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有效教学读后感(专业22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专业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8:56:21
有效教学读后感(专业22篇)
    小编:念青松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同时也是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一种致敬和回馈。读后感不仅仅是写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书中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读后感的表达,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应该注重对作品的评析和思考,而非简单的摘叙和感想。2.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写作有所启发。

有效教学读后感(专业22篇)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一

长期以来,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们总是忙碌地奔走在教室和学生之间,深埋在作业堆中抬不起头,虽也学习借鉴许多杂志上的先进理念,但终不能沉下心来细细思考。近期,我自学了《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品味其独到的视角,对现状深刻的剖析引领我反思其深遂的思想,然而反思的过程却又带给我许多痛苦和无奈,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差距犹如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运用这些新理念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受益。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从课堂教学、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本书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文笔简洁流畅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它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问题,还为我们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

本书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新课程的实施,必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我们实行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是未成熟者,在教育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显示其主动性,不能等学生先“尊师”了然后才“爱生”。

对于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辱骂、冷落、羞辱、嘲笑学生,尤其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再次,尊重学生还应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师爱应广泛地公平地洒向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师“爱生”了,生自然也就“尊师”了。

对话就是通过语言形式所进行的交流,它与权威式的“告诉”或“灌输”不一样,它是主体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对话,参与者们批判性地讨论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可以层出不穷,知识也就不断得到丰富。我们低年级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的个体,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综合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回答,特别要倾听来自“弱势群体”学生的声音,而不能让“强势群体”独霸课堂。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这一角色和以往简单的单纯的“告诉”、“传授”不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入学生中,加入学生队伍,与他们一块探索,一起成长,不要以为他们年龄还小,就不敢去放手,从而剥夺了孩子们述说自己思想和主张的权利,抹杀了孩子们无时无刻都有可能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教师与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换观点、思想、知识、情绪等信息,而且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为。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或者因为老师讲得不生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下要多些关心和谈话,我们教授的低年级孩子心理上还远不够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周边农村,部分孩子课堂之外长期居住托管,我们教师平时更应和孩子们多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像朋友般听孩子诉说,面对面交谈,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

另外,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少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总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具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低年级教师最是深有感触,孩子们的自制能力差,大部分孩子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充分备好课的情况下,及时有效地调控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处在课堂内外环境、学生甚至自身生理反应的各种刺激之下,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避免不良的情绪感染。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始终保持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教师也要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分析比较,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科学、通俗流畅、简明扼要、生动形象、表达清晰、音量适中、语速适中、富有节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联系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作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的失败。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有效调控课堂。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二

读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一书,最大的感受是该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我们一线教师打开了如何教学的另一扇窗。

本书主要从“什么是教学”入手,为广大教师从一个较为理论角度来理解、分析教学活动、基本问题等,为更好的实践奠定基础;以“怎样教得有效”为重点,从教学设计为主线,如何进行逆向设计更是很好的结合实践、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深入浅出的把内容呈现出来。“怎样教得更好”,则是从教科研的态度、方法及相关论文的标准等角度娓娓道来,把教师关心的问题一一解决,为一线教师能力的提升,指出了很好的方向。

当然,同时,对某一方面也存在了疑惑。如第四章里提到的“课的准备”和“教学设计”似乎是画上了等号。或许是崔教师没有考虑到,或者并不是本书关注的问题。但我认为,理清“备课”和“教学设计”两者内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教师相关活动的思维方式。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时尚的用语或话题。然而,许多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却存在了偏差。如“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或“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等观点。不难看出,他们将传统备课与教学设计等同,只是存在时间维度的先后不同而已。

因此,我认为该书要是能将两者概念内涵解释一下或许更好。同时我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查阅相关资料,大致整理了两者的区别。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条件、方法、评价等)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

2)备课:备课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

1)教学设计:方法论性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备课:课前的准备活动。

1)教学设计: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2)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对教学起着制定蓝图,预先谋划的作用。

1)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实践的运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设计。

2)备课:依据时间和内容范围,学期或学年备课、课题或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教案)。

1)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系:理念(教学设计领域中所特有的对知识、学生、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念)、方法技术(具体的教学技术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评价技术)和技术组织(灵活、合理的技术过程步骤,如教学设计模式)。

2)备课主要内容: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备组织措施等。

1)教学设计:整合课程资源,营造教学情境,安排教学事件,统筹教学结构要素等。

2)备课:做好钻研教材和熟悉学生这两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发展。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三

最近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这本书总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怎样问课,一部分是怎样品课。每部分除了细致讲解如何做之外,还给出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及可借鉴性极强,每读一部分都受益匪浅。

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等对其教学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所以“问课”应成为教师每天必修的“功课”。如何问课,在这一部分里面,收获最大的是要课前问课这一环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都习惯了课后问,讲完课之后再来详细地找这节课的问题,就算是有课前备课环节,但是思考和准备得还远远不够,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备课之后,上课时仍然会出现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我们不能老是在课后进行反思,总做这些“亡羊补牢”之举,而更应该在课前做好“未雨绸缪”的工作。

课前问问什么?

2.是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5.教师提问是否合理?是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课前问课最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学习状态,最应落实到位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精神的全面和谐成长。

课前问课就是教师对自己所要教学的内容和过程要反复地进行思考、设计、质疑、修改。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问”后的'教学设计调整,能够预设到学生在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适应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当“问课”成为教师的习惯时,“问课”就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内在的需要,它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绿色通道”,养成多“问课”的习惯,我们就能智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四

读了《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一书,从这书中我领悟了一些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一点感受: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我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是啊,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我们每天的教学中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的,可见,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建议:一是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保持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理念是灵魂。让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纠正误区,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成效。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五

读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这本书,我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有一定理论者指导,并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既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

书中讲到有效教学必须要考虑三个要素:投入、产出和体验。投入即效率,也就是学习特定内容所花时间的多少,或单位时间内学到知识的多少。产出即学习结果,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指标。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体验,这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书中,作者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结合自己的感悟,总结归纳出一些实际教学中的成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快的'教;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读来有如在品香茗,回味无穷。

相比于书中案例里提到的那些教师的教学机智,想想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真的非常稚嫩,上课前已经把课设计好了,但学生的回答离我的预设答案有点远,我就容易自己把答案讲出来,进而失去了本来预想达到的目标。其实,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的回答陈述不清,表述不完整的情况非常正常,这时,作为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引导、直观辅助、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领悟、感受。这是我接下去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能把快乐带给学生是最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内容,通过演一演,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猜谜、魔术引发其好奇心;通过故事、想象加上幽默的语言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爱上你的课,爱上你这个老师。

教师真是一个有学问的职业。不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还要把这些都交给学生,而且硬生生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还不行,还要用各种方法: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动作等等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我想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身体力行,不断实践,改进,再实践,才能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六

读《有效教学》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理论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原来有些混沌的地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首先老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改的一些理念和看法,不要把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等同起来。有时我们老师会发生困惑,既然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可我们考试的指挥棒又不得不我们向着考试靠拢。而这次的讲座把我们心中的节解开,正如孟雁君老师所说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教学成绩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它还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各个方面,仅凭成绩是看不出来的。

2、针对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奖励。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针对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适时的进行鼓励,以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有时候教学内容并不吸引学生,而且有时候课堂内容多,容量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那么奖励就是我们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当然奖励的手段也很多,可以给学生分发贴画,或纸叠的小星星,也可以给学生刻小五星,小红花,这些孩子们都很喜欢。再者,在奖励时可以给个人,也可以奖励小组,小组内同学轮流获得奖品,这种小组奖励特别适合大班化教学。或许大家也还有别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共同分享。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七

《有效教学十讲》第七讲盘点了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及对问题反思,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学生主体化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三维目标确定与教学目标虚化分析上,在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了冷落和忽视。因此,为了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要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可是因为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教学目标虚化,表现在:

1、知识和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2、过程和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的分析上,说到课程资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定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突出表现为:1、教材受到了冷落(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2、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3、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学生主体化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的分析上,虽然新课程改革下使教学进步很大,但也有些问题不容忽视,表现在:1、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本的基本尊重;2、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即自主建构,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即价值引领。3、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的分析上,提到学习方式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教学方式上面出现形式化,盲目化,具体表现在:1、“对话”变成“问答”;2、有活动却没有体验;3、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4、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5、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八

这几天,我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对此颇有一些感受,作文之读后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辅以生动的教学手段。原则上讲,针对每节课,师生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但生动的教学手段必不可少。比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时地配以幽默、打趣,或者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适当且适度地把内容引申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以外的.区域,只要是有利于目标的完成,都是应当被允许的。否则,均应予以否定。

二、教学重点突出,不要纠缠枝节琐碎。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比如,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要求学生课下自行学习。而对那些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大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三、教学内容正确,治学态度要严谨。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或者说是符合主流观点的,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正确,否则,就是教学错误。不要以为教师对某些问题都比学生懂得多,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没有把握,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回答?”“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咱们可以请教某某老师!”“我想和你们共同学习,好不好?”。

四、教学方法得当,表达手段清晰。教师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面对争议性强的问题,讲授不如组织学生讨论。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讲述不如演示来得直观,等等。除了方法得当,教师的普通话教学和书写能力也非常重要,毕竟流畅的语言结合规范工整的板书,能够更好地促使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互动”。

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创造精品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必须做到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九

近几年主要从事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教育和教师教育。她强调将"工作"与个人的"兴趣"整合为一体,并以"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培训工作。她提出并实践着"学习共同体"为培训平台,教师专业素养的两个基本要素——"把握学科本质"与"研究学生"——为培训核心思想,不仅使各层级教师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过程中也收获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华东师大学报》、《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教学(数学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等八部著作。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质疑,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方法,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底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学阶段能够渗透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学生研究的切入点是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每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细节,还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诠释。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它们可能不是灵丹妙药,但给予我们思考问题的视角,给予我们对“问题”深入追问下去的勇气和方法。

精彩分享。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并且在这学习过程中(既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也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领悟过程,更包括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例如,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有趣,学习数学自己也可以“创造”而不仅仅是背诵“定义”“公式”,做大量的练习等。

在共同的教学实践诊断、交流、研讨中,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也真正意识到自身最欠缺的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把握。那么,数学学科是什么呢?落实到小学阶段有哪些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研究者能从高角度上对数学有所把握,还需要研究者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定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了解。对这一问题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思考:

数学学科本质1: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

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本质的”,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基本数学概念内涵的理解是如何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恰当的数学观、真正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的载体。基本概念教学非常重要,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将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不同水平。

所谓“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指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这一概念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以这一概念为核心是否能构建一“概念网络图”。

小学数学的基本数学概念主要有:十进位值制、单位(份)、用字母表示数、四则运算;位置、变换、平面图形;统计观念。

数学学科本质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基本数学概念背后往往蕴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小学阶段主要涉及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呢?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学习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中落实。

小学阶段的重要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转化思想(叫“化归思想”可能更合适)、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法、不完全归纳法等。

数学学科本质3: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

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数学也不例外,尤其数学又享有“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的美誉。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证,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

数学学科本质4:对数学美的鉴赏。

能否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能够领悟和欣赏数学美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能够把握数学美的本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待数学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成绩。

数学的基本原则:求真、求简、求美。

数学美的核心是:简洁、对称、奇异,其中“对称”是数学美的核心。

数学学科本质5:对数学精神(理性精神与探究精神)的追求。

可以说,数学的理性精神(对“公理化思想”的信奉)与数学的探究精神(好奇心为基础,对理性的不懈追求)是支撑着数学家研究数学而研究世界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研究世界的最原始、最永恒、最有效的动力。例如,自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对欧氏几何的钟爱,使得古希腊人只关注数学的严谨结构及其理性之美,而不关注现实的应用。正是在这种理性精神的支撑下,古希腊人能够探究人眼所不能看见的世界,研究遥远的太空;也是在这一精神的支撑下,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转变:从“地心说”转变为“日心说”;还是在这一精神的支撑下,在19世纪上半叶提出了“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简称“罗氏几何”)以及后续的黎曼几何(简称“黎氏几何”)。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

有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我,读了以后很有启发: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的理念对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首先在于它使我们明白: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教师感到很痛苦、无成就感,是因为我们的多数学生在中专学习阶段无进步或进步不显著,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其次,它引起我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教学长期处于无效或低效的状态?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不是不想学,就是学了没有收获。为什么不想学?为什么学了没有收获?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第三,它告诉我们:教师要有“对象意识”,要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教学需要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教师不能只是站在本学科的角度上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教学的效益。第四,它提醒我们:教学也是科学。教学需要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我们应该依靠科学理论寻找提高教学效益的途径。

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发现之一是“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个体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年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根据这些,人们心里便形成了“自我意象”。就我们自身而言,一旦某种与自身有关的思想或信念进入这幅“肖像”,它就会变成“真实的”。我们很少去怀疑其可靠性,只会根据它去活动,就像它的确是真实的一样。心理学家马尔慈说,人的潜意识就是一部“服务机制”,即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而人的自我意象,就犹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这一机制运作的结果。如果你的自我意象是一个失败的人,你就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那个“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我是没出息、没有长进”之类负面的信息;然后感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自我意象的发现至少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能以新理论、新科学为依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寻找我们的学生不想学习、想学习又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可能会豁然开朗。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一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各种各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遍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个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本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在学生时代就对吴松年老师有所耳闻,也十分敬仰,工作之后对吴老师的著作更是喜爱有加,本学期有幸拜读了吴老师的《有效教学艺术》,作者运用流淌自如、平实朴素、亲切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智慧和情怀。翻开书首先被导论中的一段小诗所吸引:艺术的灵魂在于情感;艺术的魅力在于风格;艺术的源泉在于生命;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艺术的追求在于完美;艺术成功的标志在于共鸣。每次看书,我都会先浏览一下目录,从中找寻自己所感兴趣的容,打算先由此开始拜读。当我一翻到目录,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备课教学艺术。阅读完这一章节,给了我不少有关于备课方面的提示。吴老师在书中是这么说的:备课是个自觉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在于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要用心去备课。备课过程不是应付上课,而是自我提高教学素质的过程。我们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往往都是为了上课而备课,所以很多时候备课思路就被上课所牵住了脚步,没办法很好的发挥其功效,他们认为上完了备的内容那就是成功的上好了一节课,其实这种想法都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一直坚持这种信念的话,那该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进步就可想而知了。

吴老师在书上还讲到了很多备课的方法,他提到基于教学的艺术性,备课中要讲五练:练情感、练风格、练优势、练发现力和内化力。就要做到:

1、备课要备出教学情感、备出教学价值感、备出优化学习过程。

2、备课要备出独特的教学风格,备出创新点来。

3、备课要讲求积累,备出教洞察力、观察力和发现力。

4、备课要备出智慧、备出才气,备出教学功力来。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样的好戏?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二

当代社会发展较快,学生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愈来愈高,如何把握最新教育动态,如何满足学生最近发展需求。这些问题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特地通读了扬州大学教授潘洪建教授着作《有效学习与教学》一书,受益匪浅。

要变革教学,首先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方式。该书作了极为精辟的解释“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认知与行为的方式、策略及其倾向的总和”这一定义不仅仅将传统的感知倾向、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更是将我们平时不注重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也归纳进去,这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次划分,因为,经过近段时间的摸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较之于思维、方法而言,更是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有效地提升学习和教学效果,改革的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习方式、而非方法和思维习惯。

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但总而言之,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共同的特征“个体性、稳定性、多样性和互补性”而每一个特征都各有优劣,切不可偏颇评判。但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单一、被动、机械化训练、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这不仅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背离了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遭受压制和打击。

所以,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大背景下,我们首先将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变单一为综合,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接受为意义建构。

在谈了有关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内容后,该书就以大量篇幅叙述了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现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服务学习和体验学习”等等,其中有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而其中又有我们颇感陌上的学习方式。接下来就书中所讲的“表现性学习”,来谈谈我对其的看法。

所谓表现性学习,其主要内涵是指:表现主体通过在操作或者在做的情境中,选择最合适的表现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根据这个内涵的界定,可以深层次的对表现学习进行解读,首先是表现性学习发生在操作或者做的情境中,人的活动是获得认识的途径,学习也是活动的一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当十分重视学生从做中学,而不是静听、静观。

其次,表现性学习应属于学习主体内在心理特征的实时、自然的表现和释放,表现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释放其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到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而表现性学习正是学生在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得到的释放将会以情感的方式获得,并最终影响学生发展。

最后,在表现性学习方式中,学生作为主体,能够能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或者表达方式,这是源于人类自身智能的多样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个体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每个个体自身能力的多元性和独特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表现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主题确定阶段,主题应当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确定主题之前,师生还需要明确表现性学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问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题的种类很多,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群。

2、方案制订阶段,通过对任务的分析,使得学生明白表现性学习任务的目的,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因素,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先期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表现性学习的组织方式,学生的心理准备等,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应当共同合作准备表现性学习过程中需要的设备、设施、材料以及有可能涉及的工具等。

4、具体实施阶段,该阶段属于学习的展开过程,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行动,教师进行引导和局部调整,最后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现学习结果,表达对主题的解读。

5、评价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三者的评价,评价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在表现性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是其结束以后。

6、总结和反思阶段,该阶段紧接着评价阶段进行,评价结束后,即可马上进行反思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为下一次的表现性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

关于具体的实施手段,该书呈现的较多,角度也很新颖,由于其内容过于繁杂,所以在此三言两语也无法阐述清楚,故暂不叙述一二。此书除了表现性学习之外,对于其他的学习方式也均有详细而又独到的见解,很适合当前课程变革的大背景,应当继续研读学习并加以实际运用。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三

每一次在听了名师名家的辅导以后,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他们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在教学理念上往往站在一个全新的比较高的层面,让我听后,内心震动很久。于是,我就想名师的教学设计我能不能拿来用呢?大的板块、大的思路不变,根据自己的学生的特点,根据我的风格在细微处适当变化。试过几次后,我发现学生有时对新的思路是很感兴趣,可是由于每次模仿的名师设计理念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我反到没了自我。所以我意识到在引用借鉴别人成果的同时,还应有自己,切不可完全依赖他人,使自己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

课堂是一篇动听而丰富的乐章,教师课前与文本的对话、理解是这篇乐章的序曲,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主旋律,而在对话中的一个个生成则是一个个美妙的小插曲。我校所在的班级差生较多,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真是煞费苦心。“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我决定从兴趣入手。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那么我的课堂无论从内容、形式上都会体现一个“趣”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能。

关于有效讲授,中间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保持轻松活泼的心情。这一点,比较符合自己的课堂特征。一直以来,自己所提倡的就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却发现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老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也就是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关于课后反思。这一条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应该是非常关键的。可很多时候,自己往往会因为懒惰或者文采的限制,而只是去简单回顾自己近期内的教学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书面整理,所以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总结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这也是自己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改进方面。

而在最后自己想说的一点就是有效练习。现阶段很多人对于题海战术不屑一顾,认为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课堂效果等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相冲突,而我的观点则认为,很多时候,练习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只是由于作业的分层设计不够好,导致很多同学感到一定的挫败感,于是就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很多学生开始搪塞老师,敷衍了事。所以,要想真正体现练习的有效性,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设计有意义的、高效的练习形式。

学无止境,同样,对于一个老师来讲,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只有真正掌握了教学真谛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才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才是一个对学生帮助很大的老师,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四

最近,我阅读了加里d·鲍里奇着的《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在阅读过程中,我自觉把书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与日常教学经验相对照后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它给予了我们行动指南,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帮助我们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更促使我们反思然后改进。

本书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告诉我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成为有效教师。

虽然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便自然给学生留下领袖、权威的感觉,但是能否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尊敬与崇拜,则需要教师投入情感与智慧。

首先是建立课堂的规则。开学的第一堂课,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我会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集,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画的“趣”和“美”。随后我会下发学习通知书,明确美术学习的工具,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遵守纪律、带齐工具、勤动手脑。

其次是师生合作。我会带领学生整理美术学习材料袋。整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铅画纸、手工纸、彩色卡纸、宣纸、复写纸、刮蜡纸、皮纸等多种绘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最后是情感交流。我会带领学生阅读美术书、参观美术教室,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将学习画画、泥塑、纸工等美术本领,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美好的学习愿景。

有效的课堂管理,还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精心维护和管理,例如真诚的情感交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方法的运用等。

要想成为有效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明确课程设置方针、目的,分析单元主题目标,合理设计课时计划。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例如阅读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论书籍,研究每一册教材,合理制定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我经常购买一些书籍自学,例如钱初熹着的《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程明太着的《新编美术教学论》等,曾令格主编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了解当前美术教育的发展,学习有效的美术活动设计。

课时计划是一个系统过程,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备课时,首先要系统把握单元目标(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其次要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特征,使课时内容、三维目标等,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是根据既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完成上述两项后,清晰授课便是落实的环节。清晰授课需要教师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使要点易于理解,难点得以有效分解,使学生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概念、方法等。这一切需要教师不断修炼,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涉及情感、态度、组织、经验等方面。

吸引注意、告知学习者目标、激发学生回忆前提学习内容、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是构成课时计划的骨干,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则是骨干上的血肉。因此要想成为有效教师,必须学习多种教学策略,例如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提问的策略、认知学习策略等。学习为了实践,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策略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融合,合理恰当的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例如师生交互、小组合作、各种游戏、比赛、实验、研究等。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验到相互信任和信心,计划和组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因为当教师向学生靠得越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也就有越多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目光交流、声音的变化、身体的移动等。

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还应改注重鼓励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回答的鼓励和表扬,作业的讲解评价等。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帮助学生整理作品集、展示学生作品等也是鼓励、表扬的有效方法。美术学科也应该有测试,包括美术知识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测试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小组竞答、书面测试、主题绘画等。

教师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因此关键点便落在了“有效”两字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努力研究课堂行为和方法、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五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六

由于对教育教学经验的短缺等很多因素对刚刚走上岗位的我提出了特别的挑战,所以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看了教育类的书《有效教学方法》,仔细阅读后,我受到了很大启发,从中我发现了他们所提供的职业成长和进步的机遇。老师若想把自己认真准备的课付诸于实际,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就必须具备相当的素质,要达到这节课的基本要求。而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之后,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样化。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文中指出如果教师把大多数时间用于教授切题内容,而不是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过程和材料上,然后才能使学生获得教学内容。那么,相比之下,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另外文中还说,有任务导向的教师应非常熟悉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很可能会出现在成绩测验中,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为考而教".确切地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课堂要求是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读了该书这一部分内容,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多多。

虽然教育界提倡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在我上小学到时候就听说过"素质教育"这个词,可是很多不变的中考、高考选拔制度,还无法让学校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年轻的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书中使我得知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而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对照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感性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断的得到成功的证明,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接上来的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热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易于取得好成绩。相反,他们总是遇到失败的情况的话,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让他们丧失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题目应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的答案,确保较高的成功率,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其实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我们必须长期追求和探索。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七

这几天我读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一书,全书分为怎样问课和怎样评课两篇,每一篇又分为五章,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章“问课要问学生。”

随着新课程对学生评价与方式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询问,也要以审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为内容,因此“问学生”不再是平面的,而是要求询问学生对教师在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等综合性的评价。

多问学生,学生认为什么方式成功教师就应该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学。你学到了什么?这是教师应该坚持向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询问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课堂上学到什么等问题进行评估教学。询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大体上可以采用当堂问和课后问两种形式,我们知道课前准备是有目的的准备,并不代表结果的好坏。学生的需要不是完全可以预设的,也就是说,教师的精心准备未必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准备的方式,也未必是学生愿意接受的,我们要经常对常规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知识,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教育不能追求课堂的唯美,而疏忽了学生的感受,我们的教育应当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现实学习生活的快乐,让他们愿意学,乐意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再带着新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我们的三标六步课堂也明确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

在问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引导鼓励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做一个虚心的请教者,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期大大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我们应该走进学生,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这样我们未来的课堂才会有所改进。事半功倍的奇迹才会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产生。

问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方式内容的误差,不能简单化,询问之前必须要使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预设好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程序和内容。

问课也不能流于形式,我们应该坚持如定期进行,力争使这一问课形式成为师生平时的教学行为习惯。问课更不能主观化,教师要端正心态,敢于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利于教学管理的问题和要求,应该耐心的解释,以求学生的理解,而不应嘲笑挖苦。事实上学生的回答是客观的,即使是错误的,也是有参考价值的,以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教师要珍惜问学生的.机会,与学生充分交流,有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归根结底,向学生问客的初衷与最终目的是两句话:问的都是你—学生—学的怎么样;为的都是你—学生—能学的更好,当一个教师心中装满“生本”理念的时候,就不会为教学生涯的一些困难而迷茫。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八

回想自己毕业后的几年,在教学上就是一个茫茫然的迷途者,不明白一堂课中该教什么,怎么教,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更未曾反思过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近日,拜读了余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吧。

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参加小语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会议时,张校长就点出了:很多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第一课复制到最后一课,从一年级复制到六年级,成为雷打不动的铁三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或体会……情感)。

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会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见血:这篇课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图片,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行。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余教授还归纳出了几种教学情境,并结合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了曾看过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巧妙设置了教学情境。开始上课,窦老师就说:“今天课上,要为同学们带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这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双重灾难,并没有让他倒下去,他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字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读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他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十九

假期有幸拜读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这本书,从中获益匪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更多懂得了课堂的有效性对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各方面考虑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变成一种具有艺术性和高效性的活动。下面是我的一些启示和收获。与大家共勉。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开展定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必须考虑以下的三个要素:一,学习时间的投入(长度)。二,学习效果的产出(收获)。三,学生学习的体验(苦乐)。其有效性是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性学习,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重视课堂环节的合理安排,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体验生活、接受先进文化、训练灵性的课堂;是学生创新、体现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阵地,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为老师教学定好基调,也是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实施的唯一尺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差生,教师的态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的书,并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对于作业出现较多的错误,不是简单用红笔打“×”,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确的部分划出来,使他们感到还有希望,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经常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他们会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造成课堂的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理念不正确,重视知识能力的学习,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求稳定而不求高效;教学要求与学生基础不相适应,一刀切的现象,缺乏选择性和层次性;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的教法;教学内容偏多、教学要求偏高、急于求成、要求一步到位;教学注重预设性发展,缺乏生成性,教师是主角,学生做配角;没有挖掘、理解教学内容,没有清晰把握教学要求的层次,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学随意、没有体现学科价值;课堂上只下达学习任务,没有启发、指导、反馈和评价,放任自流。

针对于上述的教学缺陷,给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方法:

课堂上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选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教学模式要灵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授课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和保证。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象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二十

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作者写的内容很贴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说出了开展教研活动和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实例讲解,让我知道了在开展教研活动以及日常的教学活动时如何追求有意义的教学。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效”和“有意义”;第二部分“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追求有意义的教学。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以下说说我在文章中获得一些收获:

文章中讲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课”的比例不高,所以我们追求它的价值实现,减少那些不值得上得无意义的课,减少那些上得无意义的课。”要追求有意的教学。

备课备什么?要追求有意义的教学,就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备幼儿上”而不是放在“备教材上”。具体的说把准备教给幼儿的有关内容与幼儿的经验联系起来,通过非正式的谈话或投放相关的材料让幼儿摆弄,预先了解幼儿已知道些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有哪些错误的经验,判断其中有哪些可以通过教学让幼儿理解,哪些是用任何方法都无法让幼儿理解的,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一旦对幼儿已有的经验心中有数,那准备教案就更有针对性了,教学的意义就体现在为幼儿建立经验的连接体。在日常备课中,我觉得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活动设计,想怎样将活动设计的精彩,虽然在设计活动时也关注幼儿,但是不像文章中关注的幼儿这一方面这么多,看了文章以后,我觉得自己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要更多的关注与幼儿,将活动与幼儿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说课说什么?文章中讲到,说课放在平时就是课后的反思,说课要把握的重点是活动过程与预期的关系,主要是分析活动的非预期效应(包括正反两方面),分析非预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性质(是预期不周还是期待生成),分析预设活动中生成的教育行为。说课具有其他人无法代替的特殊意义,因为只有执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预期以及预期外的效应,而评课者只能依据教案上的目标。当教师对自己的预期内和预期外的效应做出原因的假设和分析时,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就能得到体现。

观课观什么?文章中讲到,观课观课观什么?关键在于观摩活动提供哪一类的课更有意义,如果提供的都是课程以外的教学活动,都是执教者自己生成教学内容,及时课上的再好,也会因为观摩者无法领会到课的精髓,生搬硬套而失去意义。应该是大家上过的或是要上的课,只有多看相同的内容的课,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培育起教学的智慧。因此,教师选择和准备一些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尤为重要。这样避免了教材选择中的科学性、教育性的问题,“吃透教材的”问题不大,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而一些教学内容之外的活动设计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作为学习交流的内容。我也很同意作者的看法,多研一些活动计划之内的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很有帮助,这样做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吃透教材”,在开展活动时心里更加有数,有针对性。

这篇文章还是很值得看的,文章中作者的一些理念还是很好的,值得学习。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二十一

近期抽空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从而也形成了我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两个层面。而要使教学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时间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资源因素。

对于科学的教学来说,有些内容是通过课时教学能够实现的,并能马上测量的,是教学的短期效应。拿英语这门课来说,就是这堂课下来,学生能学会使用那些字词,掌握那些句型结构,能用英语进行某项活动。有些内容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教学一个长期的效果。《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英语》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是英语有效教学的长期效应。英语教学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应是有长期效应的基础,教学的长期效应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舍长求短”是与新课程目标相违背的。英语教学有效性与否的评价不应只停留在短暂的单位课时,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教学效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方可体现全面性。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师执教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英语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所有行为。这道出了英语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教师首先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英语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好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强的英语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电和不断开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识。当然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的直接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英语有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就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而学生作为主体,他的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或仔细扎笔记等都是学生参与的重要体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是需要客观的分析,不能臆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学生想参与但没有参与课堂的能力和勇气,当然也有不想参与的学生。因而英语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上开展的,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或者是低效的教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有的习惯成为“leaders”、有的习惯成为“followers”;有的个性张扬、有的喜欢沉默;有的口头表达能力突出,有的则在书面上表达出其强项;有的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则对一切都很漠视;有的努力学习英语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的则只想安逸地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语基础扎实,有的英语基础则不达小学生水平。

因此,英语有效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下开展的,只有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的了解,有效教师才能设计出学生外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

因此要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英语有效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物质条件,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极力营造非物质条件,使优良学校校风、学风以及教师风采、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成为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有效教学》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有效教学读后感篇二十二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备课。备课时,要深钻教材,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以此制定适量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难点的突破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他们需要关心,更需要尊重,所以与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只要做到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课堂过程和谐,课堂效果高效。

有效教学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首先是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如果没了多方的有效互动,课堂就缺失了生气,就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就不能称之为课堂。实现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需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课前除了做好有效备课之外还要有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及处理对策;二是要有转变教师角色的意识。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学习者,融于学生还要高于学生。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悄悄竖起的大拇指,就如同花儿生长的催化剂。我们应从心灵的沟通入手,用交流的口吻,以积极的态度,将拳拳爱生之心渗透到每一言每一语中,让学生从中找到学习的动力。三是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真实互动的内在动力。关注与倾听也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的修养。这里没有高人一等的说教,只有和蔼可亲的朋友。“youdoagoodjob.”“welldone!”“wonderful!”“haveatryagain!”“excerllent!”……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时时感到“我能行”。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才能。

其次是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故而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高低。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师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

最后是有效练习。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具有监控、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练习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还要和家庭作业紧扣,服务于教学目标,做到对学生掌握知识、自身成长有意义、有价值,呈现方式还要有趣。

总之,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