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2年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五篇)

2022年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2 17:57:26
2022年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五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篇一

摘要: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关键词:

美术新课标、综合探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替或重叠。美术新课程加强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美术新课程强调要加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理念相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中可以很好的加以迁移、延伸和整合。学生通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造型表现领域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美术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进行美术课堂写生教学 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的全过程。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分析、理解、写生对象的学习过程。如写生蔬菜时,引导学生亲自掰下菜叶,了解菜叶的排列规律和造型特征;亲自切开菜心,了解菜心结构。学生们看清了写生的对象,并产生了写生的兴趣。其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摆放静物,组合静物,让学生主动探索疏密、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在写生苹果一课时,先是让学生摸苹果、削苹果、闻苹果、尝苹果、用放大镜看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摆一组以苹果为主体的静物。通过激烈的争论、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后,虽然教师没有做任何示范,但学生对构图的方式却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鉴赏的水平。再则,教师分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些创作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生作品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两种以上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学习用版画、国画、刮画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表现方法的同时,探究能力、美术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调查研究。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美术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多人合作”等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因为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有些活动题材、内容,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插花”、“版面设计”、“画脸”等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材料:你准备花泥,我准备鲜花,我们一起来完成一束艺术插花;尝试四个人合作设计一块别致的版面;相互给对方装饰一个有趣的脸面等。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在友情浓郁的氛围中,消除表现的顾虑,快乐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综合探索领域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要求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美术课程应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促进美术各领域的学习。如在教学《鼓儿响咚咚》,课前可以下载爵士鼓的软件,使学生在导入的尝试练习中激发创作欲。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拓展了新空间,如利用网络进行“中国建筑游”的美术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剪纸、农民画的欣赏、和大师(达芬奇、毕加索、米罗、凡高等)的零距离接触、网上参观——徐悲鸿纪念馆、法国卢浮馆等。这些网络美术教学活动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主动检索,获取、处理信息中提高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不同理解,不同喜好,不同难度,进行深入学习,完成探究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如西方绘画的欣赏,学生对画家凡高作品的收集、制作电子小报、网页等,展评时就以不同的内容呈现,体现了学生审美的个性差异。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进行美术课题的研究,结合美术的特点开展如《民间美术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制定出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问、上网、去图书馆、文化馆查找资料、深入农村拜访老艺人等形式进行美术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民间美术悠久的历史,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灶头画”、“箱柜画”、“蓝印花布”、“刺绣”、“剪纸”至今仍引人注目、招人喜欢。如农民画承传着中华民族原始的审美观念,留着人类童年时代的奔放、自由和发自肺腑的审美天性,它融会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技巧,表现人们新的生活和新的审美情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村的灶头,是农家一日三餐做饭过日子的主要饮具,在江南农村每户人家都少不了有一座,就是在现代农民住宅不断更新、煤气灶具渐进农家的今天,农家仍少不了要打上一座灶头,灶的形状很多,有小方灶、花篮灶、还有两眼灶、三眼灶等,请灶画师傅绘上好看的图案,灶画篇幅多,内容丰富,一般在灶肚、灶身、烟箱均画上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图文并茂,既体现了实用性,又洋溢着浓郁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稻作文化,是水乡民间艺术奇葩。通过这次美术综合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消失,民间艺人面临消亡,学生们心急如焚,呼吁有关方面应予以积极抢救和保护。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设计应用领域

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一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在某银行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信用卡标志活动中,美术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画样稿,不断设计修整,对标志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制作,学生们拿出很多具有创意的、适合银行的标志。其中大部分学生采用了摹仿法,如:有的摹仿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从文字方面进行设计;有的通过几何形体的搭配进行设计,构思都非常巧妙。学生们设计的这些标志最后虽然没有被采用,但从学生们的设计中闪现出的一些智慧火花是非常珍贵的,这次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对美术的实际需求,锻炼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标志设计》课上让学生设计学校的运动会会徽、班级的班标,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学校、班级做一点贡献,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布置我的书桌》,美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准备各种废旧挂历,硬纸,易拉罐等,学做几种不同造型的小像框、课程表框、笔筒等案头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强上进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把美术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设计活动,如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等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欣赏评述领域

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组,分工协作,通过不同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书店、走访有关专家和老师等),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及影视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整理,这些都在课前进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欣赏的目的在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如对印象派大师们的绘画进行欣赏,欣赏他们鲜明的艺术个性,欣赏他们独特的色彩语言,从而引发 美术论文学生色彩表现兴趣和愿望;对古今中外的各种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了解绘画色彩发展的概况,以及对色彩的配合、色彩的分类(如色彩的冷暖、轻重等)、色彩的民族性与情感性的表现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色彩认识与表现。欣赏大师们的代表作品,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师,也可用大师的笔法即兴创作,以此激发学生自信心;欣赏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则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在色彩表现中更能够自由发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非常重视综合评述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评述中的体验、收获是美术新课程所追求的。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文学性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采取学生写欣赏评述随笔,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通过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欣赏评述活动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美术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美术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培养美术特长生,还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调查、了解美术与校园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具体如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景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收集本班的各种资料,设计出主页和学生个人的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布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学生们亲自设计制作展板,写字、画画一展身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锦上添花。美术比赛、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在校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比赛活动,如校园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卡通漫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校园现场写生画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大奖赛、环保绘画比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美术作品比赛、世界无烟日小报比赛等等。把比赛获奖的美术作品在校园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及校园网上进行展示,这些美术比赛活动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一定会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方式,增强了综合表达的能力;加强了人际交流,学习了合作方式。因此,在美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究美术或美术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筹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3、《美术新课程标准》

4、《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探索

-------谈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

学校:神池县八角明德小学 姓名:王荣芳

联系电话:***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刘潭实验小学张林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让学生消除学习与生活的界限,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变学习的过程为生活的过程,基于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应运而生了。它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难教,作文难写。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课,更多的时候学生只是坐着想,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无疑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十分丰富、有趣的内容。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恰当的习作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两者的有机结合,确实为学生找了“米”,学生有东西可写,且能够从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题中,培养独特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写作文时素材的获取、题材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赖于观察。在教学中,如果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抽象说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把学生引入社会实践中去,就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取材氛围。上苍赐予他们无穷的源头活水,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引导学生观察,不能一刀切,不能强求观察同一对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对象,自主选择研究和实践主题,自主观察自主获取素材。有的同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一草一木都能激起他的热情,那么就应该让这些同学走进大自然,与自然万物亲密接触,让他们去挖掘隐藏于大自然的写作资源,发现大自然的美;有的同学思想敏锐,对时事变化了如指掌,对社会问题见解独到,那么组织这些同学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万象,面对社会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设计不同的实践环境,确定不同的观察对象,以便他们提高观察能力,获取更多更好更完美的感性材料。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较筛选中学会择优选材。

综合实践活动有三大主题,即: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这三个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选题异常丰富。选择合适的课题是活动有效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学校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它应该是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九月,节日比较集中,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连着国庆节,这一个月的综合实践,我把它定为“感恩”系列。找资料,寻由来,说传说,吟诗歌;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去超市,大卖场调查月饼形状、口味、销售情况;制作各式贺卡,把祝福送给亲人„„因为这些离我们很近,就在身边,触手可即,于是,在活动

中,每一个孩子都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小组合理分工,实实在在,有所得。金秋十月,田野一片金黄,是“亲近自然”的大好时期。走出教室,寻找秋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家乡的美。“一粒米的产生过程”、“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说了,想了,又真正做了,然后把它用文字记下来,不用再去担心他们会没有内容写,看过了会忘,说过了会忘,但做过了,一定会刻骨铭心,一定有话可写;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去抄袭,因为没有现成的可抄;更不用担心会有雷同,每一个孩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新鲜的,相信他们的创造力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是他们感兴趣的。因此,很好地解决了写作之“米”的问题。而有了可写的内容,再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写作技巧的渗透,往往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写有了兴趣,记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自己想说的话,就是一篇独一无二的好作文。兴趣和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独特的个性感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生活是个万花筒。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每个人体验不同,感悟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强求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观察,而得到相同的感悟,即使是观察同一对象感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实践活动中,要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例如组织学生观察冬雪,活泼的孩子会情不自禁地跑到雪中去滑雪,打雪仗,堆雪人,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快乐;多愁善感的孩子会想到大雪将会阻碍交通,给远方的行人回家带来不便,于是会生出几分愁绪;农家孩子看着田里庄稼躲在雪被里,会幸喜感到瑞雪兆丰年。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触发同学们进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走进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也可以培养同学们独特的感悟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考察社会,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道理。如我们曾经以“城市牛皮癣的调查和研究”为研究课题,组织学生们对牛皮癣进行立项调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了解牛皮癣存在的形

式、原因和整治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社会问题有了深切的感悟,许多学生有感而发,写出了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的好文章,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生成性原则,它打破了老师的预设和灌输,注重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养成的兴趣、主题、形式和内容等,注重学生不断构建自我整个精神世界,而且生成后研究的课题往往是出于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大大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独特而真切的感悟,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拥有真实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没有行动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原本封闭的教室,封闭的课堂却一再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终于还给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实的体验。记得上学期,我们开展《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有一位同学性格内向,但恰好被分在“桥的种类”课题小组,他要负责采访家乡的农民朋友,这对他是个很大的挑战,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今天是我的心跳速度最快的一天。这可是我第一次单独与陌生的大人说话呀,我觉得我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我来到村口,迎面来了一位爷爷,怎么办,问还是不问。此时,我真想一走了之。可是,如果完不成任务,明天我怎么向老师交代呢?不管他,豁出去了,问问再说,他又不会吃了我。想到这里,我硬着头皮走上前去„„”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倾吐。我们的作文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份“真实”吗?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又怎么会有如此真切的感受呢?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服务或劳动实践,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社会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过程体验,正是这种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特性,为习作打下了很好的伏笔。是通过观察社会、体验灵魂,进而感悟生活、抒发情感、传达思想的,贵在“真情实感”四个字。学生完成某一活动过程,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跟别人合作,就势必要交流,摩擦和碰撞也难免。如何尽最大努力自行调节、克服,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而一旦解决,便是成长了。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综合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样写的问题,促使学生乐意写。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作文训练的直接源泉,还给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让作文教学充满活力》

2、《从综合实践活动看作文教学新天地》

3、《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构筑作文教学新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篇三

美术论文

谈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欣赏评述”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或重叠。美术新课程加强了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美术新课程强调要加强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等理念相一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在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中可以很好的加以迁移、延伸和整合。学生通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造型表现领域

美术“造型表现”领域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美术课堂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美术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激活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美术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进行美术课堂写生教学

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的全过程。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分析、理解、写生对象的学习过程。如写生蔬菜时,引导学生亲自掰下菜叶,了解菜叶的排列规律和造型特征;亲自切开菜心,了解菜心结构。学生们看清了写生的对象,并产生了写生的兴趣。其次,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摆放静物,组合静物,让学生主动探索疏密、节奏等形式美的规律。在写生苹果一课时,先是让学生摸苹果、削苹果、闻苹果、尝苹果、用放大镜看苹果。然后,让学生分组摆一组以苹果为主体的静物。通过激烈的争论、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优秀作品的欣赏后,虽然教师没有做任何示范,但学生对构图的方式却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鉴赏的水平。再则,教师分阶段给学生安排一些创作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生作品用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两种以上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学生学习用版画、国画、刮画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表现方法的同时,探究能力、美术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要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合作调查研究。合作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依靠、共同激励、竞争提高的过程。美术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合作”,以及“男女生多人合作”等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互活动的自由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帮助。因为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制作精细,但思路狭窄,如果让这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则是最佳的组合了。即使两者水平相当,在合作中也能得到启发,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有些活动题材、内容,需要搜集大量的材料,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插花”、“版面设计”、“画脸”等创作,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收集材料:你准备花泥,我准备鲜花,我们一起来完成一束艺术插花;尝试四个人合作设计一块别致的版面;相互给对方装饰一个有趣的脸面等。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在友情浓郁的氛围中,消除表现的顾虑,快乐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

都体会到集体的智慧胜过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综合探索领域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要求学生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和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

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美术课程应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促进美术各领域的学习。如在教学《鼓儿响咚咚》,课前可以下载爵士鼓的软件,使学生在导入的尝试练习中激发创作欲。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拓展了新空间,如利用网络进行“中国建筑游”的美术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剪纸、农民画的欣赏、和大师(达芬奇、毕加索、米罗、凡高等)的零距离接触、网上参观——徐悲鸿纪念馆、法国卢浮馆等。这些网络美术教学活动更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主动检索,获取、处理信息中提高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性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不同理解,不同喜好,不同难度,进行深入学习,完成探究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学习,如西方绘画的欣赏,学生对画家凡高作品的收集、制作电子小报、网页等,展评时就以不同的内容呈现,体现了学生审美的个性差异。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进行美术课题的研究,结合美术的特点开展如《民间美术调查》的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制定出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调查访问、上网、去图书馆、文化馆查找资料、深入农村拜访老艺人等形式进行美术课题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民间美术悠久的历史,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灶头画”、“箱柜画”、“蓝印花布”、“刺绣”、“剪纸”至今仍引人注目、招人喜欢。如农民画承传着中华民族原始的审美观念,留着人类童年时代的奔放、自由和发自肺腑的审美天性,它融会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技巧,表现人们新的生活和新的审美情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村的灶头,是农家一日三餐做饭过日子的主要饮具,在江南农村每户人家都少不了有一座,就是在现代农民住宅不断更新、煤气灶具渐进农家的今天,农家仍少不了要打上一座灶头,灶的形状很多,有小方灶、花篮灶、还有两眼灶、三眼灶等,请灶画师傅绘上好看的图案,灶画篇幅多,内容丰富,一般在灶肚、灶身、烟箱均画上花卉、动物、人物等图案,图文并茂,既体现了实用性,又洋溢着浓郁的审美情趣,蕴含着深厚的稻作文化,是水乡民间艺术奇葩。通过这次美术综合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消失,民间艺人面临消亡,学生们心急如焚,呼吁有关方面应予以积极抢救和保护。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设计应用领域

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一次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在某银行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信用卡标志活动中,美术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画样稿,不断设计修整,对标志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和制

作,学生们拿出很多具有创意的、适合银行的标志。其中大部分学生采用了摹仿法,如:有的摹仿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从文字方面进行设计;有的通过几何形体的搭配进行设计,构思都非常巧妙。学生们设计的这些标志最后虽然没有被采用,但从学生们的设计中闪现出的一些智慧火花是非常珍贵的,这次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对美术的实际需求,锻炼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开展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在《标志设计》课上让学生设计学校的运动会会徽、班级的班标,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学校、班级做一点贡献,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如《布置我的书桌》,美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准备各种废旧挂历,硬纸,易拉罐等,学做几种不同造型的小像框、课程表框、笔筒等案头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看到自己成绩,享受成功的欢乐,增强上进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把美术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设计活动,如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等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欣赏评述领域

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组,分工协作,通过不同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书店、走访有关专家和老师等),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及影视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整理,这些都在课前进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合,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动性。欣赏的目的在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如对印象派大师们的绘画进行欣赏,欣赏他们鲜明的艺术个性,欣赏他们独特的色彩语言,从而引发

学生色彩表现兴趣和愿望;对古今中外的各种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了解绘画色彩发展的概况,以及对色彩的配合、色彩的分类(如色彩的冷暖、轻重等)、色彩的民族性与情感性的表现等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启发学生对色彩认识与表现。欣赏大师们的代表作品,是为了让学生亲近大师,也可用大师的笔法即兴创作,以此激发学生自信心;欣赏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则是让学生开阔眼界,在色彩表现中更能够自由发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非常重视综合评述环节的教学,学生在评述中的体验、收获是美术新课程所追求的。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欣赏课教学活动中文学性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平时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采取学生写欣赏评述随笔,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通过与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欣赏评述活动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与校园美术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美术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培养美术特长生,还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成立形式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并开展一系列活动,调查、了解美术与校园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具体如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策划、设计、制作会标设计,并通过评选运用于该活动中;根据学校或社会的时事新闻,创作有关漫画、宣传画,布置专题展览或开展讨论;选择语文、英语、历史课本内容编写剧本,设计、制作面具、服饰,布景场景,并表演故事剧;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知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活动模型,装饰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园环境;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和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收集本班的各种资料,设计出主页和学生个人的页,组成班级网,参与网络的交流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小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布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学生们亲自设计制作展板,写字、画画一展身手,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锦上添花。

美术比赛、美术作品既可以美化校园,营造艺术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有助于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欣赏、评论艺术作品的能力。在校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比赛活动,如校园艺术节硬笔书法比赛、卡通漫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校园现场写生画比赛、美术书法作品大奖赛、环保绘画比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美术作品比赛、世界无烟日小报比赛等等。把比赛获奖的美术作品在校园建筑中的门厅、走廊、教室及校园网上进行展示,这些美术比赛活动都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一定会使学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方式,增强了综合表达的能力;加强了人际交流,学习了合作方式。因此,在美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究美术或美术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筹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建议》

3、《美术新课程标准》

4、《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篇四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初探

一、课题的提出:

杜威曾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有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新课程要求课程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写作目标,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入手,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人格。”

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的策略:

1、在自主选题中,学会留心观察。

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和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具体实施中,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应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地借鉴下列几种便于操作的基本课型:

(1)选题指导型。“问题即课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当然,在该课程的实施初期,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老师在热情参与全程中,要适时调控、合理引领。

(2)方案设计型。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3)知识普及型。知识只有通过主体自主建构才可能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引导学生对综合知识自主建构和运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向,然后以构建知识模块的形式进行,在建构中一般应沿着“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运用----自主评价”的方向循序推进。

(4)自我发展型。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发展自我”也是该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个领域,一般可引导学生围绕“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等公众关注的活动主题,采取“个体、小组、班级活动”,“校内、校外活动”,“课内、课外活动”等基本形式,通过“事件评析、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5)专题研讨型。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对生活、学习中某一倾向性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主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切实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好能以小课题的面目出现,在专题研讨活动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师的特长外,还要突出发挥好家庭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作用。

(6)设计制作型。“人人动手制作,个个动脑创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劳动体验的获得、技术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反复演练,许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

(7)网络探究型。信息时代让人们在“地球村”里沟通无限,网络探究也让小学生乐此不疲。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下,网络探究活动在扩展实践时空的同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实现和外部世界、网络世界的沟通,使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但其必须“有基础、有主题、有规则、有督检”。

(8)家庭体验型。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在家庭中,对主题活动涉及到的某些知识和技术给学生讲解后,要自觉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庭体验型的主题活动经常以“小课题,长作业”等形式有机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过教师的跟踪指导、家长的热情服务、学生的自主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9)社区实践型。以社会考察和社会参与为任务取向的实践活动主要在学生熟悉的社区进行,在参观、考察、访问、生产劳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中,使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该类活动一般沿着“在尝试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入实践”这一轨迹进行。

(10)成果交流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课程的中心任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可以对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是学生活动后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自己的发现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无疑也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记得有一次,我和学生共同确定活动主题。我问他们对什么问题或什么现象感兴趣。一学生说:老师,昨天我帮妈妈剥蚕豆,我看到有好多豆都被虫吃了,我想知道被虫吃过的豆能不能发芽呢?我一听,立刻表扬了这位同学善于观察,会发现、会思考,并且当即就决定把他的问题《胚受损的种子能不能发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当时,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位同学在全班学生羡慕的目光中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没想到,从这以后,经常有孩子来到我面前,请求我也把他们的问题作为活动的主题。就这样,《广告知多少》《相约2008奥运》《对学校周边“牛皮藓”的调查》,一个个孩子们喜欢的课题产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具有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就是在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多了一份细心。

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时,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面对一大堆的资料,如何正确取舍,准确地加以运用,这就要学生自己决定哪些证据是相关的,并能对证据的含义作出解释。这样做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在学生习作中,围绕一个中心要选择哪些材料,也要经过认真仔细的筛选,在众多的材料中寻找最能表达中心的,以使所选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也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主题更为鲜明。

由此可见,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作文教学,都必须进行信息处理。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中的选材指导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得以完成。信息处理方法如下:

(1)判断辨别

要教给学生判断资料价值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会鉴别和评价资料,判断资料的真伪优劣。尤其是网络资料,它是宝藏与垃圾并存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判断辨别资料主要让学生判断资料的准确度,资料的价值和资料对本主题研究的作用。教师不应只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性的方法,而应通过具体例子或实际操作给学生提供可资效仿的范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以及计划目标的导向功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判断辨别资料的能力。

(2)比较归类 对经过判断辨别后的资料,要进行比较归类。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料归为一类,编好目录;并根据归类情况加以查看,资料是否足量,如果发现有资料缺漏或不完整,还要进一步充实。对一些整体性资料,就要对它进行分解,将它分成几个方面,然后再进行归类。归类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资料的再分析,深加工。

(3)剪裁取舍

依据主题对归类的资料进行考察,按照它对主题表达的作用进行排列,选取最能表达主题的资料,舍弃一些并不典型的资料,以提纲的形式进行说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有整体观念,要有“壮士断腕”决心和魄力,坚决把流离于主题之外的资料删剪掉。我们通过教师深入小组进行选材指导,让学生说选材思路,运用大量正反实例进行对比,让学生逐步树立主题意识,掌握选材技能。

(4)安排详略

详略安排一般不是问题,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关键在于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综述。综述相当于概括性介绍,因为有具体的材料,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掌握。

3、在亲身实践中,拥有真情实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没有行动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原本封闭的教室,封闭的课堂却一再扼杀了孩子的童真。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终于还给了孩子精彩的生活,真实的体验。

4、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由于我们倡导了个性化地表达,使无论作文还是活动,都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如 “品味家乡黄花梨”活动小组,学生作文《我爱家乡的黄花梨》都别具特色:梁倩坤同学通过描绘梨花盛开时和黄花梨成熟时的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爱,绘景之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诗歌,融情于景,情趣盎然;罗盈同学记叙了冰糖炖黄花梨缓解了奶奶的气喘病的事,表达了对黄花梨的爱,寄情于事,情真意切;小鹏同学着眼于黄花梨的栽培技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叙写表达“科技兴农”的思想,现实性强;黄月冬由丰美的黄花梨联想到培育黄花梨的吴耕民等乡贤,不仅抒发对黄花梨的爱,还寄托了对乡贤造福桑梓的感激之情。这些作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主题,体现了主题表达的个性化。

5、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快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是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的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

成果展示,不仅仅是对学生活动的总结、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燃起继续探索的兴趣和信心的火花;成果展示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影响,带动、激发更多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成果展示,作文教学同样也需要成果展示。不仅是一种表达的需要,也具有交际的需要。当学生的作文被同学、家长、老师或者社会认可的时候,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在活动总结阶段总是精心搭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如,或举办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或把优秀作品推荐到报刊上发表;具有现实性的创意向有关部门反映等等。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重新审视作文教学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理解的,认为作文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强调由内而外的倾吐。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而作文训练的内容也应当包含对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修改与重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内心感情的发抒。撇开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是时代的要求这一点不论,就其功能而言,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与作文的目的要求并不矛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传统的作文训练形式应该打破,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应该列入作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当中。

2、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所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有机整合教学,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一些语文后进生较难适应,而且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更加繁杂,作文专题指导显得尤为不易。如何改进专题指导的方法,提高后进生的活动质量,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四、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道美丽风景,它让孩子们养成了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会了甄别和筛选,拥有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它让孩子们的作文一天天轻松起来,也一天天精彩起来。

而“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有机整合”的课题刚刚起步,以上仅仅是本课题的阶段性小结。我们相信,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深入,一定会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与研究篇五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列为小学主要的国家课程之一,这既为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带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理念审视当前作文教学,我们发现现行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可以纠正作文教学封闭的弊端,弥补作前素材搜集与情感体验的不足,有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课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作文教学共同点

1.教育目标相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目标都是围绕着知识的获得、态度的形成、能力的具备、行为的影响四个方面提出的。

2.教育内容相近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虽然它的具体内容因地方、学校的差

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但是其主要内容除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指定领域外,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

而作文写作则是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不难看出,两者在研究领域都不是按照既定内容去生搬硬套,都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都具有开放性。

3.教育理念相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和社会,以综合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为教育理念。

从作文教学的主体上来看,写作中所反映的真情实感必须是少年儿童亲身去积极参与的,才会有所体会。写作的目的旨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体验与实践密不可分。

这样看来,它们的教育理念也是吻合的。此外还有都注重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性,都注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介入作文教学,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一些语文学困生较难适应,而且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更加繁杂,作文专题指导显得尤为不易。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作文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此,如何科学合理进行整合将是重中之重。我们认为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是提高认识,找准切入点。

全面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精髓,认真学习新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找准切入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融入作文教学工作中。

其次是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主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以生为本,在物资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上做好调研。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给作文的命题注入源头活水。比如:要训练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在写作之前,甚至提前一个月开展各种形式活泼的实践活动。如:寻访家乡文明、寻找身边“雷峰”、走进传统节日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在学校里举行,也可以在校外举行,可以由班主任组织,也可以由同学自己组织,当学生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时,再让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想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来说,老师不必再加以指导,大部分学生都会妙笔生花,源源道来了。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可以让他们先说再写,进行交流,我想他们也一定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再如请学生、队员关注街头、电视、报纸上的广告,然后组织学习,一节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与广告亲密接触》也可让学生受益匪浅。

当然,为了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不能要求每次活动都要写作文,不能只为了写作文而开展活动,而应在平时积极地,有目的地开展学生有兴趣的实践活动。活动的日益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就多彩起来,那么在众多的活动中选择一次自己喜欢的也并非难事了,所谓水到渠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会没有话写的。

最后,评价多元化。

叶圣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式作文批改的弊病:“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作文批改一直在改革,从老师的精批细改,到老师批,学生改,发展到同学之间互批,互改,和自批自改,以及以上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这一连串的改革,很明显地体现了作文批改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是这种改革,步子太小,速度太慢,并且过多的修改容易搓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那么有没有既能提高作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呢?有!那就是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把讲评作文,批改作文演变成作文欣赏,展示学生才华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从本次作文中选出若干优美词句,并感情朗读,分小组进行比赛;也可以分小组寻找别组的错别字、病句,争做啄木鸟医生;还可以把本组的佳作配乐朗诵,编成作文选。如果是童话、幻想故事,那就开展一次自编自演的短剧比赛,可以个人,也可以小组合作,学生在演自己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中学会了修改,锻炼了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命题、指导、评讲、批改是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但这四个环节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整体。

把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进行,使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快速提高作文效率,让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社会,作文教学的春天一定会万紫千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作文教学以体验教育为途径、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