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社区调查报告(优秀9篇)

最新社区调查报告(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2:31:36
最新社区调查报告(优秀9篇)
    小编:zdfb

报告的语言要力求简练明了、通俗易懂,能够让听众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的意思。报告的结构要合理,可以采用目录、图表、附录等方式增强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获得写作报告的灵感和技巧,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报告是一种对某一主题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向相关人员提供信息和建议,实现沟通和决策的功能。我们需要通过报告来汇报工作、研究成果等情况,以表达我们对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有说服力和有效性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以确保信息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其次,我们应当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结论。最后,我们需要合理组织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确保逻辑严谨和条理清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获得写作报告的灵感和技巧,从而提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调查报告篇一

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不仅体现出凝聚性与组合性,同时更加具有包容性。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可以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待遇,使各项公共服务惠及生活在社区内所有的居民,同时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新时期农村治理体制的创建。由于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困难与阻力,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突破一些陈规旧俗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维,从而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符合农民利益的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现在,农村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村级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在宏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农村的微观管理和组织体制本身还很不适应。因此,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种类型社区组织发展的基础上,重构运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起促进农村政治、民主、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打破现有的治理体制,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农村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在社区管理委员会内设立一些具体的服务组织,如互助救助组、环境卫生服务组、民间纠纷调解组、文体活动组、公益事业服务组、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可以推选出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德高望重、阅历丰富、办法建议多、村民易接受的优势,让他们来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从而由他们来带动和服务群众,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或者也可以采用与城市社区一样的做法进行试点,把一些经过专门培训、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并且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选聘到农村社区,专门从事农村的社区建设工作。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韩国的经验,对那些选聘到农村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并将他们挂职到一些试验区实践一段时间,再聘用到需要的农村社区去工作。他们的福利报酬也要像城市社区工作者一样,由政xx政购买服务,且不得低于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这样就解决了工作载体和人才难题。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乡镇职能转变进行改革试点。撤销乡镇,改建为中心社区,统一管理农村的公共服务事务,从而真正实现乡镇在功能上、职责上的转变,使其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公共服务为主。

在沿海一带的农村,村庄很小,单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对都比较少。村落太小,就会与社区公共服务的配置产生矛盾。因为对于公共服务而言,有些内容需要具有规模效应,才能很好地运作,如一个社区卫生站设立起来,没有人来看病,久而久之也就运行不下去;再如社区工作者的配备,需要政府购买服务,村多社区多,工作人员势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财政就难以承受。诸如这方面的矛盾还有很多,如何来解决呢?笔者认为,对农村社区的配置要进行重新规划,以现有的村落为基础,根据情况进行规划配置,特别是在一些已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进行试点。如我市的东阳在20xx年就已经对许多行政村进行了合并,从原先的500多个村合并为现在的300多个村,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经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却难以融合,特别是经济方面要实现融合还存在着高难度。但实际上这些合并后的村,就可以规划配置为农村社区,而合并前的村仍以村委会建制。这样在规划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县深泽的4个村一样,原来的建制村负责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而其他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则由合并后的社区来行使。当然,在一些暂不合并又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现状,待条件成熟后再设立户籍人口在20xx户左右的社区。

除了市场化服务项目和居民自愿、自助服务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构成主要有五大体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务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开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发展慈善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助残扶孤工作,开展农村避灾、减灾、救灾,深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为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等提供政策服务,让公共福利事业项目真正惠及每一个社区居民。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设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价廉、优质、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立村民学校、图书(电子)阅览室、活动场所、文娱活动组织等,经常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改善乡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开展科技培训、科普教育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组织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农村创业带头人和致富领头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当地,确保农村社区公共秩序的和谐稳定。

从社区重建与发展的角度看,乡村社区发展的目标主要在人,在于人的精神层面的满意度、归属感、凝聚力。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成为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执行单位,农村社区价值共同体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缘宗族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伦理价值观上,而应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观上,这是现化文明的价值基础。村民自治是村庄内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干扰影响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区自治是以体现共同利益的业缘、地缘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集团在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区自治取代村民自治,这不仅是因为社区自治是更加开放和扩大了的区域化的自治,也是因为社区自治能更好地彰显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重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社区民主自治机制。一是要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过开办“新村学校”等形式,从乡村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价值意义系统、伦理道德系统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积极创造健康的乡村人文环境,通过农村社区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增进交往,提高素质,以此为农村社区发展、提高人文精神环境,注入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即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设计,以社区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为职能取向,并参照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和模式进行相应变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和保障村民大会对于本村建设项目的选定与组织实施享有决策权,引导农民自治习惯的养成,从而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证农村社区服务走专业化、福利化的道路,实现社区自治的价值回归。

社区调查报告篇二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镇。

了解社区服务情况,锻炼自己,认识社会,增加知识。

利港镇兴港社区。

暑假如期而至,此间我利用几天的时间我深入社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我要看看我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来面对社会,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次社会实践,我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居委会服务来调查社区相关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一、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功能:

(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另外,经调查我兴港社区也针对本社区内部具体情况对居名作出了如下承诺:

1)为社区居民最底保障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为新居民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

3)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指导,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

4)为特困家庭提供关心服务,为待、下岗人员择业提供中介服务;

5)为七十岁以上老人办理优待证;

6)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7)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调查的这几天,我的确看到了居委会成员都履行了他们的职责,诚心诚意的为居民服务。兴港居委会下设有工作室、党员之家、文娱活动工作室等。这些活动室的设立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现代社区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二、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以下是我重点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

务中心,还新开了3家社区卫生合作社,为社区居名卫生健康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居民在社区医疗合作社就医还可以享受一定的医疗补助。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从单一的医疗服务向预防保健综合服务转变,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家庭病床、户籍健康档案、康复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服务。

(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类命运的兴衰福祉。社区卫生环境是否良好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社区有专业的清洁工,专门打扫社区卫生,有的是打扫路面的拉圾,有的是处理社区居民墙面的广告图画等,还有专业的农林工人,专业负责处理社区绿化带,维护社区绿化。

(四)社区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仍不到位。一些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没有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2、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作用和相关政策学习宣传不到位。社会关注度和干部、群众知晓率低,甚至连部分街道负责人都不太了解,导致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上得不到支持配合,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服务职能不清楚,全社会关心、扶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

3、各项经费投入不到位。坚持公益性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首要原则。市政府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内容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支出”。然而公共卫生补助经费至今未按规定预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总体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未得到体现。

三、为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一)希望要强化政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

(二)要强化能力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社区卫生工作条件,吸引更多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

(三)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社区群众等多方面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公示和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

在实践的这几天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不过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了解社会深入社会的经历。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

社区调查报告篇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关系融洽,不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提倡的一种美德。和睦友爱的邻居不仅能在生活上相互照应,而且也会相互给与情感上的慰藉,思想上的启迪和安全上的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也快速增长,城镇化渐渐普及,住房也由原来的平房变为现在的小区高楼,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在这个急剧变迁的年代,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发现,原先在人际交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邻里关系逐渐走向了平淡和疏远,变得越来越淡薄和冷漠。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多样,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城镇居民邻里关系的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xxx年1月13日——2xxx年2月20日。

调查方法:以问卷形式让受访者填写。

人们从传统的居住模式进入新型的居住环境;高大的建筑楼,冰冷的防盗门,各样的乡音等使得亲密的邻里关系逐渐被冷漠替代。可是喧闹的都市之中,邻居依然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人。

针对逐渐冷淡的社区邻里关系,我们对某些社区进行了抽样问卷通过对社区业主的问卷调查,了解和整合邻里关系的各种问题,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明白社区成员对邻居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与邻里之间交谈情况如何,对现在的关系提出建议。

2.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道路。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3.大家知识文化水平也不相同,因此作此调查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对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态度。为我们构建新型邻里关系和居民自治提供参考依据。

4.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在冰冷的防盗门清脆的声音里包含了不信任,陌生,距离。我们承认邻里关系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但是也影响和阻碍了进一步交流。通过本次调查也是想了解社区居民的看法,从而提出解决方法。

在寒假期间,通过过年走街串巷的机会对各地的一两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有的人很乐意帮助,快速的填写了表格,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对这些问卷有抵触情绪,认为这些问题有涉及他们的隐私,并不是很愿意填此问卷。

1、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

现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单元楼,独门独户。相比农村建造庭院式住房来说,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串门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生疏。甚至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单元楼里住了几年还不知道楼上楼下邻居叫什么名字。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自然减少,这种客观的现象势必会拉远邻里之间的关系。邻居间关系生疏,人情冷淡这是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2、邻里关系疏远的原因。

如何改善邻里关系现状:创建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

对现代人来说更合适,社区居民和居民委员会都应该为此而努力。首先,社区在这方面应该负起责任,应该组织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这个可以从老人和小孩下手,年轻人都忙着工作没有时间,而老人小孩有空余的时间,可以把这一类人组织起来,以他们为纽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文艺演出、社区居民体育比赛、社区居民聚餐,餐点由居民自己烹饪......再次,居民要积极参与活动,前面的心理进行了转变,那么行动就是这个过程。一回生二回熟,多次的沟通交流就会成为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也是有利于居民自身的发展。在此针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出几点倡议:

1)每日和邻居问声好。

2)积极参加居委和业主委员会召开的活动。

3)邻里之间产生矛盾,和平处理,切勿伤了和气。

4)邻里之间常关照,社区活动不能少。

社区调查报告篇四

了解社区服务情况,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并提高社会交往、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永远跟党走,青春先给祖国”。

深入社区,为社区服务,与社区人员交谈,做调查。

丰城市剑光街道东路社区。

20xx年7月30日到8月12日。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胡锦涛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因此我打算在暑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这次社会实践,我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居委会服务来调查社区相关情况。虽然这次社会实践只有两周的时间,但是我学习到很多东西。在这两周里,我在社区协助过社区出墙报、普法宣传,进行过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服务孤老,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等等;在居委会服务期间,我整理过文件、打字、打印文件、贴宣传广告等,还调查过东路社区居委会基本情况。调查如下:

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调解民间纠纷;

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为社区居民最底保障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为新市民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

3、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指导;

4、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

5、为特困家庭提供关心服务,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6、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劳动中,我知道了自己许多不足之处。这次在社区服务两周,我也算是亲身投入了实践当中,而且我都努力的完成我该做的任务。刚开始去居委会的时候,居委会主任参观了居委会办公的地方,认识一下居委会成员,后来主任安排我扫地拖地擦桌子窗户等.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我仍然坚持,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后来主任安排我整理文件打字打印文件,这些事对我来说很简单,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所以我在居委会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我就利用这些多余时间与居委会叔叔阿姨交谈,询问他们一些有关社区情况。他们很乐意地告诉我有关社区的情况等。我每天都很认真的完成主任安排给我的工作任务。

通过两周的实践,我发现居委会成员个个都很有责任感,做事情都很认真,每当有居名来居委会办事的时候,他们都很热情的接待和处理事情。

通过这次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实践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居委会主任安排给我的事情,耐心的听居委会成员给我讲有关社区居委会情况。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奋勇直前。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社区调查报告篇五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0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近三年累计对7061户2.56万农村居住群众进行搬迁改造,建成农民进城(镇)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栋3364套,推动了1.35万人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社区居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即:公共服务站、农业科技生产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室、专业经济组织办公室、幸福互助院、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文体活动广场、便民服务队)的建设标准,县人社、民政、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口支持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娱乐器材132套,配备办公桌椅698套,图书19.7万册,养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张。所有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务、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养老互助院等机构,部分农村社区(如草碧镇碧水苑联合社区、高崖农民进城社区)还设有物业管理等机构,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都作了明确,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4、树立民本观念,构建服务网络。一是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实行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务模式,利用便民服务电话、短信群发系统、亲情的视频聊天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康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围绕民间工艺品、苹果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协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新注册、认定家庭农场32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0场次,受训农民群众4.6万人(次)。二是构建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构建起了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行“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各公共服务站普遍设置了养老医保、农村低保和证卡服务3个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构建文化娱乐网络。利用建成的文体休闲广场和附属设施,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32个,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12场次,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同时,开展“十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人文环境。四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在农村社区设置社区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工作室,及时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截止20xx年底,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4个,其余村全部建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规范社区运行。农村社区及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主任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村文书、团支书和妇代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担任。设置“三大员”:管理员由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监督员由本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保洁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或农村公益性岗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载、有经费来源的“五有”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社区(村)干部+信息员+户长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组一册(户主基本情况),一户一表(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办法,使社区服务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成一个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的载体。

社区调查报告篇六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镇位于川陕交界处,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心,北与接壤,距汉中城75公里,南距县城70公里,西接、陕、渝旅游“金三角”地带,境内交通便捷,s101省道公路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2.6℃,平均降雨量1290mm,无霜期达到28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四季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目前,全镇辖8个行政村,6个社区,4个国有林场,幅员面积5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78亩,全镇人口35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700余人,森林覆盖率达98%,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二)经济发展和建设成效。近年来,全镇上下以旅游开发统揽工作全局,树立“机遇、形象、发展”三大意识,履行“保护、开发、管理”三大职能,加快建设“旅游名镇、经济强镇、和谐新镇”。通过广大干群的齐心协力的苦干巧干,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创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镇的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教、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不少群众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卫生镇”、“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等荣誉。

(一)健全组织领导。为确保镇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按照省级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整合辖区各方资源,成立了镇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推进委员会,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担任组织、副组长。政府各科室、辖区各村(社区)、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卫生院、辖内各企业、志愿者、村(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全面组织实施镇的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近10年来,为着力打造“入川第一镇”和“国家aaaa级景区”,省、市、县加大了对镇的投入,累计投入近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民居改造基本完成,公共设施基本齐备。为确保安全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一是镇政府多方争取,各部门积极支持,全力保障资金投入。二是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县级各部门,效能局、目督办定期督查,每月召开一次交账会,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三)推进社区创建。镇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前期的积极组织动员准备,于2012年12月13日正式启动,先后完成宣传发动、调查诊断、项目确定和实施、自查整改、评审完善5个阶段的工作。2013年5月,镇省级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推进办公室邀请县级相关部门,协助指导隐患排查、数据汇总、调查问卷、居民走访等工作,梳理出10大类促进项目,48个子项目。2014年,镇党委、政府以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为契机,全力巩固安全社区创建成果,并认真探索、持续改进,为我镇下一步持续、稳定开展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社区创建成效。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获全县安全生产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获得2010年“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011年度安全信访综治维稳防邪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全省安全社区建设知识竞赛优胜单位奖”;同时,保密、环境治理、财政等工作也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一)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社区作为一个地理单元,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细胞,城市的枝叶要繁茂、国家根基的要深厚,离不开一个个健康细胞的汇聚与凝结。当前我国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努力实现伟大“中国梦”,亟需加强安全社区建设,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凝聚人心、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发展基石、凝聚发展力量,确保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实现。

(二)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社区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减震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例如邻里纠纷、群众信访、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它们不是能突然出现的洪水猛兽,而是以安全隐患的形式在一个社区中出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苗头、妥善整改安全隐患,很多社会问题都可解决于基层、消灭在萌芽,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社区安全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助推力,只有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投资、拉动内需,才能为经济健康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安全社区建设,是抓好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而安全社区建设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能说抓好了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安全社区创建,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更好地完善安全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更好地加强安全生产各环节的日常监管。在当前安全生产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安全社区建设是我们抓好、抓牢、抓实安全工作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及广大人民群众,把更多的基层组织、企业单位建设成安全保障型的健康细胞,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一)影响安全因素多。

1、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一是辖区道路坡陡、弯急、临崖且路面较为狭窄;二是地质地貌特点明显,悬石和浮土下落对车辆通行造成威胁;三是辖区公路沿线植被茂盛,弯多弯急,视野狭窄形成安全隐患;四是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驾驶技术良莠不齐;五是部分路段安保施设和警示标识标牌不齐;六是辖区通村公路无客运车辆运行,居民私车和非法载客现象时有发生。

2、旅游安全方面。一是景区面积大、客流量多、管理难度大;二是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三是野生动物出没,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风险;四是景区山高坡陡,地质灾害对游客造成安全威胁。

3、社会治安安全。镇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外来客商置业置产,加上客流量大、类别多,人口结构复杂,由各种利益纠纷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4、其它方面安全。包括学校安全、居家安全、森林防火安全、涉水安全、施工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类别多、范围广,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二)安保基础设施弱。

一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辖区居民聚居点分散,道路交通无护栏、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居环境安全隐患多等现象突出。

二是软件设施跟不上。受地理区位因素影响,通讯覆盖面有限,网络服务还未彻底实现。

三是服务水平比较低。在阵地建设、管理机制、社会服务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需要。

(三)体制机制不完善。

一是上下联动乏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三级联管”、“五创联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敬老模范村(社区),各村(社区)也积极动员参与,发挥了基层创建主体作用。但是,村(社区)基层组织与镇党委、政府沟通乏力,不能将基层的具体实际反映到政策决策上来,导致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盲点和弱点。

二是区域壁垒存在。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各村(社区)之间沟通较少,只自顾本辖区的安全监管,思想保守、方法简单、区域监管乏力,未真正整合力量、相互监督、优势互补。尤其在辖区交界处,责任不明晰,遇事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亟需打破偏安一隅的区域壁垒,整合部门监督、行业监督、制度监督、社会监督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健全安全监管网。

三是工作创新不足。镇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立足于本地实际,借鉴了其它乡镇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果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更好的接地气、合民情,在创建中没有新特色、新成效。

(一)加强安全隐患治理。以安全目标管理为导向,成立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小组,按照“一岗双责、辖区负责”的要求,通过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壮大安保监管力量,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健全监管机制。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采取政策扶持、项目争取、对口挂帮、社会资助等方式,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民生环境。

(三)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和全民参与机制。各类安全信息沟通做到有载体、有渠道、有效果,结合“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检查”、“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治理活动,建立以民事调解员、治安巡逻员、山区护林员、交通协管员、农业技术员、公益服务员等为抓手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安全网格化管理,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社会力量并肩作战的安全监管格局。

社区调查报告篇七

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建立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如贵州省,依旧发展缓慢,社区发展落后的现象仍然很突出。进入21世纪,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解决少数贫困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的问题,改善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的社区生活条件,成为迫切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了解xx地区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我校经济学院20xx级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专程来到xx县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问题就在我国受到极大的重视,政府倡导的社区服务在全国普遍展开。而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自治的重要保证。最近20年间,我国的许多地区在社区建设尤其是在社区社会组织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也存在着社区发展滞后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了解贵州省社区社会组织的真实发展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快地建设绿色社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快速提高贵州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我校经济学院10级公事班特地来到贵州省xx县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

我们这次选择的调查对象是目前居住在xx县的各个阶层的群体,主要是普通的生活状况还比较良好的的xx县居民,此外为了更全面了解情况,我们也调查了一小部分社会高层人员。我们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在xx县城。调查的方式是采取问卷的形式,由我们将问卷发放给我们的受访者,由他们仔细阅读后填上答案,他们边填写问卷我们边进行适当的访问,然后我们将问卷回收,分析,总结。这次我一共向我的访问对象发放了20份问卷,实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20份。

在这次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结构接近1:1,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20岁到50岁的青壮年男女,文化水平大多在中学及以下,还有25%的受访者是刚刚放暑假回家探亲的大学(含中专)生,最后,我们访问了一位xx县财政部的高级工作人员,他的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在这些受访者中,以共青团员和群众居多,有45%为中国共青团员,群众占30%,还有20%为中国共产党员,只有一位受访者自称其为民主党派人士。治愈职业,受访者中有20%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他们从事普通的农业生产和养鱼,果树栽培等。有15%的受访者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xx县某些事业单位的资料员,有15%的受访者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他们从事餐厅经营和一般服务业,还有15%的受访者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还有10%为暂无固定职业、失业、待业人员,这些人目前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他们对社区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比较模糊甚至陌生。另外5%为党政机关、企事业一般工作人员,最后,还有20%为刚刚放假回家的年轻学生,他们因为在校接受的教育,对社区的理解都比较清晰,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有的这些受访者中大多数人的户口所在地是农村,占了75%,其余25%为城市户口。他们目前的居住地则多为乡镇,占45%,其余30为城市,而这些居住地为城市的受访者则大多是跟随自己的儿女去城里定居,只有某些特殊的节假日才回家乡和邻里短暂的相聚。剩下的25%的受访者目前居住在农村,关于社区社会组织,他们也只是听儿女或孙子孙女们说起,自己并不曾真正体验过。

1,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有一半的人不赞同或是不知道社区社会组织是政府机关的一部分,他们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是民间自发的组织,在被问及社区社会组织是否是做公益事业的时,有45%的受访者表示赞同,有50%的人表示不赞同,他们认为任何社区组织只要不是慈善团体,就绝不会是单纯的为做公益事业而存在的,还有20%的人说自己不清楚情况。至于社区社会组织要到要到政府部门登记造册,有60%的人表示赞同,其余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太清楚,这说明在xx县,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法制意识很淡薄。

2,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评价,有70的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可以更好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帮助政府把事儿做得更好。但也有70%的人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没有能力推动社会公平,此外,通过此次调查还发现,xx县居民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度比较低,有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没有参加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对于他们所在街道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多集中在为老服务、托幼服务、卫生保健服务上。当被问及有相关需求是否会向社区社会组织寻求帮助时,有60%的人表示不会求助于社区社会组织,原因首先是没听说过或不了解这类组织,其次是担心服务质量不高,再次就是担心收费不合理,也有少部分人担心暴露自己的隐私。

3,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效果,35%的人表示不太满意,4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剩下25%的人表示一般,他们将继续持观望态度。此外,xx县居民认为,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的原因首先是资金、场地的缺乏,其次是社区社会组织本身缺乏吸引力和缺乏政策支持,最后是社区的管理不当。

社区社会组织,一般是指由社区单位或个人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部分群众活动团队。社区社会组织除具有非政治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和志愿性。xx县面积约为2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下辖8镇17乡。目前,xx县打造了为老、助残、托幼、法律援助、医疗服务、文化生活、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如社区托儿所、社区托老所与敬老院、艺术活动组、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社区妇女儿童保护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年协会等一系列社会组织,首先,促进了社会和谐: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居民自愿成立的组织,一方面其公正的立场极易被社区居民认可,说服力更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的优势把分散的个人诉求以集中、理性的方式向政府及时反馈。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城市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增强了社会自治功能:xx县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其自愿性特征和追求公共利益的价值优势,使得社区社会组织成员较为团结,勇于奉献,促进了社会成员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在提升公民意识、推进社会自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次,完善了社会服务体系:xx县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服务项目,很好地缓解了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引领社区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最后,整合了社会资源。

(1)政策法规依据不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社会团体管理登记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相关章节内容已经和社区社会组织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xx县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特别是对社区社会组织,存在着立法“盲点”,对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暂未制定出台。

当前,xx县官办色彩过浓的“准政府”性社会组织大量存在,即使没有官办色彩的,也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使组织的民间性大打折扣,失去其独立发展的条件,造成“非官非民,官民不分”这种尴尬的状况。据了解,此类社会团体或协会大多由国家工作人员兼职。

xx县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数规模小,职能内容比较单一,且经营成本较高,无法争取到社会捐助,导致组织的发展举步维艰。组织只好采取以会养会的办法,收取培训费、咨询费等维持生存,造成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作用也无从体现。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很多成员管理能力缺乏,组织又没有固定的人才获取渠道,无法吸引专业管理人才。此外,部分社区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内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社会公信力不高。

一方面由于xx县社区社会组织尚未找到在社区建设中的位置,其社会作用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缺乏系统性的宣传教育,造成社会各界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认知不足,社会支持和关怀缺位的遗憾局面。在调研中发现,除部分组织通过互联网有简单的服务介绍外,xx县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没有向外界宣传。

xx县必须对各个社区社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引导和管理,明确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的主体责任,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当前阶段,尤其是要在备案、登记等环节采取明确措施,制定、完善、细化具体操作办法,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要明确鼓励。支持、帮助其积极备案。

首先对区内全部社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对辖区内已登记合法的社会组织和未登记开展活动的组织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组织的名称、性质、规模、人员结构、活动场地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使分类管理上更有针对性。对萌芽期和初创期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和注册协助等资源和平台,扶助其树立公益理念,完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项目运作能力。如对社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在税收、贷款、项目补助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文体娱乐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活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对慈善救助类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且,还可以把社区社会组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节省管理成本,降低服务收费,以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此外,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社区社会组织评估等级,授予政府购买和委托服务资格。

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给予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以引导和培育那些尚不具备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条件,但社区建设需要并有发展潜力的准社区社会组织;恢复区体育总会、区文化艺术联谊会等文体社团组织,整合区域资源,抓好公共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首先,社区社会组织要随时自我提升,提高自身吸引力,创建爱民利民的特色社会组织,加大宣传,一是可以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宣传动员。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开辟专版专栏,刊登、播放社会工作公益广告,宣传相关服务项目和服务成效;二是充分挖掘调动社区资源,吸收广大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组织志愿者之间的联谊和交流,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促进志愿者服务的经常化、制度化;三是社区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公益宣传活动,以宣传引起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从而获得支持。

在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中,融入专业方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的视角有效率地解决人们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服务过程中让受助者接受并共同寻找合理解决的方法,并在客观上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在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变革中,引入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尽管目前xx县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方面依然面临着很多困境,但是我坚信随之而来的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内在潜能的提升将会使得xx县各个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xx人民将会过上绿色和谐的社区生活!

社区调查报告篇八

社区位于____府以东约1公里,总户数1664户,总人口5398人,13个居民小组,居委会干部5人,现有党员36人,正式党员36人,35岁以下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18人,女党员11人,高中以上学历20人,困难党员4人。社区工作用房199平方米,有一个社区老年文体队,社区有阅览室,计生服务生,进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460人。

一、基本情况。

(一)党建(“三送”)工作情况。

1、班子建设:按照中央确定基层组织建设前的整体要求,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着力解决我社区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我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增强我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社区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社区委员会新田有党支部一个,社区干部五人,其中女干部4人,通过换届选举,班子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社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社区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社区建设:社区积极薄弱,没有大型企业和其他集体企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但社区干部敢于解决难题,广泛动员社会各级力量,现已将社会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到了上级党委的一致肯定。

3、党员发展:我支部按照《党章》的相关规定,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20__年吸收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年度将由支部会议讨论列为党员发展对象。

4、民情家访:为贯彻落实市委、县委关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常态化、全覆盖的文件精神,县总工会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挂社区扎实开展“三送”活动,“三送”工作组干部职工,积极进区入户,深入居民家中访民情,知民意。与群众朋友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思,做好《民情日记》的撰写,对收集到的民意和建议,建立民情台账,实行销号整改,限时帮助积极调处问题。目前走访农户300多户,共收集村民诉求10多件,认真做好各类台账。

(二)社区发展情况。

近年来,社区随着政府统一规划改造,社区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做到道路硬化整洁、下水道畅通、化粪池无满溢,无污水积面,建筑物外墙完好整洁,社区内无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点等现象。辖区单位也积极进行庭院的美化绿化,使社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安全教育,社区居民法制观念和防火、防盗、防自然灾害、防破坏意识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各种防患机制健全,治安秩序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影响社会安定的群体性事件,无重大火灾及其他重大安全事故。不过社区由于无大型企业或其他单位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落,许多建设还是要靠政府拨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干部人员配置没有达到优化。社区有5名工会干部,其中4名是女同志,社区位于我县县城的中心地带,而且社区人员复杂,这对于业务量大,工作繁多的社区来说,特别是一些高强度业务(如拆迁、防洪)关靠女同志很难完成,一方面是干部压力大,另一方面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导致工作效率和效果下降。其次社区干部年纪相对偏大,难以完成如此多的任务。

2、社区业务繁多,负担沉重。按照法律规定社区居委会职能大概为六大方面即政策宣传、教育居民、公共服务、社会调解与管理、协助政府,表达民意,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四多:工作指派多、检查评比多、台帐设置要求多,使社区工作繁多,这与社区干部人员配备不成正比,是社区负担相对沉重。

3、社会关系错位,权小责大。社区工作包罗万象,上面千线,下面一杆针,样样工作最重要,但事实上并没有相应的行使职责的权力,权责分离现象严重,社区只是业务的“代办点”,一方面不好核定业务责任,其次在某些方面导致业务效率水平下降,呈现出社区无限任务和责任,有限权力。

4、社区发展不平衡,经费短缺的问题。目前,除了政府下拨的社区办公经费,无其他收入来源,多数部门工作进入社区,但工作活动经费等未进入社区,社区还需要为部门工作提供必要的笔、墨、纸、电、通讯等办公经费,给社区增加了经费等负担,社区无能力承受,致使社区工作部分能做,部分因经费限制而无法做好。

三、措施及建议。

1、安排大学生到社区任职。县委组织部门要分配安排文化水平高、素质强的大学生到社区居委会任职(如村官),优化社区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争取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社区居委会组织活力。

2、界定职责,理顺关系。

一是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责,把该由自己管理的.事情做好,不推给社区。

二是分管的职能部门承担需要社区协助的职责,坚决推行社区准入制度,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谁办理谁受益",坚持以社区为主体,政府部门为指导的工作方法。

三是立足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责,依法管理。四是完善社区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区人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客观能动性,保证社区与政府职清责明,和谐发展。

3、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一是加强联系,落实社区建设任务,做到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四落实"。

二是建立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是加强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达到社区组织发展状大。

4、多途径增加社区收入,保障社区开展工作的经费。部门工作进社区必须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同时可否将城市部分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权或者管理权交由社区;将一部分税务部门不好收的,面宽量小的税收项目,交由社区代收,从中返还工作经费,既可增加社区收入,解决社区就业压力,又可缓解财政对社区建设的压力。

社区调查报告篇九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总结两年来此项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调查分析选聘的高校毕业生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今后此项工作探索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精心组织选聘工作。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年度选聘工作,通过走访乡镇、村居,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村基层所需人才。通过县教育局招生办、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和团县委在外大学生联谊会,多途径了解高校毕业生所想所盼,广泛动员本地籍毕业生回乡创业。根据前期的摸底调研情况,研究制定了符合xxx实际的招考方案。20xx年,按村的岗位报名,可跨乡镇报名,但对报考本乡镇的给予适当加分。录用时成绩高的录取。20xx年,按乡镇岗位报名,外岛两个乡镇只允许本乡镇报名。其它四个乡镇参照xx年,可跨乡镇报名,但报本乡镇的给予加分。录用时,先属地(村)优先后成绩优先进行择岗,尽可能方便学生的工作和生活。还设置了在全县范围保留资格人员。岗位出现空缺,从保留资格人员中按先属地优先后成绩优先的原则选择替补,确保完成招考计划。招考工作参照公务员考录的程序,和事业单位同时接受报名。严格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进行。整个过程未接到信访、举报件,社会反响良好。xx年的考录比例超过10:1;xx年的考录比例为7:1。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招考录用工作公平的占100%。

抓好培训培养。举办岗位培训班、学习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政治理论素质。建立乡镇干部和村居干部帮带制度,为每位被聘高校毕业生至少配备一名“工作导师”,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建立被聘高校毕业生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安排他们到县级部门、乡镇机关挂职(一般为3个月)。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与农村管理事务,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调查中,88%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培训有针对性。88%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农村工作经历对自身发展有利,“能锻炼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积累群众基础,了解农村生活”,“是很好的人生历练”等。

加强日常管理。明确乡镇党委和村居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加强管理和培养。试用期满后,乡镇统一任命为“村务助理员”。借鉴村两委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的经验,制定被聘高校毕业生信息报送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民情日记》二是作风深入不足。调查发现,有37%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村民对他们的任职反应平淡。对目前岗位职责情况认为只是打杂,不太明确的占65%。6%的被聘高校毕业生对任职地情况不熟悉,都是20xx年新聘的。进村第一年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还需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

四是外岛乡镇招考难。我县大门、鹿西、东屏三个乡镇共有外岛村居37个,这些村本地生源少,生活条件较差,工作基础和条件相对差。20xx年,通过报名到村的方式,有3名跨乡镇,8名跨村。20xx年,大门、鹿西只允许本乡镇报名。有23名跨村考录。后经保留资格人员替补择岗,有5名跨乡镇考录。现在共有39名大学生不在本村工作,其工作、生活较不便。外岛乡镇村居将面临生源不足,招考计划难完成的问题。

1、招考方面。要总结上两次招考成功经验,和事业单位招考一起报名,吸引本地毕业生回乡报考。要解决外岛乡镇招考难的问题,进一步鼓励外岛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回乡报考。要允许适当流动。要允许考核优秀的被聘高校毕业生有机会在适当的范围内流动,有助于提高队伍活力,解决跨乡镇在外岛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不便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本岛保留资格的学生择岗时不敢选择外岛的问题。

2、薪酬方面。目前,我县被聘高校毕业生村官工资大多已达到或超过村两委主职干部的工资。但现在村里的主要工作还是由村两委干部完成,如果再大幅度提高标准,将造成村干部心理上的落差,不利于农村队伍的团结和工作的推进。建议以全市职工年均工资(20xx年约为2.5万元)收入为大学生的薪酬标准。我县要努力达到这一标准。要建立薪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根据当地职工平均水平的提高及时相应调整。

3、管理考核方面。加强部门、乡镇之间的协作配合,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为大学生成才创造各种机会和途径。要关心爱护被聘高校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爱锻炼、增才干。通过网络、座谈、个别访谈、联谊会等平台,加强沟通交流,营造工作上有盼头、生活上有奔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考核机制,包括年度考核内容、办法和成果运用。注意日常工作表现和考核结果一致。注重考核在完成村居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发挥。要扩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待遇、培养、享受优惠政策、续聘解聘、今后的成果挂钩。年度考核优秀的,要给予不少于一个月工资的奖励。所需经费由省、县、乡按原工资承担比例分担。要优先安排考核优秀者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对表现较差、工作不突出的,加强教育和引导;对工作不胜任,年度考核两年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作用发挥方面。要让被聘高校毕业生列席乡镇重要会议,村居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议等,使他们更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具体参与、直接参与某一方面热点难点工作,加强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挂职锻炼和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成长成才。注重培养和挖掘工作成效显著、能力突出、政治素质强的大学生村官人才,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并根据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并及时推荐为乡镇后备干部。

5、期满后续工作。期满后,愿意继续在基层工作,应给予续聘。由乡镇提出具体拟聘村居,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一次考试或考核。根据先属地优先再成绩优先原则择岗。年度考核优秀的,可以适当加分。续聘期间的薪酬、待遇、省财政补助等政策应同现在一致。在每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要有20%的职位招录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要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政策,明确在工商、税收、项目、融资贷款、技术指导等方面优惠扶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