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保障。写总结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总结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6月17、18、19日三天的中考监考结束了。一身轻松了,可还是有点复杂的感觉。
这次的监考让我看到了最真实的考试:答题卡,屏蔽器,考生相片存根,考生信息条形码……考试纪律特别号,这也是我们监考顺利最重要的原因吧。监考顺利,心情格外好,时间也觉得过得快。这次的监考顺序是随机决定的,每场考试前由1组的老师拣勾,这个勾决定了后面的考场号,如第一场1组拿到的是049号考场,这样算来我们36组老师就是084考场。我们监考的考场还有072,088,065,053,082。我是第一次监考中考,第一次看到历史、思品的开卷考试。考试井然有序,这些中考的孩子比我想象的要长得高大,确实生活好了,营养丰富了,穿着、发型都很让人觉得清新可人。但是也有让我们觉得不安的事情。我监考过的6个考室,每个考室都有几个缺考的`学生,据主考老师说光这个泉中考点缺考的人就有100多人,他们很多已经打工去了,有的进了我们这里一个招商引资的海丰鞋厂了。即使留在这里考试的孩子,每个考室都有三四个考试一开始就睡觉的,甚至鼾声大作,我们不得不屡次提醒还是没有办法。不知道他们参加中考的意义是什么。
中考监考时,看到伏案疾书的考生们,满带祝福写了一副对联:相关专题:[监考]。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上两周我先后执教古诗《观书有感》,对其中理解诗意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和修改,具体如下: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设计意图:我们要深挖教材资源,插图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活用插图,能简化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灵性,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请同学们看看插图,说说插图上画了些什么?
2、当学生回答图上人物时,相机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简介作者”这一环节应“待时而动”,在学生最想了解诗人的时候顺水推舟地介绍。)。
3、当学生回答景物的时候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好词,背诵写景诗句,丰盈诗中描绘的美景,并穿插诗句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
(提示:聪明博学的你可用上成语、古诗等)。
4、看到方塘如此清澈,诗人不禁要问,他问什么?找到答案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
5、同桌合作练习说诗句的意思。
初次设计虽然利用了文本的插图资源,图文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体现了诗歌的文字美和意境美,但明显老师牵引太多,基本是一问一答式,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学习能力也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而且对诗句的理解浮于表面,不够深刻。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指导抓住拦路虎“鉴”字理解第一句,掌握学法。
2、小组合作理解剩下的诗句,要求如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解诗意。
(1)自己根据字典、参考书等理解诗意;
(2)与学习伙伴合作理解诗意;
(3)其他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汇报时相机拓展:清澈见底的水中倒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桌合作练习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次设计我将生本理念渗透进来,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诗时指导学法,然后放手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解决剩下的诗句。汇报交流的时候再补充图文拓展知识,同样体现了诗歌的文字美和意境美。而且因为对诗句的理解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得来,他们的理解更深入,也更个性化。
虽然这次“生本”还不是很彻底,但是学生绽放出来的智慧和热情却让我刮目相看——课堂里原来默默无言的孩子也变得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而且,他们并不只是被老师的口若悬河所吸引,也并不急于获得所谓的真知灼见。相反,他们更关注彼此并不高明的见解,在质疑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提升智慧。一番展示下来,学生的疑惑自我解决了,问题也自我消化了。
两堂课上下来,让我不由感慨:生本教育让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学得轻松、快乐,整个课堂生机勃勃。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以上教学片段是陈琳琳老师在教学《雷雨》的导入阶段,不难看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陈老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成为主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所得、所想,陈琳琳老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课前去收集关于雨的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平时看过、听过、学过的东西,积累起来容易,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乐于积累所学的知识,积极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这些都为他们以后高年级的感悟,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陈老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的画面起名字,通过全体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为画面起恰当的题目,但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把学生起的题目巧妙地与课文题目相结合那就更好。
总之,陈琳琳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课,我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向她学习,在积累方面多下功夫,为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今年中考监考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场英语考试,考场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就没做,在睡觉。作为高中老师,我只觉得替他们难过,您看这些孩子有可能进入高中,我们真是希望基础英语教育能好一点,不但我们高中教师压力小一点,而旦孩子们出路广一点。
我老家侄子今年高考没发挥好,家庭条件差,好学走不了,走三本,学费负担不起,短板在英语上。农村孩子,起步没有良师引导,真的很可悲。我辅导过我侄子几天,我也没办法短期改变他,开不了口,张不开嘴,基础是零。象他这样,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它科目很好,英语是差科,他们起步阶段没有掌握基本的发音规律,听不懂正规的读音,尤其是在连读、弱读、失去爆破等处。听不懂,也不敢张口读单词,因此,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英语成绩越来越差。如果他们在起步阶段,能遇上像杨老师那样的优秀老师,那一定是他们人生中最幸运的事。
我也是在农村学校上的初中,但我很庆幸我上初中时遇上了一位杨老师,他发音很好,从此我喜欢上了英语。真的很感激他,起步时遇上好老师是学生一辈子的幸运。
高中作为学生们接受基础教育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今后我要多多学习,尽可能多地用心给学生们创造运用英语的情境,让他们在课堂上能说会用。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星期二我上上午第四节课,我打算上12单元的第二部分内容,单词、句型听力很多,我讲得口干舌燥,最后听磁带,可刚听到一大半下课铃声响了,我想抓紧时间完成这最后的教学任务,心想学生不就坚持一两分钟吗?可我还未开口,学生已在下面坐不住,我发觉自己的威严受到挑战,马上把书重重地往讲桌上一放一脸的严肃并说到:是啊,放学了,想走的站起来你走吧!(言下之意你走了就别再来)。学生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然后我又让他们静坐了10分钟。这件事我很快便淡忘了。拖堂的事时时发生。直到有一天一本教育杂志上的文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彻底地反思。
我认真反思,发现教师拖堂对教学毫无益处。
首先,在情感方面。对经常拖堂的老师,上他的课时总好像有一种负担,有时讨厌这门学科;拖堂后,总是认为课间时间没有休息到,心里有一丝不快感,甚至对拖堂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其次,教师拖堂教学效果不好。长期的'观察及来自学生的大量反应表明,下课铃响之后,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却早已飞到了窗外。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关书待发,即便是正襟危坐,也是心思烦闷,甚至有人还会嘀咕:怎么还不下课。此时,老师所授内容学生已无心接受,当然,就更谈不上对教师所授内容的积极反应。
再次,在学科衔接方面。教师拖堂会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拖堂,使学生的大脑没有正常的课间休息,产生疲倦,再加上学生的反感情绪,便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拖堂还直接延误了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准备,这样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如果上一堂课的老师为了多讲一点而影响到下一堂课的教学,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肯定是不利的。
最后。在其它方面。拖堂后,值日生在快要上课时才能擦黑板,其粉笔灰尘污染了教室内的空气,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拖堂打破了正常的教学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其他任课教师的上课情绪。
正是因为教师拖堂有这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讲效率的教师在下课时间到时肯定会停止所讲的东西,甚至还有半句话没讲完也要咽下去,表面上看起来这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但这种习惯表明了强烈的遵守时间的意识,这是一种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学生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克服拖堂的顽症。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在中考复习阶段,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错,上课也认真听讲,可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是不强;笔者也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不佳的抱怨:“这道题目多次讲解过,为什么学生还做不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学生缺乏语言实践。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多实践练习,则熟能生巧,能力就会自然提高。
中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句型、短语和语言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复习期间要训练良好的写作方法,多进行仿写、缩写、改写、看图写话、按中文提示写作等练习,并不断总结改进。在训练写作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题材,体裁,领会写作要求,不漏掉要点。在写作中让学生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语句表达出来,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注意调整句式与顺序。最后要检查是否有拼写、标点、时态等方面的错误。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观书有感》是西师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有方”。这一课选取了两首关于读书的诗,这是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写作者读书的感受。教学重点是理解诗中讲的读书的重要性;体会诗的意境美。诗中通过水塘的形象来作比,将书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又进而以清澈的池水反映广袤的天光云影来比喻心智容纳之广,鉴理之明。后两句作者写出读书的感受,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人的智慧也是由于不断读书,不断汲取知识而得来的。诗的后两句,才是诗人读书后产生的感想。诗中无“书”,诗题却为“观书有感”,作者以景喻理,这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作者,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汇报。对于字、词句、学生借助工具书就可以自己领会交流,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做老师,解决生字、生词。然后把自己的理解、预习的成果互相交流反馈,并通过其他同学的质疑来完善古诗重点的讲解,明白古诗中修辞方法的运用,作者以半亩方塘比喻书,以天光云影比作书的内容,学生理解了修辞方法后对理解古诗意思有很大的帮助。理解诗意,学生借助注释结合古诗一句句理解古诗意思,并由此而揣摩作者感受从而悟出诗的道理。就这样,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对其中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再做一一引导和点拨。较好的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课后的问题:为什么诗中无书,却以“观书有感”为题。我采用了从题眼入手,抓住重点诗句,设计分层练习分化难点,引导学生悟出诗中读书的道理。
学以致用,教材只是个例子,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会用。为让学生体会诗句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另外选取了一些哲理诗,供学生课后阅读,积累,把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由诗中所讲道理畅谈自己读书感受。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读书能让人开阔视野,读书能让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读书可以让人穿越历史,感受多方文明......
总之,学生学习《观书有感》这首小诗后,由此感悟到的道理会有很多很多!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八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古诗,诗中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是家喻户晓,寓意深刻。
这首古诗作者借读书时所看到的情景来教育子女,但是作者在诗文中,却未曾提到与读书、学习有关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用意,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没有直接点出主题,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揣摩作者的用意。学生的思维活跃,所获得的感悟也深刻。
师背诵:《观塘有感》(故意出错,引发学生质疑,引起探究兴趣)。
众生:(师话音刚落)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
师:不对呀!诗的内容明明写的是诗人观塘的感受,我怎么找不到更读书有关的内容呀?你找找。
生:没找到。
师:既然更读书没有关系,怎么又以《观书有感》为题呢?咱们把题目改改,行吗?
生:(异口同声)不行!
师:为什么?
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就在水塘边读书,很爱学习。
生: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学习也是如此,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生: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
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生: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
生: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
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的诗寓意含蓄,具有哲理性。
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而发的吗?
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
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九
朱熹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我的教学设计是,待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他们从诗的内容(描写方塘)与题目(《观书有感》)表面的不相关提出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诗歌所要说明的道理。我估计学生都能说到“一个人的聪明来自于他不断学习”这一层意思。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领会“开豁”这一层意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我的预设提出了上述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这首诗是要我们“多读书学习”,可“清如许”对应的意思——心智开豁、敏锐却怎么也说不上来了。于是,我问学生曾经在哪里看见过或者听到过这句诗,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关联起来的?哪知道全班54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很模糊地讲了与诗句只有些许关联的一点意思,其他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哈!看来学生就是“没有源头活水”啊!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生成的“资源”,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法,把“标准答案”一股脑儿地“塞”给了学生。当时只是感到有些遗憾,没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要说明的道理。现在想来,只要把当时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现象与诗句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我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没有敏锐的反应,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学生对诗的领悟会更深。可我只是想着赶快把知识“给”学生,将来能够应付考试。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学生对诗歌的领悟会更深。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
很遗憾地教完朱熹的《观书有感》,现在作教学反思的时候,我感到课堂教学遗憾的原因正是我和学生都缺少“源头活水”。
读一下教材,我感到学生借助工具书,对于《观书有感》诗句的理解没有多大的障碍。本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落实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本诗后两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领会本诗所要说明的道理:“人的心智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备课的时候,我首先脱离参考,自己对这两句话进行了理解,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来自于他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跟参考的理解也差不多。不过,我缺少的是“开豁”这一层意思。仔细读读诗的前两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感到对于诗歌说明的道理的理解确实应该加上“开豁”这一意思。同时,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要应对考试,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参考书是“尚方宝剑”,我必须把这意思教会学生。但我的预设是,学生或许早已经接触过这句千古名句,他们的理解或许也局限于我理解的那些意思。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前两行理解好“开豁”这个意思。
我的教学设计是,待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他们从诗的内容(描写方塘)与题目(《观书有感》)表面的不相关提出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诗歌所要说明的道理。我估计学生都能说到“一个人的聪明来自于他不断学习”这一层意思。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领会“开豁”这一层意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我的预设提出了上述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这首诗是要我们“多读书学习”,可“清如许”对应的意思——心智开豁、敏锐却怎么也说不上来了。于是,我问学生曾经在哪里看见过或者听到过这句诗,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关联起来的?哪知道全班近48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很模糊地讲了与诗句只有些许关联的一点意思,其他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哈!看来学生就是“没有源头活水”啊!但这意思是我现在写反思的时候感悟出来的。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生成的“资源”,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法,把“标准答案”一股脑儿地“塞”给了学生。当时只是感到有些遗憾,没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要说明的道理。现在想来,只要把当时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现象与诗句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我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没有敏锐的反应,只是想着赶快把知识“给”学生,将来能够应付考试。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头活水”。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一
长期以来,小学教师教学拖堂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走访了桂林市几所小学,发现每所学校都存在部分教师占用早操、课间活动、眼保健操等时间给学生上课的拖堂行为。教师的拖堂行为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引来家长的抱怨,还增加学生的负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小学教师应提高警惕,尽量避免出现教学拖堂的行为。
二、小学教师教学拖堂的危害。
(一)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调查表明,下课铃声一响,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状态,虽然教师还在讲台上振振有词,但学生基本上听不进去,要么在下面窃窃私语,要么关上书准备出去,即便学生正襟危坐强迫自己听讲,效果也很差。在拖堂的时间里,教师讲课很快,往往是草草了事,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教师拖堂导致学生在课间不能正常休息,学生很容易疲倦,不能很好消化和吸收已学的知识,再加上学生对拖堂教师的反感情绪不能立刻消除,势必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这些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二)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影响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课间休息时间,拖堂的教师还在教室里尽情地说教,一直拖到下堂课上课铃响,看到别的任课教师焦躁地等在教室门外才匆匆结束教学。先不说这样的场面如何尴尬,这样至少会影响下一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可能引发教师“你拖我也拖”的恶性循环,导致教师之间关系紧张、意见纷纷、矛盾重重。其次,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拖堂牺牲了学生部分甚至全部课间休息时间,使得学生在上下一节课时心里有些不悦。而且很多学生都非常反感喜欢拖堂的教师,觉得上他们的课是一种负担,甚至厌倦这门课。即使有的学生同情拖堂教师的苦心,也不满意教师拖堂的结果。学生认为教师拖堂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觉得教师无能,又对此感到无可奈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最后,影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众所周知,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回家时间,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回家,他们肯定会心急如焚火,到处寻找孩子。假如知道因教师放学拖堂而导致孩子无法按时回家,大部分家长都会表示反对。家长因此找学校而引发的各种矛盾也屡见不鲜。
(三)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0分钟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后,学生早就盼望能利用下课时间休息放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会有一种自然放松的感觉。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放松时间,学生不能如愿以偿地调节紧张的心态,注意力也很难集中。教师下课拖堂还使部分想上厕所的学生匆匆忙忙或尴尬难受。而且教师连续上课会使学生的眼睛、大脑等发胀、疲倦,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三、小学教师教学拖堂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时间的设置是有科学依据的,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只有做到一张一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对学生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甚至错误地认定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懂得越多,结果事与愿违。还有些教__师缺乏人文关怀,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他们通常以个人为中心,把主导变成权威,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感受,只要求学生尊重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教师观念上的落后必然会带来行为上的偏差,在他们的眼中教学拖堂是理所当然的。
(二)教师个性品质不健全。
教师要想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课前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备课无计划性,就很难将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知道一堂课有多少个知识点需要传授,该课堂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要怎样安排教学进度。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运作,影响主要与次要的教学环节,重点与非重点教学内容的有效把握,也会导致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导致拖堂现象产生。
(四)教师驾驭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不强。
在课堂上通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因为部分教师的驾驭能力有限,处理方法不当,经常陷入偶发事件,无法脱离,使偶发事件成为课堂的`焦点,吸引了师生的所有注意力,原有的课堂教学秩序被打乱。这不仅导致教学进度减慢,还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使得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教师不得不采用拖堂的方式来弥补。
四、改善小学教师教学拖堂的对策。
(一)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教学拖堂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管理者应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来杜绝此类现象。学校可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有拖堂现象的教师给予劝告或惩罚。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师德继续教育机制,持之以恒地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学校也可以将教师的拖堂行为列入严重的教学事故之中,对违反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在先进教师的评选过程中,对经常拖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学拖堂行为的发生。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维护良好的师德形象。
拖堂现象的存在也跟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够熟练驾驭教材,努力掌握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先进、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案。
教师的不良个性心理也会导致拖堂现象的发生。一名合格的好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以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动态,找出最佳的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培养出心智健全的学生。
(三)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按时有效地完成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找准重点、难点,做到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一般有四个环节,即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延伸拓展),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紧随?认真计算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安排时间,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四)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升自我。
纪律涣散的班级和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使教师必须多次停止教学任务管理纪律,这样必然会耽误教学时间,最终引发教师拖堂。因此,学生在思想上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在行动上要不断改正自己的小毛病,如课堂上不搞小动作,不私下聊天,不影响教师正常的上课秩序,使教师能够按计划完成授课内容。同时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教师讲授新知识时就能很快地理解,从而节省课堂教学时间,避免教师下课拖堂。
总之,小学教师教学拖堂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协作,才能消除小学教师拖堂的现象,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课间。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逐步改善应用教学技术的条件,形成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做好各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们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提出了建设信息化校园的目标,不断修建与完善学校的信息中心,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如,“电教室”的利用,要求每周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学习,每学期各教研组不少于5次,这就为学校优质教学提供了资源。教师们每学年制作一个以上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并将其汇总到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课件库。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作为学生评优的条件之一,争取做到每学年班班有课件。
学校还将逐步建立行政办公网、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学科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做学生们的引领者。每年拔专款用于学校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改革。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练内功,校内相互学习,走出去,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新区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学技术、学经验。我们尤其要求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提高应用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具体工作: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作用,形成以项目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格局。本校准备围绕教育信息化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在信息科技教研组的基础上吸收学科骨干和已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研应用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教研组,完成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
2、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应用系统的基础性培训。在有专人负责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让年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了解网页上的多项应用服务,能熟练掌握信息化工具应用,提高应用水平。在完成教育机构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逐步提升培训层次,特别是通过培训让大多数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使用好远程教室,各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研。本年度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进行多媒体中级制作员培训,并做好各项讲座,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3、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年必须开一堂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连同教案、课件一起交教导处备案。由信息技术应用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联合评课并作好记录。教师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不少于2小时,并做好上网记录,作为学期教师考核内容之一。
4、学校加强优秀课例建设。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课例汇集评选。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至少要提供一个课例,参加评选。
5、本学年着手建立教研组各学科网页,促进学校资源共享。完善规范校园网的管理,学校指定专人管理负责,广泛收集资料,及时更新网页内容。
6、组建学校学生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小组。学生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小组,是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三
我突发奇想,干脆根据这首诗出6套练案,上课时各组根据我出的题目自己交流、学习、汇报。于是,居然没有在乎才凌晨4点,披衣下床一口气用信签纸出了6张练案。今天上课时,从朱熹的读书名言入手,了解作者、解题、初读全诗后,我便把那6张练案分别发给6个小组。各个组都热烈地讨论、答题,当然因为毕竟只有一张答题纸,所以各组都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根本不参与讨论交流。巡视时,我就发现因为没有按照解题完先理解词语再理解句子,最后体会画面意境的程序进行学习,很多小组完成练案有一定的难度,我只好不停地启发他们。
后来孩子们在汇报时,因为没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和计划,在理解古诗时就有点机械,孩子们根本没法深入的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倾听的效果不好,因为他们手里没有相关的练案,没法静下心来思考汇报者是否回答正确,还是否需要补充。今天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这样的错误以后绝对不能再犯了。
诗歌教学的传统模式还是不能丢。
1、介绍作者和古诗写作背景;
2、重视对古诗题目的解读;
3、反复诵读古诗(正确的读不仅指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等);
5、在充分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想象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意境。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四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对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合理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师言行;学生的感受。
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和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合理性,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在组织、参与自己教学行为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他人教学行为的观察、进行正确的评估比较,总结和反省教学行为的态度和方法。通过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教学规律,让教学目标更有效地实现,使教学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得以提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就是教学反思的魅力,也是一位优秀教师成长必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反思中究竟要反思什么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反思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这一课的教学总体目标,要抓住这一目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时间,突出重难点。课后要仔细考量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可通过学生作业、课堂回答问题情况或与学生交谈来调查考证。若教学目标没有达到预期,应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重新设计本课教学内容安排,想方设法进行补救;若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则应总结成功之处,以对下次上课提供有益借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成教学目标。所以,不仅在我们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上完一节课之后更要考察这一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如何加以改进等因素。只有不断加以合理研究设计、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教学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要反思教学设计。
课前我们虽然尽心周密地进行教学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实用,组织是否合理;三维目标落实是否到位,重难点能否有效突破,这都需我们认真总结、反思、不断归纳找到原因所在,并一一梳理,然后记录在档,日积月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与他们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如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努力使其达到合理性,并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和教益。通过反思,努力使教学达到合理优化,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验证,以形成对问题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改善了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不足,而且也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有些许遗憾或不完美之处。也许是课上语言、行为不规范,并有可能在学生中形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言行,例如上课时是否有口头禅、方言,仪表是否有不当之处等。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没有时不时地打断学生的思维,抑或对成绩好与差的学生没有平等对待……这就需在教学反思中用语言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时刻做到为人师表,注意自身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亲和的教学理念来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筑起师生情感的友谊桥梁。
四、要反思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因此,一个教师只管自己教而不管学生的感受、不在乎学生的实际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完书之后,对课堂的最大反思应是对学生的感受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及时地鼓励和赞许学生的闪光点和“智慧的光芒”,而且在教学反思中,还应对这些独特的见解给予记录和适度肯定,并适时加以引导。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备学生,在课后更应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进一步提高”,“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考虑学生的需要,关注其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
总之要搞好教学工作,就要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学目标,精心筹划教学设计,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体察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求知欲望、思想需求等。只有不断认识教学规律、遵从教育规则,按照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当好一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只有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总结,并以此归纳教学经验和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五
朱熹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给我们诸多启示,他的一首小诗《观书有感》,也告诉了我们,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教学这首诗时,我是这样这样设计的,待学生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他们从诗的内容(描写方塘)与题目(《观书有感》)表面的不相关提出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诗歌所要说明的道理。我估计学生都能说到“一个人的聪明来自于他不断学习”这一层意思。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领会“开豁”这一层意思。
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我的预设提出了上述问题:题目是《观书有感》,而诗的内容怎么一点都没有写有关“书”的内容呢?并通过讨论明确了这首诗是要我们“多读书学习”,可“清如许”对应的意思——心智开豁、敏锐却怎么也说不上来了。于是,我问学生曾经在哪里看见过或者听到过这句诗,是跟什么人、什么事情关联起来的'?哪知道全班只有几个学生很模糊地讲了与诗句只有些许关联的一点意思,其他学生都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哈!看来学生就是“没有源头活水”啊!但这意思是我现在写反思的时候感悟出来的。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生成的“资源”,而是习惯性地采取了“填鸭式”教学法,把“标准答案”一股脑儿地“塞”给了学生。当时只是感到有些遗憾,没有想出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要说明的道理。现在想来,只要把当时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现象与诗句联系起来,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
我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没有敏锐的反应,只是想着赶快把知识“给”学生,将来能够应付考试。由此我想到,我也缺少“源头活水”。看来必须要去寻找些活水了呀!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简短篇十六
20xx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全国,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全国各级教育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网上教学”时代。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安排部署,积极学习使用钉钉直播授课的各项流程,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同学科的老师们交流沟通,认真备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段时间网络直播授课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从没有尝试过的上课方式,对我而言意义很大。上网课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充满了很多挑战,之前一直都是在教室上课,现在换了这种方式倒也是让我有点不适应了,但是后来慢慢的我也适应了很多,也解决了很多在直播答疑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让我也有了一些别样的教学体验。
为了保障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到网课之中,我们要充分做好学生学习反馈工作,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给更多孩子参与课堂的机会;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必要时给予帮助。备课要充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可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有趣的英语小视频等。关注学生的上课情况,对未按时听课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原因,并督促认真观看课程回放。做好课后反思,多听课,多反思,多学习优秀教师好的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这段时间对我来讲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学会了更多的技能,我们要上好网络直播课,做好疫情防控,期待一起重返校园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