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数学的教案范文(汇总13篇)

最新数学的教案范文(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4 07:52:42
最新数学的教案范文(汇总13篇)
    小编:翰墨

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数学的教案篇一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规范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同学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区分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识别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局部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观赏,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局部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观赏,你们想报名参与吗?

2.问:怎样才干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二、同学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数学的教案篇二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简便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于

3.增强用所学的乘法的意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生:想

师:(课件出示)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都来了谁?

生:小青蛙、小猴子、长颈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师: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们都在练习什么本领吗?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练习什么本领?(点击课件,出示第1题)

生:跳远

师:谁来读一读题要求?

生:xxxx

师:你们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从刻度0跳到刻度3。

师:真是好眼力,我们算它跳1步。

师:小青蛙要想跳2步应该怎么跳?

生:接着在第1步后面跳,从3跳到6。

师:谁能画出来?

生:xxxxxxx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从刻度3出发画到刻度6。

师:这时小青蛙一共跳了几个3?

生:2个3

师: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几格呢?

生:6格

师:接下来,小青蛙3步跳几格?6步跳几格呢?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题卡纸上动手画出来。

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生:xxxxx

师小结:xx同学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领变成了小儿歌,(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领,可把小猴着急坏了,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来了。谁来读题?

生:xxxxxx

师:谁来说说小猴是怎样摆小棒的?

生:一堆摆4根,像这样摆了五推。

师:用虚线把这样的五堆小棒圈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师:这时,我们发现有几个几相加呢?

生:5个4相加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乘法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填空,其他同学在第2张题卡纸上把题补充完整。

生:xxxxx

师:写完的同学就做好,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请答题的同学来说给大家听)

生:对

生:xxxxx

师:谢谢你哟,这回我没有问题了。通过做这道题,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啊?

生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总结的吗?(生:同意)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小猴子的本领了。

3.课件出件第3题

师:要说着急莫过于长颈鹿了,看,他带来了摆圈本领。(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题?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师:题要求读明白了吗?好,大家看第一幅图,长颈鹿是怎么摆的?

生1:1列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列。

师:表示几个几?(生:5个5)

师:这是竖着观察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2:1行摆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行。

师:噢,你能说出这样摆法表示的意义吗?

生:也表示5个5。

师: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请大家写在第3题上。

生:5+5+5+5+5=25,5x5=25

师提问: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师:这是长颈鹿的一个本领,它还有第二个本领,看第二幅图,它又是怎样摆的?

生:3个连一起,像这样摆了8份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8个3是多少?

师:请在纸卡第3题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看大屏,这是长颈鹿根据图意列出的算式,请大家对照一下,看你写的对不对,对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长颈鹿的本领了。

4.课件出示:第4题

师:小狐狸看到它们的本领,记在了心里。谁来读一读题要求?(生:)

师:这个本领可不简单,我们看第一题,这道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怎样写出乘法算式?

生:5个3;3x5=15或5×3=15

师:看来你对小狐狸很了解吗。看这道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题方法同上)

5.出示课件:第5题

生:1件4个,缝了5件

师:表示几个几?

生:5个4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请用直尺在题卡上连出来。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xxxxx

师:由于参加人员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请亲人来帮忙,看右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1组5只,有4组,表示4个5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这时,右图与哪些卡片可以用线连起来?在题卡上连一连。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5+4为什么没有连?

生:因为5十4表示5加4合并在一起,而5x4表示4个5相加或5个4相加。

师小结:可以看出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以后我们做题可要认真,不能马虎。

6.出示课件第6题

师:小狗

数学的教案篇三

1。了解的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和相交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上,即“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有且只有”的双重含义,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学,训练学生准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并能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说”与“画”的尝试实践,体验领悟到“言”与“图”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严密的思考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好数学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公理的讲解,举出实例说明它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激励学生要勤于动脑、敢于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使学生体会物体的对称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体会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并尝试指导与阅读相结合。

2。学生学法: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知识,总结学习成果)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

(一)重点。

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及相交线。

(二)难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理解,公理的理解。

(三)疑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法解决公理的理解;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疑点。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三角板、木条、铁钉。

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通过知识点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及其性质,通过画图及对几何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投影仪显示本章开始的正十二面体的模型,学生观察这一复杂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线段和角。)。

演示:投影从正十二面体的模型中分离出某一部分,即线段、角。

引出课题: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图形知识,需要从较简单的图形学起。本章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即线段和角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形。在这个基础上,以后我们再学习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板书】第一章线段角一、射线线段1.1。

探究新知。

1。的概念。

【教法说明】学生有小学的`基础,会很快说出一些实际例子,如:黑板边缘、书本边缘、拉直的线、笔直的公路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演示: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利用电脑显示一些实例,如:黑板、书本、笔直公路等等。然后变换抽象成一。

师:我们在代数中,常用一条特殊的,你知道吗?

(学生会回想起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几何中的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可以用直尺画,但画出的只是的一部分。

2。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总结的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对于的表示方法很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但记忆不一定深,这种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看书且会看书。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深刻得多。

由学生小结,得出的两种表示方法:

(1)用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图形,小学没有介绍,现在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教师这里要补充说明点的表示方法。同时指出:以后学习中,常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便于说明与研究。

3。点和的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

(1)点在上,如图,叙述方法:点在上,或经过点。

(2)点在外,如图,叙述方法:点在外,或不经过点。

【教法说明】在点和的位置关系中,要注意几何语言的训练。点在上和点在外,各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要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4。的公理。

实验尝试:用一个铁钉把木条钉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转动木条,并观察现象。教师在木条上加上一个钉子,再让学生转动,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同时板书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简言之,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

体验证实: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

【教法说明】。

(1)学生通过实验,对公理有认识,但欲言之而不能,或虽能表达出意思但不严密。此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强调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向学生们讲清“有且只有”的两层含义。第一个“有”说明的是存在性,过两点有存在。“只有”说明的是惟一性,经过两点的不会多,只有一条。如果把公理说成是:“经过两点有一条”就是错误的了。(2)公理得出后,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公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便于学生对公理的记忆。(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通过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积累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5。相交线。

师:根据公理,过两点有几条?

(学生会答出:有且只有一条。)。

师:反过来,两条不同的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点吗?

(学生容易答出:不能)。

[板书]如果两条有一个交点,我们叫这两条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这两条叫相交。

如图,和相交于点,点是和的交点。

【教法说明】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从公理入手提出问题,再反过来考虑,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1)。

1。问答题。

(1)经过一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3)只用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是否可以?用上的两个点表示呢?

2。读出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图。

(1)经过点。

(2)点在外。

(3)经过点的三条。

(4)与相交于点。

(5)经过、三点,点在点与点之间。

(6)是外一点,过点有一与相交于点。

【教法说明】问答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公理,作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言”与“图”的转化能力。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点:

预习下节内容。

补充:按照下面的图形说出几何语句。

数学的教案篇四

1。了解的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和相交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上,即“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有且只有”的双重含义,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学,训练学生准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并能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说”与“画”的尝试实践,体验领悟到“言”与“图”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严密的思考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好数学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公理的讲解,举出实例说明它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激励学生要勤于动脑、敢于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使学生体会物体的对称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体会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并尝试指导与阅读相结合。

2。学生学法: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知识,总结学习成果)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

(一)重点

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及相交线。

(二)难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理解,公理的理解。

(三)疑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法解决公理的理解;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疑点。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三角板、木条、铁钉。

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通过知识点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及其性质,通过画图及对几何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投影仪显示本章开始的正十二面体的模型,学生观察这一复杂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线段和角。)

演示:投影从正十二面体的模型中分离出某一部分,即线段、角。

引出课题: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图形知识,需要从较简单的图形学起。本章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即线段和角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形。在这个基础上,以后我们再学习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板书】第一章 线段 角 一、 射线 线段 1.1

探究新知

1。的概念

【教法说明】学生有小学的基础,会很快说出一些实际例子,如:黑板边缘、书本边缘、拉直的线、笔直的公路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演示: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利用电脑显示一些实例,如:黑板、书本、笔直公路等等。然后变换抽象成一。

师:我们在代数中,常用一条特殊的,你知道吗?

(学生会回想起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几何中的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可以用直尺画,但画出的只是的一部分。

2。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总结的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对于的表示方法很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但记忆不一定深,这种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看书且会看书。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深刻得多。

由学生小结,得出的两种表示方法:

(1)用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图形,小学没有介绍,现在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教师这里要补充说明点的表示方法。同时指出:以后学习中,常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便于说明与研究。

3。点和的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

(1) 点在上,如图,叙述方法:点 在 上,或 经过点 。

(2) 点在外,如图,叙述方法:点 在 外,或 不经过点 。

【教法说明】在点和的位置关系中,要注意几何语言的训练。点在上和点在外,各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要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4。的公理

实验尝试:用一个铁钉把木条钉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转动木条,并观察现象。教师在木条上加上一个钉子,再让学生转动,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同时板书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简言之,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

体验证实: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

【教法说明】

(1)学生通过实验,对公理有认识,但欲言之而不能,或虽能表达出意思但不严密。此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强调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向学生们讲清“有且只有”的两层含义。第一个“有”说明的是存在性,过两点有存在。“只有”说明的是惟一性,经过两点的不会多,只有一条。如果把公理说成是:“经过两点有一条”就是错误的了。(2)公理得出后,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公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便于学生对公理的记忆。(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通过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积累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5。相交线

师:根据公理,过两点有几条?

(学生会答出:有且只有一条。)

师:反过来,两条不同的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点吗?

(学生容易答出:不能)

[板书]如果两条有一个交点,我们叫这两条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这两条叫相交。

如图, 和 相交于点 ,点 是 和 的交点。

【教法说明】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从 公理入手提出问题,再反过来考虑,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1)

1。问答题

(1)经过一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3)只用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是否可以?用上的两个点表示呢?

2。读出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图

(1) 经过点 。

(2)点 在 外。

(3)经过 点的三条。

(4) 与 相交于点 。

(5) 经过 、 三点,点 在点 与点 之间。

(6) 是 外一点,过 点有一 与 相交于点 。

【教法说明】问答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公理,作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 “言”与“图”的转化能力。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点:

预习下节内容

补充:按照下面的图形说出几何语句。

数学的教案篇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一、认识统计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二、感受统计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数学的教案篇六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数学的教案篇七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一、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10、11。

数学的教案篇八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9的教学内容。

数字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应用体现出0的不同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不容易理解0的含义。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推理应用能力。

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数学的教案篇九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作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或作出预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6周。

读统计图表。

教学内容:p89~90。

1、引导学生学会读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会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表示1个单位)及统计表。

3、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预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开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那老师调查一下都谁喜欢看卡通片呢?还有别的节目吗?呀!老师忘了刚才调查的情况了?怎么办哪?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张统计图。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也就是怎样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读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1、读统计图。

(1)读纵向统计图。

课件显示“二(1)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小组内交流。

这幅统计图告诉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a、“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是这幅统计图的名称。

b、横着看:新闻、卡通片、体育、电视剧、歌舞等词表示节目名称。

c、竖着看:左边从下往上依次有0、1、2、3……13,这些数代表具体的人数。

(或每行都有13个格子,1个代表1个单位)。

左上角“人数”一词还告诉我们这里使用“人”做单位名称。

d、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最喜欢某种电视节目人数的多少。它的特点是能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e、直条用不同颜色表示,相邻节目之间的空格是为了更直观、更鲜明地表示各个数量,同时也起了美观作用。

举例说明怎样根据直条的高矮读各个节目的最喜欢的人数。(配合课件演示)。

(2)读横向统计图。

(介绍横向统计图。

(获取信息。

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再与同伴交流,看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讨论。

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

2、读统计表。

课件显示课本第88页“某地199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

(1)指导观察,获取信息。

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体交流。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a.“某地1985~20xx年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是这张统计表的名称,它告诉我们本表的统计内容。

b.统计表的第一行是年份,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统计一次。

c.统计表的第二行是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d.从表中看1985年安装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

(分别解释其数量)。

(提出问题。

现在这个地区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3、认识统计图、统计表的作用。

三、小调查。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统计图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实际地体会一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要进行调查的一些简单要求。(大屏幕显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你们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

2、用你喜欢的方法作记录。

3、根据你的记录制作统计表、统计图。

4、组内交流你的统计图表。并选出代表汇报。

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统计――讨论。

一、教学内容:p91~92。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讨论的方式继续深入认识统计图表。

(二)探索新知。

课件显示如下统计表和讨论4个小问题。

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

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

预测到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读懂统计表。

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上(1)、(2)、(3)、(4)四个小问题。

全班交流。

小军的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预计8岁时高5cm,有117+8=122cm。

(三)、巩固练习。

书p92“练一练”练习题。

指导学生读懂统计图。

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哪天卖得多,哪天卖得少?

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多少台?

3、全班交流。

(四)、统计实践活动。

制成统计表。

制成统计图。

展示学生填写的统计图表。

讨论、交流。

质疑、解惑。

(五)、全课总结。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很重要的途径,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是从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中获得的,所以我们从小要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按实验要求认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如定时观察、定时记录有关数据等。

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不要泄气,能虚心请教他人。

能灵活统计表示实验中的相关数据。

……。

(六)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的教案篇十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第69、7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9加几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根小棒,苹果卡片。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20根。

数学的教案篇十一

(3)能根据概念进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

(1)对数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一种重要的运算,而且它是与指数概念紧密相连的.它们是对同一关系从不同角度的刻画,表示为当时,.所以指数式中的底数,指数,幂与对数式中的底数,对数,真数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难点是对数的概念.。

1.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

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难点是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一.引入新课。

如果看到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2)(3)(4).。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看:,,.。

然后直接提出课题:若是否成立?

由学生回答应有成立.。

法则出来以后,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2)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条法则: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

(3)若真数是三个正数,结果会怎样?很容易可得.。

(条件同前)。

(4)能否利用法则完成下面的运算:

由学生口答答案后,总结法则从左到右使用运算的级别降低了,从右到左运算是升级运算,要求运算从双向把握.然后提出新问题:

可由学生说出.得到大家认可后,再让学生完成证明.。

证明:设则,由指数运算法则得。

教师在肯定其证明过程的同时,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能否用上刚才的结论?

或证明如下。

再移项可得证.以上两种证明方法都体现了化归的思想,而且后面的证法中使用的拆分技巧“化减为加”也是会经常用到的.最后板书法则2,并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法则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差)。

计算后再提出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并将其一般化改为学生在说出结论的同时就可给出证明如下:

设则,.教师还可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可在课下研究.。

(1)了解法则的由来.(怎么证)。

(2)掌握法则的内容.(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叙述)。

(3)法则使用的条件.(使每一个对数都有意义)。

(4)法则的功能.(要求能正反使用)。

数学的教案篇十二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30×2040×30400×30。

(2)13×2015×1018×30120×40。

2、计算。

(1)32×2326×42。

要求:

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245246。

×13×31×2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54×36。

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5、6题。

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解决步骤:

先独立计算第(1)小题中的8个计算题。

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一组前面乘法算式的积与相对应的后面除法算式的商刚好相等。

学生2:除法算式中,除数都是4,被除数都是整百数。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这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1200÷4=300。

16×25=400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小黑板的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数学的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欣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优美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租车方案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讨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合适。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开心,转眼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欢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醒学生别浪费。) (2)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营养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快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如果你有20元钱,你准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愉快的一天结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开心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请你把它记下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伸:清明节到了,如果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2、用餐3、买纪念品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计划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