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经济社会学论文(专业18篇)

经济社会学论文(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0:03:10
经济社会学论文(专业18篇)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但如何进行优质教育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总结的语言要恰当、得体,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来选择恰当的语气和用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借鉴。

经济社会学论文(专业18篇)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一

(一)市场经济思路与中西部开发。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取得良好开端,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6%和9。2%,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942亿元,增长14。4%,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阶段开发的特点是:政府投资为主导,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心城市得到较快发展。

遵循22年改革开放的路径,以全球化,市场化为基本机制,主张把80年代开发深圳的模式应用到西部,中央政府给予大量优惠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对落后地区实施优惠政策也不违背“非歧视原则”。

为推进西部开发将增加投入,实行的优惠政策集中在税收、土地、资源、人才等方面。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扩大外商在银行、商业零售企业、外贸企业投资的试点范围;简化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对到西部去的旅游者、投资者提供入出境便利。预计国家还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把政府投资变为贴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进行开发,承包资源给外资,鼓励人才去中西部工作等等。

但上述思路不足以解决中西部开发的基础问题。以全球化,市场化的优惠政策体系,是基于民间投资为主体,外向型经济,以外部需求为目标,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要在中西部和沿海地区之间进行自主选择,这是投资机会成本的概念。很显然,最大量的国内外民间资本,仍旧会投入沿海地区,因为中西部的自然,交通,社会,文化条件,和人民收入所联系的国内市场,都不具备产生投资高收益的条件。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结构有所改善,东部地区在吸收外资总量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东部地区全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953家,合同外资金额350.6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4.34亿美元,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82.47%、85.06%和87.88%。中部地区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00家,合同外资金额41.18亿美元,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12.41%和9.99%,所占比重增长了0.11个和1.54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47亿美元,所占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65家,合同外资金额2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依次为5.11%、4.95%和2.82%;所占比重与上年相比,合同外资金额增长0.34个百分点。

截至19底,在全国累计批准设立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东部地区所占比重为82.13%、88.13%和87.84%;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2.86%、8%和8.94%;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5.01%、3.87%和3.22%。其中,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累计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所占比重分别比截止底所占比重提高+0.36个和+0.11个百分点。全国吸收外资最多的5个省市是:广东、江苏、福建、上海和山东,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55.85%、63.35%和64.25%;全国吸收外资最少的5个省区是: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和甘肃,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0.89%、0.41%和0.38%。

很明显,如果没有国家资本和优惠政策的有效带动,外资和国内民间资本的主体,仍旧会流入沿海地区。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面积的71。3%,占全国人口的1/4,gdp仅占全国18%。至少到,中西部和沿海地区的差距仍旧会继续拉大,各项优惠政策充其量,只能够延缓差距拉开的速度而已。

盲目模仿沿海地区开发的理论根据之一就是“沿海地区饱和。

[1][2][3][4]。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二

摘要:在本文中,为了需求中国经济法学主导理念的这一盏明灯,笔者尝试性地提出了经济法学人本主义理念的创新观念,并论证其重塑不只契合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特性,并且能够使经济法学更好地整合本身力气,从而承当起构建整个经济法学体系的世纪重担。

一、主导理念的缺失当代中国经济法学的终极迷雾。

在悠悠漫长的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每一次社会提高都是随同着社会的变化和转型,并且每一次社会的转型多是在“痛苦”的抉择和整合社会利益中渡过,常常需求消耗大量的本钱去置之死地然后生。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社会进入了加速开展的转型期。当下的转型期和人们的利益最为亲密,其传统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等都遭到宏大的冲击,使整个社会呈现一种矛盾重生的态势,这就需求各种手腕来加以管理,而法律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中国经济法是与我国经济体制变革最为亲密的一个法律部门,其肩负着为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保驾护航的重担。中国经济法担负着培育市场经济的任务。学界普通以为,经济法学的产生是遵照“市场缺陷--需求国度干预--经济法产生”这样一种西方范式。但是,我国经济法由于其产生的国情不同,使其肩负的任务亦不同。正如陈教授所论述的:“中国的理想不是市场充沛兴旺后呈现的市场失灵,而是没有市场,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当下的主要任务不是干预市场,用其有形之手替代市场无形之手发挥作用,而是要充沛培育市场,完善市场的自在调控机制。”因而,随同着经济体制变革而不时向前推进的经济法,必需担负起为培育市场经济的任务而不时完善本身的理论体系的任务。中国经济法是使得“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分离的最佳调整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分离。社会主义是一种公有制的经济,以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有为目的;而市场经济强调是以市场竞争为前提,以市场机制来自发的优化资源配置。

2.中国经济法学之于中国经济法的重要性。

依据普通的法理学理论,任何法律部门的呈现或者存在皆有法学部门与之相对应,中国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概不例外。中国经济法学是中国经济法这个部门法的理论支撑。经济法学若无自我法学理论的构建,将使得中国经济法这个部门法失去了存在的根底,成为无本之源,无木之林,无根之基。并且,在中国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中国经济法与西方的经济法担负的任务具有不完整相同性,中国经济法学必需构建具有中国特殊国情的外乡化法学理论,所以中国经济法学的自我构建之于中国经济法意义特殊。

学界通说以为,作为“部门法意义”上的中国经济法学这个学科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同着变革开放推进而不时向前开展。的今天,迈入“而立之年”的中国经济法学,在迂回行进的过程中获得了不菲的成果,但其更存在着许多开展中的问题。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而转型时期,常常又是百花怒放的时期。中国经济法学的学术气氛,也一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但该场面却又很快的偃旗息鼓,犹如稍纵即逝。主要缘由在于我国经济法学界的各种观念林立,且许多观念缺乏充沛的论证,于是在人为无谓的争论当中,使经济法学理论的.力气逐渐耗费殆尽,使一些本能够为经济法学理论构建作奉献的一些学者逐渐丢弃经济法这个阵地,使一些本能够获得共识的观念在争论中无形地被历史所埋没。

关于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当其开展到一定的水平,就有必要对其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从而笼统出共性的东西,才干有利一个新兴事物开展的稳定性。但是,当代的中国经济法学界却是一个群龙无首的场面,其人为的削弱了经济法学本身的力气。就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例,本来以十分成熟并能够定论的理论,却呈现不同窗派的学者有不同的相似主张。

4.主导理念的缺失--当代中国经济法学的终极迷雾。

中国经济法处在一个时期的穿插路口,而此时也正是作为其理论支撑的我国经济法学,这个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的现代法大有作为之时。任何有所作为的“世纪伟人”,都必需是天时、天时、人和的有机统一。经过上文的阐述,能够探知我国经济法学这位“世纪伟人”,曾经占领中国这块“热土”以及中国变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变革这样一个大天时。

但是在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法学为什么还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呢?主要缘由是我国经济法学缺乏应有的“人和”。所以,此时中国经济法学的主要时期任务,是整合本身力气,克制本身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失机遇地促进“人和”。但是,以什么样的规范去整合中国经济法学的本身力气,则是中国经济法学的一个终极迷雾。

二、经济法学”人”本主义理念解读--中国经济法学迷雾中的明灯。

经济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学人本主义理念的研讨更为短暂,学界关于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的概念论述并无定论。笔者以为,经济法学“人”本主义理念要作为一个主导的理念来统领整个经济法学的理论体系,其必需契合以下两点。首先、经济法的“人”本主义必需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的实质,即真正的尊重人、关爱人以及促进人走向自在盲目和全面开展。其次、从经济法视域的时期角度去了解“人”的含义,赋予经济法学人本主义新的时期理念。经济法视域中的“人”不只限制于民商法学的单个人的个体,而是从社会整体以及更高层次的角度去关爱人。

1.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法学更关爱社会人。

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人性的假定是树立在“经济人”的理论根底上的,其以为每个单个人多是以取得本身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这与民商法上的个人权益至上存在着某种逻辑的相同性。但若不假思索,对任何法律部门都一味的生搬硬套“经济人”假定则是不合时宜的。人历来多是、永远将是社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某种水平上能够说,个人的利益只是社会关系要素之一,在许多状况下是不占主导位置的。并且,个体是存在差别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存在不同的竞争力,假如地道任由自在竞争必然招致社会呈现贫贱富贵的鸿沟,当其弊端积存到一定水平,便需求一定社会系统工程来加以管理,而立足于社会本位,具有相当时期性的经济法学便要偏重于从社会人的角度来对之进行维护。

2.传统人与现代人,经济法学更关爱现代人。

经济法学是新兴的一个法律部门,是一个对新时期(特别是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回应而产生的法律部门,所以其对人的关心,无论是对其学问的应用,还是对社会各种问题的处理,都应该偏重于立足现代。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是具有显著的区别特性,因而经济法学对人的关爱方式亦将进行改动。例如在当今学问经济时期,为了表现对学问的尊重以及更好的优化劳动力资源,现代经济法有必要以“现代人”的理念去对学问劳动者进行关心,对新型劳动关系进行调整。

西方国度在益于其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以及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浪潮的过程中,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由于其不只在不时消灭本身的生存的环境,也以惊人的速度透支了我们子孙后代的账户。

3.经济法学的“人”本主义更是社会人、现代人、后代人的有机统一。

经济法学“人”本主义对社会人、现代人、后代人的关爱不是截然分化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经济法学“人”本主义表现出不同的关爱理念是源于其立足的不同角度,但在实质是分歧的,且表现出相互印证和相互容纳的特质。例如:站在社会整体利益角度的“人”本表现的是社会人,站在时期利益角度的“人”本表现的是现代人,站在可持续开展角度的“人”本表现的是后代人;而这三种角度的有机统一点多是以为了更好的尊重人、关爱人,从而促进人走向自在盲目和全面开展这样一个实质为依归的。

由于中国理想国情的需求,当代中国选择了“渐进式变革”来进行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但是人类社会每次胜利的革新常常需求消耗大量的本钱去置之死地然后生,而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变革的攻坚时期,整个社会呈现了一种矛盾重生的态势。

“人”本主义理念的重塑进一步奠定中国经济法学的独立局部法位置。

部门法又称为法律部门,即指依照本身的性质以及一定的规范或者办法所划分的同类法律标准的总和。法律部门的划分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已被世界各国的理论界和立法界所认可。经过了二十年的论争,人们对经济法的认识曾经具有阶段性的改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经济法已被确以为具有独立法律部门的位置,占领了一席之地。

固然,不供认经济法学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学者存在着学科的成见,但我们亦不得不供认,用传统的部门法划分规范来界定经济法学的独立位置的确存在着缺乏。鉴于此种状况,笔者以为,在论证经济法学独立法律部门这个论题上,传统的划分规范固然必需给予肯定,但在遵照传统理论的同时,不能一味地拘泥于传统理论,而应该翻开眼界去关注理论的需求,从而寻求另一种作为佐证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的规范。经济法学的“人”本主义理念能够担负其这样的一个重担。首先、经济法学的人本主义理念是经济法学所独有的理念,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等固然历经较长的法学开展史,但其并没有构成像经济法人本主义理念这样上位阶的后现代性理念。今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世人公开发布的《中国的法制建立》白皮书中,以官方的方式供认了经济法学法律部门的独立作用,为经济法学的开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若理论届能进一步的寻求其他划分部门法的规范来佐证经济法独立法律部门的位置,与传统的划分规范共同发挥作用,无疑是为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位置在理论的火焰上加上了理论论证的燃料,使其独立部门法位置铜墙铁壁。

“人”本主义理念的重塑有利于中国经济法学的资源整合。

中国经济法学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便纷争不时,其部门法位置得到官方的正式供认亦阅历三十年左右的争论。我国经济法学不断以来呈现如此混乱、分散的场面。一个重要的缘由是由于我国经济法学界观念林立,并且许多观念缺乏充沛的论证,且在人为的争论当中,使我国的经济学理论力气在争斗当中耗费殆尽,使一些本能够获得共识的观念在争论中无形地被历史所埋没。到了中国经济法学开展的今天,为了拨开迷雾,探寻中国经济法学开展的真理,理论届曾经开端对以往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深思。

此时最主要的是能找到一个能高于或者统领其他理念的终极理念来进对中国经济法学的分散的理论进行整合。“人”本主义理念是经济法学其他理念的终极理念,由于法作为一种维护并促进人类社会对幸福理想生活的追求,并使人走向全面开展的一种手腕,必然是以人为本的法,这应该是不证自成的。所以笔者以为经济法学的“人”本主义理念具有这样的适格条件。经济法学有了“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就能够消弭了前文所论述的我国经济法学之所以混乱不堪的缘由。经济法理念是经济立法需求与经济法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前者向后者转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时期的不时革新招致了不时变化的经济立法需求,而此时若有了经济法这样一个具有时期特征的“人”本主义理念的指导就能够有了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并制定出具有时期转型特质的“良法”,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法学者统一思想,使经济法学从求“异”求“新”转移到求“同”求“合”上来。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三

尊敬的党支部:

通过四节党课的学习,我对党又有了新的熟悉,在党的性质、纪律和原则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课后闲暇思考时,每每都是不能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确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候候,不由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中国梦。简单来讲,中国梦便是中国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我的梦、青年梦、中国梦。

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听来让青年学子们心潮激荡。“有梦想”,实质上是告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益条件。“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实现“梦想”而不是“空想”,这需要13亿中国人的责任、共鸣、改革创新和实干。“中国梦”聚集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会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气力。“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因此,托起“中国梦”,是包括你我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13亿人的关注和气力。实现“梦想”,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构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一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寻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梦想的构成,逐梦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众人眼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行的进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20xx年5月思想汇报范文:对中国梦的熟悉世界文明添彩的进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梦想之旅,历来就不是一路坦途、风平浪静。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我们要以更务实的行动推动改革,要冲破旧的体制、旧的模式、旧的思想的束缚,大干一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题目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最大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延续发展。

党的和政府的两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果断惩办****,提倡宏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动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构成、凝聚,我们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今天,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史无前例的接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

胸怀理想,满怀豪情,勇于担当,勇于创造。奋勇投身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青年学子们当挑起重任,脚踏实地,坚守理想,保持豪情,潜心学习,“热衷学场、学术,而非官场、权术。”遵守“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出传统;鉴戒国外、跳出国外;创新话语、创造特点。”的学术道路,要有“顶天立地”的治学境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华大发展做出贡献。圆我梦,成绩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uexila。

xx年x月x日。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广大社会公众也更加密切关注并自觉地使用政府发布的统计信息,这使得地方统计质量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地方政府统计质量为研究目标,对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究。

关键字:统计;质量;核算制度。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统计质量问题与我们每个现代公民息息相关。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不仅增加了搞好统计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统计体制中存在着诸如:核算制度不完善问题、信息混乱、数据失真问题等,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不是中国统计工作的主流,也不影响我们的统计数据总体上能够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如果不认真地加以解决,必然严重阻碍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

2.1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使得统计质量受到威胁的原因。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不够扎实。gdp调整和修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灵敏反映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内在机制;全面统计报表指标较为臃肿,但有些国民经济核算所必需的资料往往难以及时获得,部分数字要估算。二是现行gdp核算制度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现行的gdp核算中,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化”的部分,体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面,而不能反映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2.2统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难度加大。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人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地区间、城乡间、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统计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变动相当频繁。被调查者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有所下降。统计核算内容面临调整压力。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核算对统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心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对那些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和指标进行清理和精简,增加反映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内容。

2.3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而造成信息混乱。

统计综合部门和部门统计之间、统计部门专业报表的重复设置及各类普查与专业统计的重复性工作,常常形成同一指标在不同的部门统计存在多个数据,同一指标在同一部门当中存在多个数据的局面,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信息混乱,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而造成人们对统计质量产生信任危机。地方统计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领导,国家统计局专业司、普查中心、调查队在工作上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对于普查和各类调查缺少沟通协调,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及全面统计报表中的指标设计不尽合理,重复交叉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同一指标在同一时期不同调查方法中数据相差很大的情况,使各种数据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缺乏协调性,浪费了许多信息资源。

2.4数据失真现象严重存在。

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计数据与局部及个人利益更加密切相关,以权定数、以利谋数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完成年度下达的计划,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一方面统计执法力量薄弱,而统计调查对象量大面广,无法对所有的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织,使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难度加大,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助长了统计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使本已非常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淡薄,直接破坏的统计质量。

三、确保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对策。

3.1改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建立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为改善核算基础提供保证我国现行核算体系基本上依赖于层层汇总的'全面性统计报表,这种方式比较稳定可靠,但同时又非常笨重,难以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及时、系统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核算基础资料的缺口,因而,要改革我国现行统计调查体系,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积极地逐步地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社会经济现象,同时注重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多渠道保证核算的依据资料更准确,如采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方法搜集核算资料。另外还要改进、统一核算方法,特别是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合基层统计部门核算的方法,使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更标准、更规范。

3.2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仅能使人类更清楚地看清生产和生活的现状,使人类珍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能使环境和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报表体系、指标体系,很多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需要,无用过时的统计指标要舍得抛弃,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统计指标要及时增加。比如反映社会、环境与资源、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对于专业交叉、重复设置的调查要坚决摒弃,对于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报表要坚决取缔。

3.3理顺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统计对地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经费干部任免主要由当地党委和政府决定,地方统计工作就必然会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干预和制约。因此,需要重新理顺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才能使统计质量坚持下去。一是改革统计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将统计综合部门的人、财、物归上级系统管理,不受地方条件制约。二是各级地方综合统计部门应加速业务职能为主向管理执法职能为主的转变过程。把职能、职责定位在该做的事上,用主要精力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准确及时进行经济预警、发展趋势预测、经济景气度测算,开展前瞻性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和权威性,提高统计数据的使用效率。

3.4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

要从制度上入手,健全和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包括上报统计数据质量负责制;上级审查统计数字质量负责制;统计数据质量举报制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建立经常性的数据质量调研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在统计部门,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制度,以严格约束、监督统计工作。此外还要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扎扎实实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以使统计数据所受到的人为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就目前来说,要象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一样,大力发展注册统计师事业,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社会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统计师队伍,使注册统计师审查行为具有独立性、公允性,充分发挥“统计警察”的作用。要按照新时期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统计师事务所体制,从制度上保证注册统计师的独立性,同时对注册统计师的公正性进行明确规定。另外,要将统计监督的中心和重点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2]夏凡,李夏阳.浅议数据的衔接[j].统计与决策.,178:70.

[3]方军武.对现行统计体制的改革设想[j].统计与决策.2007,243:66.

[4]杜文平.关于统计法制建设及统计执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8:37.

[5]黄本春,李国柱.统计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468:215.

[6]巫建新.统计体制改革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j].中国统计.,3:60.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五

各位领导: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x园区坚持“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城镇化、城镇生态化”,以工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全力以赴抓招引、强基础、优服务,着力提升园区投资环境,园区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正逐步发展成为寻甸县域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财政收入的主产区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承载区。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园区紧紧围绕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积极应对,园区工业经济保持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预计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工业增加值71亿元,完成税收收入7.85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3亿元,园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创新投资开发模式,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完成羊街片区a线、食品加工园区1—4号路、金所片区1号路延长线、6号路、7号路、土金线等道路建设和配套绿化亮化工程,实施金所片区1号路大修工程项目,完成羊街食品园区、天生桥片区供水主管安装,三个片区建成变电站3座、架设输电线路40余千米。羊街片区污水处理项目、金所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针对目前园区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下步工作中,园区管委会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及建议,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进一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发展取得实效。

(一)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全力做好园区工业项目的推进工作,推进在谈签约项目尽快签约,针对企业入园需求,园区及县直相关部门要全面推行“一企一策”“代办”“帮办”等制度,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积极做好企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定期到园区服务项目推进制度,切实解决土地、规划、建设、环保等问题。加强县直部门与园区的沟通协调,采用联合执法监督检查、提前告知、预警提示等机制,规范涉园项目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继续做好“财园助企贷”工作,为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社会诚信良好的企业,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多渠道开展融资贷款和争取上级资金,服务好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培植新的税源。

(三)不断夯实园区基础。着力推进金所、羊街和倘甸片区融合发展,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园区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进入园区的企业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按时建成,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投资环境。

(四)发挥平台公司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公司投融资主体作用,拓展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创造性、开拓性地推动融资工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省、市、县工业园区优化提升工作要求,围绕家具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目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倘甸片区工业大麻基地打造,推动园区电商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园区以及县城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六)优化审批协调联动机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对项目审批备案、规划建设、水保环评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细化审批清单,对重点项目审批及建设推进实行节点监控,全面提升项目合法性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建设。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六

实施绿色物流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绿色物流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强调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措施,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避免资源浪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物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据分析,产品从投产到出售,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几乎90%的时间处于存储、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中。当前我国的物流基本还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运作模式,而绿色物流强调的是“低投入大物流”。显而易见,绿色物流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二、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绿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业无关。从长远来看,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及企业足够的重视。

2、法制建设缺乏。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

3、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但我国目前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由于绿色物流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处理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因此与传统模式下的供应链相比,绿色物流的供应链的运作与控制的内容与范围要广得多。其次,绿色物流模式强调在供应链成员内实现知识创新,而由于知识具有区别于传统的要素特征,因此在其管理上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4、增强绿色物流人员的知识创新。由于在目前的情况下,创新收益还不能完全归创新者所有,于是就存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成员在创新动机上存在激励不足。同样由于上面的原因,即使某个成员实现了有效的创新,经济人的理性也会使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其创新成果的扩散,从而其成果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在供应链成员间共享。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1、加强政府的指导作用。政府在发展绿色物流应采取的措施,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

2、应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

3、应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4、加强消费行为引导。于消费者来说,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然而消费者个体比较分散,如果不联合起来的话力量就十分薄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且一般消费者对物流的认识还很不够,根本谈不上去关心绿色物流,因而必须依靠消费者的联合代表——消费者协会或建立类似的机构来代表消费者参与当前的绿色物流发展。

5、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员要求面更广,要求层次也更高。因此,要实现绿色物流的目标,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绿色理论与实务的物流人才是当务之急。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涉及到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参与,也是企业成功实施绿色物流的基础保障。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七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而我国虽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面,制定众多规范性条例,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仍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很窄,因此我国不仅要立法强制执行,还要在资金管理、扩大覆盖面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并决定在辽宁全省及部分城市进行深化改革试点。2003年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所有企业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由用人单位交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设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截止2005年3月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554万。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7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923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为3470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44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1万人。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7009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29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488万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参保人数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由于各种立法、资金来源少等原因,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完善。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建立严重滞后。

从1883年德国建立《疾病社会保险法》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各国逐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险法》,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并不能解决社会保险的诸多问题。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做保障,导致资金出现亏空,巨大的账务负担未来二十年估计达到我国gdp的30%到60%。

2、社会保障管理资金混乱。

在养老保险方面,除大量企业逃避参保外,目前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提前退休以及退休人员死亡后由家属继续领取养老金等。在失业保险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有效甄别参保人员尤其是登记失业人员的实际就业状态,造成了己经重新就业仍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现象。

3、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窄且难以扩大。

目前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单位绝大多数仍为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从人员构成看,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只占总数的。大量涌现的个体、民营经济不参保或参保不缴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

为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进一步改革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社会保障关系,要从依靠政策转为依靠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制度的权威性、执行的严肃性、适用的强制性。

1、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主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来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国家立法为基本前提,并依靠法制来保证实施。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程,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虽然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颁布了与社会保障相关的一些法规、条例、决定、通知等,但由于立法层次低,约束力有限,而且由于“政出多门”,有时会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这些法规、条例、决定、通知等在实际中的贯彻执行。因此,必须由国家的立法机构制定社会保障法律。

2、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基金,属国家责任。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筹集。我国虽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但没有系统地制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方式,未通过立法手段强制推行社会保险制度,致使社会保险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征缴,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亏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通过立法来加大强制征缴社会保险费的力度,对欠缴或拒缴法定保险费的,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3、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

由于历史经济城镇经济为先,农村为后的原因,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很不完善,由于农业人口众多,解决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真正建立社会保障的关键,目前农业人口的社会保障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的农村社会保障越来越重视之际,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例如农村养老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因此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成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法译评,999,(2)。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八

1、让我们携起手,让音乐的世界更动听!

2、音集协,畅响音乐的绿色天堂。

3、音集协,音乐的臭氧层!

4、音集协,让音乐的翅膀自由飞翔。

5、音像著作权保护你我他,还正版一片纯净天空。

6、你的梦想,由我们打造。

7、舞动音集,畅想未来!

8、让世界的“声音”,在这里无比清晰(动听)。

9、你的权利,我来维护,中国音像!

10、韵酝而声,独一无二。

11、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信赖中国音像!

12、无限联想,畅快聆听。

13、音真影正在音协。

14、动听音乐,你我共享,保护产权,同创辉煌!

15、音像安全了!

16、网络时代的音乐,你好吗?

17、权听你的声音,回收你的心境。

18、此曲只应天上有,要闻还须音集协会来点头。

19、天籁无极限,维权有音协。

20、灵感孕育音乐,智慧创造价值,热爱音乐,尊重价值。

21、打造音像的净土,维护视听的纯美——杜绝盗版,与您同行!

22、倾听从尔开始!

23、因为我们,你的声音更加安全。

24、盗版音乐的克星——音集协。

25、八音迭奏,集思广益,协力同心!

26、正版音像,原汁原味;盗版制品,观之无味。

27、天籁之音,不容践踏,打击盗版!

28、我们的音乐也要宁静!

29、依法实施管理,维护合法权利!

30、您的声音,我来维护,音集协您的音符,我来维护,音集协。

31、音乐海洋,音协为舵,保驾护航,开拓远方。

32、典藏、典范、典雅,专权、专责、专利——中国音集协。

33、让您的耳朵享受纯正音像的总统待遇。

34、扶持正版市场,打击山寨行为。

35、聆听音乐,瞧赢权利。

36、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版权,音乐唱响自由。

65、音像知音,音像护法,音像传播,音像流传。

66、音像正版,健康发展!

67、来吧,大家一起来,来我们的大家庭——音集协。

68、让您的声音飘传全球不失真,让您的身影环游世界有正形!

69、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如果多一点权益,一些权利机构。

70、音像是树,节目是花,惜树惜花。

71、音协是维护您利益的先驱。

72、维护音集产权,平安声乐世界!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九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盯住双阳经济建设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捕捉经济信息,把双阳经济建设最新消息告诉听众和观众,让市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经济建设情况,电台、电视台都要继续办好经济建设方面专题和专栏,要[]系统地宣传区委、区政府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以系列报道形式,宣传双阳经济建设成果,宣传新型工业化企业,报道在双阳经济建设中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以多种形式宣传双阳经济建设发展成果。还要继续办好“创业教室”,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实用致富专业技术,为繁荣双阳经济做出我们贡献。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

广播电视承担宣传教育职能、传播文化职能、休闲娱乐职能、服务经济建设职能。实践证明,服务经济建设职能还没有得到完全体现,这是由于受一种观念束缚,这是新闻媒体以把握正确宣传导向为首位,只要政治导向不出问题,就不会犯大错误观念,因而束缚了手脚。然而,随着党工作重心转移,抓好经济建设就是最大政治,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就是根本目标。因此,要放下包袱,丢掉顾虑,理直气壮地宣传经济建设。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一

(一)以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为突破口,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结合全市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同时严格计划用水管理,对全市规模以上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二)以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全面推行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建立起高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协调与联动机制;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侧重企业用水工艺的改进和用水管理;推进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完成10余项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到75.8%;加快农业节水改造步伐,不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积极开展节水宣传,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人心。

(三)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主线,强化纳污总量控制。我市于全面启动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被水利部正式列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通过规划的实施,综合运用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城市健康发展,为构建以松花江为纲,百里生态长廊带动两翼、北国和谐水系、一江三沟三河自然健康、地表水地下水兼顾、陆域与水域相呼应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奠定基础,为实施我市北跃、南拓、中兴战略提供支撑。

(四)加强立法,推进依法治水的进程。近年出台了《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哈尔滨市河道管理条例》、《哈尔滨市西泉眼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和《哈尔滨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哈尔滨市滩涂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章,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法制保障。

(五)加强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组建了市水政监察局,采取流域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执法方式,实现了全市水政监察的统一管理。水政监察局成立后,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阳明滩、金河湾等多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大规模强拆,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非法采砂、违规私建、擅自排污等进行严查严惩,有力地打击了各种水事违法行为,综合执法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六)创新思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高起点谋划,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水定城的理念并进行整体规划,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上升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排水保障工作。通过编制规划,对磨盘山、西泉眼、松花江及地下水等各类水源进行合理配置,保障供水需求;加大城市排水管网的改造力度,使之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扎实做好近期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制度、创新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全面实现全市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法制化、制度化;深入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计划用水、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制度。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促进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建立综合供水体系;开展西泉眼水库作为城市正式供水水源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争取早立项开工建设。

(三)深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深入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促进节约用水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四)进一步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全面开展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大力推进河道整治,完成城区三沟一河综合治理任务;推进北国水城建设,加强松花江及其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五)全面开展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依据《哈尔滨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在开展尚志市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建设覆盖全市范围的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提高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健全水政监察执法体系。积极推进《哈尔滨市滩涂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工作,加快推进《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条例》、《哈尔滨市城市排水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使我市的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巡查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水事行为。加大执法投入,重拳打击非法采砂等涉水违法行为,确保水事秩序健康有序。

(七)加强水资源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加强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取水许可管理及用水统计工作,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水资源论证等基础工作。

总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水政水资源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内各兄弟城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埋头苦干,进一步提高我市水政水资源工作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二

版权作为一种智力成果权,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诸多重要的作用。

1.1规范和调节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复制技术的发展,盗版变得很容易,严重损害了权利人和传播者的利益。如果没有版权保护,正常的贸易活动就不能开展。所以,版权制度既是法制经济的重要内容,也为市场和贸易的公平有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法律规范了版权限制原则,为作品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实现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

1.2鼓励和保护智力创作活动。

版权制度的实质是对人类智力创造活动从产权角度进行激励,作品只有在出让和交易能够实现的情况下,才能够再进行创作。这样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对智力创造活动的尊重和肯定,进而激励作者进行新的智力投资,创作出更优秀的智力作品。而丰富的、不断创新的智力作品,也在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知识创新和版权贸易产生了对版权保护的客观需要,进而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版权保护制度。版权制度对版权贸易的保护,推动知识创新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成为知识创新的动力,极大地促进作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1.3推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当今,经济贸易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知识含量高的贸易产品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为了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就必须采用各国共同遵循的规则。在世界各国有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版权在推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版权保护制度的普遍性使本国作品在国内和其他国家以及地区都受到保护成为了可能。需要指出的是版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既要注重版权保护对维护作者和传播者权益的作用,又要重视版权保护对版权贸易的经济学价值,以及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版权保护强调的是一种系统化的理念,即把版权保护当成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程来对待,完善版权管理不仅需要有效的版权保护技术,还需要建立包括信任体系、监督体系、协作体系、责任体系在内的相关机制。这种版权保护管理机制对文化教育和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研究韩立栋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图书馆276005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应包括规划版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繁荣版权贸易和有效传播版权成果等具体内容。

2.1规划版权发展的战略。

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加快了国家版权制度的制定步伐。通过版权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着力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来平衡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潜在的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速度。要根据国际和国内情况全面审视版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规划版权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以及与这个目标相关的一些措施和手段,以积极的手段促进版权制度的发展。

2.2对相关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国的版权相关产业比较薄弱,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我们可以走出去参加一些国际的版权贸易会,在相当程度上政府应该起一个主导的作用。比如有些国家参加国际版权贸易会,政府不光参与组织,而且还给予一定的支持。现在国内各方面已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加大了支持的力度。在发达国家,版权产业是他们的优势产业,而在发展中国家,版权的相关产业还处于弱势,主要是缺乏市场的整合力和竞争力。因此在我国,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需要按照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建立版权保护制度,并带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2.3为版权贸易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

版权从范围上讲是以出版物为主的,主要涉及几个核心的问题:一是创新的问题;二是使用的问题;三是保护的问题。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使用和保护;没有保护,创新和使用都会受到很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保护跟不上,版权贸易的繁荣是实现不了的。因此,要整合多方优势和资源,建立版权业各个产业链和市场商务链有序运转的体版权制度的发展,总是追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步伐。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产生,都会拓展版权的领域,都会使版权保护的内容更加广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知识通常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它的存量不会因消费而减少,并非没有成本,因此在知识的传承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有必要通过对版权人智力劳动成果的保障来刺激对知识的寻求。信息需求,这需要结合图书馆的性质和个体同户的信息需求进行整合分析,并从而确定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方面,有的放矢、纲举目张,尽力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

3、加快版权法治保护步伐。

网络环境下,加快版权法治保护步伐,是在博弈中构建和谐的必然。只有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才能有可以遵循的标准,才能更方便地开展工作,才能使得社会的知识资源在合法的范围内,更加合理地利用。

3.1健全版权贸易管理制度。

健全的版权保护和管理制度是版权贸易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的版权法律法规和版权执法体制逐步完善,版权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其管理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大力普及版权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二是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创新版权保护机制。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实行社会监管与公共服务并重。四是完善版权贸易管理制度,健全版权贸易机构,如健全版权输出统计制度,规范版权代理机构的市场竞争行为等。

3.2以发展的眼光看版权问题。

当前,大量的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成为普通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而对这些数字作品著作权的享有和保护问题也已成为知识界的热门话题。版权保护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知识传播氛围。随着网络、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作品的利用与作品版权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一方面作品供应商希望将更多的知识通过服务提供给广大读者,但另一方面一些作品又涉及到版权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机构和规范能够将这一问题很好地平衡和解决。但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知识服务人员还是非常提倡数字技术的应用,这将给知识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而可喜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版权的保护问题。

3.3解决版权纠纷,增强维权意识。

过去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版权管理组织难以大规模地发展,也正是这个原因,各种著作权协会也都是有一定背景的行业协会,结果使民间资源难以有效发挥。而对于数字图书企业而言,它们缺乏便捷的渠道获得图书版权,也存在着打“擦边球”的现象,这也正是我国数字图书行业版权纠纷不断的原因。因此,要努力提高法制观念,增强维权意识,在规范、健全的版权制度环境下,使版权业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为知识产权的版权保护对激励知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科技文化进步及其产权有序流转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同时也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司法制度的日渐成熟完善,我国必将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版权秩序。

4次要矛盾及其要素相互间的矛盾关系。

4.1信息人员与其它要素的矛盾。

信息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信息资源体系的结构之间存在矛盾关系,信息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信息人员与用户之间存在矛盾关系,两者之间在许多方面利益是不一致的,例如,用户希望多看一会书而信息人员准备早一点回家,用户希望信息人员博学多闻而信息人员则希望用户最好自己解决问题,等等;信息人员与信息设施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人员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驾驭信息设施会被淘汰,而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但因现代信息设施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可能被裁减;信息人员与主要矛盾之间也存在矛盾关系,如果信息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综合素质能力不强,我们即使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依然无法“迎刃而解”。

4.2信息设施与其它要素的矛盾。

信息设施与信息资源之间存在矛盾,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增加信息设施就意味着减少信息资源的补充;信息设施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之间存在矛盾关系,不引进现代信息设施难以满足用户自身的需求,引入信息设施则即要学习使用技术又要付费;信息设施与主要矛盾之间也存在矛盾关系,信息设施的引进、二次开发和推广使用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大多数图书馆发展的“瓶颈”。

4.3诸要素内部的矛盾。

信息资源的有偿与无偿的矛盾;图书馆用人不当和分配不公所引起的信息人员之间的矛盾;信息用户长期占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引发信息用户之间的矛盾;现代信息设施的应用所引起的传统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矛盾等等。

5结语。

图书馆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不仅包含了各种矛盾关系,而且各种矛盾运动是永无止境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如此循环反复,矛盾运动推动着图书馆不断地创新向前发展,分析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矛盾关系及其诸要素的矛盾运动和规律,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和特有本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从图书馆馆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才能有效的保障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和谐发展。系,积极为版权贸易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另外,加强版权保护的教育也是一个更持久性的工作,在版权保护中具有基础和长远的意义。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三

抓好新闻队伍建设,是搞好新闻工作基础和前提,如果新闻队伍缺乏较强政治责任感,就可能出现宣传导向问题。同样道理,缺乏经济方面知识,也很难搞好经济建设宣传报道,特别是更难搞好经济建设中一些深层次报道。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造一支强有力新闻队伍,使这支队伍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懂经济、懂政策,真正发挥新闻媒体为经济建设服务功能。要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提高新闻队伍综合素质,尤其是加强经济建设和管理方面知识学习,使编辑、记者了解经济、熟悉经济,进而宣传报道好双阳经济建设,真正起到区委区政府喉舌作用。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四

9月,我结束了29个小时的车程,带著“这到底是个什么学校和专业”的困惑来到了北京体育大学(以下简称“北体”),成了体育产业管理专业(之后这一专业更名为“体育经济与管理”)的一名新生,也开启了一段不断被追问“你是练什么项目的”“居然还有这个专业”的全新生活。

懂体育:回首往事,韧带依然隐隐作痛。

当时,我们专业有一部分同学是出于喜欢体育才选择了这里,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仅仅只有这份热爱是不够的。在北体,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院,而管理学院一直有这样一个slogan:“懂体育,会管理。”这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四年课程的一个缩影。而我们课堂学习的内容,其实也可以通过把专业名称做一个简单拆分来进行归纳,那就是体育类以及经济、管理类课程。

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回到课程上来。事实上,“懂体育”只是一个基本要求,“会管理”才是我们专业在体育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这些课程当中,我倾向于将其分为纯经济、管理学科课程和体育特色课程来进行介绍。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纯经济、管理类课程,和其他综合类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是类似的,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一般管理学,还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都是我们的必修课。而体育特色课程则是在一般经济、管理类课程当中融入体育的元素,如体育经济学、体育赛事管理等。客观来说,学得确实很泛,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体育产业就是一个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能的跨界行业。

但是,体育经济与管理终究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撸起袖子去实习,才能对其有更深刻、更真切的认识。幸运的是,在北体的我们,从来不会缺少这样的机会。不管是学校就业办,还是老师,甚至是身边的同学,都能成为我们获取实习信息的渠道。也正是在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cctv5、nba、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单位其实离我并不遥远,而且我们毕业以后可以干的事情原来有这么多——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有的进了体育赛事公司,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有的'进了体育经纪公司,当起了运动员的经纪人,或者促成了nba中国赛等国际赛事在中国的落地;有的进了耐克、阿迪达斯等体育用品公司,干起了营销和财务等管理工作;有的进了体育互联网企业,成为一名体育产业市场的评论员……总之,只要是和体育相关的企业,就都有我们的用武之地。

当然,比起以上提到的这些,我在这个专业中最大的收获还是和体育建立了更深厚的联系——在北体的7年时间里,我从一个对体育一窍不通的人,变成了一个热爱健身和观看各种体育赛事的人,也正是这一点,让我最终留在了体育行业,并且始终感谢我和体育、和北体以及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之间奇妙的缘分。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五

首先,本论文仅仅从金融支持方面分析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缺乏县域保险数据,忽略了县域保险市场对其经济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还需国内外学者对此继续深入探索研究。然后,我国经济学者给予在金融支持下县域经济发展过度关注,同时也注重在其实践发展中存在经济环境问题,但是对于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效率重视度却远远不够。最后要说明是影响信贷支持效率原因是多种多样,具体到县域经济中时,要切合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对策建议。深入金融机构体系是未来学者研究提高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六

链接,文章没有什么修改,但是缺了几个实例,怎么感觉读着就是变味了呢!我赶紧联系站长,站长人很好,很快修改了链接,并且给我说,不是我不加,而是根本不知道是你的文章,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并且给了我链接,当我看到这一堆链接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高兴?因为博客文章被转载了很多次!生气?因为每个转载文章的下方都没有链接,并且版权修改成了自己的!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七

时代信息管理与用户提供最大容量以及数量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方便用户对信息进行利用与选取。

2.2信息技术应用。

检索软件、采集软件、服务软件以及信息利用等相关软件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从而达到传播、利用、交流以及共享全球信息的相关目的。因此,只要是对相关的作品信息进行合理使用,就不会涉及到侵犯版权方面的问题。

2.3信息应用方面的价值评估。

对于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利用实现最大化,从而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服务。在如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信息形态逐渐显露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网络当中的海量信息由于不受时空限制而泛滥传播,对于用户来说,根本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估,所以不能合理的对信息完成价值筛选。凭借对于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根据信息价值等级来完成排列、分类以及筛选,例如正式文件、公共数据信息、正规条款以及经典文学艺术相关作品等可以优先检索,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在独创性作品方面的侵权问题,同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

3、利用多维度的有关信息管理实现版权保护与信息共享的共赢。

如今,尽管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台完善的有关新媒体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过对于版权保护来说基本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从而完成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无国界共享的相关目标。这样不但可以合理维护版权利益,同时也可以使信息利用各种新旧媒体在世界范围之内进行传播,进而提高信息的贡献度以及应用价值。所以,对于信息传播以及版权保护两方面来说都离不开有关多维度信息相关的管理手段,必须要由多维度的视角应用信息集成管理的有关方法,从深度、速度以及广度等多个方面促成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双赢。

4、结束语。

切实实现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双赢是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功能以及目的,在当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只有正确的利用现代信息相关的管理手段,才有可能妥善的解决如今网络传播产生的版权侵害以及信息传播混乱等有关问题,为完成版权专有保护以及信息全球化、国际化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范继红.媒体融合中的版权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构建基于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模式[j].新闻与写作,(04):132.

[2]筱舟,王波,雷鑫.传统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记者,(11):118.

[3]吴伟光.版权制度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裂痕与弥补[j].现代法学,(03):109.

经济社会学论文篇十八

在双阳经济建设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各行各业中艰苦创业先进人物,通过宣传报道这些先进模范人物,达到宣传企业、宣传经济建设目。我们《经营双阳》《双阳人》栏目中,先后几十次宣传报道了双阳区兄弟木业总经理刘岩、青年创业明星吉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李栋梁等企业先进人物,使人们从一个个创业者身上学到了企业精神,了解了企业知识。在区委、区政府倡导全民创业中,我们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宣传报道,专题采访了“双阳现代物流中心”“双阳韩香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对发展民营企业和民族食品进行了深层次报道,通过宣传双阳经济建设中先进模范人物,切实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