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流程的规划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的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既注重定量评价,也重视定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案范文,对于教学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有余数。
62=3(人)72=3(人)1(个)。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人)94=2(人)1(个)。
124=3(人)104=2(人)2(个)。
114=2(人)3(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1、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讨论:分不完的怎么办?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解疑合探一。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三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五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例1。6÷2=3(盘)。
7÷2=3(盘)・・・・・・1(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六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七
孩子们我们口算练习的时间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
54÷6=63÷9=72÷8=81÷9=。
40÷8=48÷8=12÷4=64÷8=。
45÷9=54÷9=72÷9=16÷4=。
8÷8=16÷8=24÷8=32÷8=。
54÷9=63÷7=40÷5=8÷4=。
二、探讨新知。
同学们的口算可真快,这离不开你们平时的练习,用掌声鼓励我们自己,同时这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我们一起对老师说声:老师,您幸苦了!
同学们都是感恩的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1、同学们小棒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把老朋友小棒请出来,把6根小棒,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同桌同学摆一摆,分一分。教师巡视,让学生到前面完成。
问学生: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谁愿意到前面分一分?分完了吗?板书:分3人,正好分完。你能把刚才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这个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并再次揭示平均分,及各部分名称。读法。
2、把7根小棒,每人分2根,可以分给几人?请小组活动,用手中的小棒边说边分一分。
问学生:
在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7根小棒,每人分2根,分3人后还剩1根,分完了吗?(没有)板书:分3人,还剩1根。接着我会追问;为什么剩下的一根小棒没有继续分?(让学生明确1根不能按要求分给一个人)那么剩下1根小棒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余数,顺势板书余数。其实刚才我们分的过程也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补充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7÷2=3(人)……1(根),这里的.1就是余数,余数表示什么?(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部分)教读法。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小棒,这两次分小棒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次分完了,第二次没有分完)。
三、在练习中巩固新知。
完成60页做一做1、2题。
完成练习十四第一题:有21个面包,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填一填。
四、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检测。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看到你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课堂检测时间到了,认真完成数学练习册29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八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1无限循环小数的表示。
比如3.33333333333333333333.........表示3.3,第二个3上加一点。
无限循环小数: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不断地出重复现前一个或一节数码的十进制无限小数。如2.1666…、35.232323…等,被重复的一个或一节数码称为循环节。
无限不循环小数:有些小数虽然也是无限的但不循环。无理数不像循环小数每个数字是重复的,但也属于无限小数。
2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所有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法化成分数的。
比如将循环小数0.1212……化成分数。设x=0.12……,它的循环节是两位,那么我们直接扩大100倍,变成100x=12.1212……。100x-x=12.1212……-0.1212……,循环部分可以抵消掉,99x=12,x=12/99。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九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例1.6÷2=3(盘)。
7÷2=3(盘)······1(个)。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案篇十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试商,知道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得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继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想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理解余数为何要比除数小。
教学资源。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温故而知新。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帮助红红放一放,然后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下。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里和小朋友交流交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也请你用学具分一分,再用除法算式把这种分法表示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7÷3=2(盘)……1(个)。
1个是什么数?
2.请你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试一试。(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3.指名板演。(选择板演的学生最好是将出现错误的各种情况都反映出来。)。
4.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5.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6.小结:试商是有余数除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小朋友要动脑筋,找到合适的商,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余下的不能再分。
三、尝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请你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表示出来。
完成以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交流。
3.如果把这些气球平均奖给7个、8个小朋友,这时他们每人拿到几个气球?还剩几个气球呢?请你任意选一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写下来。
4.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学生自由说。
5.师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四、多层训练,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1题。由每组的组长负责,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2.比一比。
“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选择其中的3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根据图意,填上除数。
(3)列竖式算一算,填上商和余数。
(4)同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五、全课总结,自主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的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2.你对自己在这一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除法横式以及竖式。
(余数要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