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是人们追求的宝贵财富之一。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总结的过程需要冷静客观,不要陷入情绪或个人主观判断。
金华市导游词篇一
金华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到金华市游玩的游客有增无减。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金华市的。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游客们,金华是一座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古城,古时因其母亲河婺江而得名“婺州”。而“金华”这一名字由来于城外南、北对峙的金华山,以北山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洞为主,包括冰壶洞、朝真洞等胜迹,道家称它为“第三十六洞天”。不少名人曾来过,如孟浩然、苏东坡、陆游及毛泽东、宋庆龄、郭沫若等,他们的诗篇墨迹为金华增添了无穷的瑰丽色彩。
问:金华四宝?火腿、酥饼、佛手、山洞。金华火腿是采用金华著名良种猪金华“两头乌”的后腿腌制而成。这种腿具有皮薄骨细,腿心饱满,肉质鲜嫩,精多肥少等特点。用这种腿腌制成的火腿皮色光亮,肉色红润,香气浓郁。用火腿作配料的菜肴不仅滋味鲜美,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金华火腿有:益肾、美肾胃、生津、补虚劳、壮阳固骨髓等作用;适合老人延年,妇女做产,病人手术,体弱之人。
金华斗牛是牛与牛相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不同在哪里呢?金华斗牛始于宋明道年间,一般都是为庙宇开光的一项娱神活动。旧时斗牛,往往选择农闲季节,场地多为广阔的水田。一俟火炮齐鸣,两牛相近,双方主人即各自把牛绳抽出,此时两牛便角斗起来,互不相让,每牛均使出架、挂、撞、顶、落头等多种战术,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均使出浑身解数,欲使对方招架不住而败退。金华斗牛场位于江南经济开发区风景秀丽的湖海塘边,占地8000平方米,"金华斗牛"于每年重阳节隆重开角。
金华观位于双龙洞南侧,相传是赤松黄大仙得道登真之地。他是位以有求必应,治病消灾著称的侨仙,不但在内地拥有众多信徒,香火还延及港、澳、东南亚和北美。此观原系赤松宫下观,盛极一时。宋代时重建洞天福地,并有“天下名山”的匾额。1834年再建时,发掘了“叱石成羊”等奇景,当年黄大仙牧羊在此“叱石成羊”的传说。
双龙洞位于金华北山西北麓,离城约13公里。它的特点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这个怎么说呢?原来,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从外洞进入内洞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洞穴宽3米余,仅容两只小船并行进出,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欲进入内洞,必须平卧船中,仰面擦崖而过,饶有异趣。洞中常年温度约在15摄氏度左右。一进洞口可见宋代书法家吴琳手书的“洞天”二字。其中还有一黄色钟乳石,高达5米。从双龙洞穿越一条百米长的“地下长廊”,即到达“洞口小、肚大、洞深,内有飞瀑,形似冰壶”而得名的“冰壶洞”。一进冰壶洞,就能见到一挂高达20多米的瀑布。
补充知识: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杰()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石灰岩地区一系列作用过程的现象的总称,到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特学术会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所以,喀斯特地貌亦称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呕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美不胜收。
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谁能举几个例子?对,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如广西桂林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闻名于世。而在我们金华也有集中体现。
补充:邻近景点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诸葛村村落布局十分奇巧罕见,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别致、空中轮廓优美。此为南宋末年,诸葛亮二十世孙诸葛大狮公迁居此地后,为纪念先祖诸葛亮而按九宫八卦阵图式精心设计构建的。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曾经在叶圣陶老先生笔下提到过的久负盛名的双龙洞。我们都知道,金华的各种溶洞是“金华四宝”之一,那么有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我们在中学里的地理课应该学过,这种溶洞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我们称之为“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而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亦称岩溶地貌。这种地貌在地下发育着地下河、溶洞等。而在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奇形怪状,美不胜收,呆会儿我们进洞后可以大胆的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欣赏他们。除了金华,云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表现。
那么我们先看一下,在洞口的“洞天”两个苍进有力的大字是由宋代书法家吴琳所书。大家可以找一下,双龙在哪里呢?(游客找)其实,我们在洞口是找不到的,我们可以先走进来,抬头往外望,原来两条龙头分别伸在外面,栩栩如生。而龙身却在我们的洞里,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很久以前金华的人民得到两条龙的保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但时间长了,这里的人民就很懒惰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两条龙看不过去就躲到洞里去了,于是这里不再风调雨顺,民不廖生。黄大仙看到也是很难过,他就想办法用仙水只把龙头引出来,这样,只要人民比较勤劳的话,还是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的。从此,金华的人民以勤劳著称。
我们再看对面的墙上的“双龙洞”三个字,是不是发现有些问题?对,“龙”字是倒写的,这个意味着龙身就在里面,从里面看出来,才是正面。
那么用一句话来形容双龙洞的最大特点便是“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这个怎么说呢?原来,双龙洞由内洞和外洞组成,我们现在从外洞进入内洞必须经此小穴逆水而行,水面离穴顶30余厘米,想进入内洞,必须平卧在船里,仰面擦崖而过,非常有意思。
那么讲到这个船呢,我还要提一提两个人,哪两个人呢?他们是中国老领导人中唯一没有进过双龙洞的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郭沫若。
毛泽东晚年的时候因为发福,没有办法卧船进洞,还曾卡在中央进退两难,还是卫兵硬把船往下压才解了围;而郭沫若是因为觉得自己是文人怎能平卧船上让人拉来拉去,自认清高才不肯进洞的。
好了,现在大家就请排队上船,体会一下卧船的乐趣,进了内洞我会聘请景区导游为大家仔细讲解里面的景致的。
各位游客,欢迎光临金华双龙洞。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郑,你们就叫我小郑导游吧!我向你们简单介绍一下双龙洞的景点:双龙洞在浙江省,出金华城,再入山五公里的地方,由内洞洞顶蜿蜒着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而得名。双龙洞由外洞、孔隙、内洞三部分组成,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奇特。百闻不如一见,就让小郑带领各位去亲身体验双龙洞的奇特美景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在去金华双龙洞的山路上。你们看,山上开满了映山红和油桐,多漂亮。不知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这里的沙土是粉红色的,在别处可见不到。听,这里溪流的声音很动听,随着山势的起伏不同,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在时时变换调子。这溪流是从洞里出来的,要游双龙洞必须迎着溪流前进。
游客们,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双龙洞的洞口。你们抬头看,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你们看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让我们往里走,这是外洞,非常宽敞,在这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游客们,我们现在要经过孔隙,这是进入内洞的必经之路,这里非常窄小,请各位游客不要拥挤,注意安全。上船的游客必须听工作人员的指挥,平躺在小船上,不能动,千万不要把头往上抬,要不然就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各位游客,过孔隙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很刺激呢?我们现在离内洞的距离大约还有二三丈水程,请各位游客按秩序登陆,现在我们已到了内洞。
这里有点黑,请注意脚下,走稳。
请大家通过灯光,抬头看看洞顶,大家看像什么呢?对了,它们像两条龙,一黄一青的两条龙,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大家看,洞顶上还有许多石钟乳和石笋,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它们的颜色,形状变化多端,有的像暴布,有的像莲花,有的像碗,有的像蛋糕……这里一共有四十多种名目,相信聪明的游客们,肯定看出了不少吧。
我们看到这些景确有鬼斧神工之妙,石钟乳和石笋它们是经过成千上万年才长成的,因为它们一百年才长一厘米。
游客们,千万不要坐在洞里,看它们成长,这样你等白了头也没有用。
各位游客,现在请你们自由活动细细观赏,好好感受洞内的奇丽景色吧!
金华市导游词篇二
大明边城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东郊,于水晶阁沿锦江右岸展开,总投资11.9亿元,毗邻“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湖南凤凰古城及“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
整个景区以“明”史为据,以“明”文化为内涵,以“明”军事为主脉,以地方特色为背景,致力于明朝以来贵州6历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养生、体育、影视”等为一体,是西南最大的综合历史文化景区!
核心景区划分为边城广场演艺区、边城市井文化区(含五角大楼剧场)、边城军事体验区、边城水师龙舟营、大明水寨锦江渔文化区、大明酒庄、等八大文化体验区块。作为一座文化之城、故事之城、体验之城,大明边城将成为展示贵州六百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化之城——作为五溪文化发祥地,多民族聚居碰撞与融合,孕育了边城丰富离奇的少数民族文化:土司文化、巫蛊文化、夜郎文化、苗药文化在此融合发展。
金华市导游词篇三
边城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
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
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
”著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以茶峒为北景,写出他的代表作《边城》,从此边城驰名中外。
解放后,城垣、白塔虽毁,但古风依存,又新修楼房和大桥等建筑,为边城茶峒增添新景;《连心坝》、《边城》等影片,均在茶峒拍摄外景。
许多慕名探访者踏青石古道,登水边吊脚楼,听月下渔歌,寻觅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坟;回味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清嘉庆七年(1802),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奖经此地逃往四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推进大西南。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近年来,建起了34级石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如今茶峒旧貌换新,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成为闻名世界的边城。20xx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
边城古镇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边城》中,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眼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人家所在的旗帜。……黄泥的墙,乌黔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全城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青石板街依山就势,纵横交错。这些青石板的石条是茶峒人一块块从山上背回来,一凿凿地凿掉那些多余的部分,粗糙的部分凹凸的部分,再一块块地连着铺过去,路越多希望也越长。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青石板磨得油亮。”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小景。
金华市导游词篇四
太平天国侍王府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siteofkingshiwang'sresidence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简称侍王府。坐落在金华市婺城区城东鼓楼里酒坊巷52一3号,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府第。1861年构建,是我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极为罕见,现存侍王府的三宝:团龙、壁画、两株千年古柏。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开辟为“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对外开放。
侍王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1860年封为侍王,1861年他由安徽、江西进军浙江,5月28日,他率太平军攻克金华后,遂以金华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侍王府为当年李世贤在浙江的指挥中心。
侍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四组成,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面积达63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大殿(议事厅)、二堂和后堂(又称耐寒轩)。侍王府分东、西两院。东院现存的建筑有照壁、正厅、后厅、耐寒轩等。照壁高约6米,面宽17米,上面有许多石雕或砖雕的龙凤图案。照壁为太平军所建,其余的建筑是利用了试院的建筑改建而成的,都是硬山顶、砖木结构的衙署式建筑。正厅又称“议事厅”,面阔5间,是当时李世贤举行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
西院为侍王府住宅,共有四进:进入门厅后,有长廊与前厅相连,前厅为李世贤理事处,两旁为花园;二进建筑的中厅在所有的建筑中最为精美讲究,为侍王的办公地点;三进建筑为侍王住房;四进为一幢楼房,是侍王部属和卫士的住所。西院的一、二进建筑有大量的壁画、梁枋彩绘王府风光(12张)以及木、石、砖雕等,二进的中厅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砍柴图”等壁画,表现了有关太平天国制度、战争以及民间传统的渔、樵、耕、读等内容。
侍王府原系唐宋时州衙所在,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漳曾驻此。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太平军攻克金华后,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葺,并在原千户所;日址构屋数重。整个建筑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现保存原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现在太平天国侍王府分为东西两院。
东院以大殿为主体。
门前的照壁,高约6米,面阔17米,正背面均镶嵌着一组组相互对称、造型精美的砖石雕,是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
大殿后为二殿、耐寒轩(三殿)。
大殿系当年太平军首领议事厅太平天国侍王府,宽27.65米,深16米,园柱直径一抱有余,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
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周恩来曾到这里(议事厅)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
西院以住宅建筑为主,共四进。
一二进之间有一长廊,构成工字形,这和东院大殿与二殿由过厅组成工字形一样,是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的一大特点,二三进相传是李世贤的办公地址和住址。
四进相传是王府卫队的住处。
在这四进的墙壁和染架上满是壁画和彩画,尤以《樵夫挑刺图》和《四季捕渔图》及《望楼兵营图》最为著名。
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1100多年,如今躯干斜而不倒,枝叶直指云天,因而被誉为“活文物”。
侍王府是太平天国的艺术宝库,据1983年底已发现石雕、砖雕各11,木雕526件,大小壁画ii9幅,彩画407幅,还有各种图案不计其数,这些艺术品与整个侍王府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团龙值,而且也是研究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待王府壁画、彩画之多为全国之最,超过全国各地太平天国遗址所保存的壁画、彩画之总和。。
太平天国侍王府是太平天国的艺术宝库,其壁画、彩画之多为全国之最,超过全国各地太平天国遗址所保存的壁画、彩画之总和,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研究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珍贵资料。
团龙是侍王府石雕珍藏品,是迄今太平天国时期最珍贵的文物之一,团龙原嵌在侍王府东院照壁墙正中位。
团龙所采用的石质细腻,雕刻以透空镂钻的微雕与金华雕刻工艺技法相结合,使整个造型富有文化,显得庄严威武。团龙直径1.20米,环框凸雕有六只飞翔的蝙蝠,龙爪刚劲、火球腾云,似飞欲跃之态。团龙其精湛的工艺被介绍到世界各地。
金华市导游词篇五
那在这两天的旅途中,小曾要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多多指教,给我一个能够进步的机会,我也期望各位能够在这两天中支持以及配合我们的工作,可能我不是最优秀的导游,但我绝对会是一个最用心的导游,大家要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都能够和我说,在我的潜力范围内的,我会尽量满足您的要求。
到了后我们先用个中餐,用完中餐我们开始游览,秦王宫,清明上河图,还有大智禅寺,用晚餐。晚上我们还有一个夜景要去游玩,那我们就先游夜景之后再入住房间,第二天,用完早餐后我们坐车去游览明清宫苑,广州街,香港街,再用个中餐我们就结束了在横店的。整个游览行程,坐车回到平阳,这就是我们这两天行程的安排,大家要是有什么意见或建义能够提前向我反应,我会做相应的处理!
金华市导游词篇六
边城茶峒地处湘西州花垣县西北边境,距县城25公里,位于湘、黔、渝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边城古镇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边城》中,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解放前,山城雄峙,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白塔耸立,古渡摆舟,如诗如画。诗云:“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以茶洞为背景,写出小说《边城》,驰名中外。解放后,城垣、白塔虽毁,但古风依存,又新修楼房、大桥和农贸市场等,为边城茶洞增添新景,《连心坝》、《边城》等影片,均在茶洞拍摄外景。许多慕名而来者以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为导游图,寻觅白塔、石碾和船夫的坟:踏青石古道,登水边吊脚楼听月光下飘来的渔歌,回味那美丽动人的故事。
茶峒,因沈从文的著名中篇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边城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清进嘉庆七年(1820xx年),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各有4座炮台,420个垛口。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将就是经过这里逃往四川的;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时,也是从这里长驱直入大西南的。解放后,城墙城门虽被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在一脚踏三省的石油管沙滩上,建起了34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河观光带。如今茶峒是个城内有吊脚楼,城边有河,河中有岛,岛上有林,林中有碑,碑中有文的闻名世界的边城。主要旅游景点有:翠翠岛、书法园、沿河吊脚楼、南方古人类遗址、古老城墙、拉拉渡、名联坊、一脚踏三省等。
金华市导游词篇七
太平天国侍王府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siteofkingshiwang'sresidence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简称侍王府。坐落在金华市婺城区城东鼓楼里酒坊巷52一3号,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府第。1861年构建,是我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极为罕见,现存侍王府的三宝:团龙、壁画、两株千年古柏。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开辟为“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对外开放。
侍王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1860年封为侍王,1861年他由安徽、江西进军浙江,5月28日,他率太平军攻克金华后,遂以金华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侍王府为当年李世贤在浙江的指挥中心。
侍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四组成,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面积达63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大殿(议事厅)、二堂和后堂(又称耐寒轩)。侍王府分东、西两院。东院现存的建筑有照壁、正厅、后厅、耐寒轩等。照壁高约6米,面宽17米,上面有许多石雕或砖雕的龙凤图案。照壁为太平军所建,其余的建筑是利用了试院的建筑改建而成的,都是硬山顶、砖木结构的衙署式建筑。正厅又称“议事厅”,面阔5间,是当时李世贤举行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
西院为侍王府住宅,共有四进:进入门厅后,有长廊与前厅相连,前厅为李世贤理事处,两旁为花园;二进建筑的中厅在所有的建筑中最为精美讲究,为侍王的办公地点;三进建筑为侍王住房;四进为一幢楼房,是侍王部属和卫士的住所。西院的一、二进建筑有大量的壁画、梁枋彩绘王府风光(12张)以及木、石、砖雕等,二进的中厅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砍柴图”等壁画,表现了有关太平天国制度、战争以及民间传统的渔、樵、耕、读等内容。
侍王府原系唐宋时州衙所在,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漳曾驻此。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太平军攻克金华后,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葺,并在原千户所;日址构屋数重。整个建筑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现保存原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现在太平天国侍王府分为东西两院。
东院以大殿为主体。
门前的照壁,高约6米,面阔17米,正背面均镶嵌着一组组相互对称、造型精美的砖石雕,是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
大殿后为二殿、耐寒轩(三殿)。
大殿系当年太平军首领议事厅太平天国侍王府,宽27.65米,深16米,园柱直径一抱有余,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
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周恩来曾到这里(议事厅)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
西院以住宅建筑为主,共四进。
一二进之间有一长廊,构成工字形,这和东院大殿与二殿由过厅组成工字形一样,是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的一大特点,二三进相传是李世贤的办公地址和住址。
四进相传是王府卫队的住处。
在这四进的墙壁和染架上满是壁画和彩画,尤以《樵夫挑刺图》和《四季捕渔图》及《望楼兵营图》最为著名。
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1100多年,如今躯干斜而不倒,枝叶直指云天,因而被誉为“活文物”。
金华市导游词篇八
金华侍王府是太平军后期主要将领侍王李世贤的王府,也是浙江省最早的全国重点文物之一。侍王府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酒坊巷,构建于1861年,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1985年我们去侍王府时正值侍王府大修,里里外外都搭建了脚手架,建材堆满了场地。我们与工地负责人商量了之后从脚手架下面进入侍王府,粗粗转了一圈。室内光线暗淡,侍王府最出名的壁画是见到了,但是看不大真切。
虽说当时侍王府在大修中,但是那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资料说侍王府原系唐宋时州衙所在,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漳曾驻此。
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5月28日,太平军攻占金华后,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茸,并在原千户所旧址构屋数重。
侍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宫殿、住宅、园林三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如果加上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
侍王府分东、西两院。
东院是办公区,主体建筑是大殿(议事厅)、二堂和后堂(又称耐寒轩)。
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1100多年,如今躯干斜而不倒,枝叶直指云天。
东院现存的照壁高约6米,面宽17米,上面有许多石雕或砖雕的龙凤图案。
照壁为太平军所建,造型精美的砖石雕,是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
其余的建筑是利用了试院的建筑改建而成的,都是硬山顶、砖木结构的衙署式建筑。
正厅又称“议事厅”,面阔5间,是当时李世贤举行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宽27.65米,深16米,庭柱直径一抱有余,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
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周恩来曾到这里(议事厅)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
西院为住宅区,共有四进,进入门厅后,有长廊与前厅相连,前厅为李世贤理事处,两旁为花园;二进建筑的中厅在所有的建筑中最为精美讲究,为侍王的办公地点;三进建筑为侍王住房;四进为一幢楼房,是侍王部属和卫士的住所。
西院的一、二进建筑有大量的壁画、梁枋彩绘以及木、石、砖雕等,二进的中厅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砍柴图”等壁画,表现的内容是有关太平天国制度、战争以及民间传统的渔、樵、耕、读等内容。
以及木、石、砖雕等。
西院门厅西南的空旷地是当年的练兵场。
第四进以北的土丘为望楼遗址。
第四进以北的土丘为望楼遗址。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据1983年底普查,侍王府已发现石雕、砖雕各11,木雕526件,大小壁画119幅,彩画407幅,还有各种图案不计其数,侍王府壁画、彩画之多为全国之最,超过全国各地太平天国遗址所保存的壁画、彩画之总和。石雕团龙所采用的石质细腻,刻工以透空镂钻的微雕与金华雕刻工艺技法相结合,使整个造型富有文化,显得庄严威武。团龙直径1.20米,环框凸雕有六只飞翔的蝙蝠,龙爪刚劲、火球腾云,似飞欲跃之态。石刻团龙其精湛的工艺被介绍到世界各地。
侍王李世贤是“天京之变”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内讧大屠杀之后被提拔起来的青年将领,是忠王李秀成的堂弟,是青年将领中仅次于陈玉成、李秀成的军事骨干。
李世贤原来一直在堂兄李秀成指挥下作战,李秀成经营苏州,后来李世贤分兵经略浙江,遂成独立一军的最高指挥官。
苏州失守,李秀成被召进入孤城天京,而李世贤则别有所图,南下进占金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这在客观上讲,表明了李世贤对日益腐朽的洪秀全统治集团的失望和对堂兄李秀成愚忠的不认同。
天京失守,李世贤的部队成为太平军最后一支残存的主力部队,幼天王准备与李世贤会合不果,李世贤弃浙江进入福建发展。
李世贤一度在福建颇有气象,但是被部将汪海洋刺杀,太平军最后一支主力才被清军消灭。
从李世贤后期的行动看,再对照金华侍王府壁画的“五爪龙”图案看,李世贤或当有“另立中央”的心思。
但是,洪秀全本来就是“造反派”,又是一贯腐朽,李世贤真要“另立中央”也无可厚非。
据10月6日《金华日报》月6日《金华日报》报道,此前一天(10月5日)侍王府失火,时候查明是一名被辞退的员工挟嫌纵火。据说救火时著名的《冬季捕鱼图》、《夏季捕鱼图》等珍贵壁画被浇湿,所幸可以修整。好险!
金华市导游词篇九
太平天国侍王府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酒坊巷,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在浙江的军事指挥所。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金华市茶花园。
导游词。
希望大家喜欢!
金华侍王府是太平军后期主要将领侍王李世贤的王府,也是浙江省最早的全国重点文物之一。侍王府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酒坊巷,构建于1861年,是全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1985年我们去侍王府时正值侍王府大修,里里外外都搭建了脚手架,建材堆满了场地。我们与工地负责人商量了之后从脚手架下面进入侍王府,粗粗转了一圈。室内光线暗淡,侍王府最出名的壁画是见到了,但是看不大真切。
虽说当时侍王府在大修中,但是那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资料说侍王府原系唐宋时州衙所在,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漳曾驻此。
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5月28日,太平军攻占金华后,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茸,并在原千户所旧址构屋数重。
侍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宫殿、住宅、园林三部分,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如果加上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
侍王府分东、西两院。
东院是办公区,主体建筑是大殿(议事厅)、二堂和后堂(又称耐寒轩)。
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1100多年,如今躯干斜而不倒,枝叶直指云天。
东院现存的照壁高约6米,面宽17米,上面有许多石雕或砖雕的龙凤图案。
照壁为太平军所建,造型精美的砖石雕,是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
其余的建筑是利用了试院的建筑改建而成的,都是硬山顶、砖木结构的衙署式建筑。
正厅又称“议事厅”,面阔5间,是当时李世贤举行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宽27.65米,深16米,庭柱直径一抱有余,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
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周恩来曾到这里(议事厅)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
西院为住宅区,共有四进,进入门厅后,有长廊与前厅相连,前厅为李世贤理事处,两旁为花园;二进建筑的中厅在所有的建筑中最为精美讲究,为侍王的办公地点;三进建筑为侍王住房;四进为一幢楼房,是侍王部属和卫士的住所。
西院的一、二进建筑有大量的壁画、梁枋彩绘以及木、石、砖雕等,二进的中厅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砍柴图”等壁画,表现的内容是有关太平天国制度、战争以及民间传统的渔、樵、耕、读等内容。
以及木、石、砖雕等。
西院门厅西南的空旷地是当年的练兵场。
第四进以北的土丘为望楼遗址。
第四进以北的土丘为望楼遗址。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据1983年底普查,侍王府已发现石雕、砖雕各11,木雕526件,大小壁画119幅,彩画407幅,还有各种图案不计其数,侍王府壁画、彩画之多为全国之最,超过全国各地太平天国遗址所保存的壁画、彩画之总和。石雕团龙所采用的石质细腻,刻工以透空镂钻的微雕与金华雕刻工艺技法相结合,使整个造型富有文化,显得庄严威武。团龙直径1.20米,环框凸雕有六只飞翔的蝙蝠,龙爪刚劲、火球腾云,似飞欲跃之态。石刻团龙其精湛的工艺被介绍到世界各地。
侍王李世贤是“天京之变”杨秀清、韦昌辉、洪秀全内讧大屠杀之后被提拔起来的青年将领,是忠王李秀成的堂弟,是青年将领中仅次于陈玉成、李秀成的军事骨干。
李世贤原来一直在堂兄李秀成指挥下作战,李秀成经营苏州,后来李世贤分兵经略浙江,遂成独立一军的最高指挥官。
苏州失守,李秀成被召进入孤城天京,而李世贤则别有所图,南下进占金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这在客观上讲,表明了李世贤对日益腐朽的洪秀全统治集团的失望和对堂兄李秀成愚忠的不认同。
天京失守,李世贤的部队成为太平军最后一支残存的主力部队,幼天王准备与李世贤会合不果,李世贤弃浙江进入福建发展。
李世贤一度在福建颇有气象,但是被部将汪海洋刺杀,太平军最后一支主力才被清军消灭。
从李世贤后期的行动看,再对照金华侍王府壁画的“五爪龙”图案看,李世贤或当有“另立中央”的心思。
但是,洪秀全本来就是“造反派”,又是一贯腐朽,李世贤真要“另立中央”也无可厚非。
据20xx年10月6日《金华日报》20xx年10月6日《金华日报》报道,此前一天(10月5日)侍王府失火,时候查明是一名被辞退的员工挟嫌纵火。据说救火时著名的《冬季捕鱼图》、《夏季捕鱼图》等珍贵壁画被浇湿,所幸可以修整。好险!
太平天国侍王府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siteofkingshiwang'sresidenceofthetaipingheavenlykingdom),简称侍王府。坐落在金华市婺城区城东鼓楼里酒坊巷52一3号,曾是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府第。1861年构建,是我国现存的太平天国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壁画等艺术品最多的一处,极为罕见,现存侍王府的三宝:团龙、壁画、两株千年古柏。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已开辟为“太平天国侍王府纪念馆”对外开放。
侍王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1860年封为侍王,1861年他由安徽、江西进军浙江,5月28日,他率太平军攻克金华后,遂以金华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侍王府为当年李世贤在浙江的指挥中心。
侍王府规模宏大,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四组成,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面积达630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大殿(议事厅)、二堂和后堂(又称耐寒轩)。侍王府分东、西两院。东院现存的建筑有照壁、正厅、后厅、耐寒轩等。照壁高约6米,面宽17米,上面有许多石雕或砖雕的龙凤图案。照壁为太平军所建,其余的建筑是利用了试院的建筑改建而成的,都是硬山顶、砖木结构的衙署式建筑。正厅又称“议事厅”,面阔5间,是当时李世贤举行重要军事会议的场所。
西院为侍王府住宅,共有四进:进入门厅后,有长廊与前厅相连,前厅为李世贤理事处,两旁为花园;二进建筑的中厅在所有的建筑中最为精美讲究,为侍王的办公地点;三进建筑为侍王住房;四进为一幢楼房,是侍王部属和卫士的住所。西院的一、二进建筑有大量的壁画、梁枋彩绘王府风光(12张)以及木、石、砖雕等,二进的中厅有“兵营图”、“四季捕鱼图”、“砍柴图”等壁画,表现了有关太平天国制度、战争以及民间传统的渔、樵、耕、读等内容。
侍王府原系唐宋时州衙所在,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漳曾驻此。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太平军攻克金华后,即在此召集工匠大加修葺,并在原千户所;日址构屋数重。整个建筑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3000多平方米,现保存原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1863年太平军撤出金华以后,虽经破坏,但基本保持原貌。
现在太平天国侍王府分为东西两院。
东院以大殿为主体。
门前的照壁,高约6米,面阔17米,正背面均镶嵌着一组组相互对称、造型精美的砖石雕,是太平天国遗留至今唯一的一座照壁。
大殿后为二殿、耐寒轩(三殿)。
大殿系当年太平军首领议事厅太平天国侍王府,宽27.65米,深16米,园柱直径一抱有余,所有墙壁、梁柱上均绘有各种壁画和彩画,十分壮丽宏伟。
1939年抗日关键时刻,周恩来曾到这里(议事厅)作过重要的抗战演讲。
西院以住宅建筑为主,共四进。
一二进之间有一长廊,构成工字形,这和东院大殿与二殿由过厅组成工字形一样,是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的一大特点,二三进相传是李世贤的办公地址和住址。
四进相传是王府卫队的住处。
在这四进的墙壁和染架上满是壁画和彩画,尤以《樵夫挑刺图》和《四季捕渔图》及《望楼兵营图》最为著名。
耐寒轩前的二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历经1100多年,如今躯干斜而不倒,枝叶直指云天,因而被誉为“活文物”。
侍王李世贤,是太平天国中兴名将——忠王李秀成的堂弟。他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将领,时任浙江战场的主帅。李世贤坐镇金华,在清考试院的基础上,修建了侍王府做为指挥中心。侍王府是我国现存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品最多的一处,1988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午后的金华,骄阳似火,热浪袭人。当我们费尽周折来到侍王府时,偌大的院落里除了静默伫立的宫殿园林,只有我们几个,别无他人。四周一片冷清静谧,树上的蝉“吱吱”地哀鸣着,更为侍王府凭添了几分阴森和肃杀。
侍王府虽几经战乱,但基本保持了原貌。门前巨大的照壁已经破败不堪,但据说这是太平天国唯一留存至今的一座照壁。侍王府分东西两院,东院是大殿,高大敞亮,气势壮丽宏伟。大殿正中摆放着一尊李世贤的全铜雕像,墙上悬挂着一面太平天国旗。西院是住宅,以前是侍王眷属的生活之所。目前,西院已不对外开放,门厅挂满了黄色的幔帐,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院内的壁画不受阳光侵害。东院大殿之后是二殿、三殿,殿与殿的天井处有两株高数丈的千年古柏,相传为五代吴越王钱谬亲手种植,已经历时1100多年,至今枝叶繁茂,躯干斜而不倒,直指云天。
侍王府的墙壁和梁柱上,随处可见壁画彩绘。据传,这里的壁画、彩绘之多为全国之最。大殿内雕梁画栋,斑驳陆离的壁画和精美绝伦的雕刻仿佛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曾经的威仪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