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督促自己做出改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自信心?小编在整理这些总结范文时,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一
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我通过两组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正确体会1秒和几秒。在体会1秒时,先让学生听秒针走的“滴答声”,然后跟着滴答声做拍手游戏,最后学生自己根据对1秒的体会,数10秒。在体会几秒时,先让学生30秒钟口算比赛,然后30秒中测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接着看自己深呼吸一次是几秒,最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一件有意义或最拿手的事看看要几秒。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秒”这个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实践活动有利于发觉每个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在这几个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差异之二是某些智慧已被某人所显示,被称为显能,某些智慧还没有被某人所显示,被称为潜能。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已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已发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创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创造性地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认识了圆锥以后,老师安排学生将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许多同学都发表了意见,基本上大同小异。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异议“:我认为圆柱和圆锥滚动方式不一样。圆柱是朝一个方向滚,而圆锥绕着顶点,以高为半径画圆滚。”他的见解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但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反对:“圆锥不能以高为半径滚动,高在圆锥内部。”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学生都自觉地用模型反复进行实验。最后大家得到了共识:“圆锥是以顶点为圆心,母线为半径的”。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研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始终借助实践活动———对圆柱、圆锥模型把玩来探究问题。看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给予一些支持帮助,他们的潜能就能发挥。所以,课堂上时时会有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圆柱体体积是无数个等圆面积之和。“”圆锥体体积是无数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三、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能。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完,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是:请你调查统计一组来源于生活中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学生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的展示学生多彩的学习生活:一小组同学口算得分,家中各种儿童读物的本数,体育课一分钟跳绳的成绩……有的显示了他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如,中国三大河流长度,世界五大山峰的高度,几个国家的人口情况,有的可以说是一份小小的社会调查报告,五分钟内家门口通过的车辆,从学校到丽丰苑一路上的商店……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一)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把教学植根于对幼儿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幼儿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幼儿学习数学的场所是课堂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
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幼儿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作为幼儿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
如数学活动“认识梯形”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从而使幼儿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让幼儿体会出梯形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我们能不能把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梯形呢?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索,从而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利用动画将四边形割补成梯形。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数学教学,它需要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管理与使用的能力和对幼儿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设计、组织、指导的水平。因为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利用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及工具开发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组织、引导幼儿对有效资源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形成能力。
(二)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为幼儿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要根据数学教学自身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运用不是教学改革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中的新兴辅助手段。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时,需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领会能力上。信息技术整合是以教师的技能为基础的,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内容前,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使用方法,还要对不同的多媒体素材编辑工具的性能,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不要忽略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使幼儿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但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幼儿协作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调控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监视、广播、分组、在线帮助等多种功能,对幼儿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幼儿在思维遇到障碍、学习受阻时,在幼儿不能自控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有效的引导,从而能够进行有效地个别化学习。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推进的今天,新教材给予教师更多教学手段的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三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把计算机引入课堂。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为实施数学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推动了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我校研究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是1994年10月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研究开始的。这一课的演示很多,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有所突破,大家想到了计算机。但是教师们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不知如何下手。学校从北京请来了计算机专家。先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写出《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计算机软件编排脚本,然后由专家帮助设计教学软件,最后在试教中修改完善。这是我们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教学软件。在运用这一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得心应手,学生跃跃欲试,教学效果很好。这是初次尝试的`成功?这次成功使教师们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1995年下半年,学校投资两万元,购进了一套由北师大二附中研制的数学教学软件、教学网络系统和29英寸显示器,开始了全校范围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1996年6月成功地承办了“青岛市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研讨会”。会上,我校三名数学教师,分别对五年级的同一班级的学生,讲授了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本是六课时的教学内容,但在三节课中就解决了。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
1.变抽象为具体,对问题的展示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计算机软件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3]。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四
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的表示符号就是一种表示方式,而同样,“函数”也是数学知识的一种表示形式,它反映的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既体现出数的理论逻辑关系,同时更为深入的是反映出社会实践的“几何”价值和意义.
进而引领学生从最为简单的“函数”图形开始,进行探究学习.
这样,通过紧贴实践引入教学,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仅体现出非常自然、顺畅的教学程序,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进而提升了他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亲身体验引领探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明确指出,教育即生活.
而就数学知识体系来说,他们来源于社会生活,并反作用指导生活、促进生活.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并明确引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内涵,体验数学知识灵魂,甚至可以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中去亲身体验有关数学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体温”感觉,认知到数学知识是活灵活现的,是赋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发展的,是非常有价值意义的.
从而激发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亲和力和粘连度.
例如,在讲“三角函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与三角函数相关的曲线进行动手观察和测量.
如,在剪成正弦曲线的纸板上构建直角坐标系统,展开坐标系x轴和y轴的关系的探究,让学生感知和体验曲线的数值对应关系;对三角开的边角进行实际测量,引导学生新手测量三角形各边的长度、各个角的度数,然后通过三角函数公式验证各个边和各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而且还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激发出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生成更加积极、自主和自觉地学习数学.
三、以激趣情境引领探究。
充分调动起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领悟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他们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倾向,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协助作用、指导作用和参与作用发挥好,引领学生以更高的情绪进行思索、探讨、研究与学习,促使他们从中真正品尝到自主领悟的快乐,自由探究的愉悦,以及自觉学习的乐趣.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紧贴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更加自主地领悟数学知识,更加自由地探究数学知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更加自觉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丁国萍单位:江苏海安县南莫高级中学。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五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四)实践活动使数学与生活更接近。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二、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类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一个苹果重100()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
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钱,核算浪费的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利用数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参观学习,请厂里的领导专家讲几年来工厂的发展变化、效益增长情况,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工厂的巨大变化。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愈来愈显得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来,转换成数学问题设计实践活动课。
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
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
(四)实践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地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
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虽是一个新课题,但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六
实习结束了,但是自己离去的脚步却越发的不舍。听着身后同学们的告别,我的脚就像灌了铅一样,越来越沉重。这次的实习,是我第一次教学的体验。
在思想上,尽管一开始的时候我想以一个威严的教师的形象严格的管理好班级。但是,随着和同学们的接触,我却不自觉的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并且通过不断的接触,我也感受到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也许对教学来说会更有帮助。工作自己的摸索和任课老师的指点,自己也对这方面的思想经验有了很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参加这次实习之前,我也有对教材和各种经验技巧做了巩固和复习。但是,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才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仅仅有这些经验的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站在讲台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这时候再去思考,已经来不及了。
为此,我向xx班原本的数学认可老师积极的学习,加强自己对课堂的管理能力,把握课堂的节奏,并尝试将这些技巧都转化为自己的习惯。在慢慢的习惯后,我也逐渐掌握了这些能力,并通过自己的习惯将这些都化作了自己的能力。
在这次的实习之前,我总以为自己对教学已经掌握的七七八八,以为自己所欠缺的不过是经验罢了。但是通过自己亲身的体会,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所欠缺的,并不仅仅是经验就能弥补的。经验的累积仅仅只是第一步,我还有更多的东旭需要了解!作为老师,我们要学的远远不止学校中的那些。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我相信,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再见了,我最初的学生们!这么想着,自己的脚步又不禁加快了起来。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七
高中数学教学人员通过实践工作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总结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必经的过程,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关节。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时间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我这次实习的学校是武义县第三中学,数学教师实习及班主任实习都在高二(4)班。因为之前都是对同学和老师上课,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实际上课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这就需要技巧,所以在这次数学老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当然,班主任工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每天要早起晚睡,这对习惯了大学作息时间的我们无疑也是一个挑战。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教师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是:
1、 教师实习:完成教案6份,上课数6次。
2、 班主任工作实习: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组织主题班会
3、 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第一是预备阶段。刚开始的实习生活比较单调,因为刚来学校,要先学习老师的上课技巧,熟悉班里情况,所以刚开始两周都是在听课。现在的听课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是为了学习知识听课,现在听课是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同了。现在注意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指导老师也很好,给我们示范了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我也尽量去听本年级不同老师的课,做好记录,学习多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第二阶段:上课。第二周我正式走上了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二课时》,因为内容较少,所以上课时间没把握好。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都听得懂。以后每次上课也都有老师听课,指导老师每次听完都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总得来说我的缺点就是上课太快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未做到启发式教学。每上一次课都总结一次,查找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进步,最后迎来了我们的公开课。自己上完课,看了视频以后,发现问题真的还有好多,和老师的差距也很大。在接下去的最后一周时间,还是要多学,多总结。
第三阶段就是作业练习。教学工作中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关节,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每天的自修课也都会过去给学生进行答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都比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遇到的问题也都会纷纷举手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很多都是上课能听懂,但是练习不会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是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每天早读、自习课去班里管一下纪律,监督眼保健操。偶尔去学生宿舍看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主题班会。因学校规定,我们统一开了“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班会,包括一些励志视频,短文,故事,激发学生的目标,梦想。学生反映也比较积极。从整个班主任实习来看,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管不住纪律,有时候脾气又太火爆。其实我也是想为他们好,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在高中的时候留下遗憾,可能方法不对吧。现在觉得班主任工作比教学实习更重要了。要管好一个班级真的不容易。
这次实习,对我而言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这在大学是绝对学不到的。在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陈老师,也感谢我们高二(4)班的所有学生,他们让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优秀班主任,优秀任课老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更要是我另一端的人生起点,是我迈向社会的阶梯,我相信,我在未来的路上会做得更好。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八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及进行的课题研究,现提出“创设情景、揭示矛盾(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展开讨论(形成数学概念)――反思练习、归纳总结(获得数学结论)――质疑深化、学以致用(运用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二、探究式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课堂教学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1][2][3]。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九
传统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进入20世纪,世界先进国家纷纷出台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而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内容的传统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落后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显得太不适宜了。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对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也谈一下我对该问题的想法。
首先,从学校角度方面:
(1)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2)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学基地建设为前提,通过建立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现在很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新办的教学实验、实习基地,没有更好或充分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基地与教学相脱勾,使得教学基地形同虚设。
(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强化师生的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在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加快引入发展迅猛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手段对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1]。
(5)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的原则。实践性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产学研的深层次合作。学校对学生创造的成果或教师科研成果,应考虑其成果的价值或是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其次,从学生角度方面:
(1)个性化原则。教学方法改革应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从而使具体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特点,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学方法改革要注意适应学生理性因素的发展,因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
(2)自主活动性原则。学生的个性是在自主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
(3)合作性原则。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2l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它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愿望和精神:二是要具备与他人合作过程中的协调、组织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要通过充满合作精神和合作氛围的教育方法养成。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必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提升阶段。
面对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那么,如何去实现呢?下面提几点看法。
(1)要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学模式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因为教学模式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因此,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们对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是否科学[2]。
(2)要根据需要来构建模式。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和内容很丰富,过程也非常复杂,不能只构建一种模式来适应各种教学的需要。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科,应该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学科。课时内容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结构,不能什么课都套用一种模式,那样只会使模式僵化,失去构建模式的本来意义。
(3)构建模式要着眼于课堂,重在优化教学过程。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因素,必须把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手段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材、教师、学生的相互协调,达到教学结构科学化和程序化程度,还要把掌握知识目标、操作应用目标、情感交流目标列入课堂教学的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3]。
其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无模教育,这是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升华阶段。
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教学,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一个教师只有在拥有一定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向质的方面发展,成为“自由王国”的主人,由此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二步跨越,也即是教育教学由有模到无模的跨越。
(1)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非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只是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去代替已经过时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寻找一条相对宽广的发展道路。当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向更高境界发展,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预测,那时的教学必然走向无模教学。
(2)实现无模教学是以学生高度自治为前提条件的。实现学生高度自治,是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未来无模教学的前提条件。
(3)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自主学习的主人[4]。
总之,现在的一切改革,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管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仍然控制在教师手中,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的主宰。从有模教学变为无模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进入一个很高的境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共同协作的社会,未来的无模教学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拥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则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学生一旦进入了无模教学的境界,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也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定仁:《教学论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压抑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比较低。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交流和表达,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阐述一下关于分数的概念,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说出对于分数的理解,教师可以了解到在学生的`思维里,分数的概念正确与否,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解决数学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问题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适当地留出一定的时间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当中,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小学生又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的年龄,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去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告诉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提出问题,“对于这样肯定的一个命题,同学们认为正确吗?”,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有些学生甚至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可以对几个典型的三角形进行内角和的测量,分别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测量,观察是否和教师给出的结论一致。通过学生仔细的测量和观察能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都是180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命题式的判定题目,自然地就会想到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也会有莫大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会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的生活中,那些数学知识离自己很远,生活中并不需要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去学习,根本就没有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拉近学生对数学认知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小组讨论的形式通常能够解决单个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通过集体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得到互补,学生之间通过对问题数据的分析,能够使思维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案。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学,既不应该过多干涉同时也要在学生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出自 www.KAoYANMiJI.cOM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一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数以万计的教师参与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参与到新课改中去,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无时不在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
让学生说起来。
曾看过一篇题为《作文“状元”因不会讲话与一等奖失之交臂》,讲的是上海市第17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比赛上,5名初中生和5名高中生因为“话说不好”,几乎已经到手的作文比赛第一名奖励落了空。有人说,说话,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素养,都被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丢失了!语文权威借此告诉中小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光会读写不会讲不行了。
是啊,受应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特别是“说”,学生几乎没有这种权利。虽然现在开始重视学生“说”,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就连《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把“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作为训练听说能力的“口语交际”课也几乎是一种摆设,没有人会去重视它,说白了,它与考试关系不大。
我认为现代社会人们最需要的应该是“说”,朱永新教授说过:“语文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说比写还要重要。”他说:“人的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这就是我们必须去教孩子的能力”,他说我们的'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生下来开始接受幼儿园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幼儿园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不许乱说,老师在讲课你别插嘴;到了家里父母跟孩子之间没有交流,孩子之间也没有游戏,没有交流,都是用防盗门把孩子隔开的。学校课堂也基本上是老师的天下,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配角,是为了配合老师而存在,是为了配合老师的灌输而存在,没有机会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下了课他还是没有时间说话,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做作业……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也试图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但是太难了,基本还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局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仍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看来,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多开口,多讲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了,正如上文的作者所说:一项奖励的失去是次要的,如果未来“人生奖励”也因为不会说话失去了,那才是莫大的损失!
教材调整谁说了算。
最近,我和校长一同推门听了两节一年级语文课。总的感觉非常好,但是,心中老是觉得有点欠缺。
为什么不根据实际调整一下教学内容呢?我带着这个疑惑去和两位老师讨论,没想到这两。
[1][2][3]。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二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教学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等弊端。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一)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2][3][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三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教学内容发生着巨大的调整,而且在教学形式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时地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实践进行研究。
新课程标准中清楚地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要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观察数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价值。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融入了非常多的生活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地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另一方面要经常地把生活中的材料引入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之中,把生活与数学进行很好地融合,从而实现有效地教学。如果教师选取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不符合,就会让学生产生迷惑,学生感觉到与生活中不一样,从而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搭配的知识时,把生活中的各种肉与蔬菜进行两两搭配,问学生可以有多少种搭配组合?这时,如果按照标准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不是提供的蔬菜都是可以与任意的肉搭配的。特别是有些学生不认为某种蔬菜可以跟某种肉搭配的时候。采用这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时,教学效果便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设置一些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并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不断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从而构建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锻炼他们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便采用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我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纸和剪刀,制作两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梯形。然后引导学生使用这两个梯形试着拼出其他形状。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我问学生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由于该公式是学生们之前刚学会的,所以他们会告诉我,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底乘以高。那我问,梯形要怎么计算呢?学生们很快便自主探索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善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抛出,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计算,从而得出获得最后的答案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去计算,能够快速地掌握之前的知识。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不要过于单一化。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进行的。但是,数学活动应该是除了肢体活动之外,也包括有推理、观察、交流等等过程的。而在一些数学教师的课堂上,实施的数学活动常常只是肢体活动,有些教师还是一直实施类似的仅有肢体活动的数学教学,这样的数学活动教学,自然也不是高质量的教学。像是在讲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有的教师让学生到前面测量讲台的长与宽,小学生们比较好动,于是许多学生便一起挤到讲台前,但最后也是只有两个学生拿到了长尺可以测量,其他的学生便会感到若有所失,而拿到长尺的两位学生测量的时候却又不够准确。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无法持续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也不高。由于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方法,无论是讲什么知识内容,都实施相应的数学活动,而这样简单的数学活动又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其实,数学活动只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使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配合数学教学,有些数学知识还是偏向于理论的,对于这些知识,教师还是应该以讲解为主的。只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配合数学教学,方能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教学。
五、灵活调控数学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教学进程有较好的调控,灵活的调控自己的言行,也灵活的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好的调控能力能使学生一直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像是在讲圆柱体体积的时候,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用橡皮泥捏好的圆柱体,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学生对此的参与性很高,纷纷想办法解决,有的学生想出把它捏回长方体,再计算它的体积,有的学生想出排水法计算它的体积。这些方法均是有效的方法,但是与我的预期却不相符,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我于是想到另一个办法。在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我又问学生,是否能求出教学大楼里支撑大楼的圆柱的体积。此时,学生感到刚刚的方法似乎都不实用了。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长方体,有计算体积的公式,那么有没有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在学生想到此时,我便引导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探究计算圆柱体体积的公式。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学生的探索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自然增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
作者:刘银霞单位:庄浪县第二小学。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四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及进行的课题研究,现提出“创设情景、揭示矛盾(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展开讨论(形成数学概念)――反思练习、归纳总结(获得数学结论)――质疑深化、学以致用(运用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二、探究式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课堂教学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二,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难在教师自己本身,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为什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由此可见,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改造和战胜传统教育观念有多么艰难。而这个难就难在教师不放权,难就难在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己本身。认识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下决心去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呢?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探究中去改变,因为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教学实践探究还证明,教师改变自己,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改变“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会给教师带来美好的前程。
第三,探究式教学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优秀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后进生只成了课堂的观众,这样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室里十几个小组同时有人发言,参与人数多了;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在大班发言,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参与面广了;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可平等争论,发言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质量提高了;同一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可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生,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都有探究的时间。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但问题的提出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问题提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教师有机地提出问题。
当教师提供必要且充足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有时学生是很难产生或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情况下,老师往往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是目前许多教师的做法。
2、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将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时,把不进位和进位情况安排在同一节课进行教学,在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就出示下面的两道题23+15和23+19先让学生计算,结果全班学生都会列竖式正确计算23+15,但在计算23+19这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有的是42,有的是32。学生就会自然地在那里思考着,议论着。
3、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第二:自主探索,展开讨论。
1、知识的重点。
在每节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其中寻找它们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可以预先让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进行操作、分析、比较,逐步完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理解的难点处。
3、学习的关键处。
4、新旧的比较处。
5、思考的方法处。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反思练习,归纳总结。
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来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让他们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此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
第四:质疑深化,学以致用。
如果说反思练习主要是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那么质疑深化,学以致用则是提高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初步能将所学的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比较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必要的时候可以展开第二次的讨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实际上是以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适度的加以灵活运用。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五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实践活动走进课堂。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大纲》中明确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实践活动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近生活,亲近自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兴趣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实践活动走进数学课堂?笔者结合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历,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书本知识是人们的认知成果,是被前人证明了的一种规律性的知识,即从生动丰富、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中选择出来的,抽象概括了的东西。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能力的脱节,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经验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知识,给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映,把困难变为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而且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发展和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理解书本知识。而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而创造灵感也来自于儿童的手指尖。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动手、眼观和耳听,进行画图、摆棒等操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然后进行抽象和概括,能深入地理解和懂得概念,发现规律性知识,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部分独生子女骄横、任性、自私、独立自主能力差,不会倾听别人、欣赏别人和接受别人,(教学论文)在学习中不会相互合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窒息了人的创造性。而“生生互动”教学方法,对于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它不仅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还能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培养合作实践的精神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生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
在“生生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特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学习。如,个性强的学生要与个性比较随和、善于协调的学生分在一组;兴趣、爱好基本相同,交往比较密切的学生分在一组;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与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而且每个小组成员内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应该有,以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帮助解答疑惑,起到小教师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生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记录下来,然后看看有什么发现。各个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后,一致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在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这样,学生分工协作,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口、心、脑并用,既增强了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能力,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间交流、交往的能力。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又称第二渠道,指教学计划之外,以学生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转变思想,提高意识,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目前,一些学校和老师越来越重视课外活动,成为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根据书本中的内容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进行参观、测量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设计校园》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参观本校校园,让学生观察各种建筑物、操场、绿化带等设施的位置,学生十分认真,非常活跃,互相讨论。然后,向学生出示校园示意图,向学生提问: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和你还有哪些设想?最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展示每个学生的设计图,进行交流。这样,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设计出了自己满意的校园。
“实践才能出真知”。总之,让实践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才能把枯燥、单一、被动的学习变为有趣、丰富、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理解书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实践活动,是我们教师新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反思、新的教学感悟。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摸索、创新实践活动,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六
论文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进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健因素。调查发现:目前,工科青年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现代化教育技术掌握较好等优势,但普遍存有实践能力差、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双语教学能力薄弱、教学研究较少等不足,为满足培养新世纪工程师的需求,急需在这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论文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三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共发放问卷1200份,从中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有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志向、教学设让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研究、自我发展及最后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部分,以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一高”是指学历高。在46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总和占到被试总数的91.6%。“一低”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低。81%的青年教师只有讲师或助教职称,教授比例仅占0.9%。“一短”是指教龄短。有65.9%的青年教师教龄短于6年,仅有12.9%的青年教师具有以上的教龄。
2、教学志向。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学术水平、综合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关注。最关注教学水平的人数只占15.3%,其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28.9%,35.6%。20.3%。在担任助教时间上,年限普遍较短。有29.1%的教师只用了1年时间,“直接上讲台”的教师数占30.8%,而担任助教三年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4.9%。在是否愿意多上课的问题上,仅有6。5%的教师表示愿意,22.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是否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问题上,有36.9%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不经常参与教学研讨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了63.1%,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研讨还不是很重视。
3、教学设计。
工科教师都是非师范生,普遍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3.1%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培训时听过教育理论课程,有5%的青年教师自学过相关内容,其余则是从未学过。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有55.0%的青年教师表示曾经或现在有老教师带教指导,而且效果很大;有18.1%的青年教师有老教师指导,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师表示老教师几乎或根本不指导,全靠自己钻研;同时还有13.8%的青年教师,学校还没有为其安排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所花的平均时间问题上,有53。2%的青年教师在3小时以上,教师自身准备较充执在提升教学能力时最主要的困难,有47.6%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够,而选择教学氛围不够和理论研究不够的比例分别为23.5%和15.1%。
4、教学实施。
关于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数据显示:85.5%的教师基本能够脱稿讲课;97.6%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较好;97.2%的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77.2%的`教师能较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在双语教学方面,仅有12.3%的教师能够完全做到,外语能力尚需改进。
5、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对教师教学环节各方面的改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环节上做得比较妹教师能根据老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及时作出改进,在作业批改或与学生交流后,能够将问题及时融人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的作用,15.5%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40.1%的教师认为比较大,说明这一制度已为半数以上教师认可。
6、教学研究。
调查显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基本能够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活动,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参加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关论文写作和参加教研、教改项目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7、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师已参加过所在学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但还未进人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科技团队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占56。9%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有65.3%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和提高。这说明,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8、意见或建议。
许多青年教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做好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多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示范讲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
(2)进修锻炼:增加外出进修等锻炼机会;到兄弟院校观摩、听课,吸取经验;学校为青年教师多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的讲授更形象、生动。
(3)培养制度:制定相关教学环节技术规范,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合理考核、从严把关;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养方案,宽松培养,严格管理;减少教学工作量,降低科研压力,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切实落实助教制度,上讲台前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允许教师在内容、方式上灵活开展教学。
(4)关心生活:学校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困难,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学工作。
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2)老教师指导工作比较到位。老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场指导、帮助能够给青年教师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辅导。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显得尤为严格。
(3)工作认真,自身努力。从青年教师花在备课上的平均时间来看,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不少缺点,但其自身还是比较努力的,从工作态度到具体的准备工作,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努力性。
(4)脱稿讲课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较甄这与青年教师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关。而这些也是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2、劣势。
(1)教龄短,职称低;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机会久在目前熬资历、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的环境下,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职称一般都较低。
(2)忽视、轻视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科研挂钩,这使得广大教师都无心教学,而对科研方面又处于一定劣势的青年教师而言,更使他们忽视了教学。
(3)担任助教时间短,缺乏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师在进入高校后要担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后直接就上讲台讲课,这对实践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存在很多欠缺与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活动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科的规律。而由于高校师资的缺乏、管理人员的忽视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都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而直接就从事教学。
(5)双语教学能力较差。尽管当前的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师好很多,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远远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但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必定会与日俱增。
(6)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
目前,进人高校工程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任何教师教育的背景。尽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师进人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但基本都是上讲台前的集中培训,时间有限,难以系统讲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很好地掌握。因此,应该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带教制度、挂职锻炼等制度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后衔接、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真正把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赶任务、走过场。
2、研究、总结、掌握工程教育的规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员、研究者应该努力探寻、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养、形成的特殊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则、规律,最后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论。以此作为青年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去,运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始终以此为宗旨,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上,目前,大家基本都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三大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并提出较全面的理论观点。但是,如果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是如此认识,就难免陷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误区。在具体研究时,应重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后得出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再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走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路线。
4、制定独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评估中还未有对青年教师的单独评价,工科院校也同样如此。而要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就要根据其特殊构成要素、学科、专业等多种变量,制定各自独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价。发现他们的不足,督促青年教师自发地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除了以上微观上的措施外,要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合理分配、协调科研与教学的比例,对青年教师给予适当的制度倾斜、优惠政策等,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篇十七
新课改,我在思考,在实践,在探索。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数以万计的教师参与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虽然自己没有亲自参与到新课改中去,但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无时不在用新课改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始终也没有停止过对新课改的探索,实践。
让学生说起来。
曾看过一篇题为《作文“状元”因不会讲话与一等奖失之交臂》,讲的是上海市第17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比赛上,5名初中生和5名高中生因为“话说不好”,几乎已经到手的作文比赛第一名奖励落了空。有人说,说话,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素养,都被教育丢失了!语文权威借此告诉中小学生:今后学习语文光会读写不会讲不行了。
是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特别是“说”,学生几乎没有这种权利。虽然现在开始重视学生“说”,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就连《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把“说”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作为训练听说能力的“口语交际”课也几乎是一种摆设,没有人会去重视它,说白了,它与考试关系不大。
我认为现代社会人们最需要的应该是“说”,朱永新教授说过:“语文教育上,说比写还要重要。”他说:“人的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这就是我们必须去教孩子的能力”,他说我们的孩子没有说话的机会,生下来开始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不许乱说,老师在讲课你别插嘴;到了家里父母跟孩子之间没有交流,孩子之间也没有游戏,没有交流,都是用防盗门把孩子隔开的。学校课堂也基本上是老师的天下,学生只不过是老师的配角,是为了配合老师而存在,是为了配合老师的灌输而存在,没有机会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下了课他还是没有时间说话,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做作业……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也试图要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但是太难了,基本还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局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仍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看来,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多开口,多讲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了,正如上文的作者所说:一项奖励的失去是次要的,如果未来“人生奖励”也因为不会说话失去了,那才是莫大的损失!
教材调整谁说了算。
最近,我和校长一同推门听了两节一年级语文课。总的感觉非常好,但是,心中老是觉得有点欠缺。
为什么不根据实际调整一下教学内容呢?我带着这个疑惑去和两位老师讨论,没想到这两位老师压根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今天有两处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我和他们聊起这个问题,也都是如此,仍然是在“照本宣科”,丝毫没有调整教材的意思。
这时我想到了杨再隋教授写的《成也师,败也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他说,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他提出四个转变:教育理念要变,师生关系要变,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要变,教学策略要变。这两节课反映出的就是“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使用教材时,应提倡教师对教材作符合学情的处理。要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杨再隋语)从这两节课来看,旧的教材观在老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很难动摇。实际上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教材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问题,而是教育理念的问题。
为此,教育部一位领导说,此次课改,成也师,败也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调整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倡导师生共建课程文化,是多么的重要,这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走下来,请上去。
我一直在想高年级的语文到底应该怎样教?我设计了许多教学方法,我觉得让学生当“小先生”是比较好的一种探索。
自从去年上半年担任六年级的语文课教学,我就从讲台上走了下来,走到了学生中间,自我感觉很不错。去年下半年以来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发现虽然自己从讲台上走下来,课堂教学还是老师讲得多,还没有完全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没有很好的得到锻炼。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把学生请上讲台来试试,让学生得到更多地说话的练习,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从上周我们开始了人人都当“先生”的尝试。
上周二第一节语文课,我简单地做了开场白,就见陈天宇第一个走上讲台,开始低着头说:“我读了《麻雀》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的是老麻雀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小麻雀毫不犹豫地和猎狗搏斗的事情。”我说:“不错,能抬起头来就更好了!”陈天宇刚下来,祝鸣又跑上讲台,说:“我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一只老麻雀为了救护自己的孩子,在庞然大物――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表现,最后把猎狗吓坏了。”我一听,真没想到,原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大难题,今天他们竟然如此准确的就概括出来了,可见他们在自学时是费了一番功夫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思考,而原先我一直为此事苦恼,学生读书时不思考,一直抓不住文章的要领,没想到今天竟然做到了,为了能做好“小先生”,他们在阅读的时候都学会了认真思考,真是没有想到啊。
后来的课就更精彩了,有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有的体会到了不仅人间有真情,动物之间也有真情,还有的说,猎狗看到老麻雀为了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有的同学已不满足只说体会和感受了,只见张鸽上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说:“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样呢?”我一听可不得了了,原先我在讲这课时都没有想到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妙绝伦,有的说要像老麻雀那样,有的说他不那样做,不能做无畏的牺牲。就连我们班的梁晓尧――过去被老师、家长缺乏语文细胞的学生,都两次上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还那么幼稚,有时甚至有点好笑,虽然这些讨论已超出编者的意图,但是看到学生已完全进入了做“小先生”的境界中,都勇敢地跨出了不愿想、不敢说的束缚,找到了自己学习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真是高兴啊。
从这件事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我还想到了朱永新教育我们要无限相信学生的巨大潜力,你只有相信你的对象,你的教育对象,你的服务对象,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时候才会充满激情地去对待他,去鼓励他,去激发他,去激活他。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
我想新课改对于每一名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有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勇于面对这种挑战和机遇,才能成就学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