗法的违法行为人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予以处罚;对涉嫌刑事伤害以及查处机关移送的其他涉嫌犯罪的违法建设案件或者线索,依法立案。

(六)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作出有关行政许可前,应当查验生产经营场所的合法手续。对无合法手续的,不予核发有关证照。

(七)监察机关对相关单位履行违法建设查处及协助查处职责的情况负责进行监察,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第九条 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机构巡查时发现在建工程项目未按照规定设置规划公示牌,或者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通报查处机关。

村(居)民委员会、农林场(园艺场)场(队)部、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单位在其辖区内或者管理区域内发现在建工程项目未按照规定设置规划公示牌,或者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报告查处机关。

第三章 监管与处置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违法建(构)筑物作为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违法建设提供水、电接驳。

供水、供电、管道燃气等公共服务单位(以下统称公共服务单位)在向用户提供服务前,对已建成的建(构)筑物,应当查验房产权属证明或者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查验规划核实证明。对在建的工程项目,应当查验规划许可证。对无房产权属证明、规划核实证明或者规划许可证的,不得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 承建建设项目应当查验项目的规划许可证。对无规划许可证的,不得承建。

第十三条 查处机关、城市建成区内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应当分解日常巡查责任,实行网格化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

第十四条 查处机关巡查发现在建工程项目未按照规定设置规划公示牌的,或者接到违法建设报告的,应当立即核查项目的规划许可证。

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查处机关应当立即责令停止施工。当事人不停止施工的,查封施工现场,并在一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公共服务单位停止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单位应当自接到书面通知后一个工作日内停止提供服务。

第十五条 对已建的违法建(构)筑物,查处机关应当在确认违法建(构)筑物后一个工作日内,通知利用违法建(构)筑物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单位和个人,并通知公共服务单位停止提供服务,公共服务单位应当自接到通知后三个工作日内停止提供服务。

第十六条 违法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查处机关应当责令其采取改正措施,并依法作出处罚。

(一)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在限期内采取改正措施能够符合规划许可证的要求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已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定,建设内容符合或者采取改正措施后符合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要求的。

(三)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且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定,但建设内容符合用地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且不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第十七条 违法建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查处机关应当依法作出限期拆除决定。

(一)侵占城乡规划法明确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的用地的;

(二)占用基本农田或者具有其他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情形的;

(四)擅自改变或者突破强制性规划控制指标的;

(六)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

查处机关难以认定违法建设是否属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应当书面征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情况复杂的可延长至十五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 违法建(构)筑物不能拆除的,查处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罚。

违法建(构)筑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不能拆除:

(二)现有拆除技术条件或者地理环境无法实施拆除的;

(三)拆除将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

不能拆除的违法建(构)筑物由查处机关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认定;情况重大、复杂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认定。乡(镇)人民政府作为查处机关的,应当报城区人民政府认定。

第十九条 查处机关经现场调查和向建设项目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调查,无法确定违法建设单位、所有人、管理人的,应当在违法建(构)筑物上张贴公告,同时在本级人民政府、本单位门户网站或者市级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公告,督促建设单位或者所有人、管理人依法接受调查,公告期不少于十五日。公告期届满仍无法确定建设单位或者所有人、管理人的,由查处机关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强制拆除或者没收。

第二十条 查处在建的违法建设项目,查处机关应当自发现违法建设项目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十个工作日。

查处已经建成的违法建(构)筑物,查处机关应当自发现违法建(构)筑物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十五个工作日。

第四章 强制拆除

第二十一条 查处机关作出限期拆除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具有强制拆除权的机关应当在二个工作日内,同时在违法建设项目的显著位置和本级人民政府、本单位门户网站或者市级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张贴或者刊登催告书,催告限期拆除;催告期不少于三日,最长不超过七日。

经催告仍不自行拆除的,依法作出强制拆除决定,同时公告限定当事人在三日内自行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具有强制拆除权的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强制拆除。

第二十二条 实施强制拆除的机关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自行搬出违法建(构)筑物内的财物。当事人逾期不搬出财物的,实施强制拆除前应当通知当事人,同时邀请基层组织代表或者公证机关到场见证,对相关财物进行登记,并将物品和清单当场交付当事人。

当事人拒不到场的,通知其十日内到指定地点领取违法建构(筑)物内搬出的财物。逾期不领取的,实施强制拆除的机关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移交财政等有关部门参照本市处理查封扣押物品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鲜活物品和其他不易保管的物品,可先行拍卖或者变卖。

第二十三条 占用耕地、林地、公共绿地、湿地进行违法建设,破坏自然资源的,由查处机关依法实施代履行。

在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内的违法建(构)筑物,经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仍不自行拆除的,立即依法实施代履行。

违法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且危及公共安全的,应当立即组织拆除。

第二十四条 对违法建(构)筑物实施强制拆除(含代履行)时,应当现场拍照、录音录像,并附卷保存。

第五章 法律责任

(二)查处机关发现违法建设或者接到违法建设报告,不依法及时处理的;

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违法建设给予补偿或者对利用违法建(构)筑物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给予相关政策性扶持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追缴已发放的补偿、补贴、补助。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自用或者向他人提供违法建(构)筑物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明知是违法建(构)筑物而使(租)用该场地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供水、供电、管道燃气等公共服务单位为违法建设提供相关服务或者未按要求停止提供服务的,由查处机关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其他单位和个人向违法建设提供水、电接驳的,由查处机关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承建违法建设项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并将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违法行为记入建筑企业信用信息档案。个人承建违法建设项目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一是违法建设严重侵蚀了城市 公共资源,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随着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十分珍贵,为数不多的宝贵土地资源、发展空间受到违法建设蚕食 侵占,制约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少数人的违法建设,侵害了绝大多数居民的切身利益。

二是违法建设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和对外形象。违法建设的高强度开发和低水平无序管理,对城区的生活环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治安环境、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给城市对外形象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是违法建设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平和市场秩序。违法建设者无视 党纪国法和政策法规,用不正当手段和不公平方式,强占大量非法财富,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聚众闹事、集体上访、公开暴力阻挠拆违事件时有发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是违法建设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建设来看,一处违法建设就是一处很大的障碍,它不仅会增加工程拆迁量、贻误工期,而且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 拆迁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压力,影响了城市规模的扩张。

五是违法建设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声誉。违法建设的蔓延,无形中助长了贪图不正当利益的心态,一些人利令智昏顶风作案,铤而走险。少数党员干部对管辖范围内违法建设 整治不力,有的怕得罪人,放任不管;有的包庇纵容,混水摸鱼;有的甚至带头参与违法建设,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声誉。

违法建设查处文书篇三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制定了《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下面是详细内容。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下列区域:

(二)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区域。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第三条 本市对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工作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各区人民政府和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政府和管委会),以及市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并落实市人民政府下达的绩效考核目标。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建立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通报违法建设综合治理情况,协调处理查处违法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协调办公室设在市、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考核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第五条 本市对违法建设的监督管理实行以区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重点,源头控制,快速处置,协作配合,依法追责,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

第六条 各区政府和管委会负责在辖区和管理范围内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规划、城管、国土资源、房产、建设、水务、交通、园林、公安、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违法建设控制和查处相关工作,配合区政府和管委会做好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全力配合所在区政府和管委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宣传工作。

(三)处理因查处违法建设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五)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绩效考核目标。

第八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依照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查处在建筑核位放线至规划验收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位于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和湖泊水域线内的违法建设,由水务部门负责依法查处;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设,由交通部门负责依法查处。

第九条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房产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危房鉴定中的违法行为。

园林部门负责依法查处非法占用城市公园、单位绿地、绿化广场等绿地的行为。

建设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无施工资质施工和违反施工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维护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秩序,及时制止和查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等违法犯罪的行为。

工商、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行政部门在核发有关许可证和执照时,应当严格审核把关,对利用违法建设开展经营、不能提供合法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的,不予核发有关许可证、执照。

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业在受理用水、用电、用气报装申请时,应当按照行业规定的条件严格审核,对不能提供规划许可证件的,不得办理报装手续。

第十条 监察部门负责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调查处理影响较大的行政过错责任案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监察对象参与违法建设的案件。

第十一条 区政府和管委会应当建立由街道、乡镇、社区(村)和相关部门组成的巡查网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巡查控管效率。

区政府和管委会应当制订巡查控管方案,组织街道、乡镇按照路段具体划定责任单位和责任区域,分类别确定巡查时段和巡查重点。

第十二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的巡查,制订巡查控管方案,确定批后管理责任人,严把放线、验线、规划验收等各个建设环节,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

(一)主次干道,重要景观地带;

(二)党政机关和部队驻地、大专院校及重点工程项目周边;

(三)列入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综合改造的区域;

(四)区政府和管委会确定的其他区域。

第十四条 街道、乡镇应当以社区和村组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劝阻违法建设行为;对辖区内的国家重点项目和城中村以及纳入旧城改造的地区,应当制订巡查措施,落实巡查人员,强化巡查控管。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交通、水务、园林等相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制订巡查控管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区域、巡查时段和巡查重点。

第十六条 负有违法建设巡查责任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巡查控管方案规定的时段和责任区域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四)发现堆有建筑材料的,及时登记并跟踪监控;发现有违法使用粘土砖的,及时通知建设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市、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协调办公室应当建立违法建设控制和查处信息平台,负责收集、整理和通报相关信息。

负有违法建设管理控制和查处责任的单位,应当配合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协调办公室做好违法建设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资料。

第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和相关部门建立违法建设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做好举报记录,及时处理举报的问题,并将办理情况反馈举报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法建设行为。对举报违法建设行为,经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适当奖励。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部门对于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的违法建设信息应当在1日内进行核查。经核查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立案并及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经核查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相关部门。接受案件移送的部门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立案并及时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第二十条 违法建设一经发现,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制止,依法快速拆除。

第二十一条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发现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同时下达限期拆除通知书,责令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

(一)违法建设建至一层尚未盖顶的,1至3日内拆除完毕;

(二)违法建设由一层建至二层的,3至6日内拆除完毕;

(三)违法建设建至二层以上的,6至10日内拆除完毕。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前款规定期限内拆除完毕的,经区政府和管委会批准,可适当延长。无法拆除的,依法没收实物,可并处罚款。

第二十二条 对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责令当事人在规定限期内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三款的规定处理;对确属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严审核,建立集体会审制度提出意见,并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具体会审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所查处的违法建设,涉及违反土地、建设、园林、房产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及时依法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城市管理执法部门。

国土资源、园林、房产等部门依法查处的违法行为涉及违法建设的,在实施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及时通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及时依法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发生执法管辖不明或者有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或者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二十四条 水务、交通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制订处置办法,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

第二十五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责令违法建设当事人停止施工,, 当事人拒不停止施工的,由区政府和管委会责成有关部门依法查封现场,必要时通知供电、供水企业停止施工用电用水。

第二十六条 因违法建设发生安全事故,区政府和管委会应当组织力量及时进行处置,并向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对事故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务院制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在当事人自拆期限内,相关部门应当明确专人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实时监控,防止发生抢建行为。

行政执法部门对违法建设依法实施强制拆除的费用,由违法当事人承担;拒不承担的,由作出强制拆除决定的行政执法部门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第二十八条 在征地拆迁中,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补偿。

对屡拆屡建或者有组织实施违法建设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理;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理;对涉嫌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区政府和管委会一年内4次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月度绩效考核不达标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绩效考核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1年内累计2次月度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对分管领导予以诫勉谈话;

(三)1年内累计4次月度绩效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单位绩效考核评先资格,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协助、配合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不制定巡查控管方案和处置办法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1年内受到3次通报批评的,取消单位当年绩效考核评先资格。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派出机构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接受所在区政府和管委会的组织、协调,造成违法建设控制和查处不力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当年绩效考核评先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法审批、越权审批、违法办理权属登记或者进行危房安全鉴定的;

(二)不按规定巡查的;

(四)对违法建设涉及的其他违法行为,未依法查处的;

(五)谎报、瞒报、拒报违法建设信息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行为。

对受到警告以上处分的人员,可以同时调离审批或者执法岗位。

第三十三条 违法建设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应予追究行政过错情形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申诉人、控告人、检举人或者责任追究承办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其他严重的行政过错行为。

第三十四条 因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不力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者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对相关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

第三十五条 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供水、供电、供气企业应当提供协作和配合而不提供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文明单位评选资格并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参与、包庇违法建设,阻挠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建议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未按照前款规定处理的,取消文明单位评选资格。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所涉及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管理权限,负责追究行政过错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 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未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区域内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具体办法由各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违法建设查处文书篇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违法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在逐步攀升。这种现象既破坏城镇规划和城镇景观,又影响城镇形象和居民生活,严重制约城镇规划建设的正常发展。下文是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欢迎阅读!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三)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四)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违反城乡规划的事实持续存在的,属于违法建设的继续状态。

本条例施行前已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否属于违法建设,依照建设当时施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认定。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对违法建设的查处。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市、区、县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职责分工查处违法建设。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和镇人民政府分别负责查处街道、镇辖区范围内违反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违法建设。

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工商、卫生、环保、城市管理、文化广电、公安、水务、监察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经费,并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和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工商、公安、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参加的查处违法建设指导协调机构。

查处违法建设指导协调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二)针对实际情况及时提出查处违法建设的意见和要求;

(六)指导和协调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查处工作责任制、行政问责制和年度考核制,将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等部门,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制,根据村民居住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予以许可。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组织开展城乡规划和查处违法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遵守城乡规划的意识。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不得进行违法建设。

第十条 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工商、卫生、文化广电、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及时通过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城乡规划、用地、施工、卫生、文化经营、消防许可和工商登记、房屋租赁备案等信息。有城市管理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监测、城市基础地理等信息的,应当一并提供。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需要利用与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有关的规划、土地、房屋等纸质档案的,相关档案机构应当提供。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提供信息的,应当免费;档案机构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提供纸质档案的,除复制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十一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将已立案的违法建设及处理情况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

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工商、卫生、文化广电、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的有关情况,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

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符合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求的建设工程规划公示牌,公示牌应当载明该建设工程的许可证编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规划强制性指标、主要图纸或者模型等内容。

第十二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违法建设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信箱、电子邮箱和全市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受理投诉、举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受理、做好登记,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有明确投诉、举报人的,在受理投诉、举报后三十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投诉、举报人,处理结束后在七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投诉、举报人。

第十三条 本市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违法建设及其查处情况的舆论监督。

(五)公安机关依照法定职责协助查处违法建设,及时制止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必要时依法实行交通管制、现场管制,对严重破坏治安秩序的违法行为人依法予以带离现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实施处罚。

前款规定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在办理行政许可、验收、备案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镇人民政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并在作出处理决定后三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向提供违法建设信息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管理机构反馈。

第十五条 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四)出售预拌混凝土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向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出售预拌混凝土。

依照建设规划管理规定无需领取相关许可证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六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和区、县级市、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查处违法建设地段责任制和日常巡查制度,实行网格化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

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发现违法建设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向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报告,对在建的违法建设应当及时制止。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其辖区范围内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报告,对在建的违法建设应当予以劝阻。

物业服务企业在其管理范围内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立即予以劝阻,并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七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发现在建违法建设的,应当采取责令立即停止违法建设、查封施工现场、扣押施工工具、依法拆除等合法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六)其他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前款所称合理误差的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对违法建设进行立案调查后,认为属于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或者重大、复杂、难以定性情形的,应当书面征询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其中认为属于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应当与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取得一致意见。

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提供的材料不足、难以提出规划定性意见,需要补充资料的,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

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提供的勘验和测量数据不准确、难以进行定性的,应当协助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进行现场勘验和测量。

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征询意见文件后二十个工作日内书面提出包括具体理由和法律依据的规划定性意见,补充资料所用时间不计入答复期限。

第二十条 违法建设属于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除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无法实施拆除的情形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应当依法强制拆除。

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需要依法强制拆除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报区、县级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市人民政府批准强制拆除的,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具体组织实施,违法建设所在地的区、县级市、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配合;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批准强制拆除的,由区、县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具体组织实施,违法建设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予以配合。

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在镇辖区范围内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强制拆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予以配合;违法建设在街道辖区范围内的,由区、县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强制拆除,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配合。

依照本条规定实施强制拆除时,违法建设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给予协助。

第二十一条 市、区、县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对违法建设的集中清拆行动。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在组织集中清拆行动和对存在较大执法困难的违法建设组织强制拆除前,可以向公安、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发出协助执法函,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协助执法函的要求派执法人员到现场协助执法。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集中清拆和存在较大执法困难的违法建设强制拆除行动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根据实际需要责成公安、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的执法行动。

第二十二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在组织实施强制拆除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进行公告和催告,严格遵守送达和期限等相关要求。

对违法建设实施强制拆除时,应当制作执法笔录、现场拍照、录音录像。

(一)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财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和完好程度;

(三)当事人取回财物的途径和时间;

(四)行政机关的名称、日期。

物品清单应当经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到场或者拒绝签名的,可以由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见证或者由公证机构现场公证后,由执法机关代为临时保管。当事人应当在强制拆除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指定的地点领取,逾期不领取的,执法机关应当发布招领公告,当事人应当在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领取,临时保管费用和因逾期不领取造成的损失,由当事人承担,但是因执法机关的过错造成损失的,执法机关应当依法赔偿。

(二)现有拆除技术条件和地理环境无法实施拆除的;

(三)拆除将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认定不能拆除的违法建设时,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案情重大、复杂的,还应当征求该违法建设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意见。违法建设被认定不能拆除的,应当书面告知参与论证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专家。

第二十五条 违法收入按照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查处时当地相当等级房屋价格确定,房屋价格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市场价格评估;不能以房屋价格计算的,按照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确定。

第二十六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违法建设作出罚款行政处罚的,建设工程造价按照违法建设查处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建设工程参考造价计算。建设工程参考造价标准应当定期调整并予以公布。市政工程造价按照施工合同或者施工结算书的工程造价计算。

前款所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有违法建设情形的建筑物、构筑物工程总造价,包括房屋装修工程造价。

查处违法建设需要计算违法建设面积的计算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违法建设法律责任由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违法建设受让人、承租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配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镇人民政府处理违法建设。

第二十八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无法确定违法建设责任人的,应当通过在该建设工程显著位置张贴公告并且在本地主要报刊、本部门网站发布公告等形式督促责任人依法接受处理,公告期不得少于三十日。公告期届满,仍无法确定责任人或者责任人拒不接受处理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镇人民政府依法将违法建设强制拆除或者没收。

无法确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违法建设,可以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手续后依法予以拆除。

第二十九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处理在建的违法建设,应当自发现违法建设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个工作日。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处理已经建成的违法建设,应当自发现违法建设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九十个工作日。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查控违法建设工作的绩效考评,对下级人民政府不履行查控违法建设属地管理职责或者组织查控违法建设不力的进行督办督察。

对经督办督察后未能及时组织整改,情节严重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其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二)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除按照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外,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五)出售预拌混凝土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出售预拌混凝土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按规定的办案时限处理违法建设,情节严重的。

依照本条例负有协助查处职责的部门和单位不支持、不配合,导致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无法或者难以查处违法建设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负责查处违法建设的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减轻或者免于处分。

第三十四条 城乡规划、国土房管、建设、工商、卫生、文化广电、公安、水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出租屋租赁备案管理机构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查处违法建设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机构未按照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提供相关信息或者档案资料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越权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或者有其他违法审批情形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七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在查处违法建设过程中,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八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报告、劝阻和协助职责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可以建议依法罢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负有责任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务。

第三十九条 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人员,属于行政监察对象的,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镇人民政府可以向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机关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分建议。行政监察机关或者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查证属实后,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一、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单位、村民不了解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认为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旧房庄基上、院内建设并不违法,因而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私自建设。

二、明知故犯。 部分单位、村民也知道城市规划管理的规定,但感到报批程序繁锁,手续复杂,规费偏高,为图省时省事,因此不愿意申办规划审批手续,心存侥幸,先斩后奏,建了再说。

三、经济利益驱使。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范围的扩大,部分单位、村民,特别是村集体 和一部分失地村民,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较多的利益,亦或在征地拆迁、城中村改建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赔偿,便千方百计逃避政府监管,脱离城市规划的控制,违法建设现象不断发生, 屡禁不止,给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管理手段滞后。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规划管理部门仅有责令停工建设权,而无制约停工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使得管理权缺乏应有的强制手段,加之法院强制执行周期长等原因,致使经常出现“人在停建、人走又建”和“白天停建、夜晚施工”的现象,最终导致“生米煮成熟饭”的违法建筑事实,对此,执法监察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 办法,但收效甚微,使规划管理执法工作常常陷入困境,严重影响了规划管理的权威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