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通用21篇)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3:36:17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通用21篇)
    小编:LZ文人

编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保证教学进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案的编写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初期的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教案,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通用21篇)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北师大版)第二册484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实物投影仪、各种书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得先通过老师的考验我才告诉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请看第一关。

29+140+330+138+4(出示口算题,生读并口算出得数!)。

2、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指着竖式)。

生:竖式师:老师要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小朋友用自己的火眼晶晶观察这两个小朋友做对没有!

(两个学生板演竖式,其他学生观察)。

师: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师:他们说的好吗?

生:好!

师:刚才通过全班小朋友的努力,你们已经顺利的过关了,下面老师就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

二、创设情景。

1、师:今天是咱们的老朋友,小兔开书店了,小兔特意来邀请咱们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生:想。

2、师:(出示卡片)我们来看看小兔都进了些什么书,都有多少本?

生:有《汪汪乐园》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气历险记》9本,《咪咪学校》8本。

(学生说的时候老师把书的卡片放到画好的书架上)。

生:(提问)。

(这里学生提到的`问题一般都是这三种:

1、已经能解决的问题;

2、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3、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下面简称1问、2问、3问。)。

三、新课探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一个问题,请小朋友们把题完整的读一读。

生:读题。

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

生:列式。

师:你说的真好,可是,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生:自由猜测。师:真奇怪,一个算式怎么会有这么多个答案呢?到底那一个才是正确的?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脑、动动手自己算一算。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用口算和列竖式的方法来算。请你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把你的方法写在本子上。

生:独立思考,寻找计算方法。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请你把你的方法给小组小朋友说一说。

生:同桌交流。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生:学生反馈方法。

(1)摆小棒:8根和4根中的两根合起来凑成10,捆成一捆,一共有三捆2根就是28+4=32。

(2)28+2=3030=2=32。

(3)8+4=1220+12=32。

(4)竖式计算。

28+4。

师:你能说说,列竖式是要注意什么吗?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个位跟个位对齐十位跟十位对齐。

(学生说,老师边板演。)。

从个位算起。

师:可是8+4=12满十了怎么办呢?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全班重复一次)。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道算式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那你喜欢那种呢?不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小朋友说一说,并且说说,这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同桌互相交流。

生:能。(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真不错,你们觉得今天的知识都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会了,我们就来练一练,看看你是不是真的会了。

1、1题(带着读题,讲解题意,独立完成。)学生反馈结果,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

2、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独立完成3题,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五、总结。

师:愉快!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二

侨声的一个闪光点是什么呢?“图书馆”,侨声人会异口同声地说。知识的海洋是你,文学的殿堂是你,学校的宝藏是你。可能我最爱的却不是你,是那小小图书馆,它在哪里呢?许多人都会摇摇头说:“idon′tknow.”它,它就在班歌——《蜗牛》,班训——《我们就是未来》的初二一班。

小小图书馆之所以是我的最爱是因为它可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书。“那侨声图书馆不是有更多好书吗?”是的,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走进里面就像进入迷宫似的,想找一本自己喜欢的那还可以,看看序言看看目录,其实,一个美丽的书名往往是吸引读者的首要条件。要是知书名不知书处,心里就想着那本书,那真的犹如海底捞针。小小图书馆虽只有一百多本书,可或许一个学期我们还未能看完呢!小小图书馆,小巧玲珑,伴随着初二年一班。

小小图书馆藏着62位同学和吴教师的`宝藏呢!班里的同学都曾打开书橱门去探索里面的神奇,有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傲慢与偏见》等等。哇,太好了,这些可都是我只闻其名不知其里的书啊!这下,我可以一饱眼福了。小小图书馆虽没有侨声图书馆那堆积如山的书,可它是象征着初二年一班,这可是我们的图书馆哦!

“书和人一样,也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这是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句话。一本好书犹如一个好朋友,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三

生:喜欢。

师:你喜欢看什么书?你们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从小爱学习,有爱读书的习惯,这很好!

师:我们班有两名小同学也是小书迷,每当双休日,就会去借阅图书,你们看(播放纪实录像片,其中本班的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录像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呢?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有四人,其中有组长、组员、发言人,组长负责组织进行认真讨论交流,与组员共同分享)。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现在把你们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可能会说:

1.我知道这是图书,里面有很多书,很多人去借书。

2.还知道我们班的李悦、阳去借书。

3.我知道借书之后,应该珍惜好,按规定时间还书。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除了他们说的.这些,我们还知道,原来有33本儿童画报、25本故事书、46连环画。

生;我还知道他们借书时填了一个统计表。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为什么要填这个表呢?(这时可能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为了雇谁把书借走了,这样就不能丢书了。)。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呢?

师:你看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33-7=。

你艰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借助各种学具。

四人小组交流。

分小组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各自的算法。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四

1、知识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

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2=30,30+2=32。

方法四:8+4=12,20+12=32。

方法五:28+14=32。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

(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试一试”第(1)题。

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练一练”第1题。

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位值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与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提出留着下节练习课解决?也可以将问题保存在:“问题银行”中。

板书设计:

买书。

28+4=32。

28+2=30288+4=12。

30+2=32+1412+20=32。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五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是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学生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备课。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上课。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对后进生根据不同因素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寻找发光点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鼓励发言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循序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稍复杂的认数需要,有利于教学。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几十九添上一是多少”的理解,在处理这个难题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也可以通过数数来得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理解、寻找方法的培养,使他们学会观察、喜欢观察。

这节的练习主要围绕写数及数的组成,让学生理解几十几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达到巩固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要减少讲授的内容,多给学生互相交流、体验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应时时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或是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价,从而达到教学的互动。如:在学生完成练习时,教师可让组内或是同桌互相检查,当一回“小小监督员”,学生的积极性会特别高;也可以在学生做完练习,教师通过检查后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课末,给他们来了个猜数游戏,我先在卡片上写了“45”然后告诉大家:“我写的数个位上是6前面的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猜猜我写的数是几?”,猜了几次,小朋友们劲头不减,玩的不亦乐乎。这样的一个小游戏,激发了孩子探究秘密的心理,就连下课了,还有人要我来出题,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尤其是这样。让我们多动动脑筋,让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七

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个本单元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去图书馆读书的完整情境,体现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得有趣,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都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耐心倾听、提出问题,协助学生从单项交流迈向多项交流,同时擦出新的交流火花。而且能够注重学生的收获,但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利用积极的评价手段,使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思维特点的途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我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境提出问题,更深入的是在活动中进行质疑、交流,如此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意识。“谁能再讲一讲,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好吗”,这样邀请其他同学重复方法的过程,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同时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基础之上,也在对学生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了2”,而这正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教师从汇报开始多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公开、真诚地对他人表达欣赏之情。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亲密,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间感到合作愉快。多样化的算法还需要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应该是学生,优化的过程也应该是有学生自身特色。

在练习的过程中,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练习既新鲜又兴奋还很认真。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最后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和同伴学习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分享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将不同方法进行梳理、归类,这将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八

(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课也要注意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课教学内容隐含的素材教育学生文明乘车、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学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师就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尝试解答。

一个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书讲解)。

师: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2.连减。

师:同学们,看看在“七里庄”站的这辆汽车,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二幅图)。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

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九

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通过图形拼组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在图形拼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组图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拼组图形。

学生:愿意。出示图1的帆船。

学生:我会用到三角形,因为帆船上的两页帆很像两个三角形。

学生:我觉得帆船上一两页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标准的三角形。

学生:会。

师:继续想象。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两页帆中间的桅杆就很像一个很小但是很长的长方形。

学生:我会用到长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间就很像一个长方形,旁边就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把它们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学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长方形。和我们分析的基本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帆船的两页帆本来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们在拼组帆船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来进行拼组。所以我们在拼组图形的过程中,要抓住它像什么,再来进行相应的拼组,这样才能用我们手中的图形来完成我们有趣的拼组。

师:那是不是图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小东西都需要我们原封不动地拼组出来呢?

学生:不是,我们拼组的时候抓住的是比较大的东西进行拼组,那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了。

师:老师已经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说抓住事物比较有特征性和代表性的东西来进行拼组,并不是每个小细节都要进行拼组。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拼组图形了,你们就照着这个图来拼组一个帆船,开始。

学生自由地进行拼组帆船,老师巡视指导拼组过程。师拿一个小组的拼组帆船来展示,作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让学生自由地发表他们的看法。

师:同样看看书上已经拼组好的图形,看看和我们的分析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的图形和书上用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为什么?

师:知道了鱼和树怎么拼组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拼组这两个图最快并且最像,现在开始。

学生在两个图形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动手操作。

师:把你们拼组好的图形摆放在桌上,我们一起来评一评,看看谁拼得最好。

二、给图形取名字。

师:同学们已经会拼组图形了,下面这些小朋友也拼组了一些图形,你会给这些拼组好的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一些拼组好的图形,如太阳、小房子、小汽车等。

师:首先要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然后再给它取名字。

学生讨论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时允许学生给同一幅图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样是一幢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小房子,有的学生取名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学生取名为温暖的小屋。然后师可以让学生评一评,看谁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图形讲故事。

师:小朋友会讲故事吗?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抽一个学生讲故事。

师指导学生拼出小白兔和小乌龟。

师:这样看着小白兔和小乌龟你能给大家讲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看着拼图讲故事。

师:小朋友能不能像这样先拼摆图形再讲故事呢?下边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好听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然后给其他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活动,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下边依靠我们集体的力量,全班同学来完成一个大的拼图。

学生拼图,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拼好以后,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全班学生可以围着拼图跳一个舞,活动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

课后反思:

长方形,三角形,想想你,正方形,教学。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

每一次家长开放日,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磨练。家长不只是关心孩子课堂上的表现,也想了解老师的教学水平。经过更为深入的备课---讲课等环节,使我对教学课堂有了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也使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节课我讲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节内容《图书馆》。教材通过“图书馆”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反思整节课,感受颇深,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该放手时就放手。

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同伴讲解,全班交流的过程。

在与学生共同探究28+4算法这一环节,大胆地放手我觉得比较得体,这样学生就少了一些桎梏,让学生的思维力、合作力、创新力在快乐的翱翔中得以提高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研究出很多算法后,让他们比较这些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做学生的求同思维得到了发展,但发散思维就忽略了一些。

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

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出现了“算法复杂化”的情况,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继续发言,然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对于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先是不置可否,尽量用不带倾向性的语言要求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评价的权力和机会交给所有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公正的互相评价,在争辩的过程中发现错误,使所有的人都知道错误如何避免,并提出建议,选择合理算法。

三、枯燥习题变有趣。

练习的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练习有趣味度,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常规的口算练习变成了“摘小花儿”游戏;把修改竖式变成了“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一般。平时很积极地孩子,今天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什么原因,变了很低调,都不敢举手发言了。经过课后反思及总结,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有些问题孩子回答不上来,可能是我语速太快,表达的不是很清楚,这样我反复强调,无形中浪费了不少时间。

2、课题切入点不快,可以直接提问学生《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从而让学生列出算式:28+4,再引导学生得出结果。

3、虽然课堂上有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前面讨论的时间过长,后面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巩固竖式进位加法中的“满十进一”的法则。

所以经过反思,我以为重点会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一

新宇《左右》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一个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左右,难点是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我在教学中的设计主要通过让学生体验左右,之后感悟左右,然后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验左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情境创设中,我用谜语的形式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和学生们紧紧围绕谜底“手”进行初步体验,通过找一找活动,让学生体验左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

二.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左右相对性的难度,我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单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地困难。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说一说文具摆放的位置,自己动手摆一摆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娱乐,在娱乐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于是在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握手,站位置、模拟上下楼梯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去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们基本能够在活动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但仍有少部分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和形成具体的方位及空间观念。于是让我意识到在课堂中必须给予学生一个发展的舞台,给予他们一个发展的阶段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左右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恰当的分配各层次知识学习的时间,不光要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落实;要合理的安排教学的进度,尤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而这些都是我没有做好的。例如在时间的安排上,感悟左右用了大量的时间,于是在理解左右的相对性上时间就不是很充分,从而没有很好的突出教学难点,使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仍有困难。一些小的细节,例如在板书左右时应注重强调它们的书写,这是我忽略的。此外还应该信任学生,给予他们充当小老师的机会,毕竟在课堂上,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例如在摆一摆这一个环节中,完全可以把检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思考、语言表达的能力,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双重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通过很多老师对我的评课,让我意识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存在着差距,存在着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把课堂当做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申明:本人保证以上资料属于本人原创,任何版权纠纷由本人负责,未经本人或授权,不得)。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

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三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p37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37第5题。

4、完成教科书p38第7题。

5、完成教科书p38第6、8题。

四、课外实践作业。

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出你所喜爱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

数学

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课时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和小兔玩,看见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答:

1.共采了11个蘑菇。

2.灰蘑菇有6个。

3.蓝蘑菇有5个。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灰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七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图片2:南京的气温是0摄氏度。

师:南京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3: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

6、练一练。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练一练(p6的1、2两题)。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练一练。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p6第3题。

3、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学生互相说说。)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可以帮助农民伯伯除掉农田里许多的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两只可爱的青蛙。(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青蛙吃害虫”情境图,看图编故事。

师:谁能看图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指名讲故事)

2、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能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吗?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样算的?

讨论:你是怎么样想的?

谁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自已的计算过程?

4、拨计数器,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5、游戏:看谁看得最快。

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练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钟面。

学生: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迷: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如学生不能猜出,则用第二个谜语作补充。)。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钟表。

1、逛钟表商店。

课件出示各式钟表。

2、给这些钟表分分类,分成指针式和数字式。(如学生说出电子表也应肯定。)。

3、数字式钟表的认读,8:00和8时。

这两类钟表,你觉得那类看时间简单?(数字式钟表)7:00表示什么?你会读吗?

板书8:00和8时,指名读,齐读。

认读5时、11时和1时。

4、指针式钟表的表盘认识。

(2)仔细观察你们手头的钟表,在表面上你可以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呆会儿老师有问题要考大家。

问题1:你的钟表上有几个数字?看看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齐数)。

问题2:你的钟表上有几根指针?这些指针是怎么转动的?

(3)、对,指针都是从小到大走过去的,这是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动。时间不会倒流,我们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今天了,小朋友过了5岁,也就不会再有5岁了。

(二)、认识整时。

1、观察研究。

(1)、指名认1时,4时,6时。

(3)、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间就是几时。这些整时的钟面,分针总是指着12。

2、认识整时。(课件出示钟表王国,认读11时、7时、1时、6时、2时、12时。)。

3、拨时间:3时,7时、12时、9时。(教师说学生拨,学生说学生拨。)。

三、反馈深化练习。

1、小军的一天。

小朋友们会认会说也会拨时间了,真了不起!那能不能写下时间呢?我们去看看小军吧。小军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一天的都在做些什么呢?咱们去看看。

课件出示:早上7时洗刷,上午8时读书,上午10时做课件操,12时吃午饭,晚上6时看电视,晚上9时睡觉。学生作业纸上完成填写。

2、过几时是几时。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几时午休的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睡觉的吗?

3、一天中两个10时。为什么同是10时,一幅图是在上课,而另一幅图却是在睡觉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很多的钟表知识呢,小朋友课后向爸爸妈妈等再学更多的钟表知识,好吗?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你一天的时间安排表。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连续动态的问题组合,引领学生逐渐学会从头到尾独立思考。本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数的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用不同的数法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增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悟事物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串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在活动中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发展思想。

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数,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经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虽然学生能数很多的数,但是仅仅限于用嘴数,一旦要对应事物,数事物的个数时,体现一一对应的关系,正确率不高,孩子们手口对应方面还是欠缺的。

1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会空口数数,这样只能说学生了解了数的顺序,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体验每一个数字的增加,实际上是事物叠加的结果,数字的变化代表的是事物多少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更多的是联系实物进行数数,学生要有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数数的方法,其次,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我们这节课的落脚点放在哪里?而是要重视学生点数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准备学具花生,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的学习。通过以上两点的思考,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结合我们二小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向四环十六字”进行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将自学引导、交流合作、展示点拨、练习评测和谐融洽地结为一体,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四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相连接的四个基本环节。《数花生》的四环体现为:第一环:自学引导(独立数数)。提出问题,产生数的兴趣。第二环:交流合作(换一种方法数数)。互相检查再数,强化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尝试数出100个花生。第三环:展示点拨。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教师强化十个十个数。第四环练习评测(探索练习)。体验不同的数法。

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案篇二十一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