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通用12篇)

最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16:05:34
最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通用12篇)
    小编:zdfb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起到组织和调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教学行为、实施评价等多重作用。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课堂秩序的管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和改进这些教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现在有多少幢?并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34+16。

二、引导探究,操作学具。

1、学生分小组探索交流。

2、学生先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各小组在班里用学具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学生可能的操作思考或过程是:

摆小棒的:整捆和整捆地加,单根和单根地加,4根加6根正好是10根,能捆成一捆,共有3+1+1=5捆,是50根。

拨算珠的:在依次拨上两个两位数后,个位上有10个珠,可以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来代替,因此可以拨去各位上十颗珠,并在十位拨上1颗珠,十位上就有5颗珠,是50。

3、指导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34+16是怎样算的?

5、先小组说说,再指名学生说说。

6、学生独立探索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在组里交流想法和做法。

7、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8、教师归纳小结,得出加法的算法和注意点。

三、讨论用竖式算。

(1)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

34+16。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竖式的书写方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通过拨算珠找到了关键问题,就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一,那么十位上进来的一要写在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的书写格式。

(4)让学生自己边说边算。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前面4小题,每大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板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面红旗就属于哪个组。

(2)后面4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全对的奖于小红花。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题。

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流,然后教师引导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注意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

教学后记。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能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会这个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能从具体情景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30=。

10+50=。

30+20=。

50+20。

2、提问。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3。

教师:老师有40个黄色乒乓球(出示4盒黄色乒乓球),还有30个红色乒乓球(出示3盒红色乒乓球)。

注意教师在出示40个黄色乒乓球和30个红色乒乓球时每盒要一一对应。

教师:看看黑板上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如果提:一共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36页的乒乓球比较图,现在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谁多谁少呢?让学生说出黄乒乓球多,红乒乓球少。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表示。

请同学们写出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会计算出结果吗?请同学们计算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计算后,抽学生回答40-30的计算方法是想4-3=1,所以40-30=10。

教师:请你你刚才学的方法,填写好数学书36页上的题。学生看书,并填写好,集体订正。

教师:翻到书37页,看看课堂活动第3题。

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

列式并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解答,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38页练习七第4--10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四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的有54人,打篮球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六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1、口算下面各题。

53+2036+4028+3057+20。

76+343+265+231+4。

57+876+648+529+4。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

2、口算。

(1)做第3页复习题。

(2)口算下面各题。

24+30+536+40+327+10+557+20+8。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第1题。

(1)出示例题36+43=。

(2)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

(3)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43=)。

403。

(4)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

2、教学例1第(2)题。

(1)出示例题57+28=。

(2)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

(3)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得数。

(3)比一比,说一说。

(4)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七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八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

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

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九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位值表、课件。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1)30+20=508+5=1350+13=63。

(2)38+2=40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38+20=5858+5=63。

(4)35+25=6060+3=63。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出示下面的练习题。

40+50=。

20+30=。

40+50=。

3+3=。

11+5=。

12+6=。

抽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想的。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月饼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指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就是求左边的月饼和右边的月饼的和。

教师:怎样求23+3等于多少呢?

能看图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是2盒,表示的是2个十,右边的3是3个一,2个十是以十为计数单位,3个一是以一为计数单位,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加在一起。

为什么左边的3个能和右边的3个加在一起呢?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它们都是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数能合并起来。计数单位相同,它们的数位就相同,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3个月饼和3个月饼合起来是6个月饼。6个月饼再和20个月饼合起来,就是26个月饼。

引导学生说出3+3=6,20+6=26。

教师: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方式,验证23+3是不是等于26。学生计数器计算23+3等于多少,教师巡视,并做相应指导。抽学生汇报。

我们这个方法来算一算23+4,42+6,5+21,73+5。

抽学生计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个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2、教学例2。

请同学们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来计算,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计数器计算的学生汇报。

让学生说出计数器算23+30,先在计数器上拨上23,再在十位上拨上3,这时计数器上的结果是53。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3、练一练教师:你能你掌握的计算方法计算这样一些算式吗?学生自己练习,抽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再翻开书完成课堂活动第1小题。

学生自己练习,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汇报略。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八1,2,3,4题。我的教学思路。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一

练习十二(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进位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十二,1。

(1)学生先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4人上黑板板演。

(3)全班批改、交流计算过程。

2、练习十二,2。

(1)学生独立改错。

(2)提问:每题的计算错在哪里?正确的竖式是怎样的`?

(学生上黑板板演)。

3、练习十二,4。

(1)学生独立填表。

(2)提问:你是怎样填的?(25+48=73(个))。

4、练习十二,5。

(1)提问:原来有多少袋牛奶?(44+28=72(袋))。

(2)追问:你是怎样算的?(指名交流)。

一、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二、布置作业。

书第87页,3用竖式计算。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1)。

25+48=73(个)。

44+28=72(袋)。

练习十二(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6-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进位加的竖式计算过程。

2、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十二,6。

(1)学生独立口算。

(2)开火车核对答案。

2、练习十二,7。

(1)学生独立比较。

(2)指名说说判断方法。

3、练习十二,8。

(1)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

(2)指名8人上台板演。

(3)全班交流核对。

4、练习十二,9。

(1)指名说说哪几题得数大于80,并简单说说判断理由。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4人上台板演。

(3)全班交流、核对。

5、练习十二,10。

(1)出示情境图。

(2)提问:一共做了多少个?(35+15=50(个))。

(3)指名交流,并说说计算过程。

二、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2)。

35+15=50(个)。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二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64+5=。

48+30=79+4=。

53+40=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说教师板演。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