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热门21篇)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热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9:03:27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热门21篇)
    小编:XY字客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具体指导教学活动的书面计划,它起着指导和规范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课堂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学科内容、学生素质、教学目标等方面因素,并且要灵活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课堂和学生的需求。教案还可以促使教师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编写教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希望这些范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热门21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一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后继“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掌握了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数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所不同。所以做好从整数到小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迁移、类推、比较分析很重要。学生有了以前的知识基础,这部分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学生容易直接把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过来,错误的认为小数的大小比较时也是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需要在这点上做了重点强调。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正确比较小数大小,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探究意识,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能较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一、 复习准备:

师:你能完整的描述出整数师如何比大小的吗?

生:……

师:(小结)整数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它的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时,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二:新课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了一下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例5,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排排名次吧!要分别排出这四位同学的名次前后。就要将他们的成绩一一进行比较,那下面老师把他们分别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较,看看谁会是优胜者。

师:老师把他们先分成两组,小明和小红一组,小莉和小军一组。我们先看小明和小红的成绩,这两个成绩该怎么比呀!有哪个小朋友想来说一说他的想法。

生:小明和小红比,3比2大,所以小明比小红跳的远。

师:(小结)小明和小红比,3.05和2.84比,其中,3和2是它们的整数部分,3比2大,也就是这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了,这个数就大了。那当小朋友们要对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时,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板书:先比较整数部分)

师:我们再仔细的观察一下这几名同学的成绩,只有小明一人的成绩超过3米,所以,我们可以说小明跳的最远,给他一个名次的话,那他就是第一名。

生:比下一位,师:下一位就是十分位。

师:要进行十分位的比较,8和9哪个数大,9大,那也就是说小军比小莉的成绩更号,我们再看一看小红的成绩,2.84米,十分位也是8,那么小军也比小红跳的远,给小军一个名次的话,他应该排第几?(第二)

师:现在就剩下小红和小莉的名次还没有出来了,那到底谁是第三名呢?

生:小莉。

师:哦,你为什么认为是小莉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2.88和2.84在进行比较时,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则要比下一位。

师:下一位是百分位。

生:则比百分位,百分位上分别是8和4,8比4大,所以小莉跳的更远些。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

师:那么也就是说小莉是第三名,那么小红就是第四名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排名,他们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生:大于号

生:……

师:那如果在百分位上还不能比出大小呢/

生:比千分位。

师:就要一位接一位的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练习巩固

四、今天这堂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二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熟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通过对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师:前几天老师去家电商场看了看,带回来一些信息,同学们看课件:海尔冰箱895元美的冰箱1199元,荣升冰箱1725元。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种冰箱对他们的价格进行比较,看看谁贵谁便宜,把比较的结果和方法写在本上,一会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结果。

生1:我选择海尔冰箱与美的冰箱,对他们的价格进行比较,895是三位数,1199是四位数,所以895小于1199。

生2:我选择荣升冰箱与美的冰箱,对他们的价格进行比较,1725是四位数,1199也是四位数,所以我就从高位比起,它们最高位相同,我就比较下一位,1725百位是7大于1199百位上的1,所以1725大于1199。

师:你能完整的描述出整数师如何比大小的吗?

生:……

师:(小结)整数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它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课件出示)大家一起读

师:我知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那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用来比较小数的大小那,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1)出示情景图,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图,这副图上的小朋友是在干什么呀?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他们在跳远,小明……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位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看看谁跳的远?,把比较的结果和方法写在本上,一会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结果。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讲解?

生1:我选择小明和小红的成绩比较,3.05和2.84比,其中,3和2是它们的整数部分,3比2大,也就是这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了,这个数就大了,所以3.05大于2.84,小明比小红跳的远。要对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时,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板书:先比较整数部分)

生2:我选择小莉和小军的成绩比较,2.88和2.93比,它们的整数部分相同,:我就比下一位十分位,8和9哪个数大,9大,所以2.93大于2.88,那也就是说小军比小莉跳的远,要对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时,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板书:先比较整数,再比较百分位)

生3:我选择小莉和小红的成绩比较,2.88和2.84比,它们的整数部分相同,:我就比下一位十分位,8和8相同,我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8大于4,所以2.88大于2.84,那也就是说小莉比小红跳的远,要对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时,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板书:先比较整数,再比较百分位,接着比较百分位,依次比较下去)

师:那如果在百分位上还不能比出大小呢?

生:比千分位。

师:就要一位接一位的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课件出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读一读

,师:我们学会了比较小数的方法,那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排排名次吧!把排名的结果和方法写在本上,一会进行交流。

有哪个小朋友想来说一说他的想法。

指名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排名,他们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生:大于号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在对他们几个同学的成绩进行比较时,其实就是对几个小数进行了一次比较。

师:那有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小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吗?

生:……

师:那如果在百分位上还不能比出大小呢?

生:比千分位。

师:就要一位接一位的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扩展运用

师:既然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小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那下面请小朋友们做一做课件上的题,看哪个小朋友能快速的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

(1)3元()2.6元

师:你是怎么比的?生:整数部分3大于2

(2)6。35米()6.53米

师:你从哪位上比出来的。生:十分位上。

(3)4。723()4.79

师:4。732是四位数,4。79是三位数,怎么四位数还比三位数小呢?

生:在百分位上,2小于9,所以4.794.723

师:哦,那也就是说在小数比较大小时,不能数位数,不是位数多的数就大,这也是和整数比较大小的区别吧。

(4)0.458()0.54

……

师:通过做一做中的几题,小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知道了整数大小与小数比较大小的不同。

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小朋友们要记住了,在小数大小比较时,不能看位数的多少,应该从整数部分比起,接着十分位,百分位,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的比下去。

四、练习巩固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课件上的这几个小题,说说你是从哪位比出他们的大小的。

6.4( )5.9 12.4( )13.08 3.21( )3.12

4.83( )4.59 4.36()4.37 12.352( )12.36

师:课件出示判断题

师:给出数字,组数并比较大小

生:……

师:小朋友们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那回家之后,小朋友们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完成第65页练习十的5,6,7小题。

五、板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四

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大量的感性知识与数学活动,抽象、概括、提炼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数位名称及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巩固小数意义的目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五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游戏:找找我在哪?

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

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创设。

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出示地图)。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

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开炮4下不准)。

(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看得出来,小王真的挺苦恼,那咱们同学愿意帮助他吗?

那就请同学们来当小王的阵地观察员怎么样?

(二)角度确定方向。

谁能告诉小王目标1的位置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说出在东面,在北面,或者在东和北中间等等。)。

你是根据什么说出目标1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复习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们所说的方向开炮,能击中目标吗?

军事上对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学们可要准确地向王叔叔汇报呀!

你认为我还要提供什么?

(引导说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东偏北方向,或北偏东方向,并说出偏多少度。(板书:方向)。

两种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强调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个方向.)。

(三)距离确定位置。

可以了吗?现在可以告诉小王了吗?开不开炮?

a.开(打不准,或远或近)。

b.不开,那你还要告诉他什么?

(引导说出距离)。

怎样确定目标1的距离呢?

你从哪里发现了秘密?

(观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这样的几段)(板书:距离)。

那么目标1到大炮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四)总结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现在我们把勘察的数据报告给小王。

谁来报告?

既然是在训练阵地,我们就要像部队军人一样,提出报告形式。

(报告,目标1在大炮的北偏东40度方向,1200米处。)。

还可以怎么报告。(角度的另外一种)。

准备开炮,你们认为小王能打中吗?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这小王还真有两下子。当然这也和咱们同学报告的准确数据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把一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来,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离,观测点)。

小结:我们具备了观测点,同时利用角度来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离表示它所处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物体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还想不想再试试?(出示目标2、3、4)。

1、先观察目标2。(有准确的角度和明确的距离)。

(说到角度时做偏离动作)。

向王叔叔汇报目标2的准确位置。

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2、再观察目标3,缺距离。

依照前面的报告形式,向王叔叔汇报目标3的位置。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然后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1题。

目标3在大炮的____偏_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打目标3(课件演示)。

3、最后观察目标4(缺角度)。

这次能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2题。

目标4在大炮的____偏___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正确答案是42度,教育学生量角度时要认真,不能单纯地依赖感觉。

4、打目标4(课件)。

汇报完成后,然后打目标4,(打不到位置,出示对话,“对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请考虑移炮到目标2。”)。

我们该怎么走,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路线?

现在大炮移到了目标2,请问我们现在开炮,可以吗?

(学生提出质疑,重新勘测方向)。

得出结论:观测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测数据。

在小卷上完成第3题,测出目标4在目标2的方向。

汇报,开炮。

四、总结提高。

1、课件演示:空炮,提示:没有炮弹了,请去弹药库取炮弹。(出示有关弹药库位置的数据)。

你们能告诉王叔叔去弹药库怎么走吗?

谁能告诉他该怎么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呢?

3、再次强调先确定观测点,再根据角度确定方向,最后根据距离确定位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根据数的位值原理,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进行排序。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概括并掌握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无关,运用概括出的方法灵活、准确、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卡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简单的小数大小,一般不得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小数大小的,且小数部分仅限于两位小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解决措施 在情景设置上,通过实体的比较,创设两个身高明显的人在一起比较的情景,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发现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概述。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运动会图片

提问:哪组参赛人数比较多?哪组比较少?

你是怎么比较的?

回顾整数的大小比较

1、教学例5

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运动会上的跳远决赛成绩单。当然

还有一名选手的成绩没有发过来。

他们的跳远成绩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小数的大小比较)

师:大家以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说一说,暂时谁是第一名?你是怎么比较的?

汇报:生1:发现李明远跳的最远。我先比较的整数部分,他的跳远成绩整数部分是3其他两个都是2.

师:你们大家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板书:先比较整数部分。)

师:那谁是第二名呢?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王鹏飞第二,我是比较的十分位上的数。

(板书: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师:为什么要比较十分位呢?

生: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

师:另外一名选手的成绩出来了:赵立东:2.88米

谁是第三名?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我比较了百分位。

师:还有谁是这么想的?举手我看看。

(板书: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师:现在给这四名选手的成绩排一下名次。谁来说一下?

师:老师有个问题:如果百分位也相同呢?

生:那就比较千分位。

师:千分位也相同呢?

生:就比较万分位。

师: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知识梳理:

师:我们梳理一下小数的大小是如何比较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大的那个小数就(大);(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师:说了这么多,也就是从(课件)最( )为比起。

老师还有个问题:(课件)0.0990.9

0.09990.9

师:谁判断一下,哪种说法正确?

(课件)1、数位多的小数就大。( )

2、数位多的整数就大。( )

课件:(请大家坐正!先不要动,请仔细阅读:轻轻地把书翻到第42页,做第7题,谁先做完谁坐好,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轻轻地,开始!)(打开展台)

1、小考一下:(教材42页:7)

2、解决问题:你想买什么?你决的到哪去买更便宜一些?(8题)

3、按照他们的体重给他们排排序。

4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借助教材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由此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地迁移作用。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整节课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地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八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主题图练习本。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1、媒体演示复习题。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练习一第6、7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重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具:挂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2+6×(12–4)=。

2.42+6×12–4=。

总结四则运算。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5、教学过程。

1、出示口算卡片。

0+50=0×135=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0+8=22+17×0=0+7+7=。

3300÷25=1320×500÷250。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扩大了10倍。

生:末尾添了2个“0”,扩大了100倍。

师:那我们能让它变小么?

生:把末尾的“0”去掉。

师:现在去掉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再去掉一个“0”呢?

生:略。

生:不会变。

师:那我再添上一个“0”呢?

生:还是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略。

生:验证。

二、讲授新课

师:在这老师给你们几点建议。先写出一个小数,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研究,或者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说明,小组合作,证明猜想,并记录在乐学单上。可以证明一组或者几组。小组内交流研究方法后,全班汇报。这些清楚了么?现在我给大家一点时间,开始。

(生动手操作)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描述的非常完整,而且通过他们的操作我们更一目了然了,还有哪个小组也是用了正方形纸来验证的,说说你们验证的结论。

生:略。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是借用皮尺来验证的,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把米尺,我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了其中2份,是2分米用小数表示也就是0.2米,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取了其中20份,是20厘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0米,再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了其中200份,是200毫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200米,它们都表示这段长度,所以0.2=0.20=0.200,结论是在0.2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有哪个小组是借用数位顺序表来验证的么?

(生汇报)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来说说你们组研究的结果。

生:略。

生:略。

师:5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照这样看,无论在0.5的末尾添上多少个0,5的位置不变,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刚才我们举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在末尾添0的,从左往右看是单向思维,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以这个为例谁来说一说。

生:略。

师:你们真棒,如果我们把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合成一句话,会是什么?

生:略。

师: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后面的问号是不是可以去掉了?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这是大家共同探究出来的,大家一起齐读一遍。

三、巩固练习

生:略。

师:1.05中的0可以去掉么?

生:不能,因为0不在末尾。

师:那你们认为在小数性质这句话中,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生:末尾。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化简么?

生:略。

师:把末尾的0去掉,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这样是不是更简单呢?那谁来回答这几题?

生:略。

师:其实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情况下,我们除了可以化简还可以改写。把小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生: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大家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了一幅思维导图,课后请同学们叶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幅美观,内容详实的思维导图。

师:好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二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弄清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四

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用昨天学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热心帮助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1(2)。

(2)讲解做法:要想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估计的?又是怎么计算的?

(3)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2、问题高手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1(4)。

(2)讲解做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3)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轮流出题,大家同做。

(4)全班汇报:根据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数量的多少,评选出“问题高手小蜜蜂”

3、实践体验小蜜蜂。

(1)出示题目:p42(6)。

(2)解决问题一: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

(3)实践体验:找几组同学实际做,教师记录每组的数据,其他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课本到生活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五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六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00。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七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课件。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断并改错。

=75=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八

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室情境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将分米、厘米、毫米改写成米,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十九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二十

1.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毫米、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并用分数表示,再把分数化成小数,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类推、迁移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二十一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己的想法。

四、课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