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优质8篇)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3 09:38:41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优质8篇)
    小编:念青松

总结是提炼经验、反思思维、总结规律的过程。通过回顾和思考,找出学习和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升自我认知。范文的阅读可以激发我们对总结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思考:

1.教学第一环节激趣。目的三个。一唤醒旧知,新旧建立联系;二创设陌生感,激发探究欲望;三为精读教学做好铺垫。

2.扫除障碍,整体感知。重实践(学生自主学习);重生成(教师相机检查和纠偏提升)。

3.精读感知。重理趣。说明文特色何在?要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使用适合才是最好,不同阅读对象,采用不同说明方法。

4.识字写字。重规律,教师点拨,学生实践。

教学内容: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课文内容的概括与划分。

3.体会“克隆”的奇妙。

4.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5.课文的说明顺序。

6.课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仿写。

教学目标: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通过自读文本了解克隆的奇妙、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

3.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克隆”,教学生字“隆”,提醒注意“生”上的有一小短横。

提问:通过预习你了解了有关课文的哪些知识?

(“克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新鲜的词,课前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前交流,一是展示学生课前所获,相互补充,增大信息量,更是增强自主探究的自信与兴趣。)。

2.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克隆有何神奇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随文正音和理解词语意思,说一说每一小节的大致内容。

(2)指名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3)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进入文本,归纳方法。

1.默读1、2两小节,思考:什么叫克隆?

2.交流。

3.整理说明方法:这两小节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克隆的相关知识的?

(1)举例子: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出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说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常常在危急时刻拔下自己的一把毫毛,然后吹一口气,就难变出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悟空。悟空的这个本领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他能快速地克隆自己。(由上节课内容引入,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

2.什么是克隆,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3.这节我们继续来感受这“神奇的克隆”。

二、研读事例。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外,你还知道其他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交流。

5.学着第三小节,仿写一段介绍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交流,注意说明方法的运用。(架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植物克隆有更深的了解。仿写,不仅能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对植物克隆介绍的益处,更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过渡:那单细胞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举了什么实例?

1.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多媒体图片展示,感受微生物界的克隆本领及其世界的神奇。

过渡:一些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具备先天的克隆本领,但高等动物却不一样,他们的克隆相对更难,科学家们几经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朗读第5小节。

2.学生补充介绍克隆羊的资料信息。

3.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在高等动物上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克隆的神奇,明确说明方法。多媒体适时的展示拓展了学生对克隆知识的了解。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课上适时展示,不仅同学们的知识面,更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呢?(巧设疑问,能够很好地引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探索很重要。交流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2.自由阅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想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或你有哪些自己的看法,边读边在书上做笔记。

3.交流、探讨。

4.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例子。

四、展望前景。

过渡:文中只列举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1.写话: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注意我们克隆的对象是生命体。)。

2.交流。(利用语言的空白处,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走出文本。此环节设计有助于理解“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鼓励学生天马行空,但要注重学生思想正能量的传递。)。

五、借鉴写法。

1.总结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再读课文,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如何把克隆的神奇介绍给读者的。

4.课后作业: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

(点出说明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而且懂得写好文章的方法,从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

教学思考:为了帮助我们弄清克隆是怎么回事,作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一种较为形象,一读就明白,也容易记住。一种是科学定义,更为准确。两种说明方法各有所长,可以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灵活使用。我认为这类课文,说明方法的渗透与知识传输变重,而不能把把它当做一般的科学作品解读。

本文重点在于体会“克隆”的含义及神奇。课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便于理解课文。通过自读、多媒体展示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方法。仿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三

主备人。

仇中玲。

所在学校。

工人子弟。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克隆的知识。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一)、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二)、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神奇)。

(三)、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一)、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

(二)、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三)、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四)、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2)、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3)、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神奇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词。

(二)、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

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1)、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2)、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三)、学习第三段。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1)、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2)、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4)、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一)、《神奇的克隆》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神奇的克隆》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二)、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练习。

(一)、说说克隆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将课外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识卡片。)。

板书设计。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克隆的作用造福人类。

科学小品文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诱惑,了解了克隆一词的含义后,直接到文本中寻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脉络,学习说明文的条理性。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结合课文,适时的灌输相关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再次回顾文本,复习说明方法,巩固知识点。

在学生对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克隆充满好奇时,让他们搜集了解相关内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四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说明文的基本策略,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的顺序介绍克隆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2、了解什么是克隆,体会克隆的.神奇。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及意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概括得出:神话中的克隆、高等动物的克隆、植物的克隆、单细胞微生物的克隆。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分类别”。

(3)高等动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说明方法:下定义。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时间、名字的来由。“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3)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从学生回答中提示出句型:“……可以……也可以……还可以”来引导学生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保护生态方面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体会“诱人”一词的含义,想想它有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自己从资料上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本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六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七

主备人。

仇中玲。

所在学校。

工人子弟。

单  元。

第二单元。

课  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克隆的知识。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顺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一)、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二)、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神奇)。

(三)、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一)、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 例如 马铃薯 收获 家畜 饲养 微生物 效率。

(二)、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 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三)、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

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四)、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

(2)、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

(3)、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神奇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听写生词。

(二)、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讨论:这一段从哪几个方。

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开展讨论。

3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1)、分类别。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类来介绍。

(2)、举例子。植物的克隆就举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等为例。

(三)、学习第三段。

2讨论后形成下列板书:

(1)、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2)、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4)、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一)、《神奇的克隆》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采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神奇的克隆》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技术方面的知识,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等。)。

(二)、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四、练习。

(一)、说说克隆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将课外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识卡片。)。

板书设计。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克隆的作用      造福人类。

科学小品文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诱惑,了解了克隆一词的含义后,直接到文本中寻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脉络,学习说明文的条理性。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结合课文,适时的灌输相关知识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再次回顾文本,复习说明方法,巩固知识点。

在学生对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克隆充满好奇时,让他们搜集了解相关内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篇八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8课《神奇的克隆》。

教材简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