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双减家校共育案例(三篇)

2023年双减家校共育案例(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2 21:35:57
2023年双减家校共育案例(三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双减家校共育案例篇一

家长与学生。家长为生计而忙碌,早出晚归。通校生,好点的能问一下。住校生,一月回家三天,也谈不上几句话。

老师和家长。除家长会,就是家长看望学生碰到,三言两语的嘱托;或老师有事联系家长,直接针对具体的事宜,缺乏沟通的机会,也缺乏沟通的深度。

老师与学生。老师希望学生遵规守纪,认真学习;学生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给与自由。期待不同,碰撞很多。

谈心式沟通方式,让谈话双方坐下来,姿态平等,全方位了解,评点建议。

对于班主任而言,能使家长感受老师的辛苦,对学校工作得以理解和支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加以指导和教育。对家长而言,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让老师感受家长的期待,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而言,摆脱命令式的交流,获得理解与尊重,人际关系走向和谐,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与人员:

学生孙某某、班主任、家长

案例过程描述:

问题症状:相对内向,不与其他学生交往。

前期表现:

学生入学中下游水平;脑瓜灵活,消化知识快速,相对沉默,回答问题不踊跃;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交谈。

中期工作:

班主任与家长谈心:孩子,小时候性格活泼好动,遇人文明礼貌;慢慢地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谈。家长最大的期望:“让孩子开朗起来,活泼起来。”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

一、鼓励自信,从优势科目入手。即使总成绩暂时落后,可以让部分科目优势化。优势科目的存在,使学生找到自信点,确立在班级的存在价值。自信使人开朗,使人光彩。班主任寄语:“找出你比别人强的地方,形成优势。”

二、鼓励交往,从付出入手。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同学,伸把手帮帮忙;班级有需要劳动的时候,站出来干干活。以心换心,有了付出,就有回报,更有了互动。互动,打开行为的门,更打开交流的窗。班主任寄语:“付出,让你身边活起来。”

三、鼓励坚持,从挫败入手。成绩有好时就有差时,只因为努力还不足;同学有亲密就有疏远,只因为交流尚不足。努力再努力,就只有进步;交流再交心,就只有融洽。班主任寄语:“挫败,缘于火候不到。”

家长与学生谈心:讲一讲学习上的小收获,讲一讲相处上的小乐事,谈一点孩子的认知,说一点家长的评点。家长的倡言:“我关注你的成绩,更希望你活出精彩。”

后期发展:

学生成绩进步了,上游水平;学生性格活泼了,融洽交往;学生内心自信了,积极发言。班主任自豪,家长放心了。

案例分析反思:

谈心工作不能内容单一。

学生,不能脱离学习,但是也不能仅有学习,一位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学习与其他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正如孙某某同学,从优势科目中获取自信,从自信中获取交往需要,从交往中激励竞争欲望。

谈心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什么事,都不是一次获得结果的,正如孙某某同学,个别学科也存在学习的难度,需要有进步的过程。不要使用绝对的言语,更多使用鼓励的言辞。谈心是跟进,而不是简单重复,最大的条件就是学生的现状。

谈心工作不能主体单一。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只是突出环节,暨学生与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谈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塑造一个融洽的环境圈。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对整体效果的干扰或抗拒。

谈心工作不能地位不等。

不要让班主任与家长的谈心,充满互相的指责;不能让家长与学生的谈心,充满斥责与抗拒;不能让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充满命令与不满。给与平等的地位,班主任、家长、学生,都需要被尊重,被了解,被理解。平等中,才能放下心来,以心换心,给出由衷的赞美或建议。

双减家校共育案例篇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我们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学生的性格、品行、人生观等都扭曲了。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下棋甚至说话扰乱课堂秩序等现象频频发生。而最令人可恨的是不听老师的管教,顶撞老师甚至打骂老师的现象在增多。最近经常听说某个学生不服管教把主任打了,还有的学生在班里跟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打起来了。现在国家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对于不服从管教的学生,很多老师也表示很无奈。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社会教育约占据15%,学校教育约占据25%,家庭教育占据60%以上。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影子,可以说,孩子的所有问题都能折射出家长的问题。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先帮助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

学生处工作人员,班主任,科任教师。

(一)主题目标

1、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工作、业余爱好等,让学生体会到家长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贡献。

3、让孩子和父母阅读同一本书。

(二)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问题学生上课睡觉吃零食玩手机打骂老师的图片视频。

2、邀请不服从管教的学生家长到学校,布置好教室。

3、教师准备好交流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宣布活动开始

教师:家校能否有效的合作,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的成长。近几年来,发现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管不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一点不了解,让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常常感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不和谐音,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要想孩子健康的成长,学校和家庭必须形成合力去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今天,我们就以“我的家校共育为主题,进行一次学校、家庭共同教育活动,共同教育孩子,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到父母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贡献,同时让父母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和父母做到有效沟通,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关心和爱他们的。

2、活动开始

活动一:首先,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通过重温弟子规让学生和家长进一步产生共鸣,进一步明确作为学生该怎么做,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做。作为家长必须给自己的孩子做好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然后,播放羔羊跪乳等的图片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正面感恩教育。最后,播放学生上课睡觉吃零食玩手机,以及打骂老师,北大才子弑母、留日学生刺母等等视频图片进行反面的惊醒教育。

活动二:家长进课堂听课

让家长在今天上午随便听课。哪个教师的课也可以听,让家长通过观察自己孩子在课堂的表现,反馈一下自己的意见。

活动三:沟通交流,体验亲情,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

让这些孩子和家长集合到会议室单独交流沟通,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对孩子很重要,没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携手联合,没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也是不行,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心事,如何去开导孩子。

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先让让家长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自己每天都干了些什么,自己工作一天后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以后的日子里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孩子对家长有什么要求。提出来共同讨论与交流。

由教师提议家长和孩子共读国学经典《中庸》三百天活动,每半月家长与学生交流并写出学习心得,并将心得交由班主任,家长每月到校一次与班主任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并对家长和学生所学是否落实到实际行动结合学生近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一次反思交流。

活动四:加微信群,入读书会

老师新建一个微信群让家长加入,并加入樊登读书会,让家长多读一些如何管教孩子方面的书籍,老师通过微信群转发一些如何管教孩子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并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发到微信群里,让大家一起讨论,该如何去做。

本次活动以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心理的共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父母是关心他们的成长的,他们不能再自暴自弃。同时家长感受到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刻不容缓。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家长们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该怎们去做。

作为家长,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那么作为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孩子的人格榜样,你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那样的人!所谓教育,就是你想要孩子拥有的品性,你必须得先拥有。第二,做孩子知心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总想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要想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光给予物质是不行的,必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果和孩子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么就不能有效的沟通,这就为我们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奠定了基础。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为什么却常常和孩子发生冲突甚至闹出人命,明明爱着孩子却适得其反,因为你爱孩子却不懂孩子,孩子自然不接受你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第三,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籍;北大陈平原教授有一句话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在这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我们要求家长加入读书会,家长可以读一些孩子喜欢的书,这样就会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同时也要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和人文方面的书,这样能够开阔你的视野同时拓展你的胸襟,让孩子感觉自己的父母学识是渊博的,这样孩子也会跟着父母学。第四,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三个好习惯,幸福一辈子》,在这提到的三个好习惯是健身的习惯、礼貌的习惯和阅读的习惯。

本次活動在学校领导、老师们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活动是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是让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家长们也改变了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的陈旧理念,有的家长在活动结束后还在与老师亲切交谈,真诚地与老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相信:只要家长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一定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双减家校共育案例篇三

案例背景: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老师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一二年级还是一个乖孩子,可到了高年级就变了,父母于是放下工作回来陪孩子,这时孩子成了爸爸妈妈的心病。当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孤独,性格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坏孩子”,我们该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呢?怎样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好的行为习惯呢?做老师和家长的都得好好思考思考。

案例描述:

学生对于我们来说是百分之一,而对于家庭和他父母来说,可是私人定制,所以在工作中我时刻告诉自己尽心尽心再尽心,努力努力再努力,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家庭负责。

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浩杰的,他是因合班并校分到我们班的,初入我班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长得虎头虎脑,白白净净,看上去应当是资质不错的。不过,时间一久我发现他任何时候都是我行我素,在班里不能与同学好好相处,很少能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经常是一言不合就拍桌子就走人。他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自习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节课写不到一半,于是就成了办公室的常客。家庭作业也是如此,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他妈妈也很伤脑筋。为此,妈妈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浩杰写作业。可是他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候在妈妈的强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妈妈一离开房间,浩元立刻我行我素,要么吃东西要么去上厕所,有时候还跟妈妈讲条件。再者,妈妈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浩杰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搞得当家长的很焦虑。在一二年级时成绩一直很好,表现也还好,可到了三年级成绩就开始下滑,现在更是降得迅速,为此浩杰妈妈专门找到我来寻求帮助。

通过跟家长谈话,了解到浩杰在四年级之前基本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想让家里的生活好一些,所以就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家,所以,一遇到节假日父母出于“补偿”的考虑,都会满足他的要求,以为只要他“开心就好”,所以浩杰性格外向,不太注重生活细节,不太会与人相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生活是照顾得很周到,什么事基本都依着他,但对于功课,爷爷奶奶更是无计可施,老人年纪大了,没上过学,辅导不了功课,因此从上一年级开始爷爷奶奶基本是“哄着”完成作业,由于对浩杰的管教疏松,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这不浩杰升到高年级了,这样的方法已经不奏效了,妈妈只好回到家全力照顾孩子,可娘俩似乎八字不合,每次写作业都要“吵架”,由于家庭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都不想做,妈妈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更是无比着急,所以很愿意与老师沟通。

掌握了这些信息,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家长也意识到问题严重,在家对他进行尊重课堂、尊重老师的教育。在学校经过多次观察,我便主动去接近这个好动的小男孩,课间不回办公室,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唠家常,同时用信任的目光去关注他,讲课的时候会用探寻的目光回望他,直到他懂了为止。平时我用赞赏的目光关注他的言行,及时发现他的优点及时表扬,鼓起了他的信心。我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彤彤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彤彤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彤彤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彤彤也会显得不耐烦,说浩元不太听话,不太愿意学……此时,我就跟彤彤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浩杰同学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彤彤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也能好好玩了。在学校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教师的必须要做到的,只有切实做到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慢慢的他对我产生了好感,还主动找我聊天呐,通过平等交流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之后,无论他在纪律上还是学习上,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表扬、激励他。同时,我还帮助大家调整多浩杰的视角。利用班会、节假日活动等时机,及时向大家和家长介绍他的“另一面”,让大家认识一个“全面”的浩杰,在他生日时,组织同学们为他祝贺生日。慢慢的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浩杰上课注意力集中了许多,老师提问的问题也能够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上交,逐渐变成了班级的中等生。

与此同时,我还让浩杰妈妈与浩杰约法三章,如果浩杰写作业时,每小时能减到3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6点钟的动画片。结果第一星期有3天达到标准,三星期以后可以完全做到。等浩杰能完全做到每个小时离座不超过3次的标准时,再把标准依次提高到2次、1次。就这样,3个月以后,浩杰终于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习惯,妈妈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案例分析: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合作,也难于成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孩子们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再其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人诉说,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这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孩子成长健康与否。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要有个性,只要开心就好,他爱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还说人家国外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吗?殊不知,连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都不遵守,这不是个性,而是学习障碍,甚至是“社会化障碍”。不能把与众不同、我行我素都说成“个性”,要分清是非,不然,我就可以把闯红灯也说成“个性”了。浩元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孩子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这些长期塑造而成为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求助的时候,已经相当牢固。可是一般家长或老师往往忽略这项关键因素,恨不得马上改善。因此,会把孩子所要改善的不良行为的标准定得很高、很严格、很硬性,嫉恶如仇,半点也不通融,形成双方对立的尖锐形势。

任何人在得到适当的鼓励、拥有成就感时,都会努力起来,孩子更是如此。面对“拖拉的孩子”,我们更要用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行进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路走好,但现实是许多学生会磕磕绊绊,甚至走上弯路。是花总要开放的,不管迟早,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爱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静待心灵之花的盛开。

案例启发: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老师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家长会等方式积极与学困生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在向家长介绍情况时,应坚持“多引导、少告状”的原则,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同时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共同引导,共同督促。

回望十几年教学生涯,虽不算久,却也育出了一片桃李芬芳。尤其难忘的是——和那些“学困生”一起走过的日子。这些孩子的故事一直铭记在我心里,尤其当我做了母亲后,每每看到这样的孩子,我就会想: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对他?他不过是个孩子啊!在此,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过来的。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可塑性还很大,只要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引导得好,一般情况下,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热情。但必须要“对症”,才能“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天空因爱而湛蓝,空气因爱而清新,世界因爱而美丽。的确,爱是天底下最美好、最可贵的东西。父母爱孩子,老师爱学生,阳光总在风雨后,家校共育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