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实用17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9:07:14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实用17篇)
    小编:笔舞

食物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食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总结易于理解和领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实用17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一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综合管理的有机成分。然而,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管理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专业素养,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秩序性,管理方式和模式传统而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四条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化;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有序化;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多元化。这些创新路径的提出对解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一般涉及到高等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信息管理与制度建设等主要任务,是高校人员管理、调用、考评、统计的重要依据,是高校发展与改革的基础,对促进学校科学有序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高等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改革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然而,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档案意识、缺乏专业素养,高校档案管理缺乏资金设备,管理缺乏规范性、秩序性,管理方式和模式传统而落后,缺乏灵活性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有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了,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希望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有借鉴意义。

2.1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高效管理的保证。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问题,必须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和储备人才。首先,要严格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法律意识。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人事档案相关的法规、政策,健全民主法制观念,不得以非法方式、方法利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还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不得利用职务之便随便透漏个人隐私信息。这是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素质。其次,注意培养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整理和搜集能力。搜集人事档案时要注意搜集范围的广泛性,档案材料的连续性,档案材料之间的联系性;整理档案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最后,定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最新的信息管理知识和技术、最新的档案整理方法、最成熟的档案管理体系供工作人员学习、借鉴,从而保证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高从而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日益成熟,高校综合管理的日益完善。

2.2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有序化。

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档案收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纸质档案大小不一,信息不全,“人档不一”情况严重,档案顺序混乱,查询困难,容易遗失等等。针对以上情况,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使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有序化来改善这类问题。首先,科学分类,编排有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逐步转变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等三类形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以这三类为依据对人事档案进行编排、整理,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达到完整、真实、精炼、实用的要求。其次,规范档案收集管理要求,做到统一规范,科学管理。具体做到:明确人事档案纸张大小,明确人事档案各项顺序,明确人事档案编排规则,明确人事档案的更新、修正原则,给定人事档案规范样本等供工作人员学习、借鉴。通过这两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人事档案的管理引向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的道路,方便高校人事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备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和要求,旧有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总量变大,信息更新速度变快,信息传播速度也快,这就要求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这种电子信息数据库的操作要领在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网络实现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与数据共享。该类电子信息数据库对信息管理者、信息被管理者、信息使用者都非常方便。对于信息管理者来说,不用反复整理纸质资料,信息录入以后随时可以更改、随时可以更新、随时可以检索,信息储存在电子信息库中更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消耗,还可以减少信息传播的速度,方便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成本。对于被管理者和信息利用者来说,可以通过网上数据平台申请信息更新,检查信息完整性,查询相关信息等,减少了更新信息、检索信息的时间成本。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既是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经之路,更是高校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题中之义。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但是,创新不意味胡乱创新,创新要在高校的管理传统、管理风格、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创新,要制作出既尊重高校已有管理风格又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效率而创新。此外,要注意正确对待借鉴其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改善本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问题。借鉴不是照搬,借鉴不是抄袭,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用外校管理模式的优势弥补本校管理模式的劣势,找到适合本校发展的档案管理路径,创造出多元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要突破旧有模式、取得重大改革成效,必须具备多元管理模式理念,发挥创造性思维,寻找到适合本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1]刘冬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意义、研究现状与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杨小华,唐日梅,杨莉.关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韩淑华,曹健慧,刘超.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二

在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通过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地强化职业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仅是今后职业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态势,也是国家建设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的重大责任。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其他档案的基础。本文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为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不够重视。

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借阅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在职业院校中我们发现,档案管理工作却不受重视,忽略了档案管理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认为人人都可以胜任档案管理的工作,并没有任何技术可言,所以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去管理,这直接造成了工作人员只是对档案进行了简单的保管,并没有施展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形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职业院校中,一般是由手工完成,这种完成方式对于档案的管理是极其不利的。

(二)人事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档案内容不够完整。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引进一些高学历的人才,但是这类人才一般的档案资料都是残缺的,有的缺少学历学位证书,有的缺少专业职称材料,有的缺少年度考核资料等等。而部分单位因为人事的调动比较频繁,这就直接导致了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管理,因此,人事档案工作残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在过去的职业院校的档案收集纯属是被动的,一般人事部门会把聘用的人才通过邮寄的方式派送档案到学校,在派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执行不严格或是移送不到位的情况,这就使得档案的内容不够完整。

(三)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管理存在脱节问题。

在职业院校中,人事档案管理与人事管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才的流动十分频繁,擅自调离岗位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员并没有清晰的档案资源和组织关系,这就使得转让工作变得异常烦琐,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会选择直接建立新的档案,这就造成了档案的混乱。在职业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这种情况很多,如果人事档案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那么档案管理也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一)完善相关档案资料整理。

在新形势下开展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的是规范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更为标准化,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实施更为简单、协调、有序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益。对于档案的收集以及整理的相关行为要明确规范,务必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且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对于所有的档案资料都要同等重视。

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变革,要求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重新进行全面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正确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且要对计算机的使用有一定的能力。在做好最基本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后,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这是职业院校对档案真实性的需要。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档案。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职业院校的不断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整理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与发展。使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减少失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公布一些非保密的档案信息,这样就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使用信息化技术收集整理档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师生的共同需求。数字化技术所代表的是精细与精准,能够提高建设和完善人事档案的数据库效率,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

(四)建立问题反馈机制。

职业院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工作小组来对档案进行整理,通过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可以通过讨论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要逐步地完善,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问题反馈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人事档案越来越重要。加强对职业院校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运用新型的技术对档案进行实时更新,采取最为合理的方式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推动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1]武志芳.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6).

[2]朱莉,张麟.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改革路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4(7).

[3]李继红,于鲁霞.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j].兰台世界,2011(z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档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人事档案的作用很多学者给予了内涵一致的描述。著名学者陈谭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这样描述:“人事档案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与管理的有效性,它的存在为庞杂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复杂的人事任免更替找到了依据,对中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同样在我国高校中,人事档案对高校的自身发展和综合竟争力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集聚在高校,那么,如何管理好这些优秀人才的人事档案,让档案准确有效的反应这些优秀人才的个人特点,把他们个人在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出色的表现,反映在人事档案材料中,为学校发展提供宝贵的材料,如何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有效管理来助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做到对人的'合理使用,充分激励教师的学术潜能,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高科技成果,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这对档案管理人员以及档案部门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四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落后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已得到普遍采用,计算机信息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有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广泛运用,甚至有些单位人事档案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这些问题存在不利于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管理,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因此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

(二)加强领导,提高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档案领导小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按照人事档案达标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是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三)注重人事档案的收集,提高人事档案质量。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专业技术晋升等需要入档的材料不断增多,给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带来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收集与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认真整理、细致鉴别,做到取之有据,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进行处理,手续不全的材料要退回形成材料的部门进行补办,确保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用新的人事工作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同事,教育他们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遵守制度、保守秘密、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人事档案寿命的目的。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要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通过网络,可以实行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六)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夯实人事档案工作基础。

按照人事档案管理规定、标准,配置足够面积的档案室、阅览室、微机室、档案柜、电脑、去湿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硬件设施,搞好通风、采光、防火器、防潮等配套保护措施。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五

高校人事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事档案是对教师的学历、工作经历、家庭背景、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思想品德、奖励处罚、工资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记载。记述和反映教职工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在高校的人事、组织等部门在选拔、培养、使用人才和引进人才时,以备考察的基本材料。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围绕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开展的工作,这个工作尽管不直接参与学者的教学科研实践,但在整个学校科学管理中,对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和竟争力,确保高校健康、有序、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档案材料能够为激发教职员工的科研能力提供依据。随着国家人事聘任制度的深化,高校学者作为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其流动性日益增强,学者与学校之间灵活配置的新机制日渐形成。只有将最优秀的人才与最具挑战性的职位搭配起来,高校学者的专业优势与潜能才可能得到充分地激励与开发。其次是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能够推进人才的高效流转。在一切学校管理要素中,人,尤其是高层次知识分子、高精尖学者,是最具膨胀力、能动性与发展后劲的管理要素,是将所有物资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整合起来,使之发挥最优化现实效能的重要要素。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学校比较竞争力迅速提升的根本依托,。再次是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完善人事档案特别是教师档案信息系统,让人事档案合理利用,为学校人事决策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保障,推进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高效能运行。可以说,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系统。

2人事档案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决定了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适应当前的工作形式,要想在人事制度的改革中发挥自身职能,就必须改变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变人事档案工作重点:2.1人事档案管理材料的内容从“人事档案”向“人才档案”的转变在传统的人事档案材料整理基础上,由简单记录高校教师的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工作经历、年度考核、职称、工资信息等,这种个人基本信息的汇集,增加高校教师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习研究内容、专业变更情况、在工作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教学专业方向、完成的科研教学工作及成就、发表论文和项目获奖等重要信息纳入人事档案之内,增加对教师人才的特长与优势方面的档案信息,使之适合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对人才个人专业成长的激励功能的要求,使人才档案成为辅助高校教师人才成长规划的重要辅助工具。2.2建设优秀人才团队的档案管理在高校中有形形色色的团队,如教学团队、学术团队、科研团队等,他们对知识生产与学术创新最具促进效能,高校发展依靠的就是人才个体间的协作与协同功能的发挥,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应该由以“个人为主”向“团队为主”的方向转变。在人事档案建设中,建设校内的学术组织或教学组织团队档案,一方面能显现各个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各个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提供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整个团队的档案材料,显现这些团队的人才梯队状况,为各个学术组织、教学组织的人才建设提供参考信息,促进各团队的健康发展。2.3将人事档案管理参与到高校人才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中一直处于无人重视的地位,只能在教学、人事活动发生后,做一些收集资料与信息记载等类似“秘书”性质的工作,它为学校人才资源的汇聚与人才内力的释放提供的数据与信息支持,以及它本身具有的先导功能不能在学校人事管理及发展中发挥。不能让它为学校教师人才的合理、有序、正向流动提供保驾护航的本职功能得到发挥。学校人才选聘与发展规划,应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基础,让“人事档案”参与学校人才政策的制定,真正以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开展学校人才引进工作,也就是在以现有人才档案为依据,编制与审核学校年度人才引进计划。这样通过把现有人才档案和团队人才档案材料反馈给学校决策人员,使得学校人才建设工作基于校情之上,最大化地提升学校人才组合配置、人才选聘、引进工作的效能。

3.1领导重视在我国高校领导权力和地位不可忽视,一个部门的地位和重要性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取绝于这个部门在学校整体工作布局中的位置,取绝于这个部门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所处的次序。而学校工作整体上的布局是领导决定的。一个学校的人事活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否提供现有的人才资源情况,让现有的人才档案做为基础,为学校引进人才计划的编制做参考和依据,这些不是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可以决定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只能提供给学校领导,由领导决定,因此,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能否发挥,不仅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更大程度取决于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度。3.2资金投入在高校中诸多工作都已经实现信息化处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急待于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整体工作的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共同管理,让人事档案的利用更为便捷和科学,真正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使得档案不只是收集在档案柜里,而是分级利用。这就需要将人事档案管理在传统的实物管理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处理,学校就要投入必要的设备,引进《全国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让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有条件开展信息化处理工作。通过收集、整理人事档案信息,科学建立人事档案电子档案,准确提供班干部电子档案利用,让人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为学校引进人才、利用人才提供依据,让学校的人才工作基于校情之上,最大化的提升现有的人才资源配置,切实有效的促进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六

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渔业经济也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政府一直致力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工作,随着渔船种类不断更新,国家推行各类政策措施,对渔船的“双控”管理、网具管制、减船转业以及禁渔休渔等,均产生很好的成效,有效地缓解了海洋渔业捕捞压力,国家还将逐步实施捕捞限额管理进行了专门研讨,渔船数量的增减也是国家调控渔业捕捞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中国特色的捕捞业制度,使我国捕捞业和渔船管理各个环节基本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与此同时,渔业船舶的管理问题也摆在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面前,加强渔船档案管理,可以在坚持“双控”政策的基础上,有效掌控我国的渔船数量以及相关信息,合理控制捕捞强度,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确保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渔船档案管理的意义。

完善渔船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渔船标准化建设,有助于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为推行开展限额捕捞、休渔禁渔制度,推进渔政执法工作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国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应该对所管辖渔船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推进渔船渔港动态监控,增强渔船安全生产、应急救助能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和涉外违法捕鱼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巩固我国渔业市场秩序,合理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维持海洋渔业生态平衡,优化捕捞作业方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锐减,捕捞数量逐年下降,国家越加重视对于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的保护,从1995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近几年不断改进休渔时间和休渔范围,在广阔范围内对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意义。加强渔船档案管理,确保渔船档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向渔业主管部门呈交准确可靠的信息材料,对国家压减海洋捕捞渔船,引导渔民减船转产转业,遏制捕捞渔船快速增长,可以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材料,为政府制定渔业发展目标具有巨大的参考作用,还可以提升渔业主管部门的渔业执法力度。

渔业船舶档案全面的通过文字记载、图像表格、视频影像等各种形式记录了渔船的建造、检测、转销等过程,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可以保护渔船拥有者的依法财产不受侵害。渔业船舶档案主要包含:渔船入户申请表、船具控制指标批准文件、船舶拥有者的身份证件、船舶检验证书、违法违纪记录等很多详细的文件材料。各地渔船管理部门方应遵循国家渔业管理部门相关条例,并分析当地实际情况,编制适用的渔业船舶档案材料收集范围,然后进行细致严谨的调查,档案管理部门采集归纳渔船材料整合并集中监管,记录在案。并对每条渔船做到独立建档,每年及时采集更新数据文本,做到对渔船档案的规范管理。渔船年审年检是渔船检验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渔船开展监管查验,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渔船检验的相关材料,并结合信息数据库对渔船的违法记录的动态影像资料以及处罚文书收集齐全,保证渔船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改进渔船档案管理的举措。

加强对于渔业船舶的档案管理是为了船舶信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全面提升渔船档案的利用服务效率。为加强渔船档案的管理,提出几条建设性建议。首先就是认真做好渔船档案编制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渔船档案管理明细中加入更多数据信息,不仅要包含渔船的数量和型号、功能,并逐一做好编号,提高档案检索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政府以及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推进渔船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渔船管理数据库,优化完善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推广运用北斗导航、als、渔船自动识别系统等先进管理技术,加强渔船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体系,将渔船登记、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船舶检验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以及船籍港、渔业资源费征收、渔船年审、禁渔期捕捞违法记录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由渔船档案管理部门集中规范化管理,并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全方位提高渔船档案的利用效率,并促使我国渔船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信息化轨道。建议实行联网联动机制管理渔船档案。建议国家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创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采取先进的科研技术对渔船进行视频监控,使管理更加直观明了,在网络系统中,将渔船的批准证书,检验许可以及财产证明、违法记录等各项信息详细记录在案。建立由全国联网信息共享数据库管理制度,违法查纠渔船全国联动,建立“三无”渔船清理整治长效机制,全国联动查处“三无”渔船和无照运行的渔船,可以通过联网渔船船籍档案管理部门数据库,了解相关渔船信息,及时查处违法渔船,提高执法效率,并可以大幅减少管理成本,不受地域、空间阻碍,方便监控和信息沟通,使渔船档案的各种信息载体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监管作用。渔业执法部门的办公,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综合管理,构建一个多方位的网络管理系统,利用高新技术对渔船进行网络监控。当发现渔船造成水域污染等违法事件,可充分利用渔船档案资料进行排查检验,对违规渔船依法处理。在休渔期内,可以利用渔船档案资料对区域内渔船停港情况进行分析筛选,从海域陆地对渔船进行管控,可以大大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计算机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几乎可以取代传统的手写操作。因此在如今的渔船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向渔户提供的已经不是以往的纸质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电子档案。如今渔船档案管理工作是将大量的档案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转化为电子格式,然后通过网络途径向外界传递档案信息,将渔船档案转化为有着充分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在渔船档案管理部门内部,也应深化改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开展培训加强教育,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足以胜任数字化信息档案的管理。因此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渔业船舶的信息采集、数据记录以及调控监管,实现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电子化的控制与管理,可以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全面确保信息安全、精准快速地传递信息、最大限度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使渔船档案的管理呈现出及时性、准确性、广泛性和安全性。对渔业船舶进行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运用渔船检验等手段,可以确保渔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利益,有利于渔业市场稳定运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合理运用海洋资源,配合我国的伏季休渔政策,可以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保障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七

医学档案是众多专业档案中的一种,它具备客观真实性、信息性、知识存储性等特征,保存医学档案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存储医学知识。所以医学档案是医院医务人员为患者治疗疾病的依据、参考,为进一步发挥医学档案的作用,务必要优化医学档案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档案管理也应正视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从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医学档案管理水平。

(一)医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当下,医学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医院管理医学档案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导致医学档案管理局面混乱。与此同时,传统医学档案的内涵、外延受到迅猛发展的技术手段及社会经济的巨大冲击,各级医院在没有得到标准统一的管理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实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造成部分很有价值的医学档案材料被遗漏,或档案材料的重点内容不突出、文字资料与图表资料不符等问题,加上医院随意摆放医学档案资料,查阅起来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偏低。

(二)档案管理科技化水平偏低。医学档案是一项非营利性的项目,一直都没能得到医院的重视,特别是医院的领导,往往不会对医学档案管理这一毫无利益的项目进行投资,造成医学档案管理经费始终处于不足的状态,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无法紧跟时代潮流,阻碍档案价值的发挥。

(三)医学档案利用意识较薄弱。改善医疗效果、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直是医院的重点工作,而医学档案的立卷、归档、整理等无法给医院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要投入人员、空间、设备等,且见效缓慢。因而医学档案利用意识较薄弱,医院往往忽略对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无法对医学档案宝贵的价值有充分的认识,疏于利用档案,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四)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如今,各个医院普遍面临一个现状,即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一般情况下,医院都让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医学档案,他们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无法使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不能跟上科技发展步伐。医院在日常的运行中主要把精力用在了培养技术人员之上,往往忽略培养和提高医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造成人员的工作能力无法满足时代要求。

(一)完善医学档案管理制度,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完善的制度是医院顺利开展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保障。医学档案实际上是医院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它不但能为医院的决策、计划提供依据,还能在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其作为物质基础的作用,医院的成长历程无不通过医学档案的形式来体现。医院医学档案管理工作是否准确、系统、完善,这不仅与档案人员是否认真做好了科研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等工作有直接关联,还需要医院的决策层依据国家规定将医学档案管理囊括到常规管理制度之中,从而有机结合医学档案管理与医院日常工作,同步管理医院工作与医学档案建档工作。因此,医院要及时建立健全医学档案管理体制,建立三级档案管理系统,由院长、档案部门、专职档案人员共同构建自上而下的医学档案管理机制,通过一把手负责机制的运行,采取行政手段对医学档案实施统一的、集中的管理。与此同时,医院还要将医疗技术部门、技术人员以及档案部门等的职责理顺,医疗技术部门及技术人员主要是在日常的医学活动中形成医学文件、图像等材料,而档案部门则要时刻跟踪医学档案整理情况,在督促医疗技术人员依据统一标准和制度要求落实档案整理工作的同时给予其必要的指导,严格依据既定制度开展医学档案管理工作,推进医学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大档案管理资金投入,提高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医院要进一步创新医学档案管理模式,加大对医学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保证在医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管理知识和大量先进的设备、技术手段,提高医学档案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医学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将纸质档案汇集成音像、光盘、缩微品等医学档案信息资源,并借助互联网的支持,科学地应用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辅助工具,对医学档案进行深加工与传递,通过引入和改进计算机管理的方式减少医学档案存储空间,为查阅档案提供便利,提高医学档案编研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医院要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储存医院各种各样的档案,并开展医学档案信息保密工作,重视建设网络设施。另外,医院应积极建立先进的、专门的档案管理室,统一管理医学档案,并重视加强医学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应用专业软件系统加强对医学档案的管理,实现医学档案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

(三)改进医学档案服务工作,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医院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医学档案宣传意识,提高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知晓率,从而强化医务人员的档案意识。医院要根据医学档案信息利用的变化情况,积极探究医学档案利用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档案人员要了解并掌握医院馆藏档案的类别、存放地点,从而为医学档案资料的利用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同时,在医学档案服务方式方面要尽快完成从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化成主动服务的过程,做好信息反馈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提高医学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医院档案部门要多路径、多渠道地开发医学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的疾病预防、治疗以及控制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结合医院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编制多种多样的医学档案信息检索工具,支持对医学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广泛收集信息,确保医学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改革传统医学档案借阅模式,拓宽医学档案服务内容,创新医学档案服务方式,为使用者提供网上借阅服务,提高医学档案服务质量;推动医学档案的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促进医学档案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医学档案管理水平。现代化的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量很大,较过去简单的建档、存档工作而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今的医学档案管理不再是单纯地收集、保管、编目、统计病历档案,而要建设医院信息中心,总结过去的经验及教训,使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时能获得科学化的参考和建议。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尽管这些都是边缘学科,但能促使档案人员在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将知识与信息融为一体。因此,加大培训医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力度是医院务必要落实的一项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大势所趋,培养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势在必行。医院只有及时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档案管理队伍,才能合理而有效地管理医学档案,通过档案人才梯队的建立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人员培养机制,针对医院每一名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实施规范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培训,帮助他们增加业务知识、提高档案管理能力,同时开阔医学档案管理视野,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及修养,提高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医学档案管理业务的发展,提升医学档案管理水平。

三、结语。

当下的医学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只有高度重视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建立医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并致力于改进档案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使医学档案管理得到持续的改革和优化,从而提高医学档案管理质量,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景.医院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医学档案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18):199.

[2]郭付平.电子计算技术在医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人人健康,(02):216+250.

[3]赵静.医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探索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3):9-10.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八

目的:分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探讨医院人事代理人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新对策。方法对全院在职职工人事档案完整性进行分析,并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及时性、主动性进行调查。结果: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在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技术改进、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医院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及手段落后,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人事档案交接不及时、不严密。特别是人事代理人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问题突出,人事档案完整性较差,甚至出现断档、弃档、丢档的现象。医护人员对属于个人归档材料的知晓率为35.3%,能主动上交个人归档材料仅25%,导致一次性归档完整率为61.3%。结论: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严格规范履行档案移交手续和加大对人事代理人员人事档案内容的审核力度,是保证医院人事档案完整性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对人事档案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人事档案工作者努力的重点。人事档案是真实记述和反映了干部职工的个人经历、政治面貌的重要材料,是组织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考察、评价、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指医院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和提供利用的活动,是医院人事工作的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是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定职责及义务。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也可以促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及业务发展。

人事档案完整性认识不够。档案管理及职工个人的归档意识相对淡薄,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存在不及时、不主动的现象,个人档案的完整性达不到要求。由于医院属于专业技术性为主的单位,医院的中心工作就是医疗业务,人员结构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中医护人员占80%以上)。医护人员平时只注重专业技术资料的收集,而对于反应个人学习及工作经历的证明材料,比如进修学习证书、培训结业证书、工作业绩证书等不善于收集和主动交给人事部门存档,因此存在个人档案内容的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据统计医护人员对属于个人归档材料的知晓率为35.3%,能主动上交个人归档材料仅25%,导致一次性归档完整率为61.3%。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适应用人制度的改革。随着人才流动性的加大,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手续越来越简化。但由于个人档案的“终身”制,如果档案材料得不到及时补充和修正,有时候会影响人才的正常流动。近3年,我院从外单位调入了12名高、中级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尽管已经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但目前仍有2名个人档案资料不不全,3名个人档案依然未转入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我院人事审核、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带来不便,可能造成“断档”现象。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一套与当前人事制度相适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不同于一般行政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有较高要求,其能力的强弱及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由于我院没有配备专门档案管理人员,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政工科工作人员兼职,没有接受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工作经验,而且对档案的整理缺乏积极主动性,对人事档案完整性分析缺乏专业性。往往是被动地收集档案材料,忽视了医院人事档案的动态性规律,每份档案的内容也会千差万别,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人事档案管理技术设施落后。人事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机密性。不仅需要专人管理,而且人事档案必须单独存放。我院目前仍然没有设置专门的人事档案室,职工个人档案存放在政工科,而且存放设施陈旧,使其机密性、安全性大大降低。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落后,管理人员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人为因素造成档案材料毁坏、丢失的现象仍有发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人事档案,不仅信息存储量大,而且便于查阅,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我院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但由于没有安装专业人事管理软件,也没有与医院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人事信息成为一个“孤岛”,不利于档案的有效利用。

人事档案交接不及时,档案人员离岗离职之前没有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根据《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的相关规定,在没有办理完人事档案交接手续前不得同意期离开原岗位。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候把档案管理人员的调动和离岗等同于一般工作人员来对待,在未完成交接手续情况下,就允许其提前离开原岗位,没有及时与后续人员进行交接,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面对面交接,导致继任者无法向原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医院档案保管和人事档案工作的。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调动和离岗前没有认真做好交接准备,对需要交接的材料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没有详细填写相关表格,也没有对特殊情况写出书面意见,存在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不完备。继任者可能由于对人事档案工作不是特别熟悉,加上没有向前任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医院人事档案情况,或者是新进医院的人员,甚至对医院的工作性质及人事变动情况缺乏根本了解,造成原来遗留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对一些特殊性材料的处理不恰当。因此,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档案交接手续的严密及档案的完整性。

三、医院人事代理人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医院财政事业性编制的数量控制越来越严格,加上公立医院的快速扩张,招聘非事业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医院人员流动性将会越来越大。这些人事代理人员随时可能与医院解除或终止劳动(聘用)关系,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公立医院档案管理的重点工作。医院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移交不及时。相关部门已明文规定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对已离开原单位的人事代理员的档案,原用人单位在办理辞职、辞退及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必须及时将其人事档案移交到当地人事部门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由于目前用人体制发生较大变化,新用人单位对人事代理人员的原始档案要求放松,导致这类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及完整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长时间存放在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或者是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使人事管理部门无法与其本人及新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不能及时归档、补充、整理人事材料。有的因本人频繁变动工作单位,人事档案交接不及时造成其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甚至出现个别人员在没有得到原用人单位同意的情况下舍弃档案一走了之的现象。加之人事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的接收时,只要求将本人的年龄、学习及工作经历、职务变动、职称晋升、奖惩记录、个人政治面貌等材料作为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的必备材料。因此,新用人单位为了留住人才,往往简化手续,则采取到当地人事部门为其重新建档,这样必然会出现个人档案“断档”的情况。加强对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归档材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加大对人事代理人员人事档案内容的审核力度。接收原用人单位移交人事代理人员时,应认真审核必备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重点审核本人的年龄、学习及工作经历、职务变动、职称晋升、奖惩记录、个人政治面貌等必备归档材料。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对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积极宣传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加大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及频次,分层次定期对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进一步寻求新的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管理模式。针对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逐步从人事代理人员(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封闭化、分散化的现状,转向社会化、公开化的`方向,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进一步促进人事代理人员档案的广泛利用。完善档案收集管理环节,建立健全的人事代理人员档案材料收集制度,构建档案材料收集网络。以动态定时定向收集归档方式为主,不断优化档案的收集内容,突出个人文化程度、专业信息等内容,提升流动人员档案利用价值,减少档案丢失、随意“弃档”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健全人事代理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机制。人事代理人员(流动人员)的档案应当移交到具有相应资质的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并取消对个人身份、工作单位、学历、职称、行业类别等界限,由政府人事部门指定的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人才服务机构统一进行管理。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进一步简化托管、查阅、传递、证明等手续,并提供免费的人事代理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减少“弃档”、“丢档”现象。

总之,人事档案是本人学习及工作经历、工作表现、德能勤绩廉的真实性记录。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改进人事档案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严格规范履行档案移交手续和加大对人事代理人员人事档案内容的审核力度,是保证医院人事档案完整性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对人事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将个人人事信息客观、真实、系统、全面地提供给组织人事管理部门,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及义务。对人事档案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挖掘和利用,是人事档案工作者努力的重点,也是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主任务和目标。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九

[摘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综合管理的有机成分。然而,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管理人员缺乏档案意识、专业素养,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秩序性,管理方式和模式传统而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四条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化;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有序化;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多元化。这些创新路径的提出对解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一般涉及到高等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信息管理与制度建设等主要任务,是高校人员管理、调用、考评、统计的重要依据,是高校发展与改革的基础,对促进学校科学有序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高等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改革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然而,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档案意识、缺乏专业素养,高校档案管理缺乏资金设备,管理缺乏规范性、秩序性,管理方式和模式传统而落后,缺乏灵活性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有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求了,因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路径,希望对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有借鉴意义。

2.1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高效管理的保证。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问题,必须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和储备人才。首先,要严格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法律意识。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人事档案相关的法规、政策,健全民主法制观念,不得以非法方式、方法利用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还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不得利用职务之便随便透漏个人隐私信息。这是从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素质。其次,注意培养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整理和搜集能力。搜集人事档案时要注意搜集范围的广泛性,档案材料的连续性,档案材料之间的联系性;整理档案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最后,定期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最新的信息管理知识和技术、最新的档案整理方法、最成熟的档案管理体系供工作人员学习、借鉴,从而保证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高从而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法的日益成熟,高校综合管理的日益完善。

2.2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有序化。

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档案收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纸质档案大小不一,信息不全,“人档不一”情况严重,档案顺序混乱,查询困难,容易遗失等等。针对以上情况,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使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有序化来改善这类问题。首先,科学分类,编排有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学生档案逐步转变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等三类形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以这三类为依据对人事档案进行编排、整理,做到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达到完整、真实、精炼、实用的要求。其次,规范档案收集管理要求,做到统一规范,科学管理。具体做到:明确人事档案纸张大小,明确人事档案各项顺序,明确人事档案编排规则,明确人事档案的更新、修正原则,给定人事档案规范样本等供工作人员学习、借鉴。通过这两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人事档案的管理引向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的道路,方便高校人事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备案。

2.3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成为了时代的潮流和要求,旧有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总量变大,信息更新速度变快,信息传播速度也快,这就要求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这种电子信息数据库的操作要领在于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网络实现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与数据共享。该类电子信息数据库对信息管理者、信息被管理者、信息使用者都非常方便。对于信息管理者来说,不用反复整理纸质资料,信息录入以后随时可以更改、随时可以更新、随时可以检索,信息储存在电子信息库中更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消耗,还可以减少信息传播的速度,方便了不同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成本。对于被管理者和信息利用者来说,可以通过网上数据平台申请信息更新,检查信息完整性,查询相关信息等,减少了更新信息、检索信息的时间成本。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既是大数据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经之路,更是高校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题中之义。

2.4档案管理模式创新多元化。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但是,创新不意味胡乱创新,创新要在高校的管理传统、管理风格、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创新,要制作出既尊重高校已有管理风格又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效率而创新。此外,要注意正确对待借鉴其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改善本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问题。借鉴不是照搬,借鉴不是抄袭,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用外校管理模式的优势弥补本校管理模式的劣势,找到适合本校发展的档案管理路径,创造出多元的管理模式。因此,高校人事档案管理要突破旧有模式、取得重大改革成效,必须具备多元管理模式理念,发挥创造性思维,寻找到适合本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意义、研究现状与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杨小华,唐日梅,杨莉.关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3]韩淑华,曹健慧,刘超.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高校档案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如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问题;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时机也日趋成熟。但是,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早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1)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践表明,数字化档案信息能够让任何一位档案使用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时间只需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不仅是提高档案利用率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且还能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2)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这样就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档案可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并通过光盘、磁盘存储,不再是纸质载体储存,这样一个高校档案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全部馆藏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存储在电脑里,任何个人和机构都能很方便地进行查阅。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专业软件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档案机构没有生产和接受电子文件的工具和网络,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主要是计算机、扫描仪交换机、网路设备,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校档案馆不仅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硬件设备,而且也缺乏相应的配套的软件。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存在误区,认为仅仅是摆设几台电脑就算是具备了基本条件,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信息化了。

2)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步伐进展缓慢。把馆藏的纸质档案变为数字化的档案是当前所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大家知道,对日常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的接收和管理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把高校几十年形成的全部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使其成为光盘、磁盘存储的信息,建立起一套档案全文数据库,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各个高校在这方面工作进展缓慢,投入不够。

3)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一某个方面的,而是一个标准体系,既要有高校档案管理网站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软件的应用标准,也要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还要有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标准,此外,高校档案数据库与地方档案馆数据资源库互联的工作标准等也需要统一。目前,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高校档案馆各自为政,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严重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4)严重缺乏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当前,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中普遍缺乏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就目前各个高校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的全日制专科或本科学校档案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人很少,既熟悉档案业务,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现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转行做档案管理工作,要么是兼职做档案管理工作,导致高校档案人员普遍缺乏非常系统的档案和信息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中专业人才不足,是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当前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带头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上级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文件要求,组织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大讨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题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硬件和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首先要从相关硬件和数据库建设做起。物质条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档案馆为了早日实现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强相关硬件建设,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适当购置适合的先进设备。购置时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听取专家的意见。既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毋庸置疑,档案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将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我们要努力实现档案资料以及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查询和检索自动化。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网路技术发展很快,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现在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使高校的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经常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宣传档案信息化的知识,鼓励各单位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按规定格式、程序和要求上报有关档案资料,以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建设。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不是独立的,档案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配合,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形成的资料,要及时以数字化的手段收集、加工、整理、传送和接收以及储存。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4)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人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事业心强、具备相关知识、精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人才奇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人事部门从外部引进;二是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培训和外出进修等各种方式由高校自己培养。各高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及业务能力尽快适应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培养。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改进。本文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各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善,很多单位对人事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投入力度却还存在一定不足。有些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获取利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往往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领导的这种不重视,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从而使其相关工作人员敷衍了事,致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更好地为单位人事队伍服务。

2.档案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较为单一,都采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进行管理,而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这种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管理方式运用较少,其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多数部门和企业仍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工作比较繁琐,且不易操作。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对人才进行全方面、深度的考核。

随着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仍重保管轻服务,处于被动低调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配合迅速发展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就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在单位中,管理层人员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较多的精力来关注人事档案管理。其次,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从而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要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要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人事档案资料的科学价值。对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要从收集、整理、归档等各个方面来规范地完成,对所有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进而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了合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只有应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人事档案和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相结合,使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无纸化档案,使人事档案的`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提高相关人事部门阅览档案的便利性,提高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要加强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可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从而加快电子信息化档案建设管理的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查询档案,而应成为既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任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三、结语。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3).

[2]朱晓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二

摘要:医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点较多,人员数量大,进而产生的人事档案资料就更多,信息量大,其中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对于医院而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些现实性的问题,若想提高档案管理实效性,应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制定合理的信息化方案,旨在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运行效率。为此,本文就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医院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主要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是人们投医问药的重要去处,其社会价值与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中,会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最终会形成大量的人事档案信息,其主要表现为图像、文字与声音等形式,管理起来难度大。信息化技术的出现,能将各种表现形式的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版本,管理起来更为方便、快捷,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1.1信息化设施不足。

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会需要一定的信息化设备来予以支持,只有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设备,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就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运行实况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档案信息化设施存在着严重不足,基础硬件设备不够完善,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高效开展。一般来讲,医院所拥有的资金都应用到医疗器械、临床药物等方面,往往会忽视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引发信息化设备投资不足问题。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实施中,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硬件设备,投资不足,会影响信息化管理效率[1]。

1.2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缺失。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为信息化建设,需要相配套的制度来予以约束,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以规范管理人员内的行为。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应设置合理的操作保准,将医务人员的专业特长、工作成绩、科室、诚信度、医德医风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记录与评估[2]。然而,由于制度不够完善,约束性不强,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遭遇阻碍,一些管理人员在操作计算机时存在着态度不严谨、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使得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甚至很多项都胡乱、随意填写,会大大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真实性。

1.3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团队。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去实施与操作,强化对档案管理团队的素质约束很是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医院内部档案管理人员都以一些退休或工作年限很长的员工,其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会严重威胁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再加之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极易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安全风险,影响档案管理效率[3]。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技术与设备支持,其是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能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享与储存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应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医院领导的重视,及时购置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做好系统与技术的更新,建立更为稳定、安全、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于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性。此外,信息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为人事档案管理带来机遇,操作更为方便,管理效率更高,但是信息化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技术不纯熟、系统安全系数低等,极易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容易使得重要的档案信息被破坏或丢失,信息安全性下降。为此,在网络状态下,应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维护与管理,将防火墙技术、身份验证技术以及数字加密技术等应用其中,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备份工作,进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2.2加强档案信息化团队建设。

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者,管理者的素质很是关键,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必然要求。因此,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在具备基本档案管理素质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熟练处理文字、视频与声音等信息,及时做好信息的合理分类、提取与操作,是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经过岗前的实训与考核,不符合标准的档案管理人员被淘汰,从中选拔出高素质、专业性的人才,是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为促进医院的进步与发展,应加强对医院的重视,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行特点以及需求,制定标配的管理机制,打造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利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使得医院在人事档案管理上更具规范性与标准化。在制度中,应严格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设定科学的档案考核目标,对医务人员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全面核对与记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明确各项责任问题,将细节落实到位,一旦出现工作懈怠或档案管理不当的情况,应借助制度中的惩处机制来予以惩罚,以达到警示的效果,进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在制度体系中,应融入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打造专业的信息化设备维护与管理团队,一旦出现未按时维护与检修,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发展与与运行,人员管理很是重要,其中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之中,及时提供足够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强化档案管理团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而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对医院未来的发展与运行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三

摘要:近些年来,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高校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注国内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借鉴国外经验的研究少;针对个别单位人事档案问题的研究多,探讨共性问题的研究少;实际问题研究多,理论概括少。今后应该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人事档案的“三化”以及人事档案法制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管理;研究。

人事档案是个人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个人成长经历的客观反映,是个人社会生活的“伴生物”,一直以来,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全国通用的人才评价工具。社会由人组成,更突出地表现为复杂交错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创造了社会,而社会又不断地影响着人。对于一个人来说,社会是他生存的环境,对他的生存与发展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又有赖于人的努力。是人类的活动创造了社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人的研究成为了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要务,社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被看作为人的管理。

通过梳理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研究的理论成果,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研究。

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是在战争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事档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管理人、控制人。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特点很突出地反映在人事档案的内容上,重政治历史、轻工作实绩,重思想品德、轻才能成就,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在当今竞争愈加激烈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人事档案内容明显不符合时代潮流,无法在人事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内容及其管理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关于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譬如,陈兆祦提出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终身制”,王英玮提出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管理机制,等等。笔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事档案改革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应集中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事档案本身的改革等方面。

人事档案的“三化”是指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现代化是人事档案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必经之路,是新形势下人事工作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人事档案的数字化、数据库建立、管理系统研发、信息网络化建设等核心问题。规范化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少人事档案材料载体不统一、装订不整齐、书写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标准化也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加强人事档案标准化建设研究,特别是要加强人事档案载体标准、格式标准、管理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

(一)人事档案是员工的身份证明,关系个人的切身利益。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部门,员工都由干部、工人组成;人事档案是根据人事管理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因此,相应地分为干部档案、工人档案;而一般的农民以及城镇无业人员,即使拥有部分人事档案材料(如学生档案),如果没有获得干部或工人份,其最终是没有人事档案的。可见,人事档案是员工的身份证明。个人在国家社会、组织单位的地位和权利都由这一身份证明所决定。人事档案几乎决定了个人的生老病死,例如,招工、录干、调动工作、晋升、加薪、公费医疗、福利待遇、离退休等等都由人事档案中的相关内容来证明或确定。甚至,当事人的家庭生活、子女前途都由人事档案来决定,例如,领取结婚证,分房,子女入户、上学、顶职等都须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提供各种证明材料。

(二)人事档案是单位控制员工的有效手段,员工因人事档案而被迫依附于单位。

人事档案虽然是个人社会生活的历史记录,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由单位建立,由单位保管,主要供单位利用。一般情况下,只有单位组织人事管理部或人员能利用员工的人事档案,而人事档案对当事人与他人都是保密的。而且,我国实行人档合一,档随人走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个人到哪里工作、学习,其人事档案必须跟随转移到哪里。人事档案不能转移,个人就无法流行动。离开人了人事档案,员工就会失去身份证明,其本人和家庭就会前途难卜,命运堪忧。因而,个人完全依附于人事档案。因为人事档案由单位所管控,所以,单位凭借对人事档案的控制权就可以容易地控制员工,员工则因为人事档案的约束而完全依附于单位,不能随便调离单位。

理念指导制度,制度又约束行为(方式)。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理念,伴随而生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与管理方式。在保守的“管”字当头的理念下,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方式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笔者查阅了部分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尽管内容上略有差别,但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多数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开篇的“保密”二字。也就是在这种略显“左”的保密思想下,无数人事档案人耗掉了青春,耗掉了热情。人事档案工作逐渐成了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因为它不像其他工作那样容易引人注意,发挥不出多少作用,更不容易取得明显成绩。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和部分同志更认为档案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出现那种要用时想到、不用时不要、考核检查时才突击整理的现象,平时对档案工作缺少投入,出现问题后也不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导致了全国上下整体人事档案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结合当前实际来看,比如《干部档案管理条例》规定“干部档案实行党委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企业工人合同制、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实行后,单位和个人是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聘用合同书和各种协议是体现聘用关系的有效凭据,也是约束双方履行责任与义务的主要法律依据。因此,劳动合同、工作协议、聘用书等文件材料应归档,成为员工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考核、辞聘、解聘等方面的材料,也应及时存入人事档案。

五、结语。

新时期,党和国家的精神要求人事档案部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只有这样,人事档案工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否则,一成不变,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迟早要被历史淘汰。特别是对人事档案管理,传统的做法和功能面临挑战,如不再调整、完善,使之始终跟上形势的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焕发新的生机,就很可能会走向消亡,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档案工作现状,努力探索人事档案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开拓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3]任秀军.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档案,(2).

[6]邓绍兴.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统筹规划与实施[j].山西档案,2008(1).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文章解释了高校教学档案的涵义,并从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管理规章和管理体系、明晰新形势下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提高档案工作意识、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教学档案是高校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和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直接记录,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能全方位反映高校的实际办学实力和水平。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高校应该结合教学管理的变化和档案工作的特点,加快推进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改革,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一、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管理规章和管理体系。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服务手段、方式、途径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高校应该根据《档案法》和《高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本校的管理需要和实际情况,积极实施的二级管理,科学制定档案管理的规范以及相关制度,加强业务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了二级管理。二级管理环境下高校档案馆要进一步加强统一的业务指导,进一步理顺档案管理部门与教务处等主管部门在教学档案管理各环节中的关系与职责,建立以校档案馆为主体、教务处研究生处等各主管部门配合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变教学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保管”为校档案馆引导下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档案资源。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的规范,产生了大量数字化档案。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标准、数据库录入规范、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随着高校管理改革,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也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所有涉及的环节和人都列入受控对象,特别要保障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采取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积极对“病毒”和“”威胁,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必然决定了教学档案的复杂性。教学档案不同与其他类型的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连续性、分散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且重复的实践活动,其产生于并作用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教学档案至少要收录上级主管部门及本校下(发)的有关文件、各学院年度工作及总结、各类教学基本如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表;教师授课相关的授课计划、教学任务分配;教学运行相关的专业建设、教研教改、实验实践教学、各类考试、成绩及成绩分析、学籍处理、学位授予、各项教学赛事、各种教学会议、各种统计报表、各类评价和教学评估等。

三、借助网络等媒体,提高档案工作意识。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3]。

相对于排课、考试等岗位在教学运行中的“硬管理”不同,高校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很多领导把档案工作视为“软任务”,认为档案工作不过是“存存放放”的工作而已。要树立全员档案意识,全校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意识更是一种质量意识,重视教学档案工作也是重视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

四、加快推进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教学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基于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4]。

数字化教学档案建立起来以后,可以便捷实现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并且信息存储容量大,用户通过数据库、检索软件等技术,借助某些关键词,便捷实现检索浏览,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可以足不出户地远程访问档案材料,网上下载档案信息,或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五、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有很强的档案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一定的档案知识和处理技能,要有基本的档案价值判断能力。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条件让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有机会去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掌握档案专业理论与知识,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标准、办法,学习计算机使用技能。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研究教学档案管理创新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尹美京.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的关系之我见[j].档案学通讯,2008(3):83.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五

摘要: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还缺乏现代管理化体系,对档案管理的技术与智能化水平不高,这就需要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遵循安全性、信息化和效率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体系,创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

1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现代化管理体系。

在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一般精力都在主营业务上,不管在工作统筹还是资源调配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都缺乏足够的重视,一般也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在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备上,也缺乏足够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如何构建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提升档案管理综合效能,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现代信息化管理体系中,是推进我国档案管理的重要改进方向。

1.2信息化管理仍存在缺陷。

从档案管理实践来看,随着现代发展速度的加快,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工作的需求,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对档案数据精准分析与筛选,可以更好的找准档案管理工作的节点,对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对于信息技术缺乏足够的重视,固守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无法发现工作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档案管理总体工作效能的提升。

1.3档案管理智能化水平不足。

只有提升我国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够更好的助力档案工作发展。这就说明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在开展档案管理的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很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和手段较为落后,智能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档案管理效能的提升。在档案管理实践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如果不能引进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容易出现档案管理漏洞和管理风险,同时也难免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此,探寻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档案管理综合水平,助力档案管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六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在进行着改革,但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还是有很多不足与缺陷。因此,高校应该采取新的相关措施来增强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化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主要的内容包括:将使用频率较高的、重要的`人事档案进行网络化和数字化保存,以方便日后的查阅和使用。增加人事档案数据库的规模和容量。使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存储更为方便。此外,它能为高校的人才聘用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依据。

(一)为高校人才的选拔提供参考。

随着高校的建设发展,人才的流动量加大,档案信息也更为复杂。高校人事信息档案的信息化,能够使领导更为直接快捷地了解到相关人员各方面的信息。如对员工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兴趣爱好、目标追求、专业特长等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有效促进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准确。

在信息化背景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及时更新各种数据、档案信息,以确保信息更为准确、完整。能够快速地统计分析出各类人事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这只是一项辅助性的工作,并不能为高校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高校也没有对人事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忽视了其对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性。或者有的管理员认为,人事档案只要没有损坏、丢失、泄密,对工作造不成多大影响,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对它的重视度。并且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管理者并不重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淡化了其地位和作用。

(二)管理模式还很落后,效率较低。

许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仍旧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档案的提供和储存以纸质为主。它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利用范围广、适应性较强、还可作为原始凭证。但纸质文档的利用效率很低,并且容易丢失和损坏,储存起来不方便等。很多高校并没有对此引起重视,没有制定相关的岗位,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缺乏完善的制度。而在材料的真实性等方面,工作人员也没有进行严格审查,造成了档案的不完整以及失实等,对日后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缺乏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及管理人员。

在部分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由于领导的忽视、资金的缺乏等种种原因,对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的设置及管理人员的培养上存在着很多缺陷。高校没有形成科学专业的人事管理队伍,也不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员,而是随便任用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此项工作,这就造成了人事管理不规范,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一)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

的重要性。要了解到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关系着高校对人才选拔的重要性,它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事部门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学院领导及教职工对它的重视。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改进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己要先重视这项工作,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能产生消极心理。积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感,掌握现今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投资。

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物质上的支撑,培养专业的管理人员,保证人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财力方面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提升工作人员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整合资源、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方式,使人事管理工作的进行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2]陆冬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之我见[j].才智,(29):334.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思考论文篇十七

人事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专门建立用来记载和反映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的文件资料,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我国人事制度也进行了有效改革和调整。随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考,同时新的问题也日益增生,为完善人事档案管理,解决存在中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提升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阐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人事档案的收集、整合、保管与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我国医疗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管理模型,在多年实践的摸索中也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制度和做法,但是医疗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众多,人员资料复杂,初、中、高级医学人才都有,而且流动性大,国家不但要求要有执业证,还要有各自专业的职称证;如果是教学医院,还有有教师资格证及科研或教学成果等等,这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现在很多部门会根据人事档案作为选拔、培养、使用人才的依据,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系统化、成熟化、信息化程度和档案制度在医院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还极为不吻合,区域差异也很大;总体而言,医院的人事档案制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完善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任重而道远。

人事档案管理不仅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也是一个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管理工作。医院的人事管理部门需要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高度的重视,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医疗事业的单位改革的深入,医疗行业的人才流动更加频繁,这不仅有利于经验的交流和学习,也有利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因此做好医疗人才交流工作至关重要,而人事档案工作在人才交流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忽视了档案的重要性,造成了很多档案管理部门人手稀缺,档案的流失、资料不完整和信息错误,更忽视了档案是人才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各部门领导和档案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人才引进、交流和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提供有效的服务。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不一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长期以来,因人事档案管理是属于幕后类型工作,大部分领导与管理者仅仅通过字面意思粗浅理解档案管理仅是记录与看管人员信息的工作。只要做到档案安全完整就可以了,认为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由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自行开展工作并不需要着重安排。就是因为这样的思想而被视为一项应付了事的工作,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未被重视,大部分时间都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停留在口头上说说,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处于表面形式,等到使用档案资料时才发现人事档案的管理的重要性,这对医疗事业的人力资源选择有着较大的影响,为改革与发展提供不了高质量的服务与效果。

随着社会的科技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信息化理念的学习、技能的掌握不足。根据调研、统计,部分医疗单位安装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软件,但是没有注重系统与软件的完善问题,使得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发展与改革。这样不但无法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造成了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记录不完整等严重问题;还有部分医疗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很难适应不断改革深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是资料收集手段落后,二是管理方式落后,三是服务方式单调。目前只满足于工作需要,缺乏将工作与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的意识,手工操作不仅花费时间大量,浪费人力、精力、财力,而且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重复操作和整理难度,严重降低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需求,不能很好适应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3.管理人员素质和设备仍需提升。

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是一项简单普通的工作,它对工作者的专业技能、管理操作技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部门如果缺乏资金与资源的投入、缺乏人员的培养,根本无法向档案管理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许多医疗单位仍在进行改革中,部门与人员进行大量的缩减,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也是缩减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则直接变成了一项兼职工作,甚至有些单位直接交给不具有专业性的兼职人员去完成。根据统计,部分医疗单位已经安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软件,因没有注重系统与软件的完善问题,有些设备配备不完整无法使用,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发展与创新,这样不但无法实现管理信息化,而且造成了人事档案信息记录严重不完整等问题。4.管理人员的创新性不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创新与发展,多数单位的管理者相对保守,遵循旧的管理模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依旧重保管轻服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难以配合迅速发展的新技术,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阻碍着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首先是提高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财力、人力的投入,充分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2.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了合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使其发挥作用,医疗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只有应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人事档案和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相结合,使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无纸化档案,使医院人事档案的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这样就能杜绝作假、篡改人事档案,同时还能提高阅览档案的便利性,提高管理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可以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从而加快电子信息化档案建设与管理。

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查询档案,而应成为既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任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人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着更多的要求,要想让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需要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相关管理制度辅助人事档案的管理,可有效地推动医院人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从而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医疗单位的人事工作提供优质人才档案信息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