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通用13篇)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2 08:15:03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通用13篇)
    小编:JQ文豪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成果等进行回顾和归纳的方式。总结时要理性客观,不要带入太多主观情感。希望以下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让大家的总结更加出彩。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通用13篇)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一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延续。巩固和发展读不仅获取写作知识,并能用来指导写作练习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同时朗读也是学习普通话、规范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常常结结巴巴、表达内容不完整。那么我们在训练学生说话时,可以根据低年级教材和学生口头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求会读、读准、读流利,而且我们还一边指导学生把话说好、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句子富有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地结合阅读教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说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读出课文中的人物的情感,要不段使学生从不同的课文或阅读教材中感知不同场合人物的语言变化。并要求反反复复做到这样的朗读训练、积累,这样一来学生的说话大胆了,说话的能力也就逐渐提高表达内容就会变得完整和连贯。因为只有使学生口头表达通顺完整后,自己就感觉有东西可写了,同时可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词语通顺、内容完整。因此,我认为要想要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必须从注重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

在我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是比较弱,他们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事物的特征或一个故事的情节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注重阅读教学,还要重视直观教学。例如: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首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把看到比较零碎的东西连起来,了解图画上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按自己看到的、组织起来的东西顺序地表达出来,写出来。如:在小学教材二年级中有一篇《美丽的公鸡》是一篇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教材,“公鸡”学生随时可见,张口就可以说出它的摸样来。但是我们要求学生把它生动、形象,有条理完整地说、写出来那就困难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把几幅小图画的含意连起来说出整个故事。就这样图文结合、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图意,说出的内容就不仅会完整、也能具体而有条理了,那既然能说出来了,写出来那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要注重直观教学法,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训练说话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要选择教材中插图简单、内容易懂、常见的,这样便于学生观察,为学生所喜爱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地投入学习,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提高写作文的效果。

作文既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综合训练,有些同学认为不用这么麻烦,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词语只要懂得写作方法,就能写好作文。这是不良的做法,特别是要注重积累,因文章由字、词、句组成,这些词句按词法规律表述还要讲究开头、结尾、衔接,过度。因此,要学好语文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作文的素材、积累语言,多阅读课外书籍,背诵一些名言及优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的提高。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提高写作文能力,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进行模仿训练。模仿性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书面表达能力发展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对范文的模仿方能逐步掌握写作的要领,从而过度到独创性,创造性的写作。所以模仿是小学生写作文能力发展中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从积累到创造的'桥梁,它可以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而达到会独立写作文。写作文我认为模仿训练也应该注重,小学生开始写作时,处于模仿阶段独立创造的成份很小,但随着年级升高,练习的次数增多,自己创造性的东西相对增多起来了,模仿性也就逐渐减少,从而我们得知“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对于农村小学生提高写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这是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

加强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密切合的,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我们怎样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上来呢?那就关系到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因此,我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吸收和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大胆探究,总结规律,不断改进作文教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才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的启发,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二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学时,深入挖掘蕴含于字里行间的爱国主义因素,去感染教育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增强他们为振兴祖国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奋斗精神。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革命烈士诗二首》《一夜的工作》等课,在学生了解了革命领袖及先烈的光辉业绩,懂得了新中国的诞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道理后,我便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心得体会,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相互学习,以此共勉。而在学了《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课后,我又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激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激情。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描绘家乡秀丽风光的作文。其中,张文坤同学写的《我爱家乡的黄河》,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三等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欣赏自然风光的情趣,同时又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三

摘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们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出自 KaoYANMIJi.coM

abstracts:ifwewanttocultivestudents’englishlearninginterests,wemustnotlingeronthegame-playingsuccessfulexperienceinclassenglishlearningcanarousestudentsinterestsaswellasspurtheirorigualcapacity.

关键词:兴趣,现状,任务型。

从我9月跨上小学英语讲台,英语像一股清风席卷整个校园。学英语的见了我“goodmoring”;没学的老远跑过来,只为说一句“英语老师好”。随着时轮的转动,抑或是我对他们的麻木,或是他们对我的麻木。师生间撞上了,生硬地打个招呼。要不是平时强调必须用英语招呼恐怕现在用英语的更少了。这样的转变让我无法安宁。回顾近期面临的教学困境,努力思考,寻找原因,作出对策同大家共榷:

一、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爱因斯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他带给学生全身的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这在三年级开始教育中我们都强烈地体会到。

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而教师因初次接触教材,对大纲认识的浅薄,教学上不能很好把握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3、“动中乱”。教师不遗余力的采用各种组织方法来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游戏采取自由结对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我们常可以看到有几个围在一起,有好几个单干的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的,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频频在课堂上出现。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现象。若不是学期回头评价,我们很难发现和掌握学生学得的状况。现状表明:这样的循环教学很糟。很不扎实。起初师生还是感觉轻松,随教学内容深入,就出现大量难题。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学好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能读懂课本。针对如此情形,我们在学生入门时必须落实好这几点。

1、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的重要性。明了学习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引入课中教师要尽量丰富生动讲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

2、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对基本发音,书写,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但求精,准。

3、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成功的。

教学,开头容易,过程难。经过引入我们发现:原有的最初的学习高温已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随着学生对他的熟悉渐渐地不复存在。我们体会到: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

二、持久兴趣。

1、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可各种时尚病:

1)“喧宾夺主”。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得悬乎,有自个儿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改成演“独角戏”。

2)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的太玄,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3)问而“避”答。为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很难把握得了“度”。学生举手追问,教师穷于应付,留个台阶给自己:大家自个找答案,看谁厉害。结果是学生无所适从。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依赖现代教具,却只能“顺流而下”。

4)“照本死用”。课本知识还没掌握,我们还怎样拓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抓课本语言时,练了又练,教学辅助手段少之有少。“教具少,做教具繁”成了我们的理由。在调查中笔者发现51、6%学生说,从没见过老师在黑板上画过简笔画;67、2%学生说,老师在课堂上常见的只是几张卡片和一台录音机。45%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提供实物和设置情景。我们的学生在沉闷贫乏的气氛中,学得如何?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又对本校来自乡村学校的学生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原同班学生中只有7、6%达到优秀,64、5%为中等,27、9%为差生。抽取部分学生谈话了解:我觉得英语课好玩,但不喜欢,太难懂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乡村小学因师资不足,采用一周三节集中授课,接触频率少,安排不合理,学习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

2、思考与对策。

1)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我们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取成效。采用“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任务的执行注意任务完成,即在交际中解决问题。他的结果是评价任务成败的标志。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设的任务执行环境等组成的部分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性目标。现四年级课本游个话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任务为主体,其他活动辅助的教学形式。如:为巩固校园的各个建筑单词,我带部分学生参观邻校,在询问描述中掌握各种建筑,而有时我只着眼于把任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如学农场中的蔬菜,动物的课文,我在近课尾安排让学生添物并交流“ifihaveafarm,i’mgoingtohave”。除此之外,有学生爱好调查表,服装设计表,展示会,购物节等。无论是个人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个人研究或集体讨论等。我先分层让学生掌握所用语言,所需道具,慎择任务主题,尽量贴近实际生活社会。布置具体要求安排好活动形式,随时提供援助,总结全面评价他们的成绩,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2)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

a、分组编排,因材施教。

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b、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c、各种评价要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放置不同要求。如:期末来临时,为鼓励学生查漏补缺,主动复习以此作为总结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规定美意单元的内容,得分80分以上,将得。起初学生兴致很高,两堂课下来,发现相当部分的中差生开始闲逛,而优生争相读出的.分化局面。“不会读,没人帮“是事实。因此我及时调整要求,列出部分学生名单,降低要求成绩70分以上即可。而好的同学帮助差生有效果,就可奖小贴画纸。这么一来,好的学生更起劲,差的学生也来劲了。“跳一跳摘到”的效果出来了。教学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体现知识。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师生间接触,看法,需要无不包含情感因素。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进入角色。而乡村学生回答:我不喜欢英语,太难了,可我喜欢见到英语教师,她让我快乐,这不正说明师生关系的可利用性。无论是对语音的兴趣还是对教育者的喜爱。我们没有理有错过任何一个有潜力可挖的机会。教师爱学生,从自己的人格影响和发展学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英语课堂的延伸,拓宽。

5)乡村小学原先教学的过于集中,接触频率少等带来的种种弊端,要求我们增加学生与英语的接触频率。为此我们征求校领导同意,争取一周一自修。在教师援助,学生互助互帮下学习的机会就多了。同时我们布置作业,采取同桌学制,同班友谊制,同村学习制来延伸言语实践。具体方法:

收集摘抄身边英语。在改革步伐矫健的今天,各类商标广告词随处可见。让学生“回回头”收集这些英语,学生乐此不疲。如:银行时,“chinabank”“cctv”“sars”等这些作业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

编辑主题板报。让学生寻觅,留心,在收集抄写中,学生无意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争相阅读中重显知识。延伸内容。

3)、定时抽取典型活动,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在课间,课外的自觉准备,营造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氛围,带动周围人,激活他们兴趣,在提高他们表达能力同时,也不放过肯定他们为此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出现教学危险信号,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找症结。只有在把握准理论下,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正地为学生培养英语持久兴趣。相信在不断克服探究实践后我们一定能为成绩而兴奋。

参考文献:

1、张之建主编中小学教学小百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2]下一页。

2、王增昌主编外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刘显国主编中小学教研手册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4、寒天主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书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页[1][2]。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四

《新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每次把学生的小。

作文。

收上来,我总是认真阅读,只要有闪光点,就用红笔勾圈。并在旁边写上鼓励赞赏的批语,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语气词,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一个优美的词语,都及时给予肯定,如奖励一朵闪光的五角星,一朵温馨的小花,从中让学生品尝写话带来的成功喜悦。对于认真的学生,还要给他们扣上“你真棒”“棒极了”的小戳。每次小笔头发下来时,学生都很期待,有的学生还会认真地数一数,看看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戳。对于特别优秀的文章,利用多媒体展台,把学生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听,看着学生喜滋滋的表情,相信他们正享受着习作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孕育着写作的激情。

低年级教材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图画,给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也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平台。还有多媒体。

课件。

上的图画更加精美,看图说话时,学生乐于说,抢着说。“我看到了瀑布。”“图上画了山峰。”“我还看到了诗人李白。”……在这样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孩子们用“瀑布、山峰、诗人”等词语“学说一句话”,把“图上、我“这样的词去掉。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悄悄地说。一会儿,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佳句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瀑布从山顶流了下来,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真有趣呀!“高高的山峰上,到处绿油油的,真美丽呀!”大诗人李白站在一块巨石上,正望着远方……”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画画,我就鼓励他们为自己的作文配画,学生边写边画,写话也成了件乐事,而看着学生创作的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插图,我觉得为他们批改作文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学习古诗时,在弄懂了诗意之后,鼓励孩子们为古诗配插图,同时写自己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象,一首首古诗被孩子们改编成了一篇篇充满童趣的小文章。

语文教科书中所选课文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贴近儿童的生活,我便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写的情境。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时,除了运用连词成段这一训练模式外,我还采用了仿写的形式。在学习《水乡歌》时,学生这样写道:“承德什么多?山多。棒槌山、天桥山、罗汉山、双塔山、奇山怪石真有趣。承德什么多?树多。千棵松,万棵柏,大树一棵又一棵,绿遍山原绿满坡。”这样的写作训练扎实有效,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提高更快。

我除了凭借教材,还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写话训练。如随着四季的更换,写出生机勃勃、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白雪皑皑的四季景色;又如各种节日的度过也是写话的资源,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的、在“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点什么、春节有趣吗?有趣的亲子活动等,让学生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完成了写话训练;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叶画,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多种多样的写话内容,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低年级进行写作启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基础工程,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扎扎实实的训练,能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实话、心里话。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诱导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以阅读为先,培养学生的扩展、连锁、创造想象能力,进而刻意求新,做到新异、新题、新巧。

1.激发兴趣,诱导之路。

作文。

没有材料,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现在负担重,整体忙于完成各种作业,没有接触社会生活,阅历浅。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天天处在钢筋水泥的楼房中,几个大人围着转,生怕碰着、伤着,学生在温室中长大,根本就接触不到自然社会,写作时就根本没内容,胡编乱造,脱离实际,没有生活内涵。二是学生现在就没有课外活动的时间,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现在的名著学生根本就不爱读,有点时间他们就玩手机,听音乐,根本就不读纸质书籍,对漫画等文化垃圾倒是情有独哀。这些不仅没有给写作带来有益的材料,反而使学生越读越空,越空越没有写的。(1)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要让学生留心注意而且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物,不仅做到心中有数,而且有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学生要大胆地把平时所说的、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记下来,放胆地写,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使学生乐自为之。比如,观察母亲所从事的劳动,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克服?体会母亲的含辛茹苦。讲名人的故事,老舍经过在北京的长期生活观察,写出具有京韵京味的《骆驼祥子》。(2)制定专题,量中求质的发展,掌握观察方法。初一经过半学期的练笔后,可根据课文的示范作用,进行写人叙事方面的训练,要求写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学会通过事体反映人物的品质。要通过实践——理论——实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观察,看看周边的人事物,然后进行有机的指导,可使学生兴趣大增。初二要求写出人物肖像和神态描写,重视人物肖像和神态描写,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烘托,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以及叙事的条理性、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和生动形象等。说明文要注意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根据不同的说明方式,语言严谨,顺序性强,注意科学性。初三、初四议论文应达到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要有开拓的视野,博大的知识,精粹的理论,具有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做到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利。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观察方法,加强练习。专题的制订要由浅入,每个专题要有可操作性,不宜过大。

2.培养观察,阅读为先。

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写作能力是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最快速的途径多阅读。学生“周游世界,开拓视野”是做不到的,但读书却能“漫步历史”。

1.培养扩展想象、连锁想象、创造想象能力。

日常生活以现有材料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天上的街市》中,“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启发思考,街市上到底陈列一些什么样的珍奇呢?让学生尽情的想象,“人走茶凉”——“人走不一定茶凉”;“松柏精神”——“不求革新,一成不变”;“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忘恩负义,嫌弃污泥”,这些日常生活的不同想象,扩展了学生思维。经过一段扩展想象的训练后就可以进行创造想象,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十年后的我》,有学生希望十年后成为宇航员、白衣天使、解放军、小说家,等等。但有的却写成,自己在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在社会上却因不读书处处碰壁,知识缺乏,电器说明看不懂,连新式电视也不知如何操作,洋相百出。这些创造想象使学生作文构思有所突破,扩展了思路。

2.刻意求新,拓宽想象。

(1)立意想象新异。文章选材可大可小,但立意必须新、奇。即在正确的主旨下有深刻的内涵。例如,《一件平凡的小事》要想象出平凡的深刻思想意义。《星空眼想》从身边熟悉的事件多角度领悟其独特的意义。《补课之我见》从普通事件发现其普通意义。《与诗人同行》选用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爱国主题升华了意义,也使立意变得高远。(2)取材想象新题。新颖材料必须有丰富的想象,要有时代气息,别人没有经历过或很少经历过的,虽常见但很少入文的。例如,《我第一次……》学生补充题目,有做饭烧菜、学骑自行车、游泳、野游、吵架、唱歌,等等。有的写第一次与教师交流,就给人一种新鲜感。(3)构思想象新巧。为什么有人的文章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利用了逆向想象构思,把与常理相悖的思维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构思中去。常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古老的小镇》写它得新面貌、新气向。《论雪中送炭》写“送炭何必下雪”“雪中何需送炭”,更富有新奇感。

[1]刘勰.文心雕龙[m].

[2]王朝闻.美学概论[m].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六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多阅读,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阅读兴趣、思路、主题、题材积累、评改体验。

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都说“唉,写作文太难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阅读,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开发思路、确定主题“万事开头难”。开头了就较容易,那就要有思路,思路就是在动笔之前在脑海里构想作文的脉络,包括写什么,怎么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腹稿”。思路是写好作文的首要因素。如“我敬佩的一个人”,必须写人、而且是一个人,写他(她)什么呢?这就是要确定一个主题。在动笔时都有一个确定主题的问题,如何确定主题呢?确定主题与前面所讲的打开思路有着程序上的连贯性。顺着这个思路联想到各种各样的材料,在构思时把这些材料里隐含的意思挖掘出来就是逐渐明确主题的过程。刚才说的写一个人,你熟悉他(她)的什么性格?是任性、温柔、暴躁……什么事让你感动?突出人物的某种品质。如: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勤劳、善良、纯朴等品质。

三、选取题材、展开想象一篇文章有了思路和主题还不够。题材就是写进文章里的基础材料。思路是文章的骨骼,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材料是体现文章内容,在文章中表达主题的事物和观念,是经过写作主体长期积累并进行加工的素材。而对一个作文题目,你手中材料越多,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文章显得内容充实,而且材料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的写作要求放开,没有束缚、自由、灵活。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还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幻想,能从与常人思维角度的不同处看问题,能把别人忽略的一个个细节演绎得有声有色。

四、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五、自己评改,提高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体验成功,提高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室投稿、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七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能力培养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化分工,价值引导,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课堂上善交流,乐表达,具有合作学习的.参与热情,但由于教师缺乏合理组织与价值引导,造成了活动中个别学生思维懒惰,合作学习表面热闹,实则无序,效率不高等现象。针对这一班级现状,上学期我制订了题为“细化分工,价值引导,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学法指导工作计划,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使学生能够进行目标明确的,有序、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自主发现新知的乐趣,使合作学习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真正的提质增效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与探索,有了一定的喜人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习小组组建合理,保证了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

首先,在上学期开学初,我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组建了14个学习小组,综合考虑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书写绘画、表演等多方面能力,做到了均匀配置,尤其了重视学困生与尖子生的合理搭配。其次,细化分工,为每个学生安排了自己在小组当中的编号,课堂上依据合作学习目标及内容安排每号学生的具体任务,使每个组员都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并定期进行角色的轮换。

二、做好活动前的价值引导,确保了合作学习的目标明确。

三、保证了活动中的有效巡视,并能抓住有利时机辅导学困生

在学生进行合作时我能够做到有目的地巡视,以捕捉学生的数学心声,点拨学生的探究思路。尤其还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给学困生以更多关注,尽量缩短学困生与班级整体的差距。

以上是我对上学期所进行的学法指导与学生能力培养工作的简要总结,应该说一学期的努力还是初见成效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还将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索与尝试,相信随着学生逐渐进入高年级,在我的潜心钻研与引领下,他们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八

目前在人才市场上,高职院校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较紧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的用人单位反映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不明显和突出,事实上导致了市场供需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面对人才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亟待改革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其发展没有准确的定位。因为不清晰的发展思路和不鲜明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导致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与教学体系;高职实践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还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2相对统一的教学类型,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为受制于客观方面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坚持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最终导致创新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是,其校美内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也就是说,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但是实践能力严重不足。鉴于此,用人单位不得不对其进行再培训方能正式上岗,这无疑致使用人单位客观上增加经营成本,也消减了其进行毕业生招聘的积极性。

3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切实突出时代和行业的特征。所设置的信息化专业课程比较少,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力度不够。充实与更新专业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业务发展的步伐。人才市场和行业企业尤其重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然而相关的培养和教育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比较低,忽视服务行业在礼仪方面的要求。

4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课堂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时,一般都会意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做到全部专业课程都实施实践教学,这导致学生并没有充分地接触实际的机会,从而使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很高。

5教学与考核的方法与手段相对简单。往往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把产学研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对国外的模仿或照搬,没有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创新思想、理论和实践体现得不明显。而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必须紧密联系实践进行教学和考核,才能体现出专业的科学性。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考试过后学生就不再与教师保持联系,导致无从了解自身学习的效果,还存在哪些缺点,进而也就不知怎样进行自我提高。

1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培养下,我国的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普遍不足。而高职教育本质上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保证其形成相关的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其就业岗位的各方面的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拥有创新型人才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专职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人员,而且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线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应该只是手持一纸文凭,或者再加上几个上岗证,不能仅满足于谋到一份职业而有饭吃,而应该成为创新型实用人才,努力转化现代科学知识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加以积极应用推广。

2改革市场营销教学的重点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特别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应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企业和行业要求学生不能死学知识,而是要学会灵活运用。因此,改革市场营销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和输送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

3企业要求营销人员具有基本的创新能力。现代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其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抢在别人之前把自己的传统产品淘汰,而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这是企业的最佳经营策略。而对于市场营销而言,则需要创新营销观念、组织和技术。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人员时刻保持弹性的思维模式,不断开创营销新思维。对企业发展而言,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企业的营销工作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开拓性,所以企业尤其重视并要求其营销人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1专业教师要具有创新教育的思想。专业课教师决定着学生是否切实形成专业知识与素养,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投身于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之最终成为创新人才。

2全面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只是针对一两门或者几门专业课程,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对课程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用性为目标,重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要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程,尝试开设综合性的人文课程,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二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多种形式专业教学创新;三要积极借鉴先进的专业教学模式和经验,例如有些院校的“教学工厂”模式,以期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四要把创新和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已经毕业的学生积极创业的优秀典型,引导、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创业,努力成为创业、创新型人才。

3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与教学氛围。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首先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专业发展策略和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一线教师在构建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应该注重营造和谐自由、安全民主的环境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染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本身就有力地体现了创新教育。

4模拟实际的营销,锻炼学生的营销创新能力。营销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否则就无法适应实际的营销工作,因此必须与营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创新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训室、实训课程,以及通过顶岗实习等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营销实践。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营销策划和营销大赛等相关的校园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营销创新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多半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推动。因此,基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引导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从而形成创新的灵感。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教师必须坚持丰富专业知识,并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学科知识,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灵感。同时,也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去激发他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二是利用营销实践中的具体故事或者案例,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发散思维尽量给出更多的答案,从而激发他们形成创新意识。三是采取企业常用的游戏培训方法,使学生在解决游戏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创新乐趣。这种方式相比于创新的实践课题操作起来更容易,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效果也更为显著。

6构建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具有能够量化的具体指标。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效果评价时,要把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能力和成果作为重要内容,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地去追求自我创新和提高。

7专门开设“创新学”的相关课程。“创新学”属于新兴的学科,通过专门开设“

创新学”的相关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介绍创新思维、创新工程,以及开发创新和流畅性。从而有效地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职业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高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属于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而且创新意识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和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深化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灵活地掌握营销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韦恒,韦韧,肖南云.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xx,(12).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九

:只有创新,才能够进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新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实践探究、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善于通过形式多样、切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独立的和主动的探求心态。”创新教育在课堂上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和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驰骋想象、敢于创新。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讲述了一个趣味性问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兄弟”,老二对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再也围不起来了。”……在这里设置悬念让学生为“三兄弟”评理说理、排忧解难,自然导入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会提出度量、拼图的方法。然后再让每个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最后教师总结共有三种拼图方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形成了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全能够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灵活高效地驾驭教材,把新知识、新问题有效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但这要建立在学生的良好学习情感基础之上。

因此,教师要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进行学习的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一起参与教和学中,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情感的树立和培养。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拓展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开放的时空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培养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开展有效案例和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找规律,掌握教材知识的本质内容。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在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读一读等活动中开展评价反思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反思和评价中深刻认识创新思维解题活动存在的优缺点,实现学生良好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养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每位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点滴做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日益提高。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十

美术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搭建了新的教学平台。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传统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的最优融合,实现了艺术资源的共享,为互补互动式教学模式找到了切入点,为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容量、多角度地为学生展开美术视野,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彩笔的课堂局限。黑板变成了屏幕,彩笔变成了鼠标,美术教学实现了无纸化,把广阔的美术艺术展示给学生,拉大了课堂时空,使美术课堂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在屏幕上学习美术知识,直观性强,条理性强,易接受、易记忆;在屏幕上作画,方便快捷,容易修改,这样,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有了用武之地,创作激情下的丰富想象跃然屏幕之上。因此,教与学的配合更密切,师生对话更直接,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计算机成为开发学生潜能载体,教学成为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转化中介,提高了学生审美思维能力和绘画创新能力。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激情。创新教育理念要求美术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技能。一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空间和超强的想象跨度优势引入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状况和面貌大为改观,促进了美术教学能量的最大发挥。美术艺术特点决定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的形象性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结构的建立过程。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了学生的创新价值取向。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博采众长,提高比较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在创造心理背景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形成一个审美创新素质发展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既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运用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又激发了创新动机,增强了创新欲望。

3.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创新。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和创新,不断完善备课的各种要素,丰富和充实课堂知识浓度和密度,课堂上用形象的示范取代了抽象的讲授,教学的审美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格局,用课堂的新教法推出教学的新成果。教法的创新必然会促进学法的创新,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吸收者;操作实践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美术的客体旁观者,而是主体创作者;思维构建性的增强,学生思维不再是教师思维的翻版,而是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改版。教法和学法的创新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定格于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意识的形成上,把课堂教学效果定格于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转化上。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的创新,体现了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高效快捷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了美术教学的信息含量和科技含量,丰富了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课堂的有效密度。教师板书规范、整洁、条理,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环节切换率快,节省了学生的“待机”时间,供给学生充分思维的余地和创作空间,体现了讲解、训练、互动、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开放优势,美术教学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师生面对面信息交流的衔接,实现了讲解与欣赏、绘画与评价教学活动的链接,使美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达到完美和统一。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艺术创新。教学艺术的任务就是把信息技术的多功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美术课堂资源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原材料,转化为富有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创作意象,转化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美术教学艺术的内涵,实现了教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发挥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位一体的定位优势。在教学流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材”两点成一线的束缚,发展成以学生为圆心、以教师和教材为圆周、以教学媒体为中介的教学定位格局,突出了学生因素和教学媒体的价值功能,教师把教材灵活的运用于学生与媒体之间。这样就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作用,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释放。教学艺术的创新激发了学习艺术的创新,学习艺术的创新又促动了教学艺术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共振效应。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板书和范画更加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把多层次、多方位的审美艺术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性教学,学生从中获得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多媒体的美术资源和动画优势,增大了美术教学的容量,使师生距离更加贴近,讲练互动更加密切,学生的操作覆盖面更广泛。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空间,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的开放性得到有机的结合。人人都有独立操做的平台,教学活动由单边形式变为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

美术教师应不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路子,让美术教学不断呈现崭新的面貌,让学生的审美创新素质不断增强和发展。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十一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首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以研究性教学代替传授式教学为,以反思性教学代替经验教学,以开放性教学代替封闭性教学,创新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优秀的数学气质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特有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生的质疑来自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反馈,高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对刚刚接触到高中数学的高一新生。没有好的开头可能会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不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思维的动力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十二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与父母的对话作文指导策略篇十三

所谓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在引导学生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简单枚举归纳(不完全归纳的一种)时,要注意多举一些事例,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其训练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对每一事例的属性或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上升到一般判断。例如教学“金属是否容易导电”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金属进行实验并做出判断,再得出一般结论。推理过程是:

铁钉接入电路中灯泡亮了,说明铁容易导电;

铜钥匙接入电路灯泡亮了,说明铜容易导电;

铝丝接入电路中灯泡亮了,说明铝容易导电。

由此可以推断:金属容易导电。

由于以上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所得结论不一定真实。为了检验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对其他一些金属物体进行检验,只要没有发现反例,就说明“金属容易导电”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