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专业18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8:56:11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专业18篇)
    小编:琴心月

通过学习天文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体运行规律,预测天象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何更好地管理个人财务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专业18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一

现代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数量,而且注重知识的传播速度,在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无疑十分必要。政治作为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本文就几种能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环境十分重要。政治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学生能够对政治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是学生政治学科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学生只有通过对具体问题运用政治理论知识进行解析,才能达到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灵活运用政治知识点,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机会,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一个社会问题,让学生用政治理论知识加以解析。如果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那么学生能够积极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课堂教学气氛比较严肃,那么学生从内心会产生一种忌惮,进而不感或者不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通过实例展现知识点。

政治是一门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很多知识点都是对客观规律与现象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吃力,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借助于实际的例子,会使学生出现理解偏差。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这一概念时,如果教师单纯的从定义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解释,学生难免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够举一些实际的例子,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通过实际例子将知识点展现出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概念与定理进行理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知识点以实际例子为依托展现出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应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知识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试想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都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势必是枯燥无味的,很难调动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将实际的例子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注意力将被有效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练习题必不可少。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学科学习,同时也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题海战术”的弊端,因此很多教师在现代教学中不再使用题海战术。然而在排斥题海战术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存在的缺陷,部分教师主观的认识学生没必要做练习题。实际上不管对于哪一学科的学习,虽然不提倡采用题海战术,但是学生做一定的练习题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政治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做一定的练习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仅要能够对政治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要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政治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翻开近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试题考察的都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只有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才能掌握高考的动向,才能更好地对问题作答。

四、有效采用分层教学法。

对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法也十分必要。在很多人眼里政治是一门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科,实际上学生想要取得优异的政治成绩也并非易事。尤其是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进行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学科学习,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差异性,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性,因此有些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有些学生却难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影响了学生的齐头并进。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将大大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十分重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原有的认识可能被打破,新的认识就会形成,然而这一过程是一个冲突与矛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渴望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政治作为一门有助于学生三观形成的学科,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教师更多要扮演倾听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发散,在师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应该积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二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高中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已经成为了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优化内容,总的来说,其较于旧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课文性质由“工具论”上升到了“工具和人文统一论”。

自2003年新课程颁布和投入使用以来已走过十一年的时间。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却只注重新课程方案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对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毫不重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有许多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死板教学,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最大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无效或低效。因此找出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高中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点: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惯性影响,导致只会运用机械、程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与新课程提出的“注重过程和方法”教学目标不一致;其次,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最后,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了解得不够彻底,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错位。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交流。

课程标准曾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两者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首先。师生通过交流可以拓宽彼此的知识面,丰富资源积累;其次,经过阅读交流还可以激活和寻求到更多的潜在资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门课时,由于《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抛砖”:“金陵十二钗”都有哪些人?她们为何能入选“金陵十二钗”?她们各自的地位如何?关系如何?由于《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而家喻户晓,因此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能够回答出部分内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接着教师就可以“引玉”了:林妹妹既与薛宝钗同为“金陵十二钗”之冠,除了容貌,她待人处事有何过人之处?师生通过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可以认识到,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王夫人房中,知礼数:“挨炕的椅上坐了。”更有当贾母问黛玉是否念书识字时,她明白古代“女人无才便是德”的道理,因此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在学习之前,不盲目地进入课程授课,而是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又大概了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有学习热情,并为了答出疑问而认真学习。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上得也就精彩了。

(二)开发课程资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整合教学内容,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的连贯感知、意脉流动等内容特点,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和顺序,对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衔接。例如我们知道在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中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是一篇关于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评传性质的散文,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因此在学习到选修模块《唐诗宋词选读》中辛弃疾的词时,教师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当学生在了解辛弃疾的人生志向和经历后,必定能更加容易地把握其词的情感。而对于《雷雨》《茶馆》这类的话剧范文,教师则可以通过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进行自主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课堂要想真正突出人文性,又想要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因素,可以借助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雷雨》或者《祝福》等已被翻拍成话剧或电影的作品,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下载放映供学生观看,这不仅可以补充必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补课文信息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优势,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营造形象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教育者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课程的性质,弄懂了教学目标之后,从本质上转变固有的教学传统,大胆探索,大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一直保持无穷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4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脱离现实生活等弊端,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恰好给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发展契机。新课改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实施生活化教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教师要努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们除了要具备专业教学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具有敏锐的觉察力,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从而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反思,分析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之策。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在兴趣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一些学生认为,政治是文科,平时不用学,只需在考试之前背一背就可以了;一些学生认为,政治课堂很无聊,教师不停地讲,根本记不住;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不准备参政,因此可以不用学政治;一些学生认为,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而其他学科更重要,只能放弃政治。

2、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学生的观点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政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介绍世界各国文化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在能力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遵循放手原则,让学生自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有序分工、配合协作,完成教学设计,并派出代表上讲台讲课。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整理资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1、在生活化教学开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知识脱离现实,无法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是因为我们以前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解决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高中政治教学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因此,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深切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消费”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光盘行动”的号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认识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总之,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四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很喜欢先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旧知识,打好铺垫,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中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此一来,教师讲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讲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时,我复习了上一节课“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几个重要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影响;(2)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通过归纳中国企业的做法,引出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带出下一课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复习旧知识的部分,同时为探究下一课题的知识奠定基础,还会和新知识形成紧密的联系,承上启下,加强对新知识的掌握。

2.视频导入。

政治课时政性、时代感强,抽象的理论较为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可结合一些时政要闻、事件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对于小康社会,学生的认识很模糊。我通过剪辑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建国65周年的视频,播放一段5分钟的视频,从各方面全面介绍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枯燥的知识,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一系列经济数据说明了我国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幸福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政治科练习无非有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通过习题的分析归纳过渡到新课,这也是很多老师引入新课经常使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训练题的时候,要选那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如果教师抛出的问题全班都无人能答,或者答案一目了然,那就无法达到自然过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兴趣。

4.寓言、故事导入法。

很多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利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素材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新颖活泼,教师娓娓道来,学生仿佛置身于文学课,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师讲课更生动、更形象,轻松化解了政治课的枯燥。

政治课理论深奥、抽象,而诙谐、幽默的漫画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漫画导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时,我用了老汉养鸡的三幅漫画,引出单纯的市场配置资源有缺陷和弊端,故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音乐导入生动直观,能给予学生强烈的听觉冲击。在讲到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办法,一上课就给学生播放经典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周杰伦的《青花瓷》、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优美的旋律,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再来归纳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学生很快就能在书上找到答案,铭记于心。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固然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但是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会发腻。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复使用,不但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让学生课前表演小品;甚至采用默写知识点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甚至紧张感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1.轻松活泼。

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保持学生身心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距离,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一改政治教师“刻板教条”的陈旧面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如视频、故事、图片漫画、音乐等形式的导入方法就有此特点。

2.时政性强。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原则,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是僵化的、零散的。因此,在政治课导语中,教师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时政语言,讲述一个个身边的时政热点,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未来的眼界。例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时,我列举华为、中兴等企业在美国遭受调查的案例。用学生熟悉的热点案例来剖析课本知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喜闻乐见,并能让学生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谛。

3.承上启下。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说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认同“设疑”的方法。疑惑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开始,因此,教师应根据整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顺序,一步一步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答案,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从而提高政治课的课堂魅力,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切莫本末倒置。

导入素材始终是配角,教学重难点才是主角。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做到简洁扼要。尽可能用精准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要求。一开始上课,学生的思路就被老师带入预先设计好的知识环境中探索、思考,让学生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指引走,集中精神听课。如果设计的导入素材跟课堂内容完全不沾边,哪怕引用的素材多么精彩绝伦、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新颖的导语素材让学生耳目一新,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时老师最忌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迟迟未能进入正题,导入占去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教学内容简单、马虎处理,舍本求末。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好的故事、精彩的视频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常有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年轻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不足,就容易被学生带入新的误区,走不出来,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越走越远。

四、总结。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五

1.让课堂充满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1.1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

1.2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1.3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大家拿一’。”又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不出国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此外,在学习模仿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

2.巧用音乐导入使用音乐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卧新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人,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3.借助实验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4.巧用电教媒体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5.借助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总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让高中政治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六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知识传递而轻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政治老师不断归纳总结,出现了很多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广大高中政治老师要积极借鉴,以便更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单纯的政治理论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时政治理论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政治理论需要很好地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把知识点放到实际例子中去讲,让学生通过事例理解政治理论,同时也使学生从政治的高度去理解社会现实。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学生用政治理论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不仅了解了事物的现象,还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直到目前为止,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果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结果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问题,因为每一次问题的提出,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政治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同时老师也要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有效指导。老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一些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更多问题。老师要注意,在设置问题时,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问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置也要难易适中,既有简单问题,使学生能够顺利做出解答,鼓励学生的政治学习士气,也要有一定数量学生经过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难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七

现在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编写乏味,常常导致课堂上学生不听课、这给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政治课要有魅力首先在于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幽默的语言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我们的政治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幽默 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景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更有甚者,理科班学生“趴倒一片”。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政治老师的悲哀,当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学习是为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

二是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三是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大家拿一’。又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不出国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此外,在学习模仿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不要让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使用音乐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卧新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人,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总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让高中政治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八

一、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例如,“硫酸”一节教学目标,若是简单确定为“掌握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硫酸的用途”,那只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缺少对学生认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另外“掌握……性质”中的“掌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一般情况下必须描述学生具有这种能力行为表现的例子,才能使“掌握”变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目标。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h2s04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上述目标指向,从知识体系上看打破了“就性质学性质”的单一被动模式,充分发挥了理论、实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目标维度上看,已将原来的单一目标变为了多元目标。但目标(3)“树立……世界观”是化学学科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内化的过程,通过一节课乃至几节课的教学,学生无法也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只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不规定应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结果。目标(3)应调整为“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样就处理好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二、组合策略——安排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教材按照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铁离子氧化性和铁离子检验的思路组织材料,教学时间只有1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办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需要更深人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还须思考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题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学化学。如在“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在起始阶段展示图片:铁在空气中生锈腐蚀(铁门窗锈迹斑斑,锈蚀严重,表皮脱落,裸露出来的内层铁也被腐蚀了),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无生锈腐蚀现象。提出问题:铝是较活泼金属,活动性强于铁,为什么铁在空气中被腐蚀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入、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中逐步建构新知,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

三、有序策略——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多,且抽象难懂,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我刚才喝了160ml水,请猜一猜,我喝了多少个水分子?你们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吗?2.巧妙过渡,指引认知目标。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组成它的微粒呢?3.联系类比,同化新的知识。si制有7个基本物理量,我们熟悉的有时间、长度和质量……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秒、米和千克……“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

4.以旧引新,架设认知桥梁。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有基准的,si制规定长度的单位是米。同样,si制规定“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摩尔,1摩尔物质中所包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的原子数相等。

5.启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那么,o.012kg12c中有多少个原子呢?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对“摩尔”的认识,深化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当然“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程和线性化的教学路径,它强调的是在设计时要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环,有力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和动态生成,促进新知的形成与建构。

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例如,对概念、理论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应特别重视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尽可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实验或事实,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概括出相应的概念和理论,要突出概念或理论的关键特征,重视其具体运用,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要培养学生观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不断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等学科思想,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但现在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克服长期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所带来的不足,并非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要不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关键看你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没有探究价值,凡事要有个度,不能厚此薄彼,要扬长避短,要善于把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五、推进策略----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问题设计的质量。

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与原认知产生冲突。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设计了三个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有哪些电离平衡?(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一)c(h+)?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而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自主探究后,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四个问题:(1)质疑:na离子为何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2)建构:根据实验和分析,界定什么是盐类水解?(3)归纳: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4)拓展:盐溶液呈中性,该盐一定未发生水解吗?这些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生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以上五种策略,只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每个教师实际的设计还有待各自去创造。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从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方式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放射出独特的生命之光。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九

创造性课堂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这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实现师生之间的学业探讨及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所谓的创造性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为基本,引导学生联系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创造性学习。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学习疑惑,敢于质疑各种学习难题,通过创造性课堂的营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开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素质为目标,拓宽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上的辅导者,教师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辅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展是提升学生思维素质的有效保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高中地理课堂的重难点,教师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比如,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考虑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专业术语,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当下时代的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需要以这种教学内涵引导其他的教学模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创造力的培养是创造性地理课堂开展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为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评价是创造性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教师可以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有利于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期待、信赖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需要认真解答,悉心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肯定,是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推动力。通过对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应用,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

课堂的开头模块是整节课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头部分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对整节课却起到关键的作用,课堂的开头部分要像一块充分吸引力的磁铁,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深入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三国演义》:“落凤坡”的故事。又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及地中海间巧妙转换的故事。又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大,但有的妹妹比姐姐大。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开头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思考、解惑、提问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习,学有所思,思有所疑,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通过对课堂开头模块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学会授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形成良好的课堂合作性气氛。

创造性课堂教学是一门系统的教学体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不需要过早给予解释,而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采取学生互助式教学法,让同桌之间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解决彼此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探究,相互交流,通过对这种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思维互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刻板的回答式对话模式,教师要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多应给予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点及解惑,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创造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学生学习上的引导,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归纳总结,总结出重难点,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到自己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要保证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大气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日落后明亮的黄昏天空现象,晴朗夜里的霜冻现象等。

通过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模拟性实践,课外联系性实践等,这些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刘娜.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2014,(02).。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

1.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效率。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教育体制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应试教育中,其僵化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为了能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效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其次,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适当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再次,教师要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要留出10到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述一下昨天发生的新闻时事,这样可以增长学生的时政知识,日积月累可以使得学生看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不断强化课堂的教学管理。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要不断强化课堂的教学管理。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阅读课本;其次,教师要将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阅读课本;再次,教师在学生已经自己思考完问题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对已给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课堂,在整节课堂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大大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政治课堂中,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政治形成准确的认知。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政治问题。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必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问题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考虑,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教师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看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以促使学生的研讨进行下去,而且也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

5.教师要编制与学生实际情况符合的学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为了能够使得政治课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够被充分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学案的工作。在教师的学案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标”的要求;其次,明确本次课堂的知识目标;再次,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当前发生的时政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而且能够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时政素材,有利于以后的学习;最后,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要选取几道题让学生来做,然而这几道练习题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知识点的运用。

二、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已经赢得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合作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爆发出知识的力量。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加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实现政治课堂有效性和有趣性统一的必要准备。

所谓的有效性,我的理解就是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达到所要求的目标。所谓的有趣性,就是不能纯碎的理论知识,而应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实现知识的生成。

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对老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老师要有正确的意识。俗话说:“兵马未动,思想先行。”因此,我们年轻教师就要多阅读一些报刊杂志,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里面汇聚了一线教师的先进思想。或浏览一些知名网站或博客,像林老师的博客、中学政治园等,或加入一些高中政治qq群,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思想先行,以此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

其次,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拓宽自己的课外知识面。有时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想找有趣的合适的例子来生成相应的知识点,但无奈怎么冥思苦想都找不出合适的例子,最后只有找个不是很满意的例子来完成,这样有效性和有趣性就大打折扣。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准确的说是课外知识储备的不足导致的。因此,我们应寻找各种机会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和团队精神,向同事们请教。

再次,老师要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包括课堂语言、教态、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我们会发现,同样一个课件,如果你用富有激情的声调和优美的风趣的语言,再加上你那丰富的肢体语言,你会发现学生的专注力会得到普遍提高,课堂会因你的魅力而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反之,如果从头到尾你就像一池平静的小湖,那么你可以看一下效果怎样。所以说,平时上课,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声音及肢体语言,只有先让我们自身的各个细胞动起来,学生才会活跃起来,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

二、课堂组织是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统一的关键。

如果说课前准备是前提,那么课堂组织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风了。能不能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关键就看课堂组织了。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现在摸索出了这样的课堂组织:

首先,重视上课前十分钟。实际上在我看来,课前十分钟已经属于上课时间了,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会厚着脸皮提前10分钟进班,然后打开ppt,把需要复习提问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无形中就多了10分钟的时间去看课本,去记忆。而我们在学生背书时,我会在教室不停地转,或与他们讨论问题,或与他们进行交谈,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十分钟,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了他们的复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同时又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的教学效果。

其次,不能忽视导入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其实对一节课来说非常重要。好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明白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从而从开始就实现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所以,每次上课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们都要精心设置导入。导入情节可以是生活实例,可以是一些音频视频,我们或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或以陈述的方式导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次,课堂组织的重中之重就是探究活动。以前我只侧重于知识的生成,认为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探究活动来生成。一路走来发现,其实没必要,针对容易的简单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学生自学,也可以选择老师简单讲解。而针对重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材料或生活实例的展示,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最终生成知识点。在设置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材料或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具有典型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兴趣;还要注意材料是否准确贴切。只有准确贴切的材料和事例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引起学生共鸣或兴趣的事例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当学生探究完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肯定,或提出建议,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千万不要说“好、坐下”;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讲解完后记得要问一句“我说清楚了吗?”而不是“大家听明白了吗?”,“我说清楚了吗”是把责任归于教师本身的表达能力,而“大家听明白了吗?”则是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问法不同,效果不同。“我说清楚了吗?”这句话可以把学生的质疑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第四,要重视最后五分钟。由于高中学业繁重,所以学生学习政治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尽可能的提高学习政治的效率。每次新课讲授完后,我就会进行“限时记忆”,根据内容设置2分钟或5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会极大提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业问题。我们政治的作业是比较有限的,你可以把试题当做作业,也可以把重点难点当做作业。而作业其实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所以,无论什么样的作业,我都会重视这个桥梁。每一个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根据书面情况、学生的平时表现来写评语。评语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后我总会写上“加油,继续努力,希望你更上一层楼,你很棒的”等鼓励性眼样。大家可以想想,学生看了这些私人定制的评语,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又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呢?上一届6班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是非常高涨的,不是有老师问我:“陶阁,你给6班学生下的什么药,让他们死心塌地的学习政治呢?”其实,没什么妙方,我只是把最平常的事情努力在做好。记得魏书生先生就一直教导我们“只要把常识常理守得住,把平常事做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有效的。”所以,我们年轻教师只要把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好即可。

总之,我们要想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我们必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着手,环环相扣,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为实现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和有趣性的统一而努力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二

今年暑假我们再次参加了高中政治继续教育,今年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评价,通过学习我认为一节高质量的政治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标准评价。

一、高中政治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价格变动的影响”时联系当前房价过高与市场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高一高二每堂课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等。

三、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电教媒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4、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5、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和理解。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信息的呈现、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一缕温馨的风,给政治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在开花结果。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三

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构建新课程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是教师要备好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二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四是切实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之中;五是有计划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学生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明确政治学习目的,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教学改革也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当前,多媒体已经走进课堂。

但有些政治课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上。

上课时教师忙于展示课件,体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语言很难派上用场,缺少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缺少对学生需求的有效解读。

学生则忙于观看课件,忙于解答那些教师预设的和课件上展示的理由。

尽管课件提供的信息比较丰富,而且内容很多彩,但学生的思维却被课件所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根本谈不上发挥主体地位。

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分析、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到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思想政治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备好课。

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这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学内容进行刻苦的钻研,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步骤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教法和学法进行认真的探讨,只有这样把课备好了,才能把每节课上好。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实践性突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注重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长期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对外开放等。

以上内容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更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

此外,贴近现实也是教材的主要特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在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例如消费理由、生活理由等更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对提高教学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政治学科的内容以理论为依据,道理深刻又抽象。

因而很多人把政治当成教条,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对政治老师更是敬而远之。

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理由,找到解决困难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热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和爱戴。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不能漠视,要分析其落后的理由,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深思,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

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理由意识是指理由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没有强烈的理由意识,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创造始于理由,理由意识、理由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理由意识,进行理由性教学。

有了理由才会深思,有了深思才会有解决理由的策略,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所以理由解决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理由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理由来进行学习,把理由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理由,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理由、提出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来看,问是深入的阶段,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题而心悦。

理由的提出,不是为理由而问理由,而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

理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学生提出理由。

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把被遮蔽的理由挖掘出来、剥离出来、明晰起来的过程。

学则须疑,教师提问要问在学生有疑之处。

学生有疑的理由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没有自己的理由,就永远没有创造。

教师要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理由,并对理由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

四、切实转变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

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调整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承担起引导学生成长,唤醒学生潜能,开发课程资源,探索教学艺术,推动学生知识构建的重任。

在自主探究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方式,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确定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深思、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转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收集、处理、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理由、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是要将传统的“个体学习”模式向“合作学习”的模式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善于共同探讨理由和交流学习成果、经验与心得。

因为每个班学生的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

一堂课只有40分钟,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三人小组或四人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政治学习小组的作用,好生带动差生,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

这些都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政治水平在愉悦、协作中得到提高。

五、有计划地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行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是“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个性的发展和发挥,有利于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策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观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能够激起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四

政治这门学科和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政治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挑选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情境和事例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政治学科的现实感和亲和力。它将最大程度的激起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对生活进行探知的热情,在不知不觉地,让政治融入学生的生活。

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之一就是关心社会热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的引入,创建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体现教学的时代感。

这时,要求学生依照课本的知识并结合现实生活展开讨论。这样一来,讨论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离现实很近,离自己很近。学了有用.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引用生活案例,提高课堂实效。

就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而言,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感知都不相同。在政治教学中应该最大化的运用学生身边容易接触的事例进行教学。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材料、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尽可能让政治教学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

如在讲《哲学生活》“人生价值是什么?”,可以引用最近发生的生活案例。“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学生龚钰犇,在车祸来临的瞬间,一把推开同学,自己却被碾轧在车轮下,致使右腿高位截肢。媒体报道他的事迹后,网友称他为“最美中学生”。17日下午,基本度过严重的挤压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期和严重感染期的龚钰犇转院到了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社会上对于“富二代”的争论从没停止过,当顶级名车与可观财产成为他们的时尚标签,俱乐部和名利场成为他们的隐形符号,他们的名字更多的和炫富、酒后肇事、马路飙车等负面新闻纠缠在一起,如今“富二代”俨然成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的代名词。在网络上有出现了一名年仅20岁的炫富女郭美美在微博上高调炫富,她与其他富二代有许多共同点,同样是住豪宅,开跑车,名牌包包当收藏并以“红十字”为炫富的噱头!”先播放这一新闻的相关图片,以及网友评价,然后让学生学生讨沦:(1)人生价值是什么(2)正确的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3)我们中学生直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引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只有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来探索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深入解剖,才可以使学生透过生活的现象认识到生活的本质。

三回归生活,深化新课。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下完全静听及静思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将所学运用于生活,甚至是创造性地运用与生活,才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高中的政治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将教学内容与我国的时代相结合,让学生回归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深化新课!例如讲授“全民小康”,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概念空洞,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这时,可以结合前不久报告要点进行分析。例如对于“两个翻番”这一要点可以向学生解读“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同时,可以举出其他要点,如“民主协商”、“文化活力”等要求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实际进行解读!

发生在“乡土”上的事情,从“乡土”上走出的人物,自然就成为乡土人(同乡人)关注的热点。“乡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最近发生在乡土中的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事务。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认识事物的水准有待提高。

首先,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时效性。新闻就是最近发生的,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时间久了,大家关注的热情也将随之淡化。

2.积极性。对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家乡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激发大家(学生)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我是家乡人”的自豪感。

3.关注度。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未必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不同的人群都会有符合这一人群特殊需求的关注的事务。

让乡土新闻走进政治课堂,必然增强了政治课堂的趣味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课程最明显的弊病就是与儿童(学生)的个人生活与经验相分离,若要建立儿童(学生)在学习知识上的兴趣,必须消除他们的实际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脱节。

其次,选择使用乡土新闻的时机很重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才是正确的。

1.乡土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成功的新课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乡土新闻导入新课,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出发,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讲述“民主决策”这一框时,我先展示了江宁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号线,然后展示政府网上的“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设置方案征集”,并展示出网民的各种建议。针对网民的多种建议,南京市政府又召开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接着发布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站点设置公示”,最后确定了南京市地铁3号线沿线各站点。设置问题:“在南京地铁3号线的整个决策过程中公民用了哪些方式参与决策?”对于南京地铁的建设,学生都很关注,此材料一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兴趣。

2.乡土新闻设问,问题情境自然。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问由境生、问随境异,适时运用乡土新闻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迫切追寻问题、学习课文内容、探索问题答案的心理。运用乡土新闻能促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进而产生认同感。在化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乡土新闻(资料),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认识事物,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能起到加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一框时,设置悬念:“你认为我们江宁民族关系做到了‘亲如一家’吗?你知道我们江宁的民族状况吗?”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就事先布置学生做好资料收集工作,然后用ppt做简单介绍,最后引导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乡土新闻作题,题在外理在本。用“乡土新闻”作题,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是选择和学生所学教材相贴切的乡土新闻,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误导学生。其次是深挖乡土新闻,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想要表明的观点。最后是了解我们的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了解的程度,以及已经形成的观点看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好乡土新闻作题。

一、营造宽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动”。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在民主的教学环境熏陶下,学生才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敢于在课堂上大胆的“动”起来。学生才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大胆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例如在讲授关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问题:书本上的理论所说的一切都是浮云,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呢……?对于学生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怪问题”“偏问题”来“刁难”教师,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共同提高,最后形成共识。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动”。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势必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改变单调的教学结构,要注重创设情境,贴近生活,紧跟社会前沿热点。鲜活生活场景的角色扮演,重大时事热点的激烈讨论,富于情绪感染的情景探究,独辟溪径的“辩论赛”,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演讲”等方式,都能较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例如在讲公民的储蓄,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谁动了我的五百万?.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实现角色转化,激发了学生自动探索参与的欲望。又如在教《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正确对待货币》时,我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金钱是不是万能的?”并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此方式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深入理解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大胆发表意见的学风。譬如在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我让学生表演情景剧。剧情大致是这样的:信教的妈妈要求女儿和她一起拜佛,女儿不肯,并要到宗教场所去宣扬无神论。学生表演后并引导他们:“这对母女的做法对吗?能不能强迫别人信教还是不信仰宗教?对此我国的宗教有哪些相关的政策?”。让“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注意分层,有所侧重,让学生“愿动”

由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学生参与的机会。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互动式”的学习,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使那些曾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的沉默寡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而一些平时表现活跃的优、中等生更发挥其特长,优等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较差的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的全过程,获得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成同一训练目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越来越束缚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改革进一步深人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结尾的方法等三方面初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1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1.1引经据典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如在讲“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时,用“按图索骥”、“画家画牛”的典故导入新课。在讲“量变与质变”时,用“笨人吃饼”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讲“坚持联系的观点”时,用“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尔在喝啤酒时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气泡,从中受到启发,研究出高能粒子飞行的轨迹,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通俗易懂,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小组辩论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通过讲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然后组织正反双方各四名同学辩论:“鲁人徙于越,必穷还是必富。”其余同学填好记录卡,作为课堂作业上交。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总结点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具有反作用。我们在遵循市场规律时,还要学会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商机、抢占市场,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通过总结点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辩论,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使学生在互相驳斥、辩解中发现真相,从而更加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知识竞赛法。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让学生竞赛,分别说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没有很好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有关成语、俗语。在讲“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时,让学生分组判断哪些是“规律”,哪些是“现象”,从而认清规律的含义。这样,每个学生都为自己小组获胜而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合学习的积极性。

2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

2.1高中政治教材改革。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80年代初以来,虽经几次尝试,但变革幅度还不够大,效果也不尽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课程结构是课程理论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能体现向素质、能力培养转轨,更具有可操作性。

2.2高改。高考可以说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综观近两年的综合卷(小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减负”精神,又在综合、能力、创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使用知识的基础性,试题的高立意、高思维、前瞻性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素质性”,可以肯定地说以后高考的综合卷(大综合)这一特色将更加鲜明。

3课堂教学。

3.1培养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并勤于积累各种资料和素材,设计问题情境要巧妙,寓言、歇后语、诗歌、民谣、谚语、漫画都可以为我所用,让学生在课上有新感觉,新体验,诱导他们去探寻新的发现,从而可以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创造意识。

3.2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x模式下的政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已形成共识。我认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对他们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爱他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这对于发展师生情谊,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育具有重大意义。

3.3注重理论联系现实。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作为教师应重视书本理论和将现实中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和新鲜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课堂效果还比较好,就学生而言,让学生每天收看中央一台的午间《新闻30分》这一档节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周内社会热点和现实材料,并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就同一问题组织展开讨论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热点等方面的思考是一个新的尝试,效果比较好。

3.4夯实基础知识。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5提高分析能力。世界日新月异,问题层出不穷,整个世界就在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中发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依赖于正确地分析问题,分析能力人人都有,水平却因人而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课后练习采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来展示分析结果,通过有计划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这不仅有利于顺应高考的趋向,也有益于学生成长。

4结语。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它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学生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2张文学.论当代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六

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新密452370。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能否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

一、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的成因分析。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环节设计不当。

一些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忽略了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以及结果性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流程上出现过易、过难、难易颠倒或过多铺垫等情况。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也导致部分教师专注于教学课件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教学的设计和反思。

2.教学中合作学习无效、低效。

根据《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政治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教学习惯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相当强的惯性,面对新的课堂组织模式课,教师的教学经验缺乏,合作学习这一途径和手段并未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

3.课堂组织节奏松散,效率低下。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一讲到底,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上下功夫。但是如果教师指令语出现问题、现场调节能力不强甚至失控或课堂教学节奏松散,就会导致教学进程凌乱。从以上几种课堂低效现象的表现及成因来看,主要是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模式的认识不到位,以及相应教学管理经验缺乏造成的。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1.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热爱,从而对老师产生信任和爱戴。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不能漠视,要分析其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只有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这样的教学事半功倍。

2.提倡自主探究学习,转变教师职能。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调整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承担起引导学生成长,唤醒学生潜能,开发课程资源,探索教学艺术,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重任。在自主探究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方式,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确定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收集、处理、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是要将传统的“个体学习”模式向“合作学习”的模式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善于共同探讨问题和交流学习成果、经验与心得。

3.阶段性评价和总结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1)多用激励,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及时表扬,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先请其他学生回答,再请他复述,等他答上来时对他的成功要给予鼓励;对学习优秀、回答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赞赏。这种层次分明的表扬形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可使每个学生获得点滴成功,体验成功乐趣。这样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激起他们得到更多成功的欲望,促使学生更加喜欢政治,认为政治是他能学好的课程,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政治的自信心。

(2)生生合作,交流情感,培养协作。

每个班学生的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一堂课只有40分钟,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三人小组或四人小组,根据教材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政治学习小组的作用,好生带动差生,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这些都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政治水平在愉悦、协作中得到提高。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文主要根据目前计算机硬件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计算机硬件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等方面来分析探讨计算机硬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系统性,提出了调整目前计算机硬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并对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作了相关探讨;21世纪“的计算机世界正在走向一个高度集成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时代,通信和计算机学科飞速发展,信息越来越多,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已无法适应.计算机教学也需要创新,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来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计算机硬件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大多数学校而言在硬件教学方面又是很薄弱的部分,其主要原因有三:(1)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造成了计算机硬件教材和实验设施的滞后性;(2)女同学或部分男同学对硬件的兴趣不是很高,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硬件教学场室,这使得硬件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有些纸上谈兵.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环境中,如何改进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环节,力争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吴德富作者单位:广东佛山顺德胡宝星职校,广东佛山,528325刊名:信息系统工程英文刊名:chinacionews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类科目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堂评价分组教学课堂评分表德育渗透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设计篇十八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共同的话题,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更是必修科目。通过学习政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运作、政治制度和历史变迁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政治教育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精神。

第二段: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教育是一门深度思考的课程,它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据此,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将其作为精神内核,认真学习政治课堂中的理论,贯彻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投身到思想文化的海洋中,我们能够不断吸取智慧的营养,塑造和深化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

第三段:学习方法。

有效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政治课堂中也是如此。首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书本和教案中的资料,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成效分内地发扬。在了解到其中一些史实和名言等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比如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拓展学习量,以此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为做PPT、兼职写论文等以后有大用。

第四段: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案例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政治时,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去反思当时的政策,为当前的政治实践提供积极和创造性的思路。而当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较为重视这方面的能力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创业和事业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第五段:结论。

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将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创新能力。因此,政治课堂应该被视为启迪思想的重要领域,高中学生应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对待。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不仅要学好政治,还需要将其理论与实践共同运用,以此拓展我们的知识领域、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