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国首次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病毒不仅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也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体系。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三农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三农工作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期间,针对农业和农村的产业链、供应链、流通渠道等方面的问题,三农工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逆行输送农产品,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等。我们看到,三农工作以严谨的管理和创新的措施,成功的保证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段落三: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扩散,消费需求下降,外销需求下降,使得农产品价格下跌严重,促使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受到更大影响。同时,农民外出务工无法实现,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出现不足的情况。这些因素的催化下,三农工作极大的受到了挑战。三农工作的发展遇到困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蒙受了很大的影响。
段落四: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疫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很多挑战,但同时也推动了三农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三农工作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解决农民就业稳定的问题。农业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发挥农村复合型经济优势,唤醒农民的创新意识,为三农产业振兴发挥更大的作用。
段落五:总结。
疫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却也促进了三农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三农工作需要在疫情的冲击下,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和创新能力,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提供更好的发展保障。我们要借此机遇,加强三农工作的服务和扶持,促进三农工作的开展,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成绩,部署今年的工作。去年全市的“三农”工作卓有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比较平稳,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二是农村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活力逐渐释放;三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尤其是水利、道路、电力、通讯,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当前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是落脚点。党的__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现在只剩下两年时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针见血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的短板在农村。因此,我们各个县市区、市直农口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警觉,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农村,身体力行地帮助农民增收。实际上县域经济说白了就是农业农村经济,不讲农业、不过问农业、不熟悉农业的领导干部,都是不合格的,都是“忘本”的。目前,我们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领导干部花的精力也不够。__作为一个有8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民的问题不解决,不把农村这一块搞上去,是无法全面建成小康的。所以,全市上下对“三农”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地为“三农”发展解决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农业农村工作还靠老办法是不行了,要不断摸索,思路要清,方向要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下阶段全市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应该有一个清醒判断,概括起来说即:农业现代化是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基础,深化农村改革是动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是保障,实施精准扶贫是重点。按照这一思路,下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不能永远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一定要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发展农业的目的就是要把农业像办工业一样,真正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而不是满足于自给自足。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真正以工厂的生产方式来经营农业,既要让它本身有价值,还要能够产生剩余价值。一要集约化经营。集约经营必须搞规模化,要打破现在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把土地流转起来集中搞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会提高,分工会更细,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标准化生产。农业生产也要像工厂里生产商品一样,要有生产标准,不能违背规律,育秧有育秧的标准,下种有下种的标准,田间管理有田间管理的标准,要满足各阶段的生长条件,才能长的好。三要一体化产销。传统农业中每家每户既是生产者、经营者,又是消费者。现代农业一定要把产销连接起来,要有专门的队伍、专门的人员去对接市场,在市场和农民中寻找一个结合点,对准市场的变化来组织农民生产。四要机械化耕作。人工劳动效率太低,必须要实现机械化耕作。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愿意下地干农活的更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势在必行。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搞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发展产业促增收。首先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来增收,让优质安全农产品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其次是扩大规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让农民获得规模效益收入。第三是对接二三产业。一方面,用工业化理念改造农业,拉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另一方面,用三产服务思维拓展农业功能。二是扩大就业促增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去从事二、三产业,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引导农民进入务工经商新领域,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减员来实现增收。三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减少了负担,相当于增加了收入。要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及时、规范、足额发放各种补贴、救助资金的同时,全面落实减负责任制,高度重视涉农收费监管、审计监督和专项检查,着力减轻农民的非生产性负担。四是扩大服务促增收。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间接来实现增收。
三、全力以赴推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既包括生产方式的一体化,也包括生活方式一体化,让城乡居民走一样的路,住一样的房,喝一样的水。目前我们城乡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要实现一体化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一要完善集镇规划。要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理念,把乡镇的规划做好,然后再严格按照按规划实施集镇建设。二要推动集镇建设。每个县市区今年都要启动两个重点镇的建设,建出品味,建出档次,建出风格,建出特色。三要加强集镇管理。建固然重要,管同样重要。集镇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集镇规划和功能分区,分步分片,逐年推进,吸纳人口聚集,带动消费提升,同时加强集镇的管理,实现富民强镇。
四、持之以恒深化农村改革。重点要抓好四件事:一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村改革排在第一位的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民对农村资产基本上没有所有权,农村资产不确权,产权制度不改革,农民还是一无所有。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必然要让农民成为所有者。目前首要的就是把农村土地的问题解决,中央、省里已经部署全面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市要在__年底之前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二是经营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农业合作经营制度、农业公司经营制度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的创新,尤其要建构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专业化、合作化、产业化的多元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体系。三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是非常强硬的,给农民贷款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农民的贷款通常是额度小、笔数多、程序繁杂。金融体制不改革,势必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去年,我们在__市成功推动了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学习借鉴,今年要在全市全面铺开。四是社会化服务的改革。主要是“五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素质服务、流通服务。金融除了搞好改革,还要搞好服务,要构建相关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对接银行,规范贷款行为,收集金融信息。科技服务要搞成长期行为,真正让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五、扎实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农村的社会秩序问题是一个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社会秩序靠什么?有学者研究提出,一要有一个坚强的政党,二是要有个法治政府,三要有严格的民主。这三条归根结底来说还是靠法治。遵法守法,首先是要崇尚法律,对法律要有所敬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能力,带头用法律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用法治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指导和帮助基层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农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采取法律手段、利用合法途径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农村自治组织要发挥自治功能和作用,在农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六、精准施策加快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是“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实现全面小康不能把农村尤其是贫困村丢了。我们提出“三年内消灭全市所有贫困村”的总目标,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尤其是贫困相对集中的地方,压力更大。实现这一目标:一是搞好脱贫规划。会后,各县市区要把区域内有多少贫困人口、贫困到什么程度进行全面真实地摸底,然后根据摸底的情况制定__年脱贫的规划。__年脱贫规划制定后,必须逐年分解任务,拿出扎扎实实的、可以落地的年度规划,逐年进行考核调度。二是配强帮扶队伍。这次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市直单位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批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员一定要是精兵强将,下去驻点帮扶后必须见到成效,__年内没有帮助实现脱贫的原则上就不能回来。三是注重因地施策。每个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工作要精准到户,因地、因人施策,有养殖能力就帮扶搞养殖,有田间功夫就帮扶种好田,有劳动力就组织输送到外务工,有哪些技能,有哪些特长,就要帮助他发挥出来,一定要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这次会议以后,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争取在今年的“三农”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好的成绩,为农业农村农民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不辜负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待。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三农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多年来,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倾心投入三农事业的决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的心得体会。
在三农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等问题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激发了我积极探索解决之道的决心。通过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系,我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正逐渐走上现代化之路。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深知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我致力于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引导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在我所服务的农民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
四、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农民收入增加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通过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推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措施,我帮助他们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拓宽收入来源。同时,我还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五、加强组织合作,推进农村治理。
农村治理是三农工作者不能忽视的重要领域。我十分重视与各级政府、农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村治理的创新与发展。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事务、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广农村合作经济等方式,我努力促进农村自治、社会稳定和谐。在与各方合作中,我逐渐领悟到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农村面临的种种挑战。
六、结语。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我心系农村,热衷于为农民群众谋福利、寻求发展突破。在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始终坚信只要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农村问题必将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我将继续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粮食系统要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领会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省委决策部署,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主抓手和“杀手锏”,全面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为“两个先行”奋力筑牢底板、守好底线。
浙江着力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创新开展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打造了“湖州模式”这一全国行业“金名片”,有力促进了种粮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广大消费者受益。
在新的征程上,全省粮食系统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构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长效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充分调动各级抓好粮食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粮食政策引导作用,更好保障种粮农民应有收益。深化粮食产业“五优联动”,打造“浙江好粮油”,提升种粮比较效益,努力让更多农民“种粮致富”。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充实政府粮食储备,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确保“储得足、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坚持粮食产购储加销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粮食生产、消费、产业链、供应链系统谋划、协同保障,加强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化储粮工作,始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加快推进粮食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255”工程,深化产销合作,提升粮食供应链安全韧性,让全省居民“吃得好、食得安”。高质量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推动要素整合和产业链优化,加快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谋突破,推进浙南省级粮库等设施建设,探索“未来粮仓”建设,推动仓储设施迭代升级,实现粮食仓储革命。
努力打造省域现代化先行的“窗口”,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加速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更多浙江样板,贡献更多浙江经验。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做好“三农”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环境持续向好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甘肃省坚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甘肃省已进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农业产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乡村建设进入加快补齐短板的机遇期,城镇乡村进入协同融合发展的突破期。全省上下要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扎实抓好今年“三农”重点任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目前,一些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必须“扶上马、送一程”。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所有农村人口监测,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综合施策加大帮扶力度,精准到户制定帮扶措施,充分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切实帮助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实好“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用途管制,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绿色种植,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并通过轮作倒茬等方式保护好耕地地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大力实施种业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甘肃省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制种优势,在种质资源、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环节上下足功夫。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坚持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以龙头企业为重要力量,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综合实力,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收益。要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产业,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提高规模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有效增强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让我们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为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我国农村地区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农工作在疫情期间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通过积极应对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以下是我对于疫情期间三农工作的心得体会总结。
第一段:保障农产品生产和供应。
在疫情期间,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活动面临困难。一方面,封控措施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许多农民无法外出务工,给生产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封城,农产品销售受到了限制,农民收入的源头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返乡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在家门口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这些措施的实施,保障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第二段:创新农村电商与物流。
疫情期间,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因为交通限制而受到了影响。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电商和物流的创新。
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接。许多农民借助电商平台直接将产品上网售卖,大大提高了销售的便利性。同时,农村电商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渠道。
第三段: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
疫情期间,许多农民被迫留在家中,为了避免闲置,一些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培训班,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学习新的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有些地方还开展了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从简单的农产品种植向加工转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扩大“养殖+种植”模式。
疫情期间,农民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扩大“养殖+种植”模式的建议。
通过在养殖场周边种植农作物,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自给率,并且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在某些地区,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农产品的供给需求,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第五段: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在疫情期间,农村经济运行受到了冲击,许多农民面临资金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通过扩大农村信贷市场和金融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在一些地方,还开展了“农产品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让农产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经济价值,提高农民的借贷能力。
总之,在疫情期间,三农工作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了巨大的韧性。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民的努力奋斗,我们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未来,我们应继续团结一心,在三农工作中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
20__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更加完备,今年完成水利工程建设1万处,四年来累计投入20.98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9220处,新增灌溉面积6.2万亩,保护耕地2.8万亩,解决了41.35万人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年来共组织实施53个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2万亩,复垦耕地1050亩,25.61万群众收益。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758公里,实现了100%乡镇、87.13%村通水泥路,通水泥路村数达到1434个。农村电网和沼气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投入资金1.36亿元,完成了60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四年来累计投入5.86亿元,完成了512个村电网改造和253个村提质升级,农网改造面由51.3%提升到今年的82%。农村沼气池建设今年可完成5000口,沼气入户率达到27.6%。
二是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四个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粮油实现连续增产。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广优质粮油作物的播种面积,提高粮油的单产和品质,粮油产量连年增长,今年粮食产量达到68万吨,增产3.86万吨,实现了连续9年粮食产量增产丰收。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水果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时鲜水果面积逐步扩大,优质水果面积今年新增3.5万亩,发展到16.5万亩,水果总面积发展到44万亩,较2009年增加了近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8.5万亩,累计新增8万余亩,其中商品蔬菜面积达到23.55万亩。养殖产业呈现规模发展趋势,今年新增了20个规模养殖场,全市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300家,生猪自给率超过50%,比200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大鲵产业发展迅速,今年大鲵存池40.5万尾,较去年增长了62%。特色山地烟叶产业不断壮大,今年实现收购烤烟28.8万担,增加了6万担。此外,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到1万亩,较去年增加了1500亩,油茶、五倍子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发展油茶3.5万亩,改造五倍子林面积4.2万亩。全市休闲农业企业和农家乐发展到620家,新增20家,完成营业收入2.4亿元,较去年增长21.5%。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增长4.1%,四年来保持年均4.5%的增幅。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增长11.5%,继续保持年均11%以上的增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今年达到38%。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企业逐年增加,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0家,7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6亿元。规模经营不断扩大,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产业品牌不断涌现,先后有91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有12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湖南名牌产品”、11个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
三是农业安全不断加强。预警预报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应急预案和指挥体系逐步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健全。四年来共治理病险水库143座次,兴修防洪大堤20.58公里,成功应对了多次重大洪涝灾害和严重旱情,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森林防火措施有力,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动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目标。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松材线虫、红火蚁等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加强,积极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断完善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
四是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通过四年努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铺开,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分离的农业服务体系,公益性服务体系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专合组织得到快速发展,近两年来,农民专合组织保持年均100家的增长速度,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到421家,较“十一五”初增加了近3倍,发展合作社成员6.6万个。土地经营权加快流转,今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2万亩,总规模达到24万亩,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五是农村民本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教育事业有效推进,今年投资3273.5万元,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2所,四年累计建设了84所。农村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数达到120.55万人,参合率为95.5%,筹资总额达3.51亿元,全面启动了参合农民乡镇(社区)住院全报销制度,779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650元提高到1500元,月保障对象从2.2万人增加到7.98万人,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由650元提高到2400元,农村敬老院达到97所,集中供养率从13%提高到32%,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550户,项目数从2009年的1000户提高到今年的16950户。农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全市96个乡镇实现了都有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1646家,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乡镇联网62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5%。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持续加强,积极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工程,今年共开展农民教育培训12.5万人次,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万人,累计达到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亿元。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开展了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和农机购置补贴专项清理工作,农村党风廉政_不懈,确保了农村和谐稳定,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
六是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造林绿化持续开展,今年完成人工造林8.03万亩,四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15万亩。严格执行林木采伐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69.62%,继续居全省首位。水利部门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7平方公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确保了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加大了河道采砂整治力度,有效规范了河道采砂管理。农村垃圾和面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投入资金1600万元,新建、改建各类卫生厕所33.34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9.33%,创建省级卫生村16个,市级卫生村37个,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面对重重困难,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明确了“三农”工作发展思路。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制定了促进发展的具体措施。得益于广大干群奋发进取,积极探索,开创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较差,服务体系依然较弱,传统农业的比重依然很重,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依然很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等问题,都将是需要长期面对,积_,通过加快发展逐步解决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关系重大。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市多年发展情形看,我市“三农”工作既面临新的挑战又将迎来新的机遇。
一是国际形势给“三农”工作发起了新挑战。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对农产品出口影响仍然很大,制约在不断加强,发达国家将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强大的地位和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千方百计阻止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进入,同时也将千方百计将他们的农产品打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不会自行拆除,强词夺理的保护性争端将愈演愈烈。我们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依靠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所产生的价格优势正逐渐消减。我们只能面对现实,争取一切有利时机,加速发展自己,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二是国内形势给“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经济运行下行趋势已基本见底,不再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7%左右的增幅。实践证明,农业的产业比重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下降,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农业的产业比重下降速度也就越快,追求gdp增速已不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实现在一定速度支撑下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成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农业生产资源将持续紧缩,农产品质量要求将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资源要素配置将重新组合,农业与社会各业关联将更加紧密等新情况,都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是对我们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是党的为“三农”工作明确了新任务。农村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业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就需要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需要解决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增收的矛盾,解决好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多变的大市场的矛盾,解决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解决好农民持续增收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更需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农村改革步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
四是我市“三农”工作迎来新机遇。国民经济处于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期,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经济扩张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今后的投资重点依然在“三农”领域,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还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张家界市作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将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必将增强旅游业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具体政策将全面出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将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另外,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城市和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都为我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综上所述,农业加快发展是大趋势,只要坚持正确路线不折腾,齐心协力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二次飞跃。
三、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及安排。
2017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_,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按照“五化五建”工作要求,以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发展“四个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改善农村民本民生,“再干新五年、再创新辉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目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以上,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万人。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度全面完成投入资金6.75亿元,开工建设1万处,完成治理病险水库4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6平方公里,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3处,解决16.1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继续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思路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万亩,补充耕地2.2万亩。继续加强农村交通建设,五年内投入7.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500公里,农村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200个。继续实施农电网改造工程,完成150个未改村的农网改造,力争全市农网改造面达到91%以上。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完成农村沼气池3000口建设任务。抓好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流通网络覆盖面。
(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稳定粮食生产。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抓好粮油作物高产示范片创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6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四个农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发展蔬菜产业,加快反季节、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商品蔬菜种植比例。持续做强水果产业,抓好柑桔大果实蝇防控,改造提高柑桔产业,积极发展名特优水果,巩固发展优质水果基地。做大做强茶叶产业,集中发展连片茶叶基地,培育茶叶专业市场,打造“张家界茶”品牌。稳步发展健康养殖业,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特色养殖业,大力发展大鲵养殖业,实现年内大鲵存池60万尾。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将新造林与油茶、茶叶、花卉苗木、五倍子产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着力打造优质烟叶品牌,确保完成28万担烟叶生产收购任务。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各类特色农业观光园,加快推进交通干线特色农业观光带的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壮大省市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农户、专合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接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强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加快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张家界”品牌,抓好“三品一标”认定、认证和监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突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抓好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工作,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全面完成土地二轮延包权证发放到户工作,积极探索征地补偿安置新模式,加快新的补偿标准的实施。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价五项改革。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年内新增农民专合组织100家,新增会员5000户。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年内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
(四)突出改善农村民本民生,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加大农民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低保实施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加大对困难户建设住房的扶持力度。加强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建设,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受益面。积极发展农村文体事业,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抓好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促进全面平衡发展。加大4个“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示范片的创建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建设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加快示范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推进镇村同治和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若干意见》文件和《张家界市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全面实施。继续推进“整村推进”建设扶贫工作,完善“部门包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贫困村面貌改变。
(六)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张家界。开展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完成营造林15.04万亩,抓好城区主干道、滨河路、张家界大道等6大城市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执法监督,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影响评估和论证,做好水利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打击乱采乱挖等违法行为。
(七)抓好农业安全生产,构建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水文监测预报与调度,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站点和农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手段建设,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全力抓好森林防火,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责任,严格林区火源管理,严厉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努力控制森林火灾。抓好动植物防疫免疫,加快推进官方兽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建设,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完善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立健全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及运作机制,确保病虫害综合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加强松材线虫和外来入侵生物防治与监控,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蔓延。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拓宽实施品种和范围。加快农业保险工作步伐,引导保险业大范围进入农业,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发展动力。加强农村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_,认证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
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农民农村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找准“三农”工作的“着力点”,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为抓手,扎实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整合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构建农村产业体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长远保障,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首先,要深度挖掘资源。以当地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挖掘各地在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产业化变现。其次,要强化品牌塑造。各地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分突出资源特色、品质特色、文化特色,塑造出市场竞争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后,要拓展销售渠道。巧借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东风,在持续优化传统供应配给的同时,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络红人、畅通直播途径等方式,打造线上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覆盖面。
依托数字技术,促进农村现代化转型。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是以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农业。要依托5g技术的发展,积极建设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搭建全方位农业数据检测平台,在选种育苗、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农业走向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二是以数字技术便利村民生活。要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缴费充值、快递寄取、业务办理等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村民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为生活带来的改变。三是以数字技术优化乡村治理。要运用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使广大村民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之中,努力打造基层群众自治新样本。
强化教育培训,加快农民职业化进程。农民这一群体既是我们开展“三农”工作的对象,又是做好“三农”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职业素养,充分发挥他们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优化培训目标。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仅局限在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观念层面上,在设置培训目标时,要聚焦于使农民由农业生产主体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培育出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同时要更新培训内容。农民职业培训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教,立足当地实际向农民讲授先进、易懂、实用的生产经营理念技术,增强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最后要强化培训保障。要从教育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着手,将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之中,强化经费、师资、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使职业农民成为农民队伍中的主力军。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们要通过资源整合、数字技术和教育培训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谱写“三农”的新篇章。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九
。
20__年5月6日至5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农干校举办的农技人员培训班的学习。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领导、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学校对我们这批学员的高度重视和培养。学海无涯,通过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又一次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的理论基础、实践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感到遗憾,是因为学习的时间有限,要学的东西太多。
一、学习感受。
收获大。经过系统学习,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收获。
一是改善了理论知识结构。授课的老师都是学术造诣较深、在农业系统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他们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我省现代农药管理研究与思考、国内外玉米发展动态、榆林特色小杂粮简要讲义、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榆林山地苹果关键生产技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我市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绿色防控措施、蔬菜发展现状及育苗技术等,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我们的理论基础、实践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增强了我们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提高了个人素质。
二是加强了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这次培训班虽然时间短,但是大家团结奋进,学习上能够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最终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使我拓展了思维,锻炼了意志,完善了自我,同时也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思想上同心、知识上互补、能力上增值、性格上互容的团队精神所产生的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和信息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量的工作往往需要在群体的共同协作下,群策群力,才能高效率地圆满完成。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
疫情的暴发改变了全球各个领域的格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一全球性灾难,中国三农工作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在疫情期间,三农工作面临了诸多挑战,但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独特而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结合抗击疫情期间的三农工作实践,对疫情心得和体会进行总结。
第二段:全面统筹,确保农民收入。
疫情带来的封锁和限制措施对农民的生活和种植养殖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保障了农民的收入。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产品市场的支持,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农产品供应的政策,保持了市场稳定。其次,通过电子商务和在线销售平台,使农产品能够顺利流通。最后,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量和价值。这些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收入,缓解了疫情带来的经济困境。
第三段:加强农村防疫,保障农民健康。
农村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疫情的关键防控区域。为了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农民的健康安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加强了农村卫生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其次,加强了对农村人员流动和外来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疫情输入。同时,加强了对农产品的抽检和消毒处理,确保食品安全。这些举措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健康和生活安全。
第四段:创新农村治理,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疫情期间,我们不仅仅保障了农民的收入和健康,还加快了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通过推广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社建设,推动农民主体地位的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组织保障。此外,我们还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疫情使得我们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深知,只有保障了农民的生活和健康,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防疫的建设,提高农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三农工作的优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断努力。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一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作为上栗县土生土长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从2014年成立以来,根植“乡村”这片沃土,践行“支农支小”定位,大力推行普惠金融,深耕农村成效凸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8605户,户均贷款余额9.65万元,2017年度纳税800余万元,2018年纳税将超过1000万元。现已逐步成长为上栗县乃至萍乡地区一家灵活、高效且拥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农村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进乡村,富民惠民“零距离”
为满足辖区广大农民的金融需求,上栗富民村镇银行行领导班子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了解当地老百姓“金融难”问题,“村里没有金融网点”“金融知识宣传不到位”“贷款难”……在得知村民们的困难后,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先行一步,正式启动乡村金融联络员建设,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距离”。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选取辖区行政村内有一定声望的居民或者人流量大的超市等,作为其的乡村金融服务点,同时抽调银行骨干,对金融联络员集中进行了专门、系统培训,并为培训合格的金融联络员授牌。2017年,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己在全县设立金融服务点100余个,基本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已开展贫困户联络帮扶、贷款咨询推荐、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为近万名农户提供“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全力推进整村建档,深耕农村“小贷市场”。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成立初始,便始终在想如何践行好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如何将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扎进上栗乡村这片沃土?经多方调研,最终决定以上栗县高山村为突破口,开展整村建档,深耕农村信贷市场,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激发乡村经济发展。
在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全体客户经理坚持“5+1”“白+黑”模式,在每周一至周五至少安排两个晚上,深入乡村,挨家挨户走访,宣传金融知识,了解村民金融需求。并与该村委会成员联合组成整村建档授信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根据村民日常表现,对本村各农户进行授信初评,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信贷人员根据村委会评定的授信额度,结合实地走访调查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最后的授信核定,并在第一时间组织农户建档授信仪式,逐一发放贷款证。上栗县高山村作为我行第一个开展农户建档的村,共建立信用档案350户,发放贷款证305本,授信金额1782万元,该村农户建档贷款余额时达1000余万元。目前,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已在上栗镇、金山镇、杨岐乡、福田镇、赤山镇、桐木镇共计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开展整村建档工作。现己完成16个村的建档工作,建立农户档案7736户,走访户数7676户,走访率99.22%;授信户数5201户,授信率67.23%。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惠及村民安居乐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参与到上栗县“百名代表精扶百名贫困户活动”,多次走访慰问帮扶对象,鼓励、引导、扶持其脱贫;针对贫困户设置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发放免担保、纯信用、低利率贷款,利息较普通贷款客户优惠近30%,扶持金山镇山田村村民邱昌旺等一批贫困户开展、扩大家庭养殖,成功实现脱贫,盖起了新楼房……这是上栗富民村镇银行开展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的切实举措,以实际行动推动贫困户“摘帽”,被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时代主人》(2017年第10期)刊发。
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以“花炮退出企业转型政府贴息贷款”“家庭创业贷”“整村建档信用贷”“低息支农贷”等产品为主打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创业、创收信贷支持。
紧盯农民安居乐业。把支持辖区内农民安居乐业作为创新信贷品种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贷款新品种,先后创新性推出“家装易贷”“年货贷”“养老贷”“助学贷款”等一系列惠民贷款产品,产品涵盖农民装修、养老、教育、年俗等各方面,深受农民喜欢。
凝心聚力有所作为,普惠金融频获点赞。
经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智富一行实地考察、调研,2017年12月19日,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正式授予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运用示范行”荣誉称号,上栗富民村镇银行成为江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0_年6月25日,江西电视台《晨光新视界》栏目报道了“银行‘授人以渔’,帮老人替子还贷”的新闻。新闻一经播出,引发了省、市、县多家电视台,“微上栗”、“掌上萍乡”等多家新媒体的自发宣传报道,纷纷为上栗富民村镇银行的人性化催收、精准扶贫工作点赞。
上栗富民村镇银行作为上栗县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以“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万法”的“三农”服务模式,扎根上栗、立足乡镇、深耕农村,在上栗县普惠金融这一大框架中施展新作为,进一步释放“村银能量”,为上栗县普惠金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二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协会、农民工组织等均积极投入到三农工作中。然而,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难题。因此,各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路线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想让农业发展更加健康,则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传统的建设基础上,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开展土地整治,提高农村道路、桥梁、供水设施、电力等公共设施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信息连通,促进乡村社区的发展。
二、加强土地管理和扶持农民群体。
土地资源是农村的核心资源,必须做好土地管理和扶持农民群体。政府应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让农村富裕战略变成制度性的、完整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此外,需要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推动大规模、高效、优质生产,使农民群体得到更加稳定的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三、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要想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通过生产方式、种养技术、产品检验、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升级,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支持,通过科技力量来助力农业和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健康等建设。
农村文化、教育、健康等方面是农民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社会到区别于城市的特殊性。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发展乡村特色教育专业,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方式,让更多城市居民关注农村,并在农村旅游中惠及农民。
五、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
社会治理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乡村社会治理需要有包容性、效率性、安全性和公正性,应该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通过反腐、扶贫、民主、法治等方面切实推动乡村社会建设,扶持乡村组织建设,加强乡村治理的合法性和民主性,让农村居民有更多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让乡村社会治理进入协同共治的新时代。
总之,三农工作的新征程需要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同时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资源,通过政府、农民、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三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伟大的梦想,需要强大的精神来指路。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回望过去的改革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特别是2013年12月、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三次就“三农”工作作出战略指引。从农村改革到乡村振兴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每一次都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向全党全社会接续释放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为我们提振士气、廓清职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认识形势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们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由“三农”本身特殊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而言,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几亿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三农”问题,也绝对不只是简单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始终坚持胸怀“两个大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才能清醒认识、准确把握面临的复杂形势,做到“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要做到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学深悟透,深入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国之大者”要了然于胸,对“三农”工作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要切实转变单纯从业务工作出发、只看一隅一角的思维定式,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还要多算政治账、长远账。比如粮食安全,不能单纯算比较效益和机会成本,更得算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个大账;农产品进口不能只考虑节约国内的耕地和水资源的需要,而忽视了由此可能导致命脉受制于人、关键时刻被“勒脖子”的风险;长江禁渔,不能只看到短期内各种物资人力的投入,更要思虑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乃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一定要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始终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三农”问题,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讲政治既是讲,关键还要“做”,得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原原本本执行党中央“三农”大政方针,不打折扣真抓实干,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做到不掉队、不走偏。既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也要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言行中,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守牢政治底线,拿出硬招实招,狠抓落地落实,全力以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四
三农工作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和推进三农工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然而,当前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农村地区人才流失,土地流转接续问题,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在我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过程中,我深感三农工作稳字当头的重要性,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稳定投入是关键。
稳定投入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农村人口多,面积广,资金需求巨大,此外农村土地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在现实中,资金投入难、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民的收入难以持续增长,使得农业生产、农村经济迈向现代化极为困难。因此,稳定投入是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关键。
第三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农村经济更加丰富多彩。经过多次调研和实践,我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家和科技带头人的作用,引领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
第四段: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是保障三农工作稳步前进的重要手段。我所在的机构就尝试着采用多种经验总结和模式设计来管理我们的工作,如采用“互联网+监管”模式解决精准扶贫中的监管难题,运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农业”项目,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效率。这些创新并不一定完美,但是它们都耗费了我们很多心血和热情,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第五段:总结。
三农工作是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认真体会“稳”字当头的重要性,稳定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管理模式,而这三者的统一才能推进三农工作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把三农工作干好,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成为了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加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三农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体会到了三农工作的新征程。
第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质量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高效种植技术、农作物优良品种以及推广先进的机械和装备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另外,一些地方还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自有品牌,建立“产地保护区”等品牌认证体系,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注重农民生活。农民生活是农村振兴的基础,为了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是实现“乡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农村地区提供安全、清洁、优质的饮用水。同时,农村电商交易也逐步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购物方式。在教育和医疗的方面,政府还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服务。这些都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农村人口创业和就业,比如扶持农村电商、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旅游等措施,都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也在不断的向全国推进。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其主要聚焦于生态环境建设、民居环境建设、农田整治以及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对于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打造农业品牌。在推进三农工作发展的过程中,将农产品打造成自身品牌,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转变营销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村振兴的必要举措。目前,一些农业品牌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知名品牌,从而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品牌化生产也说明了当地农民们的生产技术已经得到了提高,并引起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同。
第五,促进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现代化、智慧化的农业生产与管理,同时推进产业互联,呈现新型城乡互融互通、开放共享、智慧共享新格局。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促进优质的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实现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通过城乡一体化的促进,可以有效之发挥农产品的价值,更大限度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体来说,三农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注重农民生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品牌以及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三农工作不断得到改进与优化,乡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积极地探索新路进行三农工作,让农村越来越美好,让农民越来越富裕,让中国发展越来越强大。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依然是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三农工作的稳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投入和产出仍存在不平衡,慢的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与实体经济相比,三农工作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市场风险不容小觑。
第三段:探讨如何做好三农工作。
为了做好三农工作,政府需要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平衡发展问题,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资金保障、土地政策、金融扶持”等多项措施,加强资金、政策和法律制度的统筹协调,以期形成有力的三农工作保障体系。
第四段:三农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三农工作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有所改变。一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切实提升农民的素质和人力资本,推行普及后教育等措施,增强农民们的获利能力。二是优化农民就业政策,按照“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合理适度就业”原则,完善农民的就业服务,推动农村转型发展。三是加强农民身份保障,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平等、公正、可持续的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改善农产品营销环境,提高农产品价格竞争力。
第五段:总结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农工作的稳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得到更好地发展空间,为中国的美好明天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