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需要挣脱思维的固有模式,去探索一些不太为人注意的事物。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新的视角和方法?总结是一种对问题和挑战的思考和总结,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理解。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一
五xxx今年九岁,是xx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他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课堂爱搞小动作,家中爱搞怪、做鬼脸。他还是一个开朗的小男孩,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同龄的小朋友,他总能很快就和大家玩在一起。
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称职的劳动委员、一名学习努力刻苦、工作负责的优秀小干部,每天带领同学们认真地清扫班级,扫地、拖地、擦黑板、擦桌子……尽职尽责。在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一个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的好朋友。在妈妈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小气鬼、垃圾王”。咦,这是怎么回事?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说他是“小气鬼”,要从3岁那年开始,小孩子会把手里的玩具随处扔掉,然后没过几分钟再找新的玩具来玩,家里经常是玩具遍布。为此,妈妈在一次非常气愤的情况下,要把乱丢的玩具全部扔掉,他听到后连声说不可以、不能浪费,飞快的收拾起来。后来,妈妈用这个方法教育他,屡试不爽,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自己整理物品、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简易的餐盒套上塑料袋就是一个小垃圾桶;
厚纸壳贴上彩纸制作出可爱的笔筒……。
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勤俭节约、变废为宝,不仅让xxx热爱劳动,也使他更加热爱生活了。这不,最近妈妈为他申请注册了小小志愿者,希望他能够尽自己的能力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用小手创造生活,用心灵美化世界。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二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转载自 KAOyAnMIjI.cOM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三
周__,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__县人,研究生学历,再读博士,教授职称。__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__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现公司所属有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__科技学院,__科技中等专业学校、__虎振技工学校、__虎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__贺阳外国语学校,贺阳国际幼儿园,__衡水中学__分校等8所院(园)校。在校生共计3万余人。公司固定资产达到79亿元。被__省委、省政府,__省军区授予“__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__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被__市委市政,__市双拥办,__市军分区评为“首届__最美双拥”人物。
一、将军队院校管理模式引入大学,用军营文化影响和培养当代大学生。
周__创办的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__科技学院,在校生25000余人,都是90后和00后的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针对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自信心和执行力强,能够担当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责任。周__首先提出了“学生管理军事化”,把军营文化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来。__科技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先后于20__年、20__年,对大学生实行了军校式管理模式,按照“组织严明,作风优良,思想过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军人素质要求,从一日生活制度到日常行为养成,都严格按照军人标准执行。被子叠成“豆腐块”,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军容严整,学生在校期间统一穿部队淘汰军装,并佩戴臂章;每日出早操,早操时间30分钟,内容主要是跑步和队列训练;队列整齐,上下课及参加各项活动,路上列队整齐行进,歌声、口号声洪亮;查铺及晚点名,辅导员每晚都要逐房检查,并不定时进行晚点名,准确掌握大学生在位和就寝情况。通过军校式管理,培养了大学生国防意识、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礼节礼貌和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军人品质。
20__年6月25日__省军区副司令员张焕学来__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参观完公司两所院校学生军事化管理后说:“一个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时时刻刻想着拥军,想着国防,支持国防建设,把两所民办大学搞成军事化管理,真的不错,大学进行军事化管理思路非常好”。
二、组建预备役连队,积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贡献。
为了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为维护国家与本地区社会稳定尽义务,20__年5月,周__董事长积极安排,主动向__陆军预备役师高炮第二团提出申请,并严格按照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标准与要求,在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__科技学院,高标准组建了两个预备役连。这是__省88所高校中,唯一两所大学建立了预备役连队,开创了预备役连队建在__省高校的先河。
为搞好这两个预备役连建设,公司先后投入60余万元,为两个预备役连购置了战备物资、装备器材,制作了多种预备役宣传板和职责制度牌。另外,两学校还投入20余万元,在两学校建立军营文化宣传橱窗,把“忠心献给祖国,把青春献给军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学军中骄子、做校园精英”等激励青年学生进步的励志格言和体现军人生活的宣传橱窗矗立在道路两边,悬挂在路灯杆上,把董存瑞、黄继光、邱少荣、雷锋等英雄任务和典型人物的照片,名人名言安装在楼道,青春热血的军中男儿,激情勃发的豪言壮语,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之目的。
自两个预备役连组建两年多来,两学校按照预备役高炮二团的要求,先后多次组织两个预备役连,完成了迎接检查、紧急拉动和年度训练等任务,受到了预备役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20__年7、8月份,为迎接__省军事日军事表演活动,__科技学院组织预备役应急连140名大学生,进行了近一个月警棍盾牌术训练。9月18日至29日,在石家庄参加了__省军区组织的军事日警棍盾牌术表演活动,受到了__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及中部战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情系部队人才培养,利用学校专业资源服务于军队现代化建设。
钟情于用知识服务部队建设是周__的又一拥军特色。__既是高校林立的地方,也是部队相对集中的地方,著名的38军,航校等部队、院校就驻扎在古城__。__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作为__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用知识服务军队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周__利用__虎振中等专业学校和__虎振技工学校汽修、数控、烹饪、焊接等优势专业资源,先后为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__武警消防总队等2万余名官兵进行培训,在用知识提高部队官兵战斗力的同时,还让部队官兵掌握了一技之长,为他们离开部队后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拥军育才,贵在潜心教、真诚帮。学校的老师们都带着对部队建设的特殊感情和责任从事教学工作。凡是涉及到部队需求的专业,他们都用心备课授课,力争堂堂成为精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喜悦,部队培训官兵毕业临走时都要给学校送面锦旗,以此来表达部队官兵对学校的培养之情。
四、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为部队选拔和输送高素质兵源。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和__科技学院,每年都把鼓励大学生参加入伍,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两学院都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军事理论教研室教师为成员征兵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广泛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广播台、宣传栏、宣传橱窗、挂条幅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军事理论课全体教师在上课期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做征兵工作宣传动员,使学生增强投身部队的热情,并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惑。三是健全保障制度。两学院制订了《关于在校大学生服役后复学学期平时成绩认定办法》规定:1、退役士兵复学后所在学期平时成绩按85分计(100分为满分,下同);2、服役期间受到嘉奖的,所在学期平时成绩按90分计;3、服役期间立功的,所在学期平时成绩按95分计。自两学校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有近千名大学生应征入伍,数百名毕业大学生入伍后转为士官,成为部队建设的生力军。
五、情系转业退伍军人,用事业吸引退役官兵来公司工作。
周__常讲,“我没有当成兵,但我特别崇拜军人,军人执行力强,忠诚职责,让人敬佩。因此,在公司和院校行政、学生管理、后勤、司机等工作岗位的人员聘用上,周__始终是青睐军人,广纳贤才,通过与驻保部队和__市军转办联系,把部队有知识、有才能、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员吸纳到两所大学工作。目前,在公司和院校领导岗位上,行政学工岗位上,教师岗位上,聘用几十名自主择业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周__还能及时解决军转干部的后顾之忧。公司宣传部田录贤20__年从安徽蚌埠坦克学院自主择业后,来到公司工作已经9年整,但该同志家却安置在沧州泊头,与家属长年分居,周__了解到该同志的实际情况后,根据该同志家属的专业特点,将其安排在__虎振中等专业学校美容美发学校工作,及时有效的解决了田录贤与家属两地分居的问题,现在这两名同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像田录贤同志这样的事例在__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不乏其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拥军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京津冀协一体化调大发展的情况下,周__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同时,创新拥军思路,努力把科技拥军、知识拥军做得更加扎实、更有成效。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四
崔__,男,1966年出生,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2月接任__市国有军粮供应有限公司经理一职。自他上任后,始终坚持军供“以兵为本”、“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谋发展,开拓进取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带领干部职工不断拓宽经营,改进服务质量,全面加强军供建设,不仅圆满完成了军供任务,还为__“双拥”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带领的军供站先后被__市委评为巾帼建功示范岗、__市粮食局评为优胜单位以及__省粮食行业评为“放心粮油企业”,同时还作为先进的个人在省军粮会上介绍经验。
崔__由于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无比的崇敬和对当兵有着无限的向往,1983年高中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报名参军。在邯郸当兵期间,他好学上进,训练刻苦,成绩显著,被党组织批准入党。由于当时部队精简,他服从大局,不得不遗憾离开部队,结束了军营生活。随后转业到__市粮食局下属张八屯粮站任副主任,在该站任职期间,他始终不忘自己是名党员、退伍军人,事事处处体现部队本色,军人作风。由于工作出色,先后到__市加录粮站、肖官营粮站任主任,他所任职的粮站都是经营红火、效益成倍增长。
2012月,崔__同志接任__军供站主任,由于以前从事的都是原粮储备收购与销售业务,对于军供他是一无所知,为尽快熟悉军供业务,他拿出军人的本色,起早贪黑,事无巨细的参与,对不懂的地方,虚心的向职工请教,当别人都下班的时候他还在学业务,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短短数日,业务方面他就做到了然于胸。熟悉业务后,他深知,“”军供无小事”。为此,他把做好军供工作作为单位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抓在手上,做到常抓不懈。他相信,只有把军供工作做好、做牢,有效保证部队的军粮安全供给,才能保证国家的祥和与稳定。当一切工作步入正轨后,他看到军供站的库房和一些器具设施已经失修和老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应急于部队。遂和上级部门申请资金进行维修改造,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核确认后拨付部分资金到位,但还有部分资金缺口时,崔__同志又通过局领导申请地方财政补助,申请上去了,但补助迟迟不下,在这期间维修改造的初期工程也已开工,崔__同志就两头奔波,一面监督工程的质量与进展程度,一面和局领导一次次的跑财政,准备所需材料与证明,经过一次次的材料完善,补助资金终于到位,而他也因为劳累奔波,人足足瘦了十几斤,有失必有得在崔__同志的坚持不懈努力下,军供站的库房储备能力由原有的3750吨上升到现有的5950吨。也因这有力地储备能力和先进的集体荣誉,市政府把市储备粮的任务交给了__军供站,使军供站的收入又递进一个台阶。
为抓好军供,崔__始终注重抓好军粮质量关,严格执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不符合质检标准的粮食坚决不入库,保障了军供品种质量,当地驻军非常满意。他在工作中积极的响应贯彻上级发布的军民融合“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平战结合”的战略方针,积极带领职工在完成军供任务的同时,拓展多种经营方式,带领职工上街入社区宣传__军粮产品,通过人际关系联系团购客户,通过他的不懈努力,使军供站的业绩节节上升。
在对部队关系上他也是表里如一,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由于当过兵他知道当兵离家千里在外的滋味与感受,知道他们所求,平时没事的时候他就带领大家排练节目,到了节假日他就带领排练队去部队慰问,送去爱心慰问品,和部队官兵开展军民联谊会,在联谊会上为官兵奉献排练好的节目,用诙谐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为部队官兵送上欢歌笑语,尽显军民鱼水之情。同时为了让广大官兵吃得健康安全、营养全面,他不顾严寒酷暑多次深入连队,听取部队官兵对军供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想方设法的为部队的军粮品种进行调剂,尽全力达到广大官兵的满意。并定期的带领专业人员去部队传授粮油保管知识,讲解如何科学储粮,以解决部队储粮难的问题。因对部队周到的服务,令部队官兵时刻感到真情的存在,以致每年他们都要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6月,某某部队要去内蒙集训途经__,上级要求__市军供站务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崔__接到通知后,立即召集干部职工开会传达会议精神,要求全站职工放弃家中所有一切事物,以做好部队后勤保障为首要任务。在保障当天,他早早就带领职工在现场安排布置,看看有无遗漏。当餐车到达后,他身先士卒第一个搬起几十斤的餐食箱,一盒盒进行发放,汗水顺着脸颊流淌湿透工作服也无暇顾及。在他的带领下,所有职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无一人喊累,只为能够让集训的官兵吃的安全健康舒心。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保障任务,并得到保障部队的好评。
驻高部队要去内蒙集训拉练,由于集训地处于荒凉边远无人的丘陵地带,当地的车辆都不愿意去那里,部队的军粮配送成了问题,当部队的后勤管理和崔__同志提出军粮配送,崔__同志毫不犹豫的答应,在他看来无论有多苦多难也不能耽误部队的任务,什么报酬,名利、辛劳统统放到一边,首要的是部队的后勤保障,只有把部队的后勤保障了才能让部队安心的训练,在得到军粮配送的通知后,崔__同志紧急召集所有员工上阵,亲自带队冒着酷暑装车,任汗水肆意的挥洒湿透衣衫,一心只想尽快的把军粮配送到部队手里。装车完毕他不顾辛劳连水也顾不上喝亲自开车带人押送,一路上和另一个司机轮换着开车休息,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到达部队集训地。看着军粮顺利的到达,没有耽误部队的需要,他的脸上才露出安心的笑容。
崔__在做好军供、服务好部队的同时,不忘为职工着想,积极为职工谋福利。近几年来,职工工资实现连年增长,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两险一金”及时足额缴纳,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这样一来职工都有了工作奔头,积极工作成为了每名职工自觉的行动。工作外也以仁义怀天下,当他知道有民间组织为__弘德家园孤儿院做捐赠,他立刻找到组织者参加赠与,为孤儿院捐献米面,奉献一份爱心。同时也积极参与民政部门组织的对贫困户以及拥军家属的帮扶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始终说“没有军人的保家卫国,我们怎能安心的享受这幸福生活,只有把军人家属安顿好了,军人才能安心的报国安天下”。
崔__时常说“作为共产党人就要严于律己,宽己待人,以仁为先,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做事情也要做到始终如一,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一定能获得成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干部,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不慕虚名,以苦为乐,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普通党员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五
回__,女,回族,大学学历,现任__店__天大面业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她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军嫂。她的丈夫闫__,现在__部队任职,上尉军衔。
她的婆婆,刘__,__天大面业公司董事长,是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__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__天大面业公司与__部队是军民双拥共建单位,连续多次被__店市双拥办评为拥军先进单位。回__任公司总经理以来,继续传承发扬长辈和公司拥军优良传统,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坚持把拥军为已任,支持国防建设,书写着新时期军嫂拥军和企业拥军的绚丽华章。
一、嫁给军人是她无悔的选择。
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认识当兵的丈夫后,她逐渐被他的诚实善良、积极进取和军人特有的气质所吸引。在决定要嫁给丈夫时,家人朋友都不理解,她们都劝她:嫁给当兵的肯定要吃苦,你要有思想准备。母亲也说:自己要考虑清楚,今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她却说:军人诚实可靠,她感到踏实,嫁给军人,她绝不后悔,再苦再累也心甘。她想,成不了军人,成为军嫂也算对儿时梦想的一种弥补。
二、勇挑重担是她价值的体现。
军嫂,意味着牺牲,意味着付出,一付柔弱的肩膀,一肩挑起家庭,一肩挑起事业。挑起家庭的重担,做丈夫的坚强后盾,这就是军嫂人生价值的体现。丈夫在66336部队,虽然离家近,但部队上管理严格,不能随便回家。老人没有女儿,她就把自己当做他们的女儿。婆婆脚部手术,连续一个月走不了路,丈夫部队工作繁忙离不开,她既要安排企业工作,又要照顾老人,每天总是早起晚归,忙前忙后,医院的医生、护士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了解情况后都说,现在这样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孝敬婆婆的打着灯笼也难找,老人真有福气。
怀胎十月,没有丈夫的陪伴,每次去做产检,都是独自一人。孩子出生时,正值丈夫去外地拉练,在妻子正需要他的关键时刻,作为丈夫的他,只能选择服从军人的天职。他愧对妻子,回__却说,“你是军人,你的身份不仅是家庭的,更是国家的。我没事,有妈在身边,就有如你在身边,我们刚出生的孩子也为有当兵的爸爸感到光荣”
企业的发展,家庭的责任,她用柔弱的双肩,坚强的挑起,用心血和感情付出。她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十年如一日,为家庭、企业尽心竭力,替公婆分忧。她对丈夫说的最多的就是:”没事,我能行,你放心在部队工作吧。”就这么简单地几个字,可又有谁能说清楚里面包含着多少情感,多少不易?!生活中勤劳、贤惠、尊老爱幼,工作中兢兢业业,被熟悉她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誉为两副重担一肩挑的“好军嫂”。
三、支持部队建设是企业家的责任。
1、塑造团队爱国情怀。没有国家安宁,哪有企业发展,她将爱国拥军活动纳入公司文化建设。每逢“八一”重要节日,邀请部队和市国防教育办的同志到企业进行国防教育;走进军营进行学习,每年组织员工进行军训,到66336部队师史馆参观学习,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每年清明,积极参加市双拥办组织的祭奠先烈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3、接收退伍军人和家属就业。多年来,公司共安排60名退伍军人,转业干部10名到企业就业,帮40余名军属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
四、企业发展壮大是她不变的追求。
除了照顾好家庭,军嫂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作为企业领导,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富有是她永远不变的追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政策引导下,为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方考察,引进水上乐园项目,同时筹划新建民用粉生产线,为企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十几年来,正是由于她默默无闻和任劳任怨地支持丈夫全身心投入国防事业,他丈夫多次立功受奖。这军功章当然也有她的一半。企业在她的经营管理下,持续健康发展。这就是她,用一身正气的行为诠释着一名普通军嫂和爱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把支持国防建设作为永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六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看病“三个一样”
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击非典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七
钟南山是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他毕业北大医学院,中国工程院士,到广州医学院教书,可以说是我国流传病毒学的领军人物。在前不久钟南山还荣获共和国勋章,可以说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讲钟南山南简介和事迹。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母都是著名的医生。他自己于1960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到了广州医学院后,平时他不仅参加教学工作,还在第一附属医院当了一名医生,每月按时坚持给病人看病。7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呼吸系进行进修。从此以后,他便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专门从事呼吸疾病的专家。几十年来,他从教学,医疗,科研等几方面,在研究呼吸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因为对呼吸疾病的突出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我国的广东和一些其它地区发生了非典,国外的一些不谋好心的坏人借机想丑化我国。钟南山院士作为防治非典的专家,为了戳穿他们的阴谋,他利用参加国际会议的大好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发生在我国的这一突发事件,使与会人员弄清了真相,维护了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2020年新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后,面对着一开始的乱象,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通过自己仔细的研究,也凭着自己几十年在这方面的经验,他很快地做出了科学的判断,为及时地阻止疫情的蔓延与扩散,争取到了十分宝贵的时间。
钟南山院士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大学当老师,还是在医院当医生,或是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他都是勤勤恳恳,尽职敬业。尤其是他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和2020年阻击新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他带着六十七岁和八十四岁的身躯,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生命危险,亲临疫情第一线,为2003年抗击非典的胜利,和这次成功狙击住了新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与扩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钟南山院士在两次抗疫斗争中,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年事已高,冲锋陷阵,亲临一线,实地调研,与同行交流,现场指导,言传身教指导年轻医生救治患者,其作风平易近人,是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长者。
钟南山院士爱党爱国爱人民,是国宝级的医学专家,医术高超,德高望重,国人敬重他,感谢他。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八
李素丽,女,汉族,1962年出生,是北京市公交总公司汽一公司第一营运分公司21路售票员,1998年起从事“李素丽热线”管理工作。在18年的售票员工作中,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先后荣获全国五四奖章及“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用力去做只能到达称职,用心去做才能到达优秀。”日前与全国劳模李素丽交谈的时候,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她“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崇高境界。
李素丽衣着得体,言谈有素。对此,她自信地说:“我的形象代表的不是我自己,对内我代表首都,对外我代表中国。”
从售票台到热线平台,是什么使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光芒耀眼?她坦言:“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心和爱心,只有把自己和职业融为一体,把自身价值和本职岗位紧密相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把本职工作干好。”
为了给聋哑人带给优质服务,李素丽学会了简单的哑语;为了使外地人在北京有亲切感,李素丽一有机会就学习方言;为了给不一样层次的乘客带给优质服务,李素丽不断“充电”,目前已经是一位硕士研究生。她说,做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很不容易,只有学到过硬的本领,才能为百姓搞好服务。一个好的售票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个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外交家。工作中,李素丽常常试着与乘客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乘客着想,发奋把握乘客心理,常常几句话就化解了车厢里的矛盾。她说:“车厢就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化解矛盾是售票员就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谈起对焦作的印象,李素丽高兴地说,来焦作之前她在网上查阅许多资料,对焦作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当踏上这块土地时,她还是感到出乎意料:焦作的城市建设十分好,整个城市不仅仅美丽,而且整洁,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全国公交战线的一面旗帜,记者请李素丽就我市公交事业发展谈一点看法。她亲切地说,虽然来焦作时刻很短,但却感受到了焦作公交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用心的工作状态,这是公交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公交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优质服务十分关键,只有紧跟时代需求,不断研究和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公交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坚信,李素丽的焦作之行对提升我市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必将产生强劲的推动力。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九
xx年的3月20日,在xx保局中层干部竞聘会议上,一位中年女性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饱满的工作热情、执著的敬业精神,再一次脱颖而出,出任机保局稽征一股股长。她,就是县第xx届人大代表,被很多参保职工亲切称为“汤姐”的xxx。
xxx,女,汉族,中专文化,生于1957年7月,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99年2月调入开江县机保局,先后担任机保局统筹股股长、稽征一股股长。
该同志曾在开江县化工厂工作,此间,无论是厂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对其赞誉有加,进入机保局工作以来,几年如一日,默默工作,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为推进全县机保工作,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参保率、保险费征缴率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三个百分之百)的总体目标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心怀机保工作,用真心谋求发展。
1999年2月,xxx刚刚调入县机保局,被分配到统筹股工作,适逢机保局正在进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试点,她还来不及熟悉情况,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地与各单位核对离退休人员名单和养老金标准,与邮政、银行、信用社联系发放事宜。为了保证工作进度,常常放弃星期天,牺牲节假日。xx年3月,为了解决经费自筹的乡镇卫生院、牧科站、农机站职工的参保问题,已是统筹股股长的她积极争取县卫生局、畜牧局、农机局的支持配合,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与股室成员一道逐个乡镇去宣传政策,逐个单位甚至逐人地去动员,一个月内,所联系的7个乡镇、21个经费自筹单位的355名职工(其中离退休职工72名)全部参保,为实现社保自救,进而实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参保率“百分之百”的目标做出了贡献。为了征收保险费,再远的单位也必定亲自前往,再大的委屈也能忍受。“一切为了工作,一切只为工作”,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xx年底,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全县六所差额拨款的医院拖欠保险费比较严重,为扭转这一局面,xx年起,她花大力气,下狠功夫,针对重点、难点单位,运用“泡蘑菇”的办法,给几所医院的领导讲清了政策,赢得了理解和支持,与他们分别签订了按月缴纳的协议,为实现保险费征缴率百分之百打好了基础。同时,为了保证机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内办公经费相对吃紧的情况下,多次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垫付办公费用。
情系参保职工,拿爱心对待服务对象。
工作中,xxx总是待人热情,以帮助别人为最大快乐。倡导并身体力行使用文明用语,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让一个座、递一杯茶,问一声好”,对年迈体弱的离退休职工,接上楼,扶下梯,送出门,被无数参保职工亲切地称为“汤姐”。
为民解忧,把热心献给参保人员。
xx年底进行的乡镇涉农事业单位的改革,全县分流了170余名人员,做好该类人员的。续保工作不但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也能有效消除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于此,她一方面查文件、找政策,给局领导出谋划策,一方面积极主动地与分流人员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他们理思路,出点子。同时,利用县人大代表的身份,以议案、提案形式为分流人员呼吁,积极争取乡镇领导的支持和理解。截止xx年底,各乡镇的分流人员,大都由乡镇补缴了分流以前的保险费,完善了手续。分流以后,部分人员转入社保,部分人员以个人身份继续在机保局参保,取得了划解矛盾于无形,维护稳定于未然的良好效果。
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总要付出过人的心血和汗水,xxx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敬业精神,以她的实际行动在机保工作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示了新世纪职业女性的勃勃生机和崭新风貌,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机保事业。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
1、王曙群:16年坚守缔造“太空之吻”
30年来,航天科技集团王曙群甘于寂寞、爱岗奉献,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以匠人之心铸航天重器,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完成论文15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再到天宫、天舟,王曙群和他的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任务,受到业界高度评价,赢得崇高荣誉,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之一。
2、张雪松”助力中国高铁占领世界级技术“制高点”
在中国高速动车组研制生产中,中国中车张雪松带领团队攻克了铝合金车体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助力中国高铁占领世界级技术“制高点”!他创新完成20多项工装设备技术改造,弥补了进口设备缺陷,保证了动车组生产的顺利进行。将技术创新融入进“中国创造”,正是新唐山张雪松式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铁工人,支撑着中国高铁跑出了世界速度。张雪松曾说过:“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付出体力劳动,而是要勇于站在新技术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3、张黎明“黎明出发,点亮万家。
多年来,国家电网张黎明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2年,累计巡查线路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成了同事眼中的“活地图”;他从对抢修工具小改小革到对创新“上瘾”,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带领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将“黎明出发、点亮万家”服务百姓的真情送到千家万户,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4、陆建新:见证中国速度,建设中国高度。
来自中国建筑的陆建新,参加工作37年来,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先后参与44项工程建设,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中4座的主体结构。作为总工程师参建了十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作为钢结构项目经理参建了时年广州第一高楼广州西塔(437.5米)、时年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441.8米)、如今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600米)。他勇于创新突破,带领团队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
5、尤良英。
尤良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4月出生,重庆市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两委委员。辛勤劳动,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常年无偿帮扶各族困难职工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离不开”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了27年的尤良英,靠种棉花和发展林果业过上了好日子。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夫妇因受雇采棉而与尤良英相识。此后,尤良英十年如一日帮助这个困难家庭,不仅先后借出20余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发展生产,还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术,引导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一家走上勤劳致富之路,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2019年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6、库尔班·尼亚孜。
库尔班·尼亚孜,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1964年5月出生,乌什人。现任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他敢为人先,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2003年拿出家里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了前进镇小学,并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送孩子学习双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摸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源源不断扩大招生计划。积极开设国学课堂,通过设立孔子像,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唱京剧、练书法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千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改变了命运,对双语教育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获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2019年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一
王瑞军承德黑山铁矿井采车间班长,1970年6月出生,0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学历。
王瑞军同志自分到井采就每天奋战在井下生产第一线。寒来暑往,冬去春回,青春岁月换得两鬓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铁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他凭着对矿山的无比热爱,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在采矿战线上一干就是22年。
干一行爱一行扎根矿山无怨无悔。
现年45岁的王瑞军,是一名车间带班长,黑黑的脸膛映衬出他憨厚朴实的性格,满是老茧的双手诉说着他矿山的传奇。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成为带班长,他用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默默地激励、鞭策着自己。在平常的工作中总是冲在最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干,从不计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车间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党建和学习方面,他结合工作实际,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坚持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和车间的发展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职工队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深化车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未发现违法、违纪现象。
他总说,做一个新时带的矿工,不仅要能吃苦,而且还要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为此,他把学习技术作为大事,虚心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他积极参加矿上举办的安全活动和周末大讲堂的技术课程学习,业余时间经常挑灯夜读,他刻苦攻读了《非煤矿山概论》、《地质学》等书籍和非煤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
王瑞军同志在工作中胆大心细,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夺得了一次又一次高产成绩。为顺利、安全的将6kv电缆从580拉至各个变电硐室,协助动力工段完成电缆沟的打孔工程,工程总里程约米,耗时5天;组织职工积极实施水仓有664m迁至652m工程,且在3日内全部完工,使得井下生产正常进行;冬季提前组织职工着手开展了井下防寒保温工作,在652m、664m、640m、628m四个工作面共设置防寒帘22门,保证了井下冬期的正常生产;积极配合矿山设计院六大避险系统的选线工程,为日后能够加快投入运行、确保井下安全奠定了基础;在628m两个硐口加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652m、664m、640m、628m四个水平规范了井下主巷的风水电三路管线的吊挂,协助车间领导圆满完成了2月6日的井下二级标准化验收工作;。
作为一名带班长,工作比较辛苦,劳动强度大,所在的车间有四个工作面(652m、616m、640m、628m)战线长、路程远,冬期温度低,滴水大,运输线长,生产条件差。面对困难,他从不退缩,总是迎难而上。在通过b0风井从628m往580m拽电缆时,明知道危险系数大,工程量大、时间任务紧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去组织协调该工程,最终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人们不得不服,竖起拇指说:“到底是党员,就是不一样。”
艰苦的条件,困难的环境,越能显示出共产党员的本色,显示出先进的风采,显示出工人阶级的博大胸怀。由于他的技术过硬、管理能力突出,自然拉他到小井做事的人也不少,面对各种诱惑,他选择拒绝。去年他一个亲戚开了一个小选场,专门登门邀他到选场做事,并许诺他目前双倍的工资,但凭着他那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想到组织多年对他的培养教育和关心,想到自己那奋斗不息的理想和追求,想到那些与自己深厚感情的工友,他婉言谢绝了亲戚的好意,毅然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与同志们手把手,心连心地创下一个又一个高产记录。
工作22年月月出满勤,不仅从没病、事假,而且还有300多个周末在采区度过。家里的琐碎事妻子从不让他插手,兄弟建房屋从不让他分心,在“小家”和“大家”的天平架上,他默默地把砝码放在后一头。四月春忙时节,妻子打电话让他第二天请一天假忙农活,他当时答应了。可当听说溜井出矿遇到困难,班里人手又少,第二天他又主动请战,硬是撂下家里的农活而不顾,又下到各个工作面去了,与爆破技术员协商,与铲运工交流,认真实施出矿方案,一天就完成了两天的工作量。硬是把亏欠的出矿任务给补回来了,这就是他的追求,但他追求的不只是小家庭,脑子里装的是大家、企业。
在特殊困难的条件下,以他那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创造一流的工作。他进矿22年来,放弃轮休680多天,累计拖班加点620多天,22年干了26年的工作量。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能记下闪光足迹,编出动人的旋律,奏响宏伟的乐章。工人们赞扬他是“迷于矿山的一颗铆钉,注入铁海的一杆钢锚。”二十二年如一日,这绝不是一时的冲动,那为何能持之以恒,他的动力来自何处?就来自身上所展现的新时带矿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二
“老太喜欢吃甜的家里光果树就有好几棵……”提起养母黄亚兰,周汉龙总有说不完的话。家住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59年前,8个月大的他,被周伯禹、黄亚兰夫妇收养,取名叫“汉龙”。夫妇俩如亲生父母般,精心呵护他成长。
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周汉龙总是充满感激。“不论亲生的还是非亲生,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
1985年春节,养父母替周汉龙举办了婚礼。第二年,养父周伯禹突发疾病去世,“老伴去世后,我身体越来越差,汉龙夫妻两人一边种植蔬菜大棚,一边照顾我,一家人和和气气的。”
92岁的黄亚兰说起儿子儿媳的好停不下来。然而平静美好的生活却在2005年发生了变化。黄亚兰出门时不慎摔断股骨,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当时周汉龙种植蔬菜大棚,儿子尚未毕业成家。他不仅要兼顾大棚,还要求医问药,照顾母亲生活起居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夫妻俩人肩上。有人劝说周汉龙将养母送去养老院,他却从未动过这个念头。
每天清晨5点起床做饭,半小时喂完饭,然后跟养母聊天,推她出去散步。另外还需要定期剪指甲、擦身子、换洗衣服。光阴如流水,匆匆不回头。岁月的风霜爬满周汉龙的额头,照顾养母这件事也从“责任”成为“习惯”。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周汉龙对长辈的孝顺对儿子周志祥也产生了影响。老人瘫痪的头一年,周志祥就主动接过照顾奶奶的重任。如今端饭、端便盆都是驾轻就熟。
周汉龙说:“无论孩子以后能不能出人头地,孝顺长辈,对长辈好是最重要的。”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用亲情和孝心,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用实际行动给儿女们树立着榜样。邻里之间提起他都赞不绝口,面对众人的赞扬,周汉龙显得很平静:“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是子女最起码的责任,过去父母辛劳将我养大,现在是我报答的时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三
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选择服从大局,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半个多世纪,无论顺境逆境,他选择淡然处之,将英雄过往尘封在沧桑的记忆。95岁高龄,在新中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时,他又一次挺直脊梁,向祖国和人民致以崇高军礼。他,就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兵张富清。
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没有谁,比逝去的战友更值得尊敬。党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奉献,一日的宣誓,就是终身的奉献,在战火中穿梭,在清贫中屹立,是那坚韧不拔的品质,是那忠于党和国家的精神。张富清完全有条件为自己的家庭谋取便利,可是他没有。始终恪守“党和人民的要求”,标注他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就是这种精神境界,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张富清的一生,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面对这样一位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英雄,我们除了致敬,更应懂得他的选择。这样一位老革命,老红军,老英雄,是深受人敬佩的,深受人爱戴的,更重要的深受人尊重的。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纯粹,这正应该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当代党员所追求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管什么年代,忠于党和国家,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状态是需要从内心深处形成的。没有这样一代人,一代英雄的献身奉献,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自由和幸福,同时我们也要全力付出,创造更好的空间环境给我们的后代,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努力,勤勉,忠诚,爱国,和谐,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经历过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屡建奇功,转业后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把“功劳”尘封于“箱底”,连儿女都不知情。直到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其事迹被发现。
学习张富清无畏牺牲精神。张富清参加过数次激烈战斗,有的战况惨烈到“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每次战斗他都能冲锋在前,多次负伤不下火线,先后荣获两次“战斗英雄”、一次“人民功臣”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多次。张富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要有张富清这种敢冲敢上、能冲能上,冲锋陷阵的战斗精神,面对困难与挑战、面对坎坷与荆棘,敢碰“硬钉子”,敢啃“硬骨头”,敢于说“行”、干则能“赢”。
学习张富清默默无闻工作精神。1955年,已是正连职军官的张富清,在其所在面临调整,需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时,战功赫赫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陕西,但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方为党工作。这样在恩施最艰苦地方来凤,一待就是六十多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面对“危难”主动“请缨”,主动“下到”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学习其扎根基层、奉献山区,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学习张富清无私奉献精神。张富清不但自己“下得去”,而且在国家困难之际让家属“下得来”。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地区领导职务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精简人员首先“向自己开刀”;张富清做白内障手术,面对医生给他推荐的7000多元到两万多元的晶体,他选择了跟普通病友一样只有3000多元的晶体。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党员干部当学习张富清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一心为公、克己奉公的牺牲奉献精神;学习他克勤克俭、艰苦朴素,一心报国、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不问前程、但行好事。
2019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学习体会。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四
李xx,就职于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她是新兴际华集团橡胶技术首席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九三学社成员,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橡胶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率先垂范,技术团队成绩斐然。
李xx同志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工作30年,始终走在行业技术前沿,是高分子材料研究应用技术领军人物。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主导研制的“耐250℃高温特种作业鞋”已成功被某军采用,填补了国内空白;“用于输送直接饮水橡胶密封圈”成功通过英国wras环保认证,是我国首个通过该项检测的产品,开启了我国直饮水密封件走向欧美市场的先河;“三元乙丙橡胶密封件”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使用寿命可达120年,开创了“百年胶圈”的奇迹,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还有多个项目对行业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果多次获省市奖励,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所带领的技术团队中先后有4人走上公司中层管理岗位,有8人获得公司“科技创新模范”称号。
勤奋敬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李xx同志获得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发表论文10余篇,研发新产品600余款,技术创新成果130余项,多项成果获省、集团奖励,2017年至2019年共获资金资助2608万元。
她主持开发了排水胶圈、燃气胶圈、热水密封圈、epdm在出口胶圈中的应用等多个项目。硫化鞋靴的研发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一流设计师展开合作交流,设计开发了毕加索、彩虹等一系列系列鞋类产品,在传统硫化鞋产业中拓展出了新的鞋类设计理念、应用了制鞋新工艺和新材料;应急救援多功能安全防护鞋产品研发项目,在应急救援防护装备设计中加入了新的设计思路,产品采用新型防水面料制作,结合快速穿脱功能,有效解决了救援人员在救援工程中透气排汗、防水速干、快速穿脱及穿用舒适性等问题;军警品鞋靴研发项目,协助军队研究所成功开发出了军用防油鞋,并主导编写了防油鞋的军需标准。
在微晶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研制与应用中,她和团队将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橡胶体中,形成互穿网络的高分子弹性体,有效地提高橡胶的物理性能和动态性能,并将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应用到橡胶制品的生产中,以改善橡胶制品的性能,项目对于新材料在橡胶领域中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特种橡胶行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止滑橡胶材料研发,增加宏观层面的花纹设计和改变鞋底表面形态,调整配方特别是生胶和填充体系,增加材料内部变形滞后造成的损耗因子,提高橡胶表面和湿滑地面接触的摩擦系数。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五
1、王曙群:坚守缔造“太空之吻”
30年来,航天科技集团王曙群甘于寂寞、爱岗奉献,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以匠人之心铸航天重器,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完成论文15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再到天宫、天舟,王曙群和他的团队总装的对接机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任务,受到业界高度评价,赢得崇高荣誉,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之一。
2、张雪松”助力中国高铁占领世界级技术“制高点”
在中国高速动车组研制生产中,中国中车张雪松带领团队攻克了铝合金车体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助力中国高铁占领世界级技术“制高点”!他创新完成20多项工装设备技术改造,弥补了进口设备缺陷,保证了动车组生产的顺利进行。将技术创新融入进“中国创造”,正是新唐山张雪松式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铁工人,支撑着中国高铁跑出了世界速度。张雪松曾说过:“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付出体力劳动,而是要勇于站在新技术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
3、张黎明“黎明出发,点亮万家。
多年来,国家电网张黎明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2年,累计巡查线路8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成了同事眼中的“活地图”;他从对抢修工具小改小革到对创新“上瘾”,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0余项,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带领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将“黎明出发、点亮万家”服务百姓的真情送到千家万户,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4、陆建新:见证中国速度,建设中国高度。
来自中国建筑的陆建新,参加工作37年来,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先后参与44项工程建设,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中4座的主体结构。作为总工程师参建了十年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作为钢结构项目经理参建了时年广州第一高楼广州西塔(437.5米)、时年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441.8米)、如今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600米)。他勇于创新突破,带领团队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
5、尤良英。
尤良英,女,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4月出生,重庆市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三团十一连两委委员。辛勤劳动,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常年无偿帮扶各族困难职工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离不开”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了27年的尤良英,靠种棉花和发展林果业过上了好日子。皮山县农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夫妇因受雇采棉而与尤良英相识。此后,尤良英十年如一日帮助这个困难家庭,不仅先后借出20余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发展生产,还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术,引导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一家走上勤劳致富之路,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
6、库尔班·尼亚孜。
库尔班·尼亚孜,男,维吾尔族,中共党员,1964年5月出生,乌什人。现任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他敢为人先,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拿出家里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了前进镇小学,并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送孩子学习双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摸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源源不断扩大招生计划。积极开设国学课堂,通过设立孔子像,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唱京剧、练书法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千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改变了命运,对双语教育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获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20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六
95岁,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原副行长。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入伍,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复员转业后,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生活,克己奉公、为民造福。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尘封功绩,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在简陋的屋子里读书看报平淡生活。
荣耀已是过眼云烟嘱儿孙努力工作奉献。
昨日,张富清的颈椎有些不适,又住进了医院。虽然是个老毛病,但头晕心烦的症状还是很折磨人。
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后,因为身体原因,张富清无法亲赴北京参加表彰活动,最终由大儿子张建国代他赴京。小儿子张健全说,他太了解父亲的心思了,老人的荣辱观、名利观非常单纯,那就是会不会给党和组织添麻烦。
深藏功名六十余载,今年才敞开心扉接受媒体采访,张富清也有很周密的考虑:“我95岁了,不可能给组织增添什么麻烦了,把以前的经历讲述出来,我也没有太多顾虑。”
对于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与赞扬,老人心情非常平静。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很少关注有关自己的报道。老人依然生活在简陋的屋子里,读书、看报、关心天下事。
在此前获得的荣誉中,张富清比较看重中共中央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认为这是组织给他的最高荣誉,但他也仅仅是收藏好荣誉证书,并没有流露太多的喜悦。
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时,张富清也是在住院。相关领导到医院看望他,他站起来表示感谢,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张富清总是嘱咐子女和孙辈,党和组织的恩情很重,决不能被声名所累,躺在荣誉上享乐,要以更努力的工作和奉献,回报组织的肯定。社会各界对张富清表示慰问和敬意,他不厌其烦得体地接待,但他从不向别人说教,总是谦逊地表达谢意,还用笔和纸一一记下来。
在北京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是张富清感到最兴奋的时刻。事后接受采访时他说,当时他有很多话想要表达,但说出来的并不全面。
从北京回来后,他其实一直沉浸在幸福中。但是他没有改变平时的生活习惯,还是很早就起床,和老伴一起去买菜;还是崇尚至简的生活,吃着清淡的食物。儿女晚辈们担心,老人的心情起伏会影响身体状态,但他该学习就学习,该休息就休息,丝毫不为名利所累。
受父亲的影响,张健全和兄弟姐妹们都不热衷于荣誉,他们只希望父亲健康地生活。他欣慰地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经过了甘愿默默无闻到获得最高荣誉,父亲的心态非常淡定,身体状况也保持得很好。
黄群。
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生前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8月20日,他因台风中抢救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
妻子参加表彰活动心灵得到洗礼。
荣誉的背后是更多的责任与担当。
去年8月20日,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码头,狂风肆虐,大海咆哮,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面临险情。危急时刻,黄群同志率所里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冒着狂风涌浪对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不幸被巨浪卷入海中,壮烈牺牲,年仅51岁。
黄群等人英勇无畏搏击风浪的感人事迹,经楚天都市报等全国主流媒体报道后广泛传播。
209月,中共中央追授黄群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月,黄群获评“中国好人”。中宣部授予“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辽宁省政府追认黄群等人为烈士。
“英雄并没有远去,留下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一往无前!”昨日,受单位委托,第七六〇所党群办主任王维伟赶到北京。他在电话中介绍,一年多来,单位上下向英雄学习致敬的热潮从未退却,组织生活会、专题研讨、主题党日等活动无数次围绕英雄展开。今年8月19日,集团举行了英雄事迹一周年纪念活动。
“关键时刻为了国家英勇无惧,他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大学同学黄东对本报记者说,国之重器镌刻着黄群的聪明才智和奋斗足迹,他为祖国的军工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当之无愧。
昔日大学同学也为黄群感到骄傲,两个月前,班级在广州举行毕业30周年聚会时,还追忆了黄群同学的音容笑貌和种.种往事。“其他同学没有来,还可以电话、视频联系,下次也有机会再见,唯有黄群,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聚会尾声,黄东一席话让大家百感交集。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谢宇翔介绍,去年12月23日,学院轮机工程1701班成为该校首届“黄群班”,校友黄群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新船海人奋勇向前。
昨日,黄群的妻子亢群也赶赴北京参加表彰活动,进京路上她心情还很沉重。不过到了活动现场,再次回看黄群等模范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事迹,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人物,一语语感人而纯朴的信念,让她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亢群说:“这份荣誉来之不易,荣誉的背后是更多的责任与担当,使命的召唤让我们无怨无悔。”
马旭。
84岁,我国空降兵第一代女空降兵,省军区武汉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她将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木兰县,用于教育、公益事业,获得感动中国人物。
84岁当军运志愿者还第四次考研。
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国富民强。
“坚守初心使命无私奉献社会”,这是马旭昨天作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在座谈会上的发言题目。座谈会结束后,接到记者电话的她仍难掩激动:“能参加这个座谈会,还能代表湖北武汉发言,我很荣幸。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国富民强,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十来岁参军,马旭离开家乡黑龙江木兰县已有72年。今年6月29日,她再一次踏上了故乡的黑土地。当中巴车行至木兰松花江大桥时,马旭走下车,扶着大桥栏杆,望着东流的江水热泪盈眶,口中反复叨念,“回来了,我回来了!松花江,你的女儿回来了!”
1947年,马旭正是从松花江畔参军离乡。母亲把一枚铜钱缝在她的衣服里,马旭一直珍藏着。上世纪50年代,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她将工资和那枚铜钱一存进了银行,这也是她最早的存款。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笔钱达到了1000万元,又被她捐给了家乡。
如今的马旭并没闲着,每天她和老伴颜学庸6点多就起床,学半小时外语,然后在附近的广场上骑车锻炼,买菜做饭,读书看报。今年4月,老两口来到武汉市妇联,强烈要求参加军运会志愿服务。经过商量,武汉市妇联建议马旭夫妇发挥他们当军医的优势,在应急救护领域,提供初级医疗救护培训志愿服务。老两口填表后,正式成为军运会志愿者。
马旭家的桌子上、柜子上、床头上,都贴满了中日文对应的词语小纸条。五年前,她就开始备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不过三次考试都卡在了外语上,“年纪大了,很多单词都记不住。”不过马旭没有放弃,今年她还准备报考,每天抽时间背单词。
不少人关心地问老两口:“你们的钱都捐了,那你们的生活怎么办?”颜学庸说,他们还有退休工资,而且简朴的生活习惯一如既往,每个月的收入保证生活绰绰有余。现在老两口在学习之余,还在搞一些科研,生活很简单也很快乐。
马旭坦言,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她的内心很不安,因为她觉得自己做的还很不够,“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点小事情,就获得党和国家颁发的这么大的荣誉。”她说,荣誉对她不仅是激励和鞭策,也是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李道洲。
生前系空降兵某旅直升机团场站汽车连七班班长。年,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义无反顾、勇闯火海,救出一对年迈夫妇后,第三次冲进火场救人时,不幸壮烈牺牲。
妻子出席表彰活动时向本报吐心声。
如果再来一次他还会冲进火场救人。
“道洲是军人,救人是他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再来一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人。”昨日,在京参加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的李道洲烈士妻子王慧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
2018年3月3日,武汉市洪山区东湖花园小区,一户居民家突发大火。正在休假的李道洲听闻消息,先后两次冲进火场,救出一对老夫妻。当他第三次冲进火海,试图救出老夫妻患有脑瘫的女儿时,被滚滚浓烟吞噬,壮烈牺牲。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后,他舍己救人的壮举传遍大江南北,他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亿万群众。
当年3月5日,李道洲被批准为革命烈士。之后,他被追授“武汉青年五四奖章”“信阳青年五四奖章”“湖北青年五四奖章”。6月,武汉市追授李道洲“武汉市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8月13日,李道洲被空降兵某军追记一等功。
昨日,李道洲又获评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楚天都市报记者连线李道洲妻子王慧,她已于9月2日从武汉启程前往北京,代表牺牲的丈夫参加表彰活动。
王慧说,丈夫是一位军人,救人是他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毫不犹豫地去救人。“感谢国家、培养了道洲,我为他感到自豪。”
王慧说,丈夫牺牲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她一家提供了很多帮助和关爱。一年半过去了,家人也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生活慢慢恢复平静。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们一家已搬到了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东林外庐小区,本月儿子翔翔已上小学一年级了。爸爸被追授的各种荣誉称号,翔翔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具体含义,但他知道爸爸是个英雄。一次,翔翔在街头看到印有爸爸照片的宣传画,便对王慧说:“妈妈,这是爸爸,他是个英雄。”翔翔很懂事,回到家里几乎从不提起爸爸,因为他怕爷爷奶奶听到会伤心。
王慧说,目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她会照顾好公公婆婆,让道洲放心。
李道洲的父亲李春旺得知儿子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后说,“感谢党和国家、对道洲的培养,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和家人会化悲痛为力量,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劳动模范的人物事迹简介篇十七
劳模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劳模的模范事迹对广大职工劳动竞赛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形象、生动的学习教材。这几天国网各个下属神华集团公司努力营造学劳模、赶劳模、当劳模的浓厚氛围,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职工争当先进模范、争创优良业绩,为国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己任。在学习劳模中,我注意做好“四个结合”。
埃库谢结合实际情况学。不同的工作情况不同,任务不同、特点也不相同;即使相同的工作,陷入在不同地区所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不尽相同,目标和任务也各有著重。因此,在学习劳模活动中所,我针对工作指由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所突出产业特点,抓住当前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学习揉合借鉴先进劳模的有益做法,学习技术能手、行业先进典型的典型行业事迹和先进经验,投身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发明,提高质量和效益。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我要象劳模那样,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学习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才能并使自己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从而不断持续提升自己连续不断及时发现问题、透彻系统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解决困难水平,才能成为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惹事。通过学习培养浓厚深重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从而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是结合工作重点学。时期各个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任务不同、工作也各有侧重。在学习劳模活动中同,相配合科室近期工作重点,学习劳模人物立足本职、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和困境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技术创新精神,总结劳模在工作中创造出来的鲜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成功做法。通过学习劳模,进一步焕发了我浮现的劳动热情,激发创造活力,集中聪明才智,在实际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其从一言一行做起,通过勤奋扎实、富有成效地工作在工作树立国网菲律宾人的良好形象。
三是结合自身实际学。在向先进典型学习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迹结合自身特点一般来说和工作实际开展学习,用劳模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劳模的生平鼓舞自己,振奋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真正在学习优良中有所启迪、有所收益。专门针对工作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优长和偏低,对照劳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查找差距和问题,确定学习榜样,制定学习计划和措施。本着“如何立足岗位学劳模、赶先进、讲奉献、见行动”学用结合。用劳模的事迹增添进取心,用典型的经验提高素质,用典型的业绩增长振奋精神,把典型性学习典型的过程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钻研从而把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是结合岗位职责学。从事的工作不尽相同,具体承担责任也不一样,努力的轴线和各不相同目标也千差万别。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普遍学习劳模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岗位职责搞好学习。相同行业、相同岗位上才的先进典型相近的模范事迹,不光是自己身边的典型,学习起来更加感到生动和亲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也有很强极佳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立足行业特色,把学习紧密结合王之卓同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结合起来,使我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劳模言论的精神实质,并用于工作婚姻生活的实践,始终坚持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绘就人生最美好的画卷。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我既注重搞好学习,更做好学习成果的转化。通过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坚决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落实,重学习、轻转化的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工作重点、自身实际、岗位职责开展学习活动,使学习更加紧贴实际、紧贴工作,提高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在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