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汇总18篇)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17:00:20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汇总18篇)
    小编:HT书生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准备的一种教学设计材料。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素。首先,教案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而又可操作。其次,教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此外,教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案的评价要科学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这些教案范文的教学步骤清晰,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汇总18篇)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教师导入: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

2、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月亮的图片。

(简析: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图。

二、学习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学生自由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你读出了月亮的什么美?)――评价――再指名读。

教师小结: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

3、播放《春江花月夜》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简析: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走近文本,走出文本。)。

三、学习第二段(3―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后同桌试练。

出示投影:

“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圹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对诗,其余学生当评委,进行评价。

3、再指名学生表演对诗。

4、男女生分角色对诗。

(简析:学生只有沉入课文才能读出味来,教师让学生去体会,去揣摩,去品昧,通过上台来呈现对人物、对诗句的理解,通过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再让学生上台表演对诗。其过程体现了学生认知变化的过程,真实、自然,最后让男女学生分角色对诗,将学生兴趣推向高潮。)。

5、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

(简析:让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平时积累,能激活学生平时知识的贮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储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过渡:月下吟诗,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呀!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的后气氛中。

学生各抒己见。在小外甥的眼里,也和你们一样,读读他如诗的语言吧!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13―19)。

1、自由读读小外甥的话,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读小外甥的话,老师当舅舅,其余学生作评委。

品读:(出示投影)。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指名读――评价――你体会到了小外甥的什么特点?――再读。

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啊!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我想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下吧!

3、师生分角色朗读。

(简析:教师只有让学生有充分地和文本接触,学生才能走近文本,沉入文本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朗读、评价、理解中逐步深入的,教师通过自己角色的扮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读、议、品的过程中学生才会逐步走向深入。)。

小结: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让我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小外甥摇摇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教师引读最后一小节。

让我们来听着音乐静静地幻想吧!

出示明月图,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遐想……。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n。)。

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四、认记生字记字形。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课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静夜思----热爱家乡。

明月--思故乡。

教学反思: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时间: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

(3)检测。

小朋友,今晚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苹果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有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我才送给你。”

4、写字。

过渡: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它说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见面吗?它是?

(1)“头”可以和哪些字成为好朋友?

(2)观察幻灯,书空。

(3)观察:写好“头”要注意什么?写一个字。

(4)抽生上黑板写,学生评价。

(5)注意再写一个字。

(三)感悟意境,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齐读后两句。

6.李白在这样的夜晚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讨论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师引导:在这样静谧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教学反思。

《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一堂课下来,我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学生的话题打开了,这样他们也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此时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编号:073。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正确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4、学生能够由诗引起对家乡的热爱,加深对家乡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10个字,会写4个字。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且能背诵。

难点:体会诗人思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总第76、77课时)。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1、背诵自己已经学过的古诗。2、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1、组织学生背诵。2、解题。1、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听教师朗读。2、自由读古诗,把生字多读几遍。3、当小老师,带读生字的字音。4、说说自己已经会认了哪些字并交流识记的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巡视指导学生读。3、用卡片组织学生初读生字,读准音。4、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会记的字,鼓励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识记生字的方法,认识新的偏旁。)1、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2、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1、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见过“霜”;2、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理解意思。3、配乐朗读古诗。1、提问: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霜”?(冬天的早晨)2、能作一作“举头”“低头”的动作吗?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1、引导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作动作等方法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四)朗读指导,熟读成诵。1、自由练习朗读。2、齐读,抽读。3、自由练习背诵。1、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及停顿。2、组织学生积极背诵。1、背诵积累古诗。

(五)复习生字1、去拼音读生字。2、分小组比赛读。3、给生字找朋友。1、组织学生复习巩固认读生字。1、巩固生字。

(六)书写指导1、给每个字写上拼音。2、给每个字组一至二个词。3、观察每个字的笔顺,用手在桌上书空。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每个字应该注意的笔画位置。5、用头脑中的田字格想想每个字的写法。6、练习写一写。注意姿势。7、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1、引导学生弄懂每个字的字音,字形及字义。2、范写生字。3、提示学生每个生字应该注意的笔画位置。1、让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学生汉字。2、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工整地书写汉字。

教学反思: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七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思、故、乡、低”,认识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写生字并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古诗?用你最美的声音背给大家听,谁愿意展示?

2、课外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古诗,今天再跟老师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

二、了解作者,知诗题。

1、他是谁写的古诗呢?(李白)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学生说,简介李白)。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李白作的,题目是(板书课题,师板书学生说笔画),齐读课题(2遍)。

3、这三个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吗?(加一加,组词)。

4、依次组词(安静)(夜晚)(思念)板书。用词语来记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5、大家看“思”字,不仅要求我们认识,还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一个字(打开书43页),仔细观察占格,在笔画上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特别提示的(样子、位置)用你的眼睛仔细发现。(横中线、竖中线)特别的位置要特别注意。

6、范写(边写边强调),心比平时扁一些,给田让出位置。

7、练写展示(2―3个,评议)。

三、初读古诗。

1、这是一首特别熟悉的古诗,就不自由读了,开火车读。注意读音,学古诗第一件事情就是读正确。(板书:正确)(开火车读、齐读)。

2、诗读得很正确,但如果把生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床、光、望字卡贴黑板上)指名认读并组词。

3、这三个生字是我们这课需要认识的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关注音节,发现了什么?(都有ang)。

4、再找找看,诗中哪些字还带有韵母ang。

5、如果仔细观察,在古诗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尤其在句子的末尾一个字,它们往往都有相同的韵母,诗人这样写,就是为了让这首诗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不信,我们再读读看。(齐读)。

6、我们把这几个字再放在这里(霜、乡贴黑板上),“乡”不但是要认识的,还是要写会的生字。在本课中,乡可以和哪个字组成词语?(故,贴黑板上)。

8、范写。强调“故”字部首。(攵,反文,一撇,二横,第三笔撇起笔在横的中间,要注意位置)。

9、再观察“乡”,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起笔位置)。

10、范写。(特别提醒大家,写“乡”字时,心里要有两个竖道,两条竖线起什么作用呢?帮你把乡字立起来。写时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两边要齐平,要这个字立起来。)。

11、练写。(各写一个字,评议2-3个)。

四、再读。

1、读诗除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板书),连词成句。

2、自己照着书练习,读出节奏。(自由读两遍)。

3、指名读,读出节奏。(3个)。

4、让我们渐渐走近诗中,齐读。

5、范读(举头、低头动作)。

6、有没有随老师的朗读走进诗中?指名读,放慢一点。(3个)。

7、有没有注意老师读的时候做了两个动作,什么动作?(出示举、低)。

8、出示图片,猜分别代表那2个字?

9、不仅会认,还要会写。范写。(低)。

10、练写低,评议。(写一个,评议2-3个)。

11、想象动作,再读。(同桌互读,齐读)。

12、学古诗,除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14、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李白翻来覆去睡不着,睁开眼睛一看,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以为是那寒冷的冰霜,结果仔细一看,是月光。带着这样的想法,再读前2句。(指名读3个,齐读)。

16、李白正是这样,看着这明亮的月光,他可能想到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多想再看看他们啊!(齐读后2句)望着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父母,多想依偎在他们的怀里撒娇啊!(齐读后2句)望着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兄妹,他们会在做什么呢?(齐读后2句)。

17、再来看看课题,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在静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亲人)。

18、背诗。(齐背)。

19、月是思念,月是故事,月是想象。带着这节课学到的、体会到的。再背古诗。(齐背)。

五、拓展。

1、读李白其他写月亮的古诗,学着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意思。

2、指名读,齐读。(《古朗月行》前四句)。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

赏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复苏,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这种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春潮》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板书课题)。

回忆课文内容:春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我们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画出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

(2)“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教师小结板书:冰雪融化大江酥软。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来啦!)。

2、指导朗读第二段:

(1)教师指导朗读:慢语速和低语调;动词读重一些。

(2)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比较句子:

(1)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风从窗缝里钻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说: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第一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

(2)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3)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大江奔腾着,汹涌着,推开了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2、3组的第一句作者用夸张、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当时的情景写得非常形象生动)。

4、指导读。

(2)小组讨论,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

(3)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

四、分组读二、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描写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关键词句,填空:

(1)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着,()着,()着,()着……。

(2)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越来越()地()起来。

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的声响。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

(1)面对春潮的力量,你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为什么春潮这样不可抗拒?)。

(2)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a、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这里不但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侧重在爱国教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象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b、抗击冰雪和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了胜利。)。

六、总结:

《春潮》描写了春潮由弱到强的形成过程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看课件)是啊,春天来了,让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吧!

七、拓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

学们推荐两篇文章:

1、冯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帮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义。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一

1.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zici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3.在游戏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

【教学难点】。

zcs的发音及熟练记忆,还有s的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在喜洋洋家认识的声母朋友吗?(出示卡片:jpx)。

2、这节课呀!我们又要去另一个朋友家玩。看,他来了,快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唐老鸭)。

3、想去唐老鸭的家玩吗?那我们得把下面的难关闯过去才行。

(1)男女合作认清相似的字母。

(2)指名拼读拼音。

4、咱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好,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唐老鸭的家里坐坐吧!

二、学习zcs。

(一)学习z。

(过渡):到了,这就是唐老鸭的家了。多漂亮的房子呀!我们先敲敲门吧!门开了。瞧,里面还有很多的新朋友呢?(课件出示主题图)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呢?先来看看这漂亮的小女孩在干什么?(指名)。

1.读准z的音。

(1)看,小女孩的字写得多漂亮呀!把写字的字读成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声母朋友“z”(出示卡片)。

(2)(点击课件)播放范音。

(3)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舌头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嘴巴扁扁的,不能咬着舌头发音。)。

(4)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记清z的形。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z的形状像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2)鼓励学生结合插图自由编顺口溜。

(二)学习cs。

1.读准cs的音。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根据“刺猬”的“刺”和“吐丝”的“丝”判断出cs的读音。

(2)(点击课件)播放cs的读音。

(3)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生跟读。

(4)生总结cs的读音:cs的发音都是又轻又短的。

(5)个别读,师相机正音;小组合作读;男女比试读。

2.记清cs的形。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cs的形状像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启发学生结合插图自编顺口溜记住cs的形。

三、课中操,念儿歌。

(过渡):咱班的小朋友真棒,编了那么多的顺口溜。老师奖励你们一首小儿歌。(出示)。

你拍z,我拍z,小2小2,zzz;。

你拍c,我拍c,半圆半圆,ccc;。

你拍s,我拍s,半个8字,sss.

(师范读,生跟读;师生拍手齐读。)。

四、学习zicisi。

1.(过渡):今天,咱班的小朋友又交了三位好朋友,他们是(出示打乱顺序的zcs),不光我们喜欢zcs,小i也想和他们做朋友呢!(课件出示:zicisi)。

2.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整体认读音节读得长一点,响一点);生观察师的嘴型。

3.请学生做一做zi的嘴型,注意不发出声音。

4.个别读,师随机正音;开火车读,小组读。

5.对比读。(课件出示:z—zic—cis—si)你发现了什么?

(1)师范读,生发现不同之处。

(2)师生总结发现:声母读得轻又短,音节长又响;zcszicisi都是平舌音。

(3)指名读;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五、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zcs所占的位置和笔顺笔画。

2.师范写,讲解书写注意点,生跟写。

3.请生上台写,其余生在抄写本上描红。(提醒小朋友的坐姿和写姿)。

4.师生共评。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总结:小朋友,今天在唐老鸭的家玩的开心吗?是呀!我们不仅玩的开心,还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呢。他们是“zcszicisi”(课件出示)现在时候不早了,我们跟唐老鸭还有我们认识的新朋友说声再见吧!

2.作业布置。

(1)完成抄写本。

(2)读熟今天所教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zcs。

zcs。

zicisi。

领着小朋友们学习汉语拼音已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今天所教的声母zcs在拼音字母教学中应该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我将这一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平舌音的准确发音。平舌音发音的准确性和落实程度将直接影响后面翘舌音的教学和区分。因此,这节课的掌握很是重要,所以本课设计我紧扣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注重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尽量使小朋友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汉语拼音。

一、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1.刚一开始,我以小朋友最熟悉的动画人物喜洋洋导入,先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声母jpx.再以“去另一个朋友唐老鸭家做客,但先闯过难关”为由又复习了四对形近声母和五组音节词组。等小朋友都读对了,我就奖励小朋友去唐老鸭的家里玩,借此教授新知识。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拼音学习当中。

2.在教学zcs的发音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情境图,将情境图与拼音教学有机的结合,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我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在课堂中间,我设计了以zcs的字形为主的拍手操,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嘴,达到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巩固字形的目的。

二、善用鼓励,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

俗话说:“好孩子,夸出来。”一年级的小朋友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夸奖。在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的书写时,我对书写的好的小朋友毫不吝啬得表扬他们,并让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学习。还有对回答好的小朋友,我也会夸奖他们。

三、注重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看图自由编顺口溜。在记清字形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用自己觉得最好记的方法记住字形。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编出的是“一只刺猬,ccc;小蚕吐丝,sss;像个2字,zzz”等顺口溜。虽然小朋友没有根据zcs的形状而只是根据zcs的发音去编顺口溜,但是最起码小朋友已经会编顺口溜了。

2.在对比读z—zi,c---ci,s—si这一环节中,先让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发现,一经老师的提醒,小朋友能够发现这是一组平舌音。这说明小朋友的探究能力已经有了萌芽。接着又让小朋友合作对比读,小朋友合作得挺不错的,说明这时的小朋友已经有点合作的意识了。

3.最后在指导书写这一环节中,我又让小朋友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朋友能够马上反映过来,zcs都住在中格,都是一笔写成的。

当然,这一节课下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新授内容落实的不扎实。

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没能及时讲解发音要领和声母发音要轻一点短一点的规则,就急着“放”手让小朋友自己认读。由于“扶”到“放”没有处理好,以至整节课下来就让人觉得赶,而小朋友又不能准确认读zcs这三个声母和zicisi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不能很好得区分z—zi,c—ci,s—si的读音。

这里我采取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尝试对比读。但是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区分z—zi,c—ci,s—si的读音。如果这里,教师自己先示范的对比读,然后让小朋友发现“声母要读的轻又短,整体认读音节要读的长又响”,最后再让小朋友自己尝试的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这样小朋友才会更好地弄清z—zi,c—ci,s—si的区别。

三、编儿歌没有结合插图。

这里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以编顺口溜的方式记住zcs的字形,但是这里我没有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所以许多小朋友只是根据zcs的发音去编顺口溜。如果这里我启发小朋友先观察插图再去编顺口溜,效果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感悟恬静、价廉物美、紧挨、招揽、不由自主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感悟小镇早晨是恬静、热闹而紧张的。

3、在阅读中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把握课文重点。

1、我知道大家平时最爱看电视,能告诉我最爱看什么电视吗?那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能亲手制作一个影片,供大家欣赏呢?今天老师就邀请大家做我的制片人。我们共同制作完成影片《小镇的早晨》。课件《小镇的早晨》出示课题。

2、要制作影片你知道先应干什么?好,让我们赶快打开剧本读读剧本主要讲了什么?大致可以分几组镜头?(全景片、景物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

(作为投资商这方面是挺关注的,因为拍长了,怕担心资金不够;拍短了,怕吸引不住观众。所以大家要好好读剧本。)。

二)、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情趣。

1、选择学习重点:

2、理解“恬静”,研读课文第二段:

a、第二节说的是“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板书:恬静。

理解“恬静”是什么意思?

b、你打算拍摄哪些景物配什么音乐来反映“恬静”?

(板书:霞光。

河水。

3、感悟“恬静”,你认为这些镜头拍得成功吗?为什么?

随机重点指导下列几个句子,并板书部分重点词。

a、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b、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c、两座宫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静中有动)。

霞光--淡淡的河水--静净。

船--停满紧挨桥--静坐。

小舟--轻轻悄悄。

4、以读代悟:是呀!这可是几幅非常美的图画,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体现,可以选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学生自由朗读,抽生读。

三、)展现成果,升华课文主题。

1、依文选图:

老师为了制作这个片子收集了不少图片,因为这些图片实在太美了我都不知哪些可以用?现在,现场有这么多的制片人,你们一定能挑出了吧。请看大屏幕,你认为哪张合适,请你说出序号,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觉得有理请用掌声告诉我。

教师大屏幕展示收集的课件,请学生选择。

2、图说句子:(学生选择并排列后)。

3、看图配乐:

这些图片我们马上就可以送到电视台去播放了吗?那还需要什么?

老师也收集了几段音乐,请你们听听,选择一段。师放音乐,学生选择。

4、看图说文:

如果能配上解说词可能会更好。请赵忠祥老师来吗?太忙了,

还是自己来替代“赵老师”吧。大家,好好准备吧!

5、学生配乐朗诵。

四、)小组合作,施展学习能力。

小镇的早晨除了显得恬静,还很热闹,还很紧张的呢。我相信在这里一定有很多优秀的导演,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来表演制作剧本的其他部分吧。

1、小组合作。先研究一下剧本,再讨论一下需要选择怎么样的场景。

2、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师参与各组的讨论。

五、)交流合作,探索自主学习方法。

1、交流,你们拍摄的是什么场景?(随机重点讨论:)。

2、热闹场景学生交流,随机重点理解:

a、你们准备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马路,理解“不由自主”。

那路边小摊准备摆些什么呢?

打算请多少群众演员?为什么请这么多?

b、那台词呢?准备怎么设计?那些小贩们,会怎么叫卖他的东西呢?

c、演示卖自己的东西。

d、导演们,你们想,路边小摊的摊主们,都是这样你喊了,再我喊的吗?

e、生各自叫卖,体会热闹。

3、紧张场景学生交流,随机重点理解:

a、“招揽”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b、一条彩色的人流是什么?

六、)回归现实,张扬个性特长。

做导演好玩吗?做演员更好玩吧!?如果想把影片拍的更出色,我建议大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自己亲自去看我们的小镇早晨的景色,对剧本中做适当的补充,修改的,别有一番风味。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三

1、理解“拱手、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的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文字感受画家戴嵩技艺的高超。

4、学习牧童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敢于提意见。

课件。

1.初步了解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家戴嵩和牧童)。

2.认读“嵩”。

1.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准字词音。

2.开展名为“闪电反应”的游戏,认清“惭愧”、“和蔼”、“拱手”、等词的字形,理解其字义。

3.读通全文。

(一)从“众人眼中”,了解戴嵩的著名。

1.朋友之所以请戴嵩作画,是因为(引出板书:著名)。

2.读第一自然段。

3.用第一自然段中的词句,来说说下面这句话。

课件出示:因为,所以朋友请他作画。

4.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朋友请戴嵩作画的原因。(课件同上)。

5.师小结:其实刚才,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读懂了第一自然段的这3句话。

(课件:第一自然段)都在讲同一个意思(指板书:戴嵩是著名的画家)。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从“现场作画”感受戴嵩的著名。

1.欣赏《斗牛图》。

2.品读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这么形象的《斗牛图》,戴嵩是怎么画的呢?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那句话,划出来。

(2)指导读“一会儿”、“很快”感悟戴嵩作画动作娴熟。

(3)边读边演,——“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再次感悟戴嵩作画动作娴熟。

(三)从“他人夸奖”体会戴嵩的著名。

1.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斗牛图》画成后,得到许多人的夸奖。

2.初读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夸奖,找出共同之处(用重复的语言夸奖)。

3.对比理解“绝妙之作”与“请他作画”中两个“作”的不同意思,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理解何为“神笔”。

5.指导学生运用神态、动作、语气更好地体现商人和教书先生对戴嵩的夸奖。

1.在人们都在夸奖戴嵩时,突然,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引出牧童所言:画错啦)。

2.这是一个声音,这是一个牧童的声音,这是一个牧童好像(生读:炸雷一样的声音)。

3.这不过是一个小牧童,声音再大也不会像炸雷。可这为什么说他的声音像“炸雷”?

4.指导读:是呀,这是炸雷一样的声音(生读:画错啦,画错啦)。这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批评的声音(生读:画错啦,画错啦)。

5.在夸奖和批评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1.牧童虽小,却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这真是勇气可嘉呀!(板书:小大)。

2.那么,听到牧童这样与众不同的声音,围观的人,还有画家戴嵩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往下学。

1.最后,我们来一个口头练习。刚才同学们都发现,商人、教书先生还有牧童都用重复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现在,我们也用重复的话来表达说话人的心情。我们先试着说一说。

(创设情境练习说)。

2.瞧,咱们用反复的话语就把人物的心情表达的更充分了。回去后,就写一两句这样的句子,这就是郑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读准“gkh”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

2、过程和方法: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体会三个声母的朗读,能通过观察认识gkh。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1、收信。

师手拿一信封:小朋友们,早上,拼音王国的邮递员叔叔给我们送来一封信,谁来读读这封信呢?(邀请一(6)班小朋友到拼音王国来共度中秋佳节)。

2、谈话。

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去吗?

生:

生:

师:好,现在我们就赶快去买车票吧,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了四个队,每队都有自己的车票,读得最好,表现最好的队员,就能幸运的拿到车票(出示画有车子,上边写着拼音字母的卡片,生读对了,就把车票给他们)。

各队读。

二、教学新课。

生回答。

师总结,师生互动,说说这幅图。

3、教学g。

师:今天,代表拼音王国的拼音宝宝们,来迎接我们小朋友的,就是由鸽子带来的g,谁能跟g打个招呼(叫一生来读,读的好,就叫他来当当小老师,教教小朋友,学生跟小老师读)。

师:谁能编个顺口溜记记它?

请生编顺口溜,想出一条,就请他当小老师,其他小朋友跟读。

师:g在拼音王国中,也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到g的家吗?(出示写有g的四线格)。

生观察,找到g在拼音格的位置,说笔顺,书空,生说,师写。

师:好,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跟g做个游戏吧,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认识ggg。

你拍二,我拍二,我们记住ggg。

你拍三,我拍三,g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拍四,我拍四,我们大家坐坐好。

4、扶放学习kh。

出示可爱的kh的剪纸。

师:g还带了两个好朋友来迎接我们小朋友的到来,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可自由读。

师:认识k的小朋友举手,那么我们来叫一下k吧。

同样,叫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示范口型,领读,跟读。

用手放在嘴前,感受发k的气流比发g的气流强。

念h。

师:现在,我们小组来比比,叫叫h,看看哪个小组,把h叫得最美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其实,kh也一直藏在我们的图画中,看哪个小朋友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到他们啦!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那谁能编个顺口溜,记记他们呢?

生编顺口溜,并当当小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gkh的家里去吃月饼吧,可是,我们还不知道kh的家啊,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写有kh的拼音格)。

师:我们到了gkh的家,他们给我们送上了字母形状的月饼,看看,哪个小朋友吃的月饼是最好的(生完成书中描红部分)。

打乱顺序,各组分别和gkh说再见。

5、书写gkh。

师:我们乘着我们的小车,回到了我们的教室,小朋友们,gkh对我们那么好,我们是不是应该封回信表示感谢呢?写信给别人,字一定要写的工整,现在,请小朋友们马上拿出《课堂作业本》练写gkh,先描红,再写!写好的小朋友,先自己看看,自己觉得可以啦,再给组长看!

三、总结。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材简析:

《乡土画家》是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作为乡土画家的艺术成就和他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交流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其间引导学生学习白石老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解决两大问题: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齐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

2.理解“自诩”“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等含义深刻的词句。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质疑课题导入: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乡土画家,这篇课文中的乡土画家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乡土画家)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这位乡土画家。

2.自诩激趣导入:我国有一位画家在《自传》中曾经这样自诩: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从未得见,吾不能画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乡土画家——齐白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齐白石的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有条件的学生查找相关资源进行汇报)。

2.师简介齐白石其人其画。

三、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2、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想一想再读。

(2)读完后有什么不懂的,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通过读书、讨论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大组讨论,汇报学习情况。质疑。

4、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引导学习:

1、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以下三块教学。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个别读,引导评价,重点句指导读,录像入境,美读。

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

3、自由读,看一看小镇到底怎么热闹?

想象:假如你是这个小镇上的人,现在你在干什么?

情境表演:热闹。

齐读课文第二段。

4、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能弄懂什么?

汇报学习结果:你读懂了什么?

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去干什么了?

小结:他们这么紧张就是为了小镇早晨的恬静、小镇早晨的热闹繁荣,更是为了小镇的将来更加美丽。

指导朗读。

5、说话:因为小镇的早晨是______的、_____的、_____的,所以我们说小镇的早晨真呀!

读好这句话。

四、本文小结:

你能想象一下小镇的未来吗?

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作些什么呢?

五、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了小镇的。

(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或写出我们这个小镇美丽的景象。

板书设计:

恬静。

小镇的早晨热闹多美呀。

紧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七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篇十八

四季(第一课时)。

执教者:徐炜。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感受四季的特点和美。

教学重难点:自主识字、练习朗读。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一).(课件放四季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把春、夏、秋、冬四个姐妹都请到了咱们教室。你看,她们来了。

(二).小朋友,看了四季的美景,你最想对大家说什么?

二、朗诵课文,感知内容。

(一).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美丽的四季吧?(范读)。

(二).过渡:好听吗?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课本上,想不想像老师那样读一读课文,那就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认准字形)。

(一).自由读课文:自读课文,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该怎么办?难读的地方呢?

(二).学生自由读读,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反馈:

1.指读: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同时比比谁听得最认真,能听出他读的好和读的不好的地方。

2.评一评:可以让指正的学生教一教?应该怎么读?那你读来听一听?(教师的评价紧跟在后)。

3.小结:刚才小朋友的小耳朵都很聪明,听得认真仔细,相信大家学了生字后会读得更好。

(四).识字:(课件“摘红花”)。

1.记字音:出示11个生字。

(1)谁会读?领读。

(2)去掉拼音、谁能读?指读、开火车试读。

2.记字形: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1)四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2)交流识字方法:你们小组记住了哪个字,说说方法。

四、熟读课文。

(一).读准了字音,再读课文,肯定比刚才读得好。请大家把课文读两遍,咱们来比赛读。

(二).比赛读:

1.说规则:这样吧!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最有把握读好它,就选哪一小节参加比赛。为了使每一位选手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请选择好小节,好好读读,准备准备,开始。

2.赛前准备。

3.指名赛读。

4.评委点评:你认为哪位选手读得最棒,说说他棒在哪里?

5.教师随机再次正音,点拨。

(三).多种形式读:通过比赛,我们大家学会了不少读好课文的方法,还想读吗?

1.四人小组中,喜欢同一小节的小伙伴可以一块读。

2.小组内自主读文。

3.听了小朋友读得那么高兴,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行吗?我想读春天的!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读你喜欢的那一小节吗?

(3)学生自主读。

五、学习书写生字。

(一).过渡:读好了、读通顺了课文,我们就来写一写文中的4个生字吧!

(二).指导书写:

1.读读:七、儿、九、无。

2.找找:有什么相同点?要注意些什么?

3.范写学生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