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通用17篇)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9:53:15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通用17篇)
    小编:琉璃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理和归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通用17篇)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准入门槛亟待提高、办学行为亟待规范、招生制度亟待改进的软环境问题。本文披露了这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严重危害,并呼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

论文关键词:加强;教育软环境;建设。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的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和保障机制正逐步得到改善,各地中职学校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职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中职教育领域鱼龙混杂的结构、投机牟利的办学、混乱无序的招生等问题,正严重地污损着环境,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中职学校的准入门槛亟待提高。

对于中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已经明确了每50万人口重点建设好一所学校的宏观政策。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各县域内的骨干中职校给予了大力扶持,从而使这些学校的规模和品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原有的l4所国家级职业高中,师资质量、校容校貌、实验实训设施、培养管理水平,都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其中,已有两所接受了“四星级评估。但是,这些由国家花费巨资打造出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学校的学额饱和度一般只有7层左右。面对逐步萎缩的生源,这一现象还可能逐步加剧。而与此同时,那些没有稳定的师资和场所、管理失控、甚至连基本实验实训设备都不具备的招牌职业学校还在堂而皇之地招生、办学。应当承认,追溯到5年、lo年以前,那些小打小闹的'职业学校作为骨干学校的补充应运而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如今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们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资质要求,也应与时俱进,提升规格。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任务,国家教育部也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确定为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重做好的工作。党中央、教育部明确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根据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当前,在中职教育领域,如何维护教育的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子弟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提高中职学校的准入门槛、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明白,中职教育的质量事关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它和消费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宾馆、酒店、浴室允许不同层次的“消费”,而教育追求的是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优质资源能够满足教育需求时,决不能让农民子弟流入“招牌中职校”。

二、中职教育的办学行为亟待规范。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也允许学校的举办者取得合理回报。因此,包括从事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的各类学校,都存在公办和民办两类。众所周知,公办学校有政府和财政作后盾,而民办学校主要靠举办者进行市场运作。目前,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民办学校,以他们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收取可观的“择校费”。民办高校,由于公办高校发展不能满足人们上大学的需求,国家也允许其收取相对高的学费。而中职教育的民办学校却不同,其办学规模和条件无法和公办学校抗衡,也不可能收取高额的学费和“择校费”。按理说,这类学校大都已经失去生存的空间。但事实不然,他们以自己的“特殊方式”生存着:一是偷工减料,降低办学成本,赚取学生的学费。只要交足3年学费,一年半载就可以送学生上岗。这是钻了职校生可以提前项岗、毕业发证无门槛的空。二是巧取豪夺,利用国家对中职生的补助政策,骗取财政的钱。有一位办学者自得地说过:“我的学校已经是某省某职校的分校,只要招进一个学生,就可获得财政3000元补贴,还可以得到某省的第二份补助。即使学生跑了,这笔钱也跑不了。”如此轻松地获利,这是钻了注册就能入学,注册就能领钱的空。

严峻的现实警示人们,除了对中职学校的准入门槛需要设防以外,更要加强对办学行为的全程监控。教育行政部门须对每一所学校、每一学期的在校生数情况和管理现状了如指掌,并依法履行职责。

三、中职招生的混乱局面亟待改变。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在制定出台中招意见的同时出台中职招生的政策规定。其中不乏试图改变中职招生混乱局面的应对措施。但是,中职招生的现状却日溢恶化、脏化,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那些挂着职校招牌的中职经营户”、那些虽名日公办却要“自食其力”的中职校纷纷视生源为衣食之本。他们不失时机地挤进生源校作美化自身的宣传,不择手段地疏通关节,窃取生源信息,再以寄发邮件、电话联系、上门动员等各种方式,向生源家庭展开“地毯式的轰炸”。他们以每生千元以上的价码,雇佣包括生源校教师、生源地乡村干部在内的各类关系人充当招生代理人。

争抢生源的恶战,也把各地公办骨干中职校卷进了漩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学校给几乎所有的教职工摊派招生指标,并实施考核和奖惩。广大中职教师因此被绑上战车,他们不得不撕破脸皮,参与到兜售自身、抵毁他人的恶作剧中。有的教师被村民讥讽为满天飞的“苍蝇”,有的教师用自己的积蓄请客托情,有的教师还遭遇了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此类现象的不断漫延和升级,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形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扭曲了教育的社会形象,使所有的学生和家长在入学前就对职业学校产生认识上的错位,从而极大地挫伤了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即使进入了职业学校,学生也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一部分学生会把自己当“上帝“,是老师踏破门槛请来的,学校和老师在他们心且中毫无尊严可言;一部分学生则会把自己当“猎物”,是学校在招生大战中俘获了他,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毫无信心、一片迷茫。毫无疑问,这将对日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职招生的市场再也不能如此开放自由下去,我们必须从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教育的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改进中职招生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果断制定和实施对中职生源分布合理、调控有力、监管到位的招生制度,从而保证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扶持政策和经费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中职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二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应有地位,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政策的保障,二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是国家政策的保障。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必要性的质疑声音此起彼伏,这本身说明中等职业教育是容易遭受质疑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存在地位比较脆弱的教育。质疑声音尽管多种多样,但其实他们有一条共同的理由,那就是民众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不发达的省份常听到的声音是:我们也没办法,学生不愿上职校!对于这些观点,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要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去覆盖,而是要意识到其在某种角度的合理性。在目前的社会分配方式及其它相关制度下,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是合理的。

谁会愿意主动选择一种面向环境辛苦、收入较低、生涯发展空间有限且受到社会歧视的教育?但是这种选择完全理性吗?当然不是。即使对学生本人来说这也是不够理性的,因为如果他们都上了普通高中,将有大量学生会发现他们无法在课程上取得成功,即使付出了很大努力去学习,也无法在这条路径上升到高一级学校。如果进入不了高一级学校,他们将没有任何技能就要直接就业,且由于缺少职业学校在就业中的推介作用,他们花费了很大精力也很可能只能获得一份不满意的工作。对国家来说问题就更大了,因为我们将直接丧失一个巨大的技能人才供给渠道。前面说民众的这种教育选择有其合理性,是因为它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但这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因而是非理性的。如果我们一味地顺应民众的意愿,把所有中学变为普通高中,带来的各种问题将更加严重。这种情况我们已经经历过了。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并不在同一个起点上。普通高中即使国家不主动强调它的重要地位,人们也会争先恐后地选择它,对重点高中来说尤其如此。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就完全不同了。如果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来保障其地位,那么它的存在就会受到极大挑战,即使国家努力强调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也将无济于事。事实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在有些省市已呈下降趋势,有的甚至已处勉强维持的边缘。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政策制订者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特殊性,并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教育的协调发展,比如制订并执行合理的普职比例,同时大力发展中高职贯通甚至是中本贯通项目,使中职学生在升学上能体现出其优势。其次就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必须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否则这种政策就是不道德的'。即使学生进入这种职业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质量去吸引他们,他们最终也会选择离开,中职学校学生的辍学率与其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目前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比较令人堪忧的。评价职校的教育质量,不能看建了多少漂亮的校舍,添加了多少实训设备,实施了何等复杂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看看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多少是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的?可以看看教材,每年出版那么多教材,有多少是真正称得上经典的?可以看看教师,有多少职校教师是真正爱他们的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可以看看教学组织,学校的课堂教学严格到了什么程度?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什么强度?可以看看班级的规模,学生到底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如果从这些方面去观察我们的教育质量,情况恐怕不容乐观。这些方面的改进与教育投入没有太多关联度,与办学的实际条件也没有太多关联,关键是我们要有改进的决心与愿景。

一些省市正在实施中本贯通教育,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较大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大超越了中高职贯通。目前这一项目受到了各方欢迎。首先学生家长喜欢,因为进入了这个班级,就意味着学生将有相当大的机会直接进入本科;其次职校积极性很高,这是无疑的,因为它大大改善了职校的招生状况;再次本科院校也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招收中职生便可以享受应用型本科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中本贯通班的生源质量甚至要好于他们从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然而如果中职学校就此认为他们的办学问题得到解决了,那就完全错了。如果中职学校不借此机会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很快将出现各方均不满意的格局。首先家长会发现职校的学习过于松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本科院校将发现,来自职校的学生由于后期没有经过有相当强度的学习,因而其能力水平不如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当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发生后,中本贯通就不再会有吸引力,而中职学校将发现自己已处于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夹缝中无法动弹。因此,不论国家政策如何,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最终要由其自身的教育质量去证明!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三

1.营造社会环境,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正确认识。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在我国,学科型教育模式长期以来都是人才培养的唯一模式,许多人一直把其视为正宗,而很多人对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一直持怀疑的态度。从培养目标来看,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依法履行教育职能,对中职教育从舆论支持、政策扶持、经费倾斜、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关注,才有可能促进地方中职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

2.结合苏北地区区域实际,探索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机制。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所在区域资金的投入和支持。由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北地区作为区域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有所发展,第三产业尚未形成相应规模,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而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区域经济对中等职业教育需求不强,相应的对中等职业学校也没有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机制建设。如为切实解决学生的企业实习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中职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企业对中职教育的资金注入。

3.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苏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接轨。

中等职业学校一定要有广阔的视野,坚持以劳动服务为办学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在适应的前提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要与市场接轨,在考虑中职教育供需之间的关系,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用人需要来对专业进行调整,为增强中职教育对市场的迅速应对能力,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专业设置少些限制。教学内容上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注意突出“创业”和“技能”,同时加强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实践环节的成功与否是中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自己特色的关键,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程实践,它的开设具有很高的设备和环境要求。由于资金等各方面条件限制,中等职业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实践都放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课程平台原本就来自企业。办学模式以适应市场为目的,对外国“双元制”办学模式进行推广,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使该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本地化,积极地开展“订单式”的培养。在办学形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制可长可短的方式。根据受教育者上岗和转岗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灵活的'学制,为学生的半工半读和工学交替及分阶段地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4.组建职教集团,实现校企联合。

职教集团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深层次链接的新途径和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更高层次,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有效途径。职教集团是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更多、更好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探索建立一种以重点职业院校或企事业单位为龙头,以专业为纽带、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模式。根据苏北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首先组建以下几大类专业市级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电子信息业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农业职教集团。

二、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于区域经济为最终目的,如何使中等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作为有第一资源之称的人力资源,它对人才资源的投入是收益的最大投入,对人才资源的浪费则是最大的浪费。要想实现对苏北地区经济全面、可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确立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本地经济当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以提高本地化的就业率,只有这样,才能使苏北地区经济拥有强劲的竞争力,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能促进苏北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四

现代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当今我国小学教育的要求,这应是我们从事中师美术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首要问题。

中师美术教学同其它教学一样,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的必备要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师美术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进一步得到了补充和完善,在教学目的上补充了“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要求上补充了“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训练和美术素养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因此,现行中师美术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目的要求,在认真贯彻中师美术教学原则(思想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的前提下,变革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致力于教学改革实验,加强学生艺术思维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的多能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成为现代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合格师资。

这一问题,其实质是当今小学教育所承担的职能所决定的。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筑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技兴国,教育先行的重要性。“国家要富强,民族文化要提高,必须从孩子抓起。”已成人们的共识。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他们中除有少数人继续升造学习外,大多数要到农村小学去工作。如何使现行中师美术教育主动适应当今社会建设事业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特别是适应培养农村小学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此,现行中师美术教学在体系上必须具备完整性、科学性,具体表现在,一、美术教学应以必修课为基础,通过选修课和活动课带动全校美术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实践巩固美术知识和提高美术技能,从而使学生切实具备合格小学教师的美术素质。二、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强调课外实践,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核、测评,积极开展美术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三、强化美术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和教学评估。四、根据中师美术教学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和设施,并要有前卫意识,以保证完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按新大纲要求,美术教学还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职能。

一、进行美术素养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中师美术教学通过各种不断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着艺术素养的教育,如通过美术鉴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名家名作,扩大知识面,加强对民族、民间美术的认识,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培养民族自豪感;了解绘画、建筑、雕塑、现代设计等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通过书法学习,了解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提高书法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以此,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使学生成为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新型人才。

二、培养和提高中师艺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今社会是科技信息时代,中师美术教科书随着时代进步,从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上也在更新。在教材内容和教学编排上,主要突出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设计与制作的课时比例由18%提高到33%,并且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密切联系小学现行教学实际,使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加以应用,如进行黑板报、招帖、统计图表、教学挂图、教具、模型及校园或教室美化、节日环境等的设计、制作和布置。教材还编排了诸如“拍脑袋发明”、“头脑风暴创造法”等例题,使学生通过命题创作、想象、记忆等作业形式,以达到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另外,还补充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如编排了大量现代绘画大师吴冠中、刘海粟、李可染、靳尚谊、贾又福等人的作品,作为学生赏析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把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从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用新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周围的新鲜事物,以适应新型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以适应新型高度发展的社会需求。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从形象思维的沃土中培植和挖掘出来。将“术”的训练和“美”的欣赏、创造能力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本技能的前提下,不择手段地去实践,从工具到材料,从平面到立体,从再现到表现,从具象、意象到抽象,从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从有意识到潜意识地构成,大胆地去想象,自由地发挥,突出学生个体的独创性,只要符合教学规律,一般不应去扼制。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传统型的讲解――示范――临摹的教学模式,应采用多方位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如将学生作业展评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和学的效益成为一种动力,来促进教学发展。让学生通过展评看到自己的创造价值,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美术发生兴趣,从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这就彻底打破了过去教师指定教材范画,全班学生集体强制临一幅画的现象。通过类似的多种渠道,把美术课真正变成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创造能力的也是最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之一。

三、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职能是新的教学大纲对中师美术教学所赋予的新的课题。如何体现这一学科职能?

1.紧紧围绕美术必修课,搞好美术选修课,扩大学生美术知识面。在选修课教材内容和教学思想上,不但要体现中师特色,还要采纳二类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先进经验,严格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和课时总量、考核办法,做到有据可行。

2.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多样,不能完全套用高师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由于中师选修课课时有限,学生年龄偏小,不宜采取强制性的盲目练习,而应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课程内容,采用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训练方式,逐步达到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他们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顺其自然地去继续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条件。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五

政府和地方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大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度与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在校人数及招生规模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形成了以《职教法》为核心、地方配套法规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成为了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纲领和行动指南。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做出了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深化教学改革等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共同编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005~2010年)》指出重点加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使其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学校管理等方面起示范作用,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骨干力量。2008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教育教材、实习等方面提出了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成为了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2011年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显示,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促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制度与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1999年提出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1999年工作要点》,以此为契机,教育部每年都会提出当年的工作要点,把中等职业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切实把中等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中更是指出要加大力度巩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此外,教育部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人才培养、教学、评价模式,重点推进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学环境、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等创新。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学改革方面,颁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完善专业管理,制订专业设置标准,开发教学指导方案,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大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六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且已进入规模性发展模式,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管理问题问题频发,现整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的现状如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更加注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因此,普通高中愈加增大的招生规模严重挤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而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迫使许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招生难的困境下降低招生标准,以更低的招生门槛来换取招生数量,这就很难保证招生质量,而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降低带来的学生基础差等问题大大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来看,由于大多数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初中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极易出现上课学习效率低、课下又懒惰不用功的现象,长此以往更是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不断的恶性循环,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不被重视,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容易缺乏自信,加之该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比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常常有比较强的虚荣心理,好攀比,他们比较倾向于做出一些异常之举,从而弥补在学习方面的不顺心,其较强的表现欲和自我个性将严重阻碍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反而大大增加终端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中有不少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对错观念淡漠,在涉及自我利益的事情上道德和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不能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为人处世缺乏理智和技巧,又大多没有学习目标和计划、理想,担忧自己的将来,却又没有付诸实践改变现状,经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违反学校纪律,十分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管理。

5.学生管理者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均缺乏有效的沟通。

沟通,即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传递和反馈彼此思想和感情的一个过程。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人与人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有效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阶段,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缺乏有效的沟通。首先,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融洽的有效沟通,学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在矛盾双方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事态极易扩大化;其次,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和老师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处不与老师沟通,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老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难以更好的.传授知识、开展教育;此外,学校的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够了解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深入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因此我国目前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中等职业学生管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育应当顺应市场需要,并坚持学生自主管理。

在充分了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法如下:。

1.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生管理制度的支持和配合,完善学校学生的管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保证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想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必须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赏罚分明,并保证管理制度和准则的严格执行,从而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注重沟通和情感投入。

加强学生管理必须注重沟通和情感投入,沟通应当互相尊重和平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情感必须真诚,关注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自信的学生,加强与他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互相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从而有效提高重大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扬正气、促和谐。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一方面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充分发挥社团、团委等学生组织的宣传作用,努力营造积极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扬正气、促和谐。五、总结本篇文章在了解、分析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沟通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的质量的对策和方法,旨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七

在中等职业学校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情况下,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学校发展需求相符的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管理,最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更长远的发展。总的来说,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管理应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权责发生制的合理运用,不断完善双轨制核算体系。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目标已经发生一定转变,需要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使用效果给予高度重视,并选择最合适的会计技术、会计核算方法等,才能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能够得到最合理配置。在实践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明确确定各项成本,将教学费用、教学收益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反映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最终保证教学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注重权责发生制的合理运用,并不断完善双轨制核算体系,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管理。例如:对中等职业学校面临、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明确学生培养所需的教学成本,不仅可以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成本支出和收入更加合理,还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更长远的发展。

(二)注重成本项目的合理确定,正确运用固定资产计提制度。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支出项目主要有商品与服务、工资福利、个人与家庭的补助、其他资本四个方面,可以有效反映学校的教学成本情况,因此,注重成本项目的合理确定,并正确运用固定资产计提制度,才能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中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人员支出和折旧费等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注重教学成本监控体系的有效完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本管理,并快速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财务控制意识等,才能在会计核算方法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更长远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管理应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需要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方法、会计制度等,才能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等制定合适的计划和预算,最终提高教学成本管理的整体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发展中,资源的优化配置、资产的有效利用等,都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管理的重点,对于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有效落实上述几种策略,并注重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等的不断创新,对于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社会在高速发展,技术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种常态。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以及市场就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帮助中职教育找到计算机教学的准确定位。

现今社会,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那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意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的人。中职教育就是以培养工作在第一线、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计算机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给中职计算机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人们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关注程度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逐渐高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定,应该致力于培养专业技术过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进程的不断发展,在高等院校扩招分散生源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入学门槛逐渐降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员数量及质量都大幅度的下降。加之部分中职学校审批不严格,盲目扩充,致使计算机专业招生生源的专业基础差且认识不足,学校的硬件设施较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又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此造成了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率逐渐降低。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如何定位,归根结底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因为专业课程的设定决定了教学定位,从而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去向。

1.重视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从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原理开始教授,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触类旁通,较快地接受新的计算机技术。虽然,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企业工作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但计算机的专业理论和基本原理对于学员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仅仅只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和可持续性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而且要刻意强调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技能中,更应该通过所学的技能,思考探索自身掌握的专业技术应该到工作中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自我的价值,让自己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要培养主动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敢于探索求新善于思考的专业技术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首要应该以中职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时,应该对应往届的毕业生就职去向做好全面的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中的工作表现评价,了解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招聘市场在各种渠道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以及往届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的反馈。从调查中综合分析总结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学校目前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存在哪些差距,根据这些情况分析设置出合理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学到真本事。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尽量减少教师理论知识的单向讲授而脱离实践。由于在较多计算机类的工作中,例如速录、编程等都需要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这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应该趋向于实践应用方面。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于应用型人才,这里的“用”,指的是实用。这就要求各大中职学校在设置学生的学习课程时,必须以市场的`发展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调整安排。课程的教学均应突出实用性,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现阶段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训练学生软件技术的应用技巧为主,积极追求“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但值得强调的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何种软件以及训练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这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市场就业竞争力。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在学校学习使用的软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选择计算机教学软件时,必须充分做好市场的调查,紧盯市场需求的变化,重点将“实用”原则贯穿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中,为市场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定位方向应该由社会就业需求方向决定。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信和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学会专业技能在社会竞争中能够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企业的青睐。因此,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定过程中,应该多加考虑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实际应用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步入市场后,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一证多牌”是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途径之一。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如同其生命线,而学校的生产产品是学生,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为学校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除了要与同层次的毕业生进行竞争外,还要和高等院校的高学历的本科、专科毕业生竞争,就业压力十分重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一证多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证”是指毕业证,而“多牌”则是指多种技能牌证,例如劳动局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二级合格证以及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等,中职学校可采取强制性方法,规定学生必须拿到至少一张技能牌证才给予颁发毕业证书。总之,对于学生而言,多一张技能牌证,就能够为自身多铺设一条就业路、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有利于毕业过后的就业。此外,中职教育还应在政府的支持下,与社会中企业联动,定向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以便在保证学生在中职教育后具备应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三、改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改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应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应该明确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后根据社会市场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制定。其次,中职学校选拔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严格,要注重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还要高度重视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在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需要教师也要自觉更新知识。以往,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学习了公共教育理论,表面形式较多,并未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现今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师要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必须不断地自学或是积极到高等院校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更多新的计算机理论以及新软件的使用,增强自身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施教,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最新知识与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是十分有利的。最后,中职学校应确保计算机专业教学设施的完善,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需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践应用。

总之,中职教学中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注意计算机是一种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生源、市场需求以及师资教学设施情况设置。目前,社会各方面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认同,中职的学生就业定位方向就是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应该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芽,《浅析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定位》[j],《大众科技》,2010。

3.刘文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0.

4.刘玲,《浅谈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j],《成才之路》,2010。

5.赵蕾,《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定位》[j],《福建电脑》,2008。

文档为doc格式。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九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展开工作,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一再发生变化,已经从原有的单方面能力逐渐演变为个性、知识、技能、健康、持续性等多方面、多维度的复合型发展。我们知道,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伴随学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把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强烈愿望。作为院校管理者,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不但是被管理者,而且也是参与者,是参与院校管理工作的主体之一。因此在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团体和组织更加了解学生,更懂得采用哪种手段能够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适当放权可以为管理者提升自我素养腾出时间,参与更多的管理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提供保障。

二、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教育管理效果。

要想打造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天地,就离不开现代管理手段的支持。而信息化管理是当前学生管理的重要现代手段之一,也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补充,具有其他教育管理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教育管理手段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教育管理。例如,开发利用好院校校园网络系统,通过校园网络让学生们及时掌握学校的动态,同时通过校园网络让学生们了解当前社会对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形势,这样可以及时让学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此外,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指导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们做好充分准备;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有些学生碍于自己的面子问题,当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去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但是学生确能接收网络形式的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心理教师的网络诊断和咨询,为学生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们健康的在院校里学习和成长。

三、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靠专门的教育管理还远远不够,而活动载体既是学生们喜爱的教育管理形式,同时也能在活动中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活动载体,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首先,积极拓展课外活动,充分体现活动主旨。为了充分展现学生形象,张扬学生个性才能,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舞台,努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要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艺术活动,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指导。有些活动需要重点开展,比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活动、以“服务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孝敬父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等,要做到常年不断线,明确突出活动主题,积极展现活动主旨,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其次,充分利用院校社团,发挥社团的载体作用。高职院校的社团是在院校指导下,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自由组织和参与的群众性组织和团体,为发展学生兴趣、联系师生情感、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了有力平台。院校社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服务性社团、文艺类社团、体育类社团、科技类社团等。这些社团在院校的正确指导下都能发挥很好的平台与载体作用,既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院校组织的有序发展。尤其要注重发展思想政治和科技创新两大社团,因为以上两类社团对于人才的培养更能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要想打造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天地,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就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管理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应用多种教育管理方法,提高教育管理效果,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

1.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教师在讲解基础会计知识时,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念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同时还要系统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结构,加深他们对会计的认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空间,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比如要让学生掌握账户分类、借贷记账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填制会计凭证,能够结合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学生还要学会如何查找错账,掌握相应的更正方法,从而提升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第一,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该种教学方法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会计实践当中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会计知识,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降低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难度。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探讨,认识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增强他们课堂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会计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会计分录时,许多学生会感觉学习吃力,同各国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提问记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记忆规律,最大限度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第二,开放式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会计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建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从而拓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基础会计课堂的趣味性,最终达到会计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会计借贷记账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然后再相互之间交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种记账方法的.认识,提升他们的会计处理能力。

1.3激发学生基础会计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作为中职院校学生会计知识学习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满足他们今后的会计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了解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些职责,然后再开展一些模拟性的企业会计处理课堂,为学生设置一些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会计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搜集一些会计处理案例,提升学生会计问题应对能力,为他们以后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2.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明确自身教学目标,创新基础会计课堂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基础会计处理方法。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基础会计实践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今后的就业需求,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关系互老师的切身利益(评优、选模晋级等)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基础会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有的班级学生基础与在的班级无可伦比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成绩评定拿到一个标尺上底子差的班级的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挫伤。有的所谓乱班,在短时间内要见到大成效是很难的。学生基础太差,学校定的要求对差班来说太高,教师无信心,学生无动力,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稍微不能承受打击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很危险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从期末和开学是的起点,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定。定好教育教学的起点,把握好评价教师的标尺,以好公平处世。在这方面,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对学生对原有知识积累的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出几套指导性和综合性的试题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一目了然。

2.行为测试。

现在有种现象:学生嘴里念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截然两样,找不到一点书上行为的影子。这种情况下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行为测试,故意设置一些生活小岔子,让学生去处理。教师有意识设置,学生在无意识中处理,看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按正确的方法做,以明确以后工作方向。

3.能力测试。

能力是指人或动物运用自己已经是学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灵活处理其它相关事物表现出来的气质。学校在测定学生音、体、美方面测试标准的最好办法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通过定目标不定时的面对面进行检测,音乐方面能否识简单的谱,是否有简单的乐理知识:美术方面能否画一张像样的'画,体育方面是否能蹦能跳,经过检测一看便知。

学校定好起点,测定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出来,确定好教师的教学任务,必须上升到多少个百分点,定好教学目标,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或差一个百分点的奖惩措施,通过评分量化表的形式予以认定。学校利用期末和开学时间进行评分量化表整理,存入学校档案予以妥善保存。这样虽然各个班给学生基础不一样,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同,也就在一个起点、一个标尺上了,有利于学校领导公平处理。

二、领导日常监督。

领导对教师的监督是经常性的直接考核手段,它具有分散、灵活、及时的`特点,是学校领导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

1.参与教师备课行动。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操场、教师办公室的场所,直接参加教师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班会团队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等。通过观察,检查和指导等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听课。

听课是日常监督检查考核教师的主要形式。比如:对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听课了解和判断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特点。对老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听课,帮助总结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等。学校领导经常有计划地深入课堂听课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教学工作,而且能推动教师认真备课,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听完课后,认真检查本节课教案,看所讲的和所写的是否相符,既有监督作用,也有减少周前教案检查负担,也可避免老师多抄教案对教学工作无一益处的缺点。

3.听取汇报。

学校工作多而复杂,作为学校领导不可能事事亲临第一线进行直接考核。因此,在某项工作中或到了一定阶段后,听取教师工作汇报,以便监督其工作进度,完成程度和质量,以为日后综合评价作材料准备。

4.抽样调查。

由于受人力、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学校领导小组不可能对教师各方面工作都进行全面考核考查。因此抽样检查是对教师进行经常性考核的基本方式。例如:检查教案、备课记录、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处理情况,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根据考核的要求和检查的任务,要适当选择样本和抽样检查的方式,是采取有意抽样检查、随机抽样检查、分层抽样检查等方式,抽查时注意全面性,以照顾教师情绪,公平处世。

三、教师自我评价。

以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基础和为前提。教师的工作表面看来似乎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但作为一个潜心投入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还得做很多幕后工作。这些工作只有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才能深入了解。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吸引教师参与考核。有助于发扬民主,增进考核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有助于教师认识自我优缺点,以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激发教师的自信心及工作主动性,也能增进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考核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其形式主要采用三种:一是如开学生座谈会,参加座谈学生应是随机的:二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面宽内容广,具有普遍性优点,评价意见容易接近真实情况:三是空端式意见调查表,学生按栏内所提问题逐一发表意见,内容比较广泛,不受约束,学校根据学生评定给教师评定。通过学生评价进行考核,其目的在于广泛听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如收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资料,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态度,突出事件或特征性表现:听取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意见、建议和要求等。

五、社会评价。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与其他网络相互联系的,成功的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好评。学校的工作要得到社会的好评,必须吸收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学校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学生家长。学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师教育评价中来,现在有些教育是封闭的,孤立的,未与社会接轨。学校管理要与社会接轨,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家长意见箱。

家长对担任其子女某学科的教师意见,建议(出勤、教学态度、师德)通过纸条形式写好装入学校家长意见箱,学校定期开箱,听取家长意见。这样,有利于对教师教学及学校工作在家长心目中进行摸底,也有利于成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能给教师以警示,使学校管理,教师评价社会化,以获得对教师的公正进行。全体教师参加,以免领导感情用事。

2.定时召开家长会。

学校还应对大面积的学生进行家访,由于有的学校服务范围广,到每个学生家里家访是很难的。这些偏僻地方学生家长很难到校一次,通过家长会的,给家长了解学校教师教学情况,也可听到家长的呼声及对学校的希望、建议,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给教师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推动力。

总之,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是相当复杂的。教育评价牵涉到教师的方方面面,学校领导要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谨慎从事。在评价过程中中,坚持教师自主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的积极工效。中有这样,教育才能稳妥地进行,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呈一条不脱链的状态,呈现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过程,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校管理一体化,推进整个教育的优先发展。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的职责,各个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的职责。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因此切实加强就业指导,不仅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毕业生有序有效顺利就业的迫切需要,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材、成就人生的重要措施。从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就业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因此,各个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在“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要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可以采用组织听取就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高年级及毕业班的学生要开设就业指导课.侧重于就业技巧等方面。必要时,就业指导机构还要对毕业生二次就业进行指导。

二、加强就业观念转变教育。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

在当前毕业生剧增,而就业岗位较少的情况下,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地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毕业生只想“是否是正式工,到大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那么职业学校毕业生将会很难找到工作。因此,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摒弃“我读了书出来就应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概念.破除人为地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上就业指导课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让毕业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

(一)组织与就业有关的报告会,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机构要分年级经常性地组织与就业有关的报告会,就业指导人员不但自己要组织就业专题报告,也可以请政府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和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做报告。通过就业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学生的就业的信心,通过报告会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好思想准备。

(二)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学,让毕业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既是形势对就业指导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的迫切要求。上就业指导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巧等。就业指导课要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同时,引导毕业生树立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就业指导课中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挫折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指导课更要注重传授给毕业生具体的就业的技巧和方法。如,教学生学会挖掘就业渠道、正确判断就业信息的。真假、如何面试、如何笔试等技巧。要引导毕业生锻炼各种能力。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看.毕业生就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及积极的心态等,这些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上为将来就业做准备。

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一)熟悉每个毕业生的情况,建立毕业生信息系统。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了解毕业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就业的愿望、个人特长、性格爱好等.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也是就业推荐的前提。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熟悉毕业生的情况:一是可以利用就业指导课的机会认识了解毕业生;)二是经常深人到毕业班学生中,和毕业班同学谈心、交朋友,参加毕业班级组织的活动等;三是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系统,把毕业生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视力、生源地、专业、特长、就业意愿等)输人计算机,供指导者随时查阅毕业生情况.便于推荐就业,也便于用人单位查阅。

(二)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也就是用人信息,这也是推荐就业的前提。要把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当作毕业生指导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做。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取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一是就业指导人员要主动深入到用人单位去采集信息,主动登门与各地的用人单位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二是从各地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中获取信息。就业指导人员要主()动与各地的人事部门和人才市场取得联系,掌握人事动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等。三是发动全校教职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学校领导要强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要形成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四是可以通过报刊、杂志、新闻等媒体以及信函、网络等方式获得就业信息。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要将获取的就业信息即时进行发布,发布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用人条件、工资待遇等,让毕业生自主选择。另外,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在进行就业推荐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推荐环境。

(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其它服务。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一是举办校园供需见面会。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校,组织校园招聘会,让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毕业生.可以节省毕业生时间、精力和其它花费,可以方便毕业生向老师咨询既方便,效果又好;二是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面试.提高了毕业生的面试通过率。就业指导人员要创造条件带毕业生外出面试,向用人单位面对面介绍毕业生的情况,面试通过率往往比较高。三是为毕业生代办就业所需的各种证件。如婚姻状况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证明等。四是耐心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方面的咨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对毕业生的来电来访疑问作详细解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将联系方式向毕业生公布。方便毕业生就业咨询等。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三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会计的重要源地,但我国现阶段中职类院校,在会计专业的资源配置和教学模式上仍存在一定问题。为适应当代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会计的要求,必须对已有的教学模式加以调整,由原来传统的重理论、重体系的学科教学模式向重实践、重技能的模块教学模式转变。现就我国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做如下浅析。

1.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是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虽然加大了实习实训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还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2.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目前,部分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实践教学环节效果弱化;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理论偏深,造成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影响实践教学的安排;缺乏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组织教学,使实践课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3.成绩考评方面。

学生成绩考评基本上沿用传统闭卷、笔试形式的期末考试评价方式,仅以一次成绩作为成绩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忽略了实践能力的测试。这种纸上谈兵的考评体制,造成校企人才评价标准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4.师资队伍方面。

教师没有实际的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照本宣科,鹦鹉学舌,传授的“技能”犹如空中楼阁,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总之,师资短缺,整体素质偏低,“双师、素质型”教师严重不足。

二、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作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实际会计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技能”。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所解决的是中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会计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公司内部会计及相关岗位要求,规定岗位职责、权限划分及审批程序,明确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流程及票据传递程序,进行全方位模拟实践。同时,按照岗位模块组织教学,使学生明晰岗位设置并掌握各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统一校企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使学生真正具有企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3.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对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压缩理论课时,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是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以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模块”。根据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思,在实践教学环节摒弃学科理念,展现实际会计工作岗位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与技能要求,使学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会计模拟教学。

教学中应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倡导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自助式”等教学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小组或教学班集体讨论、请学生上讲台讲课等等,教师有针对性地择疑解惑。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同时,要进行会计模拟实践,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把学生推向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的主体位置,提高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价制度。考评的内容力求全面系统,既要考理论知识,也要考实际操作技能、社会交际能力、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品德素质等;考试评价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时考评力度,设置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试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力度,特别强调综合模拟实习与社会实习环节的考核,并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指标。

6.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教师聘用、奖励、考核和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到社会上做会计兼职工作,参加会计学会、审计学会及相关学术社团组织,同时聘请企业财务工作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7.实习基地建设。

加大校外实习工作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与他们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关系,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确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企方能够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会计实习岗位,使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实际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

总之,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教学方法,理论够用为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加强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建立和完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拉近甚至统一校企之间的人才评价标准,着力于培养职业意识好、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中职学校会计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四

改革需要从根本做起,而其根本在于教学使用的课程体系,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传统教学中,说教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社会实践证明:知识体系再完善,也必须符合社会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参与社会实践。

注重实践,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学生,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学生走出学校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在社会上发挥多大的作用,都基于学校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把培养人才放在教学首位,把培养高素质、高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才视为己任,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第四,注重校企合作。企业是学生就业的地方,对学校来说,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如与一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不仅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校企双赢,而且有利于企业借助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二、校企合作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校企合作中,学校能及时了解当下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使学校能够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整合、优化资源,使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最优化。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家也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校企合作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大多数企业都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科研基地,企业的管理人员就是最好的老师,能教会学生最具实践意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校企合作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企业合作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企业职位,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但是,教师要注意一点,除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校企合作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合作模式,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而学校具有高度集中的智慧优势,两者互补,互惠互利。经济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只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教学道路,才能开创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教学新天地。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五

目前教育体制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法律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法律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职院校学习两年再就业,这给中职学校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程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这是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的任务。

二面向社会需求,改革法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市场的,法律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好法律知识,教育要和生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毕业后对岗位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多数都是一线工作,所以说,在对法律课程进行设置时要以实训为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过时的课程内容要及时删除,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调整课程,让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达到各占一半,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认可的法律考试,拿到相应的证书,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法律教学当中也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因为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同时表达的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运用模拟仿真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把教学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在法律教学当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庭,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法律的审判过程,给学生配置各种角色,进行实战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当中体现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

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教师要选择好是从理论开始,还是从实践课程开始,要想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爱好来选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对于已经达到了毕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长时间让学生继续学习,让学生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存在产生兴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而且,兴趣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有助于学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学生对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不能被忽视,兴趣可以激励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四“多证式”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多证制”适应了这种需求,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就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至少一种技能。手握一技之长毕业离校,是“多证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见,“多证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这也是人才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时,实行“多证制”,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多证制”促使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职院校法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08)。

〔3〕刘彩红。中职法律基础课中案例教学法初探〔j〕.成才之路,(04)。

〔4〕吴全会。体验——探究性教学法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6〕霍宪丹。法律职业的特征与法学教育的二元结构〔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04)。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六

论文导读:

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教学这么多年,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由于好奇心所致,大多数学习热情、积极性很高,同学们都想学、爱学,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认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存在一定的距离,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这就需要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科技论文。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导入新课,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科技论文。要非常重视每次课堂引入任务的设计,力争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任务,每一课都设计丰富的任务,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例如在讲到“图文混排”时,首先给学生做一个“雪景下沉”在一篇文章下面,接着又在上面加个水印,将学生带入word强大的功能中去,学生的疑团就会上来“到底用什么方法能做出这种效果”,学生为了解开疑团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听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再讲解相关知识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边学边用也是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另外一个重要手段。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计算机学科在边学边用方面独具优势。比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过程中,学了建立表格就可以建立班级期中考试成绩册,学了数据计算就可以计算出每位学生各科成绩总分及平均分,学了数据处理就可以排列出本班期中考试成绩的名次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适当的把教材内容融于问题当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思考、摸索、分组讨论、总结积累经验。例如在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更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又如在课堂上给他们布置上机的设计作业,让他们根据某个主题自己进行设计、排版、编辑。科技论文。让学生从实际体会到计算机的功能。学生上机时,老师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并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由“查找问题―思考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循环,使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思路、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讨后总结出的方法是最深刻、最长久的,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引用实例,使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

枯燥的概念和理论,是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期盼有点不符。如按书把大段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概念、新名词抛给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如采用生动、直观、感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接触机器开始,用实物对照介绍计算机各部件及使用方法,引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举出计算机在科学计算、信息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控制、国际互联网等方面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再感到陌生,把注意力集中。活泼生动的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能够使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更加易学、易懂,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注重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教学的度。例如我们在frontpage的教学过程中,难懂的内容如超链接、报表、表单的制作作为详细讲解的内容,而那些文本的编辑由于学生有word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不必讲解,留给学生课后去上机实际操作。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可以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还要注重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惟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方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

[2]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现代教育技术》。

[3]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教育研究与实验》。

中等职业教学经济管理论文篇十七

在目前中职教学的大背景下以迎合当前形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用变通的方法,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拥有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并努力实践,培养应用的意识,以增强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所以优化中职数学教学,实践教育理论在中职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一、对中职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国家对中职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中职的校园,但是,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中职教育的生源也和原来有了或多或少的差距,在过去生源大多数是经过统一考试,有的还要通过面试,才能被录取。而现在大部分的生源都是中学或者是高中学习中的“差生”,现如今中职招收的初中生中有80%以上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其具体表现在对概念不理解,对学习知识内容的巩固较低,掌握的知识中漏洞太多,不懂得把新学到的知识与旧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并转化归纳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同时这些学生还普遍存在心理自卑,厌学等表现,因为在过去的学习中由于学习的方法不对,或是学习不够刻苦,考试经常失利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差在差。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变才是根本。面对与过去学生素质有很大差距的受教群体,在承认他们存在着或多或少客观问题的同时,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心中想着:教师就是要代表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所说所想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为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不过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成长。在中职的教育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一切教育是为了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才是每个教师所期盼的,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更应树立自己形象,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让学生认同,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

二、变革教育,以新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模式去教育学生。

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倘若教师不知道学生不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技能,天赋,倾向,那么他就不会教好学生。我们要明白,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开导学生的教师。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以身作则,来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都将起到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从而使师生关系处在和谐融洽之中。当你安排学生去做一件事,有时他们也许表现的不是那么情愿,但是如果教师能和他们一起来做,或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班级卫生差,教师来到班级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拿起工具自己干起来,我想学生马上也会跟着教师一起干起来。

成为一个教师就要献身于教育事业。要时刻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而且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学生榜样。例如,作为教师不允许学生迟到早退,教师首先就不可以迟到早退。最为教师应该先严格要求自己之后,再来教人,否则学生只会和教师一样纪律涣散,什么也做不好。所以,为人师表,必须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榜样来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韩愈在《师说》中提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传授学习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时候应当能够把深刻问题从浅显易懂的角度去解析,让学生做学问。

同样,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征服”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如果一个教师教漏洞百出,那么它很难得到学生的信任。相反,如果教师知识渊博,讲课很容易理解的,有条不紊的做事,他将能够吸引学生,然后赢得学生对他的信任。显而易见,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还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多读书,多看书,以扎实的教学专业素质来“征服”自己的学生。

三、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数学,其中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所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的教学中,不单单应该只以学习为主,做学问,学科学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在很多人眼里是枯燥,乏味且无聊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注意情感,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欢数学,在教学中应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这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为一个自己带了很长时间的学生来说,我们必须考虑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要充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倾听者,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亚于亲情之间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师生情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之下,运用新的实践教育理论,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技巧的改进来优化中职数学教学。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中职数学的教学可以取得更大的教育上的成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