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汇总17篇)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1 08:17:02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汇总17篇)
    小编:灵魂曲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我们后代子孙的未来。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措辞准确,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生活中没有永远的不变,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变化,保持积极的心态。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汇总17篇)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一

3、人不能犯错误,否则就得受到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人不能遭受挫折,事情要按自己意愿发展。

5、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无法控制和改变。

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所承担的责任采取逃避行为。

7、过分忧虑、担心危险和可怕的事。

8、人必须依赖别人,缺乏独立性。

9、过去的经历和事件对现在生活的影响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10、过分关心他人的问题。

11、坚持寻求一个完美、正确的答案。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二

心理冲突理论。精神动力理论认为,那些在特定情景下引起人们矛盾情感的事件,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布洛伊尔曾用催眠法治疗过一个癔病女患者安娜。这位当事人有—个特殊的症状,就是有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在干渴得无法忍受时,也不能喝水。在催眠状态中,她叙述自己童年时,如何走进她不喜欢的女家庭教师的房间,看见她的狗从玻璃杯内喝水,引起了她的厌恶,但由于受尊敬师长道德观的影响,只好将这种厌恶压抑。在催眠状态,恢复了她对这个往事的回忆,尽量发泄了她的愤怒情绪,此后她不能喝水的怪病才消失。面对自己厌恶的女家庭教师所激起的愤怒情感和尊敬师长的道德观之间无法协调,心理的防御机制为了减少现实的不适和意识上的痛苦,只有将这种冲突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因而,冲突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所谓冲突,是指两种同时存在的力量之间的矛盾对立。这种内心矛盾可能引起心理功能的失调,并发展成为精神症状。这一发展过程主要包含三个阶段:首先是无法解决的冲突的出现,如安娜对女教师厌恶与需要尊重的矛盾,这被称为心理冲突的常形;接着这些冲突被强行压抑,最后这些被压抑的冲突以变化了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安娜潜意识地用长达六个星期不饮水的精神症状,来表达她对女教师的厌恶和愤怒,这被称为心理冲突的变形。

客体关系理论。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所有的驱力都来自于母婴关系。因此,寻求客体的动力相当于甚至比寻求内驱力的释放更重要。自我心理学认为内驱力是第一位的,客体关系是继发的。客体关系理论强调的是潜意识的内在客体关系,是指人际关系转换为内化的精神结构。因而,需要对其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1)基本概念:内化、自体印象、客体印象。当孩子成长时,他们不是简单地内化第一个客体或个人,他们更多的是内化整个的关系。喂养的体验或许可算是内化过程中最好的原型。当一个饥饿的婴儿哭喊着寻找母亲时,一种不愉快的体验模式进入他的大脑。在这种模式内,婴儿将自体体验为愤怒、贪婪等负性印象,将客体(母亲)也体验为匮乏和忽视等负性印象。而当母亲最终喂饱了婴儿时,喂饱带来的愉快和满足感让婴儿体验自己为正性印象,同时也体验母亲是个正性客体印象。这个时期,强大的情绪反应构造r这种自体客体结构。

当孩子的认知和感觉功能得到足够的发展时(大约16个月),这两种体验就被内化为两种完全相反的、由自体印象和客体印象组成的客体关系(好的客体关系包含好的自体印象和客体印象,坏的则相反),以及与好坏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客体关系总是包含着自体和客体之间卷入有情感的互动。

2)对内化的潜意识理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内化的自体印象和客体印象不会出现疏离。内化积极的、爱的母亲印象,主要是因为婴儿恐惧失去母亲。婴儿内化坏客体的原因则是:第一,幻想借此来控制坏客体;第二,有一个坏客体比没有好;第三,与内化的坏客体关系激烈的亲附是由于渴望将这种坏客体关系变成好的客体关系。客体关系理论同时强调,被内化的客体不一定与真实的外在客体相关,内化的客体有婴儿幻想加工过的成分。

4)冲突模式。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潜意识冲突不只是冲动和防御之间的挣扎,也是两种相反的内在客体关系(好与坏)之间的冲突。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三

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

相关知识。

认知因素致病是指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认知因素致病分类:

1)知识性认知偏差。

2)个性认知偏差(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

应用举例——(认知层面和人格层面示意图)。

注意事项——影响认知评价的某些因素:

1、来自童年的固定信念(凡事要完美无缺)。

2、来自以往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经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3、负性自动性想法对认知评价的影响:(1)“自动想法”的概念:是在生活事件刺激下快速进入一个人头脑中的似乎有效或真实的想法。

(2)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动想法。

专栏1-3: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

贝克认为,人们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过滤、区分、评估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佑行为。图式形成之后相当稳固,通常不予表达,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改和补充。问题在于,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功能失调性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类:

(1)脆弱性,如:“一个人请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

(2)吸引/排斥,知:“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我就不会幸福。”

(3)完美主义,如:“一个人必须聪明、漂亮、富有、有创造性,否则很难高兴起来。”

(4)强制性,如常用“必须”、“应该”等言语要求自己。

(5)寻求赞许,如认为:“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

(6)依赖性,如:“假如你没有人可以依靠,一定会感到悲哀。”

(7)自主性,知:“我的心情是由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的。”

(8)认知哲学,如:“你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定会感到厌烦。”

a.t.beck把功能失调性假设进一步归成3类,即:成就(需要成功、高的操作标准)、接纳(被人喜欢、被人爱)和控制(要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成为强者等)。这种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是人们评价生活事件、赋予经验事实以特殊意义,以及主宰人们处理事情方式的基础,是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

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可为日后某种严峻的生活事件所启动。假设一旦启动,便有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产生。这些负性自动想法就是beck情绪障碍两层次模型的表层认知,能为患者所察知,成为患者意识界的事件。负性自动想法具有一些特点:

(1)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2)它的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4)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

(5)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6)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童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7)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四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把需要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是与维持个体的生长发育及种族延续有关的需要。如饮食、睡眠、御寒、避险等方面的需要。生理需要也叫天然需要,它是人与动物共有的需要,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生理需要已具有社会性质,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社会需要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如求知需要、成就需要、尊重需要、交往需要、劳动需要等。它是在人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衣、食、住、行等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劳动、学习、科研等用品的需要。人的物质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也包括社会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物质需要也会不断地发展。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如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学习需要、美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交往需要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精神需要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缺乏社会交往会导致个性变态。

上述需要的分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有些需要很难简单地归为某一种需要。如一个人对衣物的需要是生理需要,但对衣服式样的追求则既是精神需要,又是社会需要,同时还属于物质需要。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五

导语:在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中,专业的名词解释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相关考试知识解析,需要考试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产生于19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机体适应环境。如果说构造注意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与机能主义思潮有密切的关系。

这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与传统心理学派别不同,精神分析学派不关心对意识经验和正常行为的研究,它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和异常行为。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或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所谓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人格的这三种力量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并且认为,意识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处于心理的表层。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它是被压抑的或未变成意识的本能冲动。性欲则是人的所有本能冲动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

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把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关注需要、动机等心理的动力因素。但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被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无意识决定意识甚至决定社会发展则是错误的。

行为主义产生的标志是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得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反对心理学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主张研究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二是反对内省,主张用客观研究的方法,即实验的方法。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他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同时,行为主义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引进认知、期望、目的等作为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赫尔则力图从方法着手,抛弃“观察—归纳”法,采用“假设—演绎”法,以便把心理学建成近似于几何学的演绎科学。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极力主张客观研究方法,使心理学的研究更严谨、更加自然科学化了,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以及分析行为的机械主义观点,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六

心理咨询师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一部分是专业技能考核。基础理论知识占比在50%左右,难度一般,熟悉课本,多做试题即可。专业技能考试难度较大,分为《案例不定项》考试和案例问答题两部分。

1.整体浏览。试卷一发下来,先整体浏览一遍,看清楚分值分布情况,初步判定重难点题。

2.难题先略过,警惕易错题。试卷有40%是基础题,首先把基础题的分先拿到,对于易错题和辨析题,需要多思考、多推敲的要警惕。至于难题先略过,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难题上了。

3.选择题注意审题。看清题目,哪些是多选,哪些是单选,多选题题干上写的是选错不得分,还是少选得一分,这些都是审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4.论述题要分析题干。解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分析题干,题干问什么,我们答什么,题干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我们要给他提取出来。最主要要圈出时间、事件、地点、人物等关键点,做题才能有方向,有思路。

1.考试前三天绝对不能熬夜。在考试前我们要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正常的作息上,早睡早起,情绪波动不要太大,最主要的是绝对别熬夜,万一在考试前生病了,身体状态不对,前面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2.身份证、准考证,2b铅笔这些提前准备好,考试用笔确认还有足够的笔水,有必要的话再多带一支新笔,而且要在纸上写一写,确认有用。

3.注意时间,别迟到。考试前一天定好闹钟,起床困难的多定几个闹钟。确定好路线,提前查询天气情况,以免出现堵车和下雨等突发情况。

最后祝所有考生考试顺利,还有就是考前别喝太多的水,记得吃早餐。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技巧,各位考生一定要提前准备,买好资料,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不要急躁,沉着应对,相信大家一定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七

后来,心理的地形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结构模型所取代。在结构模型中,心理由三个成分组成:先天的、非理性的和追求满足的本我(无意识系统);习得的、理性的和指向现实的自我(意识加前意识);道德的、价值的超我(有意识的审查者)。弗洛伊德认为,以往关于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地形概念,随着结构观点的采纳“开始失去了意义”。

出处 KaOyANmijI.com

心理发展的驱力。弗洛伊德从生物学角度把心理发展的驱力还原为性,使之成为心理发展的核心驱力。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是一种生物驱力,它既有可能使一个人从事社会能够接受的建设性的活动,也有可能使一个人蒙患神经症。例如,就真性神经症而言,性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真性神经症的“神经病毒”是由错误的性经验(诸如****和禁欲)所引起的。然而,心理神经症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性在其中扮演了更多的心理学上的角色:就歇斯底里症状而言,这种神经病的起因是患者的童年期由于性诱奸而引发的心理创伤所致。此外,孩提时代的性幻想也有可能是成年期神经症的关键起因。弗洛伊德曾先后写过三篇文章:《性心理失常》、《幼儿期的性欲》和《青春期变化》。嗣后,他把这三篇文章集成一书,题为《性学三论》。心理发展的驱力理论便源自于此。

在第一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1)在性反常的反面,确实存在一些先天的东西。社会所谓的“性反常”,仅指性本能的一个部分的发展,它的活动集中在性感区而非生殖器。(2)所有的神经症都具有性的基础,起因于患者在对付自身性欲某一方面上的无能为力;神经症患者以症状代替了反常的性欲。

在第二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症患者的主要问题在于生命最初5年儿童对性感觉的对抗。弗洛伊德的基本论点是儿童具有性感觉。然而,儿童期的性感觉与成人期的性感觉完全不同,他们是自我中心的,或者说是自恋的。儿童最初是从一些分布于身体的性感区受到刺激而获得快感的,这些性感区有嘴唇、肛门、生殖器,甚至周身皮肤。从自我摆弄获得的快感是自恋性的,但这种强烈的感觉以后会作为成人指向性欲对象的部分性欲。儿童和父母处理早期性感觉的方式对成年后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第三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转向了成人性欲。成人的性欲始于青春期。儿童期的性欲由于父母和社会的力量使之压抑下来,进入潜伏期。到了青春期,成熟的变化重新唤起潜伏着的性本能。在健康的人群中,性欲导向其他异性。在性行为反常的个体中,与某些童年期本能相联系的快感强烈到足以替代生殖器活动。神经症患者被异常的性要求所征服,并且将其性要求转变成了症状。

在《性学三论》的结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在他以后的岁月中居于文化分析中心地位的概念,即“升华”。它是性欲变化的最重要形式。我们既可以直接表达我们的性欲望,也可以压抑它们,还可以利用性能量促使其转向高级的文化活动,诸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最后一个过程就是升华,它把本能的驱力转向了对文明的贡献。

临近效应。

增强亲近感。

邻近性一般都会增强亲近感。住得近的人自然碰面的机会也相对频繁,重复的接触就会引发、增强相互间的好感。

强烈的相似性。

人们大多选择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与自己相近的人为邻,而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性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相似性。

越是邻近的人,其可利用度也越高。

邻居之间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费用便可成为好朋友,而且有很多事可以相互嘱托,有快乐可以共同分享。比如可以请邻居照看孩子或房子,家里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都可以相互照应。

认知的一贯性。

与讨厌的人比邻而居,在心理上是难以忍受的。人们在交往多愿意接近与自己合得来、住所比较近的人。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八

后来,心理的地形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结构模型所取代。在结构模型中,心理由三个成分组成:先天的、非理性的和追求满足的本我(无意识系统);习得的、理性的和指向现实的自我(意识加前意识);道德的、价值的超我(有意识的审查者)。弗洛伊德认为,以往关于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地形概念,随着结构观点的采纳“开始失去了意义”。

出处 KaOyANmijI.com

心理发展的驱力。弗洛伊德从生物学角度把心理发展的驱力还原为性,使之成为心理发展的核心驱力。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是一种生物驱力,它既有可能使一个人从事社会能够接受的建设性的活动,也有可能使一个人蒙患神经症。例如,就真性神经症而言,性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真性神经症的“神经病毒”是由错误的性经验(诸如****和禁欲)所引起的。然而,心理神经症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性在其中扮演了更多的心理学上的角色:就歇斯底里症状而言,这种神经病的起因是患者的童年期由于性诱奸而引发的心理创伤所致。此外,孩提时代的性幻想也有可能是成年期神经症的关键起因。弗洛伊德曾先后写过三篇文章:《性心理失常》、《幼儿期的性欲》和《青春期变化》。嗣后,他把这三篇文章集成一书,题为《性学三论》。心理发展的驱力理论便源自于此。

在第一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1)在性反常的反面,确实存在一些先天的东西。社会所谓的“性反常”,仅指性本能的一个部分的发展,它的活动集中在性感区而非生殖器。(2)所有的神经症都具有性的基础,起因于患者在对付自身性欲某一方面上的无能为力;神经症患者以症状代替了反常的性欲。

在第二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症患者的主要问题在于生命最初5年儿童对性感觉的对抗。弗洛伊德的基本论点是儿童具有性感觉。然而,儿童期的性感觉与成人期的性感觉完全不同,他们是自我中心的,或者说是自恋的。儿童最初是从一些分布于身体的性感区受到刺激而获得快感的,这些性感区有嘴唇、肛门、生殖器,甚至周身皮肤。从自我摆弄获得的快感是自恋性的,但这种强烈的感觉以后会作为成人指向性欲对象的部分性欲。儿童和父母处理早期性感觉的方式对成年后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第三篇文章中,弗洛伊德转向了成人性欲。成人的性欲始于青春期。儿童期的性欲由于父母和社会的力量使之压抑下来,进入潜伏期。到了青春期,成熟的变化重新唤起潜伏着的性本能。在健康的人群中,性欲导向其他异性。在性行为反常的个体中,与某些童年期本能相联系的快感强烈到足以替代生殖器活动。神经症患者被异常的性要求所征服,并且将其性要求转变成了症状。

在《性学三论》的结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在他以后的岁月中居于文化分析中心地位的概念,即“升华”。它是性欲变化的最重要形式。我们既可以直接表达我们的性欲望,也可以压抑它们,还可以利用性能量促使其转向高级的文化活动,诸如艺术、科学和哲学。这最后一个过程就是升华,它把本能的驱力转向了对文明的贡献。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九

1.印象整饰的概念:亦称印象管理。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

2.印象整饰的作用: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动一种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整饰。

3.印象整饰的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4)投人所好。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

(1)分阶段完成练习,对题目答案进行分析。

(2)概念准确,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分,结合日常生活适当举例。

(3)注意事项:注意学科的体系化和基础心理学在心理学学习中的基础地位。

【教学内容】。

(1)人格(重点掌握)。

(2)记忆(掌握)。

(3)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

(4)基础心理学绪论(识记)。

(5)思维、言语及想象(重点掌握)。

(6)意识和注意(掌握)。

(7)动机与需要(掌握)。

(8)情绪、情感和意志(重点掌握)。

(9)活动的生理基础(识记)。

【教学目标】。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入门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体系。

(2)掌握心理过程及人格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3)掌握“专栏”内容,能够识别心理现象。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一

(1)社会影响(识记)。

(2)社会化与自我(重点掌握)。

(3)社会知觉与归因(掌握)。

(4)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重点掌握)。

(5)态度(重点掌握)。

(6)沟通与人际关系(重点掌握)。

(7)社会心理学概述(识记)。

(8)爱情、婚姻和家庭(识记)。

【教学方法】。

(1)分阶段完成练习,对题目答案进行分析。

(2)讲解为主,结合日常生活适当举例,适当结合心理咨询中的人际互动关系、社会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举例讲解。

(3)注意事项:注意引导学员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掌握社会心理学内容,注意人际关系及社会功能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社会心理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将个人当作一个社会实体来研究,通过考察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来解释人的心态与行为的一门科学。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人际关系概念及相关理论。

(2)掌握社会各流派理论及基本概念。

(3)掌握“专栏”内容,能够识别社会心理现象。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二

主试者的知识结构是指开展心理测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心理测验专业技能)。

主试者的心理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言之,包括(对理心理测验的特点、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对心理测验局限性的认识;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熟悉保证心理测验标准化的必要性)。

主试者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测验专业训练,熟悉有关测验的(内容、适用范围、测验程度、记分方法)等。

主试者的职业道德包括(测验的保密、测验的控制使用、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

选择题要编好题干,也要编好选项,必须注意(题干问题明确,避免与选项用词一致;选项简明扼要,长度相等;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编制是非题应注意:(内容以有意义的概念、事实或基本原则为基础;每道题只能包含一个概念;尽量避免否定的叙述,尤其是双重否定;“是”、“非”题目的数目应基本相等,随机排列)。

编制操作测验的原则有(明确所要测量的目标,并将其操作化;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较高的项目;指导语要简明扼要;制订评分标准,确定计分方法)。

在选择题目形式时,需要考虑(测验的目的、材料的性质、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各种实际因素)。

审定试题要注意题目的(范围应与测验计划的双向细目表相一致、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的需要、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测验指导语的组成。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三

12对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有感觉的,如主管嗅觉、视觉的嗅神经、视神经;主管听觉与身体平衡感觉的位听神经。有运动的,如主管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主管咽部和肩部运动的副神经;主管舌肌运动的舌下神经。也有兼有感觉、运动机能的混合神经,如主管面部、牙齿、鼻腔、角膜、头皮、口唇和咀嚼肌感觉和运动的三叉神经;主管面部肌肉运动和部分味觉,并支配眼泪和唾液分泌的面神经;主管味觉、咽头肌肉运动和唾液腺分泌的舌咽神经,以及调节内脏、血管及腺体等机能的迷走神经等。

31对脊神经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后总是向下行的,所以任何一节脊髓受到损伤,这节以下的神经所引起的感觉和所支配的运动将受到损伤。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四

对流派的讲解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讲课时应增加对流派部分的说明和描述、通过讲解流派的起源及变迁,明确流派理论的主导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1)咨询心理学概述(识记)。

(2)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掌握)。

(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掌握)。

(4)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掌握)。

【教学目标】。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它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

本章教学目标为: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五

(1)以基本概念教学为主,强调各指标的表示方法及之间关系。

(2)本章节对心理测验技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讲课时应着重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1)心理测量学概述。

(2)测验的常模(重点掌握)。

(3)测验的信度(掌握)。

(4)测验的效度(理解)。

(5)测验的难度(识记)。

(6)测验的区分度(识记)。

(7)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识记)。

(8)心理测验的使用(重点掌握)。

【教学目标】。

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临床诊断、判定疗效及咨询与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本章内容讲述的是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使用原则。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掌握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心理测验使用的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很有限的,如果在短时间内记忆内容太多,则容易出现错乱。因此,最好是采取分散复习时间和复习材料的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天有60分钟的复习时间,集中一次用完不如分成几段间隔复习效果好。你可以上午复习30分钟,下午复习20分钟,晚上再复习10分钟,防止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果。分散复习材料也是如此。

每天复习结束后,把自己当天的学习内容再回想一遍,在知识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一遍,达到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的效果。

在开始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

这个方法可大大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回忆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识记的对错,知道哪些知识已经过关,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

接下来,就可以集中“火力”攻克那些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重点解析及模拟试题篇十七

(1)结合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进行学习。

(2)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部分以讲解为主,涉及症状及精神疾病可使用教学录像或安排精神专科医院见习,使学员有直观认识。

【教学内容】。

(1)压力与健康(掌握)。

(2)健康心理基础辅导(识记)。

(3)常见异常心理症状(重点掌握)。

(4)常见精神障碍(掌握)。

(5)变态心理学(识记)。

(6)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重点掌握)。

(7)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重点掌握)。

(8)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重点掌握)。

【教学目标】。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涉足两大学科领域及其分支学科,一个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另一个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临床精神病学。本章不是一门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综合专业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掌握心理诊断技能奠定必备基础。

本章教学目标为:

(1)明确本教材中,神经症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

(2)掌握不同流派对心理问题的解释,掌握人性主义心理学中生物-精神-社会的思维方式。

(3)要求重点掌握区分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掌握区分神经症与重性精神病的依据,掌握神经症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