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机械运动教案(专业19篇)

机械运动教案(专业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9:12:22
机械运动教案(专业19篇)
    小编:灵魂曲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提前准备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指导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教案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以便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

机械运动教案(专业19篇)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机械运动教案篇二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机械运动教案篇三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机械运动教案篇四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模板。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活动。

【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

机械运动教案篇五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机械运动教案篇六

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

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压强。(有、没有)。

(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小)。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不变)。

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越小)。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等)。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与、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机械运动教案篇七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课桌、房屋是否做,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机械运动教案篇九

三、作图与实验题(10分)。

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1分).

2.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列于下表:(3分)。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3分)。

1.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

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

中速度越来越_____。(3分)。

图2四、应用与创新(25分)。

3.(9分)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rn,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课桌、房屋是否做,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一

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作参照物的。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20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

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米/秒b.3.75米/秒c.4米/秒d.4.5米/秒。

7.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分20秒,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8.一列长310米的火车,用13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1分10秒的时间,求隧道的长度。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二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课桌、房屋是否做,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三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学生小组。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四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五

二、单选题(2分×16=32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m/sb.12m/sc.1.2cm/sd.1.2km/s。

2.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m/sb.0.73m/sc.0.67m/sd.0.8m/s。

3.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

4.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mb.170mc.200md.230m。

5.如右图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6.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

8.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9.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

10.1600000um可能是()。

a.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

11.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12.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船舱。

1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14.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5.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

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cmb.2mmc.2μmd.2dm。

16.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六

1.

变速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3.物理学中常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5.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式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哪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1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9.在只要求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用__________表示作变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运动快慢。其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七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八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参照物。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九

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理想模型。

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5、知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

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

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

2、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

归纳:

1、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2、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

(1)静止是绝对的吗?

(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

引出参考系概念: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1)讨论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的乘客。

以车厢作为参考系——静止。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

(2)多媒体显示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

以飞机作为参考系——沿直线下落。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沿曲线下落。

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

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三)质点。

考察汽车的运动,火车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将物体抽象为有质量的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