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幼儿园动与静教案(大全15篇)

2024年幼儿园动与静教案(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4 07:42:01
2024年幼儿园动与静教案(大全15篇)
    小编:温柔雨

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编写教案前,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细化。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一

1、通过四肢活动,锻炼小肌肉,尝试撕细纸条。

2、发挥想象塑造各种发型。

1、材料准备:手工纸、浆糊。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又扮演理发师较色游戏经验。

3、教师自身经验准备:熟悉3到5中不同发型的撕贴方法。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参与度。

有个理发师呀很聪明,他把每天的工作编成了一首儿歌。

小娃娃,来理发。

吹风吹,梳一梳,剪一剪,真漂亮!

我们现在也给小娃娃理理发。

2、布置任务。

教师讲解并示范撕纸的方法。

撕纸的时候胆子大一些,一只手稳稳的拿住纸,另一只手沿边缘慢慢的撕。先撕去四条边,再撕去尖角。

看,纸张就变成圆圆的笑脸了。

像毛毛虫吃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撕。

找一找,眼睛、鼻子和嘴巴在什么地方?

找准位置贴上眼睛、鼻子,还有嘴巴。看,小娃娃来理发了。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二

1.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能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收集“鸟类”的材料。

一、认识禽类:

1.鸟可以叫什么?(出示文字:“禽”)。

2.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叫声非常动听的禽,叫什么禽?(鸣禽)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3.那么家禽、猛禽、鸣禽、水禽各有哪些?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鸣禽黄莺、画眉鸟。水禽丹顶鹤、鱼鹰。特殊的鸟类不会飞的鸵鸟普通飞禽麻雀。

老师小结。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高度2、5米左右)。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比蜂鸟重78000倍)。

4.飞得最快的鸟什么鸟?(雨燕)。

5.地面上跑得最快的是什么鸟?(鸵鸟)。

6.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7.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并进行传阅。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三

中班幼儿对动物翅膀的典型特点和主要作用虽有初步感知,但对动物翅膀外形特点的异同、翅膀功能多样性缺乏深入了解。本活动遵循《指南》中提出的“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实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的要求,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丰富幼儿学习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游戏,引导幼儿逐步感知动物翅膀的外形特征,了解动物翅膀与其生活的紧密关系;借助开放性提问引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翅膀是鸟类、部分昆虫、个别特殊哺乳动物的重要飞行器官。动物的翅膀具有对称的特征,其在数量、色彩、质地方面均有典型差异。翅膀不仅具有飞行的作用,也有自我保护和保持平衡的作用,对于翅膀退化的动物来说,翅膀的作用尤为重要,也为人们发明创造提供了启发。

认知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翅膀,了解动物翅膀的外形特征及其本领。

能力目标:观察、比较几种动物翅膀的异同,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并说明原因。

情感目标:感知人类根据动物翅膀本领的发明创造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重点为:认识常见动物的翅膀,了解动物翅膀的.外形特征及其本领。

活动难点为:观察、比较几种动物翅膀的异同,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并说明原因。

为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有效解决活动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提问法:开放的提问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活动中通过启发性提问、讨论式提问等,帮助幼儿理解翅膀对动物的作用。

游戏法: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活动中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分类游戏中观察、感知翅膀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法有:

观察法:观察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场景、实物等各类事物并互动交流自己的经验,了解翅膀的含义和作用。

实际操作法:幼儿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取经验的。活动中幼儿在多样的材料中实际操作、自主探索翅膀的特征,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次活动共分为五个大环节。

第一环节:倾听故事,初步感知动物翅膀的特征。(此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结合课件讲故事,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的?

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翅膀。

教师采用故事讲述法引导幼儿思考,初步感知动物翅膀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观察图片,加深对翅膀外形特征的认识。(此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对翅膀外形特征进行小结。

教师采用图片演示法,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并归纳总结,进一步了解动物翅膀的特点。

第三环节:观看动物翅膀的视频、动态图片,了解翅膀的重要作用,感受翅膀与动物生存、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此环节预计用时7分钟)。

播放蜂鸟、瓢虫飞行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翅膀的飞行作用。

播放飞机发明视频,感知人们利用翅膀的发明创造。

播放企鹅捕食、鸵鸟奔跑、母鸡滑翔视频,了解退化翅膀对动物生活的作用。

提问:有翅膀的动物都能飞吗?为什么它们有翅膀却不能飞翔?退化的翅膀有什么作用?

小结:有的动物翅膀的飞翔功能退化了,但是它们的翅膀却发挥了新的作用。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幼儿直观感受,通过启发式提问感受翅膀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环节:开展分类游戏,加深对动物翅膀外形特点及作用的理解。(此环节预计用时6分钟)。

教师创设森林运动会情境,出示动物卡片,说明游戏要求,引发幼儿分类兴趣。

要求:将翅膀具有一样特点的小动物放在一起。

幼儿观察动物翅膀图片,进行分类游戏。

幼儿分享分类结果,说明理由。

教师以幼儿为主体,采用直观教学法、游戏法,鼓励幼儿在观察、表达与操作中理解了翅膀的特点,基本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第五环节:师幼围绕“假如我有翅膀”的话题自主交流,激发幼儿的美好想象。(此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提问:如果你有翅膀,你想做什么?

教师给予充分空间,鼓励幼儿整合经验,大胆表达。

本活动以故事为引发,借助多媒体使幼儿直观感受动物翅膀的特点和作用,让幼儿对动物翅膀的认识有了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提升,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教师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体现了幼儿的深度思考,同时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为幼儿巩固对翅膀认识的经验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活动目标。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探究的结束,活动后,我将在活动区投放更多动物翅膀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探究动物翅膀更多的秘密。开展“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的想象创意活动,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创作表现。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四

1、理解小恐龙“吃与不吃”的矛盾心理,体验朋友相伴的重要。

2、乐于倾听、观察和思辨,愿意帮助小恐龙制作蛋糕,忘记烦恼。

活动准备:磁铁黑板,小恐龙和老鼠的图卡、记录表、计时器、ppt、白纸。

1、猜猜小恐龙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你愿意和一个要吃朋友却孤独的人做朋友吗?(对幼儿的表述进行现场记录)。

小结:小恐龙它一个朋友也没有,因为每次小恐龙饿得时候就会把朋友吞下去,他非常的难过。

1、如果你是莫罗,你会说什么呢?

2、做蛋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游戏一规则:听谜语说出材料。

游戏二规则:在橱柜的九宫格里找出工具相应的位置并表述出来。

3、做蛋糕。

小结:一个人做事有点难,有了朋友的帮忙就简单。

1、现在你愿意和小恐龙做朋友吗?

2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恐龙忍住不吃朋友呢?(表征)。

3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

小结:小恐龙有了莫罗觉得很幸福,最后他俩成为了永远的好朋友。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五

我所带的幼儿已经进入了大班,孩子们与两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变得乖巧、懂事、能干、聪明,师生之情变得越来越浓。在诗歌《我最爱祖国》教学之后,孩子们更意识到自己从小班,经过中班到大班的一些变化。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孩子们先寻找发现变化,接着感知理解变化,再表演体验变化,最后想象操作变化。

1、能够关注周围生活中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达。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养成细心观察,积极动手动脑操作,动口表达的习惯。

1、大小照片对照图。

2、化学试剂。

3、幼儿操作材料(毛线、剪纸、粘贴图片)。

4、磁带一盒。

过程:一、寻找发现变化。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

师: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朋友的照片。

(1)找个好朋友,把你的变化说给小朋友听。

(2)再看看同伴有哪些变化。

教师小结:什么是变化呢?就是现在的样子和原来不一样,比如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等。

二、感知理解变化。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白纸,我想让它发生变化,可以怎样做呢?

教师示范,剪、折、卷、贴等方法。

师:这朵花美吗?

师:我要将这朵花变得更美丽,注意了,将要有神奇的变化。

教师做化学实验。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用白纸,折、剪、卷等方法让纸变成了一朵花,是一种物理变化,然后,老师用无色的溶液把白花变成了红花,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老师在这张白纸上已经洒过一些化学药水。

三、表演、体验变化。

师:是谁让这些事物发生变化呢?

师:我们人可聪明了。你会动脑筋,想一想、变一变吗?我们来玩游戏《我会变》。

1、我们来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我们再来玩身体变变变的游戏。

四、想象操作变化。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毛线、纸、各种图形,我们先想一想,然后用我们灵巧的小手让他们变得更美丽。

幼儿自选进行小组操作活动。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六

1、在观察中,发现小兔子的可爱,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可爱的兔子。

2、实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萝卜、白菜、青草各少许,竹笼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将兔子抱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2、请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谁也到我们教室来了?(兔子),小兔子可爱吗?(可爱)。

它有两只什么样的耳朵?(长长的耳朵),我们把它起名叫《长耳朵兔子》好听吗?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长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

二、展开。

1、运用各种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指导语:

(1)看一看,兔子长什么样?你最喜欢兔子的哪个部位。

(逐一观察兔子的每一个部位,突出兔子的观察与认识)。

(2)摸一摸,大胆说出你的感觉。

(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学一学兔子是怎样走路的。

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兔子跳的动作。

然后问大家:兔子是怎样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欢吃什么?(胡萝卜、白菜、青草)请一幼儿喂兔子。

2、编儿歌:小兔子。

(1)请小朋友用几句话把兔子长什么样说清楚,编成儿歌好吗?

综合小结:

耳朵长,尾巴短,一张嘴巴分三瓣。

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爱。

(2)幼儿学儿歌。

3、小实验: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

(1)将小兔放入竹笼子里,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观察兔子的耳朵会不会转动。教师猛然击掌。

然后请幼儿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没有转动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样转动的?问什么地方转动?(向上、向后)。

(2)请幼儿击掌,再实验一次。

4、带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教师:请小朋友注意观察小兔子的动作,不要惊吓小兔子。

三、活动结束。

德育教育。

小兔子很可爱,也很逗人喜欢,如果小朋友家里饲养有小兔子,注意观察吃东西的神态,有人经过时的表现等等。

小兔子也很善良,要向它学习讲卫生、爱清洁,做个乖孩子好吗?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七

一个暑假过后,我们喝的饮料瓶子、各种瓶有许多,开学了我们全收集过来。许多孩子用这些瓶子在地上滚、当栏杆跳、还有的说瓶子的形状真有趣。瓶子圆筒的外形、奇妙的形状,单一的色彩,光滑的表面,是孩子进行彩绘、粘贴等创作的好主材,可摆,可挂,装饰性极强。在收集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瓶子后(大的有透明的色拉油瓶、小的有白色的娃哈哈瓶,有蓝色、银色、灰色的酒瓶,有塑料瓶,有玻璃瓶等)我就这一材料进行彩绘设想:如果他们直接在瓶子上立体彩绘是否有难度?彩绘出的图案是否更具审美效果?图案的选择是否需要一些主题?带着这些思考,我设计了大班彩绘活动《美丽的瓶子》。

1、感知瓶子的外形特征,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的彩绘的创作。

2、感受色彩冷暖对比带来的美感,在活动中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1、感受色彩对比的美感,选择冷暖色:在蓝色的瓶子上选择橙红黄等暖色,色彩会更美;在黄色、紫色等瓶子上选择什么颜色会突出自己画的东西。

2、怎样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的创作,把瓶子画饱满。

这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创意瓶子》。瓶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儿兴趣较浓,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对瓶子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各种废旧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瓶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装饰制作不同的瓶子,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搜集各种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八

1、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2、能够快速平稳地通过平衡木。

1、幼儿有对解放军的初步认知:解放军是勇敢的、不怕困难的、能保护我们的人。

2、平衡木有两个,跨跳障碍六个,拱形门四个,长垫子两个,沙包若干(数量等同参加活动幼儿人数),红色、绿色丝带若干。房子造型的盒子一个。

3、节奏欢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活动。

1、邀请幼儿参加活动。

2、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活动四肢,做运动准备。

二、关键步骤。

1、请幼儿扮演解放军,为幼儿描述“解放军取炮弹”的情景。

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手臂上系红丝带和绿丝带作为标记。

3、教师讲解任务要求。

1)爬过草地(垫子),走过小桥(平衡木),钻过山洞(拱形门),跨过地雷(跨跳障碍),取一颗炮弹(沙包),跑回队伍。

2)哪个组先完成任务,哪个组就能先获胜。

3)要求速度要快,但要注意安全。

4、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走平衡木,保护幼儿的安全。最后小解放军用取来的炮弹轰炸敌人城堡(用沙包远投房子造型的盒子)。

三、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解放军都非常勇敢,不怕困难,取来炮弹,消灭敌人。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

鼓励幼儿勇敢地尝试攀爬和其他有一定难度的体育活动。

2、家庭活动。

指导家长克服保护心理,在保证安全的前堤下,放手让出幼儿尝试有一事实上难度的户外活动。鼓励幼儿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遇到困难要自己克服等。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九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学习使用日历查找日期的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1、大挂历一本、数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儿人手一本日历。

提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什么?(大挂历)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1、出示数字12,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数字12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12个月)与幼儿一起翻看,并数数。

2、出示数字365,幼儿认读,并猜猜这个数字是多少?它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数字31,一起读一读,31与挂历有什么关系?(幼儿观察日历)(有的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数字30,方法同上,一起发现哪几个月只有30号?

5、出示28,一起读一读,28与挂历有什么关系?二月是28天。

师:我们把有31天的月称为大月,30天的称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大月小月吗?(拳头)。

四、欣赏故事,加深理解。

师:老师还把这些数字编到了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请小朋友找找你们的日历上还有哪些秘密呢?

幼儿寻找,鼓励幼儿间能相互提问。(比如:星期,英语,节日、节气等)。

老师根据幼儿的生活请幼儿学习查找日期,如六一节,九月一日等,并请幼儿介绍自己寻找日期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

在活动区请幼儿学习制作一本自己的精美挂历。

在活动中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班上的干婧奶奶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还有个孩子说:“我要考考你们,哪几个月有30天?”,而很多的小朋友们走进了大月小月的误区,回答错误,而他则得意地宣布:“除了2月以外,所有的月都有30天的。”,让我们大家禁不住鼓掌喝彩。小小活动让幼儿接触到了身边的数学奥秘,激起了幼儿探索知识的热情。

年妈妈的孩子真多呀!他给孩子起了一个奇怪名字叫做“日”。年妈妈到底有多少个“日”娃娃?数呀数呀,一共有365个日娃娃。

这365个日娃娃住在一起吗?不不,那么多的日娃娃挤在一起怎么能行呢?于是,年妈妈就为它们盖起了12座漂亮的小房子,让所有的日娃娃分别住到这12座房子里,并且给这些房子起名:一月房,二月房,三月房……十二月房。

咦,这些房子怎么看起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还有一座顶小顶小的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原来,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个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里住的日娃娃少一点儿,每座有30个日娃娃。

那座顶小的二月房子里只住了28个日娃娃。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十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

一、回忆蔬菜?

1、帮助幼儿回忆都吃过什么蔬菜?

2、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蔬菜王国里有很多蔬菜,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课件)。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1、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

西红柿、白菜、土豆、萝卜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2、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3、看到蔬菜的图片,认识蔬菜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猜猜看:看课件引导幼儿猜出谜语(西红柿)。

4、列举植物的果实: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幼儿说说这些蔬菜可以怎么吃。

5、植物的根:猜一猜:引出“萝卜”的谜语。出示课件让幼儿知道有些蔬菜是吃根的。

6、出示吃叶的蔬菜:白菜、菠菜等。

7、蔬菜的块茎:土豆、藕。

三、蔬菜分类。

1、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2、出图说一说这些蔬菜分别吃哪一部分。

3、做游戏:找朋友(给蔬菜找朋友)。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十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教育建议中提出,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随着十月的到来,小班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始了他们第二个月的“探险旅程”。在共同创设植物角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水果宝宝”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西瓜宝宝的形象更是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在幼儿具备了解西瓜的已有经验基础上,由此生成了此次音乐游戏《挑西瓜》。

《挑西瓜》的音乐结构鲜明、生动形象、节奏欢快,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幼儿用动作表现的欲望。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活动中我还利用图片、动作、故事、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幼儿喜欢在游戏中表演他们感兴趣的动作,并不断求新与创造。

(一)认知目标:尝试根据音乐的强弱,表现出西瓜逐渐长圆长大。

(二)能力目标:倾听音乐,能在音乐的“咚”处,做出“成熟”的动作,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重点:尝试根据音乐的强弱,表现出西瓜逐渐长圆长大。

活动难点:倾听音乐,能在音乐的“咚”处做出“成熟”的动作,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1.情景创设法。

小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接受。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挑西瓜”的教学情景,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挑西瓜的情景之中自由地学习。这一主线贯穿始终,既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目的,又使整个情节完整,过渡自然。

2.角色扮演法。

在活动中,幼儿扮演西瓜,教师扮演挑西瓜的老爷爷,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幼儿更能从简单的角色扮演中增强创编的兴趣。

3.游戏激趣法。

教师通过老爷爷“挑西瓜”的游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并表现出小西瓜一点一点长大的过程,引导幼儿听音乐并用自己的身体表现西瓜长大和被拍一下转圈的样子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说学法。

1.聆听法。

音乐是一门倾听的艺术,只有通过反复倾听,幼儿才能充分感知音乐,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游戏法。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本活动以挑西瓜的游戏贯穿始终,我通过小西瓜变大、大西瓜被拍、老爷爷挑西瓜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氛围中,主动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肢体语言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出了孩子们的兴趣。

3.体验扮演法。

师幼分别扮演老爷爷和西瓜的角色,以挑西瓜的形式进行游戏,符合幼儿的想象特点,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说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入场。

(二)游戏引导幼儿围圆坐好。

(三)完整欣赏音乐,理解故事情节。

第一遍完整欣赏音乐,初步尝试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引出西瓜地的情境,鼓励幼儿说出西瓜的样子是又大又圆的`以及小西瓜是一点一点长成大西瓜的。

(四)倾听a段音乐,完整随a段音乐游戏。

1.在倾听a段音乐前,我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聚焦。

2.第一次倾听a段音乐时,我将a段音乐完整播放后,重点播放了“咚”的声音,引导幼儿感知小西瓜是在“咚”的声音时长大。

3.第二次倾听a段音乐时,幼儿根据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西瓜逐渐长圆长大的样子。

4.引导幼儿在第三次倾听a段音乐时,自主创编西瓜长大的动作。

(五)随b段音乐,熟悉“挑西瓜”的游戏规则,能在被挑到时做出西瓜“熟了”的动作。

倾听b段音乐,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挑西瓜的游戏规则是在发出咚的声音时被拍。然后我扮成西瓜,邀请幼儿来拍西瓜,我在被拍后做出“成熟”的姿势,请小朋友们也来尝试。教师先哼唱着拍幼儿进行游戏,直到大部分幼儿理解b段音乐的游戏规则,能够在被挑到时做出“转圈”的动作,教师和幼儿再随音乐玩挑西瓜的游戏。

(六)、完整随音乐玩“挑西瓜”的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师播放老爷爷的声音吸引幼儿注意,借助游戏里的人物形象再次强调游戏规则,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

1.师幼共同完整的玩第一遍游戏,体验挑西瓜游戏的乐趣。

2.站立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用更舒展的动作展示西瓜长大的过程。

3.结束游戏,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示西瓜长大的喜悦。最后,根据音乐情节自然离场。

《挑西瓜》教育活动的生成来源于幼儿,游戏规则来源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我和幼儿围成一个“大西瓜”,这样的形式既能面向全体幼儿,又可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游戏。创设西瓜地的场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直观、开放的氛围,便于幼儿发挥自己想象,进行猜测表达,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

在表演区投放了挑西瓜的音乐,幼儿可以和同伴们一起根据音乐生成新的情境,进行游戏。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十二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2.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节奏,并跟着节奏表演。

3.有主动演唱歌曲有愿望及行动,能大胆表现自己。

理解歌曲节奏、歌词,并能跟着音乐表演。

一、音乐游戏进场,

师:小朋友们,我们踩上滑板,准备出发啦。

师:你们踩滑板的姿势,踩滑板还有什么其他动作?

师:小朋友们,请找到你的椅子坐下来。

二、熟悉歌词及节奏

1.找歌词

师:刚刚的滑板好玩吗?那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配上歌词哦。找一找,歌词就藏在你们的旁边。

幼儿自己寻找,

哇,有的小朋友真亮,眼睛真亮,发现歌词已经藏在你们的椅子底下了。

师:上面都有一些什么?

2.听歌词

教师演唱,幼儿观察找到的歌词。

准――备――开――始――。一下、两下、一下两下、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想想、想想、哪里摩擦、滑板、地板、摩擦摩擦。

3.填歌词

教师演唱,幼儿尝试将歌词整理。

师:我有唱到你们的歌词吗?

4.检查歌词

师:这个顺序对吗?那我们试一试。

准――备――开――始――。一下两下、一下两下、摩擦摩擦、摩擦摩擦、想想想想、哪里摩擦、滑板、地板、摩擦摩擦。

5.表演歌曲

看着图谱教师和幼儿变换不同的速度共同演唱歌曲。

师:加入动作、节奏完整的来一遍好吗?

师:我们能加快一点节奏吗?

师:我要挑战升级,再加快点哦。敢挑战吗?

三、跟音乐表演。

1.师:哎哟,这个节奏都难不倒你们。我们能跟音乐来试一试吗?

音乐起。

2.藏掉一张歌词,幼儿尝试演唱。

师:没有难度,嗯?我藏掉了一张,你现在还能完整的唱出来吗?

3.藏掉三张,幼儿尝试演唱。

师:哎哟,这个也难不倒你们,我又拿走了两张,还能行吗?

4.右边的全部藏掉。

师:我还能再藏吗?我们还剩下了4张,敢挑战吗?

5.幼儿站起表演。

师:这个也难不倒你们!愿意站起来的小朋友就站起来试一试。

师:摆出了一个ending pose。很帅耶!好,请坐下。

四、pk斗唱

1.幼儿互相pk

规则:今天分为蓝队和黄队,蓝队唱左半边的四句歌词,黄队唱右边的四句歌词,如果你选择蓝队,就请你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和你的同伴在蓝队的这一边排成一条队。如果你选择黄队,就请你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和你的同伴在黄队的这一边排成一条队。两队要面对面的坐好。

幼儿进行自主选择。

师:今天我们是pk斗唱。斗唱是斗什么呀?斗唱歌。那怎样才算唱得好呢?节奏、有表情、还有动作。

师:谁愿意来评价一下?有的人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我们再来试一试,这一遍我们站起来、把你的动作做起来。

师:觉得两队唱的很赞的请给两队点赞

2.师幼pk

师:你们敢跟我们今天来的老师pk一下吗?

师:给老师们掌声,也给孩子们掌声。给全场的大朋友、小朋友们点赞。

五、发现生活中的摩擦,编入歌曲里。

师:我们去外面找一找,还有哪里有摩擦吧。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十三

2、认真倾听同伴和老师的发音,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娃娃一个,鸡,羊,狗,兔和茶杯、碗,勺,皮球等。布置一个娃娃家的场面。

1、设置情景,带幼儿到娃娃家做客。

今天,娃娃过生日,她请我们去做客。教师带幼儿进入娃娃家。

2、介绍的玩法。

(1)娃娃和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

(2)娃娃请小朋友们喝茶,请你们坐下——喝茶请坐。(请幼儿学说,说对了即可坐下喝茶)。

(3)娃娃请小朋友们吃饭——猪油炒饭(方法同上)。

(4)娃娃请小朋友们吃菜——番茄炒蛋(方法同上)。

(5)吃完饭,娃娃请大家拍球——拍球比赛。

(6)和娃娃再见——非常感谢。

3、幼儿自选小动物一个,玩“请客”的,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请了哪个朋友,怎样招待他的,请他喝什么?吃什么?玩什么?最后怎么说的。重点帮助幼儿发准四声。

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娃娃请客”的。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十四

1了解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养成爱护牙齿,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牙齿图片,一把牙刷。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讲述《爱吃糖果的老虎》的故事,引发兴趣,并初步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老虎的牙齿为什么会痛?(吃了很多的糖)。老虎的牙拔掉后会怎样?(就吃不了东西)。

2基本部分:

(1)师幼阅读幼儿用书。

教师指导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保护牙齿的知识经验及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2)教师示范刷牙的正确方法。

教师借助牙齿图片,手拿真实牙刷示范讲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3结束部分:幼儿集体模仿刷牙。

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很多幼儿也知道了要爱护牙齿,早晚要刷牙。但有部分幼儿的刷牙方法不太正确。

幼儿园动与静教案篇十五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教师: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