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精选8篇)

2024年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4 09:32:23
2024年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精选8篇)
    小编:薇儿

教案的编写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清晰地传达教学意图。教案应灵活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案范例,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一

教学要求:

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穿过跑)。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二

《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文章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语言积累。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再写小露珠形成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形成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本课教学我做了以下设计:

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说说小露珠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而唤起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再现小露珠的形象,为本节课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出示课件:夜幕降临了,()就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小露珠()呀,()呀,越来越(),越来越(),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那么大了。

二、形象演示,感悟品味。

课文的2―5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课件出示钻石、水晶、珍珠的图片,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小露珠的外表美,而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个相似的事物之间可以用来作比喻,从而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用上恰当的比喻句。

在这里我设计了学生表演的环节,制作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的头饰,让学生自己来演一演动物和小露珠的对话。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露珠的“闪亮”、“透明”和“圆润”。

(三)图文互补,内化积累。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充分感知这一小节的内容后,出示与这一小节的文字描写相对应的迷人画面。这时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描写画面上美丽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怎样把自己从图和文中获得的美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来。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小露珠使花草树木变得格外精神、俊俏,花草树木十分感谢小露珠,想想如果你是金黄的向日葵,或是碧绿的白杨树,你会怎样感谢它呢?谢谢你,小露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

(四)启迪想象,情感升华。

课文最后一节描绘的是小露珠变成水蒸气离去时,植物们与之深情告别的场面。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美丽的小露珠留住啊!(出示第7自然段)引读:你看,向日葵――,白杨树――你听,喇叭花――此时此景,我们可用哪个词来形容呢?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依依不舍。向日葵、喇叭花、白杨树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呢?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总是在说:“留下来吧,小露珠!”或者“小露珠,你别走啊!”还有的学生侧重于要小露珠留下来帮助他。我评价时就问:“小露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有没有要感谢小露珠的呢?”“你要感谢小露珠的什么呢?”让学生懂得不要只知道对别人索取,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应当表示感谢。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潜移默化地育人作用。

小露珠呢?她面对植物们对自己的挽留和感谢,她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从文中“笑盈盈”一词,学生感受到了她的快乐,小露珠的快乐是因为她帮助了别人。从而升华了主题,学生体会到了小露珠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预设目标和重、难点问题基本都解决了。但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学2-5小节时,“蹦、爬、落”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我没有紧扣这三个动词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导致孩子们在表演时动作没有做出来,我想,如果当时老师能够进行示范,效果一定会更好。我课前准备了动物的头饰,希望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去赞美小露珠,但是在课堂上气氛没有预想的热烈。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三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哪吒闹海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哪吒为民着想、敢斗邪恶的精神。

2、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感悟,体会哪吒勇敢,正义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

课件出示:胡作非为称霸一方兴风作浪随即掀起滔天巨浪水晶宫。

机灵纵身摇晃抖动火焰气冲冲紧紧裹住原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哪吒为什么要“闹海”呢?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

用“因为龙王父子……害得……所以……”说一说。

4、你们看,哪吒来闹海了!(多媒体展示哪吒图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都熟悉哪吒,他有两件宝物,是什么?哪吒是怎么用两件宝物这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住在水晶宫里的龙王会看到些什么?(多媒体播放:水晶宫一片混乱的画面)。

(水晶宫摇晃得很厉害;放水果和酒杯的地方都倾斜;虾兵蟹将到处乱窜,可能还撞到龙王身上。海底也起了龙卷风,虾兵蟹将东逃西窜,龙王紧紧抱住柱子,生怕自己被冲走。)。

4、他还会听到什么?(巨浪轰隆隆的声音,柱子倒塌的声音,水晶宫中宫女们尖叫的声音。)。

6、龙王感到怎么样?(吓了一跳,他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板书:吓)。

7、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老师会从你的表情里读出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闹把龙王吓一大跳,接下来的镜头更加精彩。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小朋友想一想小哪吒又是怎样“闹海”的。

2、指名回答。

3、你觉得夜叉是一个怎样的人?(多媒体展示巡海夜叉的图片)。

(不仅长得丑,而且还心狠手辣)。

你从书上哪里看出来的?(刚从水里钻出来的时候,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边砍)。

4、面对一个小小的娃娃,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而是举起斧头就砍,多么的残忍、霸道,你看,这是一把怎样的斧头?(结合插图)(很锋利,透着寒光的斧头)。

5、结果如何?(被哪吒打死)。

6、是啊,被机灵的哪吒不费力气就打死了。

(1)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哪吒很机灵?请大家在书上圈出来。(一闪、随即)交流(板书:闪)。

(2)能否给“随即”换个近义词?

7、读一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词语中可以读出哪吒打夜叉不是很费劲。

(1)“一下”指导朗读。(我听出了乾坤圈的法力无边。)。

(2)“扔”字可以看出哪吒一点也不用力,轻轻地扔出乾坤圈就把夜叉打死了。(板书:扔)。

8、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一下。

9、这下不得了,居然把夜叉给打死了,看来,这事情--越闹越大了。(板书:把原来的闹改大一些)。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4小节,思考:哪吒打死了夜叉,被龙王知道了,他会怎么反应呢?所以你们看,他派谁出来了;龙王还会对三太子说些什么?(把哪吒抓住,给夜叉偿命)。

2、你觉得三太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哦,原来三太子这么凶狠啊,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凶狠的人?让学生抓住具有人物个性特征的字词感悟人物形象,不失为一个效果显著的好方法。

3、我们把他们打斗的过程读出来。

4、三太子跳出水面时是怎样的?谁来读读三太子的话?

5、说着,举枪便刺。哪吒是怎么接招的?(板书:扔、喷、裹)。

6、结果怎样了,让我们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的人。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闹的结果。

1、经过这么一闹,二闹,三闹,哪吒居然把龙王父子给制服了,这口憋了好久的气终于出了。结果怎样?让我们来把这个结果通痛快快、高高兴兴地告诉人们在座所有的人。

2、齐读最后一小节。

3、小哪吒三闹东海,看到这儿,读到这儿,想到这儿,你有什么话要对小哪吒说吗?

(哪吒你真聪明;真勇敢;为民除害)。

4、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机智勇敢的小哪咤,让我们把对哪吒的所有感情,都化作一声,来读一读课题,夸一夸哪吒!(齐读课题)。

5、(多媒体播放《哪吒传奇》片尾曲的mtv)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回味哪吒制服龙王,制服夜叉,制服龙王三太子,大闹东海的事情,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哪吒的正义,哪吒的勇敢。

板书设计:

龙王父子闹水晶宫。

----哪吒闹海打夜叉太平日子。

兴风作浪斗三太子。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五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来越造句。

3、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二、教学重点:

在学习中,通过朗读感悟小露珠的外表美丽、心灵更美。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于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水平的提高,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要求学生读出水平,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达到美读的效果。

(二)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入境,让学生愉快地感知,感悟、创造。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比较实用的、简便易行的课件,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课件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

2、小露珠自我介绍。

3、大家喜欢这位小客人吗?你能亲切地和她打招呼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她?(板书:动物植物)。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大屏出示图片、句子。

a“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小露珠的美?(板书:闪亮)。

(2)这个字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出,问能读出这种美吗?)。

(3)指导读。谁来学小青蛙赞美小露珠?看哪一只小青蛙夸得最棒!(及时评价)。

(4)齐读。咱们44只小青蛙一起来夸一夸。

b“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1)(问小露珠)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板书:透明)。

(2)这个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哪只小蟋蟀愿意再来赞美一下小露珠?(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1)如果你是小露珠,喜欢小蝴蝶的赞美吗?为什么?(板书:圆润)。

(2)有没有哪只小蝴蝶想再赞美一下小露珠?

(3)齐读。

小结:从刚才3种动物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板书:美丽),那么惹人喜欢。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赞美小露珠吗?其它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她呢?

d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

(1)从“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两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读,将你想象中的那幅美景用朗读读出来。

(3)齐读。

e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1)“美丽的珠宝”指什么?

(2)听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3)指名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不会描绘的读出来。

(4)全班齐读。

小结:小露珠真了不起,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板书:带来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由衷地赞美它。(板书:赞美)。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3)小露珠还会来吗?它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快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小露珠是怎么变化的?

(2)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小露珠变化的过程。

指名读练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你们想赞美一下小露珠吗?指名说说。

(2)师小结: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快乐,但就在太阳升起时,它却蒸发了自己,它为的是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小露珠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欢乐。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准备在队会课上表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闪亮。

动物透明美。

赞美小露珠圆润。

植物带来生机。

文字。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教学时间:

两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看一组图片,说说对刘翔的了解。

2.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年年底,“亚洲飞人”刘翔出版了自传《我是刘翔》,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进入体校、学习跨栏、遇到教练孙海平等体育生涯,还曝光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我是刘翔》。

在“亚洲飞人”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

4.阿兰・约翰逊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成为刘翔心里的“大山”呢?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补充资料。

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阅读刘翔的自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完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刘翔靠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对手阿兰・约翰逊,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默读全文,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再用横线划出每一个时间段刘翔对阿兰・约翰逊的看法。

4.交流: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

年――年――年――2004年5月8日。

5.小结:在刘翔的眼中,阿兰・约翰逊就是一座大山,从“遥不可及”到“站在山脚下”到“成功翻越”。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根据这个过程把全文分成三大段。

【设计意图:从时间上看,清清楚楚一条线。理出脉络,分段、概括内容,水到渠成。

三、精读第一段,感受刘翔对“远方的大山”的崇拜。

1.“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你知道有多早吗?补充资料。

2.刘翔开始训练跨栏的时候,阿兰・约翰逊已经是世界跨栏冠军了,只能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所以,刘翔这样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心理――读第2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奢望、遥不可及。

4.朗读一、二自然段,感受刘翔对约翰逊的崇拜。

四、精读第二段,感受刘翔对“翻越大山”的追求。

“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理解“风驰电掣”。

2.最终,约翰逊夺得了冠军,而刘翔连决赛的资格都没有。此时,他暗暗地问自己:“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勇于挑战)。

【设计意图:此处目的在引导学生感悟:刘翔勇于挑战,敢于向高手挑战。

3.2001年,刘翔亲眼见到了约翰逊,但是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他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看来,约翰逊真的是一座“远方的大山”。

2002年,刘翔有了一次和约翰逊并肩跑步的机会。这次刘翔能缩小与“大山”的距离吗?读第五自然段。

多么遗憾的一次比赛啊!此时,看着约翰逊的背影,刘翔又会想些什么?

4.因为刘翔的刻苦训练,他进入决赛的机会越来越多,与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整个2003年,我跟他的比赛近10次,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但我跟他的差距越来越小,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

抓关键词“竟没有一次”“差距越来越小”“屡屡”“总是”,朗读体会。

5.对刘翔来说,总是第二的滋味真不好受。看来,约翰逊确实是一座大山!

刘翔在自传中写道: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

理解“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翔?(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从近10次比赛“竟没有一次超越他”,从“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第一”,可见刘翔翻越“大山”难度之高,但刘翔从不气馁,更可见其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课堂上,学生由刘翔的近10次落后想到了《第八次》里的布鲁斯王子,真好。】。

五、精读第三段,感受刘翔“翻越大山”的喜悦。

1.刘翔虽然屡屡拿第二,但他一直以约翰逊为目标,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刘翔迎来了“翻越大山”的那一天。

观看视频《刘翔跨栏生涯:》。

看看刘翔在自传里是怎样描写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读第8自然段。

2.刘翔赢了,数万观众为他欢呼呐喊,此时,刘翔有什么反映?

“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

刘翔为什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3.读第11自然段: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是谁让刘翔“回过神来”?约翰逊!

4.约翰逊和刘翔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朋友,因为任何一场比赛都是“友谊第一”。所以才有了比赛后约翰逊第一个走向刘翔,拍拍他的肩膀,给他真诚的微笑和祝贺。

我们来看看刘翔获胜后,记者对这两位的采访。

观看视频《田径室内世锦赛:》。

5.从刘翔和约翰逊的互相评价中,我们看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竞争中也要有这样为对手喝彩的健康心态。

六、总结提升,鼓励学生“翻越远方的大山”

1.“翻越远方的大山”是刘翔给自己设定的目标,2004年之前,这座大山是阿兰・约翰逊。之后呢?刘翔后来又有了新的对手,如比他小三岁的古巴运动员戴伦・罗伯斯等。刘翔的跨栏生涯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直到今天,他仍然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2.看一则关于刘翔夺冠的最新报道(2月19日《现代快报》)。

《7秒41刘翔破亚洲记录新年首秀完美夺冠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

【设计意图:刘翔于2004年超越约翰逊,但此后的刘翔仍然在不断翻越新的“大山”,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才是“翻越远方的大山”的真实内涵。

4.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课文解读与授后反思:

苏版三下第4课由《微笑着承受一切》换成了《翻越远方的大山》,不知道是否跟桑兰“18亿美元天价索赔案”有关。总之,今天的学生不再去学习那位意外截瘫后自强不息、乐观坚强的轮椅女孩桑兰,而是学习与桑兰同时代出生、但如今仍然锐气不减的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亚洲飞人刘翔。

读完课文后,觉得这样的替换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也许更贴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毕竟,桑兰的巨大不幸是特例,而刘翔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细读课文,两条线索十分清晰。第一条是时间线索,第二条是心理线索。时间线索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很早”“刚练跨栏那会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5月8日”,这条线学生寻找起来非常简单。但第二条线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很早知道对方的大名、刚练跨栏时觉得到山脚下都遥不可及、后来在遗憾中一步步接近、站在大山脚下、最终翻阅远方的大山。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我提炼的结果是:勇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勇于挑战”是前提,而且是跟高手挑战,其实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高的奋斗目标;“执着追求”是关键,有了目标还必须要由付出,在前进途中一定少不了艰辛与困难,只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可以不断向目标迈进;“不断超越”也很重要,如果翻阅一座大山就停下攀登的脚步,那将如逆水行舟,阿兰・约翰逊只是刘翔运动生涯中要翻越的无数“大山”中的一座,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挑战、超越自我,才能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我想,这个自传入选教材一定跟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关,但我备课时提醒自己,这是语文课。于是,我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

1.关注重点词句。对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关注信息提炼。对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表达刘翔内心活动的句子,引导学生从大篇幅文字里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发现写作顺序。

3.关注读中感悟。尤其是第2、第4、第7、第9、第11自然段的感悟。

4.关注课文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使用恰当的语调等。

连续两节课,基本完成了上述设计的内容。因为第三节课只有35分钟,所以没有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想。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全文一气呵成,不打断学生情感的线索,昨天已经对此文生字进行了集中学习。客观地说,我觉得这篇课文两课时完成还是有挑战性的。当然,取舍也很重要。

一篇新课文,未做其他参考,解读也未必精准。抛砖引玉,期待大家更加精彩的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七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看完了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请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有位朋友觉得那是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我们的。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今天我们就跟随这位朋友去看看秋天的雨究竟怎么神奇了。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看了这么美的秋雨图我们就一起来看到课文大家根据提示自由地读课文。

自由地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并注音。

把句子读通,并给段落标好序号。

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开火车找多音字宝宝。

钥匙柿子喇叭衣裳粮食。

菠萝趁机衔来邮票扇哪扇哪。

写“邮、爽”

引导观察字的顺序(先结构再关键笔画)。

带领写字。

生练写(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秋天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文章中,作者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出了他的感受,自己读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同桌交流看看找的对不对。

讨论这几句话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讲读第一自然段。

秋天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夏天很炎热,前不久下了几场雨,我们就感觉现在的天气凉爽多了,秋天,就是这样趁你没留意,不知不觉地、轻悄悄地来了。

谁能带着感情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

老师范读,大家感受下秋天是不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

全班齐读。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三年级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2月21日总93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3每逢佳节倍思亲[相机教学生字“逢、佳、倍”。]。

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师辅导潜能生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评议。]。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学生正音。]。

四、写字指导。

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学生描红。]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12月22日总94课时)。

一、细读课文[之前补充:听写词语。]。

1.教师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讲读。

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情,当时的王维是怎样一个人呢?请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

板书:王维。

(3)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

(4)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

板书:重阳登高。

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扶着老人,搀着孩子,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大街上很热闹,人们老老小小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们把重阳节看做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学生讨论交流,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联系,那句话说明王维15岁离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两年,他年纪轻,长期离开自己的家乡,看到重阳佳节京城长安家家欢庆的情景,自然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插茱萸。

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情况。王维除了想到这一层,还想到了什么?读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这三句话里有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说)。

第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说了?(表示王维思念兄弟们有些想法省略不说了)。

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王维猜想兄弟们思念自己时有些话省略了)。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4)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思绪万千就是想头很多,想法很多)这一句话同上面哪个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句话和第三自然段关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

“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3)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异乡客。

(4)看图,加深体会诗句意思。

图画上的人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诗人?

点示:桌子上的纸上写的是繁体字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未写题目。

(5)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补充。]。

(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

(6)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7)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客客王维。

登高插茱萸遥知少一人。

教学反思:(十六)。

教学这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有过学“文包诗”这类课文的经验,发现此类课文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诗歌的意思、情感等很多方面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所以在理解时很多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去学习诗歌。其次,学生在《古诗70首》上已经积累过这首诗,了解过它的意思,因此对课文要表达的大致情感,学生也是略有所知。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诗歌,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