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中,要客观评价自己的成绩,避免过度自夸或自责。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和结构的合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写作经验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一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之所以享誉海内外,千百年来登临者络绎不绝,在于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椤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银公洞等数以百计的天然岩洞堪称奇观。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兔、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次开发形成了五龙瀑、水帘洞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大小蜂房泉数百个悬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此山此水即使在名声显赫的三山五岳也难寻难觅。全国柏树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龙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组成了一个仙境般的“柏树王国”。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历代碑刻,以及云峰寺石佛殿、马鸣菩萨殿、明王殿和天桥须弥殿、五龙峰五龙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东汉古刹铁瓦寺、三国曹魏抱腹寺、北魏鸾公岩和唐代回銮寺等诸多寺院,以及建筑面积为三万多平米的天下第一观——大罗宫,寺庙的古老、众多和宏伟也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拟。以上奇岩、险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刹、巨宫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习俗,组成了绵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因目不暇接、思绪万千而留连忘返。
绵山地势险要,历来兵家必争。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绵山下雀鼠谷大败宋金刚,收降尉迟恭。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留下了田虎带领农民起义军与官兵对垒的故事。绵山还记载有南宋李武功、李实领导义军抗击金兵入侵的事迹。明末太原武总兵也曾依托绵山收复失地,以图再起。抗战初期,冯玉祥将军所属方振武部在绵山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抗日誓师。之后介休县长张德含、牺盟会特派员李志敏在绵山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绵山又比其它名山多了一道“可藏甲上万”和爱国主义的特殊风景线。
绵山开发,开始于原始人的群居生活。道家活动开始于春秋时期,此时介之推已携母来绵山隐居。东汉建安年间,绵山已有佛教寺院——铁瓦寺。《介休金石略》载:“摩斯塔下有寺,东汉建安年建,皆铁瓦,悉铸施者姓名”,据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以后规模较大的开发建设有五次:三国曹魏时,高僧迪公考察筹划,魏明帝曹睿特诏建绵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昙鸾于绵山抱腹寺及山之阴聚徒说法,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创建鸾公岩;唐代高僧志超择地绵山,创立禅林,修炼成佛,后唐太宗李世民敕建云峰寺;元末大火后,明晋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复云峰寺等寺院,之后历代又有增修。
绵山毗邻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与灵石王家大院、资寿寺联为一体;同时又是介休市区玄神楼、后土庙景区和洪山、张壁古堡、弘济寺景区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影响辐射作用。它又与沁源灵空山、灵石石膏山形成一个地域辽阔,各具特色的“旅游金三角”。加之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冬夏温差不大,一年四季皆宜游览,尤宜冬日雪霁,是一个有着广阔开发前景并极具独特个性的旅游胜地。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二
绵山是我省介休市的一座佛教道教名山,海拔1028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
我们先到达了云峰寺。这里的台阶足足有100多个,如果你从下面望,那台阶仿佛直插寺内。在下面看到寺内挂的灯就像一片片红色的叶子,悬崖峭壁上挂的铃铛就像一片片小黄叶。你不上去看,你还真看不出那是什么呢!一到了上面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还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佛教道教的知识。
最后我们来到了绵山最美丽的地方??水涛沟。这里鸟语花香,水声潺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沿着溪水前行,一路苍岩古道,奇树怪石。这里大大小小的瀑布多达120多处,美丽极了!走到最后就看到了水帘洞,我们穿过水帘来到洞内,洞很大很大,能容纳100多人呢。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猴,栩栩如生,十分可爱,我仿佛真是到了花果山仙境一般!
绵山真是个美丽可爱的地方,欢迎你也来此一游,到时候我给你做免费导游!
十一的长假里,我们一家和好朋友一家一起组织了一次游览山西省绵山的活动。绵山是山西省重点的风景名胜区,它拥有十四大景区,四百多个景区而闻名于世。
来到绵山脚下,我们的车一直行驶在悬崖峭壁上,山路一边是悬崖峭壁,高高不见顶,云雾缭绕,另一边是深谷不见底,空空幽幽,俯首一望,胆战心惊,碰巧这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再没有比秋雨洗浴过得青山更加迷人的了,这时候天空像湿墨渲染过似的,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还没来得及散尽的雾气向淡雅的丝绸,一缕缕的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走到了水涛沟的尽处—水帘洞,我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刻在了象征平安、幸福的同心锁上,同心锁被我们一起锁在了水涛沟的最深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到了龙脊岭坐观光缆车,妈妈最怕坐缆车,她一上缆车就被吓得哇哇叫,还没到山顶,妈妈就被吓得哭了,看到妈妈既可怜又好笑的样子,大家一致决定下山不再坐缆车了,走下山的路。一条崎岖的石阶路蜿蜒而下,石阶的两旁挺立着无数的松拍,漫山遍野的野花,缠绕着翠绿般的山峦。我怕妈妈还在胆战心惊中,走路时摔着,所以就一边扶着妈妈,一边欣赏着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妈妈真是又激动又感动,而我的力气也仿佛越来越大!
我们大家一起领略了绵山的美,绵山的险,最后一起在绵山留了影,就依依不舍的踏上回家的路!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三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寺神庙、革命遗址集于一体,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
绵山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山,我们昨天参观的平遥古城包括今天下去即将要参观的灵石王家大院都是属于国家的,但是现在我们即将前往的绵山景区是属于个人的。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由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在1996年投资兴建开发的,先后累计投资了十个多亿,修复了绵山众多文物古迹,如大罗宫,抱腹岩的一些殿宇,并修建了盘山公路,宾馆,餐厅,通讯设施,使绵山成为一处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项目的大型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解决了4000多个就业的岗位,当时山西有钱的煤老板不少,唯独闫老板独具慧眼看到了旅游景区这个一朝投资永朝收益的项目,承包了绵山70年的经营权,现在绵山旅游景区已经累计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绵山风景区也成了闫老板最好的投资项目之一,另外他还开焦化公司,私立学校,开医院,涉足的行业很多。
吃在崖沟边,住在崖壁上,游在云雾中,成为人们在绵山风景区旅游的绝佳体验。我们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春秋大臣介子推,而面上就是清明寒食节的发祥地,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受到外族的追杀,带着几位大臣颠沛流离,有一次逃到了荒郊野外,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了,饿的头昏眼花,重耳公子也许是体质不好就饿晕了,跟随的大臣急的四处找吃的,可是都没有找到,这个介子推也在其中,他看到自己的君主不省人事就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用刀子割掉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然后重耳渐渐醒了过来。
当时他是很感激这个大臣介子推的,在重耳逃亡19年后重返晋国当上了国君,也重赏了当年追随自己一起逃亡的大臣,唯独忘了当年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的介子推,大家都很为介子推鸣不平,但是介子推这个人淡泊名利,不好高名俸禄,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来到绵山隐居了下来,当晋文公重耳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懊悔,决定找到介子推,当面向他道歉。
之后他就派人马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绵山的面积很大,植被很多,这样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而且介子推已经决定终身隐居有愿意见晋文公,所以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有人提议三面纵火焚山,介子推是一个孝子不会带着老母亲不出来的,但是在焚山的时候受到奸臣的祸害却是四面焚山。
一场大火过后,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就葬身在火海当中,在找到他们的尸骨是在一座山上,两个背靠着一颗老柳树活活烧死了,装硷入殓时在柳树的树洞里发现了一封书,上面写着: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颗老柳树也在来年死而复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规定放火焚山的这一天为禁火寒食节,规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那颗死而复活的老柳树就是清明柳。
(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绵山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以此来纪念晋国介子推。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景点有“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拥有绵山三绝的抱腹岩景区,还有以自然山水景观著称的水涛沟景区。大罗宫是一个高达十三层的建筑,分下七层和上六层,下面的七层我带领大家一起爬,上面的六层就依各位朋友的喜好进行攀爬,在规定的集合时间准时到大巴车上集合就可以了。
【大罗宫】
“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大罗宫里是融合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主要供奉了一些道家的神灵,它一共建有十三层,现在就由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大罗宫。
【财神殿】
这是大罗宫的第一层建筑叫财神殿,此殿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是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赵公明座元宝座,左手持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香炉上的这幅对联,是为了歌颂绵山的开发者闫吉英老板而写的,大家可以在这里烧几柱薄香来祈求自己来年发大财,大家上香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在佛家还是在道家,都讲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时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要上四柱,如果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请您保持一份肃静,信则有不信则无,好了,各位,大家看过财神殿之后再随我向上走。
【救苦天尊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第二层建筑救苦天尊殿,传说在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连年混战,原始鬼怪也乘机出没骚扰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将手里的拂尘一挥,顿时鬼魂消散,百姓们抬头一望,只见是一只九头青狮驮着救苦天尊旁边还带着十八神将,自那以后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收复鬼怪”之说。
这个殿中乘坐九头青狮的就是“太一救苦天尊”,两边为五方接引童子,意为接引五方世界的一切有缘众生。在古代“5”这个数字可有些来头,中国人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所以也就孕育而生出“五行学说”,运用在建筑等诸多方面,我们知道天坛的五色土分为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正好对应五行学说里面的金、木、水、火、土。水主财,金是藏宝的。好了,各位,咱们在向上走。
【三官殿】
各位,现在我们位于的是大罗宫的第三层建筑三官殿,在东汉时期,有一年水怪利用洪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手中的法器使洪水平静,水怪被钉在了沟内化为了巨石,从此以后岩沟里的水在沟内走地下出了沟之后才涌出地面,这样既能防止水怪的作乱又能保证百姓用水的清洁。
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称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乡亲为了感谢三官大帝除去水怪故在此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进去拜拜,赐福、解难、赦罪。
【六十元辰殿】
绵山大罗宫的六十元辰殿总共分为两层,大家知不知道元辰是什么?其实所谓的元辰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岁”,“本命元辰”一共六十位,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一个循环,轮流值年,这一层的元辰殿里面可以找到18周岁到65周岁人的太岁,上一层是一到17周和66周以上人的太岁,民间有本命年穿红背心,系红腰带的习俗,祭拜本命元辰既可消灾免祸又可增福添寿。
【斗姆殿】
殿内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就是“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旁边分别是“三台星君、南斗星、左辅、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就是天上众星的母亲,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各位星君可以增福,《三国演义》中就有孔明祭斗延寿以及“赵延求寿”的故事,除南北斗之外的东西方的星君,他们是主管人间的管路前程,以及为人们救苦救难,化厄降祥。
【三清殿】
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住的圣境,后逐渐演变为指居住在天界道教最高的三位神灵,殿内中央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左边为上清灵宝天尊,右边为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位道教最高的神灵主宰宇宙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是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是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是洞神之神。在三清天神的两侧为“四大天师”,四大天师包括东汉五斗米教的创立者张道陵天师,南北朝时期的葛仙翁、许旌阳,宋代的萨守坚。
【云峰寺】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抱腹岩座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与腹内,为天下绝无仅有。绵山的三绝都汇聚在了云峰寺景区,这三绝就是:还愿挂铃,包骨真身像,铁索岭。
大家可以抬头望一下上面崖壁上挂着的铜铃,相传在贞观年间,有一年大旱,唐太宗与众臣商议对策,老臣魏徵献计说“西河介休绵山,高僧志超法力无边,可求雨于斯”,唐太宗对志超的法力早有所闻,所以就立即赞同了,于是满朝文武就面向绵山跪拜求雨,一会,便乌云翻转,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就下起来了,久旱逢甘霖,万名欢腾。李世民为了感谢高僧志超,派大臣前往绵山挂铃谢恩。
从此,抱腹岩祈福迎祥还愿挂铃的习俗就这样延续下来。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上面的铜铃是怎么挂上去的?来还愿的善男信女,请当地的人从后山上到抱腹岩上,把绳子的一头系到山上的松树上一头系到腰间,两个人同时下放,当放到半空时,一个人推另一个人,使人荡起来,把人悠进洞内,用铁钩挂住壁顶然后打某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铃挂到崖壁上,挂铃成功之后鸣鞭炮以示庆祝。
前面是一百二十个台阶,登上这一百二十级台阶就是抱腹岩的主寺云峰寺,台阶两旁的猛兽叫做狻猊,是传说中吃虎的狮子,是佛和菩萨的坐骑,佛教中说人生一共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忘掉一个烦恼,登上这一百八十个台阶便可忘掉人生中的所有烦恼,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登上这一百二十个台阶。
【空王真身殿】
空王佛是云峰寺乃至整个绵山的佛祖,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曾对佛教的禅宗和临济宗的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田志超圆寂坐化成佛,殿内这尊塑像就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所谓的包骨真身是在修行的人圆寂后肉身是不坏的,他的徒弟们就把他的肉身外面用秸秆麦叶包裹起来外面在涂上一层泥,形成一具佛祖的全身舍利。
相传田志超来到绵山时,每日打坐念经,修行养性,农忙时节,全城的农户都出去忙农活,但是人手太少,又怕耽误了收成,所以都找田志超帮忙,田志超有求必应,一口气答应了二十八家并照帮不误。后来经过修行成为得道高僧,受到了善男信女的膜拜,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唐太宗向绵山求雨,志超命做饭的徒弟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大雨,干旱解除,万名欢腾。
以后每逢大旱,百姓们就向绵山求雨,有一年唐太宗为了感谢田志超,亲自前往绵山拜佛,田志超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下迎接告诉唐太宗师傅已经圆寂,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古佛”四个大字,他们认为这是田志超佛祖显灵,故在这里建造了空王殿。
【马鸣菩萨殿】
里面供奉的是马鸣菩萨,马鸣菩萨是释迦摩尼入灭后六百年出世的大乘轮师,经书上说他又一次到一个国家说法,凡是听发的人都大彻大悟,国王的一匹马也垂泪听法,因为马能解其因,能被他的佛法感化,所以他就被大家称为马鸣菩萨。当他来到云峰寺正好碰到焦居士和圆通和尚挂铁索,所以他就帮忙把铁索挂到山上。
【铁索岭】
铁索岭是由抱腹岩而上的一个高二十余丈的山岭,由岭上“阎王橛”拖下的两根铁索,每根长18丈,由3000多个铁环连接而成,每个重14斤,两条共重4000余斤。人们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山岭,手抓铁索,沿75度的斜坡攀援而上,可至山顶,其惊险程度绝不亚于华山。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赞誉为“百丈危崖垂铁索,千年古道天下奇。”铁索岭也是抗日时期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四
久闻绵山美似锦,今秋登临果称心。离开绵山已有好些天了,但我对它的美却久久难以忘怀。它就像一轴美丽的画卷,绵延不绝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思绪万千,流连忘返。绵山的美,美在山静、谷幽、壁陡、树密、泉清、石奇、道险、宫巨。有道是不到绵山不识自然,不知自然美为何物!
绵山因山势绵延而得名。它位于我省中部,地处汾河阴。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奇观,集于一体,是我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举世瞩目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它以春秋介之推而名扬海外,是我国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
久慕绵山,向往之至,今年秋天终于成行。10月15日,我们一行在太谷考察学习,惊叹于这儿的教学改革和成就。学习结束后即匆匆赶往绵山。一路上无暇顾及车窗外的风景,心中激荡不已,就好像去见一位久别的恋人一样。车到绵山的时候,已经入夜,眼前尽是黑逡逡的一片,仅能看见几盏闪烁的灯火。上山了,借着车灯可以看见对面有一辆大巴正在半山腰爬行,路像天梯似的陡,心中不禁一颤:好险啊!汽车并没有减速,还在一如既往地前行。或许是山路铺的好吧,抑或是司机开车的技艺高,过了好久好久,我们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峰回路转,我看见窗外的山峰极其陡峭,高入云天。山峰之上有一轮月亮,像月饼般大小,好一副“山高月小”图啊!心里不禁在想,如果苏东坡在此,一定会挥笔写一篇《绵山赋》的。山势渐高,秋风更凉。我们后悔穿的衣服太少,明天如果山上气温低,怎么能游的尽兴呢!好在经过几个曲折回环,终于到达山门。绵山山门高大巍峨,庄严无比!进入山门,就好像进入绵山的怀抱,我心中默念着:绵山,我来了!
车停在清风阁前。下得车来,只觉得山中好静。南北两边山峰相对,中间山谷深达千仞。人在北峰半壁公路之上,清风习习,无比惬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匆匆浏览一番,草草地吃过晚饭,就入住在修筑在悬崖边上的旅馆里。旅馆的窗玻璃外就是万丈深谷,虽然没有热水,未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但可以枕崖而眠,临谷而鼾,御风而梦,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体验啊!
黎明时分,我就起了床。出来宾馆,就看见外面已有人在溜达。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有散步的,照相的,有凭栏远眺的,昂首仰望的,窥谷忘反的,但都隐藏不住内心的那份惊奇和欣喜。清风阁前留张影,清风阁前沐清风,绵山,您已留在我的相册机里!看,对面的峰顶染上一道霞光,金灿灿的闪亮,和满山的翠绿相比分外耀眼。北面,一座亭子翼然临于悬崖峭壁上,好像要凌空飞翔。亭子的尖端亮闪闪的,好像鸟儿的金冠!真美啊,有多少爱美的眼睛在此凝望着,摄录着。快拍快拍,绵山,我把你的美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吃过早餐,我们乘车返到山门里的一个小型广场上。这里有飞瀑流泉,拱门雕塑,小亭轩榭,风光宜人。许多人在此兴致勃勃,拍照留念。导游小姐是一位身材玲珑的女生,口齿清晰,走路轻捷如风。她带我们从小亭边下去深入到地宫。地宫也是建造在悬崖绝壁之上,一共有十多间,外面有一条走廊,凭栏可以看见远处的青山和地下的山谷。地宫里有黑白无常,小鬼判官,阎王老爷,还有十八层地狱里种种酷刑,规劝人们抛弃邪念,一心向善。我们旅游的第二站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的大罗宫殿。宫殿倚山而建,巧夺天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宫殿分下七层和上六层,错落分开。导游带我们从宫殿左边像曲尺形的阶梯上去,逐层游览。在此,我们看到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想到孙悟空在里面炼成过火眼金睛,人们纷纷和它留影纪念。这儿的每座宫殿都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香火旺盛。游人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往上涌。我非常留恋曲尺形的台阶,在此踯蹰好久。上的七层元辰殿,见殿前有几尊鹤雕,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欲要乘风飞翔,我心激荡不已,亦欲飞翔,即与此存照。七层殿旁有一牌楼,上曰“大罗仙境”。听导游说,大罗宫殿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诸神,大罗仙境是道家的最高境界。牌楼西面是个小型的水池,有喷泉、流水、莲花、龙雕,有许多女孩在此嬉戏留影。池边有一木椅,我就此小憩。心却沉浸在这大罗仙境中,感受着眼前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顿觉得身心俱净!蓦然回首,一条飞瀑似一条白练自木椅边飘然而下,我心也便由仙境直落而下了。大罗宫的上六层我没去成,并不遗憾。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游览大罗宫,如步步临仙境,步步入云庭!也许上面风光更美,但我心于此足矣!
下的宫来,我便寻见那条飞瀑,它从悬崖上直泻而下,成为大罗宫前的一道奇观。瀑下有棵庞大的树根,人称发财树,盘曲嶙峋,撑起一个岩洞,是个宁静清幽的所在。人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此时已是阳光灿烂,游人如织。伫立在大罗宫下,我感慨万千。这座宫殿历史上几经兴废,今天,是民营企业家阎杰英投资重建,增其规模,重现它的金碧辉煌,高入云端,它不愧为绵山的第一胜景!
别了大罗宫,我们驱车赶往天桥。听说,绵山的兔桥、鹿桥、天桥、古云梯、铁索岭、慑神崖等险道惊魂慑魄,令人赞叹叫绝,我心中一阵暗暗惊喜。到了天桥,站在山下,须仰视才见。天桥就像系在悬崖之上的一条带子,异常艰险。传说,后赵皇帝石勒曾在此据险驻守过。我们一行沿着蟒蛇洞攀援而上,来到了天桥边,看到了当初防守进攻用的石头、木滚。过了铁索浮桥,就到了天桥的上面。天桥1米见宽,有50厘米高的栏杆,下面用水泥柱作支撑。人走在上面须得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好似云庭散步。站在上面,视野开阔,清风习习,阳光明媚,有惊无险,我觉得是养生的绝佳胜地,很难想像是古代战争的遗物。
云峰寺是我们游览的第四个景点。站在悬崖绝壁的云峰寺上,头顶着微微蓝天,脚踏着悬崖峭壁,俯视脚下,亭台楼阁布局一目了然。攒聚的人头就如涌动的黑点,五颜六色的大巴就像商场柜台上琳琅满目的玩具车。天边的云彩时不时在我们头顶飘过,就像置身于云雾中一般。寺里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据说这里的镇寺之宝就是其中的一副名画,不过并未一睹为快。这儿最珍贵的是古代塑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介子推的母亲。只见她衣着金丝龙袍,态度和蔼慈祥,手握龙头拐杖,端坐在石凳上,双目炯炯有神。她好像环视着参观的游客,眼睛里流露出身为至孝的介子推之母的无限骄傲。路筑在半山腰,山头却云彩飞扬,朵朵白云其间冒出,据说那有一个白云洞,只要白云从洞中吐出来,就预示着要下雨,而且还有很多的例证证明它神奇,使人倍感神秘。但我没能亲见,深以为憾!
绵山最迷人的是水涛沟了。这儿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溪流,千转百回,长年不息,平缓激湍,飞流激荡,瀑布成群。绕三十多个湾,跳二十多次涧,翻一条小小的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山岩狰狞如兽,山泉滴落有声。星星点点的茶楼、酒肆、木屋、藤桥、石凳、竹椅;形态各异的石头、石像、石雕、石碑、石乳、石径,随处可见,随处可寻。行经舍身崖至抱腹岩地段时,仰望悬空栈道,犹如挂在悬空的摇篮。五龙墓诸峰如削,矗立天际,抱腹岩顶的乔松,孤傲入云,犹如狷洁的介子。我最留恋的是五龙瀑了。那宽大的瀑布像珠玉串成,晶莹剔透。那飞溅的水花,晶亮而多芒,无声无息,盈满我的襟袖,融入我的心波。那雷鸣般的涛声,是自然的合唱。我完全被这自然的美景震撼了!我沉浸在这美丽的图画中,心儿久久不能平静。我留恋于眼前的美景,水帘洞没有去成,但我不以为憾!青山、怪石、奇树、山花、人流,相映成趣飞红滴翠,层林尽染!绵山,我见识了您的水涛沟,见识了您的秋天!
从水涛沟出来,我们就乘车走上了返回的路。别了,绵山!别了,水涛沟!我怎么对您如此的恋恋不舍呀?这是因为,这绵延的山,这绵延的路,这绵延的景,这绵延的谷,带着我绵延的思念和遐想,已成为我今生欲罢不能的怀想与渴望!
绵山,我时时与您相见,在梦中!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六
介子推,你从禹都夏县走来。巍巍绵山,传颂着你的千古圣名;悠悠青史,流芳着你的风骨亮节。
去看绵山吧,去谒介公吧!沿着崎岖的山路,循着你当年的足迹,怀着敬仰的心情,我们来了,从老家来了,带着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来看你这位客居他乡的游子。登临绵山,沐浴清风,饱览美景,感悟险峻,令人心旷神怡。绵山之巅,介公那悲壮而感人的传说,穿越岁月的荣枯兴衰,如泣如诉,更令我们心生感慨,垂首举哀。
在那狼烟四起,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介公啊,你忧国忧民,忠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载,履险蹈危,历厄饱艰,辅佐文公成就一代霸业。流亡途中,面对饥困欲绝的重耳,你割股啖君不言痛,殷殷鲜血眏红耿耿忠心;霸业功成之时,诸臣们向文公邀功争宠,你却躲封不仕携母隐居绵山。试问那些士大夫,面对淡泊名利的介公,你们赧颜吗?绵山,绵延上百里,方圆数十里,峭壁如削,松柏叠翠,秀水长流,似乎有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大气。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介公啊,你心怀“无欲则刚”的信条,在绵山寻找灵魂的慰藉。
晋文公感念辅佐情,不舍患难臣,率众登峰峦,下沟壑,入密林,探洞穴,四下寻呼难觅你的踪影,无奈中放火焚山,意欲逼你返归朝廷,怎料想你与老母合抱一棵柳,浴火亮高风,化作青烟冉冉去也。面对枯木青烟,痛失贤士的文公悔恨交加,与随从一道涕泪哀号,响彻林野。绵山在熊熊的烈火中被晋文公封为介山,同时下旨在你的忌日举国禁火做饭,以寒食寄托哀思,以表国殇。寒食节,苍天默然,大地沉寂,哀痛厚重,敬仰无限,冥思深远。
有诗云:“绵山忆介子,殁后几千春。独有英明主,终恋患难臣。断霞余古烧,悲鸣自荒榛。岁岁逢寒食,其如惆怅人。”介公,你可知否?屈原在《九章》中:“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为之禁兮,抱大德之悠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介公哟,绵山因你而生辉,你在绵山得永生。绵山有幸埋忠骨,我辈自豪有先祖。介公,在苍松翠柏间,椭圆形的墓冢,简朴凝重,掩埋着你高洁的的身躯和灵魂,没有玉砌雕栏,没有花团锦簇,但拜谒者络绎不绝。两千六百余载,你长眠于此,听松涛阵阵,赏鸟鸣声声,品泉水潺潺,观云海茫茫,没有怨恨,没有悲叹,只有淡然清逸。肃立在你的墓前,缅怀你这位禹都先贤,我顿觉一股浩然之气沉蕴于胸中,灵魂在自省中得到洗礼。你的精神情操与日月共辉,同山河映秀,引无数文人墨客顶礼膜拜。
一个大写的人长眠于绵山,一种精神融入绵山,一种品格雕铸绵山,绵山因此苍翠,思念从此绵绵,岁岁年年!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七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绵山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绵山导游词,欢迎阅读!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九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绵山。
你怎么学我说话?
没有啊,我是小导游,我带大家游览绵山有什么不对吗?我明白了,你是来抢饭碗的。
你要水平高,我哪能抢了你饭碗,大家说,是不是?
照你这么说,咱俩今天非得比试比试了。
比就比,谁怕谁呀!
好,现在就开始!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的绵山。绵山,亦名绵上,因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闻名天下。绵山地处汾河之阴,在介休市南20公里处,山势陡峭,苍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优美,是国家5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共有二十多处景点。从龙头寺远眺,只见两山对峙,怪石磷峋,风景绝佳。
游完龙头寺,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个景点———介公岭。说起介公岭,还有一段故事呢。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时饥饿难忍,介子推割股奉君。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介子推不求名利,隐居绵山。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早在春秋时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动。因介子推而被封为介山;介子推作为道家思想的先驱之一,身体力行着道家清净无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朴素思想。在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介子推已被尊奉为道家神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之绵山,流经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后人们到绵山寻幽探古,访贤求道,凭吊先哲,更使绵山道家的`活动日益兴盛。20xx年,绵山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
绵山地处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坐标在东经110°44′10〞-112°10′14〞,北纬36°50′01〞-37°11′04〞之间,绵延百里,西入灵石县境,南与沁源县毗连。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35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为4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766余米。南同蒲铁路二级编组站介休车站,大运公路一级路段、108国道穿越县境。北距省会太原137公里,南至临汾135公里,是山西省南北交通枢纽。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一
正值酷暑,炙热的天气令人实在烦燥!早就听闻绵山胜景令人流连,索性约好友一起游玩!如果不是亲历,我很难相信在黄土飞扬的山西,会有如此奇绝美妙的山水。它的奇绝,足以让人惊魂;它的美妙,足以令人心醉!
由于对绵山不很熟悉,于是和朋友商量着联系了一个旅行团,随团出游。一清早就乘车出发了,抵达绵山时已近10∶00。坐在车上,盘山而行,只见四处是悬崖峭壁,如斧劈刀削。重重山崖绝壁间,工整平直的道路,决非单凭人力所能及,这山势本身便是一道奇观。更令人称绝的是绵山上的建筑,多是依绝壁而临深谷,仿佛已溶入山体;还有的竟以悬崖为基,公路为顶,日日受车轮碾踏,却无坍塌之虑。再看险峰之上,也有寺庙悬于半空,凌空而架的阶梯,刻画出巨大的之字,觉得惊险万分。
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精神而干练。在她的讲解下,让我对绵山的历史有所追寻。绵山,可上溯至春秋年间。那个曾在危难之际挽救晋文公重耳,并且辅助他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后归隐的介子推就隐居于此,直到他被焚烧于此。于是,留给后人了一个关于寒食节的典故。在其后,有张良、朱元璋的足迹遍及此地,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更是在这里安营扎寨,山头上至今留有唐营的遗迹,让人时不时浮想起当时征战的场面,似乎还可以听到战鼓的号角。
虽然是在盛夏,可我们还是顶着烈日,一口气爬到了山巅。站在山颠,擦干汗水,举目四望,一种包容天地、吞吐万物的气势扑面而来。很早就期盼着“会当凌绝顶”的感觉,可是,我们感觉的不是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是一览群峰低。
也许正由于我们在险峰之上,才有幸真正领略了它的无限风光。难怪如此陡峭的山,而千百年来登临者却络绎不绝。绵山,它不仅陡峭奇绝,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充满慈悲为怀的佛性的灵光。它集道、佛、儒三教于一体,方圆几十里的岩上岩下,名刹古庙星罗棋布。
我和朋友仅有一天的游览时间,所以,只是就近游览了绵山最著名的大罗宫\云峰寺\水涛沟。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距今一千七百余年。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抱腹岩顶壁挂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赞叹叫绝。铁索岭是天下最古老的攀崖铁索险道。铁索岭的铁索和下方云梯悬挂于唐代之前,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登山的一条险径。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于崇祯十年(1637)题写的长联,清光绪三年(1877)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以及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空王佛是云峰寺以及整个绵山供奉的佛祖,据说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人。这个佛祖俗名叫田志超,他对佛教禅宗的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后圆寂坐地成佛。殿内供奉的佛像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据传当年李世民为感谢田志超“解民倒悬”之恩,率众臣朝山拜佛。在抱腹岩,当得知田志超己圆寂西归,李世民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佛”字样,于是唐太宗下旨在这里修建了空王殿。殿内所有构件,包括台座门拱等都保持了唐代以前的风格。
在云峰寺的石佛殿等殿宇内,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时期的雕塑异彩纷呈,颇具文物价值。站在这古洞前,望着这横空出世一般大腹便便的抱腹岩,我在想:抱腹岩,你也像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一样能容进天下难容之事吗?不过有一点我已清晰:它腹内包容的绝不只是二百余间殿堂庙宇,更包容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和道德文明史。站在岩下,看到陡立的岩壁上有无数系着红绳带的挂铃在风中摆动唱响。原来抱腹岩挂铃是绵山的一绝。据说,每逢庙会,许多了愿的善男信女们就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吊在半空,然后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人悠进洞内,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操作完毕再用绳子把挂铃者放到岩下。场面惊心动魄,令人惊叹不已。岩壁上的一个个红色的银铃,向佛主表达着一份份真诚,向人们展示着一份份美好的夙愿。我想如果佛主真的有灵的话,一定会为这些善男信女的虔诚而感动的吧!
站在云峰寺的顶峰上,仰望天空,天蓝蓝,云淡淡;举头看山,山巍巍,草青青。峭岩绝壁,殿宇林立,古筑肃然,钟声悠悠,香烟缭绕。佛光普照的那一份空灵之感,大概只有此时此地才会有的吧!有人说,大海能净化人的灵魂。而我却要说,大山也同样能净化人的心灵,何况是这样充满灵性的名山。绵山,在我心中是一幅画,一首诗,看它读它,心灵深处那种只可感知而不可言喻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已经触摸到了这山的灵秀之气。“道通天地大,德贯古今长”,无意中我把那个高大的殿宇门相的话记在了心里。
最后一个景点是水涛沟。与山而言,我更喜欢水的灵动,水涛沟从名字听来就知道一定少不了水,我一直喜欢有水的山,这样的山更显得出尘的美,只可惜刚进景区,天色即变,也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久留,刚进山就出山,顷刻间大雨倾盆直下,虽遭大雨,却一点不影响我们的心情,通过车窗,绵山在整个风雨中显得更加妖娆。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旅客:
大家好!
绵山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山,我们昨天参观的平遥古城包括今天下去即将要参观的灵石王家大院都是属于国家的,但是现在我们即将前往的绵山景区是属于个人的,绵山风景名胜区是由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吉英在1996年投资兴建开发的,先后累计投资了十个多亿,修复了绵山众多文物古迹,如大罗宫,抱腹岩的一些殿宇,并修建了盘山公路,宾馆,餐厅,通讯设施,使绵山成为一处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项目的大型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解决了4000多个就业的岗位,当时山西有钱的煤老板不少,唯独闫老板独具慧眼看到了旅游景区这个一朝投资永朝收益的项目,承包了绵山70年的经营权,现在绵山旅游景区已经累计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游客,绵山风景区也成了闫老板最好的投资项目之一,另外他还开焦化公司,私立学校,开医院,涉足的行业很多。吃在崖沟边,住在崖壁上,游在云雾中,成为人们在绵山风景区旅游的绝佳体验。我们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春秋大臣介子推,而面上就是清明寒食节的发祥地,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受到外族的追杀,带着几位大臣颠沛流离,有一次逃到了荒郊野外,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完了,饿的头昏眼花,重耳公子也许是体质不好就饿晕了,跟随的大臣急的四处找吃的,可是都没有找到,这个介子推也在其中,他看到自己的君主不省人事就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用刀子割掉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然后重耳渐渐醒了过来,当时他是很感激这个大臣介子推的,在重耳逃亡19年后重返晋国当上了国君,也重赏了当年追随自己一起逃亡的大臣,唯独忘了当年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他熬汤喝的介子推,大家都很为介子推鸣不平,但是介子推这个人淡泊名利,不好高名俸禄,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来到绵山隐居了下来,当晋文公重耳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懊悔,决定找到介子推,当面向他道歉。之后他就派人马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绵山的面积很大,植被很多,这样寻找两个人谈何容易,而且介子推已经决定终身隐居有愿意见晋文公,所以找了好多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有人提议三面纵火焚山,介子推是一个孝子不会带着老母亲不出来的,但是在焚山的时候受到奸臣的祸害却是四面焚山,一场大火过后,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就葬身在火海当中,在找到他们的尸骨是在一座山上,两个背靠着一颗老柳树活活烧死了,装硷入殓时在柳树的树洞里发现了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股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颗老柳树也在来年死而复活,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规定放火焚山的这一天为禁火寒食节,规定寒食节的后一天为清明节,那颗死而复活的老柳树就是清明柳。(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绵山会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以此来纪念晋国介子推。今天我们所要游览的景点有“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拥有绵山三绝的抱腹岩景区,还有以自然山水景观著称的水涛沟景区。大罗宫是一个高达十三层的建筑,分下七层和上六层,下面的七层我带领大家一起爬,上面的六层就依各位朋友的喜好进行攀爬,在规定的集合时间准时到大巴车上集合就可以了。
大罗宫。
“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大罗宫里是融合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主要供奉了一些道家的神灵,它一共建有十三层,现在就由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大罗宫。
财神殿。
颂绵山的开发者闫吉英老板而写的,大家可以在这里烧几柱薄香来祈求自己来年发大财,大家上香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在佛家还是在道家,都讲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时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要上四柱,如果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请您保持一份肃静,信则有不信则无,好了,各位,大家看过财神殿之后再随我向上走。
救苦天尊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第二层建筑救苦天尊殿,传说在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连年混战,原始鬼怪也乘机出没骚扰百姓。天尊得知鬼魂作怪,便将手里的拂尘一挥,顿时鬼魂消散,百姓们抬头一望,只见是一只九头青狮驮着救苦天尊旁边还带着十八神将,自那以后就有了“城隍三出巡,收复鬼怪”之说。这个殿中乘坐九头青狮的就是“太一救苦天尊”,两边为五方接引童子,意为接引五方世界的一切有缘众生。在古代“5”这个数字可有些来头,中国人自古就有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所以也就孕育而生出“五行学说”,运用在建筑等诸多方面,我们知道天坛的五色土分为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正好对应五行学说里面的金、木、水、火、土。水主财,金是藏宝的。好了,各位,咱们在向上走。
三官殿。
各位,现在我们位于的是大罗宫的第三层建筑三官殿,在东汉时期,有一年水怪利用洪水危害四方百姓,三官伸手甩出手中的法器使洪水平静,水怪被钉在了沟内化为了巨石,从此以后岩沟里的水在沟内走地下出了沟之后才涌出地面,这样既能防止水怪的作乱又能保证百姓用水的清洁。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称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乡亲为了感谢三官大帝除去水怪故在此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进去拜拜,赐福、解难、赦罪。
六十元辰殿。
绵山大罗宫的六十元辰殿总共分为两层,大家知不知道元辰是什么?其实所谓的元辰就是人们常说的“太岁”,“本命元辰”一共六十位,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一个循环,轮流值年,这一层的元辰殿里面可以找到18周岁到65周岁人的太岁,上一层是一到17周和66周以上人的太岁,民间有本命年穿红背心,系红腰带的习俗,祭拜本命元辰既可消灾免祸又可增福添寿。
斗姆殿。
殿内三目、四头、八臂的女神就是“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旁边分别是“三台星君、南斗星、左辅、右弼星和北斗七星君”,斗姆元君就是天上众星的母亲,主管群星,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朝拜各位星君可以增福,《三国演义》中就有孔明祭斗延寿以及“赵延求寿”的故事,除南北斗之外的东西方的星君,他们是主管人间的管路前程,以及为人们救苦救难,化厄降祥。
三清殿。
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本来指道教天神所居住的圣境,后逐渐演变为指居住在天界道教最高的三位神灵,殿内中央的是玉清元始天尊,左边为上清灵宝天尊,右边为太清道德天尊,这三位道教最高的神灵主宰宇宙万物,造化阴阳,生成天地,是世界本源道的化身。玉清又名天宝君是洞真之神,上清又名灵宝君是洞玄之神,太清又名神宝君是洞神之神。在三清天神的两侧为“四大天师”,四大天师包括东汉五斗米教的创立者张道陵天师,南北朝时期的葛仙翁、许旌阳,宋代的萨守坚。
云峰寺。
一下这上面的铜铃是怎么挂上去的?来还愿的善男信女,请当地的人从后山上到抱腹岩上,把绳子的一头系到山上的松树上一头系到腰间,两个人同时下放,当放到半空时,一个人推另一个人,使人荡起来,把人悠进洞内,用铁钩挂住壁顶然后打某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铃挂到崖壁上,挂铃成功之后鸣鞭炮以示庆祝。前面是一百二十个台阶,登上这一百二十级台阶就是抱腹岩的主寺云峰寺,台阶两旁的猛兽叫做狻猊,是传说中吃虎的狮子,是佛和菩萨的坐骑,佛教中说人生一共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忘掉一个烦恼,登上这一百八十个台阶便可忘掉人生中的所有烦恼,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登上这一百二十个台阶。
空王真身殿。
空王佛是云峰寺乃至整个绵山的佛祖,是汉人中最早成佛的,曾对佛教的禅宗和临济宗的弘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田志超圆寂坐化成佛,殿内这尊塑像就是他的包骨真身,是佛转世后又成佛的空王佛,所谓的包骨真身是在修行的人圆寂后肉身是不坏的,他的徒弟们就把他的肉身外面用秸秆麦叶包裹起来外面在涂上一层泥,形成一具佛祖的全身舍利。相传田志超来到绵山时,每日打坐念经,修行养性,农忙时节,全城的农户都出去忙农活,但是人手太少,又怕耽误了收成,所以都找田志超帮忙,田志超有求必应,一口气答应了二十八家并照帮不误。后来经过修行成为得道高僧,受到了善男信女的膜拜,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唐太宗向绵山求雨,志超命做饭的徒弟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撒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大雨,干旱解除,万名欢腾。以后每逢大旱,百姓们就向绵山求雨,有一年唐太宗为了感谢田志超,亲自前往绵山拜佛,田志超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下迎接告诉唐太宗师傅已经圆寂,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出现了“空王古佛”四个大字,他们认为这是田志超佛祖显灵,故在这里建造了空王殿。
马鸣菩萨殿。
里面供奉的是马鸣菩萨,马鸣菩萨是释迦摩尼入灭后六百年出世的大乘轮师,经书上说他又一次到一个国家说法,凡是听发的人都大彻大悟,国王的一匹马也垂泪听法,因为马能解其因,能被他的佛法感化,所以他就被大家称为马鸣菩萨。当他来到云峰寺正好碰到焦居士和圆通和尚挂铁索,所以他就帮忙把铁索挂到山上。
铁索岭。
铁索岭是由抱腹岩而上的一个高二十余丈的山岭,由岭上“阎王橛”拖下的两根铁索,每根长18丈,由3000多个铁环连接而成,每个重14斤,两条共重4000余斤。人们背向万丈深渊,面向摩天山岭,手抓铁索,沿75度的斜坡攀援而上,可至山顶,其惊险程度绝不亚于华山。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赞誉为“百丈危崖垂铁索,千年古道天下奇。”铁索岭也是抗日时期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
谢谢大家!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三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绵山。
导游词。
希望帮得上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希望一路上我们一起同游,能够带给大家一次美妙的旅程。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19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焚山时正值“清明节”前一天,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而寒食节的出现是为了纪念一位名臣,而这位名臣是谁呢?大家先听我讲个故事,相信大家听了之后就会明白了。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不图回报。十九年之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却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他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报恩心切的晋文公,误听佞臣献策,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是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故事讲完了,相信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位名臣是谁了,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介子推的世界,体会他内心深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迈。
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绵延起伏的大山就是绵山,绵山是太行山的支脉,海拔高度为2000多米,因山势绵亘而取名为绵山。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秀丽,树木茂密,环境优美,清爽宜人,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是有“天下第一道观”之称的大罗宫。“三清上,曰大罗”,绵山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足以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大罗宫里融合道教和佛教为一体,主要供奉了一些道家的神灵,它一共有十三层,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大罗宫。
这是大罗宫的第一层建筑叫财神殿,此殿中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别是利市仙官和招财童子。武财神赵公明座元宝座,左手持元宝,右手拿铁鞭,两位文财神一位怀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宝。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香炉上的这幅对联,是为了歌颂绵山的开发者闫吉英老板而写的,大家可以在这里烧几柱薄香来祈求自己来年发大财,大家上香的时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是在佛家还是在道家,都讲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时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能上四柱,如果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请您保持一份肃静,信则有不信则无。
参观了第二层的救苦天尊殿,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第三层建筑——三官殿。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称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解难,水官能赦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乡亲为了感谢三官大帝除去水怪便在此处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进去拜拜,祈求三官大帝赐福、解难、赦罪。
看过第八层的200多尊雕塑,欣赏过第九层“介休三贤”的画像,领略了第十层百名书法家题写的108块《道德经》木刻全文,拜过了第十一层的道教最高尊神——无形、无名、无上天尊,品味过群仙殿内借鉴永乐宫壁画绘制的300平米《群仙朝元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罗宫的顶层建筑——藏经阁,珍藏有《道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金刚经》、《尚书》等道教、佛教、儒教各类经典藏书数万册,包括书法、雕塑、绘画、考古、建筑等门类,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藏书最多的景区。
登过了13层的大罗宫,现在在我们身后的建筑就是抱腹寺,又名云峰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抱腹岩座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与腹内,为天下绝无仅有。绵山的三绝都汇聚在了云峰寺景区,这三绝就是:还愿挂铃,包骨真身像,铁索岭。
头顶上面的崖壁,半空悬挂的这些铜铃,是当地的“还愿挂铃”民俗活动所留下的。前来还愿的善男信女,请当地的人从后山到抱腹岩上,把绳子的一头系到山上的松树上一头系到腰间,两个人同时下放,当放到半空时,一个人推另一个人,使人荡起来,把人悠进洞内,用铁钩挂住壁顶,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铃挂到崖壁上,挂铃成功之后鸣鞭炮以示庆祝。
前面是一百二十个台阶,登上这一百二十级台阶就是抱腹岩的主寺云峰寺,台阶两旁的猛兽叫做狻猊,是佛和菩萨的坐骑,佛教中说人生一共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忘掉一个烦恼,登上这一百零八个台阶便可忘掉人生中的所有烦恼,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其余的12个台阶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气,登上这一百二十个台阶。
这两根顺岩而下的铁索,每根的长70多米,供人们攀登铁索岭。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当年攀登时留下了“百丈危崖垂铁索,千年古道天下奇”的感叹。铁索岭也是抗日时期连接晋冀鲁豫与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秘密通道,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条300多米长的“之”字形栈道,通往“正果寺”,又叫“真骨寺”,寺内所供13位宋、元、金得道高僧与道人,都是包骨真身塑像,这些塑像,虽然经历了千年沧桑,但仍然保留着他们圆寂时的神态。
登过了13层的大罗宫,走过了拥有绵山三绝的抱腹寺,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今天将要最后一个景点——有着“十里画廊”避暑胜地之称的水涛沟,沟里的五龙瀑,高80多米,宽10多米,瀑布下面的五龙潭,水面宽阔,水质清澈,凉爽宜人。雄狮瀑浩浩荡荡,似千军万马,涛声喧闹如雄狮怒吼般震慑人心;进入水帘洞内观赏风景,犹如雾里看花,颇有一种朦胧美感。
感动过介子推的忠诚,体验过大自然的美妙,在一片涛声之中,我们的绵山之行也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今天对我的配合,祝大家一夜好梦哦。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五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在兴地村有一处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我们在游绵山之前先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回銮寺。
回銮寺是由于唐太宗当年到绵山想登山未成在此回銮而得名。当时唐太宗还留下题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焚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大家请随我进寺内参观。这座寺庙在五代时曾遭战乱的`破坏,宋代时又重新修建。寺内院落宽展宏敞,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右垛殿和东西配殿。从天王殿向内观望,虽然院内建筑物不高,却庄重、肃穆。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原有元代泥塑佛像群和铁佛像、木雕佛像,而且四壁绘有元代壁画,可惜十年动—乱中被毁掉了。现在寺内生长有古松、龙槐、杉树等,夏日槐荫如伞,四季古松清幽,给寺内增添了勃勃生机。
朋友们,从回銮寺出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六
过了“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的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
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七
绵山,又名绵山,为春秋五国晋文公名臣介子推与其母隐居所焚,又名介山。位于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横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县,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多米。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个分支。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节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节清明文化博物馆。
自然风景很美,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早在北魏就有寺庙建筑,初唐就有相当大的佛教禅林!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儿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推臣介子“割股为君”。19年后,重耳作为君主回到中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奖励了英雄,但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他顺应天命帮你恢复国家,不愿意和拿功劳求赏的人作伴。他的随身妈妈隐居在介休绵山。晋文公听说这件事很惭愧,所以他来到绵山寻找它,但没有成功。文公别无选择,只能下令释放火烧山。他想把他赶出去。然而奸臣故意陷害他,把四周的山都烧了,直到火灭。才发现介子推着他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纪念介子推,文公在介子推忌日下诏禁烟、禁冷食。
寒食丧,是怕再点着烧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原死的那天,用龙舟把粽子扔进汨罗江是一样的。一是纪念屈原,二是怕鱼再糟蹋屈原的身体。这是人们记住他们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期的两个苔莎,一南一北,双星映;一水一火,去义;一条河和一座山将永远载入史册。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的寒食节已经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到了晚唐才演变成一个节日。2000多年后,寒食节终于发展成为生者孝敬,祖先享受美食的盛大节日。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八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出处 kaoYAnmiji.CoM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者两天。据说这一个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与《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与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经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一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非常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与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经变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非常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与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十九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介休绵山,绵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高度为20__多米,因山势绵豆而取名为绵山。后因春秋时期晋臣介子推被焚此山而名声大震。
历代都在绵山兴建了许多寺院禅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绵山风景绝佳,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之一。从介休南行20公里到达绵山脚下的兴地村,再南行约1.5公里的路程,我们就要开始登山了。
山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但景点较为分散,往返路程约9公里左右,俗称“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
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
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
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游客们,秀丽壮观的绵山就在眼前,愿今日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绵山历史导游词篇二十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出处 kaoYAnmiji.CoM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