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科三教学设计(优质9篇)

科三教学设计(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3 21:55:51
科三教学设计(优质9篇)
    小编:曼珠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总结写作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科三教学设计篇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促进了广西旅游经济的国际化。作为旅游人才培养摇篮的广西高校课程也应适应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培养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为此广西高校需在此背景下借鉴东盟旅游强国的有益经验,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模式,服务中国东盟旅游合作。

0引言。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设置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从而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越来越成为中国与东盟以及世界旅游的主要合作与交流平台。在这一背景下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纵观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与旅游市场需求错位的状况,为扭转这一趋势,需从课程体系改革着手,在“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适度超前”的原则指导下,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

1东盟旅游市场需求与广西高等教育的错位。

1.1中国、东盟旅游合作交流频繁对广西旅游人才培养提出挑战。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显示出其增长潜力和发展势头。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加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以及世界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日趋日趋频繁。如,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指出:东盟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市场增幅最快的地区,排在中国出境旅游前十位的目的地国家及地区中,就包含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四个东盟国家。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和交流的深入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等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旅游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为旅游发达城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是开展国家旅游扶贫的必要形式。广西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因此在面向东盟的旅游发展中应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广西区旅游业进一步国际化。

1.2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驱动课程设置的优化。

旅游也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对从事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管理与实务等知识,还要具备饭店、酒店管理原理、前厅服务与管理;不仅要熟知旅游政策与法规还要了解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通晓当地风土人情,古迹景观。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旅游业交流趋势增长,对旅游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对东盟国家语言的掌握程度、对东盟各国文化的收悉、对东盟旅游政策和跨国旅游的认知和能力等等都对广西旅游管理人才提出挑战。

广西高校传统的旅游管理培养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旅游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偏低且在旅游市场中存在供需缺位的现象”。(曾康莉,)面对东盟市场的需求,在先进能力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优化课程设计,建构一种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以能力教育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体系成为共识。

2东盟各国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系给广西高校带来的启示。

东盟国家中经济较发达,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国家旅游业起步早,发展也较为成熟。这些国家旅游教育着重以能力本位为指导进行旅游管理课程设置,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此背景下,研究广西与东盟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差异,优化广西高校课程体系,对于广西与东盟旅游对接,推进广西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十分必要。

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中国最早出境游的对象国,他们属于新兴工业国家,旅游业发展起步早,是东盟旅游经济的领头羊,旅游教育也较为成熟,明显带有欧美教育制度的特点,课程体系以市场和实践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1课程内容市场化、综合化程度高。

新马泰在课程设置上于广西明显不同的之处在于其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程。由于社会性质不同,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在大学四年制学习中设置了多门思想政治课程,尤其是集中在大一第一学期,导致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公共课、通识课程,而专业课学习时间受到挤压。而新马泰国家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中不专门安排体育、政治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参与实践锻炼提供了大量宝贵时间。

新加坡设置教学内容更为实用,课程设置围绕专业实际需要和职业资格证书来选取和设置,在教学方面关注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泰国在课程结构分为基础类科目、专业技能类科目、自由选修科目和实践环节或实习工作四大块,课程依托管理学、人类与社会学、文学、商务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教育培养模式。这些教学理念对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2.2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向人本化方向发展。

这些国家教育理念普遍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已完成了由原来重视教师的“教法”为主到现在的重视学生的“学法”为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每个班的班级人数是有限制的,最多25人这个底线不能突破。完全不同于国内院校为了经济利益采取集约化模式教学,动辄几百名学生集中在一起上大课,突破合适的教学师生比。

2.3实践项目导向突出。

在新加坡高职院校中提倡“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教学时间,学会动手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这样做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新加坡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大力提倡建设校内工厂,密切校企合作,通过这种“双元制”模式,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能力本位人才。

泰国高校培养人才较为注重实际能力和实习项目。泰国大部分院校都跟旅游企业或相关旅行行业的公司合作,如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海外教育机构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满足市场需求,按照学院安排的时间内容进行实习项目,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的机会,是开拓学生就业机会的一种方式。此外课程设置上,基础类科目、专业技能类科目、自由选修科目和实践环节或实习工作四大块教学结构中实践环节或实习工作模块也占有很大比重,不同于国内浮于表面,注重形式,在泰国需连续400个小时才算完成。

3广西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脱离东盟市场需求。

广西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与东盟国家毗邻,广西旅游业与东盟国家存在广泛合作平台,广西旅游业也应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言、对外旅游特色学科为依托,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懂专业、懂外语、重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旅游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旅游紧缺人才。而目前广西区高校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内容“大而全”什么都涉及,什么内容都包含,导致内容重复率高,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显著,没有将东盟的旅游人才需求列入课程目标。

3.2课程设置质量不高存在“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情况。

课程设置应体现办学特色和专业需求,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高校教育开设什么课程,怎样开设应按照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定。但广西区不少高校在相关旅游师资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普遍存在“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情况。设置什么课程不是实际需要说了算,而是有什么样的师资就设什么课程,师资不足则取消开课。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设置的课程也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比重较低。

3.3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国外学习模块。

广西区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衔接性。尤其是在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践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侧重问题上没有做出统一协调,突出实践的课程安排。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教材选择上也多倾向滞后的传统教材,无法与实际相协调。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广西区内高校已达成一定共识,开始探索并实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校普遍采取“三一制”或“二二制”等教学模式,即学生四年中三年或二年在国内学习,一年或二年在国外学习”。但从制定的国外培养方案来看,主要还是理论教学为主,国外的实践教学要求不明确,规定不清晰,主要关注点也仅是对国外语言的学习,而实践还是重点放在国内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实践教学和国外教育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科三教学设计篇二

以下是一则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荐信,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写出自己的自荐信。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浏览我的这封自荐信,我是____市北江中等职业学校__届的毕业生。临近毕业之际,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接受您的抽阅,贵公司广阔发展景和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给我增强了竟聘贵公司一员的信心,也愿与贵公司一起共创明天的辉煌!

我叫____来自南雄,今年十七岁性格较内向,为人诚实守信、乐观,不与人斤斤计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知识”是我中专生活两年的奋斗写照。自入校起我就朝“成绩优良、勤学苦练、学会一技之能”的目标面努力。我所学专业是会计学,科目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基础会计、税收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顺利地考取了会计证与珠算证。在两年的中职生活中让我学会了自立、自强,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自卑勇敢地面对困境。俗话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有成功人士都遇到过挫折与失败,但这并没有将他们吓倒。因为他们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作为中职生的我,才刚刚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并不会影响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我仍会以最好的心态对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年鼻香”这是我的人生格言。我以一颗诚实、稳重不爱宣扬的心态,接受贵领导的考验,虽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会以一颗谦虚的心态向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学习。倘若贵领导愿给“我一份承诺,我定还你一份惊喜”!即使落选了,我也不会灰心丧气,我会更自信的面对未来的挑战,争取在下次面试时做的更好!

最后祝贵公司招聘早日成功!

此致

敬礼!

由好范文简历网提供(jianli./)更多的求职相关资料这里有最全面,

最实用的:自荐信范文英文自荐信范文自荐信范文自荐书。

个人简历模板求职简历模板简历封面毕业生个人简历范文等供毕业生参考。

科三教学设计篇三

摘要:企业青睐的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能独立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与市场导向来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教学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中职会计课程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大结构模块开设,除《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有相对多的实践操作外,其它的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训操作),最后才设置一门综合实训课,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间前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理解。要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就要重新规划教材的编写。一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二是打破原来纯模块化分解教材的桎梏,既要从专业知识整体上考虑不同课程知识点前后顺序的有机衔接,也要照顾同一门课和模块间的传承关系。如《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的内容要为以后《会计电算化》定义制作报表作基础准备,《会计电算化》的“总账”模块与各子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传递关系与用户操作的先后步骤所涉及的原理都要在模块间点明。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四、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传统以理论测验、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要将实训每一个关键环节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要有以分数为标准的定量评价,还要有可以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质性评价,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检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兼顾的方式,让评价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中。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扩充到学校、专业教研组、老师甚至于社会,评价手段相应包括老师考评学生、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也有利于我们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强化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技校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德明一体化教学思路探讨。

[2]杨淑敏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科三教学设计篇四

[摘要]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来说十分重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仍存在不足,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系统化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一、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系统。

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因师资力量薄弱、资金经费不足、建校时间短、专业培养计划制订不合理、实验设备落后、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欠合理、实验内容不科学。比如,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只有化学类实验,缺乏了生物类实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过于重视机房模拟软件课程,大型实验仪器操作使用未开设等。

(二)文、理、工各学科联系程度不足。

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以及合作精神薄弱等问题,通过对各学科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安排中的学科融合性还是相对较低。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越来越严峻,其影响因素也逐渐复杂化,其中涉及经济、社会以及工业等众多因素,环境类专业也已成为一门文、理、工综合学科,因此,要想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全面解决,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更应该熟悉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这都会成为影响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条件,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毕业生就业起到支撑作用。

(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社会环境以及生产模式等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导致相关的环境污染源、污染条件以及影响规模等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要求环境工程师需要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千变万化的污染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该情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从而通过专业技能的创新性应用有效解决不断更新的污染问题,并利用管理模式与技术体系的完善与改进,实现对污染问题的全面处理。在实践教学上还无法脱离传统模式的弊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且方法不科学,这使学生无法较好地应对社会环境日新月異的变化,从而对岗位的适应力大大降低。

(四)实践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改革创新。

在环境科学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但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方式还存在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例如,目前常见的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与实践实习的形式。但是,出于安全与理论教学课程合理安排的考虑,往往存在参观活动与实践实习时间较短且不够深入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往往没有办法对实际情况中的生产流程、各类生产设备与技术的具体使用以及生产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产生具体且深入的认识,而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也就成为形式化的教学活动。

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中,理论与实践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既相对分离,又相辅相成,因此,要想培育出高素质的社会型人才,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较强可行性、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环境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从业于污水处理厂、绿色企业以及其他与环保相关的企事业等,若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就无法快速上任。如何提升该专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专业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完善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水平对其创新思维与工作能力的培养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实践课程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对部分创新实验课,其乐于动手实践,因此,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设定,制订培养计划,形成完善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保证实践型教学方案的良好实施。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验操作、课程实习、毕业论文以及职业规划等。专业实践一般以实习为重点,主要分为军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众多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该专业并逐渐适应社会,从而为就业后快速适应岗位奠定基础。另外要重视基础实践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要系统化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到实践理论与实验设计的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二)综合设计类实验比重增加,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

在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工作中,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改变原先的重复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方式,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在综合性实验中,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各组成员之间能实现高效的合作,教师在实验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在实验过程只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其次,要做好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综合性实验中,教师要结合多门专业课程进行综合性课程的设计,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应用不同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验证,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在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中,要坚持实验内容不重复的原则,要避免重复性的实验,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不同的实验内容。例如,教师可将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专业课程的相关实验整合起来,设计综合实验。实验教学的计划课时加大,通过多个学期的连续实验尽可能地模拟实际环境。在具体的做法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原先的实验室配制废液测定改变为现场取样后进行测定,将实验室模拟实验转变为外部真实环境的质量调查实验等。

(三)促进层级深入、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

在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专业课程开设数量过多、针对性与实践性不强的情况。因此,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例如,将环境管理学与环境规划学内容整合为环境管理与规划,一方面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针对性,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保证实践教学中不同专业知识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合理的多学科融合减少课程教学科目的数量,从而起到减轻教学压力、节约教学时间的效果。此外,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科知识的层级深入。从专业导论开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启发,然后开始逐渐深入,从专业所需的相关工具学科到具体的、深入的专业知识教学,坚持从浅至深的原则,逐渐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四)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完善专业选修课。

对高校教学活动而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需要保证专业的教学活动能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完善的专业选修课体系,是实现因材施教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的选修课课程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开设更具备针对性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身不足从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环境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与相关要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五)推动二加二办学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对实踐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对实验室硬件条件要求高,但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自身实验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不足,难以实现创新性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高校发挥自我特长,善于运用兄弟院校资源共享,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数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中,展开“二加二”模式合作办学。跟国外优秀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在本校学习两年,然后由国外高校派遣优秀的环境类专业教师,学习进修授课教学,并根据双方指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外语等方面的培养,当学生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后,可以办理出国留学相关手续,到国外优秀高校再深造两年环境类专业,学习国外优秀的理念,最后当学生都顺利完成整体教学计划后,合作双方学校可以向学生颁发相关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六)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因此,在高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安排应注重校企合作。首先,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内容安排要听取企业的建议,教学管理人员要与企业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根据需要安排课程教学。其次,建立起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不断锻炼自身实践能力,认识自身在理论与操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校企合作中,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作为培养我国环境保护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未来环境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来说,必须加大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性教学,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校企合作,创新“二加二”合作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琪,张珞平.关于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j].福建环境,2003(2).

[2]王书敏,曹优明,启红,等.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文档为doc格式。

科三教学设计篇五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地快速进行改革,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必须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着眼于基层.

作者:王文权姜敏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642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改革适应性

科三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大纲是按照学科体系和教学计划要求编写的,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等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修订传统的教学大纲,将国际化作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推动和整合各项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设置更合理,教学方式更科学。

4.2改革僵化的课程设置,设立市场化的课程编制体系。

将小语种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有机融合,采取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作为依托学科,设置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保证体育、思想政治类课程的学习时间的同时,适当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分数比重。根据广西旅游业特点和东盟国家需求,增加东盟国家文化、东盟旅游管理特色等方面课程的比重,强化能力本位,紧跟市场变化,保持课程活力。

改变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在广西高校取得共识,并且落到实处。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应贯穿教学过程。在能力本位原则的基础上,设置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化“三一制”或“二二制”等国内国外合作培养模式,既要注重国外培养的语言优势,又要关注实习实践教学,积极通过多元方式开拓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注重利用国内,东盟两个市场培养面向东盟的旅游管理人才。

科三教学设计篇七

课堂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几个基本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建构教学过程以及进行教学评价。

1.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分析教学内容必须先理清、确定知识点,技校专业英语的知识点一般分布在专业术语识记、文章阅读、语言表达等方面。接着,从知识点中分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其中应特别考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应用。最后是对教材进行加工,根据社会发展动态、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存在的难、繁、旧、乏味、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简化、加工,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第一步。

2.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分析是为了了解学生目前所达到的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最终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开始前教师做到以下两点,就是对课堂教学设计做好了从实际出发的准备:

(1)分析学生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水平,掌握这个初始能力,才不至于使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偏离学生实际,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无法顺利实施。

(2)对主体进行层次分析。层次分析的目的在于预防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出现片面性。

3.阐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对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设计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分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动作技能领域三大类。专业英语教学也应该学习基础教育从维度出发,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的编写。目前,大多数技校专业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编写停留在模仿水平。依据《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笔者编写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例子加以说明: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翻译出句子意思。完整的教学目标包含条件、对象、行为及程度四个部分。条件是学生形成某个行为结果时所处的情境。对象是某个、某部分或全班学生。行为是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某个能力。而程度就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目标的标准的具体描述。以上四个部分并无顺序上的限制,可根据教师需要自由排放。

4.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教学效率为导向,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及教学媒体等措施做出的合理选择、系统决策及综合安排。教学策略的制定应注意:教学策略的执行能否真正在省时低耗中,让学生习得最多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除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制定专业英语教学策略还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组织形式。常用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有全班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教学三种。现代化专业英语课堂提倡以自主体验、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组织形式来发挥学生主体性,挖掘学生潜能。教育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技校专业英语选择教学方法的宗旨应该是: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释放压力、积极探究、快乐创造,“在做中学,在学中用,为用而学”。教师可遵循以下几点选择教学方法,力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是以技校教育目的、技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为依据;二是以技校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为基础;三是以技校学生特点、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四是与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等)相结合;五是以教师自身性格特点及特长为前提条件;六是注意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系统、有效地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设计出成功的课堂教学。

(3)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呈现的载体,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媒介,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目前,黑板与计算机多媒体是两大主流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增加信息量等优势。教师设计课件时应针对专业英语特点,变枯燥难学为生动直观、变陈旧脱轨为现代实用、变照本宣科为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黑板可以为学生长时间展示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因此板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5.建构教学过程

确立了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任务、教学对象,选择了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设计到此仅仅完成了零零散散的组成部分,要想将它们设计成一个整体,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对教学过程进行构建:

(1)根据技校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专业英语的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各个环节、步骤。

(2)根据技校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科学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处理好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之间的兼容性;同时注意体现教师的“导”、学生的“学”。

(3)科学安排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个层面,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连贯性与层面关系;最后简明扼要地表述设计意图及预期效果。

(4)科学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

(5)板书设计。

6.进行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价值判断和评定的活动。评价方式主要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方式。它具有反馈信息、鉴别质量、指导教学新方向等功能。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师,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起跑点,没有教师的精心、科学设计,就没有优质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该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出发,使课堂教学最优化,为专业英语的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科三教学设计篇八

[摘要]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在教学中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和学校设施不完善的情况,教师必须针对这一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改变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较低,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竞争力较差,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就业难的情况不符合中职院校中的教学目标。会计行业对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减少中职院校与高等院校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就业水平,让他们在毕业之后就能够达到从业水平。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来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应该为1∶1,重c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上,甚至是以理论代替了实践。给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再加上基础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改变课程安排已经成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中职院校中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校内教书,他们本就缺少实践经验。再加上日常教学任务重,没有空余时间去企业了解会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导致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

很多中职院校由于经费的限制,没有创建会计教学实验室的条件。还有一部分院校虽然具备会计实训教室,但是他们在日常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材料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真实会计操作有一定的区别。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甚至是很多教师以此为借口,更加不重视实践部分的教学。

(一)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必须要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首先要构建新的课程标准,找到合适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还要注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在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方面,规范课堂教训内容,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在教学中忽视实践操作的情况。

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的模式除了调整学校的教学体制之外,还需要转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遵守教学目标,将课程时间落实到实处,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包括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践两部分。首先学校要定期组织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和竞赛,让教师在一定的激励下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校还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让他们相互吸取别人实践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再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教师能够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学习,进入行业中的第一线,了解会计行业的从业现状,以此做到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教学。

(三)完善中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1.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料要模拟最真实的`工作内容,建立至少一个周期的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和报表等,通过模拟最真实的业务处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基础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水平。

2.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将基本主要课程融入在一起,包括会计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等,并以此健全完善的实践设备,避免因为设备的缺乏影响教学效果,为实践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3.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水平,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妥善解决校园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体会更加完善和规范的会计制度中,了解行业从业现状。另外,企业实习也能有效解决目前会计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必须以从业为导向,,将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根本出路,符合目前中职教学中培养操作性人才的要求。

科三教学设计篇九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较低,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竞争力较差,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就业难的情况不符合中职院校中的教学目标。会计行业对从业者的实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减少中职院校与高等院校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就业水平,让他们在毕业之后就能够达到从业水平。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来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应该为1∶1,重c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在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上,甚至是以理论代替了实践。给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再加上基础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改变课程安排已经成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中职院校中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校内教书,他们本就缺少实践经验。再加上日常教学任务重,没有空余时间去企业了解会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导致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师缺乏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

很多中职院校由于经费的限制,没有创建会计教学实验室的条件。还有一部分院校虽然具备会计实训教室,但是他们在日常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材料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真实会计操作有一定的区别。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甚至是很多教师以此为借口,更加不重视实践部分的教学。

(一)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提高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必须要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首先要构建新的课程标准,找到合适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还要注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在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等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方面,规范课堂教训内容,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在教学中忽视实践操作的情况。

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的模式除了调整学校的教学体制之外,还需要转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让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遵守教学目标,将课程时间落实到实处,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包括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践两部分。首先学校要定期组织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和竞赛,让教师在一定的激励下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校还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听课、评课的方式让他们相互吸取别人实践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法。再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教师能够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学习,进入行业中的第一线,了解会计行业的从业现状,以此做到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教学。

(三)完善中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1.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料要模拟最真实的工作内容,建立至少一个周期的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和报表等,通过模拟最真实的业务处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基础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水平。

2.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将基本主要课程融入在一起,包括会计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等,并以此健全完善的实践设备,避免因为设备的缺乏影响教学效果,为实践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3.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水平,在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妥善解决校园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体会更加完善和规范的会计制度中,了解行业从业现状。另外,企业实习也能有效解决目前会计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必须以从业为导向,,将学生的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根本出路,符合目前中职教学中培养操作性人才的要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