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控制和问题解决,以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整策略和分配资源,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完美的方案参考,不妨阅读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一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二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
(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20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推荐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然后由澎湃新闻进行撰稿宣传。为做好推荐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全校所有在岗教职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以上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率先垂范,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1.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人格品质高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有扎实学识。既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是智慧型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有仁爱之心。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5.其他要求。推荐人选必须能够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教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介绍、暗示或强制学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培训;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或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过程、评估考核、职称评聘、领导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票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其他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根据学校推荐方案,我校每月推荐星教师1名。
1.学校制定推荐评选方案。内容包括推荐评选的范围条件、办法、程序等等,单位推荐评选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学校组织实施推荐评选。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根据单位推荐评选方案,实行层层推荐的方式组织实施评选推荐工作,确定推荐初步人选。
(1)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推荐。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范围、条件。根据一线教师综合表现情况投票推荐1名“星教师”候选人。
(2)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评议推荐。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结合全体教职工评选推荐情况提出学校推荐初步人选。
3.学校领导班子审定。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荐评选情况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单位推荐人选。
4.学校公示。学校将推荐结果、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在单位明显位置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5.专业媒体撰稿宣传。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四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集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
(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3)教师队伍。
(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20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
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xx”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xx]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2、外出训练请老师们着装轻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详细要求见拓展活动方案)。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政工作队伍不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校园稳定,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几支队伍的建设,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推进思政队伍立体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配足配强组工干部,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组工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要配足配强专兼职组织工作干部。
2.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队伍职业化。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支稳定规范、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辅导员上岗前应经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其任职的重要条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对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使辅导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要求,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2)实施一年一培训计划。开展全校辅导员全员培训,使每一名专职辅导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新聘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内地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修培训。提升辅导员学历层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学校积极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应在参加工作3年后,选修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六门主干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3)完善实践锻炼制度。依托我校与疆内其他高校、内地援疆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辅导员赴北疆高校、内地援疆高校学习考察,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辅导员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开展假期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建立辅导员校际挂职锻炼机制,推动辅导员与党政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选派辅导员到学校党政机关、学校周边的街道乡镇、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
(4)为辅导员配备助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配备助理,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选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助理,使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幸福度。
3.充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实行班级导师制是充实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队伍的补充,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学院教学管理主要领导、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与班级和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学生交朋友。
4.用好用活思政教师,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聘请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班级导师,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高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以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征的了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辅助队伍。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同时发挥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具有“双重效应”。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发挥好思政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是唯一的出路,规范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规范培训内容是规范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四是“菜单化”选学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往往是辅导员,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增添了思政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见识不多,经历很少,所以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方法欠缺。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4、拓宽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发展渠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科学设计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思政工作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把思政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5.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坚持精细化工作理念,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内涵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队伍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工作队伍职业伦理。建立思政工作队伍岗前宣誓制度,培育发掘思政工作队伍先进典型,塑造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形象,增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每年举办全校思政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大赛,展示思政工作队伍才能风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健全完善思政工作队伍谈心谈话制度、家访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文关怀,改善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学校党委、组织部将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表彰范围,并在校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表彰名额中向一线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倾斜。设立校级优秀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示范岗,着力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统筹培养、同等支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高校党政“一把手”是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做到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相互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岗位与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岗位的相互配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与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调,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各学院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经费;要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要在社科基金中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基金,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完善考核机制。学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文明学校考评等,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我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党政领导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思政工作队伍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进行绩效考核、发放岗位补贴的主要参考,作为岗位聘任和发展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予以警示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通过一定程序予以解聘。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推荐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然后由澎湃新闻进行撰稿宣传。为做好推荐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全校所有在岗教职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以上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率先垂范,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1.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人格品质高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有扎实学识。既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是智慧型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有仁爱之心。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5.其他要求。推荐人选必须能够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教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介绍、暗示或强制学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培训;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或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过程、评估考核、职称评聘、领导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票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其他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根据学校推荐方案,我校每月推荐星教师1名。
1.学校制定推荐评选方案。内容包括推荐评选的范围条件、办法、程序等等,单位推荐评选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学校组织实施推荐评选。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根据单位推荐评选方案,实行层层推荐的方式组织实施评选推荐工作,确定推荐初步人选。
(1)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推荐。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范围、条件。根据一线教师综合表现情况投票推荐1名“星教师”候选人。
(2)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评议推荐。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结合全体教职工评选推荐情况提出学校推荐初步人选。
3.学校领导班子审定。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荐评选情况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单位推荐人选。
4.学校公示。学校将推荐结果、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在单位明显位置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5.专业媒体撰稿宣传。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
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2、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3、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一)宣传动员。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二)实施阶段。
1、在5月13日母亲节这天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
3、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4、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围绕本月的主题教育,各班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感受。
2、各中队推荐评选2名“劳动之星”。
3、各中队上交一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总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班主任。
1.以教育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基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的劳动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2.遵循规则。有效地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整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点,探索建立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实践培训活动有机结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模范精神。加强诚信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以劳动实践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劳动生产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验劳动困难,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xx”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xx]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2、外出训练请老师们着装轻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详细要求见拓展活动方案)。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六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政工作队伍不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校园稳定,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几支队伍的建设,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推进思政队伍立体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配足配强组工干部,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组工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要配足配强专兼职组织工作干部。
2.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队伍职业化。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支稳定规范、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辅导员上岗前应经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其任职的重要条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对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使辅导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要求,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2)实施一年一培训计划。开展全校辅导员全员培训,使每一名专职辅导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新聘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内地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修培训。提升辅导员学历层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学校积极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应在参加工作3年后,选修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六门主干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3)完善实践锻炼制度。依托我校与疆内其他高校、内地援疆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辅导员赴北疆高校、内地援疆高校学习考察,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辅导员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开展假期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建立辅导员校际挂职锻炼机制,推动辅导员与党政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选派辅导员到学校党政机关、学校周边的街道乡镇、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
(4)为辅导员配备助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配备助理,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选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助理,使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幸福度。
3.充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实行班级导师制是充实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队伍的补充,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学院教学管理主要领导、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与班级和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学生交朋友。
4.用好用活思政教师,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聘请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班级导师,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高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以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征的了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辅助队伍。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同时发挥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具有“双重效应”。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发挥好思政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是唯一的出路,规范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规范培训内容是规范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四是“菜单化”选学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往往是辅导员,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增添了思政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见识不多,经历很少,所以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方法欠缺。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4、拓宽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发展渠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科学设计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思政工作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把思政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5.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坚持精细化工作理念,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内涵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队伍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工作队伍职业伦理。建立思政工作队伍岗前宣誓制度,培育发掘思政工作队伍先进典型,塑造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形象,增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每年举办全校思政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大赛,展示思政工作队伍才能风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健全完善思政工作队伍谈心谈话制度、家访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文关怀,改善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学校党委、组织部将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表彰范围,并在校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表彰名额中向一线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倾斜。设立校级优秀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示范岗,着力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统筹培养、同等支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高校党政“一把手”是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做到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相互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岗位与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岗位的相互配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与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调,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各学院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经费;要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要在社科基金中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基金,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完善考核机制。学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文明学校考评等,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我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党政领导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思政工作队伍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进行绩效考核、发放岗位补贴的主要参考,作为岗位聘任和发展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予以警示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通过一定程序予以解聘。
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篇八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班主任。
1.以教育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基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的劳动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2.遵循规则。有效地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整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点,探索建立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实践培训活动有机结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模范精神。加强诚信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以劳动实践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劳动生产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验劳动困难,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