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一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
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难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图略)。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得到的式子,想一想:
(1)(a+b)2等于什么?你能不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呢?
(2)(a-b)2等于什么?小颖写出了如下的算式:
(a-b)2=[a+(b)]2.
她是怎么想的?你能继续做下去吗?
(a+b)2=a2+2ab+b2。
(a-b)2=a22ab+b2。
教师在此时应该引导观察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
(1)(2x-3)2。
解:(2x-3)2。
=(2x)2-2(2x)3+32。
=4x12x+9。
(1);(2);。
(3);(4).
2.计算下列各式:
(1);(2);(3);。
(4);(5);。
(6).
4.填空:
(1)xxxxxxxxx_;(2);。
1.求的值,其中。
2.若。
对公式的真正理解有待加强。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二
二、学习重点。
三、学习难点。
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四、学习设计。
(一)预习准备。
(2)思考:如何更简单迅捷地进行各种乘法公式的运算?[。
(1)(2)(3)(4)。
2.计算:
(1)(2)。
(二)学习过程。
由反之。
反之。
1、填空:
(1)(2)(3)。
(4)(5)。
(6)。
(7)若,则k=。
例1计算:1.2.
现在我们从几何角度去解释完全平方公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
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则s==。
即:
如图(2)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它的面积是;矩形dcge与矩形bchf是全等图形,长都是,宽都是,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正方形hcgm的边长是b,其面积就是;正方形afme的边长是,所以它的面积是.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em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两个矩形dcge和bchf的面积再加上正方形hcgm的面积.也就是:(a-b)2=.这也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例2.计算:。
(1)(2)。
变式训练:
(1)(2)。
(3)(4)(x+5)2c(x-2)(x-3)。
(5)(x-2)(x+2)-(x+1)(x-3)(6)(2x-y)2-4(x-y)(x+2y)。
拓展:1、(1)已知,则=。
(2)已知,求________,________。
(3)不论为任意有理数,的值总是。
a.负数b.零c.正数d.不小于2。
2、(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回顾小结。
1.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符号问题和正确认识a、b表示的意义,它们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所以要记得添括号。
2.解题技巧:在解题之前应注意观察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要学会优化选择。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三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但八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差异,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而且易粗心马虎,这都是本节课要注意的问题。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法:以启发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典例精析、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五、教学过程(略)。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在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学生解决问题要以独立思考为主,当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交流,教师也要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评价。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四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教学方法: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讲解: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练习: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五
(l)(2)(3)(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
练习三。
甲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丙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丁的计算过程是:原式。
(2)想一想,与相等吗?为什么?
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练习四。
(l)(2)。
(3)(4)。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中字母含义和运用公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八、布置作业。
p1331,2.(3)(4).。
参考答案。
略.。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提出问题: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由于效益比较高,所以要扩大农田,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内容:
1、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来验证(a+b)2=a2+2ab+b2的正确性。并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2、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并用语言来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两数和(差))的平方;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
2、总结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
五、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中哪些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一、学习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三、学习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学习设计。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p23―26。
(2)思考:和的平方等于平方的和吗?
1、已知实数x、y都大于2,试比较这两个数的积与这两个数的和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已知(a+b)2=24,(a―b)2=20,求:
(1)ab的值是多少?
(2)a2+b2的值是多少?
3、已知2(x+y)=―6,xy=1,求代数式(x+2)―(3xy―y)的值。
1、(5―x2)2等于;
答案:25―10x2+x4。
解析:解答:(5―x2)2=25―10x2+x4。
2、(x―2y)2等于;
答案:x2―8xy+4y2。
解析:解答:(x―2y)2=x2―8xy+4y2。
3、(3a―4b)2等于;
答案:9a2―24ab+16b2。
解析:解答:(3a―4b)2=9a2―24ab+16b2。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七
重点、难点根据公式的特征及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1.边长为(a+b)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边长分别为a、b拍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和是多少?
3.你能比较(1)(2)的结果吗?说明你的理由.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回答(1)(a+b)(2)a+b(3)因为(a+b)=a+2ab+b,所以(a+b)-(a+b)=a+2ab+b-a-b=2ab,即(1)中的正方形面积比(2)中的正方形面积大.
二、做一做。
例1.利用完全平方式计算1.102。
三、试一试。
计算:。
1.(a+b+c)。
2.(a+b)师生共同分析:对于1要把多项式完全平方转化为二项式的完全平方,要使用加法结合律,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创造条件.如(a+b+c)=[a+(b+c)]对于(2)可化为(a+b)=(a+b)(a+b).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学生叙述。
四、随堂练习。
p381。
五、小结。
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此公式运算时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首先要熟记公式和公式的'特征,不能出现(ab)=ab的错误,或(ab)=aab+b(漏掉2倍)等错误.2.要能根据公式的特征及题目的特征灵活选择适当的公式计算.3.用加法结合律,可为使用公式创造了条件.利用了这种方法,可以把多项式的完全平方转化为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六、作业。
课本习题1.14p381、2、3.
七、教后反思。
1.9整式的除法第一课时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除法的法则过程,了解单项式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单项式除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重点、难点重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难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理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八
1、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猜想、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建议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九
引例讲解: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6x+92、4x2-20x+25。
问题:这两题首先怎么分析?
生14:将9改写成32,6x正好是x与3的乘积的2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15:将4x2写成(2x)2,25写成52,20x写成2×2x×5。
x2+6x+9=x2+2×x×3+32=(x+3)2。
4x2-20x+25=(2x)2-2×2x×5+52=(2x-5)2。
(联系字母表达式用箭头对应表示,加深学生印象。)。
生16:由符号来决定。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16:由中间一项的符号决定,就是两个数乘积2倍这项的符号决定,是正,就是两个数的和;是负,就是两个数的差。
师:总之,在分解完全平方式时,要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择运用哪一个完全平方公式。
例题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师:这道题目能否运用以前所学的方法分解?就题目本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分解?
生17:题目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可以将25x4改写成(5x2)2,1就是12,10x2改写成2×5x2×1。(此学生板演,过程略)。
例题2:把-x2-4y2+4xy分解因式。
师:按照常规我们首先怎么办?
生齐答:提取负号。〔教师板书:-(x2+4y2-4xy)〕以下过程学生板演。
师:如果是这道题:4xy-x2-4y2怎么分解呢?(教师改变刚才题型)。
提示:从项的特征进行考虑,怎样转化比较合理?四人小组讨论。
生18:同样还是将负号提取改变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三项式中能改写成平方的两项是同号,且另一项为两底数积的2倍,我们都能利用这个公式分解,若这两项同为正则可直接分解,若同为负则先提取负号再分解。
练习题:课本p21练习: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讲解,学生板演的同时,教师提示注意点、多项式的特征;第2题,学生口答。
例题3:把3ax2+6axy+3ay2分解因式。
师:先观察,再选择适当的方法。(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练习:课本p22第3题分两组学生板演,教师评讲、适当提示注意点。
师:这一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完全平方式的有关知识,同学们先自查一下自己的收获,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小声讨论)。
生甲:我学到了如何将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遇到三项式中有两项符号相同且能化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为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的形式,如果能化成平方项是负的,首先将负号提取再分解。第二项是正的就是两数的和的平方,第二项是负的就是两数差的平方。
生乙:有公因式可提取的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同时根据第二项的符号来选用合适的公式。
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课本p23习题8.2a组4~5偶数题。
课外作业:课本p23习题8.2a组4~5奇数题。
下课!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
(2)切勿把“乘积项”2ab中的2丢掉.
今后在教学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编几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目的是辨认题目的结构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培养抽象的数字思维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一
(2)思考:如何更简单迅捷地进行各种乘法公式的运算?[。
(1)(2)(3)(4)。
2.计算:
(1)(2)。
由反之。
反之。
1、填空:
(1)(2)(3)。
(4)(5)。
(6)。
(7)若,则k=。
例1计算:1.2.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
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则s==。
即:
如图(2)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它的面积是;矩形dcge与矩形bchf是全等图形,长都是,宽都是,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正方形hcgm的边长是b,其面积就是;正方形afme的边长是,所以它的面积是.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em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两个矩形dcge和bchf的面积再加上正方形hcgm的面积。也就是:(a-b)2=.这也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例2.计算:
(1)(2)。
变式训练:
(1)(2)。
(3)(4)(x+5)2–(x-2)(x-3)。
(5)(x-2)(x+2)-(x+1)(x-3)(6)(2x-y)2-4(x-y)(x+2y)。
拓展:1、(1)已知,则=。
(2)已知,求________,________。
(3)不论为任意有理数,的值总是()。
a.负数b.零c.正数d.不小于2。
2、(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1.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符号问题和正确认识a、b表示的意义,它们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所以要记得添括号。
2.解题技巧:在解题之前应注意观察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要学会优化选择。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二
(2)思考:如何更简单迅捷地进行各种乘法公式的运算?[。
(1)(2)(3)(4)。
2、计算:
(1)(2)。
由反之。
反之。
1、填空:
(1)(2)(3)。
(4)(5)。
(6)。
(7)若,则k=。
例1计算:1.2.
现在我们从几何角度去解释完全平方公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
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则s==。
即:
如图(2)中,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它的面积是;矩形dcge与矩形bchf是全等图形,长都是,宽都是,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正方形hcgm的边长是b,其面积就是;正方形afme的边长是,所以它的面积是。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em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积减去两个矩形dcge和bchf的面积再加上正方形hcgm的面积。也就是:(a-b)2=。这也正好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例2.计算:。
(1)(2)。
变式训练:
(1)(2)。
(3)(4)(x+5)2–(x-2)(x-3)。
(5)(x-2)(x+2)-(x+1)(x-3)(6)(2x-y)2-4(x-y)(x+2y)。
拓展:1、(1)已知,则=。
(2)已知,求________,________。
(3)不论为任意有理数,的值总是()。
a.负数b.零c.正数d.不小于2。
2、(1)已知,求和的值。
(2)已知,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1、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符号问题和正确认识a、b表示的意义,它们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所以要记得添括号。
2、解题技巧:在解题之前应注意观察思考,选择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要学会优化选择。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三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14岁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欲、表现欲,所以只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内容才较易掌握。但八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差异,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而且易粗心马虎,这都是本节课要注意的问题。
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总结反思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法:以启发引导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在引导探究、归纳总结、典例精析、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处于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在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学生解决问题要以独立思考为主,当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交流,教师也要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自主探究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评价。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四
1、使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2、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对比发现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学生活动。
(投影)我们把形如a2+2ab+b2与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和平方差公式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把一些多项式因式分解。例如:
a2+8a+16=a2+2×4a+42=(a+4)2。
a2-8a+16=a2-2×4a+42=(a-4)2。
(要强调注意符号)。
首先我们来试一试:(投影:牛刀小试)。
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8x+16;;(2)25a4+10a2+1。
(3)(m+n)2-4(m+n)+4。
(教师强调步骤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学生易错点,及时纠正)。
2.把81x4-72x2y2+16y4分解因式。
(本题用了两次乘法公式,难度稍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创新)。
将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得到多项式因式分解的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第88页练一练第1、2题。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五
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
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难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过程: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图略)。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得到的式子,想一想:
(1)(a+b)2等于什么?你能不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呢?
(2)(a-b)2等于什么?小颖写出了如下的算式:
(a-b)2=[a+(b)]2.
她是怎么想的?你能继续做下去吗?
(a+b)2=a2+2ab+b2。
(a-b)2=a22ab+b2。
教师在此时应该引导观察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
(1)(2x-3)2。
解:(2x-3)2。
=(2x)2-2(2x)3+32。
=4x12x+9。
1.下列各式中哪些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_______________。
(1);(2);。
(3);(4).
2.计算下列各式:
(1);(2);(3);。
(4);(5);。
(6).
4.填空:
(1)_____________;(2);。
1.求的值,其中。
2.若。
对公式的真正理解有待加强。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六
理解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演算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复习导入。
2.计算,除了直接用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由于两数差可以转化成两数和,所以还可以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把“”看成加数,按照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当我们对差与和加以区分时,两个公式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其结果的中间项一个是“减”一个是“加”,注意到区别有助于计算的准确;另一方面,当我们对差与和不加区分,全部理解成“加项”时,那么两个公式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结构都是“两项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两倍。”注意到它们的统一性,有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点,提高运算的灵活性。
我们学习运算,除了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平时注意训练运算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运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从而真正的提高运算能力。
二、新课讲解。
温故知新。
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理,共同归纳总结出两条判断的思路:
1.对原式进行运算,利用运算的结果来判断;
2.不对原式进行运算,只做适当变形后利用整体的方法来判断。
思考:与,与相等吗?为什么?
利用整体的方法判断,把看成一个数,则是它的相反数,相反数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不相等。
总结归纳得到:;
三、典例剖析。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七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科书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法、乘法,以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整式是初中数学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同时,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而且乘法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4.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初识完全平方公式、再识完全平方公式、又识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b;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向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1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有很多教学环节和形式与本节的学习是类似的,其中包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仍是本节的精神主旨,因而复习很有必要。
实际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平方差公式的内容,而对于其结构特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绝大多数学生也得以掌握。在复习中既把旧知识得以复习,同时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回顾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过程,从而为本节课的类比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由于效益比较高,所以要扩大农田,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目的:数学源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在学生运用旧知计算和比较实验田的面积当中引出完全平方公式。由于实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古代人们也是通过类似的图形认识了这个公式。在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激发。
实际教学效果: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问题要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总面积,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从而对于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不过由于前面列代数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顺利地想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从中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出了完全平方公式,使学生有了一个直观认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在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气氛平等融洽。
活动内容:1.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来验证(a+b)2=a2+2ab+b2的正确性。并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2.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并用语言来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两数和(差))的平方;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
活动目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并且进一步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在教学中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第二个活动使学生再次从几何的角度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从而学生经历了几何解释到代数运算,再到几何解释的过程,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得以培养,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了公式,并且加以巩固。
第三个活动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使得学生从形式上初步地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实际教学效果: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在第一个活动的教学中2应重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让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运算的道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个活动中既是对于第二环节用几何解释验证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巩固,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数形结合意识的一种培养,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合作得以掌握。通过几个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地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并在推导过程中培养了数学的基本能力。
(1)(2x3)2;
(2)(4x+5y)2;。
(3)(mna)22.总结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
3.巩固练习。
(1)计算:
11(2y)。
2;(2xyx)2。
;(n+1)2-n2。
;(4x+0.5)2。
;(2x2-3y2)225(2)纠错练习:指出下列各式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2a1)2=2a22a+1;。
(2)(2a+1)2=4a2+1;
(3)(a1)2=a22a1.活动目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例1三个题目的设计上有一定的梯度,从而总结出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口诀,并加以巩固落实。
实际教学效果:对照公式,进行独立的简单计算,体会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进一步熟悉公式。并通过小组交流,自我检验,巩固反馈。考察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及时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出口诀,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完全平方公式,并加以巩固练习。
22(1)(-1-2x);(2)(-2x+1)。
2.进一步完善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活动目的:例2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从而使得学生从更深的一个角度来认识完全平方公式,防止解题时中间项的符号出现问题,并能在解题中通过灵活的变形来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并对上面总结的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实际教学效果: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来解决第一个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且都集中在中间项的符号上,由此引出有进一步认识公式的必要,从而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题目,仔细分析题目当中谁相当于公式当中的a与b,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解决问题之前恰当选择公式和正确分析题目的必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把上面总结的口诀再次完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1.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不同:
形式不同.。
3不弄错符号、2ab时不少乘2。
3.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
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际收获,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1.基础训练:教材习题1.13。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些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4.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功体验为主,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防物极必反。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八
3.4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组。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得解法,了解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及盈亏中的关系。
重点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
难点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及相等关系。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书、本。
教学过程自备。
补充集备。
补充。
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1、商品原价200元,九折出售,卖价是元。
2、商品进价是30元,售价是50元,则利润。
是元。
2、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元。
3、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20%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元。
4、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售价是。
(学生总结公式)。
熟悉各个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熟悉利润、利润率售价进价之间联系。
分析:售价=进价+利润。
售价=(1+利润率)×进价。
(3)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元。
注:标价×n/10=进(1+率)。
则这种药品在2005年涨价前价格为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亏损还是盈利对比售价与进价的关系才能加以判断。
小组研究解决提出质疑。
优生展示讲解质疑。
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盈亏问题。
相关的关系式:例题。
课后反思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标价、折扣数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一定清楚,之后才能灵活运用,通过变式练习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十九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交流、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公式中a、b的广泛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a+b)2(a—b)2。
2、这两个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结果称为完全平方公式。
3、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阅读课本64页,完成填空。
(a+b)2=a2+2ab+b2。
(a—b)2=a2—2ab+b2。
左边是形式,右边有三项,其中两项是形式,另一项是()。
www.。
5、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转化:(a—b)2=2=()2+2()+()2=()。
二、合作探究。
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3a+2b)2(2)(—4x2—1)2。
分析:要分清题目中哪个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个式子相当于公式中的b。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992(2)()2。
分析:要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需具备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所以992可以转化()2,()2可以转化为()2。
(a+b+c)2(2)(a—b)3。
三、学习。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又存在哪些方面的疑惑?
四、自我测试。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订正;
(1)(—1+3a)2=9a2—6a+1。
(2)(3x2—)2=9x4—。
(3)(xy+4)2=x2y2+16。
(4)(a2b—2)2=a2b2—2a2b+4。
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3x+1)2。
(2)(a—3b)2。
(3)(—2x+)2。
(4)(—3m—4n)2。
3、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9992。
4、先化简,再求值;
(m—3n)2—(m+3n)2+2,其中m=2,n=3。
五、思维拓展。
2、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那么加上的单项式可以是()。
3、已知(x+y)2=9,(x—y)2=5,求xy的值。
4、x+y=4,x—y=10,那么xy=()。
5、已知x—=4,则x2+=()。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二十
探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出示投影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理由1.xyx,(8mn)(2mn),(abc)(3ab)。师生共同分析:此题是做除法运算,可以从两方面思考: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去解决,即()x=xy,由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可得(xy)x=xy,因此,xyx=xy。另外,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由约分也可得=xy.学生动笔:写出(2)(3)题的结果。教师板书:xyx=xy,(8mn)(2mn)=4n,(abc)(3ab)=abc师:以上运算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系数、同底数幂、只在被除式含有的字母三方面思考,讨论充分后,由一名同学叙述,其余同学补充纠正。出示单项式除法法则(投影显示)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p401学生活动:让四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同伴可交流,互相订正。教师巡回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更正。待四名板演同学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在运用法则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系数相除与同底数幂相除的区别;
2、符号问题;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学情分析篇二十一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是继乘法公式的内容的一种升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推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化能力。
知识与技能。
利用添括号法则灵活应用乘法公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去括号法则得到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添括号法则,进一步熟悉乘法公式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中适当添括号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
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应用拓展等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运算并回忆去括号法则.。
(1)4+(5+2)(2)4-(5+2)(3)a+(b+c)(4)a-(b-c)去括号法则:
也就是说,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二、探究新知。
把上述四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反过来,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1)4+5+2=4+(5+2)(2)4-5-2=4-(5+2)。
(3)a+b+c=a+(b+c)(4)a-b+c=a-(b-c)。
左边没括号,右边有括号,也就是添了括号,同学们可不可以总结出添括号法则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
添括号法则是:
也是:遇“加”不变,遇“减”都变.。
请同学们利用添括号法则完成下列练习:
1.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a+b-c=a+()(2)a-b+c=a-()。
(3)a-b-c=a-()(4)a+b+c=a-()。
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
(1)2a-b-=2a-(b-)(2)m-3n+2a-b=m+(3n+2a-b)。
(3)2x-3y+2=-(2x+3y-2)(4)a-2b-4c+5=(a-2b)-(4c+5)。
三、新知运用。
例: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1)(x+2y-3)(x-2y+3)(2)(a+b+c)2。
(3)(x+3)2-x2(4)(x+5)2-(x-2)(x-3)。
四.随堂练习:
1.课本p111练习。
2.《学案》101页——巩固训练。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和体会?
六、检测作业。
习题14.2:必做题:3、4、5题。
选做题:7题。
知识梳理,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以问题驱动,层层深入。
归纳总结,提升课堂效果。
作业检测,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