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5 08:02:41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
    小编:admin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一

我的家乡——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听爸爸说,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军事重镇。

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因为它有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的莫高窟。每个暑假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莫高窟游玩,欣赏莫高窟外的美景,还跟随着中外游客参观洞窟。在这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莫高窟第130窟的弥勒佛大像,这尊大佛高35.5米,其高度位居全国之首,他面庞慈祥可亲,每天总是笑眯眯地欢迎着每一位到来的人,保佑着人们健康平安。

最令我痛心的是莫高窟经受过几次人为的重大破坏,很多经卷、经书、壁画遭到外国人的无情掠夺,遗失到了国外,还有很多美丽的佛像遭到损坏……每次听到爸爸给我讲到这些历史时,我的心就很难过,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学好了本领,要像樊锦诗奶奶一样保护莫高窟。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健康成长的摇篮。

我爱我的家乡——敦煌!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二

敦煌,一座古老的文化之城。既有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又有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课文上也介绍过丝绸之路,但只有真正见过,才能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初到这里,只觉得太阳让人睁不开眼,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骆驼眨着长睫毛的明亮眼睛。 玄奘曾走过这条漫漫长路,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艰辛。在那个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时候,这条路只有意志力坚定的人才敢来挑战。

赤着脚踩在细腻的沙子上,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排了极长的队伍去滑沙,坡度歪歪斜斜的。刚开始很害怕,但我发现,面对着广阔的沙漠,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于是我鼓足勇气,坐上滑沙板。起初这滑沙板如一条小蛇,东窜西撞,但慢慢的,我把握好了方向。风拂过耳畔,一旁响着沙子的摩擦声,令我心旷神怡。

慢慢的 ,太阳被遮住,不见了,我躺在沙漠上,看着夜幕一点点织上了天空。骆驼排着队慢慢悠悠地往回走着,只留下了柔软的沙漠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延向远方,不知所终。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热闹的沙漠,安静下来了,只有天空中的几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三

敦煌位于祖国的西北部的`甘肃省。

去年寒假,我和家人一起来到敦煌。第一天,我们一家来到了鸣沙山。听很多人说,从沙山上往下滑就会有响声。哇!一进去就看见茫茫无边的沙漠,像大海一样。我们来到鸣沙山脚下,看见高耸的鸣沙山真壮观啊!

我们爬上鸣沙山,到了顶上,我看见一座座沙山连绵起伏,发出金黄的亮光,好似金子堆成的山一样。

我们吃过午饭来到了月牙泉,这可是个池塘。沙漠里独一无二的水源。这时多么神奇啊!我经过认真的观察,发现里面还有鱼,它们游得真快,就像快艇在水里飞快地穿梭着。

第二天,我们来到莫高窟,我看见这里有几百个窟,数都数不过来,从远处望去,似乎想一个地下房子,每个洞都是一间精心打造的房间。

我走进窟里发现里面都是佛祖,我还听讲解员说了一些故事,走完8个窟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电影院,我看见莫高窟壮观的全部景色,我离开后,还不断回头默默凝望。

我喜欢敦煌美丽的鸣沙山,我知道了古代其实是伟大的时代,它的建筑虽然不如现代,但有着丰富的深奥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四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中心位于莫高窟,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3月落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友好的象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至今,为敦煌研究事业奉献49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利用,感到很为难:一面要让更多游客观看、一面是承载量有限,如何平衡,着实难解。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现实的情况是游客越来越多,现在旺季游客数量经常在每天5千人以上,“有时候6千、7千向上冒,去年十一黄金周有两天甚至超过了1万人,看着这个数字,我心里真的直打鼓。”樊锦诗说。有人不解,游客的增加可以为敦煌莫高窟带来更多的门票收入,应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樊锦诗为何还不乐意。“送钱来,我当然高兴,但是我不能为了钱不顾敦煌的安全啊,知道么,这是个矛盾。”在樊锦诗看来,游客过量对敦煌壁画和洞窟的伤害并不能马上显现出来,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年两年也不容易发觉,但时间长了就显现出来了。

比如拿出十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仔细比对一下,就会发现在颜色等方面就会有细微的变化。敦煌莫高窟的洞穴一般比较小,大的才20平方米左右,小的甚至只有几平方米,游客的增多,带来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的不断变化,都会影响壁画和洞窟。为了保护,樊锦诗甚至抵制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樊锦诗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相关部门甚至提出了要将敦煌莫高窟上市,进行充分的市场开发;还有部门甚至提出意见,将敦煌莫高窟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开,等等。

但是在樊锦诗的努力之下,这些方案和建议都被有惊无险地破解了。“这是绝对不能上市的,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就没有上市的;我们国家也是有规定的,《文物法》修改后,也有规定,文化遗产不能用于经营,因为一旦进入市场,就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到时候何谈保护。”但是并不是说,为了保护敦煌,就不允许游客观看。经过仔细测算和研究,樊锦诗认为莫高窟每天接待3千游客是最合理的数值。超过这个数量,对于洞窟和壁画等就会有伤害。但考虑到地方政府要发展,樊锦诗迟迟没有对外公布这个数据,但是她明确告诉记者,“这个数字我是一定要向外公布的,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尽量保护敦煌这个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樊锦诗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在洞窟里安装从美国进口的最先进传感器,随时测算洞窟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数据,一旦超标,马上关闭,让这些洞窟能够得到必要的休息。

为了减轻洞窟和壁画的压力,目前莫高窟还在修建数字的游客中心,让游客可以通过球幕等立体、三维图形观看莫高窟的洞窟和壁画,在开放洞窟的同时,分流游客。这个项目将于20xx年底完工。“到时候,一天最多就可以接待6千游客。”“我们希望大家能理解,全世界就一个敦煌,她不能超负荷运转,这样很不利于保护,是要完蛋的,为了让她能够持久地利用,同时留给子孙后代,我们要适度保护。

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公元四世纪,中原战火不断,河西地区则相对安定;因此,从内地去的僧人在此开始了石窟的营建。公元六世纪末,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分裂,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经营。由于隋朝的皇帝都崇奉佛教,所以尽管只有短短的37年,但莫高窟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仅至武周圣历元年 (公元698年),即已有"窟室一千余"。五代时期及宋代,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统治者及僧、民又开凿了许多洞窟,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西夏统治期间,几乎没有开凿洞窟,仅是对以前的石窟加以改建或修补。元代,密宗佛教盛行,所以期间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此后,由于"丝绸之路"的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在吐鲁番统治时期(公元 1516--1720xx年),莫高窟,尤其是窟内塑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本世纪初,帝国主义者的巧取豪夺,使莫高窟又一次遭受了浩劫。按照开凿时间划分,十六国及北朝初期是洞窟的开凿前期,保存至今的共有40窟,形制分为供僧人居住、修禅的禅窟,带中方柱的塔庙式窟和方形平面的佛堂式窟三种。窟顶前部为人字披,并画出木结构和卷草形式;后部为平顶,也绘有木结构形式,并缀以飞天等图纹;四壁绘有表现佛教题材的壁画。这一时期的塑像,本尊以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为主,组合一般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一佛、二天王,也有个别是单独一躯佛或弥勒像的。 佛像躯体健壮,面相丰满,鼻梁高隆直抵额际。佛像身着偏袒右肩式或通肩式土红色僧伽梨,但过分强调了衣饰的装饰色彩,仅在细节上有一些现实性手法。虽然佛和菩萨都来自异域,而且造型比例及衣着等都有严格规定,但中国的雕塑工匠依然在尊重这些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将他们巧妙地本地化,使其在原有的犍陀罗艺术风采外,带有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形象。在北朝后期,佛像的造型趋于更加丰腴浑厚,面相圆润俊秀,修眉细目,面带微笑,具有相当的人性化。由于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属玉门系砾岩,极其粗松,便于开凿洞窟但不宜于雕造佛像,因此,泥塑在敦煌石窟中占主要地位,但形式上仍未摆脱洞窟石雕、摩岩造像的格式。此时期石窟的代表为第267-271窟、275窟、259窟、285窟等。

敦煌艺术的鼎盛时期,开凿的洞窟数以千计,仅保存至今的就有298个。隋朝的洞窟,在形制上承袭了北朝的前后结构,但龛略深,置一佛、二罗汉(迦叶、阿难)、二菩萨,有的还有天王和力士形象。由于龛室的加深,罗汉及菩萨像已经不再都是贴壁的"高浮雕",而多是脱离壁面的"圆雕"了,尺寸也有所加大,造型更趋世俗化,但雕塑艺术中的立体造型手段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此时期的代表为第206窟。唐朝的洞窟多为正方覆斗状顶的殿堂式,后壁开一大龛,深宏如厅堂,中置须弥坛,上设佛像。塑像组群一般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供养天、二天王(天王足下蹋有小鬼)、二力士。佛居于中心位置,女性成分明显,体态丰腴,面容慈祥,结跏趺座;头梳螺髻,手作说法印或无畏印,身着土红色通肩式袈裟,袒胸覆足,衣摺线条流畅优美,尤其是下摆摺纹生动刻划出丝织袈裟的柔软光滑并透露出衣饰下的肌体美,使塑像的内在与外涵得以完美统一,充分显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组群中的其他形象也各具特色:菩萨、供养天均为少女形象,温柔典雅,显得既妩媚艳丽而又高贵、不容亵渎;罗汉像为一老一少,即迦叶和阿难,生活气息浓厚形貌和性格特征显著多样;天王像孔武有力、盔甲严整,力士像凶猛暴烈、肌肉鼓突,都表现出一种力量的美。这些雕像虽然各有特色,但却准确地统一在一个鲜明的题材下,丝毫不显杂乱。此时期的雕像,普遍进行了彩色金箔妆銮,被称为"彩塑",与周围斑斓的壁画一起,构成了奇妙的艺术场景。这时期的代表为第322、220、328、46、45、130、194、225、158等窟。

由于"丝绸之路"趋于冷落,敦煌地区的开窟造像活动也日渐冷落,而且在艺术水平上并无长足改进,甚至显得僵硬空虚。持续至明代,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地处内陆的敦煌失去了往日的兴盛,开窟活动也逐渐终止了。现存的此时期洞窟有145个。敦煌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即成为东西交通的枢纽,并逐渐演化为印度犍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原文化三大文化的汇合地。敦煌石窟系统地保存了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间佛教塑像的发展序列,和敦煌壁画、敦煌文物一起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独立学科-敦煌学。因此,敦煌不仅是中国艺术的宝库,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五

很久以前的秋天我就说过,暑期,是要进军莫高窟的。只是留下了遗憾,一切只不过梦幻罢了。只是依然,还期待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夏日的深夜,白炽灯下,这样的文字,无疑是有侵占力的。中国文化的一种寻根之味,一种遐想。只爱敦煌,只想去看一看,那片孤寂的道士塔。

一个人,只身。

最绚丽最耻辱间的沉重我们无法去承担,那时压抑了几千年的叹息,不懂,才是对的。我并不奢求去深究,或许无法分担它们那种“苦”,又能浮绘出多少幕苍白的隐忍。隐隐的泪。只是我有勇气面对,面对中华灿烂。

秋雨先生文笔堪成为妙,从前只是很自然的以为,又一者故作清高,总以为写得越深越被世人所钦仰。那么试问,如果看不懂的文字,还成文吗?原以为如此苍凉一景会有多枯燥,但秋雨先生却在枯燥中幻化了一种絮云的色彩,感觉文字力透在心。

沙漠中也是有路的,至于自己的新路,再艰巨中欣慰,与软软的细沙,款款地斗争。为自己走出一条新路,永远的顶峰。

我不应该去恨的,这是一款不可思议,如此婉约与纤瘦,或许的确,它应该落脚于各种繁华嘈杂的树阴下,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这样,更有点神秘。这湾泉水是个可人的世界,在一片荒漠中,给浮嚣一片宁静,以粗犷为明丽。

我也想说,这是一面的独到,我想应该是奇迹了。只是简单的回予自然,静听的美,一切静清的美好,人们见惯了的,只单向夸张的各色,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同样会觉得怪异,来得不应该。

最畅直的金色流线的分割,怯怯的开始打量,只是心中自我,懂了一种融为一端的天籁之音。

我想去看一看,一步一步踩实,相信自己会自豪的。我愿意回头对自己的脚印说声感谢,感谢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愿,高蹈中平实。

—山,鸣沙山。

—泉,月牙泉。

我愿加以调配。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六

阳光下的敦煌真的很美。

5点的早晨,伴随着朦胧的睡意,我们来到了鸣沙山和月牙泉。尽管天还微微亮,有点暗沉,太阳仿佛在羞涩,还没露出小脸。骆驼们就已经迫不及待,挥动着脖子,迈开了长腿。渐渐地,沙漠中出现了一群群行进的队伍。

摇摇摆摆地,我进入了沙漠。日出很美,天空很蓝,骆驼也很可爱。那婆娑沙影也终于露出了神秘的面纱。整个沙漠都被烈阳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暖暖的,雄伟壮观。高高的驼峰,时不时上下摇摆着,空气中时不时传来骆驼沉重的呼吸声,我想,它应该会很累吧。

爬到半山腰,我抖抖身上的沙子,无意间向后望,惊叹一声,金灿灿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闪一闪,美丽极了。瞧,那泉水勾勒出一副月牙的形状,如一副油画作品,呈现于眼前。

这一切都是多么美好,不禁感叹自然带来的色彩。

阳光照耀着鸣沙山,在高瞻远瞩之处,这一切美丽都尽收眼底,是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秀丽的美景背后,是艰辛换了来的

敦煌莫高窟旅游攻略篇七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