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教育事业,珍视与每个孩子的相处时光,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积累与成长。我深受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启发,学会了反思与总结,真正爱上了读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不断追求真理,并将其融入实践中。我坚信,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我能够实现桃李满天下的“园丁梦”,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篇一: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我感觉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的。
最近新课标学习以后,我一度感觉教语文真累,感觉自己接下来的语文教学生涯很迷茫,又回头去看这个书,书中有一段话,我感触很深:课堂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让课程变得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努力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文史哲的底子,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课后一位教师问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这段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用心备课,是有全局性,规划性地备课,我们努力备好的不是这一节节的课,教给学生的绝不是局限于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而是点点滴滴,身体力行。我想就是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让学生信你,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倾听,去思考,让学生尊重你。好运气,藏在你的实力里,也藏在你不为人知的努力里。
语文学习其实是无边无际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科的学习种类有时多种多样。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读完此书,感觉自己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未来,我任重而道远。
篇二: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结合真实教育情境给出了100条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在这本书中感触最深的是第74条建议: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谈谈我对这条建议的理解。
第一条: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科学。而这些规律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交通、建筑、通信、医学、能源等。学生要学会关注周围的世界,例如高速的限速180km/h,无线电波通信,红外扫描仪等。
第二条: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大家统一有一个认识就是在高中物理中电磁学难于动力学,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一个认知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电磁学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推到整理。例如磁感应强度类比于电场强度,电势能类比于重力势能等。
第三条: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高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生关于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描述经常词不达意,学生需要锻炼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第四条: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物理中导学案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不能有效的回答出相关问题。在理解能力上需要进行加强。尤其针对一些概念需要学生逐字分析。
第五条: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物理中有些公式形式比较相像,例如E=BLV,F=BIL等学生书写经常张冠李戴,还有,大题的书写也存在问题,例如书写不工整,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六条: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物理3-5的学习中,知识的逻辑顺序非常强,例如阴极射线到电子的发现到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到波尔理论到电子云。因此要注意知识间的逻辑性
第七条:能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篇三: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教师最重要的备课是读书,读书也是永远的备课。教师读经典,如一段诗歌,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心灵的滋养与升华。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的确如此,前不久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
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甚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会思考的同时,也要努力让自己学会反思与总结,缺失了这一环节,学习和成长也必将成为天方夜谭,因为我们职业生涯中的“阶梯”没了。美国教育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了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教师成长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教育反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篇四: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书是人生一大幸事,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明白道理,还能提升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享受。读书带来的益处多多,这种幸福感无法被替代。作为一名教师,很幸运能有两个假期去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这个假期,我再一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如何成为一名教师的看法。
一。教师需要保持静心
我认为,静心应是每位教师的重要素质。我们要静心地备课,静心地复习,静心地与学生交谈,静心地研究教学,静心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静心地总结教学经验。其中,读书是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所强调的,阅读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智育”手段,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学科能力提升的关键。
二。兴趣是教育的源泉
兴趣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对我们的课程产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要俘获学生的心,首先要思考如何引发他们的兴趣。无论你是谁,你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师,如果你想吸引学生并探索他们的兴趣,思考是一个好方法。在这个阅读无处不在的时代,让阅读像身边的空气一样清新自然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展兴趣、提升能力。而要做到这些,首先教师需要保持静心和兴趣。学生的竞争意识就是尽力唤起学生对不同科目的兴趣,当他们渴望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渴望理解课程的奥秘,你就更接近他们的心灵一步。同时,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探索者,孩子们充满好奇,作为老师,我需要培养他们接触未知的能力。帮助他们根据我提供的提示发现新内容,理解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做可以从中获得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次翻阅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是能获得启发。当你觉得内心力量不足,需要充电的时候;当你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有效传授知识的时候;当你因某个顽皮的孩子而无法改变的时候,打开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你一定能找到必要的答案,并获得启发。
教育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我会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尽心尽力守护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我会努力工作、学习、充电、充实自己,让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绽放光芒。
篇五: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本书有一百条给从事教学的工作者的建议,主要目的是协助教育工作者解决中小学阶段出现的实际问题,助力教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效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本书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这番话醍醐灌顶,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基层教师在面对学生时,不仅要求学生多读书,更要自己先成为表率,从书本和实践相结合中践行教育教学。
年少时总觉得能把自己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件光荣且有成就感的事情。就简单的读书而言,教学知识有限,但文化知识无限。学生是可以持续不断耕种的优质良田,在互联网愈加发达的当下,业已毕业的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支撑强调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前线教师的我们,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得心应手,纵横驰骋,勤读书、多反思是唯一路径。本书作为教育经典,虽然是编写于一定年代以前,但书中观点及建议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阅读本书,我了解到自身在教学实际中的摸索还亟待提升,能得到本书建议的补充,确实能使教学工作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有更为深厚的交流基础,这些建议使得我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获得更多反思,能给予学生更为成效的启发。
学校一直提倡要好读书、读好书,教师虽然每天工作在教育岗位上,每天都接触知识,但我们的专业素养依旧需要通过阅读更多优质、经典的书籍来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要强于学生。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我愿和学生共同保持好读书、读好书!
篇六:读《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时,作者就像坐在我对面一样,针对工作中的一些苦恼和困惑娓娓道来。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式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先进的思想、睿智的语言,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熠熠生辉。
作为一名从教7年的老师,我也正经历着自己在工作上的“七年之痒”——不算特别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是特别饱满的工作热情。我也时常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跟学生的关系、怎样找到教学和生活的平衡点,让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忙碌着,以及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时常给我醍醐灌顶之感,的确,这些建议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善意是最细的线,它可以把心串联起来,通过它,人们不需要语言就能相互理解,也能感受到对方最细腻的心理活动。”对此,我深有感触,在班级管理中,适当地示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我们班上调皮的孩子比较多,有时候要叫出来谈话,乌压压一堆人围着我,反而显得我没有了一点气势,我这个人本身的气场就很弱,这是我的一个弱势,面对他们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威严起来,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吧。在谈话区里,我坐着,让他们围着站在我对面,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摆出我的弱势来,“你们一个个比我高大,比我强壮,我都不敢站着”“高大强壮的你们男子汉气概那必须得杠杠的”通常这两句话后他们就会不自觉地站的直一些,没反应过来的孩子,其他人也会提醒他,这比我来提醒他们站好效果就会好得多,然后才开始谈话,谈话的过程中也会贯穿一些“替我分忧”“不让我操心”等言词,激发他们的男子汉气概,让他们慢慢意识到,他们所犯的错误就是对我的一种伤害,老师是真心对你好,你不能伤害老师。另外,在班上我也会跟孩子们说一说我在家里要带宝宝的事情,表现出我的辛苦来,有一次宝宝生病了,我说整晚都没有睡好,中午迫切需要休息一下,希望大家保持安静,那天中午我就听到了有孩子在小声地提醒其他人“别动来东去,老师要睡觉”,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教育工作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愿教师是一个诗意的职业,愿我们的工作结出一朵朵诗意的花。