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一种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写总结要力求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辞。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对我们进行总结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一
本学期,我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关注校园心理安全,抓好心理健康。
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了解学生为基础,以创设和谐气氛与良好关系为前提,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安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氛围和心理环境,真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程的、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日常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资源,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我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使师生之间达到共鸣和合声,实实在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思想、心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2.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契机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种植在学生心中。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
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和精神,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成为强制行为,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在实践中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第一是利用学校各项宣传,使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甚至是心理变态的人,所以难免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我们利用心理橱窗、心理小报等途径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课堂上加大力度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科学了解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来强化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来优化自身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是针对学生需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如此,同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一样。我始终本着“心理健康教育要蹲下来看孩子的需要”为原则对学生时时进行心理谈话。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的实际,每课教学只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大胆进行尝试。
四、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
在学校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群体的利益更容易遭到侵害,包括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淘气的.男生,家庭条件差、父母下岗或离异的学生,有亲属患有精神病或正在服刑的学生,以及那些性格内向、怯懦、寡言少语的学生等等。这些少年儿童因生活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件而容易遭到学生的歧视,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也要比一般学生大得多。女生虽受到各种惩罚的经历比男生少一些,但却对惩罚怀有更多的恐惧,在心理上受到的伤害更大。对这类学生群体,做为心理老师,我努力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到自己的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对社会和自己丧失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具体做法是:
1.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学期初,都从学生自卑、自悲、自私、自负、学习焦虑、消极、厌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在普查基础上根据其结果设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并在各个班级设立“知心姐姐”信箱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及有关班级任课教师就能够依据不同情况,协同进行引导、教育。力争将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是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3.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在教育中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提高学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获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五、在行动研究中探索教育之路。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而且各地情况都不一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起到更好的作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新的事业,这样,就更加需要有科研意识,在摸索中探索成功之路。在当前情况下,在我校开展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对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调查等等,无不渗透着行动研究的理念。我觉得,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发挥其作用,在行动研究中积极探索心育之路也是一条可行的方式。本学期,我还和各位班主任老师交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碰到的特殊学生以及棘手事件,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大家群策群力,获得了一定的启示。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下学期,我将进一步挖掘、优化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二
我于20xx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同年到温州中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线,从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等工作。
我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以“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你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功”为宗旨,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才能胜任它。参加工作以来,我参加了多次省市级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逐渐地从一个新手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除了参加培训和会议,我还通过科研来提高自己。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我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独立完成的20xx年度温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课题《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已经结题。11篇论文和个案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心育与德育》和《中学生心理》等国家、省级刊物上,十几篇论文和个案荣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由我作为第二作者的《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解析》已有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由我副主编的《走出沼泽地――学生心理个案分析》已有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心理辅导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强调师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的体验性。为了上好心理辅导课,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研究心理辅导课的特点,并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高标准的要求为我的教学功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在以后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xx年4月,在温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心理辅导优质课上,开设的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辅导课被评为一等奖第一名。20xx年10月在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课设计方案颁奖与观摩研讨会上,我开出了题为《男生女生的交往》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好评。20xx年11月,我又有幸在浙江省第九届“百科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开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公开课。我还多次在市研修班活动上,开出多次公开课、观摩课,产生了不错的反响。
为了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及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我建立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中小学心理健康,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截至20xx年4月,中小学心理健康已经有注册用户15000多人,网站流量已超过500万人次,访客不但覆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丹麦等外国访客。本站20xx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评选一等奖,20xx年被评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xx年年会教育主题网站评比二等奖,成为我校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窗口。我还多次为各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做专题讲座,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心态。并且在《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等报纸上发表科普文章30多篇,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执着的付出,我也收获了一些回报。20xx年,我当选为温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理事;同年,还被被《中学生心理》杂志社聘为特约心理辅导教师;20xx年10月被温州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德育课教师”;20xx年6月被《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评为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作者”;同年9月,还被温州市教育局评为首届温州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三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比如学生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破坏纪律、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等缺点和错误,过去我总是把它们当成道德品质问题,。处理的办法往往是教育,批评警告和处分,结果搞得我自己很不愉快,教育的效果总是欠佳。其实学生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耐心询问和了解学生这种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对我袒露心扉,说真话,说实话,这样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并且心理健康是处于与身体、环境、活动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中的。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从健康走向更健康,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尤其是要博览群书,只有吸收多元文化,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其次要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有益心理健康;再次要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于助人,豁达大度,必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领会到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垮;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我们没法给自己加工资,没法给自己减课时,没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知,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他人,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己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完善,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四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来到新学校已经将近一年了,通过这些天的工作和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知道还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我格外珍惜每次听课的机会,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驾驭课堂的技巧,每次我都会认真的用心学习和领会.听老师们的课,每次都会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会向老师们请教一些教育教学上的问题,老师们都特别的热情的帮我解答。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凭空而来,必须要勤学好问,积极的吸取一些周围老师的宝贵经验,并且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我的备课和听课之中,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通过备课,我明白,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都要弄得十分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的逻辑,知道除了书本上的之外,还应该补充哪些材料;在他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获得一些德育方面的教育。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如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等等。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不单单只是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的爱学生,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老师。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幸福的成长,老师在幸福中愉快的耕耘和收获。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要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行。
所以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多向其他的老师们学习,认真钻研课程,做到对每个同学认真负责,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五
这次继续教育培训,我们有幸聆听了一天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再有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
作为我们教师而言,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次培训听了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讲义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六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以下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总结个人范文,供您参考。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从而使自己看问题更全面。比如学生上课不专心,不肯做作业,破坏纪律、小偷小摸、打架骂人等缺点和错误,过去我总是把它们当成道德品质问题,。处理的办法往往是教育,批评警告和处分,结果搞得我自己很不愉快,教育的效果总是欠佳。其实学生身上发生的许多问题行为,并不是由于品德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若将这些心理原因引起的行为作为品德问题来处理,当然会事与愿违。我们应该十分注意纠正以前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耐心询问和了解学生这种行为背后的潜在原因。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对我袒露心扉,说真话,说实话,这样我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并且心理健康是处于与身体、环境、活动各系统的相互关系中的。因此,教师要想使自己从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从健康走向更健康,并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锻炼和修养。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尤其是要博览群书,只有吸收多元文化,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其次要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有益心理健康;再次要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于助人,豁达大度,必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领会到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垮;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我们没法给自己加工资,没法给自己减课时,没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知,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他人,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己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完善,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2.5%-4.2%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本文提到的教师均指此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20xx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82.2%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七
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故而,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我也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
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八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这些压力与挑战也影响到正处于学习与成长阶段的学生。已有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问题倾向的比例在14.2%-16.4%之间,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2.5%-4.2%之间。因此,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疏导其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除了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外,还应加强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本文提到的教师均指此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性成长阶段,除了少数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和行为问题,大多数学生属于正常范围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其主要内容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与潜能开发。根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内在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形式决定了每个教师的教育活动都必然会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有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班主任所在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0%。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对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专家王加绵认为,教师在班级的心理场中占主动支配地位。中小学生心理不完善,极易从教师那里受到暗示和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可是,在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网联合启动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8699名教师历时10天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82.2%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9%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38.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尽管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上网的教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说明了教师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首先应完善自我。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水平,有赖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只有在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在进行教育或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标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象”,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所要求的个性和社会性,都与传统的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遵守纪律)和以品行为主的处事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此,教师如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认识,就可能导致在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能自觉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受心理健康理论的指导而不是受常规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的影响去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教师在了解了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内容后,就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心理辅导。
(三)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心理障碍。首先应认识到,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最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学生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问题,其次是人格发展问题,再次是社会适应问题,因而也最易产生厌学症、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症、学校恐惧症及网络综合症等。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将问题解决、控制在萌芽状态。
(四)懂得处理心理问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对于心理问题的处理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权威,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耐心、观察力、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对学生进行疏导。同时也应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信赖性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密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的《父亲和鸟》一文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还可以进一步教会学生与同伴应如何交往。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和谐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是成年时期心理健康的基础与关键。与此同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与其教师们的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关注中小学教师们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思想工作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妨让我们......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总结篇九
20xx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有魅力的年份,经历了从城郊到乡村又到市值学校的经历,使我对教育、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自己的思想和教学都有很大的提升。
第一、内化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六条,原来只是记住,现在内化为行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真践行每一天,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每一天都在践行,尤其是关爱学生和终身学习这两部分内容。支教时,我关注一个后进生一年,为其写了几十篇观察日志,关心他,信任他,指导他,在我回来之时,淳朴的家长给我送了亲自捉的蝉蛹作为答谢,直至今日,让我想起来就感觉到一种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第二、站稳课堂。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站稳课堂。这些年来,一直在课堂上“站”着,至于是不是“稳”,自己都没握不准。20xx年10月份,我借评教学能手的事儿,“逼”了自己一把,参与了评选,历时将近5个月的教学能手参评的经历,给予我的不仅仅是那个还未到手的“花纸”,而是这个经历。在这个经历中,我慢慢感觉在课堂上能“站”稳一些了,讲坛感觉真正属于了自己。
第三、努力学习。
由于年龄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公派出去学习的机会较少,我就寻求自我突破,加强自费外出学习,收获匪浅。另外,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20xx年一年来,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从厚厚的五本书中,我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人,什么是教育的情怀和理想。
第四、讲学著书。
讲学著书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20xx年度,先后被邀去河南临颍、项城和曲阜等地讲读书、反思和写作的事儿,和同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获得广泛好评,让我也获得了巨大的自我认同感。20xx年10月份,一本《做最好的小学科学教师》的小书拿到手,为我这一年的实践和学习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之,一年来,脚步匆匆,“做”得多,“思”得少,从各方面来说,收获还是不错的。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需要且行且思,做真做实做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