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三牛精神的感想

三牛精神的感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9:10:43
三牛精神的感想
    小编: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一

春日胜黄金,奋斗开新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以新气象迎接新开始,念好为民服务“一字诀”,谱写基层发展新篇章。

涵养一颗虚心,让学习“永无止境”。“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新的一年要谋好新篇,决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安于现状,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全面审视各自的工作,既要“知不足”,又要“不知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翻篇归零再探索,重整行装再出发,虚心向他人学习,实事求是地找差距、补短板,努力把各项工作不断往深处、细处抓。基层工作最需要接地气,基层干部要多向“土专家”学习,“要做群众的先生,就要肯做群众的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多喝一杯“群众茶”。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到实处,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践行一份担当,让政策“落地生根”。实干明宗旨,担当践初心,担当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基层工作者只有发扬担当精神,稳扎稳打,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担负起“跑好自己这一棒”的历史使命,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今年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基层工作者更要有担当精神,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即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要将所有的“线”有条不紊、针针落在描图处,以担当勾勒出基层壮阔蓝图,如此,基层干部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基层工作才能向好发展。

履行一份承诺,让承诺“掷地有声”。承诺是患绝症也要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是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是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每一声郑重的承诺,每一次为民无私奉献的初心,都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每个基层干部都应把人民放在心中,时刻不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提高为民服务意识,把认真践诺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按照承诺内容,脚踏实地,带头实干苦干,以只争朝夕的闯劲、拼搏进取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二

邹衍,江西省兴国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历任沈阳军区装甲兵政委、第50军政委、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邹衍没想到,瑞金这片土地,会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一次接触红军,邹衍的心情特别复杂,他既想看,可又害怕。害怕是因为当时朱毛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宣传成了杀人放火的土匪、绿林。想看是因为从大人们的谈论中得知,朱毛红军其实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个个都是不怕死、能打仗的英雄好汉。

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邹衍第一次在家乡见到了红军队伍。“他们在镇子里贴标语、开大会、打土豪,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兴奋之余,这支队伍给邹衍留下了很深刻的第一印象。

尽管当时的邹衍还有些懵懂,可看着平时恶贯满盈的贪官污吏被枪毙,恶霸地主被公开处决……一件件顺应民心的实事深深地影响着他,让他对红军愈加向往。

1929年春天,听说县城来了红军,邹衍第一时间就去报名参军。可在县城住了5天,他也没当上红军。原因很简单:年龄小,个子矮,人家不收。没当上红军,邹衍投身革命事业的热情反而更加高涨,他积极主动地参加儿童团、少先队,配合游击队的军事活动。

1930年9月,县苏维埃政府通知各乡选派一名少先队干部到红军中央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受训,崇贤乡决定派他去。这标志着邹衍正式加入了他梦寐以求的红军队伍。

2、在瑞金经历过很多事,可有件事,却让邹衍念叨了半个多世纪

当时,一个司务长在买菜过程中贪污了15个铜板,被战士检举,调查核实后,最终被士兵委员会罢免职务。

然而,真正让邹衍明白革命的意义,还是从毛主席讲一个“分”字的故事开始。

据邹老回忆,那次,战友们野外训练休息的时候,毛主席给大家讲了一个“分”字的故事。分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毛主席联系实际讲解了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以及革命的目的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从一名吃不饱饭的农民,到为了吃饱饭参加红军,再到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遥望瑞金的方向,邹衍激动地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下定了决心,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会铁心跟党走。

3、离开瑞金那一天的场景,同样让邹衍一辈子无法忘记

说到动情之处,邹老摘下老花镜,揉揉湿润的眼睛。他说,如果问长征途中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缺粮食。那时的粮食就是生命,长征路上没有粮食吃,是每一个红军战士面临的生与死的考验。

可就在长征路上,邹衍却将自己的干粮袋给弄丢了。别看里面只有一斤粮食,可在当时要没有这一斤粮食就得挨饿甚至活活饿死。让邹衍没想到的是,看到他粮食丢了,司务长和通信员等战友将自己省下的粮食分给了他。

回想到战友们冒着被饿死的风险,把炒面分给自己的那一幕幕情景,已经101岁的邹衍仍然特别激动:长征途中,战友之间的感情可谓是至死不渝。

邹老告诉记者,长征途中,许多红军战士被饿死、冻死。很多战士实在走不动了,在临死前,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留给后来的红军战士穿……红军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时,为了减轻负担,除了留件换洗的衣服外,其它东西都扔了。翻越大雪山前,因为没有棉衣御寒,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件单衣套在一起缝上,中间再絮些稻草、羊毛、棉絮。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三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起步,基层干部们请备好文房四宝,以“三牛”精神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以昂扬姿态书写无悔芳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握紧“笔杆”、锤炼“笔力”,夯实提笔能写“基本功”。

“笔势染来虹气现,砚痕干处月轮开。”提笔能写不仅是基层干部的内功,更是实现目标追求的基本功。要想成为笔杆子,必须勤于学习,把功夫下在平时,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地学,学习最新的国家政策、领导讲话,做知识积累的“有心人”,让写作资源库时刻“保鲜”;另一方面要坚持务实笃行地学,将提笔能写作为目标追求,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历代书法之大家,书写时讲求力透纸背,这样写出的书法潇洒自如、爽利挺拔、精神外耀,给人以遒劲的力感。面对新时代与新要求,基层干部有义务更有责任去主动尝试,在凝神静思中握紧“笔杆”,在精益求精中锤炼“笔力”,以力透纸背的精湛笔法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精制“墨锭”、提升“墨质”,练就刻苦钻研“绣花功”。

“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一锭佳墨不仅融汇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艺术功能,浓缩特有的文人风貌与时代情怀,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见证。“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在墨的图案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过程中,有这样的一群人,坚守惟精惟一的工匠风骨,以经验和时间磨砺自己的作品;秉持臻于至善的匠心精神,用潜心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以心血和汗水培育美的产物。如今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我们更应守住这份匠心,择基层之业,择利国之业,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执着扎根在基层,研磨品行、增长才干,传递服务的温情和干事的力量,让自己也能为他人一同分享“墨香”。

铺好“纸笺”、描绘“图纸”,荣立冲锋在前“特等功”。

“白纸堆叠,装帧为书,化为利刃。”纸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为传播华夏文明立下了卓著功勋,更是协同人类开辟丰富多彩的文化领地。人生亦是一张白纸,经过基层实践的阅历后,生命便有了不同的色彩。时代楷模廖俊波牢记党的嘱托,带领福建省政和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贵州遵义老村支部书记黄大发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三十年如一日率领群众绝壁凿天渠,终于引来一泓清泉,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的不朽精神。其实生命远不止仅有某种单一的色调,丰富多彩才是它最本真的意义,在面对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基层工作时,只要我们用心在实践的淬炼中画好每一笔、写好每一撇,这纸上便有了锦绣文章、精彩画面。

刻琢“砚璞”、涵养“砚品”,下足不弃微末“水磨功”。

“笔有神,砚亦有神。”绝妙的笔砚,造就绝妙的文章与书法。精品如砚璞,功夫在水磨。习近平总书记正因为在梁家河的基层工作历练,才锤炼出高瞻远瞩、克勤克俭、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也正因为将一颗赤诚之心全部奉献给了人民,才积淀出一个复兴大国的领袖魅力。有一以砚喻人的格言联曰:“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一块好砚,在于它材质的坚美以及润磨出的墨香,基层干部也需像砚璞一样沉稳,在基层实践中潜心修行,坚定热爱,戒骄戒躁,永远保持如砚一般质朴本真之心,在一刀一刻中,感知纹理、雕琢走向,在一修一填中,勤恳耕耘、唤醒生命,最终在平凡的基层岁月中创新出丰满的“血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愿广大基层干部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以笔的爽利挺拔、墨的臻于至善、纸的奋楫争先、砚的本真质朴扎根基层,找到人生舞台,收获出彩机会,身体力行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用一百年的实践汇成了一部厚重的党史,细细品读,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从党史学习中读懂“孺子牛”情怀、“拓荒牛”魄力和“老黄牛”品格,从党史中汲取“牛精神”,铆足牛劲、牛力开启牛年新征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路走来,在遭遇大地震、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及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采取的“硬核措施”无一不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
在那些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涌现出“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甘为人民做樵夫”的廖俊波、“燃灯校长”张桂梅等无数共产党人,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人民至上、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在深入学习党史中领悟“孺子牛”情怀,深入到田间地头,要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常回家看看”,与他们“唠家常”聊心事,想其之所想,解其之所忧,真正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为人民服务践行在行动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要想开好局、起好步,党员干部就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前进力量,学习先辈们身上“拓荒牛”的魄力。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把稳中求进谋发展作为工作的最低要求,更要把变中求新闯新路作为推进工作的最终目标。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当下,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顽强拼搏,大胆创新,上下求索,突破思想的桎梏、思维的藩篱,用心用力努力实现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五

新年的阳光已经照在神州大地,我们又走进一个梦想生长的春天。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脚踏实地、默默奉献,这是牛身上的品格。“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在宋代名将李纲笔下,牛代表的是牺牲精神。“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之所以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始终有着一股“牛劲”,不畏艰险、不畏阻力,逢山修路、遇水架桥,中国人民以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经济发展数字要更加“亮眼”,人民幸福感要不断“上涨”,自主创新要加快步伐,改革更要涉深水趟“险滩”……桩桩都需要“破题解答”,件件都需要埋头苦干。

有人说,要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尤须葆有使命意识。百步无轻担,负重以致远。有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忙碌,有人在攀登科学高峰路途中潜心研究,有人在创业浪潮中搏击风浪,有人在帮送快递穿梭于街巷,有人在车间的流水线上埋首作业……无论是谁,干字当头,实干为先,燃旺心中的一团火,深挖事业的一眼泉,将爱国情怀始终与个人成长、时代进步互相砥砺,我们必能汇聚更磅礴的发展洪流,书写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未来不是在某个地方等待我们的静态图景,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踏着春天的步伐,把“三牛”精神融入岗位、融入日常、融入人生,每个人都“牛劲十足”,我们必定“牛气冲天”。心有山河万顷,眼有春光无限,做新征程上的“三牛”,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们共追梦想,共书历史!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六

2021年为中国农历的辛丑牛年,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力军,年轻干部更应用“三牛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孺子牛”一词源于《左传》,本指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脱胎为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着想的化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深刻诠释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勇当先锋,中医抗“疫”,古稀之年,匡时济世践行医者仁心的张伯礼;到不休不眠,带妻蹲守,冲锋在前,生死关头彰显英雄本色的刘亚东,再到泡面为食、木椅作床,毅然逆行,默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张娇……在为民服务的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平凡的岗位亦能创造出不凡的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无数缕敬业奉献、为民服务的微光从广袤的华夏大地悄然升起,便定能托举起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梦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员干部要敢做拓荒牛,奋发扬蹄、披荆斩棘,敢蹚没走过的路,敢拓没垦过的荒,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让自己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锻炼“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朝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要有勇担当、敢作为的大境界,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挫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败敢于从头再来。让“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干出实效”的担当品格擦亮属于年轻人的底色,努力续写更多“拓荒牛”的故事。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千百年来,“老黄牛”在中国人民的眼里一直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实干家”的化身,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劳动者”的典型。作为年轻干部,“老黄牛精神”不仅不能丢,还要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等不起”的事业心、“慢不得”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忘我劲头,自我加压、埋头苦干,积极主动、勤奋耕耘。自觉抵制浮躁风气,立足岗位讲奉献,“咬定青山不放松”,杜绝“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脚踏实地,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勉励全党全国人民大力发扬“三牛”精神。“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农历辛丑牛年,“十四五”正开局,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正衔接。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以“牛精神”立根、“牛风格”塑魂、“牛干劲”提神,做好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在莽莽苍苍的浩荡天地间扬鞭远行,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蹄疾步稳,在河汉纵横的荒原新土里深耕细作,在基层开垦焕然一新的万里“沃野”,开拓出时代里惠及后世的丰硕“良田”。

甘俯下身去,做心田植深情、眼中装人民的“孺子牛”。“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孺子牛”是鲁迅笔下永葆赤子之心、时常牵挂人民的那类人。援藏工作中奔赴边疆、情系雪域的孔繁森,脱贫攻坚战中知民冷暖、先人后己的扶贫干部黄文秀,2020年抗击疫情时星夜驰援、焚膏继晷的白衣战士仲月霞……这些灿若繁星的平凡英雄,无不在心田里厚植着对党的深情,眼中闪熠着对人民的真意,书写了不平凡的壮丽诗篇,在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中熔铸了不朽的丰碑。“人民”二字是俯下身去才更清晰可见的炙热火光,而“为民之心”是如同涤荡杂质才能显出可贵的“和氏璧玉”,“为民服务”绝不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地却无声的敷衍了事,而是党员干部拳拳服膺的行为准则。接续好脱贫攻坚的春风之劲,而乡村振兴穗香扑鼻的金色麦浪也在以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势头向前翻滚着,要让人民在累累硕果中绽开笑颜,就要始终紧跟民生民情精准把脉定向,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遗余力办好人民的大小事、急难事、愁盼事,真正成为与人民心手相连、血脉相通的党员干部。

敢奔到前头,做跳出舒适圈、劈山开新路的“拓荒牛”。“敢教荒原成沃野,誓将沙碛变新洲”,“拓荒牛”是不怕“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前路未知,敢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贫瘠荒野,义无反顾、奋勇当先的闯关者。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失败尝试到中国特色,中国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之路。可见,上至国家下至个人,无不需要创新精神深入根基脊髓、融于血脉筋络,才能保持活力不被时代淘汰。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做时代里敢闯敢试、高掌远跖的“拓荒牛”,破除思想藩篱,不被束缚手脚,勇敢跳出“舒适圈”,涉入“无人区”,垦别人没有垦过的荒,蹚别人没走过的路,逢高山关隘能开出新路,遇深水峡谷能造起新桥,做从“0”到“1”的尝试,收获从无到有、苦尽甘来的喜悦。“十四五”已启程,我们要“牛”不停蹄,奔在前头,绝不能让征途未尽而“牛蹄尽”,而要让“牛蹄”所过之处皆播撒下创新的种子,孕育出生机蓬勃的时代春景。

能挑起担子,做荆棘中迈步、负重能前行的“老黄牛”。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的民族复兴行至关键一程,是“搏击长空”的关键时刻,是“扶摇直上”的蓄力阶段。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国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已取得历史性成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已在高歌猛进的路上,我们要秉承前辈们吃苦耐劳、默默耕耘奉献的精神,争做一个即使在荆棘中也能迈开步、负重能前行的“老黄牛”。眺望前方不可能是坦途,我们在干事时会有存在不足不够力的问题,必然需要我们齐心合力“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每个人的脚步就会汇成国与家的步伐,所以愈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荆棘丛生阻视野、险滩暗礁在眼前,党员干部愈要初心如磐石,韧劲如蒲苇,使命在肩头,知重而负重,绝不能骛于虚声,也不能驰于空想,而以实干为要,以奋斗为履,下足“九牛爬坡,各个出力”的苦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朝乾夕惕一往无前,心有目标奔赴山海,我们自会发现山海皆可蹈、未来必可期!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我们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仍然需要跋山涉水,我们的脚下是挚爱的热土,头顶是浩浩的长空,目光是坚毅与从容。我们要做新时代蹄疾深耕的“三牛”,心系人民、开山拓土、披荆斩棘,共同开拓出基层更加春意盎然的广袤沃野!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八

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也不时地回头,依依惜别。

三牛精神的感想篇九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为榜样,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争做“三种牛”,以“三牛”精神,行“三路”,继续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争做为民服务“孺子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不忘“来时路”。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用生命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干部,身处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学习先进的奉献精神,争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坎,不忘“来时路”,时刻询问自己为何而来,为何为官。工作中强化思想教育,坚持党的领导,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摒弃下乡走访“全靠四个车轮转,隔着车窗玻璃看”,下乡调研“往年数据换一换,几张表格填一填”的错误做法,秉承“常回家看看”、与老百姓“同坐一张凳,同饮一壶水”,切实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付诸于具体行动中。

争做创新发展“拓荒牛”,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走好“脚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需要养成并携带创新思维,走好“脚下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基层工作中敢为人先,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中,与创新同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注重新建改造“农村公厕”,户厕无害化普及,做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争做艰苦奋斗“老黄牛”,彰显人民公仆本色,坚定“未来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最美公务员”在基层涌现,他们扎根基层、不胜不休,有“厚着脸皮”走村入户,谋划产业脱贫的刘叶阳,“背着父亲去扶贫”的山西大同市财政局吴苏俊,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老闺女”的沈淼……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公仆本色,令人敬佩。基层干部当向榜样看齐,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定位,答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新考卷”,工作中多吃苦,少抱怨,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攻坚克难,从而不断强化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为克服对未来的恐惧,坚定“未来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基层干部要争做“三种牛”,以“三牛”精神,行“三路”,以初心为舵,以使命为帆,以拼搏为桨,让中国号这艘巨轮乘势而上、破浪前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